主题:放大镜头 (译文)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05523 回帖:129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29.168
主题: 21
帖子: 384
注册: 2002年10月
红绿双色的光圈指示窗实在太精妙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编辑于:2016-03-23 21:59:07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168
主题: 21
帖子: 384
注册: 2002年10月
终于用暴力改造的方式将罗德刚150镜头装到了珠江斜桥的放大镜头延长筒上。请前辈们指点1不知道原设计是怎么安装的?2我的这款罗德刚150大致是什么年代出厂的?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编辑于:2016-03-23 21:57:48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77
主题: 11
帖子: 4538
注册: 2011年6月
今天去看了台标价$200的Omega D5500. 实在是太大太重了。更坚定了搞一台水平45放大机的念头。实际上以我的题材(人物和街拍)和放大尺寸(11x14为主),6x7已经很够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77
主题: 11
帖子: 4538
注册: 2011年6月
利刃95 发表于 2016-3-11 19:31
意外发现 M39螺纹接口的镜头 可以很和谐的装载到一号孔的镜头板上。45机貌似可以轻易变身成为放大机了。
Copal #1孔径为41.6mm, 大部分放大头的螺纹是38.8mm,  当然装得上。我也有过类似你的想法,还专门定做了些39mm的镜头板。但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比如玻璃片夹如何夹上后组,可变反差光源如何设计(不喜欢镜头前加滤色片的设计)。看你拆富士放大头的经历,手很巧。等你攻克了这些技术难点来分享。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168
主题: 21
帖子: 384
注册: 2002年10月
意外发现 M39螺纹接口的镜头 可以很和谐的装载到一号孔的镜头板上。45机貌似可以轻易变身成为放大机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77
主题: 11
帖子: 4538
注册: 2011年6月
kevinz7 发表于 2016-3-10 00:48
冒昧说一句,135有必要放那么大吗?LEICA的初衷根本不是拿来放大幅照片的,这一点,LEICA放大机搭配的尺板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了。
说施耐德罗敦之类头和LEICA肉丸看不出区别,这不是完全无可能,比如用公元二型三型之类的纸可能会,用D72显影也会,等等,甚至,拿COOKE或者ROSS之类估计也难看出差别,还有可能看着不如罗敦来的锐。
莱卡最初搭配的尺板不就是8x10吗? 8x10是我光放的最小尺寸, 再小就Ipad/Iphone都够用。后期的Ic/V35底板都设计成可以不调头直放16x20。因为胶片性能提高了。早期的Tri-X莱卡片子主要用于新闻报道,自然不需要太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21
主题: 1
帖子: 17
注册: 2010年3月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01-22 15:21
太客气了吧?施耐德罗顿还不算好吗?这只第一代我没有认真研究过,只是在调焦放大镜下看觉得边角有点散就出了。曾经用二代三代Focotar 50同...


冒昧说一句,135有必要放那么大吗?LEICA的初衷根本不是拿来放大幅照片的,这一点,LEICA放大机搭配的尺板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了。
说施耐德罗敦之类头和LEICA肉丸看不出区别,这不是完全无可能,比如用公元二型三型之类的纸可能会,用D72显影也会,等等,甚至,拿COOKE或者ROSS之类估计也难看出差别,还有可能看着不如罗敦来的锐。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77
主题: 11
帖子: 4538
注册: 2011年6月
早年我做光学放大时由于当时器材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放出的片子以现在的标准看也就是看个内容。后来2002年买进第一台数码单反尼康D100后才开始关注像质的提升。但这些年来还没有一次看到过任何数码黑白的综合像质超过Ansel Adams的16x20 光放的《冬雪初晴》。而这是1937年的作品。我的数码系统也玩儿到了飞思P25+, 可还是喜欢光放的片子。这也是近年来重拾暗房的原因之一。 我一位同事今年39岁,完全是数码摄影时代的人,卖出过不少用佳能5D Mark II拍的风景片。他很有艺术眼光,博闻强记。最近他买入一张Alan Ross用Ansel Adams原底光放的8x10《冰雪橡树》,开始动心涉足黒白胶片8x10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135
主题: 9
帖子: 1351
注册: 2005年11月
暗房归来 发表于 2016-3-9 11:26
哎,总是有人说打印中间底很成熟了,然后弄一堆曲线糊弄人。

其实很简单,我一直认为打印机将近10多年的时间毫无寸进,不思进取。无论多少型号,今天回头看依旧是在一架不靠谱的底盘上不停的改型拉皮。

打印机在横向单线情况下向是有部分型号可以做到很高的,但是那是建立在纵向不靠谱的情况下,说瑕疵一点不为过。打印机到今天除了商业大型激光用鼓传动外,根本就没有任何型号可以说“比较稳定”。无论如何扩散也改不了步进停滞的毛病甚至纸面一定会产生因为机械传动的规律性瑕疵。所以我说这是一个一个座位宽的车,说稳定这是笑话,底盘问题。

谁不想省劲,谁不想有好东西不用?一说打印机的问题,人家立马和你说一堆跑题的话掩盖问题。不是不想用打印机,而是实在不敢用,还没到用的时代。
好比红烧肉与红咸菜,傻子都知道它们味道不同,当然你可以说你不喜欢吃红烧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135
主题: 9
帖子: 1351
注册: 2005年11月
这个测试有点意思。

本帖最后由 focomat 于 2016-3-9 12:1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64
主题: 4
帖子: 226
注册: 2016年3月
新手认真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77
主题: 11
帖子: 4538
注册: 2011年6月
再来一张,这也是10倍放大在像纸上,然后从一个6倍放大镜里拍下。依尓福珠面像纸的纹理清晰可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77
主题: 11
帖子: 4538
注册: 2011年6月
这张是10倍放大在像纸上,再放在40显微镜下,从目镜拍摄。分得出8组1号不?就是7组6号左边那一对。可以看出经放大在像纸上得到的影像比原标版模糊了许多,这里有很多因素,光线的衍射,放大镜头的像差,像纸银盐乳剂的厚度等等。这也基本就是对焦放大镜里看到的结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77
主题: 11
帖子: 4538
注册: 2011年6月
早先上的图不知为什么被压得很小。再试试。这是标版在100倍显微镜下,用Iphone 4s从目镜里拍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3.684
主题: 11
帖子: 19400
注册: 2006年11月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3-9 07:58
稍有研究的都知道数码打印输出的最高分辨率大都在304.8DPI, 也就是6线对/毫米。更小众的Durst Lambda能达到8线对/毫米。这是人眼在25厘米观看距离时的极限。那么银盐像纸的分辨率能达到多少呢?我把USAF 1951分辨率标版(最高分辨率是第9组第4号,724线对/毫米)在莱卡Focomat Ic+APO Rodagon 50用F5.6放大10倍,然后在40倍显微镜下查看,能分辨出8组1号,256线对/毫米,除以放大倍率10,最后在像纸上达到25.6线对/毫米 (如果开大放大镜头的光圈,分辨率还能更高,但由于眩光和色散/场曲等因素而并不实用)。这意味着,只要底片上有足够的细节,暗房操作正确,光学放大的分辨率是喷墨打印的3到4倍。以前我觉得,人眼分辨不出的分辨率要它做甚?后来读过Ctein的Post Exposure才知道,真正清晰的银盐像纸片子,需要15到30线对/毫米的细节。尽管此时人眼已分辨不出最小的细节,但放在一张同样内容可只有6线对/毫米的片子旁,还是会高下立见。这是像纸上的10倍放大,然后在40倍显微镜下用Iphone 4S从目镜中拍照。稍后再上标版在100倍显微镜下的原样。


热切地等待中,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77
主题: 11
帖子: 4538
注册: 2011年6月
稍有研究的都知道数码打印输出的最高分辨率大都在304.8DPI, 也就是6线对/毫米。更小众的Durst Lambda能达到8线对/毫米。这是人眼在25厘米观看距离时的极限。那么银盐像纸的分辨率能达到多少呢?我把USAF 1951分辨率标版(最高分辨率是第9组第4号,724线对/毫米)在莱卡Focomat Ic+APO Rodagon 50用F5.6放大10倍,然后在40倍显微镜下查看,能分辨出8组1号,256线对/毫米,除以放大倍率10,最后在像纸上达到25.6线对/毫米 (如果开大放大镜头的光圈,分辨率还能更高,但由于眩光和色散/场曲等因素而并不实用)。这意味着,只要底片上有足够的细节,暗房操作正确,光学放大的分辨率是喷墨打印的3到4倍。以前我觉得,人眼分辨不出的分辨率要它做甚?后来读过Ctein的Post Exposure才知道,真正清晰的银盐像纸片子,需要15到30线对/毫米的细节。尽管此时人眼已分辨不出最小的细节,但放在一张同样内容可只有6线对/毫米的片子旁,还是会高下立见。

本帖最后由 虎朋狗友 于 2016-3-9 08:1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779
主题: 68
帖子: 2582
注册: 2003年5月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03-03 06:50
制作年代久远,镀膜工艺首先就不完善。又要担心镜片起雾,划伤等问题。那个年代估计也不是6片光学设计,只能跟同时代的施耐德罗顿斯德比。当然放大倍...


谢谢点化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3.684
主题: 11
帖子: 19400
注册: 2006年11月
鱼翅马甲 发表于 2016-3-3 16:20
这么说博雅头是否也是炒起来的的?动辄过2K


博雅头属于翻拍制版的镜头,没有那么邪乎吧,倒是有个传说:放彩负的片子有彩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349
主题: 13
帖子: 1238
注册: 2008年3月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3-3 14:50
制作年代久远,镀膜工艺首先就不完善。又要担心镜片起雾,划伤等问题。那个年代估计也不是6片光学设计,只能跟同时代的施耐德罗顿斯德比。当然放大倍率8倍以下也还问题不大。


这么说博雅头是否也是炒起来的的?动辄过2K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77
主题: 11
帖子: 4538
注册: 2011年6月
很可能 发表于 2016-3-2 22:27
咨询下斯坦海尔的放大头和施耐德罗德刚等比起来算什么位置?

看到过不多几个,价格还不算贵
制作年代久远,镀膜工艺首先就不完善。又要担心镜片起雾,划伤等问题。那个年代估计也不是6片光学设计,只能跟同时代的施耐德罗顿斯德比。当然放大倍率8倍以下也还问题不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4.779
主题: 68
帖子: 2582
注册: 2003年5月
咨询下斯坦海尔的放大头和施耐德罗德刚等比起来算什么位置?

看到过不多几个,价格还不算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168
主题: 21
帖子: 384
注册: 2002年10月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02-22 07:10
夏天用?那得开空调才成,不怕灰尘飞扬吗?这只头我也刚进一只,还没有实放。第一感觉就是重量很轻,大概是我手里最轻的放大头。...
重量很轻 大概是因为使用塑料镜筒的缘故。而且90头与50头的外观几乎是一样的。与之相比老款金属镜筒的尼康EL135就重多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77
主题: 11
帖子: 4538
注册: 2011年6月
利刃95 发表于 2016-2-22 14:48
目前自己的暗房还没有,所有镜头放在空调房里防霉,等到夏天才能开始使用。

目前,仅凭手感,感觉这支新买的FUJINON EX90虽然品相超好,但它的光圈没有太明显的定位感(与之前的那个战斗版相比较)
夏天用?那得开空调才成,不怕灰尘飞扬吗?这只头我也刚进一只,还没有实放。第一感觉就是重量很轻,大概是我手里最轻的放大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168
主题: 21
帖子: 384
注册: 2002年10月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2-17 10:52
能不能谈谈你使用Fujinon EX 90 的经验?


目前自己的暗房还没有,所有镜头放在空调房里防霉,等到夏天才能开始使用。

目前,仅凭手感,感觉这支新买的FUJINON EX90虽然品相超好,但它的光圈没有太明显的定位感(与之前的那个战斗版相比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57
主题: 0
帖子: 79
注册: 2015年7月
润普 发表于 2016-2-18 09:52
Fujimoto的镜头是配套富士幸福放大机的,不能算好的镜头,还是找6片镜片的150毫米镜头效果最好,用180毫米更好些,但要升高机头很多,操作费些劲,

谢谢指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3.684
主题: 11
帖子: 19400
注册: 2006年11月
iamtom1963 发表于 2016-2-18 09:12
新年好!咨询一下各位DX
我现在用是150MM的fujimoto,放大头,我只讲45放大到1620,现希望更好的效果,不知是150MM,180MM 5.6的罗头那个更好,在这样的放大倍数情况下有无必要更换.谢谢!


Fujimoto的镜头是配套富士幸福放大机的,不能算好的镜头,还是找6片镜片的150毫米镜头效果最好,用180毫米更好些,但要升高机头很多,操作费些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57
主题: 0
帖子: 79
注册: 2015年7月
新年好!咨询一下各位DX
我现在用是150MM的fujimoto,放大头,我只讲45放大到1620,现希望更好的效果,不知是150MM,180MM 5.6的罗头那个更好,在这样的放大倍数情况下有无必要更换.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放大镜头 (译文)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