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放大镜头 (译文)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05815 回帖:129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81
主题: 11
帖子: 4540
注册: 2011年6月
刚到手一只梦寐已久的APO El Nikkor N 105/5.6. 本来想得瑟一把来着。可一看楼下几位内功派资深的口气,就又吓得噤若寒蝉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3.704
主题: 11
帖子: 19420
注册: 2006年11月
kevinz7 发表于 2015-12-23 22:08
曾经疯狂迷恋S家和R家的APO,甚至到每晚都要拿来擦一遍的地步,爱不释手,后来玩69机,想买个105放大头,APO价格实在辣手,无奈选择了500快的英国WARY放大镜头,心里想着,买便宜的,将来有钱了换APO,丟了也不可惜,谁料,出来的片子让我惊呆了,原来每年放,每年都差一点满意的片子,仅仅打了个样,就已经完胜APO了,可能分辨率,锐度方面不如APO,但是整体的影调,暗度、亮部的细节,真的丰富到无话可说。
       从此,对APO的依赖一下子降低了许多,后来买了LEICA的50头,ROSS LONDON的80头,价格都是所谓APO的几分之一,但效果呢,几乎是甩掉几条大街,原来需要加光才能把天空的层次做出来,现在根本不需要了,自然天空已经有了层次,也不必把天空压的太暗;原来暗部要么死黑,要么减光后不结像的情况也不再有……
       再后来偶然的机会,收了80和105两颗COOKE放大头,又一次颠覆了我对放大头的期望,每一次放片,出来的效果都好于预想,想要的细节、层次,一样都不会少,想要的解像力绝不输给任何APO,举个例子说,一张我用COOKE 65MM广角镜头以22光圈拍的片子,最远富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从来没想过能在放大的照片中表现出来,可结果就是清清楚楚的挂在那里,前所未有。
不得不说,现在很多人,什么都拿数据说话,往往忽略了一张好的照片是很多方面共同影响和决定的,摄影镜头、胶片、拍摄、冲洗、放大镜头、相纸、放大……仅仅一个数据又能帮上多少忙呢!身边不乏有的人,最好的机器和镜头拍公元卷的、拍完了的底片送去冲洗店里冲洗的、冲卷用了最好的药液但为了省药而去选择机冲的……试问,总总这些,有几个能真正做的出好的照片来的呢!


非常好的经验总结,感谢你的分享,
最后一段话更有意义,俺的体会也很深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21
主题: 1
帖子: 17
注册: 2010年3月
       曾经疯狂迷恋S家和R家的APO,甚至到每晚都要拿来擦一遍的地步,爱不释手,后来玩69机,想买个105放大头,APO价格实在辣手,无奈选择了500快的英国WARY放大镜头,心里想着,买便宜的,将来有钱了换APO,丟了也不可惜,谁料,出来的片子让我惊呆了,原来每年放,每年都差一点满意的片子,仅仅打了个样,就已经完胜APO了,可能分辨率,锐度方面不如APO,但是整体的影调,暗度、亮部的细节,真的丰富到无话可说。
       从此,对APO的依赖一下子降低了许多,后来买了LEICA的50头,ROSS LONDON的80头,价格都是所谓APO的几分之一,但效果呢,几乎是甩掉几条大街,原来需要加光才能把天空的层次做出来,现在根本不需要了,自然天空已经有了层次,也不必把天空压的太暗;原来暗部要么死黑,要么减光后不结像的情况也不再有……
       再后来偶然的机会,收了80和105两颗COOKE放大头,又一次颠覆了我对放大头的期望,每一次放片,出来的效果都好于预想,想要的细节、层次,一样都不会少,想要的解像力绝不输给任何APO,举个例子说,一张我用COOKE 65MM广角镜头以22光圈拍的片子,最远富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从来没想过能在放大的照片中表现出来,可结果就是清清楚楚的挂在那里,前所未有。
       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APO,但至少在黑白照片的领域其实APO镜头并不占有多少优势,或者说不需要发挥它的那些优势。
       不得不说,现在很多人,什么都拿数据说话,往往忽略了一张好的照片是很多方面共同影响和决定的,摄影镜头、胶片、拍摄、冲洗、放大镜头、相纸、放大……仅仅一个数据又能帮上多少忙呢!身边不乏有的人,最好的机器和镜头拍公元卷的、拍完了的底片送去冲洗店里冲洗的、冲卷用了最好的药液但为了省药而去选择机冲的……试问,总总这些,有几个能真正做的出好的照片来的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81
主题: 11
帖子: 4540
注册: 2011年6月
格拉飞 发表于 2013-10-15 09:31
apo el nikkor 我有两支
能不能分享点儿使用经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81
主题: 11
帖子: 4540
注册: 2011年6月
focomat 发表于 2015-12-8 19:20
操控放大流程的那个头最重要。
那个头是虎,这三只Rodagon就是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135
主题: 9
帖子: 1351
注册: 2005年11月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5-12-8 10:54
补充一下。 75和80这两只,实在可以用90或105顶替,尤其是在水平放大机上,机头位置不是那么重要。
操控放大流程的那个头最重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81
主题: 11
帖子: 4540
注册: 2011年6月
补充一下。 75和80这两只,实在可以用90或105顶替,尤其是在水平放大机上,机头位置不是那么重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81
主题: 11
帖子: 4540
注册: 2011年6月
focomat 发表于 2015-10-26 14:51
abl5111 发表于 2015-10-19 11:50
我觉得,对于喜欢暗房的发烧友来说,买全N系列的镜头还是很有必要的,45和50可以选一支,我特别喜欢N45, ...
买全N系列50,75,80,90,105,150,180,240,300好像是个梦.
按美国Rodenstock总代理所说:“Bob Salomon 13-Sep-2010, 16:37
The 150N replaced the older 180 Apo Rodagon. The 150 and 180 were the longest Apo Rodagon lenses Rodenstock produced. The longer Apo Rodagon were process lenses rather then enlarging lenses. In addition the 150N was a vastly superior lens optically for enlarging than the 180mm was".
"150N取代了老款180 APO Rodagon. 150 N和180是Rodenstock出产过的最长焦距APO Rodagon(放大镜头). 焦距再长的APO Rodagon 是工业制版镜头而不是放大镜头。150N光学上远胜180”。
所以说,APO Rodagon N的放大头,有50, 90/105二选一,和150这三只就可认为收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001
主题: 0
帖子: 401
注册: 2008年6月
介绍一下最小片幅的放大镜头Rodagon28mmf4。
有摄影者问我这支镜头的情况,想用在数码像机上,我说,这是不恰当的,因为它的像场半径只有16mm,对应片幅只是35mm底片的一半,24*18mm,有的摄影者有可能把摄影镜头和放大镜头的焦距作用搞混淆了,摄影镜头的28mm镜头它的视场角是35mm全幅的,而放大镜头每一种焦距只对应一种片幅,几乎都用对称的6片结构,以取得均衡的像场,而摄影镜头的对应的焦距光学结构变化很大,特点很明确,而放大镜头每一个焦距的镜头都是一种特点,只负责所对应的规格底片的像场,标准的光学结构。
这支镜头的光学结构和Rodagon的35mmf4,WA40mmf4一样,都是很对称的6片4组,两边都是相差不大的平凸加平凹,前组大一点后组小一点,用中间的两片凹凸的大小来平衡,都是将屈光度大的一片放在后组,这样的设计和G镜是一样的,虽然标准的Rodaqgon也是这样的光学结构,但是G镜和这些镜头更对称,尤其是G镜的中间两片凹凸,几乎是一样的大小,而Rodagon是一大一小的,小的在前,大的在后,而28mmf4,35mmf4,WA40mmf4前后的平凸加平凹镜组更接※※衡些,不像标准的Rodagon前大后小。
这样的设计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G镜上看到如此平衡的设计使得G镜的入瞳和出瞳完全一样(105mm-300mm)G50除外,28mm这支镜头用放大镜头分辨率检测片发现,镜头的清晰度相当好,在18*24mm的视场中F8时中心和边缘都能达到80线/mm,您就是用24*24mm视场的清晰度也是非常一致的好,只不过边缘的暗光已是很大,如果在18*24mm像场中,中心和边缘的相差约在0.6级(幸福450的35mm混光箱上,光圈f8)但是分辨率非常高,作为剪裁镜头光学素质是顶级的。
畸变校正在30倍时是正的0,2%,这是非常少的,殊不知摄影镜头经常动则是1-2%的,轴上长波光的色差在20倍时只有0.2mm。
这支镜头由于焦距的原因,使得在放大机上底片平面离放大尺板很低就得到了很大的倍率,56.5cm高度就可以将半格放大到12*16英寸,剪裁能力是很强大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就不必将这个镜头看成35mm的半格,而是什么底片都可以拿这个镜头来裁放,只要符合半格的面积就行,杜斯特的L1200的通框的柔和定位钉非常适合大尺寸底片的局部剪裁。
这支镜头由于制作的难度定价很高,90年代时要3700多元,想想,黄豆大小的镜片,也要6片4组,还具有80线的高分辨率,贵也是有道理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001
主题: 0
帖子: 401
注册: 2008年6月
谈一下放大镜头的光学改良。
我记得第一次看到德国优质放大镜头的时间在1979年在本地的一家报社的DA900原配的两只施耐德的50mm和80mm镜头,第一次看到如此整齐划一的像场品质,而我们当时只能用用国产的放大镜头,后来几年条件好了,才用上了6片4组的专业镜头,再后来就用上了顶级的改良的镜头了。
德国的两个厂家都对35mm放大底片的镜头倾注力量,罗敦司德的专业级别的就有5支,还有半幅的2支,我们在看Rodagon50mm/2.8时就可看到与众不同的镜组结构,后片的不对称的双凸特别大,甚至要略微大于前组的平凸和平凹的组合镜片,毫无疑问这种结构也和尼康的同规格的镜头不一样,尼康的后片的会聚镜片没有这么大的屈光度,并且是前片大于后片,到了赫赫有名的Apo-Rodagon-N50mm/2.8时,发现这块不对称的双凸还在,只不过尺寸已经改小,并且和前组的平凸和平凹组合基本对称,以光圈为界,中间的两块凹凸镜片大小差不多,配置是前组大的后组小的,可见对称也是严格的,并且这支镜头坚持6片4组,不和另外的Apo镜头设计成相同的7片5组结构,我想厂家也许再加一块镜片也是多余的。我在MTF曲线上看到了这支镜头分辨率80线/mm的反差曲线,在像场半径21.5mm的范围内,放大倍率10倍时,从中心到边缘都保持40%的响应值,这真的非常不错了,这也是罗敦司德的所有的放大镜头中唯一的一支有这高分辨率曲线的,就连50G都没有,并且看到了厂家标出的放大50倍时畸变曲线在负的0.2%,那么毫无疑问这支镜头在高倍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是非常优秀的,这也是我在90年代就对这支镜头和50G反复测试看不到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别的原因。
我们来看50G,很多人对这支镜头是顶礼膜拜,喜欢的不得了,这支镜头厂家的设计是动足了脑筋,一反常态,胶合镜组放在里面,前面一块大的凹凸,紧接着是较为复杂的比前块略小但稍厚一点的凹凸和屈光度较大的凸凹胶合镜组,这两块镜片的磨削技术是蛮难的,一定要弧度非常吻合,也就是屈光度要非常精准,这比平凹和平凸组合要难。
光圈后的镜组是一块屈光度也不小的平凹和一块平凸的结合,再外就是一块大的平凸了。这样的别致的设计使得这支镜头的像方物放的负值之差达到了9.72mm,这也是这8支G镜中最大的,像方主点跑到前面去,在放大机上调焦的皮腔的长度和同规格的镜头会不一样,就像APO45mm镜头一样,聚焦时,比50mm镜头时皮腔还要伸长些。
50G我认为是最好的35mm放大镜头的了,找不出任何毛病,我想,设计师当时也很多的镜组设计方案,而最后采用了这与众不同的结构,但是我觉得Apo50也很好,Apo45也很好,最好用的当然是Apo45了,因此,这三支镜头有那一支都一样好。
在这里要说一下RodagonWA40,这支镜头采用了非常正规的两边平凸加平凹的胶合结构,中间是两块小的凹凸,这和设计和前面三支35mm的专业镜头完全不一样,倒是和大幅的如210mm镜头完全一样,非常的对称,当你看到它的MTF曲线图时,一定大吃一惊,在10倍时,40线/mm的响应值在70%左右,并且子午和弧矢的分离非常少,可见像散的校正非常好,这支镜头的畸变校正非常好,20倍时只有-0.2%,我在实际应用中看到明显要好于尼康的40mm/4和50mm2.8。WA的四支镜头这支和WA120我认为比较好,WA80暗角就很明显了,当然我们不能被动地使用镜头,由于60mm焦距的重要性,我会在混光箱的匹配上使得边缘视场的光衰落尽量减少,这是可行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81
主题: 11
帖子: 4540
注册: 2011年6月
photocrazy 发表于 2009-9-24 03:10 [/施耐德Componon-S 50 f2.8(其实这个镜头是五个镜片而非一直流传的六个镜片,产品说明上有)。

quote]这个说法还是头一次看到。Schneider官方网站上的光学结构图是6片4组对称设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001
主题: 0
帖子: 401
注册: 2008年6月
说一下对称光学结构在放大镜头中的应用。
几乎绝大多数的6片4组的放大镜头都是采用了对称高斯的光学结构,而且大家在应用已经感觉到了这样的光学设计的高光学品质,以Rodagon210mm/5.6为例,镜头的两端采用了一样的平凸平凹合一的镜片,只是前组稍大些,中间是两块独立的凹凸,屈光度大的放在后组,屈光度小的放在前组,也是为了平衡的原则,负透镜和正透镜的胶合,主要是要解决透镜的不良光学像差互为抵消,两边的大镜组的对称设计也是这个原因。
这里要说一下,世上的镜片只有6块,那就是平凹,平凸,双凹,双凸,凹凸,凸凹,凹的都是发散的负透镜,凸的都是会聚的正透镜,光学专家们就凭这6块镜片,通过组合,或大或小,规则和非规则磨削,制造出千变万化的镜头来,这和音乐家一样,运用7个自然音名,再加5个半音,12音律通过乐器和人声,组成千万首动听的音乐,光学设计师和音乐家是一样的伟大。
我们可以发现,不仅这些镜头的光学结构很对称,它们的一些光学指标也很统一,如,通过光圈两边的入瞳和出瞳的尺寸很多镜头都是非常接近的,而RodagonG的7支镜头则完全一样,足可以看到光学设计平衡水平,镜头的物方主点和像方主点的距离的a值全部为负值,即像方主点在前,物方主点在后,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由于自己的的水平有限,不是光学专家,也是不懂,但是也有镜头的a值为正的,多是小片幅和WARodagon40mm/4。
我发现,只要是这样设计的放大镜头,边缘视场的像差已经校正得很好,而高端的镜头则表现在边缘视场校正得更好些,由于玻璃材质好,影像更清澈透明,反差高,有的镜头这种优秀品质一直可以延伸到高倍上。
关于中心视场则是从好的4片3组的天赛结构的放大镜头都有着和高档镜头一样的分辨率,如Rogonar-S75mm4.5,中心分辨率能达到80线/mm,用放大镜头测试片可以看到,645底片的视场都能得到高水平的影像质量,有的则不能做到,而6片4组的就不在话下。
几年前的一次测试发现,大画幅的放大镜头的分辨率也是非常高,如180mm/5.6的Rodagon,中心视场的分辨率也达到的了80线/mm,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以为大画幅的放大镜头和大画幅的摄影镜头一个规律,片幅越大,单位面积的分辨率越低,放大镜头完全不一样。而且测试下来,135mm,150mm镜头都是这样的高分辨率,这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放大镜头的分辨率高于摄影镜头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可以看到,放大镜头的这样的光学设计已经是非常成熟,往上发展已经没有空间,几十年的使用没有什么不足,分辨率一直超越绝大多数摄影镜头,因此,这样的光学结构保持下去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81
主题: 11
帖子: 4540
注册: 2011年6月
abl5111 发表于 2015-11-16 09:10
您好,卤素灯的色温是3200K,我个人的放大机不会去改装,没有必要,你提出这个问题,是否认为使用的放大机光源不够亮?一殷不会的,要找原因。
我也想找LED替代品。只是因为其发热量低很多。但由于光谱波长分布的差异,可能变反差的滤色片系统会有麻烦,不能照搬3200K的卤素灯或白炽灯的经验。近期准备在徕卡Ic上尝试一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001
主题: 0
帖子: 401
注册: 2008年6月
您好,卤素灯的色温是3200K,我个人的放大机不会去改装,没有必要,你提出这个问题,是否认为使用的放大机光源不够亮?一殷不会的,要找原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301
主题: 7
帖子: 2058
注册: 2006年7月
abl5111 发表于 2015-10-19 14:41
黑白影像是由等量的蓝绿红三原色组成的

想请教:如果想将原放大卤素光源换为LED光源,选什么色温的合适呢? 本帖最后由 黑白学徒 于 2015-11-16 09:0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3.704
主题: 11
帖子: 19420
注册: 2006年11月
courbet 发表于 2015-11-14 22:02
你错了,这个帖子懂放大镜头的高人多的是


不是啥高人,只是做个推理的游戏,微距镜头,放大镜头的效果是在2米之内,在这个距离之内,分辨率相场平整度是高过摄影镜头的,用在高像素的机器上,要比摄影镜头出彩儿,尼康有一款复制印刷镜头,是专门拍摄集成电路板的,你就可以想像能达到多么精细了,如果你觉得apo系列镜头还不理想,那么罗德刚的G系列也很不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001
主题: 0
帖子: 401
注册: 2008年6月
更正:我们在大画幅的镜头的MTF曲线和实际应用中看得很清楚,写成大画幅镜子,更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001
主题: 0
帖子: 401
注册: 2008年6月
介绍一下反摄远结构放大镜头。
搞摄影的人都知道反摄远结构摄影镜头,是为了单反相机容纳反光镜箱而将像方主点后移的一种光学设计措施,有关这个由法国人发明的伟大的设计并推动了单反相机事业的发展的镜头的特点,我在中幅的马米亚帖子里有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在细说。
直至今日,我所知道的放大镜头中,只有4支放大镜头是反摄远结构的,那就是施耐德的3支,WA40mm/4,60mm/5.6,80mm/5.6.和罗敦司德APO N45mm/2.8,施耐德的WA产于早期,而罗敦司德生产这支镜头当时是为了明室放大系统而定制的,倒是宝丽机退出※※舞台后,这支镜头变成了商品常态生产的镜头了,恰巧我买了这支镜头。
反摄远结构的放大镜头设计原理基本上和摄影镜头的反摄远结构的镜头是一样的,只不过摄影镜头的结构更复杂点,镜组更多一点。
在放大镜头中,前组的第一片玻璃一定和摄影镜头一样是较大的负透镜,这个镜片的名称叫凸凹镜,是起到发散的作用,在中长焦镜子经常用到,它的形状就是我们看到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大致一样,尾片也是和前组对称反方向的一块凸凹,由于负透镜的发散作用强大,要想做成广角放大镜头,必须在中间的镜组要有更强大的正透镜组来进行屈光度平衡,不然的话,就变成了中焦了,因此中间镜组一般会采用很大体积的双凸,或和双凹胶合的结合体,这样的结合体有的会有两组,小的在前,大的在后,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校正像差,和改善边缘的照度,反摄远结构WA广角的6片4组的光学结构也就是这样产生的。这和正摄远结构的放大镜头是完全不一样的,由于反摄远结构中的负透镜的屈光度大的原因,使得中间的正透镜组必须要和前后的负透镜组保持较远的距离,结果这支镜头变得又长又大。
光学设计者为什么要用反摄远结构呢?毫无疑问,想要更均匀的光线,以便得到一个名符其实的优秀的广角放大镜头称号,当然边缘的像散克服对于放大镜头的设计来说是不在话下的,正摄远结构的广角镜头在克服边缘视场的照度不足难度很大,我们在大画幅镜子的MTF曲线和实际应用中看得很清楚,但是反摄远结构的广角摄影镜头在边缘的像场的克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放大镜头中我们很少看到这种现象,主要是摄影镜头更复杂,难校。
在使用中,你会发现,同样的焦矩值的放大镜头,反摄远结构的在调焦时,合焦时皮腔会更下沉些,这主要是负透镜组使的放大镜头的像方主点已经后移,同样拿来搞摄影,也会调焦时合焦的镜组前移,这对摄影非常有利的。
我在使用罗敦司德的45mm放大镜头时,已经感受到了比50mmAPO N镜更均匀的光线,不过不要期望改善的效果会很大,仅仅是提高了10%,当放大镜头达到了光学一个高度后,再提高那怕一小点也是非常困难,我们在实际使用中没有必要太看重,不是吗,现在的绝大多数的正摄远结构的放大镜头的光学品质已经非常优秀,以致伟大的罗敦司德公司也就生产了了这一支唯一的反摄远结构放大镜头,而施耐德也早早地停产了,也许他们认为不必要了,正摄远结构的放大镜头已经够了,只不过使用者由于收藏情结和它那又长又大的体型吸引人总想在二手市场上找到它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963
主题: 108
帖子: 3176
注册: 2003年11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Mikezzz 发表于 2015-11-14 21:32
去数码版找懂技术的问啊,来这里问错了吧


你错了,这个帖子懂放大镜头的高人多的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2.332
主题: 14
帖子: 3280
注册: 2004年6月
courbet 发表于 2015-11-14 09:50
请问一下各位老师,Schneider-Kreuznach W.A. COMPONON 40mm f/4这个镜头能不能喂饱 SONY A7R2的4200W像数?

APO RODAGON N 80 F4,这个呢?


去数码版找懂技术的问啊,来这里问错了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963
主题: 108
帖子: 3176
注册: 2003年11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请问一下各位老师,Schneider-Kreuznach W.A. COMPONON 40mm f/4这个镜头能不能喂饱 SONY A7R2的4200W像数?

APO RODAGON N 80 F4,这个呢? 本帖最后由 courbet 于 2015-11-14 09:5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81
主题: 11
帖子: 4540
注册: 2011年6月
focomat 发表于 2015-11-1 08:42
挂了2年不止了3万元,不知道它比施,罗神多少?
按照Ctein在他《Post Exposure》的评测,APO El Nikkor 105mm/5.6 是70只放大头里唯一真正的APO, 在全开光圈下没有任何像差。而APO Rodagon N, Schneider Componon-S, El Nikkor 即使在最佳光圈下都存在径向色散,有的甚至还有横向色散。当然在放大倍率不大时,我等凡胎肉眼不一定查觉得到。他说的色散只是高倍对焦放大镜下才暴露出来。 本帖最后由 虎朋狗友 于 2015-11-1 11:0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135
主题: 9
帖子: 1351
注册: 2005年11月
好摄村夫 发表于 2015-11-1 00:01
链接没有问题呀
挂了2年不止了3万元,不知道它比施,罗神多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46
主题: 10
帖子: 797
注册: 2015年4月
链接没有问题呀     本帖最后由 好摄村夫 于 2015-11-1 00:1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81
主题: 11
帖子: 4540
注册: 2011年6月
好摄村夫 发表于 2015-10-30 17:50
https://s.※※※※※※.com/search?q=APO+EL+NIKKOR&commend=all&ssid=s5-e&search_type=item&sourceId=tb.index&spm=a21bo.7724922.8452-※※※※※※-item.2&ie=utf8&initiative_id=tbindexz_20151030
点开一看只是两只El Nikkor, 并没有看到APO El Nikkor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46
主题: 10
帖子: 797
注册: 2015年4月
https://s.※※※※※※.com/search?q=APO+EL+NIKKOR&commend=all&ssid=s5-e&search_type=item&sourceId=tb.index&spm=a21bo.7724922.8452-※※※※※※-item.2&ie=utf8&initiative_id=tbindexz_2015103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001
主题: 0
帖子: 401
注册: 2008年6月
九十年代用过尼康APO105mmf5.6,也没有感到特别之处,用了没多久又卖掉了,镜头全金属结构,细小精致。
我觉得,专业的6片4组的放大镜头起点都很高,要是再好一点,不容易看得出,放得不大更加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001
主题: 0
帖子: 401
注册: 2008年6月
300mm尼康蜂鸟上也有的,放大10英寸底片不做商业是要点勇气的,买回来总不能总是12寸放大吧?放大3倍就24寸了,日本有个摄影家,叫杉本博司,他的暗房放大机是挂在墙上的,槽中的显影盆巨大,这样的架势是不会放小照片的,要花很多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81
主题: 11
帖子: 4540
注册: 2011年6月
好摄村夫 发表于 2015-10-29 21:41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5-10-28 21:08
明白你是说G系列。我心目中的骨灰级放大头是APO EL NIKKOR. 一般在eBay上也只能看到105和210两种。300和480连照片都难得一见。
[/qu
ote]

300   现在淘宝上有挂着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46
主题: 10
帖子: 797
注册: 2015年4月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5-10-28 21:08
明白你是说G系列。我心目中的骨灰级放大头是APO EL NIKKOR. 一般在eBay上也只能看到105和210两种。300和480连照片都难得一见。
[/qu
ote]

300   现在淘宝上有挂着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放大镜头 (译文)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