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PC HiFi 我之见!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泡菜
[版内禁言]
泡网分: 38.273
主题: 38
帖子: 4290
注册: 2005年1月
最近一直在折腾目前最流行的Pc HiFi。在网上查到很多有用的资料,和我自己折腾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起来发出来让大家参考下。。。

这里只讨论Pc HiFi,我们重点讨论软硬件以及应用方面的问题。讨论其他的请移步,谢谢!我也是新手一枚!希望资深的玩家加入讨论,我们互相借鉴互相学习。。

我个人理解,Pc HiFi是个很个人很It化的产物,现在网络纵横,几乎切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里,那么传统的HiFi也一样会被融到这个大环境里,说不定过几年,音源这个部分就不会再有硬件出现了,唱片公司只需发行出来后在网上开一个专卖,我们付费下载即可。。。

先从软件及现在流行的各种音源格式说起吧。。这样循序渐进比较好。。

序号 格式    规格    实际码率 实际大小 最高频率 失真 失真程度

1     Wave  Wave    1411       46.1       22+        无    无

2     APE    Fast      960         31.3       22+        无   无

3     Insane            936        30.6        22+       无    无

4     FLAC  V0        1030        33.0       22+        无    无

5              V8        969         31.6       22+       无     无

以上我只列出部分常用无损格式共各位参考,基本情况请见下文。。。。

网上看到的,值得参考,转过来大家看看。
Mp3、WMA、AAC、OGG音质对比
个人对有损格式的感觉:
任何有损格式,码率当然都是越高越好。码率高,不仅波形失真小,而且频率的衰减也小。
如果说一定要按照频谱衰竭程度,把有损音频格式排个名的话:(Mp3指CBR,AAC指LC)
同等码率(CBR)下
大于320K OGG、AAC都基本快接近无损
320K OGG=AAC>Mp3>WMA
256K OGG>AAC>Mp3>WMA
224K OGG>Mp3>AAC>WMA
192K OGG>Mp3>WMA>AAC
128K OGG>WMA>AAC>Mp3
96K AAC(HE)>OGG>WMA>Mp3
(OGG此时失真严重,所以听觉上可能AAC(HE)>WMA>OGG>Mp3)
64K AAC(HE)>OGG>WMA>Mp3(OGG此时失真严重,所以听觉上可能AAC(HE)>WMA>OGG>Mp3)

不等码率(VBR)下请参照上表交叉对比
另外各种格式都有自己的优势码率范围:
OGG的优势范围:96K以上(OGG)
AAC的优势范围:AAC LC应高于(包含)256K AAC HE 48K-96K(AAC HE真强)
Mp3的优势范围:192K(包含)以上
WMA的优势范围:128K(包含)以下
如果你的机器支持,128K(包含)以上请用OGG,64K-96K请用
AAC(HE)
如果你的机器只支持WMA和Mp3,192K以上(包含)请用Mp3,128K以下(包含)请用
WMA
64K以下什么格式都很衰,所以请至少保留64K以上的码率。
单从频率范围来讲:
对于1个理论上的正常人来说,听觉范围大约为50Hz-20KHz。那么你的选择为
Mp3 CBR码率高于(包含)
224K
WMA
码率高于(包含)
224K
AAC LC
码率高于(包含)256K、AAC HE码(包含)率高于
48K
OGG
码率高于(包含)
192K
Mp3-pro
码率高于(包含)
80K

Mp3 VBR高频不合格!
对于1个普通音乐迷来说,听觉范围大约为1KHz~16KHz。那么你的选择为
Mp3 CBR码率高于(包含)
192K
Mp3 VBR
码率高于V6编码 即高于
128K
WMA
码率高于(包含)
128K
AAC LC
码率高于(包含)128K、AAC HE码率高于(包含)
48K
OGG
码率高于(包含)
96K
Mp3-Pro
码率高于(包含)
56K
当然还有金耳朵们,听觉范围大约为20Hz~22KHz。那么你的选择为
首先当然是无损,然后有损里面可以试试:
Mp3 CBR码率高于(包含)
224K
WMA
码率高于(包含)
224K
AAC LC
码率高于(包含)256K、AAC HE码率高于(包含)
48K
OGG
码率高于(包含)
192K
Mp3-Pro
码率高于(包含)
80K

Mp3 VBR高频不合格!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
例如Mp3 CBR的低频有点差,所以听古典音乐觉得很生硬……等等
这个感觉问题就只有大家自己慢慢体会了
!
附:各频率对人耳的刺激即听觉感受
16K~20KHz频率:
这段频率范围实际上对于人耳的听觉器官来说,已经听不到了,因为人耳听觉的最高频率是15.1KHz。但是,人可以通过人体和头骨、颅骨将感受到的16~20KHz频率的声波传递给大脑的听觉脑区,因而感受到这个声波的存在。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韵味、色彩、感情味。如果音响系统的频率响应范围达不到这个频率范围,那么音色的韵味将会失落;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给人一种宇宙声的感觉,一种幻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使人有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因为这些频率大多数是基音的不谐和音频率,所以会产生一种不安定的感受。这段频率在音色当中强度很小,但是很重要,是音色的表现力部分,也是常常被人们忽略的部分,甚至有些人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12K~16KHz频率:
这是人耳可以听到的高频率声波,是音色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是一些高音乐器和高音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镲、铃、铃鼓、沙锤、铜刷、三角铁等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可给人一种“金光四射”的感觉,强烈地表现了各种乐器的个性。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不足,则音色将会会失掉色彩,失去个性;而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如激励器激励过强,音色会产生“毛刺”般尖噪、刺耳的高频噪声,对此频段应给予一定的适当的衰减。
10K~12KHz频率:
这是高音木管乐器的高音铜管乐器的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长笛、双簧管、小号、短笛等高音管乐器的金属声非常强烈。如果这段频率缺乏,则音色将会失去光泽,失去个性;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会产生尖噪,刺耳的感觉。
8K~10KHz频率:
这段频率s音非常明显,影响音色的清晰度和透明度。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色则变得平平淡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多,音色则变得尖锐。
6K~8KHz频率:
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明亮度,这是人耳听觉敏感的频率,影响音色清晰度。如果这段频率成分缺少,则音色会变得暗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则音色显得齿音严重。
5K~6KHz频率:
这段频率最影响语音的清晰度、可懂度。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不足,则音色显得含糊不清;如果此段频率成分过强,则音色变得锋利,易使人产生听觉上的疲劳感。
4K~5KHz频率:
这段频率对乐器的表面响度有影响。如果这段频率成分幅度大了,乐器的响度就会提高;如果这段频率强度变小了,会使人听觉感到这种乐器与人耳的距离变远了;如果这段频率强度提高了,则会使人感觉乐器与人耳的距离变近了。
4KHz频率:
这个频率的穿透力很强。人耳耳腔的谐振频率是1K~4KHz所以人耳对这个频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空虚频率成分过少,听觉能力会变差,语音显得模糊不清了。如果这个频率成分过强了,则会产生咳声的感觉,例如当收音机接收电台频率不正时,播音员常发出的咳音声。
2K~3KHz频率:
这段频率是影响声音明亮度最敏感的频段,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丰富,则音色的明亮度会增强,如果这段频率幅度不足,则音色将会变得朦朦胧胧;而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音色就会显得呆板、发硬、不自然
.
1K~2KHz频率:
这段频率范围通透感明显,顺畅感强。如果这段频率缺乏,音色则松散且音色脱节;如果这段频率过强,音色则有跳跃感。
800Hz频率:
这个频率幅度影响音色的力度。如果这个频率丰满,音色会显得强劲有力;如果这个频率不足,音色将会显得松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现突出了,低频成分就明显;而如果这个频率过多了,则会产生喉音感。人人都有一个喉腔,人人都有一定的喉音,如果音色中的喉音成分过多了,则会失掉语音的个性、失掉音色美感。因此,音响师把这个频率称为"危险频率",要谨慎使用。
500Hz~1KHz频率:
这段频率是人声的基音频率区域,是一个重要的频率范围。如果这段频率丰满,人声的轮廓明朗,整体感好;如果这段频率幅度不足,语音会产生一种收缩感;如果这段频率过强,语音就会产生一种向前凸出的感觉,使语音产生一种提前进人人耳的听觉感受。
300Hz~500Hz频率:
这段频率是语音的主要音区频率。这段频率的幅度丰满,语音有力度。如果这段频率幅度不足,声音会显得空洞、不坚实;如果这段频率幅度过强,音色会变得单调,相对来说低频成分少了,高频成分也少了,语音会变成像电话中声音的音色一样,显得很单调。
150Hz~300Hz频率:
这段频率影响声音的力度,尤其是男声声音的力度。这段频率是男声声音的低频基音频率,同时也是乐音中和弦的根音频率。如果这段频率成分缺乏,音色会显得发软、发飘,语音则会变得软绵绵;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声音会变得生硬而不自然,且没有特色。
100Hz~150Hz频率:
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丰满度。如果这段频率成分增强,就会产生一种房间共鸣的空间感、混厚感;如果这段频率成分缺少,音色会变得单薄、苍白;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音色将会显得浑浊,语音的清晰度变差。
60Hz~100Hz:
这段频率影响声音的混厚感,是低音的基音区。如果这段频率很丰满,音色会显得厚实、混厚感强。如果这段频率不足,音色会变得无力;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音色会出现低频共振声,有轰鸣声的感觉。
20Hz~60Hz频率: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空间感,这是因为乐音的基音大多在这段频率以上。这段频率是房间或厅堂的谐振频率。如果这段频率表现的充分,会使人产生一种置身于大厅之中的感受;如果这段频率缺乏,音色会变得空虚;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会产生一种嗡嗡的低频共振的声音,严重地影响了语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

原文出处:http://www_pt80_net/thread-544676-1-1.html

待续!!!!!!!!!!!

相关标签: PRO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3631 回帖:62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3.349
主题: 59
帖子: 3288
注册: 2017年9月
记着用同轴线声音味道最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61
主题: 0
帖子: 604
注册: 2011年10月
请楼主继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104
主题: 319
帖子: 4335
注册: 2006年12月
楼主是发烧界的大咖吗?
sz517这个ID在别的论坛也见过,还是个大※※的解压密码
发布自 色影无忌小程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这儿很少玩pcfi的,换根sata线很多人都不相信的,没想到这贴前面2014年就提到子匀黑sata线
另外pcfi性价比最高

发布自 iOS客户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13
主题: 0
帖子: 3
注册: 2020年10月
感冒了正在烧 发表于 2014-1-12 22:37
个人觉得,输出设备和听音设备更重要。
当然也不否认音源文件的重要性
对的!先把模拟部分弄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722
主题: 96
帖子: 1156
注册: 2009年8月
sz517 发表于 2014-02-08 19:49
哦,抱歉啊,不准备更新这个帖子了,下面的回复让我觉得很无聊。。...

论坛就是什么人,什么观点都有,楼主不要介意。
本帖由 iPad2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67
主题: 14
帖子: 548
注册: 2013年11月
听了那个24bit+192KHz的加州旅馆, 没觉得有啥特别啊, 木耳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309
主题: 0
帖子: 389
注册: 2012年10月
sz517 发表于 2014-2-8 19:49
哦,抱歉啊,不准备更新这个帖子了,下面的回复让我觉得很无聊。。


说自己的,在乎别人怎么说干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版内禁言]
泡网分: 38.273
主题: 38
帖子: 4290
注册: 2005年1月
kevin12300 发表于 2014-2-7 21:08
楼主继续啊。。。


哦,抱歉啊,不准备更新这个帖子了,下面的回复让我觉得很无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722
主题: 96
帖子: 1156
注册: 2009年8月
楼主继续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36
主题: 6
帖子: 1641
注册: 2009年6月
C什么O 发表于 2013-08-08 15:28
定睛一看,果然是楼主这个很无聊的人。

你贴了一大篇别人的帖子,自己写了几个字:PC HiFi 我只见!,就有一个错别字。

...

本帖由 iPad2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309
主题: 0
帖子: 389
注册: 2012年10月
我变焦靠走 发表于 2014-1-23 12:43
~~~呼叫支援~~~~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53293&pid=51955703&ordertype=1&extra=#pid51955703

这贴子不知天高地厚的!!


他说的没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368
主题: 36
帖子: 3194
注册: 2006年9月
~~~呼叫支援~~~~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53293&pid=51955703&ordertype=1&extra=#pid51955703

这贴子不知天高地厚的!!

把祂全泄在手上 发表于 2014-1-22 20:11
都是些广大人民群众不认识的烂咔,烧HIFI的那堆子傻帽自以为了不得了,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542
主题: 2
帖子: 3368
注册: 2004年3月
补充说明一下,俺高中的一位音乐老师,是一个87年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专业生,虽然仅擅长几句常调子的中音,
但那种“悦耳”真不是不经过专业训练能唱出来的,相信一般话筒和重放设备表现不了,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对“人声”
美感的感受!

之后,对金庸在《笑傲江湖》里,关于令弧冲第一次听到任盈盈说话,就神魂俱托的情节深信不疑。 本帖最后由 四非色 于 2014-1-14 12:0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542
主题: 2
帖子: 3368
注册: 2004年3月
哈哈大校 发表于 2014-1-14 05:28
...
从听感上,明显地听到母带音乐低音下潜要深沉的多,鼓声频率低的多,整体细节更丰沛;而普通无损音乐和CD,鼓声变得硬朗如同换了一面小一号的鼓,整体缺少细节,但是显得“干净”,也就是你所说的“干瘦”感觉吧。从简易频谱显示上看,母带的频域明显要宽不少,整体频域能量分布更加丰满。我的超低音音箱,播放《加州旅馆》无损音乐和CD片源时,表现大鼓毫不吃力,它们鼓声的 ...




我的箱子中低音仅6.5寸,没顶45Hz,因为房间小,放一些较肥的流行音乐时也有曾经很满意的低音感受。但跟这
次的感受完全不同,除了鼓声之外,对主唱的人声和沙槌的高音,都有一种“蔡司镜头对浓郁色彩虚化”的感受!特
别是对主唱的声音,平常都误以为只不过是天生撕裂性的沙哑,听后,感觉人家的声音也是很有“乐感”的,该怎么
表述呢,应该说是很“悦耳”的。就像上世纪8、90年代的专业歌手一样,经过长期刻苦的专业发音训练,张口就给人
不同的感觉,完全不同现在的快男快女歌手,仅在卖弄一些曲调、转音的技巧!

另一番感悟是:凝聚天赋、智慧和汗水的巅峰之作的母带音乐,真的值得追求,那怕仅有几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1.764
主题: 10
帖子: 1400
注册: 2009年1月
四非色 发表于 2014-1-13 23:39

四非色 发表于 2014-1-13 23:20
说一下今晚的试听情况吧:
分别选格式不一样的2首《加州旅馆》,第一首64bit/192kHz,第二首大概是10bit/44.1kHz(按播放码率891kbps采样率44.1kHz推算)。

试听感受:第一首声音浑厚、圆润和温暖,第二首相对显得非常干瘦。

试听认知:驸马的DAC支持解码192kHz格式的音频文件是其大卖点,也是值得换代升级的最大理由之一。

试听感悟:终于明白为什么HiFi有那么多的争论了,因为大部分人相当“盲人摸象”般的认知发烧音乐。

——————————————————————————————————————————————————————————————

我也试听了《加州旅馆》,母带音乐、普通无损音乐、CD碟片同时进行比较。听感与你基本相同,但是认知有所不同。
从听感上,明显地听到母带音乐低音下潜要深沉的多,鼓声频率低的多,整体细节更丰沛;而普通无损音乐和CD,鼓声变得硬朗如同换了一面小一号的鼓,整体缺少细节,但是显得“干净”,也就是你所说的“干瘦”感觉吧。从简易频谱显示上看,母带的频域明显要宽不少,整体频域能量分布更加丰满。我的超低音音箱,播放《加州旅馆》无损音乐和CD片源时,表现大鼓毫不吃力,它们鼓声的能量集中在35Hz以上。但是播放母带音乐,大鼓的低音下潜到20多Hz,我的超低音喇叭只能放在中等或中小音量听,再大就力不从心了,会失控产生失真。而我的超低音喇叭额定功率是600W,峰值功率1000W以上,功放推动功率有效值是500W以上,可见此母带超低音频率下限之低以及所需能耗是非常之大。这盘母带的信息量真不是盖的,而平时我们听到CD和“无损音乐”瘦身太多,损失严重,乐器鼓的声都变调了,严重的“有损音乐”啊。追求“高保真”的HIFI发烧友,真是应该领略一下还原的“母带音乐”是什么样子,再重视自己的认知、追求和设备。
从我个人的这套设备的实践体会,播好母带音乐的关键设备,不是解码器,而是宽频带、大动态、高解析、低失真的优质音箱!这是最大的局限性。音箱能下潜到20几Hz,听到还原的声音和普通箱子差别大了,迥然不同。我现在用的是普通的USB解码器,但是一样听的出母带与CD显著的区别,我现在还找不到升级解码器的理由,现在母带资源太少。除非我有很多母带和DSD资源,那我倒是想尝试一下DSD硬解码的滋味,到那时再升级解码器为合适的时机。支持解码192kHz格式的解码器太多了,我不想折腾花上万元升级没有DSD硬解码功能的解码器,等待更加成熟解码器和更多的选择机会。

本帖最后由 哈哈大校 于 2014-1-14 05:5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371.926
主题: 532
帖子: 118207
注册: 2001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四非色 发表于 2014-1-13 23:39

HIFI也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没有绝对的标准,只能尽善尽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542
主题: 2
帖子: 3368
注册: 2004年3月
四非色 发表于 2014-1-13 23:20
说一下今晚的试听情况吧:
分别选格式不一样的2首《加州旅馆》,第一首64bit/192kHz,第二首大概是10bit/44.1kHz(按播放码率891kbps采样率44.1kHz推算)。

试听感受:第一首声音浑厚、圆润和温暖,第二首相对显得非常干瘦。

试听认知:驸马的DAC支持解码192kHz格式的音频文件是其大卖点,也是值得换代升级的最大理由之一。

试听感悟:终于明白为什么HiFi有那么多的争论了,因为大部分人相当“盲人摸象”般的认知发烧音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89.084
主题: 213
帖子: 8686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HQPlayer软件的各种滤镜,采样频率的设定比较繁琐,但是,只要你平时播放的音乐类型比较固定,那么借助教程
设定并根据你的解码器,音响尝试各种播放效果,反复比较后就可以固定下来了,目前我就是这样的。

电声与自然乐器,录音棚与剧场录音等,对播放时滤镜类型选择是有大原则的。一劳永逸,而且值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542
主题: 2
帖子: 3368
注册: 2004年3月
sz517 发表于 2014-1-13 10:31
先转一篇关于电脑设置的。。

挑战传统音源(打造Pc Hi-End系统)


所转的这篇东西太且了。 本帖最后由 四非色 于 2014-1-13 17:2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71
主题: 5
帖子: 525
注册: 2008年9月
135F2DC 发表于 2014-1-13 00:04
WAV格式推荐HQPlayer软件,大约90刀,解析力与音色具佳。
……。

HQPlayer用起来那个累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879
主题: 3
帖子: 1302
注册: 2005年8月
kemmi 发表于 2014-1-13 06:33
看来你不了解楼主517兄,他是大名鼎鼎的,春节你在过节团年,楼主加班在春晚现场搞录音。


无忌真是卧虎藏龙啊! 来这儿拜师学艺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654
主题: 3
帖子: 529
注册: 2010年11月
序号 格式    规格    实际码率 实际大小 最高频率 失真 失真程度
1    Wave    Wave    1411     46.1     22+      无   无
2    APE     Fast    960      31.3     22+      无   无
3    Insane          936      30.6     22+      无   无
4    FLAC    V0      1030     33.0     22+      无   无
5            V8      969      31.6     22+      无   无


说说我对这份表格数据的看法,这份表应该是采样率44.1K,wav格式码率是1411K。
APE、FLAC等无损编码格式的码率,是压缩后的码率,播放中会先还原成wav格式,所以最终码率还是1411K,否则就不能叫无损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716
主题: 4
帖子: 134
注册: 2011年2月
135F2DC 发表于 2014-1-13 00:04
WAV格式推荐HQPlayer软件,大约90刀,解析力与音色具佳。
DSD格式推荐JRiver Media Center (Ver.18 or 19),大约50刀,音乐感与泛音丰富。

播WAV国内还有个极听效果很不错操作也简单!只是不支持CUE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版内禁言]
泡网分: 38.273
主题: 38
帖子: 4290
注册: 2005年1月
先转一篇关于电脑设置的。。

挑战传统音源(打造Pc Hi-End系统)

电脑配置:
          CPU:志强E3-1230v2(无核显,功耗69W)。
          CPU散热器:diy导热管6热管inter主板 静音散热组件。
          主板:技嘉 GA-Z77X-UP4 TH。
          显卡:蓝宝石7750(低功耗无风扇)5450显卡有延时,7750没有延时问题  。
          内存:KingSton 金士顿 ECC 1600 8G KVR16E11/8 X2。
          内存散热器:超频三 内存伴侣R5 内存散热片,同时有屏蔽功能。
          电源:外部:日本菊水线性直流电源PAN35-20(A),内部:G大定制电源(特殊定制版),加屏蔽盒子。所有的机内线,数据线和菊水到G大的DC线全部自己DIY。
                   或者海韵 X-460 (无风扇)已经停产。
          主硬盘:Intel/英特尔 520 120GB 2.5in SATA 6G SSD 固态硬盘 彩盒装,加屏蔽盒子。
          USB卡:SOtM tX-USBexp, 加屏蔽盒子。
          USB卡独立电源: TeddyPardo TeddySOtM,改造DC线的屏蔽,避震。
          硬盘隔离卡:SOtM SATA filter,所有的硬盘全部接SOtM SATA filter。
          硬盘线:ORICO CPD-7P6G-BW902S SATA3 ,改造屏蔽,避震。
          数据硬盘:希捷M001,2块,加硬盘隔离卡,引线到独立硬盘盒子,屏蔽,避震。 效果仅次于存放在SSD主硬盘,差距非常小。
          USB线: 香港威马定制的带地盒USB线和不带地盒的USB线(重新改造过)。        
           电源线:香港威马Workshop花旦 K2m。
          机箱:风道,散热,屏蔽,震动,的设计。

          周边器材:界面Mua1, 界面Ap2+PP,解码器:金嗓子Dc101解码器,Meitner Ma-1 DSD解码 ,Meitner  DAC2x DSD解码。
           线材:威马定制USB线,子匀USB线,子匀USB卡,子匀2和子匀3 sata线,威马定制电源线,电脑机内定制银线。。。品牌线就不写了。
          挑战金嗓子Dp100前旗舰SACD转盘和柏林之声次旗舰一体机,
         播放高码文件和SACD-ISO文件比以上2转盘好很多(转盘播放SACD光盘)。

         个人感觉PC要与传统音源比较:自然,平衡,厚度,细节,舞台感,感情,线条,声场,润泽,宽松等等,都要胜出才行。    

          播放普通cd抓轨文件与原盘CD对比结果:PC出来的声音风格与转盘一模一样,只需要去比素质。估计盲听很难区分出来。电脑声音中性的优点。

      第一次AB时间紧,AB内容多,加上转盘没有上钉,大家一致感觉电脑全面胜出,事后才发现是转盘没有上钉。(见图1) 第一次AB没有USB卡独立电源和硬盘隔离卡,优化方案也很不成熟。
    
       第二次AB准备了2天时间(在这里非常感谢屋主的盛情款待,折腾到半夜。),仔细全面AB,转盘按照屋主平时调整的最好状态AB,电脑在声场,素质,细节胜出,平衡感,厚度,转盘胜出。2台机器差别非常小,2台机器声音一模一样(见图2)。晚上把屋主自己的电脑重新优化,屋主的电脑以前的声音风格是清纯风格,调整以后与金嗓子风格一样。这次测试了很多内容,电脑电源,界面,usb线,usb卡,上架,电源线等等。2天时间还是嫌少。AB主要是想了解电脑的优化,来调整电脑声音。第二次AB没有硬盘隔离卡。优化方案基本成熟。

      通过这次AB,感觉还没达到要求,回去重新调整电脑优化设置。参加测试的朋友认为电脑有前途,定制了2台机器,(见第二页图3)。

   第三次AB:
  
     “总体来说:细节丰富,但又恰到好处,音色细腻富有感情,歌者的表情历历在目。”以上是M君对人声的评价。”是该改变观念了,谁说电脑不是HIFI器材“,”古典也很好听“。M君的总体感觉。M君的电脑延时在10以下,播放时延时在12左右。

    这里要鄙视一下M君,我们在辛苦测试新电脑,他一个人偷偷躲在家里HI。M君配置与上面的配置一样,硬盘用的msata硬盘:英特尔525 240G SSD,无法用硬盘隔离卡。

   “声音密度大,厚实,这完全是HI-END的声音”,S君对自己新电脑的评价。测试他的电脑是直接板载USB口输出到DAC2x,(优化正确的电脑板载USB口输出也是相当不错的)前面经过PPA卡输出声音细节没有,声场完全压缩,所以拔了PPA试音。S君电脑配置的电源不同,用的G大定制电源和PPA的sata  3代线。S君的电脑延时在10以下,播放时延时在14左右。
   
    屋主的电脑配置是: 主板:华硕 P8Z77-V LE PLUS Z77  CPU:intel i7 3770  内存:金士顿16G DDR3 1600(已换金士顿 ECC 1600 8G KVR16E11/8 )  显卡: HD6850  硬盘:镁光128G 固态 电源:安耐美 ENERMAX 白金冰核850W 机:乔思伯 G2 金色 CPU风扇:猫头鹰 NH-L9i HTPC CPU散热器 硬盘数据线:ORICO SATA 3.0 硬盘数据线。
   屋主电脑的素质也是很高,自然,平衡,细节,舞台感,线条,声场,宽松方面都很好,就是在厚度,感情和润泽方面与S君的新电脑比稍微欠缺。整体上比转盘已经要好。这次的AB让屋主动了重新调整电脑硬件的想法,准备换机箱解决风扇问题。这台电脑播放时的延时能够稳定控制在20左右。
  只得一提的事,因为视频输出需要dts-hq格式,必须安装显卡官方的驱动程序,当时提醒他会影响声音的,结果安装好一开声他还是跳了起来。 这个事情充分说明不同的驱动程序对声音的影响。
   屋主的小房间能够出来那么好的声音,器材调校绝对是把好手。他的系统特别敏感,一点点小调整都能够清楚的表现出来。正是能够在他的系统下测试才能最后确定电脑优化的方案。

第四台电脑反馈:

   第四台机器由于更换硬件,需要重新做设置,只有去趟宁波市,电脑配置: 三星840,SSD和RENICE的SSD,CPU是1245V2(核显),子匀2(换下来用的机线),海韵白金1000W电源(机主多出来的),主板:技嘉 GA-Z77X-UP4 TH,内存:金士顿 ECC 1600 8G KVR16E11/8 X4。
自己带去了: USB卡:SOtM tX-USBexp, USB卡独立电源: TeddyPardo TeddySOtM, 硬盘隔离卡:SOtM SATA filter。

为了节约时间机主新做好系统等我去优化,结果是不管怎么折腾出来的声音始终是软绵绵的,后来发现机主修改了主板设置,重新修改主板设置,换回三星840做系统硬盘,争对机主听音取向重新调整电脑设置和指令。

机主特别喜欢美国风格的声音,对声音力度,低频结像方面要求比较高,硬件如果加上SOtM 的USB卡和SATA filter基本与Playback Designs MPS-3相同,MPS-3的USB驱动程序与SOtM tX-USBexp的驱动程序有冲突,输出SACD-ISO文件会有破音,只能用主板USB口输出,主板直出在声音力度,低频结像方面欠缺。争对欠缺做调整,在力度方面已经能够接近MPS-3,低频结像方面还有距离。空间感,声场比MPS-3要好。

机主重新调整电脑硬件中。。。4条内存撤了2条下来了,CPU换不带核显的了,硬盘线换ORICO的,加SOtM SATA filter卡,由于SOtM tX-USBexp与MPS-3的兼容性问题,需要解决驱动程序问题,(回头空下来仔细研究一下,看能否解决)

第四次上海之行:
   测试全新脚本,测试内容:控制瞬态,控制力度(调整声音风格),低频结像控制。

子匀3与ORICO CPD-7P6G-BW902S SATA3 硬盘线,子匀USB线与威马定制的USB线的区别。

20块钱的ORICO比1千+的子匀3要好很多,900多威马定制的USB线也是比子匀USB线好的多,感觉子匀产品可能只适合没有优化的电脑。

下一步测试:完善电源供电,屏蔽,避震,电脑设置,挑战顶级传统音源。(已经完善电源供电,完全能够与顶级转盘比)

深圳文博会之行:听了13套顶级的系统,验证了电脑在素质上可以与顶级传统音源比美(甚至超过),只是韵味上不同,有的顶级音源的韵味确实非常美。器材到了一定层级基本素质相差不大,比的就是韵味了。

     
          电脑为什么要这样搭配?各种配件的差别。  
      首选说CPU为什么选择E3-1230V2,我这里有2600K,3770,其他老型号就不提了,选E3-1230V2是从功耗,无核显,性能,性价比,还准备在机器安装设置好以后,拔了显卡等多方面考虑,买回来实际与2600K和3770比较,还是E3-1230V2的声音好,可能是没有核显的原因吧。
    带核显的温度要高,特别是在双满载情况,散热器处理不好,很容易出问题。

    主板:选择技嘉 GA-Z77X-UP4 TH,主板BIOS的控制功能多,数字供电,内部包含一个PCI插槽,主板后面接口少,外面没有USB2.0接口。2个芯片控制2组USB3.0接口,USB供电比其他主板大,带雷电接口(用USB3.0接硬盘盒或NAS会增加电脑延时,雷电口接硬盘盒不会增加延时)好外接硬盘盒或NAS。这块主板设置正确延时非常低。研究和测试的主板就不表述了。
   因为经常帮群里朋友做优化,(同时自己也能了解各种型号主板的特点及延时),接触的主板型号和芯片比较多,感觉小板的电脑延时很难控制到理性状态。还有的配置延时能够很低但是很不稳定。低延时是出好声的基础。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选择工作站或服务器主板开启ECC功能,目前的专业主板只有服务器,工作站只有视频工作站主板,而且设置和功能还有价格几个方面都不太理想。。

         选择这款主板的隐藏潜力终于发挥了,雷电接口的硬盘盒做资源硬盘,系统延时没有变化,速度快,初步证明声音还是很正面的。传统usb3.0接口系统延时大,声音还不好。资源存放在NAS,声音也是负面的。
     
     内存的选择:选择内存的关键是稳定,不加电压也能够稳定运行多种频率和时序组合,调整频率和时序组合会影响电脑延时和声音,ECC内存是为了服务器和工作站设计的,哪怕开启不了ECC功能,稳定性也比普通内存好。金士顿 ECC 1600 8G KVR16E11/8采用的是尔必达颗粒(尔必达颗粒也分型号的),内存的颗粒决定内存能够使用什么时序。
   
    硬盘:英特尔 520  和 英特尔 525  首选,选择SSD参考控制芯片和颗粒,每个电脑配件的选择,必须满足声音,低延时,稳定,兼容性,都是反复对比不同品牌不同型号最后确定下来的。  

补充: 英特尔 525  是Msata硬盘,主板的接口是SATA2的(缺陷),但是Msata硬盘的位置就在CPU旁边,显卡用延长线睡起来安装,腾出插槽空间给SOtM SATA filter卡,这样布局把关键配件全部集中到主板中间,每个配件又都有一定的距离(防止电磁场干扰)加上给SOtM SATA filter卡做了独立的屏蔽。同时也测试这样布局的声音变化。实际测试结果,这样的布局声音也是蛮理想的。(见第二页第二张图)
   
    电源:海韵 X-460FL (无风扇),海韵 X-400FL (无风扇),G大定制电源(无风扇)。海韵2款无风扇已经停产,马上会出新型号。试用G大定制电源感觉还是蛮好的,还可以使用线性适配器。正在与G大联系完全按照我自己需求定制一个电源,回头会补上使用情况。
  
   USB卡:箱子系统:安装了硬盘隔离卡(SOtM SATA filter 韩国产)先直接用板载口输出(优化端口的IRQ),或者SOtM tX-USBexp(性价比方面考虑)。目前这2种输出的意见不统一,板载口细节,舞台感,声场方面好点。通过SOtM tX-USBexp输出,感情,线条,润泽,耐听方面好。下次聚会仔细专门再AB一下。
          耳机系统:必须安装SOtM tX-USBexp和SOtM SATA filter。
特别补充:如果你的电脑搭配和优化不好,内部干扰很大,用PCIE转USB卡,或者子匀USB卡,都会发现毛刺少了声音润泽了,会感觉到正面提升了,实际上只要你电脑优化正确,在灵敏的系统下就会发现这些卡完全是负面的,声音完全打不开,细节损失很大,测试的2块子匀USB卡全部低价出了。USB输出目前只有SOtM SATA filter 是正面的。 (所有观点不包括没有测试过的产品)
           硬盘隔离卡对电脑内部的电路干扰启到很好的隔离作用,显卡拔了,键盘鼠标拔了,电脑里面就硬盘了,硬盘隔离卡派上用途了。

  显卡:一条路选A卡,(为什么选择A卡,因为驱动程序)不考虑视频选择低功耗无风扇的蓝宝石5450,电脑全部设置好以后拔出显卡(JRiver设置于系统一起启动,关机只需用电源开关)。有视频需求蓝宝石7750(低功耗无风扇)首选,延时低,稳定,评分也高,散热还能很方便自己加装热管。

        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播放软件?各主流播放器的区别
这是个敏感的话题,以下观点纯属个人观点:
     玩电脑专门多年使用过很多音视频软件,有的音频播放软件刻意压缩结像,削毛刺,提高分离度,对没正确优化的电脑确实会感到提升很大,在真正正确优化的电脑里面,你就会发现缺少了细节,结像变型,整体感差,不自然,不平衡。
     对比了几个主流播放器,最后决定用JRIVER挑战传统音源,JRiver mc 17 版本存在染色问题,MC18版本以后这个问题基本没有了,自然,平衡,厚度,细节,舞台感,感情,线条,声场,润泽,宽松都是JRIVER展现出来的。
    电脑没有正确优化或者不能够优化的(比如MINI,笔记本,品牌电脑锁了主板BIOS功能的)使用像其他的这种的播放器确实会感到有帮助,而JRiver更加适合追求极致声音的要求。
        
       硬件驱动程序的用妙,前面提到过显卡的官方驱动与系统自带驱动的区别,这里介绍一个界面的驱动程序变化,界面Mua1官方驱动程序与Meitner Ma-1官方驱动程序,MA1的界面芯片与Mua1的芯片相同,驱动程序能够通用,Mua1界面使用MA1的驱动程序与使用官方的驱动完全不同,驱动程序的不同设置声音完全不同,电脑优化正确可以设置到最低的缓冲不爆音。调整驱动程序的优先级提升也是很明显的。通过更换驱动,调整优先级,修改驱动程序的设置,亲嘴(Mua1)完全不是以前的亲嘴了,这个界面的性价比非常高,是个非常值得的选择。

       把玩SATA 3.0数据线:
       子匀2和子匀3是目前唯一的SATA数据线(HiFi), ORICO CPD-7P6G-BW902S SATA3 系列是正常产品里比较理想的选择,价格不高,品质素质非常好的线,子匀3不值得考虑的SATA 3.0数据线,因为没有人做这个东西,性价比就没有办法去比较了。子匀2感觉一般般。目前我自己用的ORICO,准备DIY几条试试感觉。

       浅谈电脑延时重要性:
      首先介绍2个检测电脑的软件网站:
           http://www_thesycon_de/eng/latency_check.shtml
           http://www_resplendence_com/latencymon .
这2个网站都是开发检测电脑延时软件的网站,DPC Latency Checker 目前还不支持win8系统,LatencyMon 5.0版本是目前唯一能够在win8下面使用的检测软件,
而且这个软件对于电脑优化有很大的帮助,这个网站也简单介绍了电脑优化对于声音的影响,怎么优化,大方向上都有介绍。
      PC默认是服务于家庭娱乐和工作使用的,所有的设置都是满足于稳定高效,再加上操作系统的多任务处理,如果完全按照电脑默认值,电脑的延时一般都比较大,特别是高集成的mini电脑,延时很难调整到很低,要想真正掌控你的电脑的声音,必须是极低延时的电脑,当电脑延时极低时,电脑会非常敏感,你修改一个设置都会有明显的反应,这样对于你优化电脑有非常大的帮助。听不出来变化,怎么知道你的设置是正面还是负面的。电脑配件的选择直接决定你电脑的初始延时,上面配置的电脑修改主板BIOS,安装好操作系统不做任何优化,初始延时在10以下。(这个也是最后采用以上配置的原因)如果精简操作系统延时能够稳定在2-3之间。我尝试过同样的优化方案在不同延时的电脑中声音素质完全不同。相近延时的情况下延时低波动(稳定性)更加重要。

电脑的初始延时值非常重要,后面的每一步优化在保证声音正面提升的情况下,控制延时大小和稳定,使用不增加延时的命令。系统优化会增加几点的延时,但是只要指令正确,延时会很稳定。

不同的硬件延时不同,最简单的检测方法,给电脑插个U盘,你会发现有的U盘延时很大,如果你有PPA的USB卡插上就会发现延时增加很多。

不同的驱动程序和系统更新补丁都有延时变化。

PC(软硬兼施)--专业数字卡(有报道国外已经有能够直接传输SACD-ISO文件给DSD解码器硬解的diy产品了)--时钟--解码器,能否成功冲顶???(现在科技进步飞快,不接时钟已经完全能与顶级转盘比美了)

    引用台湾高手的一句话:
              當您的pc 優化到 DPC Latency 穩定的低於10 μs時,這樣的 pc 會讓您進入 凡事皆有差別的境界(人稱瘋子)
換電源線,換 sata 線,換硬碟,換ram ,調 cpu 速度 頻率等 都會影響影音表現,您要聲音寬鬆自然 , 要高解析 ,要音場前傾 ,要音場後退, 要配合您的影音系統,調整到您適合的口味 都應該不是難事.

        选择什么样的电脑声音
个人观点:电脑出来的声音首选,中性,自然,平衡,厚度,细节,舞台感,感情,线条,声场,润泽,宽松。你把它放在你的系统就是你系统的声音,放在其他系统就是其他系统的声音,声音风格交给后面来调整。

               
           电脑优化的技巧:

  玩PC需要抛弃传统的hifi思路,传统的hifi思路是靠硬件去调整声音,玩PC需要软硬兼施,软的部分潜力是非常大的。

  从来没有一个优化教程会告诉你调整那里,声音会怎么变化。实际上掌握了调整什么东西,会影响声音的那一部分,这样就很容易调整出自己需要的声音。

  电脑优化的目的,最大限度保证数字通道的畅通,打通电脑的任督二脉。

   1.主板的选择与BIOS设置直接确定了电脑的初始延时。(当然还有其他硬件的延时因素)电脑低延时配合适当的指令让你能够控制瞬态速度快慢。

    2.主板BIOS版本的选择,不同版本的延时,声音,稳定性都是不同的,仔细测试你主板的BIOS版本,找到最适合你的版本,正常情况下新版本比

老版本好,我采用的是F10b测试版本。

  3.主板CPU设置:固定CPU基频,CPU频率(CPU的正常频率,不超不降频率)关闭CPU睿频,节电,提高效能,C3,C6等等所有的功能。

(这里设置直接影响延时,不会影响声音风格走向。)

  4.根据内存品质调整内存时序,先用CPU-Z检测出你内存能够正常工作的频率与时序组合,找到主板恢复内存默认值或恢复主板默认值的跳线位置,

以防止设置不对能够快速恢复默认值,只要不加电压是不会烧内存的,建议试试降低频率跑低时序,不同的频率时序组合,声音和稳定完全不同的。

测试过大部分的普通内存,目前还没有找到比这个ECC内存更理想的。目前4台电脑工作频率1066,时序有2种,7.6.6.16.1和6.6.6.16.1。(会影响声音

风格,素质)        后面补充了 内存时序 的相关知识。  

5.设置内存增进系统性能,运行在最佳性能模式,把2个交错存取设置成开启状态。(设置不同影响延时和延时的稳定)

6.用好主板的数字供电设置,能够调整声音的力度和结像。(设置不同影响声音的风格)

7.关闭主板的内部集成的设备,关闭风扇控制,关闭内建显示功能,关闭省电功能。

以上是主板部分主要注意的部分。

8.如何控制瞬态:在注册表里面,增加操作系统背景控制,就能够控制瞬态响应。

9.控如何制力度和结像:调整数字供电设置,提高电压校正精度,力度大结像小,如果使用默认值,声音软绵绵,低频结像散开的。

10.CPU基频,CPU频率,CPU电压设置不同,响应声场的反应也不同。

11.电脑每个部件都存在本身的声底,注意搭配好部件。

12.操作系统优先级不是设置越高声音越好。(优先级对应关系在下面)

13.选择win8系统,win8系统里增加了系统延时控制。利用好系统延时控制功能。

14. 调整输出口的IRQ,重新调整操作系统的优先级,调整驱动程序的线程级别,调整播放软件的线程级别,调整USB的响应时间,

控制程序盗用。特别注意进程优先级,线程优先级的配合设置。这些优化只是打通电脑的任脉。

15.如何打通督脉?解决好电脑“内部屏蔽”,避震和合理布线,充分解决干扰引起的JITTER,给硬件一个好的家,硬件会回报你一个好声音。

16.给操作系统添加适当的指令,控制系统按照你的需求来运行。软硬兼施。

17.不同的系统下优化不同,首先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软补(不同的优化设置参数),还不行再最后硬补(线材的选择)。电脑的声音风格,素质都是可以调整的。所以不好提供标准的优化脚本。

       测试电脑主板USB口输出水平(测试各种PCIE-USB卡) ,测试电脑各种硬件的延时和声音,驱动程序对系统影响(如何选择和安装),操作系统的选择(精简与不精简)和优化,主板BIOS版本选择和设置,内存的选择和时序调整,播放器的选择,IRQ,组策略,注册表(包含优先级等等很多内容),bcdedit命令,修改驱动程序,如何解决内存硬页错误,PCIE插槽的选择,电脑延时控制,如何控制声音风格,如何调整声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版内禁言]
泡网分: 38.273
主题: 38
帖子: 4290
注册: 2005年1月
哈哈大校 发表于 2014-1-13 07:29
我有兴趣母带高清音乐和SACD的播放,但对DSD软、硬解码流程还很生疏,用何种软件如何设置,都是难题,系统介绍的也不多,非常表示欢迎科普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软件播放器以及它们的设置),对我是雪中送炭,占位坐等,洗耳恭听。
最近对比听了一下高清的母带音乐与CD和普通无损音乐,在动态范围、解析力等方面有很明显的差别!如有母带,绝对不想再听CD和普通无损音乐,但是遗憾的是音源少。家用普及型(非专业的)DSD硬解码设备也是我感兴趣的,有可推荐的没有?


好的!哈哈兄我不在自己的系统边,等回到上海我争取早点写,其实都一样,刚接触这些软件的时候我也比较烦恼,慢慢摸索熟练了就好很多,再往深挖掘,每次提高后觉得也蛮好玩的。哈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版内禁言]
泡网分: 38.273
主题: 38
帖子: 4290
注册: 2005年1月
kemmi 发表于 2014-1-13 06:33
看来你不了解楼主517兄,他是大名鼎鼎的,春节你在过节团年,楼主加班在春晚现场搞录音。


哈哈,K版还记得这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版内禁言]
泡网分: 38.273
主题: 38
帖子: 4290
注册: 2005年1月
135F2DC 发表于 2014-1-13 00:04
WAV格式推荐HQPlayer软件,大约90刀,解析力与音色具佳。
DSD格式推荐JRiver Media Center (Ver.18 or 19),大约50刀,音乐感与泛音丰富。


感谢135版主推荐,HQ我用的比较少,操作稍嫌繁琐,但据说这软件内置的音量控制是目前最好的,我还无时间仔细对比。

JR我主要用来播放SACDISO,非常便捷的软解,设置也很人性化,我个人很喜欢JR预读缓存的设置,曾经和一套20W的EMM转盘解码对比过,不输!

另外这2套软件国内都有正版代理销售,淘宝搜索即可,价格也不贵,我强烈建议选用正版。 本帖最后由 sz517 于 2014-1-13 09:4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PC HiFi 我之见!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