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富士评测第三弹--富士8月试用之XT1--BY QW0358 [主题管理员:qw0358]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48441 回帖:172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0.571
主题: 58
帖子: 515
注册: 2013年4月
请教LZ
如何开启XT1双荧屏功能,我在菜单中找了很久没有找到。说明书又是日文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24
主题: 1
帖子: 124
注册: 2014年6月
关于快门时滞,有一点疑问
按照富士公布的数据,XT1的快门时滞和单反差不多,甚至好过一些单反,但我的亲戚朋友都说,XT1的快门反应慢,没有单反干脆,而且这似乎不只是富士的问题,几乎所有微单都是如此,我觉得厂家没必要在快门时滞上夸大其词或者做假,那问题出在哪里呢?有一点猜测不知道对不对,单反在快门动作前,先有一个升起反光板的动作,会不会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人感觉单反的快门更干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852
主题: 6
帖子: 162
注册: 2013年1月
很详尽的评测!
关于楼主说的AFL问题有点想说的
第一,楼主说AFL按下后没显示,其实不是,XT1的AEL和AFL菜单里都可以设置为点按和切换模式,锁定AFL的话可以看到对焦框从白色锁定为绿色
第二,AFL独立按键还是能提供不少可玩性和操控感,之前X-PRO1就没有把AEL和AFL独立开,这次算是个进步,比如我固定相机后想拍些弱光或者复杂环境光下的东西,这时候自动对焦反复就对不上,就可以先用光源照亮主体,然后AFL后再根据自己想要的效果拍,这时候就不用像X-PRO1一样去菜单里找AEL/AFL的设置,把这个设置改成AFL,下次要锁定测光时又要去菜单里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7.328
主题: 239
帖子: 4288
注册: 2005年1月
优质内容勋章
明鏡止水 发表于 2014-8-27 11:37
手持GX7 25 1.4撸过。楼主写得翔实。
话说XT1高感比GX7好多少?

高感请看x100s和xe2的评测,这三机器高感基本一样。
800以下m43并不差,1600以上差大概一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077
主题: 17
帖子: 2342
注册: 2009年7月
手持GX7 25 1.4撸过。楼主写得翔实。
话说XT1高感比GX7好多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686
主题: 177
帖子: 9232
注册: 2006年2月
很不错的评测!
我买x100s还是有些失望的,虽然很漂亮,轻便。对焦,时滞都较单反有明显差距,画质有一种涂抹的感觉,尤其是远处的绿叶。
去买xt1,上手并没有做工很精致的感觉,不如图片上好看,操控有些别扭,最后放弃了。
目前的单电,比起单反系统,用起来还是明显感觉信心不足。等看1755/2.8的成像。

等x100t,最好是镜头改进,画质和速度都进步一些。随身备机,旅游,都还是不错的选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513
主题: 7
帖子: 348
注册: 2011年11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收藏留名,强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7.328
主题: 239
帖子: 4288
注册: 2005年1月
优质内容勋章
刚刚好经过 发表于 2014-8-27 09:24
请教楼主,gx7相比xt1,对焦和追焦,视频等方面哪个好一点。二机的对焦和5200这种入门单反比如何?

Gx7的视频好,对焦差不多,追焦未测,但m43除了20追得都不错。
Xt1比5200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45
主题: 57
帖子: 3449
注册: 2010年9月
顶!楼主说的很实在,中肯,理性。必须要顶!无忌需要这样的言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318
主题: 4
帖子: 736
注册: 2008年3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57
主题: 205
帖子: 2787
注册: 2011年5月
qw0358 发表于 2014-8-26 21:10
引子

开篇先感谢富士能再次给我机会评测XT1,完成我的三部曲评测之第三篇。
之前评测富士的X100S请参看以下链接: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245206-1-1-2.html
之前评测富士的XE2请参看以下链接: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258417-1-1-2.html

强烈建议大家先看一下前两篇评测,
因为在下面的XT1的评测里面会多次出现我在之前评测里面写的一些原则。
而且,有些共性的东西,比如线性马达这些内容我将不会再做叙述。

在切入正题之前,我首先说一下总体的结论:
1、 富士的X系统是目前镜头群最完善的APS系统。
对于这一点,应该是没什么质疑的。
微单系统最完善的应该是M43,但是APS微单系统,最完善的是富士。
甚至可以说,APS系统最完善的就是富士。
不考虑全副镜头下用的话,NCSP都没有富士的APS镜头群丰富。

2、 XT1是目前富士APS系统中最完善的机器。

请教楼主,gx7相比xt1,对焦和追焦,视频等方面哪个好一点。二机的对焦和5200这种入门单反比如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7.328
主题: 239
帖子: 4288
注册: 2005年1月
优质内容勋章
bruceh 发表于 2014-8-27 08:16
早上起来手机看帖半天!

1 这个功能倒不觉得重要。盲操无问题。本身就出过漏光问题,加了这个只怕更容易出问题。不是吐槽漏光,我的第一批5d3也有同样问题。

2这个说法雪丁刻薄了一点,没必要。

3这个按钮,在很多单反上都有。虽然我一直没有用过。这点雪丁说的不无道理。看个人需求吧。

4这个功能,在我10几年前买数码相机的时候刚出来。当时就没觉得怎么好用。不过。XT1的用了几次还行啊,用这个功能完全是因为选对焦点太困难。

另外问下,看图这个头尾部并没有防尘胶啊(类似佳能那种)


底下有密封,全机只有热靴不密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7.328
主题: 239
帖子: 4288
注册: 2005年1月
优质内容勋章
头脑一热5555 发表于 2014-8-26 23:12
为什么留下了不防水的松下而出了奥巴呢?
xt1的评测很详细,谢谢啦!

因为我喜欢点测联动,而且奥巴的头太大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43
主题: 6
帖子: 2354
注册: 2011年5月
qw0358 发表于 2014-08-27 07:29
1、我想的是老式手机的按钮那种发光二极管,XT1的开关学习D800的开关的发光档,拨过去二极管就亮。
2、我接受
3、M43我都...


早上起来手机看帖半天!

1 这个功能倒不觉得重要。盲操无问题。本身就出过漏光问题,加了这个只怕更容易出问题。不是吐槽漏光,我的第一批5d3也有同样问题。

2这个说法雪丁刻薄了一点,没必要。

3这个按钮,在很多单反上都有。虽然我一直没有用过。这点雪丁说的不无道理。看个人需求吧。

4这个功能,在我10几年前买数码相机的时候刚出来。当时就没觉得怎么好用。不过。XT1的用了几次还行啊,用这个功能完全是因为选对焦点太困难。

另外问下,看图这个头尾部并没有防尘胶啊(类似佳能那种)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7.328
主题: 239
帖子: 4288
注册: 2005年1月
优质内容勋章
雪丁哥 发表于 2014-8-26 23:35
很好的帖子,有几点商榷的地方,虽然“挑刺”永远也肯定比写文章容易得多,我捡个便宜啦。

1. 旋钮部分如果能做成夜光?不好,夜光也需要先光照,进而延迟发光,为了延长余辉时间和光强,可能需要添加有害化学物质,手上把玩的东西,远离荧光粉为好。

2.“XE2的评测里面我就说了,需要翻转液晶屏。XT1就提供了这个功能。看来富士还真是能接受意见啊。”  世界上使用富士相机的人很多,也不乏富士聘用聘请的专业摄影师,即使只有你一个人提出来且被富士接受,也该谦虚一点,谦虚的文章容易让人接受和认同。再说翻转屏本来就是潮流。

3. 为什么富士要别出心裁的搞一个AFL按钮呢?非常必要,绝不多余,无论是AEL还是AFL都非常有用,有的相机一个按钮通过菜单选择AEL还是AFL,XT1分列两个按钮极其方便,AFL当对焦点和测光中点不一致且你需要拍摄固定焦点而不同测光点照片时有用,而AEL则反之。
且点测联动对于apsc及以下相机的通常意义不大,可以使用半按快门锁定再构图,也可以使用设定后的AFL键同时锁定焦点和曝光再构图,唯一的不便是脚架拍摄,但操作熟练、脚架好这也不是问题,本来调整焦点就不是抢拍的架势。

4. XT1面部识别联动多重测光模式,与上面一样,锁定后再构图,这个功能是给人 ...


1、我想的是老式手机的按钮那种发光二极管,XT1的开关学习D800的开关的发光档,拨过去二极管就亮。
2、我接受
3、M43我都需要先变焦点再对焦的,APS的大光圈近拍景深仍然很小。
4、我认为你没有用过APS拍大光圈人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937
主题: 3
帖子: 895
注册: 2010年10月
雪丁哥 发表于 2014-8-26 23:35
很好的帖子,有几点商榷的地方,虽然“挑刺”永远也肯定比写文章容易得多,我捡个便宜啦。

1. 旋钮部分如果能做成夜光?不好,夜光也需要先光照,进而延迟发光,为了延长余辉时间和光强,可能需要添加有害化学物质,手上把玩的东西,远离荧光粉为好。

2.“XE2的评测里面我就说了,需要翻转液晶屏。XT1就提供了这个功能。看来富士还真是能接受意见啊。”  世界上使用富士相机的人很多,也不乏富士聘用聘请的专业摄影师,即使只有你一个人提出来且被富士接受,也该谦虚一点,谦虚的文章容易让人接受和认同。再说翻转屏本来就是潮流。

3. 为什么富士要别出心裁的搞一个AFL按钮呢?非常必要,绝不多余,无论是AEL还是AFL都非常有用,有的相机一个按钮通过菜单选择AEL还是AFL,XT1分列两个按钮极其方便,AFL当对焦点和测光中点不一致且你需要拍摄固定焦点而不同测光点照片时有用,而AEL则反之。
且点测联动对于apsc及以下相机的通常意义不大,可以使用半按快门锁定再构图,也可以使用设定后的AFL键同时锁定焦点和曝光再构图,唯一的不便是脚架拍摄,但操作熟练、脚架好这也不是问题,本来调整焦点就不是抢拍的架势。

4. XT1面部识别联动多重测光模式,与上面一样,锁定后再构图,这个功能是给人 ...

只能说你看着图片YY使用情况和LZ拿着相机实际使用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so,你的1、2、3、4不具有建设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524
主题: 6
帖子: 6590
注册: 2013年2月
很好的帖子,有几点商榷的地方,虽然“挑刺”永远也肯定比写文章容易得多,我捡个便宜啦。

1. 旋钮部分如果能做成夜光?不好,夜光也需要先光照,进而延迟发光,为了延长余辉时间和光强,可能需要添加有害化学物质,手上把玩的东西,远离荧光粉为好。

2.“XE2的评测里面我就说了,需要翻转液晶屏。XT1就提供了这个功能。看来富士还真是能接受意见啊。”  世界上使用富士相机的人很多,也不乏富士聘用聘请的专业摄影师,即使只有你一个人提出来且被富士接受,也该谦虚一点,谦虚的文章容易让人接受和认同。再说翻转屏本来就是潮流。

3. 为什么富士要别出心裁的搞一个AFL按钮呢?非常必要,绝不多余,无论是AEL还是AFL都非常有用,有的相机一个按钮通过菜单选择AEL还是AFL,XT1分列两个按钮极其方便,AFL当对焦点和测光中点不一致且你需要拍摄固定焦点而不同测光点照片时有用,而AEL则反之。
且点测联动对于apsc及以下相机的通常意义不大,可以使用半按快门锁定再构图,也可以使用设定后的AFL键同时锁定焦点和曝光再构图,唯一的不便是脚架拍摄,但操作熟练、脚架好这也不是问题,本来调整焦点就不是抢拍的架势。

4. XT1面部识别联动多重测光模式,与上面一样,锁定后再构图,这个功能是给人像照设置的自动功能,街拍时熟练的人无需开此功能,扰乱焦点的快速自由选择,而且XT1的对焦非常精确。

本帖最后由 雪丁哥 于 2014-8-26 23:5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2
主题: 0
帖子: 20
注册: 2014年1月
超赞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643
主题: 31
帖子: 4853
注册: 2011年2月
为什么留下了不防水的松下而出了奥巴呢?
xt1的评测很详细,谢谢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58
主题: 32
帖子: 519
注册: 2013年5月
吐槽点2:1/4000秒快门
阳光下,4000的快门,你让我们怎么用你的1.4镜头呢?赶紧加上8000吧。

有传说,在下一firmware升级到1/32000s,这下够用了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39
主题: 16
帖子: 1584
注册: 2011年12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526
主题: 7
帖子: 2501
注册: 2013年4月
不错的评测,相当详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7.328
主题: 239
帖子: 4288
注册: 2005年1月
优质内容勋章
引子

开篇先感谢富士能再次给我机会评测XT1,完成我的三部曲评测之第三篇。
之前评测富士的X100S请参看以下链接: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245206-1-1-2.html
之前评测富士的XE2请参看以下链接: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258417-1-1-2.html

强烈建议大家先看一下前两篇评测,
因为在下面的XT1的评测里面会多次出现我在之前评测里面写的一些原则。
而且,有些共性的东西,比如线性马达这些内容我将不会再做叙述。

在切入正题之前,我首先说一下总体的结论:
1、 富士的X系统是目前镜头群最完善的APS系统。
对于这一点,应该是没什么质疑的。
微单系统最完善的应该是M43,但是APS微单系统,最完善的是富士。
甚至可以说,APS系统最完善的就是富士。
不考虑全副镜头下用的话,NCSP都没有富士的APS镜头群丰富。

2、 XT1是目前富士APS系统中最完善的机器。
对于这一点,请大家看下面的评测正文吧。
可以这么说,我认为XT1弥补了XE2的不少不足。
现阶段而言,APS微单无出其右。

我知道上面的两段话一定有人反驳。
好吧,请参看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258417-1-1-2.html的引子部分内容。

XT1也不是没有缺陷,下面的评测我会将优缺点搀和在一起来写。
如果仅仅关心XT1有什么缺点的,可以直接看最后的吐槽章节。
同样,我认为真正关心产品缺点的人,应该才是最可能的用户。
本次我打算以15个章节来介绍一下富士的XT1。
其中有些和XE2、X100S里面的评论重复,我会写上参见某某评测中的某某章节。

下面进入正题。

第1章:微单的使用价值

前面的XE2和X100S评测,我都开篇写了微单的选择问题。
我仍然认为微单的选择问题和微单的三个分类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但是,我在XE2的评测里面已经写的很具体了。
因此,本次评测并不打算再说微单的选择问题。
需要了解该内容的朋友,请参看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258417-1-1-2.html的第一章。

本章我要讲微单的使用价值。

首先,我们来说说使用相机的一般用户用来干什么。

在我看来,相机的一般用户有以下几个使用场景:
1、 搞搞创作
2、 旅游使用
3、 随身乱拍

目前,民用市场可以提供的中福以下相机有:
1、 全副单反+新定焦
2、 全幅单反+新变焦
3、 全幅单反+老镜头(定、变均可)
4、 全副微单+新镜头
5、 全副微单+老镜头
6、 APS单反+无论什么镜头
7、 APS微单+新镜头
8、 APS微单+老镜头
9、 M43微单+新镜头
10、 M43微单+老镜头

大体有上面十种组合。
肯定不全,但是我说的是“大体”,请勿咬文嚼字。

首先,无论使用相机做什么,我都要排除所有老镜头的组合。
因为,从原理上讲,
同样制造成本下,老镜头的光学素质是不可能比新镜头来得好的。
请千万注意,我说的是“同样制造成本下”。
撇开这个前提,后面的立论并不正确。
比如说,你拿个小痰盂,跟我说不如CONTAX G45。
那纯粹是你自己的脑子被驴踢了。
当年的CONTAX G45的价格折算黄金或者大米,比现在的OTUS 55 1.4还贵吧?
不会有任何一个评测说OTUS 55还不如G45吧?
比东西得这么比。

下面就来讲讲为什么所有老镜头我都不推荐。
废话一句,我认为这个坛子里面比我老镜头玩的多的朋友应该不多,废话完毕。
在老镜头镀膜不成熟的年代里,玻璃的透光率也就90%左右
(我无从查证,这个数字是nikon的工程师闲聊告诉我的)。
因此,镜头的玻璃不能太多。否则影响整体成像。
假设镜头内部玻璃是90%的透光率。
15片玻璃的话,最终透光率也就是0.9的15次方。
你算算,最后能有多少光进的来?
因为受这种制约才会有天塞、高斯、sonner这样的天才发明。
用少量的玻璃做好镜头。

但是现在,几乎每个厂家都能做到99.8%以上的透光率
(我亦无从查证,这个数字也是nikon的工程师闲聊告诉我的)。
这时候镜头设计里面多几片玻璃已经不是大问题了。
考虑得更多是纠正几大相差。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折射会产生分光,这是一定的。
你要是能做到折射但不分光,恭喜你,你不仅是牛顿再世,甚至可以使耶稣复活了。
老镜头只能默认这种分光的情况存在而不敢加玻璃。
需要减少分光的结果只有光圈变小。
但是现在可以一片凸透镜连一片凹透镜,一组一组连下去。
每组内部的距离较短,凸凹互为补充。
内部的分光可以控制在小范围内,但是组与组之间却是不分光的。
最后由多组共同完成折射。
这在镀膜不成熟的时代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老镜头大于F2的统统都是标头或者35。
而且数量很少。
但是现代镜头,24都能做到1.4了。
PS:广角大光圈还涉及重火玻璃的配方,这就更复杂了。

所以,在相同加工工艺和相同折算成本的情况下,现在的镜头不可能比不过老镜头。

另一个原因就是,镜头毕竟是一个机械设备。
用时间久了必然的会造成机械旷量变大。
而且,我也不认为老镜头装配过程中会用到激光校准和光学衍射校准。
毕竟半导体激光器要到60-70年代才被发明。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老镜头基本上都是MF的。
以我个人而言,拍照的时候我只能想最多2件事情。
那么,其他的事情尽量交给电子去完成。
专心做好:
1、构图
2、美资(人像时)
2、滤镜(风景时)

如果想的事情太多,我认为我自己而言,拍不好照片。
又要构图,又要美资,又要转滤镜,又要转镜头,又要算ISO,又要换算快门。
对已我来说一定会忘记什么。

另外,我认为布列松时代是没有自动相机。
否则,以他的性格肯定用自动相机。

说句题外话,我曾经有M9+35 1.4A,但是卖掉了。
我认为,数码时代leica除了可乐标已经没什么本质的优势了。
就说M9,以下几个缺点:
1、屏幕比10年前的手机屏幕还要烂
2、重影看时间长了,头晕
3、焦点不能改变
4、近拍不准
5、电子辅助功能近乎于无
当然,不能AF我已经不当做M9的缺点了。

因此,在我看来,上面10种组合的所有老镜头组合全部都不用考虑了。
因为,那是浪费你的钱+浪费你的生命。

那么,还剩下以下几个:
1、 全副单反+新定焦
2、 全幅单反+新变焦
3、 全副微单+新镜头
4、 APS单反+无论什么镜头
5、 APS微单+新镜头
6、 M43微单+新镜头

我认为:
真要搞创作,全幅单反是至少的,你甚至应该上哈苏。
因为,越大的底,你可以在相同物距和相同构图时用越长的镜头。
而越长的镜头光线整体折射率越小,各种相差越好控制。
而搞创作,你肯定会玩各种灯。
在我看来,现阶段的FX微单没法认真玩灯。
再加上FX微单镜头群几乎无力,因此,不应该考虑。
同时,同时期的不太差的定焦超过变焦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搞创作的只能选第一个组合。

随身乱拍的话,
我推荐X100S、CA、GR这样的沉腚式固定镜头相机。
或者M43小机器,比如GM1。

下面就剩下旅游用机器了。
而对于旅游,我认为变焦才是根本。
而且,全套设备要尽可能的小。
在这个要求下,单反就不合适了。
无论全副、APS单反都不合适。
举个例子,凌晨4点,海拔4000,爬山。
我经历过,这时候你甚至想把器材都埋起来,回来再取。

旅游纯拍风景的话,M43其实就可以了。
比如我旅游就带M43,因为我一边工作一边旅游。
但是,绝大部分使用者旅游的时候是需要拍人像的。
这时候,M43或者1寸的机器就有点底不够用了。
尤其是夜晚,M43的底和APS在ISO1600以上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1寸的就更差了,在我看来RX100之流,夜晚是没法用的。
因此,带人像的旅游最合适的还是APS微单。
考虑到系统健全性,那么富士的系统是比较推荐的带人像旅游用机。

但是,还有一个更加要命的就是。旅游机器其实非常在乎耐候性。
举几个例子:
如果你去看看丝绸之路,
恭喜你,漫天的细沙,如果你的机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说沙漠太热,要去山区,
恭喜你,山上随时一场倾盆大雨,如果你的机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说要腐败的海岛游,
恭喜你,细沙+倾盆大雨随时恭候,如果你的机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说我要去发达国家,
恭喜你,有各种红酒、咖啡招呼你,
一不小心你的机器就见了耶稣,如果你的机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说我要去亚非拉,
恭喜你,所有不确定性因素全部齐全,
尘土满天飞比比皆是,如果你的机器不能耐候,那你怎么用?
好吧,你说我去南极总行了吧?
恭喜你,除非你永远不将机器放地上。
好吧,你说我邮轮玩总行了吧?
我会告诉你,我的D3000就是报废在船头浪上。


举这么多例子,就是为了说明,旅游,其实一切皆有可能。
君不见NC的专业机、专业镜头全是耐候的?
人家为什么这么设计?
就是因为野外操作不能让机器束缚人不是吗?
否则你带相机干什么?

如果你问我带什么机器?
我会告诉你,
我很久以前带nikonD200+金圈,
后来带D800+金圈,
再后来带EM5+1250,
再后来带EM1+1240或者1235。
但是我现在出掉了EM5和EM1,打算持币待购XT1。
为什么是持币待购?
因为我想看看富士将要出来的三防16-55F2.8。
毕竟现在的18135用作旅游人像还是光圈有点小。

测试这个机器的时候我发消息问过富士的工作人员,能不能让我用花洒淋这套器材?
得到的答复是:“最好不要”。
但是,我坚持耐候性是XT1存在的重要因素。
我想,富士的第一款现代耐候机器不会这么菜吧?
而且,我抱定了大不了自己掏腰包维修的决心。
因此,就有了这次的防水测试。

测试环境:家里面的浴室。
测试设备:XT1+18135
测试手段:花洒直喷
测试结果:满意

所谓无图无真相,就请看下面的图吧。
需要说明的是:
浴室的花洒制造的水量比倾盆大雨来得多得多。
因此,能应付浴室,也就是说,
99%的雨都不在话下,跟遑论漫天细沙。
注意:沙尘是难清理,而不是比水更易渗透。

第一章说了那么多废话,其实就是为了说明,我认为,目前,XT1是带人像的旅游最佳选择。

为什么不说XT1+18135呢?
因为,人像还是需要一定的虚化的,18135的光圈确实有点小。
考虑到未来的1655F2.8的定位比现在的18135更高。
可以相信,1655的三防一定不会比18135差。
所以可以这么说:
目前,XT1是带人像的旅游最佳选择。
不远的将来,XT1+1655是带人像的旅游最佳组合。
未来如果富士会做XT1+1655的评测,请联系我,我很感兴趣来测试一下。

第2章 这次参与评测的机器及镜头和相关说明

参与评测的机器如下:

富士 XT1+18135
富士X100S
Nikon D800+85 1.4G
松下 GX7+1235F2.8
松下 GM1+20 1.7

富士X100S在上次的评测中,由于老婆带出去用了。
因此和XE2的评测失之交臂,但是这次可以和XT1来比较比较。
主要是镜头差异,机身芯片和算法其实基本上没有差别。

D800已经出现过两次了,
我多次说了,只能用手上最廉价的全幅机器来比。
总不能那个D4来比几千块的XT1吧?
这次选85G作为D800的镜头是因为
18135的等效35(对比X100S)和等效85都拉出来溜溜嘛。

松下的两个机器才是真正拿来比较的机器,
既然XT1是旅游用的好手,而M43也是旅游好手,
那么GX7对比XT1才是真正的对手。
GM1倒是拿来比大小的。
由于GM1和GX7其实是一样的芯片+处理器。
因此,后续的对比,除了比大小,我只用了GX7来对比。
需要说明的是,GX7配的镜头12-35 F2.8是M43的大三元之一。
理论上,应该比18135的定位来的高。
但是,市场价格这二者相差不大,况且也都是三防镜头。
那么拿来比比也就情理之中了。

第3章 体积对比
对比D800,XT1的体积还是比较小的。
与D800的对比顶视图:
与D800对比的前视图:
对比X100S,无论怎么看,都是X100S显得特别的小巧。
需要注意的是,正面对比的时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是,
XT1的额头竟然并不觉得很突兀。
这和奥林巴斯的EM5、EM1形成比较大的反差。
奥巴的机器的额头显得特别的高大。
但是,XT1由于EVF下陷。
因此,虽说有额头,但是并不觉得特别高大。这个设计挺好。

与X100S对比的图:
与X100S对比的图2:
对比GX7,机身体积还是GX7略小一点。
但是考虑到CMOS大小的话,基本上我觉得XT1和GX7算是平手。
但是,镜头体积差距还真不小。
这是真没办法,M43的镜头确实是小巧。

与GX7对比的图:
XT1与GM1的对比就当看看吧,毕竟GM1实在是狠狠狠小:
第4章 XT1设计
先看看XT1的几个角度的图吧。

正面:
顶面:
背面:
XT1这次最大的改动其实是增加了N个旋钮。
我用下来的感觉是,真TM的方便啊。
尤其是对焦模式选择和释放选择。
这两个是N家用起来没有任何过渡的节奏啊。
ISO的旋钮其实可以再换成别的。
因为ISO大部分时间我都是用的自动ISO。
设定上下限就放那里不管了。

另外,旋钮部分如果能做成夜光的就好了。
单反由于有肩屏,所以,不用背光也没事。
但是微单缺少肩屏,
所以,如果能像以前手机一样,每个旋钮做成背光的就更好了。

还有,在我看来,旋钮完全没必要加锁,
设计的紧一点就好了。不过这个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再来说说复古吧。

富士从X100开始就在大打复古牌,确实也赢得不少市场反响。
到目前为止,我认为复古做得最好的就是X100系列和Xpro1。
XT1明显也是走的复古路线,
但是真机上手后其实没有FM2那样的金属感觉。
换句话说,我认为XT1复古走的不如X100系列和Xpro系列来得好。
再换句话来说,就是XT1的复古有点复古+现代的味道。
不过,XT1的外形比A7系列的复古来的好得多。
尤其不规则点点的涂装是真的不错。
不过,这种不规则点点的涂装本来也不是复古的因素吧?

第5章,礼仪模式再述
富士的礼仪模式是我最喜欢的功能之一。
很欣慰的是富士全系列都有这个功能。
至于这个功能的原理我在X100S的评测里面写了(参看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245206-1-1-2.html的第六章)
在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仅再次赞扬一下。

第6部分,废话一些对焦方面的内

关于对焦我在X100S的评测里面和XE2的评测里面都花了很大篇幅,
着重写了三个方面的原理,
由于这块东西实在是很重要,但是我也已经写了两遍了,
因此,这里我就不重复了。
强烈建议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参看:
X100S评测的第八部分(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245206-1-1-2.html

XE2评测的第六部分(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258417-1-1-2.html

补充一句:XT1的对焦可以认为和XE2完全一样。

第7章,EVF

XT1的EVF是我最喜欢的功能,没有之一。

一直以来我对EVF的看法都是够用即可。
XE1的EVF我都觉得够用了。所以,我对EVF的要求并不高。
到目前为止,使我惊艳的EVF仅限于GX7和XT1。
XT1这次的EVF是我见过目前最接近光学观景窗感受的EVF了。
比GX7的好一点点(GX7的偏色)。
100%复盖率、236万点的规格或许没有什么。
但是,0.77倍放大倍率如何?
我如果没记错,它是目前放大倍率最大的观景窗。

这颗EVF最了不起的是极短的影像延迟。
我的感觉是,它已经非常、非常接近光学观景窗了。

你觉得以上就是这个EVF牛逼的地方了吗?

错了

XT1能够在一个观景窗里面同时使用两个萤幕。
传统的EVF常见的对焦辅助功能分成两种,
一个就是把整个画面放大来让你把对焦位置看清楚,但常常会让人在缩回原本画面时,发现刚刚在手动对焦时构图跑掉了。
另外一种是直接在画面的中间或部分放大对焦点。这也会影响整个画面的构图。
X-T1的EVF双荧幕功能,完全不会影响到构图,
一个荧幕负责取景,一个荧幕负责放大,而且不重叠。
这样的话省去了点选放大或缩小以及构图的麻烦,是相当实用的设计。
我相信有使用手动镜头的朋友一定会喜欢这个功能。

第8章,液晶屏
XE2的评测里面我就说了,需要翻转液晶屏。
XT1就提供了这个功能。看来富士还真是能接受意见啊。

我认为,富士应该学习奥巴。
如果屏幕的色彩很难作准,那为什么干脆不做准,
把色彩调整开放给用户,由用户自己调。
奥林巴斯的EVF和LCD都能自己调整色彩。建议富士学习。

第9章,按钮

XT1的自定义按钮真心够用了。
但是,请看下面的图

为什么富士要别出心裁的搞一个AFL按钮呢?
首先,按下AEL后,LCD上有提示,
而按下AFL的时候,LCD上没有提示呢?
我觉得这是软件设计的BUG。
希望富士在下一版本固件里面改进。

另外,我认为AFL这个按钮是多余的。
原因很简单,半按快门就是AFL,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这个按钮呢?
一个手指控制快门按钮,一个手指控制AEL,拍摄的时候还能有多种组合方式。
但是AFL和AEL左右排列,反而一个拇指不能同时操作了。
所以,我认为AFL按钮是多余的。
在这个位置放什么按钮最好?
实话说,我不知道。
但是,最好的方法就是把AFL做成自定义按钮,用户自裁岂不妙哉?

另外,XT1的方向按钮实在是不好用,太凹进去了,
据说后来的出厂产品有所改进,但是我手上的这台方向按钮手感不好。

第10章 面部识别
这个功能很有用,但是富士做的有些BUG,以至于没法用。
我先说一下nikonD800的面部识别,以及其他家的面部识别,比如SONY、奥林巴斯都和D800一样。唯独富士这次做的特立独行。

Nikon的面部识别和测光方式式独立开来的,
也就是说面部识别是否开启和测光方式选用何种并无关系。
面部识别仅仅是引导对焦点自动移动过去而已。
而对焦点和周围点的测光比例是由用户自己判断的。

但是富士的面部识别和测光方式混在一起(面部识别一旦打开,测光功能就被定死了),
而用户又不知道它是怎么测光的,因此,直接导致面部识别没法用了。

我最喜欢的盲拍方式是:
打开面部识别,用点测光,带点测联动(下面会讲到)。
街拍的时候这样的设置成功率极高。

因此,面部识别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
建议富士不要将面部识别和测光方式混在一起。
我觉得这个改进一下固件应该就可以了。

第11章,点测联动

关于什么是点测联动,我觉得我完全不用解释了。
不知道的色友直接百度吧。

目前据我所知:
nikon的全系列机器以及canon的1D系列机器以及三星的全系列机器以及松下全系列机器都有点测联动。
既然canon、三星、松下、nikon都能有,那么这个功能应该是没有技术壁垒和专利保护的。

所以,建议富士加入点测联动功能,毕竟这个功能相当有用。

第12部分,胶卷模拟

这一块我觉得富士的胶卷模拟都是一样的。我就不重复叙述了。
我在X100S的评测里面花了很大篇幅专门有论述,请参看X100S评测的第十部分(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245206-1-1-2.html

第13部分,成像对比

下面看一下各个光圈的焦点处对比,如无特别说明,都将是XT1在前,而,对比的相机在后。

首先来的是XT1和X100S的成像对比。
等效都是35mm的时候。XT1光圈从F4起步。
令我欣慰的是,18135的成像略微不如X100S,
虽然,X100S的大光圈,2和2.8相当不堪,
但是,F4起,X100S还是相当有水平的。

首先,先看一下全图:
先是F4
接着是F5.6
最后是F8
接下来的是XT1和GX7的成像对比。
等效都是50mm,XT1的光圈从4.3起步。
得益于大底,100%看的时候,XT1的细节比GX7丰富一些。
但是GX7的1235明显比XT1的18135成像来的好。
这明显是镜头拖累了机器的整体表现。
毕竟1235是M43的大三元镜头啊。

先上全图:
然后是F4:
接着是F5.6:
最后是F8:
最后客串的是XT1和D800的对比。
等效都是85mm,XT1的光圈从4.7起步。
明显比D800+85 1.4G差了不少。
这还是在D800的照片超高压缩率的情况下得到的结论。
原图更加天差地别。
当然价格也差了不少,
85金圈镜头就比XT1这套还贵了吧?

首先是全图:
先上F4:
再上F5.6:
最后上F8:
需要注意的是,
18135这个镜头从等效35到等效85,这段最常用的部分,
光圈下降的并不厉害。值得嘉奖。

综合来说,18135这个镜头并不是光学特别突出的镜头,
可能甚至不如自家的1855 F2.8-4。
但是18135的卖点是他的防水性能。

注意看18135的排气孔
镜头伸缩的时候需要排气,否则你怎么密封的呢?
我看到了这个排气孔,相当奇怪奥巴和松下的防水头,怎么做到防水的?
不解。。。。。。

第14部分,吐槽

吐槽点1:系统没有饼干头
请参看XE2评测(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258417-1-1-2.html)第一部分的内容。
强烈建议富士正视此问题。

吐槽点2:1/4000秒快门
阳光下,4000的快门,你让我们怎么用你的1.4镜头呢?赶紧加上8000吧。

吐槽点3:液晶色彩调整
参看本评测第8部分

吐槽点4:面部识别
参看本评测第10部分

吐槽点5:按钮背光
参看本评测第4部分

吐槽点6:AFL无显示、AFL无用
参看本评测第9部分

吐槽点7:点测联动
参看本评测第11部分

吐槽点8:方向按钮
参看本评测第9部分

第15部分,总结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XT1的话,我会用“好”这个字。
精确的来说,我认为,XT1是目前最好的旅游用微单。
虽然,我吐槽了8个点,
但是,话说回来了,有几个机器能染我吐槽少于10个点的呢?
况且,则8个点里面还有一些根本不是XT1的问题。
即便是XT1的问题,我觉得我也能接受这些缺点。
用上XT1后,我已经出售了自己的EM5和EM1,留下了M43的GX7。
稍微废话几句GX7,
这台M43除了不防水,其他的基本上也算是集大成的机器了。
回来说XT1
我会买XT1,但是我不会买18135这个镜头。
据悉,未来在今年与明年,
富士将会分别推出XF16-55mm f/2.8 R OIS WR,以及XF 50-140mm f/2.8 R OIS WR。
仅看这个名称就知道这两个镜头不会差。
我会用1655F2.8来配合自己的XT1。
现阶段我可能会购买XT1+23 1.4这个组合先凑活着玩。

本帖最后由 qw0358 于 2014-8-26 21:14 编辑

相关标签: 奥林巴斯 松下 富士 X100S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富士评测第三弹--富士8月试用之XT1--BY QW0358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