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蔡司的秘密,百米赛跑的冠亚军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852 回帖:46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45
主题: 75
帖子: 1933
注册: 2002年1月
优质内容勋章
“远超蔡司的民用产品样品,可惜无法有效、稳定、大量地生产出商品,”???
可是象二鸟这样的垃圾却能有效、稳定、大量地生产,出了几十年。
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

寄希望于我们能把蔡司给灭掉,你先问问上帝他老人家是否能等到这一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CTQ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521
主题: 26
帖子: 1949
注册: 2002年9月
我认为大家过分注意了镜头设计的技术成分,本质我觉得并不在此。
相信国内的光学设计部门可以很轻易地制造出性能远超蔡司的民用产品
的样品来,可惜无法有效、稳定、大量地生产出商品。

   这根本就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成本的问题,而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这些体会是我在国外大型制造企业中从事研发工作的亲身体会。说实在
的,中国人掌握知识的扎实程度、长期阅读文献获得的知识面,甚至在
创新能力根本就不比老外差,可是由于很多社会学方面的因素使得我们
很难充分发挥这些能力...又说远了

   所以如果大家能少点对蔡司的盲目崇拜,少点对所谓味道的主观发挥,
更广范围说,作为技术人员,如能在自己的工作中稍微多点从管理角度
去看那些看似技术的问题,多从管理上作些努力,会更有推动作用。

   相信一点,从※※的时间长度看,中国人的缺点是暂时的,而优势是
永恒的,总有一天蔡司会变成※※上的一个milestone,留在文献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42
主题: 563
帖子: 12337
注册: 2000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我个人认为各个厂家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就算是一家日本厂家100%的拷贝了CZ,那又怎样?除非你价格比它便宜一半,否则大家还是买CZ.
    我认为在镜头的制造上日厂是市场优先的,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能多占领市场份额就多占,而德厂是品质优先.但这并非说德国人就比日本人NB,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况还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如果反过来,德国人估计会把市场搞得一团糟,日本人也会因为吃不饱而倒产失业.
    CZ有什么秘方?那就是一个世纪积累下来的设计KNOWHOW,生产线可以转移到日本,玻璃也可以从你日本订购,甚至T*镀膜的秘密我相信日本的工业间谍也能搞到,唯一日本人无法弄到就是装在德国设计师脑子里的KNOWHOW.
    如同我们编程序一样,你是新人,我可以给你看我的所有资料,也可以尽力讲解给你听,但10多年的经验却无法100%拷贝给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167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02.245
主题: 151
帖子: 18748
注册: 2001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小蔡老师:
我认为N口改结构与AF有关。想想,如果用YC 85/1.4那样的结构,全是又大又重的单片玻璃,这AF的速度能快得起来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42
主题: 563
帖子: 12337
注册: 2000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135F2DC
   我也很吃惊Y/C Distagon28mmF2的透光率,毕竟这是20几年前的T*了,居然能和最新的SM 28/2媲美.另外它的低频MTF值也非常了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89.084
主题: 213
帖子: 8686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关于新老镜头的差异.

最近读了一篇镜头综合测试文章,列举了佳能老款FD28mmF2,尼康老款Auto28mmF2,
Y/C Distagon28mmF2,美能达AF28mmF2,佳能EF28mmF1.8,Summicron-M28mmF2等等镜
头的MTF,分辨率测试,透光度测试,色相测试(偏色与否).令我吃惊的是,在分辨率
和色相测试上佳能老款FD28mmF2,尼康老款Auto28mmF2均列前茅,而现在的AF镜头
表现最差.透光度测试中Summicron-M28mmF2和Y/C Distagon28mmF2最高.分摊到每一
片镜片的透光率也是两者最高,说明德国的镀膜效果的确了得.

所以我认为,过去的镜头在设计上和制作上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的确,现在的设计
方便和水平也很高.但对于一般的厂商制造一般摄影镜头的主要目的可能获得"成本"
与"质量"之间的平衡.甚至能否这么说:只要够实际使用,如何在设计上降低成本变为
厂商的主要目标? 但是如果厂家反过来,优先质量而将成本置于次要地位,那么成为
商品的镜头素质将是令人吃惊的.

当然,以上测试并非代表市场上所有老款镜头的实际水平.因为由于保养和老化问题,
能达到测试文章中接近新品状态的老款镜头毕竟不是你我一般消费者能够搞到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942
主题: 563
帖子: 12337
注册: 2000年7月
优质内容勋章
bintao
   500/8还是算了罢,虽然这头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折反头,但折反的性质无法改变,另外要用它,你至少需要RX II以上的机身(AX,RX都嫌暗).

167同学
   CZ说这话是基于镜头结构不变的立场的,毕竟Y/C口镜头经历2,30年的考验,你看看现在N口的镜头除了标头以外,还有几只是老设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167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02.245
主题: 151
帖子: 18748
注册: 2001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大何:
“这可能是因为德国人怕自动化程度高了以后影响镜头的解析度,和对焦精度。”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原来据说ZEISS担心AF镜头用塑料会影响精度,所一弄了一个机背对焦的AX来;但后来推出的N系又如何解释呢???N口的镜头可是工程塑料外壳的啊,朋友正用着,手感比YC口的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1
帖子: 180
注册: 2002年5月
我很崇拜德镜,我用的相机也是哈苏和徕卡。但德镜和德机的自动化程度太低了,这可能是因为德国人怕自动化程度高了以后影响镜头的解析度,和对焦精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269
主题: 43
帖子: 777
注册: 2001年10月
对不起, 可能我理解错误.
请问瑞士手表, 我引用的贴主的那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45
主题: 75
帖子: 1933
注册: 2002年1月
优质内容勋章
楼主没说蔡司50年前的镜头比现在的日头好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269
主题: 43
帖子: 777
注册: 2001年10月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为什么蔡司的经典设计已经过了50年,再没有什么专利可言的前提下,其他各厂就不能造出这样成像可人的镜头呢?"

我不相信蔡思50年前的镜头比今天日本大厂镜头好. 贴主下这样的论断未免太武断了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CTQ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521
主题: 26
帖子: 1949
注册: 2002年9月
瑞士手表(质量也是非常过硬啊):

   呵呵,技术人员素质是一个原因,但还不是根本原因。
要找根本原因,又是那个老问题!不谈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CTQ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521
主题: 26
帖子: 1949
注册: 2002年9月
老顽童的话很在理。

  想想中国的两鸟,20年前一台国产相机多少钱?现在基本上还是多少钱。
而那时候材料、人工费多便宜!所以现在咱们中国的摄影器材做得越来越水,
价格、成本在那儿摆着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45
主题: 75
帖子: 1933
注册: 2002年1月
优质内容勋章
“很难相信蔡司镜头质量好是好在技术甚至是玻璃配方上”??

呵呵,那就是好在德国技术人员的身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156.528
主题: 146
帖子: 46921
注册: 2000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很难相信蔡司镜头质量好是好在技术甚至是玻璃配方上。
我觉得主要是好在品牌上。只有这样著名的品牌,人们才可以掏出高价购买它的产品,它也才能不惜成本造出最好的东西。如果没有品牌的声誉,不惜成本制造的东西有人买吗?仅就技术而言,摄影镜头在所有物镜之中技术指标要求最低,美国也能造出极品来!
如果※※的巨型天文望远镜的镜片最后决定在国内作,我一点都不会感到惊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CTQ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521
主题: 26
帖子: 1949
注册: 2002年9月
蔡司的500折返头我没有用过,但也看了不少的对比资料,感觉
效果不一定赶得上多数透镜式的300mm头加上两倍镜。

  如果不是追求轻便、特殊的焦外成像,感觉不是很值。呵呵,一点
拙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8.149
主题: 100
帖子: 1919
注册: 2001年3月
就差这么一点点,一个是冠军,一个是亚军。用这个形容蔡司与日本本土的135相机镜头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
在这里,我看过近200篇关于CONTAX相机与蔡司镜头的帖子,最后得出如题的结论。
蔡司镜头在焦外成像和色彩贡献方面确实比日本各牌子的镜头领先,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一枚35毫米焦距的镜头的焦外成像也是这样迷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为什么蔡司的经典设计已经过了50年,再没有什么专利可言的前提下,其他各厂就不能造出这样成像可人的镜头呢?在激烈的百米赛跑里,冠军就是冠军,那怕比亚军快千分之一秒!不知是不是我看漏了眼,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人提及过。可口可乐没有申请专利,因为它的发明人不担心有人会破解其配方,我猜测,蔡司也一样,不担心有人会破解它的镜头玻璃成分。从各方面来看,镜头的结构、镀膜,想起来了,还有蔡司始创的T*镜头镀膜,最令人可怕。解决镜头结构应该没有问题,买一支拆开即可。所以,我觉得,蔡司的秘密应该在玻璃的成份上。玻璃的成份会影响折射率和阿贝常数,而阿贝常数对色差校正密切相关。不知谁有这方面的资料?我见过一些牌子的镜头拍出来的图片,焦外成像狗到不能突出出主体的,双线形象十分利害。
蔡司镜头没有林林总总的喙头,有的只是经典设计,却令大家神魂颠倒。甚至蔡司将本来用于中焦设计的SONNAR的结构(该设计“因受色彗差等轴外像差的影响,为获得高成像质量,只使用其较小范围内的视场”)用于广角焦段,T3就是最好的例子,相信没有人对T3的SONNAR镜头有异议。大家说,蔡司是不是在玩野?百年老字号的蔡司,在开始的实证主义中,掌握了无数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可能在现在最大限度追求利润的公司中产生出来!正如神农尝百草一样,不可能产生于今天医学院里。所不同是,蔡司对实证中的成功与失败进行了现代化。
肯定说,我崇尚蔡司光学。现在正想弄支蔡司500F8折反镜玩一玩,在康泰的报价居然是6900元,真毒!努力储钱吧,想来要上三年。
相关标签: Contax 蔡司 色差 像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蔡司的秘密,百米赛跑的冠亚军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