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使用“标准曝光”来确认“常规显影时间”,通过实测验证有效。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135
主题: 45
帖子: 9503
注册: 2007年10月
在没有密度仪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常规显影时间,这个问题之前困扰过我很久,也因为时间太久没解决也就忽略这个问题,后经唐山于老师的提醒,于是再次翻看一些书籍,得到以下这种方式,实测后有效。

标准曝光时间是指:通过放大机,让底片的0区部分达到最黑所需的最短曝光时间。
      假设底片在放大机上需要曝光20秒才能让0区在相纸上取得最大的黑度,那么在20秒以后,无论你再增加多长的曝光,都不会变的更黑,而少于20秒,则无法达到最黑。

常规显示时间是指:每个区达到自身密度所需的显影时间。那么如何确定这个时间呢?
      常规显影时间就是把某个被设置为5区的区域显影到5区密度所需的时间。在显影液开始的时候,已曝光的5区区域没有密度,随着显影进行,密度逐渐增加。它很快就超过1区,然后2、3、4区,然后最终到达5区密度。这就是“常规显影时间”,如果此时继续显影,密度就会超过6区或以上。

概念有了,接着说说我的实际操作。同时拍2-3张5区密度的底片,譬如拍阴天天空或者一堵白墙,也就是大面积没有色差的物体,设置为中灰进行拍摄,然后使用网上的常规显影时间先显影第1张,同时显影1张没有曝光的底片作为0区的标准。把没有曝光的底片放入放大机中,通过打试条的方式获得标准曝光时间,接着在不改变放大机镜头与尺板距离的情况下,放入按5区曝光的底片,按照标准曝光时间进行曝光,得到的相纸进行显影,对比相纸上的中灰部分和灰卡后确认显影时间是否正确(此时可以使用点测表对比测试条纸和灰卡的曝光组合是否接近),如果有偏差,那么修正显影时间继续显影第2张底片,依此类推,我是通过2张底片得到常规显影时间的。

根据这种方法得到的底片,在放大机中能够方便的获得反差良好的照片。

伊尔福可变反差RC@10寸,散光机头,+20红
伊尔福DELTA 100@4*5,x-tol 1+1, 20°,5‘30“,N-2,底片按照100度进行拍摄
本帖最后由 muxu8988 于 2015-3-28 19:47 编辑

相关标签: DELTA 100 放大机 相纸 曝光时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4263 回帖:3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7.673
主题: 23
帖子: 3457
注册: 2003年2月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21-11-16 19:37
不能算挖坟吧。说说个人观点嘛。
那边为了用135还是用120围攻俺很长时间了。IQ掉了一地。
这边还有跟着起哄的。


别人就不会学你的玩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91.779
主题: 33
帖子: 27881
注册: 2007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老乞丐88 发表于 2021-11-16 18:55
你不挖坟难受呀?
不能算挖坟吧。说说个人观点嘛。
那边为了用135还是用120围攻俺很长时间了。IQ掉了一地。
这边还有跟着起哄的。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21-11-16 19:3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418
主题: 40
帖子: 2920
注册: 2021年5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850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21-11-16 10:39
这个贴还是留了不少爪印的哈。翻出来看看。
现在若你都玩扫打了。不是很在阴弄标准印放密度了。
玩中景扫描仪的抢不上玩爱普生扫描仪的。
其实一个胶片透射黑白密度国产的才一千多块钱。
负片。中灰密度和需要的高光密度弄准了就行了。
一般廉价国产底片也不可能处处都密度合适。

是底片出事显影时间加调整显影时间。到中会的时间加高光显影影好的时间。后半部的显影时间是变化的。也就是大家经常挂在嘴头的加减时间
都是在闭眼的情况下的一个。参考时间。
瞪眼显影的就单说了。玩两液的有单说了。玩会用药的更是不能死认一个时间。
显影视为了控制密度。时间只是其中一个控制参数


你不挖坟难受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91.779
主题: 33
帖子: 27881
注册: 2007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这个贴还是留了不少爪印的哈。翻出来看看。
现在若你都玩扫打了。不是很在阴弄标准印放密度了。
玩中景扫描仪的抢不上玩爱普生扫描仪的。
其实一个胶片透射黑白密度国产的才一千多块钱。
负片。中灰密度和需要的高光密度弄准了就行了。
一般廉价国产底片也不可能处处都密度合适。

是底片出事显影时间加调整显影时间。到中会的时间加高光显影影好的时间。后半部的显影时间是变化的。也就是大家经常挂在嘴头的加减时间
都是在闭眼的情况下的一个。参考时间。
瞪眼显影的就单说了。玩两液的有单说了。玩会用药的更是不能死认一个时间。
显影视为了控制密度。时间只是其中一个控制参数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21-11-16 11:02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254
主题: 14
帖子: 2647
注册: 2009年3月
补充点资料,这个测试方法就完整了

一般来说,胶片的曝光是否正常也需要进行测试,
因为胶片的官方感光度与实际感光度还是有差异的。
可以采用将密度片叠加在胶片上曝光的方法来测试。
具体操作可以参考下文:
Alex Bond:Testing Film Speed no densitometer required(测试胶片速度,无需光密度计)
https://www_alexbond_com_au/film-speed-test/

文章的内容包含了实际感光度(曝光)和正常显影时间测试两部分,
其中显影时间的测试方法与楼主的测试类似。

这个方法很实用,用眼睛判断就可以完成感光度和显影测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173
主题: 39
帖子: 675
注册: 2000年5月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5-3-30 15:34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请问暗房测光表是测底片的哪个灰阶来确定时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135
主题: 45
帖子: 9503
注册: 2007年10月
focomat 发表于 2015-3-31 16:23
开始积累底片冲洗经验这个阶段一定要规范化操控,显影液尽量使用经典的常规配方使用蒸馏水配药,温度尽可能恒定在20度左右,搅拌方式固定下来,这样通过不同的显影时间,不断的积累经验,以得到适合自己使用的底片.欲速而不达,先学会走再跑也不迟.

谢谢于老师指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91.779
主题: 33
帖子: 27881
注册: 2007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温 发表于 2015-3-31 10:40
那个测光表不能给出EV值读数吧, 没搞清楚它是怎么用的, 是不是靠拨盘拨出绿灯来以记录某个点的亮度,下次再放大时还是这个点这个拨盘读数,调放大头光圈到也显示绿灯就行呢?
是那个 原理。先用标准密度底片,把各个灰度定好了刻度。所谓先校准。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5-3-31 18:0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135
主题: 9
帖子: 1351
注册: 2005年11月
开始积累底片冲洗经验这个阶段一定要规范化操控,显影液尽量使用经典的常规配方使用蒸馏水配药,温度尽可能恒定在20度左右,搅拌方式固定下来,这样通过不同的显影时间,不断的积累经验,以得到适合自己使用的底片.欲速而不达,先学会走再跑也不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753
主题: 9
帖子: 612
注册: 2000年6月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5-3-30 15:34
一个12f的暗放测光表才300块啊。
暗房里都是入射之说,每有反射测的。包括高级反差测定仪和彩色的暗房计量测试专用仪。彩色的这个便宜,因为彩色放大已经不流行了哈。


那个测光表不能给出EV值读数吧, 没搞清楚它是怎么用的, 是不是靠拨盘拨出绿灯来以记录某个点的亮度,下次再放大时还是这个点这个拨盘读数,调放大头光圈到也显示绿灯就行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91.779
主题: 33
帖子: 27881
注册: 2007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muxu8988 发表于 2015-3-31 09:51
这叫条条大路通罗马,过程无所谓用啥方法,最终目的达到就行了。
用 扫描一扫。用 PS 找127亮度不更简单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135
主题: 45
帖子: 9503
注册: 2007年10月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5-3-30 15:34
一个12f的暗放测光表才300块啊。
暗房里都是入射之说,每有反射测的。包括高级反差测定仪和彩色的暗房计量测试专用仪。彩色的这个便宜,因为彩色放大已经不流行了哈。

这叫条条大路通罗马,过程无所谓用啥方法,最终目的达到就行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91.779
主题: 33
帖子: 27881
注册: 2007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一个12f的暗放测光表才300块啊。
暗房里都是入射之说,每有反射测的。包括高级反差测定仪和彩色的暗房计量测试专用仪。彩色的这个便宜,因为彩色放大已经不流行了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753
主题: 9
帖子: 612
注册: 2000年6月
muxu8988 发表于 2015-3-30 11:50
这个曾经尝试过,不过没用你说的加镜头在测光表前。感觉这样的测试不太准确,当时我是拍了一组灰板的片子,使用一档进行包围的,结果邻近的两张居然显示差不多,不知道为啥,因此就作罢了。

加放大头在前面为的是能对近处的胶片聚焦,否则灯箱上的像在测光表取景器里都是虚的,邻近的密度变化会对测量点读数造成影响。我曾经对柯达标准透射灰阶校正过,这办法基本准确(我的测光表不是数字的,十分之一位数字只能估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365
主题: 19
帖子: 339
注册: 2010年8月
理解很对的!

下一步也改放像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135
主题: 45
帖子: 9503
注册: 2007年10月
温 发表于 2015-3-30 10:18
底片密度计也不难弄,有点测光表的话,再随便找个放大镜头组合起来就是密度计了,请参考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371045-1-1-1.html

这个曾经尝试过,不过没用你说的加镜头在测光表前。感觉这样的测试不太准确,当时我是拍了一组灰板的片子,使用一档进行包围的,结果邻近的两张居然显示差不多,不知道为啥,因此就作罢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753
主题: 9
帖子: 612
注册: 2000年6月
底片密度计也不难弄,有点测光表的话,再随便找个放大镜头组合起来就是密度计了,请参考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371045-1-1-1.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135
主题: 45
帖子: 9503
注册: 2007年10月
tiepo 发表于 2015-3-29 22:54
老照, “暗部是靠胶片的曝光来控制的,高光是靠显影来控制的,”这里说的暗部和高光是最终相片的暗部和高光吧?
请教,曝光过曝一点,可以充分表现暗部层次, 显影时间长一点,可以充分表现亮部层次。我这么理解对吗?

这里面说的控制都是针对底片,不是最终的相片。

过曝可以使得底片暗部到高光的密度同比例增强,譬如现场是4档光比的,暗部设置为6区,高光处就是10区,其光比级差不变。这种底片通过常规显影得到的底片密度差也是4档,也可以放出合适的反差相片,只不过放大机下的曝光时间延长了(底片厚了)。

显影时间长了,那么同样4档光比的场景,在底片上就不是4个级差的密度了,可能变成5个,6个或更高的密度差。这种高密度差的底片在放大时一定是吃力的,而且其反差表现  可能不如通过控制底片密度差得来的底片  来得好。

因此控制底片密度差是作为进阶专业黑白的必修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135
主题: 45
帖子: 9503
注册: 2007年10月
照文三 发表于 2015-3-29 22:05
暗部是靠胶片的曝光来控制的,高光是靠显影来控制的。所以负片一般宁可过曝也不要欠曝,因为欠曝了就丢失细节了,后期找不回来。另外,所谓的中灰密度也是根据自己的系统决定的吧,不同的印象设备对密度的反应不一样。

作为散页来说,有能力的应该是尽量精确的控制底片密度反差,而不是宁过不欠。这个是为了方便后期放大,通过这次测试,深刻体会到反差合适的底片对于放大来说,实在是件愉快的事,我还有张4档现场光比4档密度反差的底片,使用白光直接放出反差很到位的照片,真心省力。

不同系统的标准曝光时间都会相应变化,因此只要通过“正确的”常规显影时间得到的底片,在任何系统下中灰都是正确的。也就是标准曝光时间长(短)了,那么在放大时候的曝光时间也是同比例延长(缩短),因此中灰不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91.779
主题: 33
帖子: 27881
注册: 2007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也贴张120。狗屁3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91.779
主题: 33
帖子: 27881
注册: 2007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tiepo 发表于 2015-3-29 22:54
老照, “暗部是靠胶片的曝光来控制的,高光是靠显影来控制的,”这里说的暗部和高光是最终相片的暗部和高光吧?
请教,曝光过曝一点,可以充分表现暗部层次, 显影时间长一点,可以充分表现亮部层次。我这么理解对吗?
曝光过曝一点显影时间长一点这两样不好同时用哈,除非很软的药。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5-3-29 23:1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91.779
主题: 33
帖子: 27881
注册: 2007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muxu8988 发表于 2015-3-29 21:30
暗部厚了,那高光咋办?你给个法子让高光密度不变,暗部厚起来看看。
深箱就是这路数的 。很少搅拌。高光密度自抑制的。
很多收高光的药都这样。比如雷电露。焦酚。vc.亚当司特意提醒,焦酚可以照灯丝。。。。他自己可是没少焦酚整底片,别以为他说个 110加10区法就成金钥匙了哈。他自己 都两液。他的回忆录---亚当思40幅里,说到多次焦酚的。。。
他那时侯老用高反差-25度的玩意,不补偿又不焦酚的,咋混啊。。。
很简单的例子。d76,ID68.这两样的暗部密度就不一样。110和xtol也不一样。。。
中后期加强搅拌,高光密度也 有不同。。。
还不理解?
所以要有个标准密度底片来做准星呢。。。。

亚当丝理论,有点局限性。别太掉进坑里出不来哈。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5-3-29 23:1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976
主题: 45
帖子: 4023
注册: 2005年5月
照文三 发表于 2015-03-29 14:05
暗部是靠胶片的曝光来控制的,高光是靠显影来控制的。所以负片一般宁可过曝也不要欠曝,因为欠曝了就丢失细节了,后期找不回来。另外,所谓的...


老照, “暗部是靠胶片的曝光来控制的,高光是靠显影来控制的,”这里说的暗部和高光是最终相片的暗部和高光吧?
请教,曝光过曝一点,可以充分表现暗部层次, 显影时间长一点,可以充分表现亮部层次。我这么理解对吗?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332
主题: 101
帖子: 8239
注册: 2002年10月
muxu8988 发表于 2015-3-29 21:30
暗部厚了,那高光咋办?你给个法子让高光密度不变,暗部厚起来看看。


暗部是靠胶片的曝光来控制的,高光是靠显影来控制的。所以负片一般宁可过曝也不要欠曝,因为欠曝了就丢失细节了,后期找不回来。另外,所谓的中灰密度也是根据自己的系统决定的吧,不同的印象设备对密度的反应不一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135
主题: 45
帖子: 9503
注册: 2007年10月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5-3-28 20:50
没密度仪的,去买磕打透明底片,那个才是准星。。。比着摸索爆冲配套去。

没这么讲究吧,再说各种胶卷的0区透光率未必统一,用一种透明底片对应所有胶卷反而可能不准。

自己摸索也简单,15%左右的调整量就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135
主题: 45
帖子: 9503
注册: 2007年10月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5-3-28 20:47
黑白底片,厚一点好。
厚不是指高光密度贼厚,是指暗部密度的,高光密度搞严可严还可以,暗部密度搞格那么严没道理的。有点富裕的好。

暗部厚了,那高光咋办?你给个法子让高光密度不变,暗部厚起来看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91.779
主题: 33
帖子: 27881
注册: 2007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没密度仪的,去买磕打透明底片,那个才是准星。。。比着摸索爆冲配套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91.779
主题: 33
帖子: 27881
注册: 2007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muxu8988 发表于 2015-3-28 20:29
没有密度仪怎么测出0.7?我现在这个是给有放大机的朋友一个方法,而且,个人认为这种方式比测底片实际感光度来的更加直接有效。
黑白底片,厚一点好。
厚不是指高光密度贼厚,是指暗部密度的,高光密度搞严可严还可以,暗部密度搞格那么严没道理的。有点富裕的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使用“标准曝光”来确认“常规显影时间”,通过实测验证有效。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