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那些为电影配乐的作曲家们(个人推荐电影音乐top100清单) [主题管理员:zjize]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5240 回帖:376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49. 两生花(又名:维罗尼卡的双面生命)
说实话,艺术片却是让我又爱又恨,闷得很,大部分看不到结束。不过,两生花可能是我仔细看完而且还是比较喜欢的电影之一。里面的画面很美,而且音乐也很美。
(转)
  原声音乐“Van Den Budenmayer Concerto”。女高音咏叹调。正是Weronika在Kroków演出交响诗时所唱。
  
  歌词来自但丁《神曲》Divine Comedy “天堂篇”中的“迈向天堂之歌”第二歌。
  
  O voi che siete in piccioletta barca
  desiderosi d'ascoltar,sguiti
  Non vi mettete in pelago,che forse
  perdento me,rimarreste smarriti.
  L'acque ch'io prendo gia mai non si corse;
  Minerva spira e conducemi Appollo
  e nove Muse mi dimostran I'Orse
  
  哦,你们坐着小木船
  因渴求聆听我的歌声,
  尾随我在歌唱中驶向彼岸的木筏;
  请回到你们自己熟悉的故土,
  不要随我冒险驶向茫茫大海,因万一失去我而迷失。
  我要横渡的大洋从没有人走过;
  但我有密列瓦女神吹送,阿波罗引航,
  九位缪斯女神指示大熊星。
  
  (歌词及翻译引自刘小枫《沉重的肉身》)
  
  影片中,Weronika用尽生命力量演唱这首歌曲。在女中音和合唱队的铺垫下,她天籁般的歌声引领人们蜿蜒而上,渐近天堂。然而正是那些高耸入云的音符使她心力衰竭,猝死在舞台上。这首哀歌也在2:50秒处嘎然而止。当我们再次听到它,已是Véronique在巴黎观看那出芭蕾舞者木偶戏,对失去的另外一个自己若有所感,内心极度哀伤的时刻。
  
  电影中Véronique上音乐课时,提到这一旋律为一位200年前的荷兰作曲家所作。实际上这位虚构出来的 Van den Budenmayer就是波兰作曲家Zbigniew Preisner。这是该片导演克日什托夫·奇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与老朋友Preisner之间的一个默契。在奇耶斯洛夫斯基的影象世界中这位Budenmayer就是Preisner的化身。电影里的角色常会提到这位作曲家。演唱他的歌曲,购买他的唱片或演奏他的作品。除了《薇若妮卡的双重生命》之外,他的名字还在电视电影《十诫之九:婚姻之匙》(Decalog 9hou shalt not covet thy neighbor's wife)以及《蓝》(Bleu)中出现。两位艺术家是生死之交。曾被评论为“永世知音”。
  
  说实话,看第一遍,两个薇罗尼卡令我云里雾里。不知道哪个是哪个。非常喜欢她唱歌的样子,她天籁般的声音,雨淋在她脸上,如逢甘怡。喜欢她走路的样子,愉快、坚定、自信。在广场上,她蓦然撞见她,如撞见镜中的自己,惊诧之中,跟着就是一个大旋转镜头,公共汽车也转了一大圈,这一幕的确如同《情书》。生生世世,哪一生,哪一世。
 
  
  《两生花》的原声,纯净 圣洁 悠远 清洌。听的时候,请像薇罗尼卡一样,仰起头,闭上眼,是不是,有阳光的飘洒,雨露的滋润,还有爱人的缠绵的抚摸和温柔的气息。
[flash=430,310]http://music.163.com/style/swf/widget.swf?sid=212448&type=1&auto=0&width=310&height=430[/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50. 蓝红白三部曲
音乐是属于古典乐爱好者喜欢的曲子,柔美而有情调,那个喜欢啊。可惜电影却只看了部,另两部都没看完就受不了了,拍得虽然美,可也很慢。。

转一篇关于导演的文章记念下这对黄金组合:
1996年3月13日,法籍波兰电影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在巴黎进行心脏手术,但他不幸地在手术台上辞世,终年五十四岁,以影像思索宿命的一代宗师也逃不出命运的安排。在波兰,这条消息占据了大小报刊的头版,波兰电视台决定于次日播放《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和《十诫》。整个世界影坛用“失色”一词来形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英年早逝。而那一年,大多数如今的电影文青们并不知道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何许人也。

1997年,看VCD正在悄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但片源的稀缺和价格的高昂让这个习惯多少有点尴尬。而在此前20年的波兰,基耶斯洛夫斯基也是刚刚从类似的尴尬中顿悟过来。因为在1977年之前,基氏都在拍摄记录片,他视记录片这个媒体可以忠实地描写人世,早年的《洛兹小城》、《工厂》、《迭句》、《工人71》以及后来的《X光》和《初恋》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在1977年以后,基耶斯洛夫斯基觉得“当摄影机接近人这个主体时,人就渐渐在镜头前消失了”。于是,他开始拍摄烙印自己风格的剧情片——一个属于迷离宿命和道德焦虑的影像时代真正的开始了。
1998年,VCD的货源中出现了《蓝白红》三部曲,一时间成了淘碟者口口相传的“圣物”。当年看这三部曲的人只隐约觉得电影在讲一群直觉、感性的性情中人,而最重要的事经常都发生在幕后,是你看不见摸不着的玄妙之物。“三色”系列成为了那一年小众影迷口中的一个传说,最常发生的对话就是两个影迷见面后互问到:看了没?或者争论先看哪部后看哪部,再或者扯一两句“思考生命”和“人生关怀”的泛泛感慨。

1999年,刘小枫解救了困惑中的我们,也普及了基耶斯洛夫斯基。他的这本《沉重的肉身》被影迷们当作电影书来看,至于“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的良苦用心则没有人去深究了。刘小枫在这本书里份量最重的两个人:米兰.昆德拉与基耶斯洛夫斯基——很不幸,他们后来都成了小资们必备的标签。刘小枫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讲到《十诫》,从《被背叛的遗嘱》讲到《红白蓝》,尽管晦涩,但其间的诚恳,一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让人感叹:美好的事,为何如此短暂。时至今日我依然认为《沉重的肉身》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知识的重,而是一种叙述真诚的轻。

2000年,我认识了一个朋友,他有一个台湾同学给他寄了套《十诫》的原版VCD。在当时刻录一张碟需要15块钱的情况下,我依然赴汤蹈火的干了这件后来被朋友成为造福人类的“壮举”。我只记得,后来的一年内,我的人缘特好。看《十诫》的过程是十次醍醐灌顶的洗礼,是十次内心世界的挣扎。《十诫》是八十年代末期最重要的信仰反思之作,基耶斯洛夫斯基抽离了背景,在罪恶和神明之间架构了人类精神和信仰、宗教与道德的桥梁,当人们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困境时,十诫却成为逃避抉择的借口。
2001年的夏天,我徘徊于上海书城,在台湾版书籍的书架前细细翻完了那本《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感叹不已。一是因为那本书很贵,二是剥离了这个波兰人过多地形式感和“深刻哲学”后,我看到了他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和他用滤光镜描画出的生活真相。这部书是他生前最完整的自叙,在他短暂的电影生涯里,他一直在思索人性的课题,唯一肯定的答案是人生的不确定性。这一年,我还看到了纪录片《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这是他在1995年接受副导演的一个访问,他在里面宣布退出影坛、不再拍片,那种嘎然而止的符号,一如他电影的某些收场,彷佛早有预感。他回答问题总是一针见血、不拖泥带水,透彻的人生观、外冷内热的性格在访谈中表露无遗。

2002年,随着DVD的大肆侵略,影迷队伍迅速的膨胀了起来。《蓝白红》被“洗”了一版又一版,最终换成了加长的珍藏版;《十诫》“洗”了一套又一套,最终也有了精装的套盒装;《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终于现身碟市,又迅速卖空,等待再次被“洗”的命运。很快的,基耶斯洛夫斯基不再是小众的秘密导师,而成了电影谈资的首块敲门砖,而那些碟都被放上了碟架,等待落上厚厚的灰尘。

2003年,《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终于在大陆出版,物有所值,买者云集。而这一年前后,随着普罗大众对网络的进一步认知,资讯开始爆炸在每一个角落,你可以轻易的获得关于基耶斯洛夫斯基和他电影的任何讯息,而我却不再看他的电影了,觉得一切邂逅和喜悲都是他一手操纵的,我们不过是和主角一样被时间玩弄。

2004年,DVD市场风云再起,基氏早期的作品《生命的烙印》、《影迷》、《机遇之歌》、《永无休止》都出现了。回想当年法国《解放报》访问基耶斯洛夫斯基为什么会走上电影这条路,没有人会记得说过他的回答。他说“因为我不会做别的事。”

2005年,我收获一张CD,叫做《安魂曲》,这是电影音乐家Zbigniew Preisner在基耶斯洛夫斯基死后悼念他的一张专辑。他几乎参与了所有基氏电影的音乐写作,这使得原本就相当悲凉的曲调听来分外感伤,听者皆知,这般美声再也无法和基氏的诗意影像合鸣了。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2096792,2096794,_235_250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2096872,_235_250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2096855,_235_250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51.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这部著名的动作电影中,Danny Elfman引用了原作者的几个音符作写出了极有感觉且经典的主题,和John Barry的007主题一样。同样也被引用到烂大街的程度。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2782930,2782946,_235_240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52. 剪刀手爱德华
这部美丽感人的电影成就了3个人,鬼才导演蒂姆.波顿,鬼才演员Johnny Depp和鬼才配乐Danny Elfman. 如此优美的音乐和如此天马行空,古灵精怪却无比动人的电影配合在一起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2782794,2782797,2782800,2782804,_235_250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53.蜘蛛侠
记得当初看电影时,刚看完片头,忍不住又重新放了一遍片头,这音乐,实在太爽了,太配这部动作片了!
[flash=310,430]http://music.163.com/style/swf/widget.swf?sid=126496&type=1&auto=0&width=310&height=430[/flash]
对了,多说一句,要买一定要买配乐版,很多电影都会同时出歌版(比较常见)和配乐版(少见得多),买错了经常就会少听很多好配乐了。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17-2-20 09:2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54. 教父
电影配乐中最经典之一。每次听里面爱的主题的时候,都深深感谢Nino Rota为我们带来如此动听无比的音乐。极度喜欢这个系列的电影,实在是无比经典!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2091888,2091889,2091893,_235_250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转)《教父》第一集的配乐是整个“教父三部曲”的音乐基础,它由“意大利音乐教父”尼诺.罗塔(Nino Rota)完成。这是一张具有浓郁古典风格的电影配乐,其中的多首曲目弥漫着意大利的西西里风情,而且各种舞曲风格的交融给这张唱片增添不少亮点。尼诺.罗塔以他对意大利民谣的精深理解和过人的音乐天份为武器,写出了这部十分耀眼的《教父》,当年在提名奥斯卡最佳配乐奖时曾遭人检举,说其主题音乐早在他的意大利电影作品中使用过,因而被取消了提名资格。两年后,尼诺.罗塔以同样的主题音乐为《教父续集》谱曲,奥斯卡奖却乖乖的颁了给他,可见本片的气势凌人。在《教父》电影原声带中,“爱的主题曲”早已是一首风靡全球的情调音乐;“迈可主题曲”更以激昂的管弦乐点出了教父次子的悲剧人生;“教父华尔兹”配合父女相拥而舞的场面则最为精彩迷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55.  罗密欧与朱丽叶
如此抒情柔美的音乐,不知感动过多少乐迷热泪盈眶。这部电影的主题恐怕影响范围远超过这部电影,被太多地方用过,其知名及普及程度估计和老柴的天鹅湖有得一比。
其实这部电影配乐的每一段,都精美动听。这张碟拼死以求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1769587776,1769587785,1769587787,_235_250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56. 魔戒  作曲:Howard Shore
魔戒的配乐绝对是近些年最优秀的电影配乐之一,Howard Shore也因此证明了他不仅仅能配惊悚片,也能配出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音乐。这部魔幻的是电影因为如此让人惊叹的配乐而更赏心悦目!
[flash=310,430]http:////music.163.com/style/swf/widget.swf?sid=146240&type=1&auto=0&width=310&height=430[/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57. 雨果   作曲:霍德华.肖
这部马丁.斯科西斯的唯美怀旧的电影中,Shore当然配上了如轻音乐一般的配乐,手风琴、口琴加上乐队的效果真的可以刻画出极美和怀旧的感觉的。(同样的情况可见天使艾美丽的配乐)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1770643201,_235_120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58. Rich in Love   作曲:乔治.德勒希
这是我的第一张他的配乐,也就是这两张碟,让我知道有名配乐家叫乔治.德勒希。
乔治.德勒希的音乐弦律总是美得令人窒息,在他的天鹅之歌里,我们可以在每一段音乐中感受到他的音乐之美,之动人!开始的长笛写得极美。德勒希的作品总是浪漫、温馨、动听,旋律极其优美,感伤而温暧!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1770409601,1770409602,1770409606,1770409607,_235_250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59. 情定日落桥  作曲:Georges Delerue

Georges Delerue为这部浪漫的电影配上的是巴洛克风格的音乐,听着时总是感觉自己在听巴赫的音乐,但主题和片尾部分应该是他的原创(中间有几首是巴赫的)。用语言去形容这样的音乐之美是不可能的,这部电影是他获得奥斯卡配乐的影片,喜欢得不行。
电影也是一直没有找到来看,我找啊找啊……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3135493,3135510,_235_250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17-2-17 11:5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60. 阿甘正传  作曲:Alan Silvestri
当电影中一开始的轻声如私语般的钢琴声响起的时候,每一个人都知道一个感人无比的故事将开始了。Tom Hanks在这部电影中为我们贡献了神一般的演技。而Alan Silvestri同样为我们贡献了神一般的配乐。
说实话,如果没有这部配乐,Alan Silvestri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在我心目中的配乐家排位的前50位,但因为这部可以排到前10内的神作,就不得不在20内提到他了。
[flash=310,430]http://music.163.com/style/swf/widget.swf?sid=1504749&type=0&auto=1&width=310&height=430[/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loulan 发表于 2017-2-16 00:52
《电影双周刊》1979-2007
有幸收藏了一些,在曾经的中文电影评论中,它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非常喜欢副刊《电影海报馆》


哦,那时俺都没钱看电影,惨就一个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61. 乱世佳人
用现在的眼光再去看乱世佳人这部电影,依然不觉得其在表现手法、拍摄、镜头的运用、美工及配乐上逊色于现在的史诗巨片,它差的仅是特效的落后。
在配乐方面,这也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为电影配上辉煌如史诗一般的配乐,这个配乐极具前瞻性,在其后几十年一直没有一部电影达到这个高度,直到星球大战的配乐的出现。电影主题不仅代表了电影的主人翁无常命运的主题,也揭示了电影的史诗气质,并代表了一个时代。
[flash=310,430]http://music.163.com/style/swf/widget.swf?sid=425933&type=1&auto=0&width=310&height=430[/flash]
在73年重新为这部电影录音的CD成为这部电影经典的收藏版本,封面如下图,录音可达发烧级的水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62. 野蛮人柯南-王者之剑

刚听了Max Steiner以高雅古典的配乐后,再来听听BP的配乐,那可真叫一个俗啊。但并非俗不可耐,BP的配乐,俗虽俗,却极度动人,尤其是其中爱的主题,弦律估计Max Steiner听了都会拍手叫绝。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3527644,3527650,3527655,_235_250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前面第一段有点点人说的背景故事,大家一定要忍受,二十秒而已。

由于《王者之剑》讲述的是一个为父母复仇的故事,具有史诗片的很多元素,所以,波利多瑞斯特意使用了超大规模的乐队编制,配置是超乎想象的,光是圆号就有24把,同时,他还让大合唱团演唱奥尔夫《布兰诗歌》中的片断,为影片增添了宏大的气势。为了追求出色的音响效果,波利多瑞斯将录音地点放在了罗马的教堂里,合唱团也选用了著名的圣塞西莉亚合唱团。除了奥尔夫的作品,波利多瑞斯还选用了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和瓦格纳的作品,使全片音乐显得既经典又华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63. 天国王朝
天啦,如此史诗般的巨作在电影院里由三个小时阉割成二小时后简直就是:惨不忍睹!配乐如史诗般,动听、宏大,充满异国情调而效果惊人!这张碟没有上榜简直没天理了。堪称神一般的杰作!
(转)最初导演Ridley Scott邀请了曾经有过多次合作的Hans Zimmer来为这部新作谱曲。当影片拍摄进入尾声时由于Hans Zimmer个人的原因,经他的推荐HarryGregson-Williams接下了作曲的任务。
电影音乐里动员了123位唱诗班成员,以及一群来自伊斯坦堡的音乐家通力合作,在伦敦著名的Abbey Road录音室录制,擅长现代古典音乐手法创作的Harry Gregson-Williams,还采用了许多与影片时空相仿的乐器来彰显影片的※※背景,首先运用了中世纪的六弦提琴的冰冷寒颤的音色特质,拉开电影开场时的法国场景,等到男主角贝里昂踏进耶路撒冷时Harry逐步让包括了※※※的小提琴与打击乐器、手摇风琴在内的※※乐器以及拉丁乐器,搭配※※※教的合唱团合声演唱,慢慢渗进充满了悲壮与哀荣色彩的主体交响乐章之中,让影迷跟着主角的※※之旅,一起回到影片所呈现的时空之中,接受一场兼具心灵与感官震撼的史诗乐章的洗礼。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埃及血统,出生于比利时的女歌手Natacha Atlas以※※※文演唱合声,也为电影音乐覆盖了神秘的面纱。
[flash=310,430]http://music.163.com/style/swf/widget.swf?sid=146121&type=1&auto=0&width=310&height=430[/flash]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17-2-16 09:3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64. 莎翁情史

这部电影的配乐很唯美动听,巴洛克和古典的风格的结合,却又有现代感觉,听这音乐人都会醉倒。怪不得当年打倒了无数乐迷心中的No.1 的《使命》,拿到了奥斯卡配乐奖。至于电影嘛,是在搞莎翁,纯粹是瞎编,不过拍得还是不错的。纯古典乐风格的作品,主题和片尾写得超漂亮。
(转)  从昂扬的“The Beginning of Partnership”揭开序曲,一路细腻且生动地描绘着剧中人物的互动悲喜,到“News of Marlowes Death”及“The Play Part II”的深沉情绪中,紧密交织的古典交响曲式,慢板的钢琴曲及女高音Catherine Bott跨刀吟唱无一不紧扣人心。
  而为了体现莎翁所处之伊莉莎白一世,动荡不安但极富创意的伦敦剧场氛围,同时展现当代人同时回顾此 一时代的崭新观点,于是再度延请《布朗夫人》Stephen Warbeck出马,以其专擅古典剧作笔法,为《莎翁情史》量身谱写出23段疏落有致、起伏跌宕的心情乐章,从昂扬的“The Beginning of Partnership”揭开序曲,一路细腻且生动地描绘着剧中人物的互动悲喜,到“News of Marlowes Death”及“The Play Part II”的深沉情绪中,紧密交织的古典交响曲式,慢板的钢琴曲及女高音Catherine Bott跨刀吟唱无一不紧扣人心。曲风还多处穿插Stephen Warbeck以竖琴、手摇铃鼓的等乐器,为伊莉莎白时代的华丽巴洛克风尚,点缀出极致的享受,让你与莎翁同时不可自拔地陷入爱河。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3347720,3347721,3347741,3347742,_235_346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65. 史密斯夫妇 作曲:John Powell

Powell为史密斯夫妇配上了充满异国情调的音乐,为片中紧张但充满浪漫温馨的情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尤其是其中那首超有韵味的探戈,浪漫却不乏有淡淡的紧张。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1770185328,1770185337,1770185340,_235_346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转:
人们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一定会被里面充满拉丁风情的音乐所震惊,没有人可以对这张原声CD有所挑剔,人们都会说,这是John Powell最好的力作之一,而且这一点是不容否认的,甚至有人认为这张原声比《谍影重重》系列的原声来得还要激动人心。音乐的触律令人惊叹,大部分都是充满着异国情调——你会仿佛来到西班牙或者是拉丁美洲的音乐盛会,这不单单完美地配合了电影,而且在单独聆听时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主题音乐令人过耳难忘,吉他的独奏曲也十分的甜美,19首动听的乐曲,45分钟不同风格的韵律,一张人目瞪口呆的原声CD就这样诞生了!音乐有点像《偷天换日》的风格从中又因为打击乐和吉他而夹杂着西班牙的风味,虽然这张原声CD是“新鲜出炉”而且的的确确十分吸引人,但细心观看《史密斯夫妇》(Mr. & Mrs. Smith)电影的人一定会发现,有好一些电影的背景音乐并没有被收录到这张CD中,有时CD中音乐会跟电影中有所不同。也有人抱怨,如斯美乐竟然在不到一小时就曲终“人散”,总是显得不足以将电影里面的所有表达无遗。不过,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不能太过苛刻。其实这些所谓的“错误”也是情理之中,有一些乐曲的确很短,但这才让人更久地回味,适当的修改和删减有如电影是经过考虑的。只有这样,这张CD才能更加动人、更加具有吸引力,史密斯夫妇之间的一切一切才可以更好的带给我们所有喜爱他们的人。
全球稳坐男女性感偶像之冠的布莱德·彼得与安吉丽娜·朱莉,他们屏幕中的一颦一笑、散发出的勾魂眼神与诱人丰唇,都不知杀光多少影迷的底片,这次首度携手合作夫妻电影,再现屏幕赏心悦目之聚焦所在,新鲜的体裁,内容概要:结婚过了5-6年后的史密斯夫妇,所衍发出的麻痹平淡日子,表面上像大多数夫妻一样的生活,私底下却长久相互隐瞒当今最顶尖杀手的身分。某日接获新任务,必须乾掉竞争公司的王牌,却没料到,传说中的杀手居然是自己的枕边人,史密斯夫妇决定拿钱办事,顺便考验伴侣的能耐以及摇摇欲坠之夫妻情谊,其中搞怪、耍宝的动作与对白,都让全片毫无冷场的引爆一幕幕之笑点!
搭配轻松、紧张、情笑、笑料等情节,选谱出16首最为贴切的乐章,横跨各时代、打破各音乐疆界、讨好各年龄层的口味,一张耐听度满分的原声大碟,是你休闲娱乐之时的最佳酌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621
主题: 0
帖子: 139
注册: 2006年11月
《电影双周刊》1979-2007 有幸收藏了一些,在曾经的中文电影评论中,它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非常喜欢副刊《电影海报馆》
本帖由 Windows Phone_1.0.7.0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621
主题: 0
帖子: 139
注册: 2006年11月
zjize 发表于 2017-2-15 23:39
还有这个么,有没有链接,我想听听?
http://music.163.com/#/song?id=445124297
亚利桑德罗是街头艺人,跪着演奏的,
这首曲子相对电影配乐来说,感染力更强,那种悲凉和无奈让人想流泪。
什么是好音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loulan 发表于 2017-2-15 21:59
选曲挺好!《最后的莫西干人》抛开演奏水准、录音等因素,个人更喜欢亚利桑德罗的街头现场版,音乐的表达更直观,触动更深…


还有这个么,有没有链接,我想听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621
主题: 0
帖子: 139
注册: 2006年11月
zjize 发表于 2017-02-15 01:44
68. 最后的摩根战士  作曲:Trevor Jones和Randy Edelman

    不多说,这部电影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好电影。...
选曲挺好!《最后的莫西干人》抛开演奏水准、录音等因素,个人更喜欢亚利桑德罗的街头现场版,音乐的表达更直观,触动更深…
本帖由 Windows Phone_1.0.7.0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66.  2001 太空漫游   作曲:Alex North
这张碟是所有原声迷心目中伟大之作,音乐并不亚于库贝利克原配的拼凑式的古典乐。里面的配乐充满了现代甚至未来的神秘气息,配器及作曲都是现代音乐的杰作。可惜,却被退了货。
推荐古典乐迷听听。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3279316,3279322,3279327,_235_250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转个长篇:
1968年

这个晚上,Alex North正准备前住参加Stanley Kubrick的新片首映会,他的心情理当是兴奋的,但事实上,也许有更多的成份是疑惑,此刻的他还没有真正的领悟到那份疑虑是什么,但不久之后,他就会明白那份疑惑的答案,将是他此生最大的挫折.

五个月前,Alex North接到Stanley Kubrick的电话,Kubrick诚恳的邀请Alex North为他的科幻新片<2001太空漫游>配乐,Alex North兴奋的心情简直难以言喻,Kubrick一直都是Alex North眼中最富有才华的年轻导演,而且上回与Kubrick在<万夫莫敌-Spartacus>中的合作是一次难忘的经验,也因为那次配乐机会,原本一直只能写<欲望街车>,<推销员之死>等二线爵士电影配乐的Alex North,一跃成为好莱坞的一线配乐家.

Alex North在接获通知后,即刻由纽约动身前往伦敦与Kubrick会合,两人展开深入的讨论,Alex North发现Kubrick在毛片上其实已经配上不少临时配乐了,而且大部份是古典音乐作品,Alex North察觉Kubrick对已使用的音乐似乎很执着,尤其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与仲夏夜之梦那几段,Kubrick其实很想在电影中保留使用这些临时配乐,但Alex North对自己的配乐作品中必须混杂其他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的构想感到无法适应,而且,就算面对的挑战者是史特劳斯与孟德尔颂,Alex North仍深信自己能为这部电影写出具专一性,同时更能表达电影内涵与时代感的原著音乐来,因此,Alex North决心放手一搏,他深知自已面对的是一部将改写电影史的巨作,这是毕生难得的配乐机会.

Alex North立刻展开作曲与录音的工作,丝毫不敢怠慢,在时间与比较的压力下(与Kubrick选用的临时配乐比较),这份工作显得格外艰难,但Kubrick对Alex North十分周到,所有Alex North的需要一概悉心安排.在两个星期的工作天中,Alex North几乎日以继夜,不眠不休的工作,直到录音前,Alex North终于累垮下来,但他仍然抱病搭着救护车前往录音室,监制前半部配乐最后的录音与指挥工作.前四十分钟的配乐大抵完成后,Alex North从Kubrick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回应,Kubrick很喜欢这些音乐,同时又建议North做一些小小的修改,但奇怪的是,North内心一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有一种感觉,仿佛不论自已写了什么样的音乐,都无法取代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与仲夏夜之梦在Kubrick心目中的地位. . .

Alex North迫不及待的开始准备替后半部电影配乐,同时也准备展开前半部电影配乐的影音对位结合等技术工作,另外,他也依Kubrick的要求,将一些之前的音乐片段做了修改,Alex North与Kubrick保持密切连系,后续的工作随时可以展开,但几天之后,Kubrick忽然传来一份难以理解的通知,那就是后半部电影不需要再写任何配乐了,Kubrick的说法是后半部电影决定只使用音效就可以了.此后,Kubrick没有再与Alex North做进一步的连系,一直到这一晚,Alex North受邀参加这部电影的首映,那是很怪异的感觉吧,身为这部电影的创作者之一,Alex North反而感到有一种距离感,至今他并没有看过电影的全貌,甚至,将配乐的录音交给Kubrick后,他也没有真的看过自己的音乐和电影结合起来的结果,不晓得那些音乐在电影中,是否能如他所预期的那样. . .就怀着这份异样的心情,Alex North走入首映会中. . .

电影开场了,壮观的红日随着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音符冉冉上升,Alex North的心却渐渐下沉,他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了,这部电影中没有任何他的音乐,所有的音乐,都是五个月前他在毛片上所听到的临时配乐,不!其实也不完全是那样,Kubrick确实换掉了一首他原先使用的临时配乐,就是那首曾让Alex North感到难以取代的仲夏夜之梦,现在,则换上了蓝色多瑙河.

眼前所上演的,是Alex North在五个月前就已经看过了的电影,听过了的音乐,到现在,它们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然而,此刻它们带给他的感受却与五个月前截然不同.在这之前,没有任何人告诉过Alex North,他的音乐最后被Kubrick弃置了,而很残忍的,Alex North直到首映当晚才发现这点,这一晚,Alex North在沮丧,挫折与震惊中默默离去.

Alex North的<2001太空漫游>是好莱坞电影音乐史上最著名的Rejected Score,但它的著名,也仅止于少数影人与乐迷之间,因为Stanley Kubrick的选择在当时获得极大的认同与成功,同时这部未完成的Score,唯一的录音记录后来也无故失踪,这使得这部配乐成为传说中的作品,只有少数关系人知道这部配乐的真面目,直到二十五年后,这部配乐才在有心人士的奔走下重见天日.

当时Alex North只有机会替半部电影配乐,情节主要包括了”人类的黎明”与”月球上的发现”这两个段落,首先,以”人类的黎明”来说,Kubrick后来在电影中所呈现的,其实与Alex North所构思的有不少差异,Alex North实际上为”人类的黎明”写了很多音乐,但这些原本有配乐的情节,后来在电影中都以没有配乐的型式来表现. Alex North的这些音乐有相当丰富的情绪与描述性,我们如果从Alex North的观点来看,会发现他的音乐提供了一种无形的指引,能很直接的引领观众进入史前人类的生活情境,但Stanley Kubrick显然相信他的影像已经足够表达他试图表达的意境,并不需音乐来引导观众.

我们以The Foraging为例(同一段戏的另一个配乐版本则是The Dawn of Man),Alex North的音乐幽暗而无助,观众即使无法直接从影像中,感受到这些史前人类在生存竞争上的劣势与挣扎,也很容易从音乐中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凄测,Night Terrors在这种概念的描写上更形绝望,笼罩在阴沉氛围中的弱音絃樂,有如人类的虚弱与惶恐,仿佛一点点风吹草动都是威胁,都令人战栗,在黑暗中饥馑无助,草木皆兵的人类,连呼吸都如此小心翼翼.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The Bluff与Eat meat and the Kill中,感受到史前人类的野蛮与无知,这两段音乐都以一种原始粗犷的打击乐做为主线,The Bluff中的管弦听来单调而散乱,有时甚至有点滑稽,对史前人类互争地盘的行径,带有一种讽嘲性,但Eat Meat and the Kill则变得冷峻的多,铜管主题简单而有力,音乐上的结构已经清晰浮现,打造出一种原始而肃杀的气息,在这段戏中,观众会发现人类智慧启迪后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杀戮的能力明显提升了,于是人类开始由坐以待毙的可悲生物,转变成地球上新的征服者.

这些描写猿人原始生活型态的音乐,在电影中后来完全删除,而且也没选用任何替代的音乐,换言之,Kubrick让观众直接从影像,演员的肢体语言以及自然界的声音,来体验史前猿人在绝种边缘挣扎求生的情境,坦白说,虽然我觉得Alex North在这些音乐上,表现出深厚的配乐与作曲功力,但我个人觉得Kubrick最后的决定似乎更为有力,音乐固然也是一种抽象的表达媒介,但它明显的情绪性,既会引导观众,但无形间,也会限制观众,更重要的,是这段戏那种原始荒年的背景,那种人类在太古之初的无助与残暴,也许没有配乐这种刻意的,精致的,而且人工的指引与诠释,才显得更加真实与有力.

但很有意思的,是Kubrick在”人类的黎明”这个大段中,并不是完全没有音乐,后来在电影中,Kubrick替神秘的太古石板配上前卫的合声配乐,象征一股指引人类迈向进化的外来力量,但Alex North对太古石板反而没有做任何描写,至于另一个重要的音乐,则是用来做为序曲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首曲子在电影中用来象征人类的进化,因此它也被放在人猿”望月者”领悟到如何使用工具的片段上,这首曲子可以说是Alex North最大的挑战,实际上,这根本是一个不可能的挑战,因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2001太空漫游>中的使用,几乎可以算是既存电影配乐运用的颠峰,根本没有超越的余地,于是Alex North索性写了一首结构很类似的仿作,同样以三段式的音乐结构来象征人类的进化,这个作法其实是一种迁就,因为Alex North看得出来Kubrick深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所吸引,几乎无法动摇,然而,Alex North这首仿作Main Title还是说服不了Kubrick,这首作品的音乐结构很类似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当中出现了一个简短的音乐主题,运用在整段”人类的黎明”的配乐中,但这首作品听起来比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要来的复杂迂回,反而少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那种一举擎天,简洁有力的气派与效果,当两首曲子放在一起时,单就音乐的品质来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已然胜出了,更不要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还有与<2001太空漫游>完美呼应的思想典故,写这首Main Theme,Alex North其实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像打一场注定要失败的仗.

在”人类的黎明”后,<2001太空漫游>以一个跳接镜头跨越了二百万年,从史前时代跃入太空时代,Alex North的音乐风格也随之丕变. Alex North以精致且极具巧思的管弦音色,带领观众走入未来世界,他所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是孟德尔颂的仲夏夜之梦,不过后来在电影版中,连仲夏夜之梦也被换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大获好评的蓝色多瑙河,也许,以音乐地位来说,Alex North的作品远远比不上蓝色多瑙河,但以电影配乐的观点来说,拼贴蓝色多瑙河的Kubrick就未必比较高明了. Alex North的Space Station Docking ,其实是一首音色十分优美高贵,泛着梦幻与典雅光泽的作品,Alex North用如此奇妙优美的音乐来描写轮形太空站与太空旅程,其实效果与美感未必在蓝色多瑙河之下,是相当值得喝采的作品.而描写登月旅程的The Trip To The Moon,在效果上与情绪上其实比蓝色多瑙河更贴切,Alex North使用的音乐沉幽而深邃,隐约暗示了月球上潜藏的秘密,反观Kubrick在电影中,用蓝色多瑙河华丽缤纷的结尾,把登月场面烘托的甚是奢华,但与电影接下来的发展却毫不相关,气氛也不连贯,感觉十分牵强,也让人觉得表象重过内涵(我们只是在看一场华丽的登月秀,感觉不到这趟旅程背后真正的秘密).

Moon Rocket Bus则以女声吟唱与奇幻颤动的管弦合奏,描写月球上的旅行与神秘发现,也是相当不错的作品,Alex North试图营造出奇异的时空美感,但他并不像同期科幻电影音乐家那样依赖电子乐器,反而藉由精致的管弦语法创造新的声音感受.至于Space Talk与Interior Orion,则是两轨营造气氛重于实际描写的配乐,重点同样在于音色的美感,Alex North在这两段配乐中,将对白当成主角(这部电影的对白也所剩无几了),音乐的功能仅在于创造一种属于未来世界的奇幻与优雅气息,这点,Alex North的表现的确相当成功.

Alex North为<2001太空漫游>创作的最后一首作品,是电影上半场的间曲Main Theme(现在电影已经没有这种格式了,也就是说电影演完上半场时会先短暂休息,然后再接演下半场,间曲相当于下半场的序曲,提醒观众进场就坐).这首作品,很令人意外的,是一首节奏强烈,却带有爵士色彩的管弦作品,风格很有趣的,介于粗犷有力的”人类的黎明”,与奇幻优雅的”月球的发现”之间,但又散发一种很独立的狂放气息,我们无法再探知Alex North这样一首间曲,将如何在整部配乐中扮演起承转合的中间地位,因为,Alex North的<2001太空漫游>,就写到这里为止.

当电影<2001太空漫游>引发广泛的讨论与回响时,Alex North的作品没有机会受到应有的重视,大部份的人,甚至不晓得Alex North的<2001太空漫游>曾经存在过,若干年后,这部配乐当年的原始录音母带也告遗失,从此这部配乐成为失落的传说. . .直到1993年,距离<2001太空漫游>首映二十五年后. . .

1993年

  一切,终于准备就绪了. . . Robert Townson静静地望着交响乐团前聚精会神的Jerry Goldsmith,默默的思忖着. . .这几年来,为了筹备这张专辑,Robert Townson四处奔走,不论遇到了多少不可预期的困难与变化,他始终相信,这部配乐一定能以音乐的型式重现人间,而此刻,这一切就要实现了. . .可惜,Alex North无法亲眼看到这一刻. . . Robert Townson心想. . . Robert Townson或许觉得些许感伤,却不真的觉得遗憾,因为在Alex North过世前,一直坚信Robert Townson会完成这张专辑的. . .是的,Alex,希望我所做的,不会令你感到失望. . . Robert Townson在心中低语着. . .

有时,世界上的事就是如此不可思议! Anna North怎么也想不到它就这样放在那里,莫非它就这样放了二十年! ?怎么二十年来大家都视而不见?而现在,它就这样出现了,仿佛,它受到了某种召唤一般! Jerry Goldsmith和Robert Townson对这件事都相当兴奋,谁也想不到这卷失踪了二十年的录音带,就这样在录音前一个星期出现,尤其是Jerry Goldsmith,他精心研究这卷录音带中所有的表现细节,这是二十五年前这部配乐的原始录音,Jerry Goldsmith非常希望能重现Alex North当年的风格与神韵,但无论有没有这卷录音带,Anna North都相信Jerry Goldsmith是诠释这部配乐唯一的人选,因为,她的父亲Alex North,也始终这么相信.

此刻,Jerry Goldsmith忍不住想起二十年前在Alex North家的那个夜晚,那是Jerry Goldsmith第一次听到这部传说中的电影配乐,Alex North一直不愿意公开这部未完成的作品,除了当年参与音乐制作的人员外,Jerry Goldsmith是唯一见识到这部配乐真面目的人,Alex North如此相待,至今仍令Jerry Goldsmith感动不已,而当Alex North与Robert Townson找上他出任重录专辑的指挥时,对Jerry Goldsmith而言,更是一种莫大的信任与荣耀. . . Jerry Goldsmith站在指挥台上,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心中想着. . . Alex,希望我的表现,能还你作品一个公道. . .于是,Jerry Goldsmith轻轻举起指挥棒,划下第一道音符. . . .

就这样,1993年一月,睽违二十五年,Alex North的<2001太空漫游>原著电影配乐,终于风采重现,它仍是电影配乐中的传奇之作,但不再只是失落的传说.

附注一:关于这张唱片诞生的过程,在原声带附加的文字介绍中已经说明的非常详尽了,洛伊一时突发奇想,穿凿附会的写了一些演义式的文字,纯属个人趣味,加了不少油也添了不少醋,只希望这些文字游戏没有让这个事件的本质走味太多,若是有的话,也希望网友等闲视之便罢.

附注二:Alex North的作品中,<2001太空漫游>并不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我喜欢这个作品的”故事”更甚于它的本身,但以这样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来评论Alex North并不恰当,我们不仅听不到这部配乐应有的下半段,即使是上半段,也只是在两个星期内完成的,许多细部修正也许还没有展开,许多Alex North忽略的描绘(如太古石板),可能是因为Alex North根本还没有机会做到那些.因此,这本质上是一部残缺不全的作品.但这部作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告诉我们电影音乐家的表现,的确可能让一部电影感受起来完全不同,想想如果把Alex North描写太空站与太空旅程的音乐摆回电影中,那么<2001太空漫游>看起来,一定会和它现在的面貌有很大的差异,那会是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气氛,这就是电影音乐在电影中难以忽视的力量,也正是电影音乐的魅力.

By Loyalwise Ye 2001/12/22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17-2-15 09:4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67. 宾虚   作曲:Miklos Rozsa

比较好莱坞的两大元老级的电影配乐很有意思,Max Steiner的弦律多而杂,主题动机在很短的曲目中也出现多个,所有和弦常常是不和谐音;而Rozsa的配乐主题鲜明,简单且积极,和弦也以和谐的为主。但是,两位老大师作曲都很讲究,给电影作曲也像古典乐一样,主题和副题,呈示部,变奏,展开,尤如听一首交响诗。每一段也相当长,经常在6、7分钟以上。
而反观现在的电影配乐家,那曲曲都1分多钟,多也就2、3分钟了不起了,除了主题外,再重复下就差不多了。
这部电影虽然过了60年,但现在看依然相当不错,并不显得难看。而电影音乐,那主题极富史诗感,里面那首爱的主题也柔美动人。这套CD应该是全集,看了目录我没敢再听下去,3CD的,比电影还长的配乐。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1771306233,1771306245,_235_250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68. 最后的摩根战士  作曲:Trevor Jones和Randy Edelman

    不多说,这部电影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好电影。而配乐气势磅礴,同时有极为抒情动听的片段!以至这张专辑销量一直名列电影配乐CD中前列,是许多原声乐迷心目中的No.1!
     当然,如果你的音响足够好,第一首的低音鼓点可以让你终身难忘。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3315129,3315130,3315131,3315139,_235_300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转:《Last of the Mohicans》原声碟花絮:

导演Michael Mann最开始要求Trevor Jones为他的电影作电子乐风格的配乐,但是后来他们发现管弦乐更为适合这部史诗风格的电影。Jones在有限的时间内匆忙的作了管弦乐配乐。但是电影不断地有剪切,配乐也不得不经常更换时间顺序,Jones就不得不反复修改。最后,随着发行时间不断临近,导演又召集Randy Edelman来为Jones无暇顾及的小场景配乐。Jones 和 Edelman最后以共同配乐的身份出现在电影的制作团队名单上。(虽然这样使这部原声碟很出名,但是也使得这部原声碟不被列入Oscar评奖的考虑范围。)

这部配乐于2000年重新录制发行,处理了一些原版中的诟病。新音轨也重新调整加到了电影中,Clannad的“I Will Find You”在新版中被去掉了。

原声碟花絮和资料翻译自※※※※※※※※※

三、《Last of the Mohicans》原声碟评论:

在电影史上一部电影同时雇用两位知名作曲家来配乐的情况并不多见,而将两人的作品同时放在一张碟里面的情况就更少见了。关于这张原声碟,与流言相反的是,半路改变作曲家(从Jones换为 Edelman)并没有使Trevor Jones和Randy Edelman两人相互猜忌。而且实际上正是二人的合作使得这张原声碟大受欢迎。此辑保持着全球销量最好的原声碟之一,而且开始在年轻一代中产生很多的拥蹴。

到底高销量应该更多地归功于Trevor Jones还是Randy Edelman呢?这个问题有待考证。原声碟的两部分是如何配合好的有着很大的分歧。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Jones的前两首歌是原声碟的亮点(也正如你在电影里面听到的那样,除非你说你仅仅是在找Clannad乐队的歌)。主题旋律是那么的宏大和紧扣心弦以至于Jones在《Cliffhanger》(1993)和《Cleopatra》(1999)中使用了这个旋律的变种。第二首歌"Elk Hunt"使用了很强劲、生动的节奏使得电影一开始的场面让人记忆犹新。

Jones所做的那一半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他作的主题旋律在第3首和第6首中过于冗长,这些旋律播放时间过长,一会儿你的脑袋就会晕乎乎的。总的说来Jones的配乐是以合成器为辅的,这个策略对他来说已被证明是很有效的。然而配过《Gettysburg》 (1993)和《Dragonheart》 (1996)的Edelman则是一个以合成器见长的配乐师。虽然使用了吉他和键盘乐,Edelman的音乐似乎与史诗风格的《Last Of The Mohicans》并不相配。这应该与他的工作时间紧迫有关,但或许是他的配乐风格根本就和这部电影无法搭配。

虽然两部分不太合得来,原声碟还是发行了。人们通常会选择他们喜爱的部分聆听,但是很多人坚持认为这两部分就是不搭配,没法听。Jones的主题旋律如此的交响化,以至于Edelman的音乐听起来就像简单的填充材料。对我个人,我愿意买来这张原声碟仅听头两首,虽然它们加起来还不足3分钟。这里Clannad的歌值得提一下,它是此碟高销量的又一个原因,这首歌在原声碟中很显眼。总的说来,这张原声碟还是很成功的,因为它将电影中音乐作了最佳筛选,当然这包括了Jones最好的配乐和Clannad新世纪风格的歌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69. 艾玛姑娘要出嫁  作曲:Rachel Portman

瑞秋.波曼的音乐特点就是浪漫、温馨、抒情,《艾玛》就是其中的典型。如此优美、温馨的音乐用在电影中,立即使电影的气质也得到极大的提升,当年奥斯卡的评委们也就失去了抵抗力(加上还是位美女作曲家,这个加成大),乖乖的把奖给了她,使Rachel Portman成为得奥斯卡的第一位女性。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3526686,3526687,3526689,3526695,3526698,3526703,_235_300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70.重返荣耀  作曲:Rachel Portman

Rachel Portman的音乐可以作心灵治疗用,尤其是重返荣耀的配乐,当弦乐奏出温暧、流畅、抒情而向上的主弦律的时候,你就感觉自己处在春天的灿烂朝阳下一样,全身心都充满了正能量。这和很多音乐虽然优美动听却充满了忧伤、悲伤、痛苦是不同的,多听这样的音乐绝对不会得神经质、忧郁症。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1769494709,1769494710,1769494714,1769494719,_235_300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71. 香水  作曲:Tom Tykwer, Johnny Klimer, Reinhold Heil
拉特尔,柏林爱乐,这个组合给电影配乐录音真是太无敌了,以至于花了大价钱拿下了这个原声。却发现原来是相当不稳定的音乐,虽然仍是古典,但听得有些碜。不过却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清艳的美,尤其是开始的主题。后面的一些音乐更趋向于现代的音乐,让人听着觉得感觉心里吊吊的。在看电影的时候是完全没有太多注意音乐,下来单听也是有些段喜欢,一半受不了。
Tom Tykwer即是导演,同时也是作曲者之一。这个很少,尤其是写出这样有特色的配乐,古典味很足。电影不错,值得一看。
[flash=310,430]http://music.163.com/style/swf/widget.swf?sid=364304&type=1&auto=0&width=310&height=430[/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72.  兄弟连 作曲:Michael Kamen
这个系列的电视非常的感人而真实。配乐也相当的有水平,开始部分后面太平洋战争Hans Zimmer明显有在学的嫌疑。大气而动人,并气势磅礴。
[flash=310,410]http://music.163.com/style/swf/widget.swf?sid=3056671&type=1&auto=0&width=310&height=430[/flash]
转:2001年,由Tom Hanks和Steven Spielberg监制的《Band of Brothers》是一部相当精彩的电视剧,而且刚刚在※※电视台播出过,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它不同于以往叙事节奏很快的战争电影,由于是电视剧,《Band of Brothers》比一般的战争电影有更多的时间来描述探讨战争之下的人性与感情,而且由于篇幅的增加,《Band of Brothers》还让更多的角色站出来说故事,于是从连队长到医务兵,从士官长到役兵,整部电视剧彷啡枚战中的欧洲鲜明了起来,观众也通过101※※师E连的生活看到了大时代下的无名英雄。而为这部《Band of Brothers》作曲的音乐家就是Michael Kamen,他用丰富的音乐创作让整部电视剧产生了强大的活力与生命。
Kamen为《Band of Brothers》写的主题音乐,最能让所有人耳熟能详的当属《Main Titles》,这首音乐就是每一集播放之前的片头音乐,可以说它是近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刻的配乐音乐作品,《Main Titles》一开始用温柔婉转的弦乐带起来,伴随着人声的吟唱,在第二次重复旋律时管弦乐与合唱层层交叠,渐渐雄壮,在停顿片刻之后又渐趋柔和,这样的主题音乐只能以“令人心碎”来形容,完美的表达出了《Band of Brothers》的主题——一群离乡背景的年轻人,在战乱之中相互依靠的友情。
同样的主题在《Band of Brothers》的原声带中不断出现,大部分都是在激昂的音乐过后,结尾回复到这段温柔的主题中,而在片尾曲中这段主题再次出现,开场由女声的吟唱带出,一开始相当的哀伤,但是接着当《Band of Brothers》主题出现之后,彷吩诟嫠吖壑冢即使在这样的战乱之下还是可以看到人性光明的一面,友情与善良,坚毅与勇敢。《Band Of Brothers Suite Two》是整张原声带中惟一一首快节奏的音乐, 在改变主要旋律之后,大量的弦乐加上长笛以及少量的鼓号,将《Band of Brothers》表达的英气焕发却又不失优美,最后弦乐再次出现,让整首曲子在温情中结束。
由于Kamen的音乐风格个性独立,因此在整部电视剧当中,弦乐占了绝大部分,管乐即使在出现的时候也并不飞扬跋扈,整张原声带几乎是一张能在夜半时分聆听欣赏而不会感觉嘈杂的专辑,Michael Kamen虽然已经去世,但他所留下来的音乐依旧能够感动和鼓舞人心,《Band of Brothers》也算是他留给世间人们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礼物。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17-2-14 09:2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
主题: 50
帖子: 16471
注册: 2013年9月
73. 碧海蓝天  作曲:Eric Serra

碧海蓝天是吕克.贝松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宿命观念的大海主题的电影,虽然评价极高,却始终让我这种俗人很难接受。因为我无论如何想不明白,人怎么可以这么轻易的就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音乐充满梦幻色彩,几乎没有什么动听的弦律,却让人仿佛感受到了大海的深沉与美丽。这也是海洋主题电影所写的配乐中最知名的音乐之一,Eric Serra因此而出名。其实,吕克.贝松为这部电影准备了两套配乐,一套用于美国上影时的配乐,找的是Bill Conti;另外Eric Serra的一套配乐用于欧洲上影的配乐。庆幸的是,Bill Conti(这位配乐家以后我还会谈到)这部配乐也发行了CD,因此,原声迷们也可以对比这两部配乐,感受两位大配乐家为同一部电影所配的音乐的区别,甚至可以想出两部音乐放在电影中所带来观影的不同感受。

[flash]http://www_xiami_com/widget/2620148_2073297,2073298,2073301,2073305,2073308,_235_300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flash]
转:影片剧情:法国人杰克和希腊人恩佐从小就认识,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就是潜水,但是两个人的出发点不太一样。杰克对大海有一种深深的依恋,就好象人对母体的归属之感。恩佐则把潜入大海作为冒险和挑战。杰克显然胜过恩佐一筹,恩佐不服气,他为了超过杰克,越过了自己的极限,等浮出水面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了。与他心心相通的杰克按照他的要求把他放入了大海中。

恩佐死后,杰克强烈地感受到了大海的召唤,他不顾女友的请求回到海里。在海中,他见到了被他们放生的海豚。他伸手去摸海豚,但是没有够到,他试了又试,终于,他下定决心放开了握着缆绳的手,和海豚一起游向大海的深处。

本片为1988年坎城影展的开幕大片,描述个人难以融入现实社会的困境中,因此转而寻找梦想中的另一种生活,带着浓厚的自传色彩。人类不断向极限挑战,但最后以回归大海为终,为一部蓝色调的电影。1988坎城影展开幕大片,1988凯撒奖〈最佳音乐及最佳摄影〉。

本片的配乐非常的有名,获得过1989年的恺撒奖,在发烧友当中也备受推崇。在浩如烟海的电影原声音乐中堪称上乘之作。曲作者是Eric Serra(吕克 贝松的御用配乐人)。本片是吕克 贝松和Eric Serra早期合作的作品,所以商业味还不是很浓,除了少量情节化的变奏外,就是大片大片的蓝天碧海和宿命式的梦幻感。据说Serra为作这出配乐,还被吕克 贝松每天拉着去潜水,硬是被逼得从旱鸭子变成了潜水好手,也许正因为如此Serra才会写出如大海般湛蓝忧郁的音乐。

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曲目是「THE BIG BLUE OVERTURE」。一开始是宛如海洋般深邃的空间,用沉缓的弦乐带出了主旋律-由GILBERT DALL’ANESE吹奏的SAXOPHONE。SAXOPHONE并不是一下就冲进来,而是渐渐的、有些迟疑的。但进入之后又像是带出了一个更开阔的世界,能让人淡淡的徜徉在这个空间中。可是突然似乎又有了变化,整个音乐几乎停顿了下来,不过之后再由类似鐘音的声音带回了原本的自在......

在这张专辑中,还有其他几首比较有特色的作品。第五首LA RAYA是一首比有民俗风的歌曲。在之中用了一些打击乐,而用两种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同样的旋律,也是颇具特色。第七首在短短的三分零七秒鐘,换了大约换了四个段落,最后用钢琴弹出SAXOPHONE在第一首由吹奏的主旋律。第11首LET THEM TRY是十分好玩的作品。在音乐当中加入了电影当中的对白,很有节奏感的音乐,再加上小喇叭的主旋律,相信看过这部片的人都会对一开始安佐因为救出了一个被困在海底的人,得到了报酬,和他弟弟开车开怀大笑的那一段有蛮深的印象,就是这段配乐啦!第16首一开始是类似水晶音乐的华丽,但接着却加入了重节奏的鼓,甚至似乎还有爆破的声音,这样软软又硬硬的组合,给人不同的感受。最后一首MY LADY BLUE是唯一有人唱歌的曲子,整个气氛也是十分的未来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那些为电影配乐的作曲家们(个人推荐电影音乐top100清单)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