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祖国的大地上(二)北京(2)故宫 [主题管理员:hym1941]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1782 回帖:1943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03

内廷东路东六宫
承乾宫—青铜器馆
《二祀(弋阝)(bi)其卣(you)》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
       (弋阝)其所铸的靑铜卣,共有三件,即二祀、四祀和六祀,合称“(弋阝)其三卣”。
       通高38.4cm,宽36.9cm,重8.86kg.
       此卣椭圆腹,有提梁、盖,颈、圈足皆饰夔纹,颈中部两面各饰小兽头一。外底铸铭文39字,盖及内底各铸“亚獏父丁”4字,此卣是现存铭文最长的几件商代青铜器之一,传1940年前出土于河南安阳。这件青铜器的铭文对研究商代晚期王室与周围各国的关系以及商王室的祭祀制度、历日制度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铭文大意是:商纣王命令其去夆地发布政令,在雍地田猎,并赠送夆地酋首一双兽皮。酋首返赠其五串贝。时值商纣王二年正月丙辰日,举行肜祭,祭祀太乙的配偶妣丙的日子。其对天上的上帝和地上的商王都作出了贡献。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四祀(弋阝)(bi)其卣(you)》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
       通高34.5cm。口径10.3cm,重4.2kg。传河南安阳出土。是商辛四年商王赏赐亚貘家族的酒器。为商纣王4年器。圆壶长颈鼓腹圈足,颈两侧有耳,连犀首提梁。盖有圈形捉手,面饰方格纹,联珠纹。原器破残,颈部兽面纹以下、圈足以上的腹部多有修配。器盖与内底各铸相同铭文四字,圈足外底有铭文8行,共42字,是现存商代铜器铭文中字数最多的。
       铭文大意:在乙巳这天,殷王说:“祭祀文武帝乙当用宜祭。”时值在邵大厅,恰好遇到大乙的祭祀之日。丙午这天,将食物正式移至祭器中。丁未日,进行了煮祭。己酉日,王在梌地,其被王赏赐了很多贝。时在四月,这是殷王即位第四年的祭祀之日。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六祀(弋阝)(bi)其卣(you)》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
       通高23.7厘米,腹径15.7厘米。传河南安阳出土。
       此卣传与二祀(弋阝)其卣同出,形制、纹饰也与之相似。盖器对铭四行二十八字。
       铭文说:乙亥这一天,(弋阝)其赏赐同族的史官,史官为祖父做了这件卣,帝辛(商纣王)六年六月。
       后人取铭文中表示年份的“六祀”,以及赏赐者“(弋阝)其”的名字,命名这件卣。卣是古代盛酒的器皿,形制似壶。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春山何似秋山好,红叶青山锁白云。
       (明)文徵明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04

内廷东路东六宫
承乾宫—青铜器馆
《三羊尊》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
       高52厘米,口径41.2厘米,重51.3kg。
       尊为大口广肩型,厚唇外折,细颈上有三道凸弦纹。肩部等距离地装饰三只高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间以回形纹为地的目形纹饰。腹部较肥硕,纹饰更为华丽,在回纹地上有三组兽面纹,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兽面上最能传神的眼睛,增加了肃穆庄重的气氛。圈足较高,上边有两条凸弦纹,中间有三个等距离的较大圆形孔,这是商代铜器的典型特征之一,圈足的下部在回纹地上饰有六组兽面纹。全器图案布局错综复杂,繁而不乱,是目前※※发现的同类器物中之最※※
       这件尊是经过两次铸造而成的,先铸尊体,并在肩部相应的位置上预留孔道,然后在孔道上再搭陶范,铸制羊头。这反映了三千年前※※先民的智慧与技巧,表现了当时冶铸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三羊尊造型端庄富丽,制作精美,是※※古代青铜器的佳作之一。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臣辰父乙卣》
       西周早期(公元前1046年—前976年)
       章乃器捐赠。
       通高29.5、口径11.2×14.4厘米,重3.35公斤。椭圆形,长子口,颈两侧有环钮套接貘头扁提梁,垂腹圈足,盖沿下折作束腰形,上有圈状捉手,两段有一对犄角。提梁饰蝉纹,盖上及颈饰兽纹,均以云雷纹填地,颈中部有浮雕兽头,圈足饰两道弦纹。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荣簋》
       西周早期(公元前1046年—前976年)
       高14.8厘米,宽28.8厘米,重1kg。
       簋为浅圆腹,平沿,高圈足。四兽耳,每耳的兽头均高出口沿,并有下垂的长方形小珥,小珥近地,上面雕饰兽尾、兽足,使耳与小珥在构图上成为一个整体。腹部饰圆涡纹和夔纹,夔作倒置状。圈足饰有四组兽面纹。
       簋内底铸有铭文5行30字:
       唯正月甲申,荣
       格,王休赐厥臣
       父荣瓒、王祼
       贝百朋。对扬天子
       休,用作宝尊彝。
       铭文大意:在正月甲申这一天,荣到了这里。他是王的叔父,同时也是朝廷中的大臣,故称其为“臣父荣”。王赏赐他一个玉勺以及王用于祭祀的贝一百串。为答谢天子的美意,荣做了这件用于祭祀的宝贵的彝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堇临簋》
       西周早期(公元前1046年—前976年)
       高16.7厘米,宽33.5厘米,口径21厘米,重3.66kg。
       器圆形,侈口,大腹,双耳,圈足。双耳上饰兽头,耳身饰鸟头,长珥上雕鸟尾及足,腹前后各饰一大兽面纹,口及圈足各有一带漩涡纹,间以变体夔龙纹,中间有一凸雕兽面纹。
       器内底铸铭文1行8字:
       堇临作父乙宝尊彝
       堇临是占有这件铜器的主人,堇临作这件铜器是为祭父乙。
       堇临簋腹部兽面纹简洁洗练,簋耳却十分复杂,生动的圆雕极为罕见。此簋原为清代内府藏器,曾藏颐和园。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hym1941 编辑于 2022-10-26 12:5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05

内廷东路东六宫
承乾宫—青铜器馆
《师趛(qin)鬲(li)》
       西周中期(公元前976年—前886年)
       高50.8厘米,口径47厘米,重48.8kg。
       此鬲是传世品,表面经打磨上腊,颜色黑中透亮,器极精致美观。本器侈口,折沿,束颈,附耳,分档袋形腹有扉,蹄形足。全器纹饰由三种纹样组成,腹部以回形纹为地,上以凸起的六只巨大的回首夔龙纹为主体纹饰;颈部饰双首夔龙回曲纹带;附耳内外两侧均饰以重环纹。
       器内壁铸铭文5行29字:
       唯九月初吉庚
       寅,师趛(音金)作文考
       聖公、文母聖姬
       尊趛。其万年子
       孙永宝用。趛。
       铭文的大意是:在九月第一个吉日庚寅这天,师趛为其已故的父母铸造了这件大鬲鼎。愿其子孙万代永远宝用。铭末一字是师趛家族的族名号。
       师趛鬲造型雄伟,作为祭祀重器,其采用了巨大的兽形花纹,寓动于静,显示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同时,本器也是迄今为止所知鬲中最大且最华丽的一件,愈增加了其作为国宝的价值。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来父盉(he)》
       西周中期(公元前976年—前886年)
       通高21.5、口径13.5厘米,重2.14公斤。
       器呈低体分裆式。口边沿外翻,束颈,肩略广,鋬与盖相套铸,袋腹不甚深,下具三柱足。盖及口下各饰有兽面纹和弦纹,足饰二道弦纹。
       铭文字数,盖、器同铭,各10字(其中重文1)。
       铭文释文为来父乍(作)盉,子子孙□(其)永宝。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次卣》
       西周中期(公元前976年—前886年)
       通高21.8厘米,宽21.5厘米,重2.44kg。
       此卣圆鼓腹,圈足,有盖,盖顶有喇叭形握,盖两侧铸直立的“犄角”。器以半环衔接提梁,提梁两端雕饰兽头。器颈与盖前后均铸有浮雕兽首,兽首两侧饰纹带。
       卣盖、器同铭,均5行30字:
       唯二月初吉丁
       卯,公姞令次
       田人。次蔑历,赐
       马赐裘。对扬公
       姞休,用作宝彝。
       铭文大意:在二月第一个吉日丁卯这一天,诸侯的姞姓夫人公姞命令次任管理农田之官。次受到奖励,并得赐马和皮袍。为答谢和宣扬公姞的美意,特做了这件宝贵的彝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06

内廷东路东六宫
承乾宫—青铜器馆
《免尊》
       西周中期(公元前976年—前886年)
       高17.2厘米,宽18.3厘米,重2.62kg。
       尊侈口,圆垂腹,圈足。颈部前后雕铸兽首,兽首两侧均饰垂冠回首的夔鸟纹。
       尊内底铸有铭文5行49字:
       唯六月初吉,王在郑,丁亥,
       王格大室。邢叔佑免。王蔑
       免『  』,令史懋赐免『  』『  』、『  』
       黄。作『  』工。对扬王休,用作
       尊彝。免其万年永宝用。
       铭文大意:在六月第一个吉日丁亥这一天,王在郑地,王到了宗庙的大厅。在册命典礼上,邢叔作免的佑者。王嘉奖免,命史官懋赐给免官服中的皮裙和麻
带。任命免为司工。为了答谢和宣扬王的美意,做了这件尊。免将万年永宝用此彝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追簋》
       西周中期(公元前976年—前886年)
       此件追簋为清宫旧物,原藏颐和园。
       高38.6厘米,宽44.5厘米,重18.9kg。
       簋为盛食器,器体较大,隆盖,顶有圆形捉手,侈口,鼓腹,圈足,下附方座,腹部两侧以回顾龙为耳。盖缘、口沿下饰窃曲纹,腹部饰连体龙纹,方座饰卷体龙纹。
       盖器同铭,各铸7行60字:
       追虔夙夕『  』厥死事,天
       子多赐追休。追敢对天
       子『  』扬,用作朕皇祖
       考尊簋。用享孝于前
       文人,用祈介眉寿永
       令,畯臣天子,霝终。追
       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铭文大意:追虔敬地日夜不息地做他的职事,周天子多次给他奖赏鼓励。追为答谢和宣扬天子的美意,因而做了纪念他死去的文祖的簋。用来祭奠死去的祖先们,以祈求老寿、长命、善终,永作天子之臣。追的子孙后代万年永宝用这件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格伯簋》
       西周中期(公元前976年—前886年) 
       高23.5厘米,宽30.8厘米,重7.58kg。
       簋圆腹,圈足,下有方座。二兽头耳,耳下端似象鼻卷曲。器颈前后正中各铸一凸起的兽头,兽头两侧饰夔纹和圆涡纹。腹部和方座四壁中心饰竖直纹,圈足饰连续的四瓣花和圆涡纹带,方座四壁边缘饰圆涡纹和窃曲纹,方座顶部四角饰兽面纹。
       簋内底铸有铭文9行83字:
       铭文大意:在正月第一个吉日癸巳这一天,周王在国都成周。格伯从倗生那里接受了四匹好马,讲定交换的价值是三十田,双方剖木为凭证。格伯交付的是殹妊和仡,『  』和甸殷崇地的田产,并在零谷和『  』谷树木为标记。※※官吏戠武建立了文书档案,规定了界域。倗生铸这件宝簋,用来登录格伯的田产,后代子孙,万年宝用。倗生家族的名号是“『  』”。
       该器的做器者实际是倗生,按通例应定名为倗生簋。故宫收藏的这件格伯簋中间缺17个字,系用同铭的其它器之铭文补足。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hym1941 编辑于 2022-10-26 22:5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07

内廷东路东六宫
承乾宫—青铜器馆
《克鼎》
       西周晚期(约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高35.4厘米,宽33.6厘米,重12.54kg。
       鼎圆形,硕腹,双立耳,蹄形足。耳上饰三头夔纹,颈饰窃曲纹,腹饰云纹带,足上部饰兽首纹。
       器内壁铸铭文8行72字:
  唯王二十又三年九月,王  
       在宗周,王命膳夫克舍
  命于成周,遹正八师之
  年,克作朕皇祖『0004』季
  宝宗彝。克其日用『0005』朕
  辟鲁休,用介康『0006』、纯祐、
  眉寿、永命、灵终。万年  无疆,克其子子孙孙永宝用。
       铭文大意是:在周王二十三年的九月,王在西部周原旧都宗周,周王命令膳夫克到东部新都成周洛阳发布命令,整肃王的※※成周八师。就在这一年克作了这批纪念其伟大祖父『0004』季并置于其宗庙中的宝贵彝器。克每日用它来祭享祖先,同时也就每日在宣扬他的主人周王的厚重美意。用来祈求康顺、福佑、老寿、长命、善终。愿克万年无疆,克的子孙后代永远宝用这批彝器。
       克鼎传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的青铜器之一。铭文中所述器主人为“膳夫克”,故称克鼎,又称膳夫克鼎。为与大克鼎区别,也称小克鼎。小克鼎造型雄浑厚重,花纹粗犷流畅,是典型的西周晚期铜鼎。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师酉簋(gui)》
       西周晚期(约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高22.9厘米,宽32.8厘米,重4.94kg。
       簋圆形,敛口,鼓腹,有双耳,耳上端雕铸兽头,兽角呈螺旋状,圈足,圈足下为三兽形扁足。有盖,盖上有圆形捉手。盖顶与器腹饰瓦纹,盖沿、颈部和圈足上饰重环纹。
       盖器同铭,10行97字:
  唯王元年正月,王在吴,格
  吴大庙。公族『0085』『0004』入佑
  师酉立中廷。王呼史『0086』  
       册命:“师酉,『0051』乃祖嫡官
  邑人、虎臣、西门夷、『0047』夷、
  秦夷、京夷、『0087』身夷、薪。赐汝
  赤『0053』、朱黄、中『0088』、攸勒。敬夙
  夜勿废朕命。”师酉拜,稽  
       首。对扬天子丕显休命,用作
  朕父考乙伯、究姬尊簋。酉
  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大意是:在周王元年正月,王在吴地,到吴的太庙。官为公族的『0085』『0004』作为册命典礼的佑者带领师酉进入太庙,站立于院中。王召史官『0086』宣读册命书:“师酉,管理你的祖上世代管理的城市官员邑人和王的近卫※※※※中包括西门、『0047』、秦、京、『0087』身等地的夷人和薪卒。赐你大红色的围裙,配有红色的带子,中间是『0088』色的带子,一套马笼头。日夜恭敬其事,不要荒废我的任命。”师酉拜,叩头。为报答和宣扬天子伟大而美好的任命,因而做了祭祀其死去的父亲乙伯、母亲究姬的簋。酉的子孙后代永远宝用这件簋。
       此铭文记载的近卫※※“虎臣”中包括一批少数民族(夷人),值得注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虢(guo)季子组卣(you)》
       西周晚期(约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高33、口径14.6X10.9厘米。
       器下腹倾垂,有提梁,圈足,圈足两侧各铸一环纽,与颈上二环耳相对应。器颈饰一周回纹带,前后各铸一兽头。
       器底铸铭文3行,17字。
       释文为:
       虢季子组乍(作)
       宝彝,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铭文表明了该器是虢国的子组所作器,并希冀子孙后代永远将这件宝器用下去。
       该器可以和近年科学考古发现的虢国铜器相互参证,铭文内容对研究虢※※有着重要※※价值。器物形体在卣器中是较大的,造型也较独特。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鬲牛)(guo)比盨(xv)》
       西周晚期(约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鬲牛)是一个字牛旁撇不出头。
       盨呈长形圆角,敛口,二兽首耳,圈足下有四短足,短足上端雕饰兽头。口下饰重环纹带,腹饰瓦棱纹。
       铭文反映了西周晚期土地领属关系发生的变化,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hym1941 编辑于 2022-10-27 13:3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08

内廷东路东六宫
承乾宫—青铜器馆
《杜伯盨》
       西周晚期(约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通高36.8厘米,宽37.3厘米,重5.66kg。
       此盨为长圆形,有二兽首耳,敛口,有盖,盖上有扁足。盖打开后可以却置。器颈与盖沿各饰窃曲纹带,盖面与器腹均饰瓦棱纹。
       盖和器同铭,4行30字,大意是:杜伯自做此宝盨,用来祭奠死去的父祖与朋友的光辉神灵,用来祈求长寿,万年永宝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毛叔盘》
       西周晚期(约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高17.2厘米,宽52.5厘米,口径47.6厘米,重14.26kg。
       盘敞口平缘,敛腹,外侈圈足下加饰三个牛形附足。双耳起自腹部,上饰鸟纹和蟠虺纹,腹、圈足饰蟠虺纹。
       器内底有铭文4行23字,铭文记述毛叔送给女儿彪氏孟姬作陪嫁的宝盘,希望她万年长寿无疆,子孙后代永远享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颂簋》
       西周晚期(约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通高30.1厘米,口径24.2厘米,重13.2千克。腹部两侧有一对兽首耳。口沿上下各饰窃曲纹一周,盖与腹均饰横条脊纹,圈足饰重环纹。形制庄重。
       盖器同铭,各铸十五行一百五十二字,铭文大意为:周王册命颂掌管成周贮(匿)甘家,监督新造,积贮货物,以为宫御之用。周王赏赐颂玄衣、省纯、赤市、朱黄、攸勒等物品。颂接受命册,退出中廷,然后再回返,向周王献纳瑾璋。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西周王室策命官员的制度。铭文与颂鼎同。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颂鼎》
       西周晚期(约公元前885年—前771年)
       高38.4厘米,宽30.3厘米,重7.24kg。
       鼎为圆腹,圜底,二立耳,腹饰二道弦纹。
       鼎内壁有铭文14行152字,铭文大意:在三年五月下半月的甲戌日,王在周地康王庙里的昭王庙。天刚亮,王到了昭庙大厅里,坐定位置。宰引作为佑者带领颂进入昭庙大门,站立于庭院中。尹氏将拟就的任命书交到王的手中,王命史官虢生宣读任命书。王的任命书说:“颂,命你管理有20家胥隶的仓库,监督管理新建的宫内用品仓库。赏赐你黑色带绣边的官服上衣,配有红色饰带的大红色围裙,车马用具的銮铃、旗子和马笼头。执行任务。”颂拜,叩头,接受册命书,佩带以出,又返回庙中,贡纳觐见用璋。颂为答谢和宣扬天子伟大厚重的美意,因而做了祭奠其死去的伟大父亲龚叔、母亲龚姒的宝鼎。用来追念孝意,祈求得到健康、厚大的祐助、仕宦之途通顺、长命。颂万年老寿,长作天子之臣而得善终。子孙后代宝用此鼎。
       这篇铭文记录了一次册命典礼的全过程:1、周王即位;2、佑者带被册命者入庙门立于庭中;3、尹氏出示命书;4、史官宣读命书;5、命书分两部分,一是任命职司,二是赏赐物清单;6、受命书,佩带而出;7、返回,献纳用于觐见的玉璋。这里的7项仪注,对我们认识当时的礼制是十分珍贵的资料。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09

内廷东路东六宫
承乾宫—青铜器馆

       承乾宫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顶,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两侧建有耳房。东西有配殿各3间,均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饰以旋子彩画。后院西南角有井亭一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这里是“青铜与军事”的展厅。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青铜与军事
“禹穴之时,以铜为兵”(《越绝书》),说明夏代已有青铜兵器。目前通过考古证实,中国最早的青铜兵器是二里头遗址(公元前1900年—前1500年)出土的戈。“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军事的重要性也反映在青铜铭文中,记载着王朝内部的斗争和王室与周边强族间的矛盾,另外带有征战痕迹的单一标誌作为器物的铭文则更是常见,如“车”、“甲”、“戈”等。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随着争霸中原斗争愈加激烈,青铜兵器的制作也更加广泛,作为战车的配件、车马器的生产也达到高峰。另外,还出现了“水陆攻战纹”等反映战争题材的纹饰。
       展厅中间位置玻璃柜中展出的是《宴乐渔猎攻战纹壶》
《宴乐渔猎攻战纹壶》
       战国前期(约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高31.6厘米,口径10.9厘米,腹颈21.5厘米,重3.54kg。
       壶侈口,斜肩,鼓腹,矮圈足,肩上有二兽首衔环耳。花纹从口至圈足分段分区布置。以双铺首环耳为中心,前后中线为界,分为两部分,形成完全对称的相同画面。自口下至圈足,被五条斜角云纹带划分为四区:
       壶颈部为第一区,上下两层,左右分为两组,主要表现采桑、射礼活动。采桑组树上、下共有采桑和运桑者五人,表现妇女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可能表现的是后妃所行的蚕桑之礼。画中男子束装佩剑,似在选取弓材。习射组四人在一建筑物下依次较射,前设侯,侯为箭靶。《小广雅·释器》:“射有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 ”。这里描绘的应是古时举行射礼时的场景。
       第二区位于壶的上腹部,分为两组画面。左面一组为宴享乐舞的场面,七人在亭榭上敬酒如仪,榭栏下有二圆鼎,二奴仆正从事炊事操作。下面是乐舞部分,簨簴上悬有钟磬,旁立建鼓和丁宁,图中三人敲钟,一人击磬,一人持二桴(鼓槌)敲打鼓和丁宁,尚有一人持号角状的吹奏乐器在演奏,表现了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右面一组为射猎的场景,鸟兽鱼鳖或飞、或立、或游,四人仰身用缯缴弋射,一人立于船上亦持弓作射状。
       第三区为水陆攻战的场面。一组为陆上攻守城之战,横线上方与竖线左方为守城者,右下方沿云梯上行者为攻城者,短兵相接,战斗之激烈,已达到白热化程度。另一组为二战船水战,二船上各立有旌旗和羽旗,阵线分明,右船尾部一人正击鼓助战,即所谓鼓噪而进。船上人多使用适于水战的长兵器,二船头上的人正在进行白刃战,船下有鱼鳖游动,表示船行于水中,双方都有蛙人潜入水中活动。画中的战斗情景虽受画面的限制,仅能具体而微,然而刻画生动,战士们手持武器,头裹巾帻,射者支左居右,张弓搭矢;持戈者前握后运,双足稳立;架梯者高擎双手,大步跑进;仰攻者持弓戈矛盾,登梯勇上;荡桨者前屈后翘,倾身摇荡;潜泳者扬臂蹬足,奋力游动。作者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准确地抓住每一人瞬间的具有特征的动作,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本区位于壶的下腹部,界面宽,图中人物也最多。
       第四区采用了垂叶纹装饰,给人以敦厚而稳重的感觉。
       此壶纹饰内涵丰富,形象逼真,再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些场景。它不仅是※※青铜器中的艺术珍品,在美术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10

内廷东路东六宫
承乾宫—青铜器馆
青铜与军事
       中间位置还有玻璃柜展出的《兽面纹大钺》、《双援兵器》和《少虡剑》应是重器。
《兽面纹大钺》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
       高34.3厘米,宽36.5厘米,重5.8kg。
       形体厚大,器身方正,弧形刃,两角外侈,平肩,长方内。肩上有二穿,用来缚扎和加固钺柄。钺体上方装饰三个带花蕊的圆形浮雕,间饰细腻的兽面纹,下方为兽面三角形纹。钺体两侧镂空。
       此钺气魄恢弘,造型与纹饰别致而和谐,雕刻细腻华丽,是青铜钺中的精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双援兵器》
       西周中期(约公元前976年—前886年)
       通高61.2厘米,援长26.7厘米。两直援横出,后面对应有方内,栏侧有六穿,以便固定长柄。二援间有长刃。造型奇异,似两个巨型戈的连体,沉重且威严,不便用于实战,应是仪仗用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少虡(ju)剑》
       春秋后期(约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公元前476年)
       长54厘米,宽5厘米,重0.88kg。
       此少虡剑为晋国兵器,山西李峪村出土,已知同铭剑有3件。
       此剑前锋断,脊在两从间凹陷,从宽斜,前锷狭,厚格呈倒凹字形,圆茎无箍,圆形首。格饰错金嵌绿松石兽面纹,剑首饰错金云纹。
       剑脊上有错金铭文20字,每面10字:“吉日壬午,乍为元用,玄镠铺吕。朕余名之,胃之少虡。”“玄镠”和“铺吕”为制剑的金属材料锡与铜,“胃”通“谓”。铭文的大意为:壬午这天吉日,做了这把好用的剑,做剑的原料是锡与铜。我给这把剑起了个名字,称为“少虡”。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此剑的另一面(故宫资料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hym1941 编辑于 2022-10-27 21:53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出自关汉卿《双调·碧玉箫》
      照片系辽宁宽甸县天桥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11

内廷东路东六宫
承乾宫—青铜器馆
青铜与军事
《越王者旨(chu ji)於睗(wu)剑》
       春秋后期(约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公元前476年)
       通长64厘米,宽4.7厘米,重1kg。
       剑前锷略有弧曲。“茎”作实心圆柱形,茎上有两道箍,便于缠“缑”。“格”宽而厚。剑格两面共有铭文8字,一面为“越王者旨”;另一面为“越王於睗”。
       此剑的所有者为“越王者旨於睗”。“者旨”读为“诸稽”,是越王的氏,“於睗”则为名。越王於睗即越王鼫与(公元前464年—前459年在位),他就是曾“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之子。
       与此剑同铭器传世共有7件。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楚王酓(yin)璋剑》
       战国前期(约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长50.5厘米,宽4.5厘米,重0.82kg。
       剑长体,宽刃,有格,圆柱柄,有镡。
       剑身上刻有铭文15字:
       楚王酓璋为从囗士,铸用剑囗用征囗。
       铭文记楚王酓璋为从征将士铸剑,作为征伐之用。   
       此剑为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十七年相邦春平候铍》
       战国后期(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公元前221年)
       长33.2厘米,宽3.4厘米,重0.31kg。
       铍的外形极似短剑,铍之锋和短剑相同,平脊两刃,铍身断面为六边形,形制极像短剑,长约30~35厘米,后端为扁形或矩形的茎,用以装柄,一般在茎的近端处开有圆孔,以便穿钉固定在长柄上。后装长约3~3.5米的积竹柄或木柄,是一种极其锐利的刺杀兵器。
       一面脊上有刻画铭文2行20字:
       十七年相邦春平侯,邦左
       伐器工师长『0041』,冶汱执剂。
       另一面刻5字:
       大攻尹韩囗。
       (攻即工之,假借音字。冶即冶工,工匠,该铍的具体铸造者。)
       铭文大意:记在十七年,宰相春平侯监造,邦左伐器工师长『0041』主造,冶工汱铸造。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有鞘剑》
       战国后期(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公元前221年)
       剑长46.3厘米,宽5厘米;鞘长39厘米,宽5.5厘米,合重0.9kg。
       此剑首呈圆盘形,“茎”上有两周凸起的圆箍,格宽而厚,剑刃锋利。所配剑鞘用木板制成,外髹黑漆。
       战国时期剑不仅是兵器,也是古代贵族平时随身佩带之物,用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亦可用以防身。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长剑》
       战国后期(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公元前221年)
       通长93.5厘米,宽5厘米,重0.75kg。
       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侧出刃,刃作弧曲状,顶端收聚成尖锋。茎有二隔,剑首及镡上装饰由嵌松石和错金丝组成的几何图案。茎部仅存金丝二小段。
       西周时期的铜剑剑体很短,形如匕首,仅能用作自卫兵器。春秋战国时期铜剑的铸造有较大发展,制作日精,对于长短、重量和品级甚为考究。长剑是指剑长超过50厘米者。此剑长达93.5厘米,是名副其实的长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12

内廷东路东六宫
承乾宫—青铜器馆
青铜与军事
《兽面纹胄》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
       通高23.2厘米,宽19.9厘米。
       胄为古代战士头盔,正面有门形缺口,可露出面部。顶部有个小管,可插装饰物。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簇(三枚)》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
       通高6.9cm,宽1.8cm,重0.11千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兽面纹钺》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
       通高18.6厘米,宽8.6厘米。
       弧刃,直内,杏形銎便于安装木柄。身饰半浮雕兽面纹,威严凝重。內上饰圆涡纹和芒状纹。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龚子钺》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
       通高20.3cm 宽13cm 重0.68kg
       平肩方内,肩部有对称的长方形穿,两侧有对称的锯齿形扉。肩下饰虎纹,张口利齿,两眼凸出。内上有铭2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13
内廷东路东六宫
承乾宫—青铜器馆
青铜与军事
《大刀》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
       长69.2厘米,宽12。5厘米。
       刀身长形略曲,刃中部内凹,脊中部略凸,刀尖上翘。大刀是砍杀武器,此种大刀主要盛行于商代,传世较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卷首刀》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
       通高34.6cm,宽11.8cm,重0.44千克
       刀头上卷,呈钩云状。刀背下有三孔,可固定长柄。由此看来,这应该是一种长柄大刀,后来的长柄大刀可能都是由它演变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玉刃矛》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
       通高18.3厘米,宽4.8厘米,重0.1kg。
       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出现于商代早期,延续到汉代,是战争中常用的兵器之一。
       此矛由青铜柄和玉刃两部分组成。柄呈锥状,中空,两侧各有一系,一端有銎,另一端为桃形,有槽,叶形玉刃镶嵌其上。柄饰兽面纹及叶形纹。
       玉刃矛不是实战兵器,而是用于礼仪之器。   
       青铜柄嵌玉刃矛保存完整者很少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大于矛》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14
内廷东路东六宫
承乾宫—青铜器馆
青铜与军事

《嵌红铜棘紋戈》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
       长21.1厘米,宽6.9厘米。
       戈为勾兵,用于钩杀。戈作直内,长援,有栏。方內上一圆孔。在援脊上镶嵌红铜勾棘形纹,商代独此一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夔纹戈》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兽面纹戈》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1046年)
       长24厘米,宽8.1厘米。
       直内,直援有中脊。援与内交接之处有栏,栏下饰兽面纹,兽角突起作浮雕状。工艺精湛,匠心独运。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吴王光戈》
       春秋后期(约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公元前476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邗(han)王是野戈》
       春秋后期(约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公元前476年)
       通高6.9厘米,宽14.9厘米,重0.24kg。
       吴国兵器。舌形短援,援末下垂成胡,胡后有扁圆形銎,上有一穿。内呈镂空的鸟兽状。
       援两面有8字铭文:
       邗王是野,
       作为元用。
       意为吴王是野做此自用戈
       此戈造型新颖独特,漂亮的镂空纹饰使人耳目一新。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hym1941 编辑于 2022-10-29 13: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15
内廷东路东六宫
承乾宫—青铜器馆
青铜与军事
《蔡侯产戈》
       战国前期(约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长19.8厘米,宽11厘米,重0.26千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十六年喜令戈》
       战国前期(约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轮内戈》
       战国前期(约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长37厘米,宽12.2厘米,重0.5kg。
       此戈曲首,内后有轮,轮前有一圆孔,圆孔上下一面饰一龙一虎,另一面饰二蛇,近轮处饰一龟纹。
       此戈造型别致,工艺考究,它不是一件普通的兵器,而是象征物主身份和地位的仪仗用兵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我形兵器》
       西周中期(约公元前976年—前886年)
       此兵器看上去像甲骨文中的我,于是便取了这个名字。前面有尖刺,边上还有一道圆齿状长刃,可戳可砍。它就是戟的先祖,在西周时期戟的铸造难度还是有些高,直到春秋时期,戟才正式开始装备军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16

内廷东路东六宫
永和宫

       青铜器舘应在永和宫还有展出。
       履和门正对着"德阳门",可大门紧闭,永和宫是进不去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以下据资料整理。
       永和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为长久和谐之意,对应于西六宫的长春宫名。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缮,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明代为妃嫔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明崇祯帝的田贵妃居于此宫,清康熙帝德妃(雍正帝母亲仁寿皇太后)久居此宫。在雍正皇帝登基后,她拒绝了雍正皇太后的称号,也拒绝移居皇太后的正宫慈宁宫。其后,道光帝静贵妃(奕訢之母),咸丰帝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等先后在此居住。光绪大婚后为瑾妃居所
       永和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永和门。永和宫同样辟为青铜器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前院正殿即永和宫,面阔5间,前接抱厦3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跴斗栱,绘龙凤和玺彩画。明间开门,次、梢间皆为槛墙,上安支窗。正间室内悬乾隆御题“仪昭淑慎”匾,吊白樘箅子顶棚,方砖墁地。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东西配殿的北侧皆为耳房,各3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后院正殿曰同顺斋,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明间开门,双交四椀槅扇门4扇,中间两扇外置风门,次间、梢间槛墙,步步锦支窗,下为大玻璃方窗,两侧有耳房。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以旋子彩画。同顺斋的东西暖阁可看到瑾妃当年居住的生活原状。
       院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hym1941 编辑于 2022-10-29 23: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17

内廷东路东六宫
钟粹宫

       迎瑞门是开着的,可钟粹宫的大门却是关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钟粹宫,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明清两代,这里主要做为妃嫔居所。明隆庆五年(1571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为汇聚精粹之意,对应于西六宫的储秀宫名。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后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多次修葺。咸丰皇帝奕詝幼年丧母之后曾在此宫居住,由奕訢的母亲静贵妃代为抚育。咸丰帝孝贞显皇后(即与慈禧太后共同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自入宫即在钟粹宫居住,直至光绪七年(1881年)去世。光绪大婚后,隆裕皇后也曾在此居住
       钟粹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钟粹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前院“正殿”即钟粹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前出廊,檐脊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跴斗拱,彩绘苏式彩画。明间开门,次、梢间为槛窗,冰裂纹、步步锦门窗。室内原为彻上明造,后加天花顶棚,方砖墁地,明间内悬乾隆御题“淑慎温和”匾。
       殿前有东西配殿各3间,前出廊,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苏式彩画。(以下资料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钟粹宫“后殿”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苏式彩画,两侧有耳房。东西有配殿各3间,均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院内西南角有井亭1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hym1941 编辑于 2022-10-30 13:0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18

内廷东路东六宫
景阳宫

       昌祺门紧闭,景阳宫也进不去。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景阳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阳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阳宫,“景阳”含景仰光明之意。明代为嫔妃所居,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清代改作收贮图书之地。
       景阳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阳门”。(以下资料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前院“正殿”即景阳宫,面阔3 间,黄琉璃瓦庑殿顶,与东六宫中其它五宫的屋顶形式不同,形制高于东六宫区的其他宫殿,与西六宫的咸福宫相呼应。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斗栱,绘龙和玺彩画。明间开门,次间为玻璃窗。明间室内悬乾隆御题“柔嘉肃敬”匾。天花为双鹤图案,内檐饰以旋子彩画,室内方砖墁地,殿前为月台。
       东西有配殿各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后院正殿为“御书房”,面阔5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次、梢间为槛墙、槛窗,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和玺彩画。清乾隆年因藏宋高宗所书《毛诗》及马和之所绘《诗经图》卷于此,乾隆御题额曰“学诗堂”。东西六宫年节张挂的《宫训图》原收藏于此。东西各有配殿3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以旋子彩画,西南角有井亭1座。此宫保持明初始建时格局。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hym1941 编辑于 2022-10-30 13:1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19

內廷外東路—宁寿全宫
       宁寿全宫,这个在紫禁城的东北部的独立建筑群,是乾隆皇帝建造的太上皇宫殿。明代时这里只建有不多的几座宫殿,是供太后、太妃养老的宫区。清代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建宁寿宫区。康熙皇帝修建宁寿宫是为皇太后颐养天年。到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表示对自己非常崇拜的祖父康熙皇帝的敬仰,多次表示自己作皇帝的时间决不超过祖父的61年。当乾隆过60岁以后,就开始着手为自己将来作太上皇准备一个舒适的养老之所。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花了5年的时间,扩建宁寿宫建筑群,共耗银143万余两。改造后的宁寿宫建筑群从格局与体制可说是紫禁城的缩影,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是以皇极殿、宁寿宫为主体的前朝,规制分别仿中路的太和殿、乾清宫和坤宁宫。后部又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有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东路有畅音阁、阅是楼等,西路就是俗称“乾隆花园”的宁寿宫花园。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时,八十五岁的乾隆让皇位给自己的儿子颙琰,即嘉庆帝。但乾隆归政后并没有从养心殿搬到宁寿宫。光绪年间对宁寿宫重加修饰,是为慈禧太后入住服务,慈禧晚年居住在这里,共计十九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锡庆门”
锡庆门是宁寿宫区西南隅的大门。
       锡庆门西向,为3座分立的随墙琉璃门,当中一座略高。汉白玉须弥座,朱红色门垛,当心嵌黄绿相间的琉璃盒子,盒子内为立体的缠枝西蕃莲纹;门楼上覆黄琉璃瓦庑殿顶,其下梁枋、斗拱、椽飞等均为琉璃烧制的仿木构件,檩、枋上还有旋子彩画,制作十分精美。门内外均设礓磋慢道以便车舆出入。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hym1941 编辑于 2022-10-30 22:5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20

內廷外東路—宁寿全宫

“九龙壁”
       进入锡庆门右手是宁寿全宫的照壁九龙壁。
       九龙壁宽29.4米,通高3.5米,由270块四色琉璃拼接成九条巨龙;壁上部为黄琉璃瓦庑殿式顶,檐下为仿木结构的椽、檩、斗栱。壁面以云水为底纹,分饰蓝、绿两色,烘托出水天相连的磅礴气势。下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端庄凝重。壁上9龙以高浮雕手法制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20cm,形成很强的立体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纵贯壁心的山崖奇石将9条蟠龙分隔于5个空间。黄色正龙居中,前爪作环抱状,后爪分撅海水,龙身环曲,将火焰宝珠托于头下,瞠目张颔,威风凛然。代表着皇帝的威严。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左右两侧各有蓝白两龙,白为升龙,蓝为降龙。左侧两龙龙首相向;右侧两龙背道而弛,四龙各逐火焰宝珠,神动形移,似欲破壁而出。外侧双龙,一黄一紫,左端黄龙挺胸缩颈,上爪分张左右,下肢前突后伸;紫龙左爪下按,右爪上抬,龙尾前甩。二龙动感十足,争夺之势活灵活现。右端黄龙弓身弩背,张驰有度,腾挪跳跃之体态刻画生动;紫龙昂首收腹,前爪击浪,风姿雄健。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hym1941 编辑于 2022-10-30 23:03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21

內廷外東路—宁寿全宫
“皇极门”
       皇极门与九龙壁相对,是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区之正门,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皇极门南向,为随墙琉璃门3座,坐落于汉白玉须弥座上。3座门洞皆为券顶,上覆门楼,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五踩单翘单昂斗拱,枋、椽、斗拱等构件皆为琉璃烧制。正中门楼略高,称正楼,两侧稍低,称次楼。主楼与次楼的夹空处用规格略小的琉璃仿木构件做成略低于次楼的门楼,称夹楼,黄琉璃瓦悬山顶,三踩单昂斗拱。两次楼的外侧同样镶砌两座小型门楼,称边楼,琉璃瓦顶内侧为悬山式,外侧为庑殿式。主楼、夹楼、次楼、边楼高低错落,气势恢宏。每座门楼两侧皆有黄琉璃垂莲柱,并向内挑出卷草纹斗拱雀替,故皇极门亦称“三间七楼垂花门式牌楼门”。
       皇极门形制独特,制作精美,兼有门的形式与壁的特色,恰到好处地承转了南面九龙壁和北面宁寿门的建筑风格,堪称紫禁城内琉璃门之冠。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hym1941 编辑于 2022-10-31 13:0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22

內廷外東路—宁寿全宫
“宁寿门"
       宁寿门在皇极门北,是宁寿宫区建筑的第二道宫门。
       宁寿门为屋宇式建筑,黄琉璃瓦歇山式顶,面阔5间,进深3间。前檐正中3间建为敞厅,两梢间下砌槛墙,上置三交六椀菱花槛窗各4扇,中安方格风窗。两侧山墙接八字影壁。后檐以金柱为界,明间和左、右次间设门,两梢间以墙封堵,墙为素面饰砂绿边。门建于汉白玉石台基上,中设丹陛,三出阶,左右置鎏金铜狮各一。门内设高台甬路与皇极殿相连,周饰栏板。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hym1941 编辑于 2022-10-31 13:0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23

內廷外東路—宁寿全宫
“皇极殿”
       皇极殿本名奉天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太和殿。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现在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皇极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品级仅次于太和殿。它坐北朝南,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取帝尊九五之制。
       殿顶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屋脊檐角处位于最前面的是仙人骑凤,后面排列着九只小动物,称为“走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把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古人在建筑物上装饰这些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24

內廷外東路—宁寿全宫
“皇极殿”
       殿中四根沥粉贴金蟠龙柱,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下设宝座,品级仅次于太和殿。殿内左置铜壶滴漏,右置大自鸣钟,制作考究。
       清朝时皇极殿是宫中重要活动的场所之一,例如乾隆60年(公元1795年,距今190多年)正月初四,清宫在这里举行千叟宴,乾隆皇帝当年85岁,他在这里宴请朝鲜等国使臣以及60岁以上老翁3056人,目的是为了显示“普天同庆,共享升平”,用以安抚民心。
       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皇极殿行慈禧六十寿辰贺礼。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太后七十岁生日前后,在此分别接见奥、美等9国使臣。慈禧死后,曾在此停灵、治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hym1941 编辑于 2022-10-31 13:3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25

內廷外東路—宁寿全宫
"宁寿宫"

       皇极殿后是宁寿宫。
       宁寿宫建于明代,原名仁寿宫。清康熙28年(1689)修葺后改称宁寿宫后殿。乾隆41年(1776)仿坤宁宫形式重建后,将原宁寿宫匾额移于此处。乾隆皇帝准备当太上皇时在此祭神。乾隆80大寿、嘉庆50寿典,曾在此赐宴皇子、王公大臣。“宁寿”出自<尚书>中的“五福”,有健康长寿之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故宫珍宝馆设于宁寿宫区,过去已经上过帖子,有兴趣请阅:帝后饰品赏玩珍品皇家日用器具礼制器物二十五宝玺陈设器物佛教文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26

內廷外東路—宁寿全宫

       从宁寿宫出来,进入养性门。这是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三进宫殿的正门。
养性门
       养性门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中三间开门,汉白玉石栏杆,金龙合玺彩画,慈禧居住宁寿宫时,改为苏式彩画,今修复为金龙合玺彩画。门外有镏金铜狮两座。大门两侧背后有绿色琉璃照壁和角门。
       养性门的造型与乾清门、宁寿门、慈宁门相仿,但体积略小,台基较低。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麻雀不算“四害”,也不怕人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hym1941 编辑于 2022-11-01 22:5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27

內廷外東路—宁寿全宫
“养性殿”
       养性殿,位于宁寿宫后的养性门内。为宁寿宫后寝主体建筑之一。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内廷养心殿建造。作为太上皇帝寝宫,实际乾隆并未在此居住。乾隆46年(1786年)在此赐宴王公大臣、蒙古王宫、贝勒等。光绪皇帝曾居养性殿,并于光绪29年(1903年)同慈禧太后在此接见外国使臣夫人。慈禧太后居乐寿堂时,曾在养性殿东暖阁进早、晚膳。现在陈列着礼制器物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养性殿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片金升降龙天花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左右置板墙与东西次间相隔,墙各辟门,对称而设,门楣之上置毗庐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在正厅看到一组独特的编钟编磬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28

內廷外東路—宁寿全宫
“乐寿堂”
       乐寿堂在养性殿的后面,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仿长春园淳化轩规制建成,乾隆皇帝预备做为他归政后的读书憩息之所。“乐寿”即安乐长寿之意,出自《论语》“知者乐,仁者寿”。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堂内装修多用楠木包以紫檀、花梨等贵重木材,间以玉石、珐琅饰件,雍容华贵。清末,慈禧太后六十寿典后,曾居此堂,以西暖阁为寝室。
       现此处辟为珍宝馆陈设器物展室。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hym1941 编辑于 2022-11-02 13:0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29

內廷外東路—宁寿全宫
“颐和轩”
       出乐寿堂进入颐和轩。
       颐和轩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七年(1802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两次重修。
       颐和轩面阔7间,进深1间,单檐歇山式顶,覆黄琉璃瓦。前檐出抱厦5间,后檐出抱厦3间。除前檐抱厦外,余各间均出廊。前檐抱厦明间、东西次间开敞,形成较深远的前出廊,东西稍间装板墙,南面为槛墙、支摘窗。轩明间为五抹头槅扇门,次间为槛窗,上为步步锦支窗,下为方玻璃屉窗。稍间为步步锦支摘窗。后檐抱厦次间、山面轩稍间、尽间均为槛窗。明间有穿廊3间,北接景祺阁,穿廊明间东西向开门,可通轩北东西两小院。轩东西山面廊南北封装,设有小门,西廊外建有如亭及围廊,形成小院。
       颐和轩前月台左侧设有日晷,月台接甬路与乐寿堂相通,甬路两侧各设琉璃花池。轩两侧有游廊连接乐寿堂,廊壁镶嵌敬胜斋帖石刻。
       颐和轩是珍宝馆佛教文物展室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hym1941 编辑于 2022-11-02 13:2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578
主题: 39
帖子: 38321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北京故宫—230

內廷外東路—宁寿全宫
“景祺阁"
       颐和轩后是景棋阁,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建,嘉庆七年(1802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加以修缮。
景祺阁为二层楼阁式建筑,面阔7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底层四面出廊,前檐明间开门,接穿廊直抵颐和轩后檐,次间开槛窗,上为方格玻璃窗,下为玻璃屉方窗。室内西次间设小戏台,西梢间山墙辟小门与阁后小院相通;东次间内以槅扇分成小室数间,东梢间有楼梯通二层。一、二层之间设平座,寻杖栏杆施于二层擎檐柱间。二层前檐明间开步步锦槅扇门,裙板饰夔龙纹;次间、梢间均为步步锦支摘槛窗。东面明间开门,余皆为步步锦支摘槛窗。檐下原为金龙和玺彩画,光绪十七年(1891年)修缮时为迎合慈禧太后之喜好改为苏式彩画,现已恢复为乾隆时期原貌。
       景祺阁前西侧小院内有回廊与乾隆花园符望阁相通,东侧有敞厅3间,与景福宫相邻。
       景祺阁后小院内有房屋遗址,清末光绪皇帝之珍妃曾幽禁于此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加拿大
回复主题: 祖国的大地上(二)北京(2)故宫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