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CCD的法师们请进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7077 回帖:289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禁言中
泡网分: 5.166
主题: 1
帖子: 5266
注册: 2015年12月
peterhong 发表于 2019-5-17 02:09
CCD的白噪点是它的特性之一,就像有人喜欢胶片的颗粒感一样。CCD机低感在阳光下拍摄依然存在这样的白噪点,非常类似指纹,CMOS机低感没有这种白噪点,CMOS高像素机倒有涂抹感,这是CMOS机的指纹。所以什么PS后期可以把CMOS变成CCD完全是不可能的

谁说CCD的白噪点是它的特性?看下图黑色部分的噪声,CCD的都是一样的彩噪: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5.166
主题: 1
帖子: 5266
注册: 2015年12月
peterhong 发表于 2019-5-17 12:00
对比的不是整体,而是局部噪点形式,噪点只和感光器的特性有关,就像你的指纹和别人不同,和别人对比只需要对比指纹就可以了,我放两张整体图片只是习惯而已,放大的图片能看到具体的噪点但看不到整体,结合全图可以看到噪点对整体画面的影响。就像为了表现胶片的颗粒感,我放一张全图和一张放大的局部图片有什么不对?

局部噪点形式也应该同场景对比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5.166
主题: 1
帖子: 5266
注册: 2015年12月
peterhong 发表于 2019-5-17 01:29
P资此言差矣,要论参数,胶片机宽容度更差,感光度也上不去,但为什么到现在还依然有人玩胶片?这还不是因为它的独特性?玩胶片的朋友不跟什么数码单反掐架,他们喜欢胶片的味道,但也不代表喜欢胶片的就是民科。

CCD的独特性,在这里我举个例子。比方说热噪点,热噪点这东西影响画面纯净度,D200机在ISO200的时候出现白色噪点,D4在ISO800的时候出现白色噪点。但D200照片的白噪点,看上去居然有胶片的感觉。下面两张照片的对比你可以看看,CCD的噪点也非常独特,白+黑,完全是胶片的感觉嘛。而相对地,CMOS机的白噪点就不那么好看了。

不是同场景的照片,你还对比个毛线啊?这资深也是废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45
主题: 13
帖子: 1333
注册: 2014年6月
Hink 发表于 2019-5-17 09:56
当然有关系了,低宽容度的,你拉回的是更多是噪点,而不是细节

我道歉,宽容度高可以保存更多的细节,这个我上面的帖子说的宽容度和细节多少没关系是错误的。
但是我没说过“因为有更多的细节所以后期能ps出油润感”。
关于细节的多少和大小,对油润是有关系的,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多少大小就能解释的。油润需要一定数量、一定大小的细节,并非越多越好或者越少越好,也并非越大越好或者越小越好。这个同分辨率、具体物体有关系。
有些特殊场景,仅需亮度和色彩的过渡,就可以产生油润的感觉,这个不需要太多的细节,例如豆油等图片。它需要利用人类社会经验产生油润的感觉,利用较大范围的高低光过渡,也可以说是利用了大范围的对比度。

后期制作油润感,通常的办法是保留主题的主要线条和框架,保留主题框架的”清晰度“;模糊掉局部最细小的细节,消除”干涩“”噪点“;强化略大范围内的对比度,达到”油“的目的;较大面积采用模糊的方法,达到整体过渡的目的,以便于”润“。
油是反光,润是扩散。


用文字说明这个比较困难,建议反复放大、缩小我的那个树叶。反复对比油和不油的部位之间的差别。润和不润部位之间的差别。这比看文字可能更容易一些。
这是一个干枯的树叶,几年前通过后期ps制作出来的油润效果的练习做。我承认做这个的时候我并不认真,我真的没有兴趣做这个,现在无论是拍摄还是后期,都会尽力避免”油“的产生,这不是我的风格,也不是主流风格。主流社会的审美,已经由”鸭蛋脸“变化成”瓜子脸“,作为一个整容师,没必要琢磨如何把人弄成鸭蛋脸。

不要带着成见看待我的这些文字,我这里一边逛论坛一边在这里回帖子,没有精力仔细检查我写的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网络上几乎没有,我也无法通过复制粘贴解释这个略微复杂的问题。
这已经花去我10几个小时的时间了,无忌是不给我发工资的,而打字也不是我的娱乐方式。

顶楼帖子的本意,是为创建和谐论坛,提高论坛阅读效率,提供一个相互拉黑的方式。不是探讨如何油润或者谁好谁坏的目的,我不喜欢油润,但是喜欢油润的也不关我的事。只要关于cce解析力高、色彩好、油润的帖子太多,影响阅读,才出此下策。
通过这个帖子,我的尼康版面看起来舒服多了,多谢各位老师的帮助。

我打这些字真的很累,估计也不太可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我想我还是休息休息的好,大家也清净一些。

这个帖子不再回帖了。 本帖最后由 浪漫的猪头 于 2019-5-17 11:1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006
主题: 2
帖子: 3983
注册: 2006年8月
老旧的东西不一定就不好吧?胶片的画质就很好,只是在便捷传输等方面,数码相机更有优势而已,而非画质优于胶片。CCD的纹理质感强于COMS;而CMOS过于光滑,相对来说略有涂抹感。相机的高感在技术上容易提升,因此厂商卖力宣传此点,每提升一些,就可以作为卖点大力宣传。高感玩到现在,华为手机可以把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拍出阳光灿烂的大中午的感觉了。
老旧的电子产品现在还有人怀念,必定有其非凡之处。有些人对纹理质感不敏感,因而体会不了CCD的奇妙。
CCD和CMOS各有优点和缺点,综合来说,CMOS中庸、平衡些,不象CCD的优点和缺点都特别突出。就象青龙偃月刀,威力大,但是沉重,普通人玩不转,缺点就放大了;关云长玩得溜溜转,就能把优点充分发挥出来,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披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59
主题: 47
帖子: 1935
注册: 2013年3月
dafeng 发表于 2019-5-15 20:31
怎么对ccd话题这么深恶痛绝啊!
大家都不理,ccd话题也不会这么活跃,你们进去搅,完后再说怪话,纠缠不休。
你看看帖子,反对ccd的和支持的快要一样多了。


关键是CCD党拍的烂不说 审美也烂  ,问题还天天顶自己的垃圾帖  首页上大部分是CCD内容,大部分人上论坛是获得新内容和新机体验的,不是来看烂片的的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384
主题: 6
帖子: 7873
注册: 2011年10月
浪漫的猪头 发表于 2019-5-17 07:35
我没说过“因为有更多的细节所以后期能ps出油润感”,也不理解你为什么这样理解我的话,所以无法答复你的问题。
高解析力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动态范围可以扩大细节的亮暗范围,高对比度可以令细节更显著,但它并不会带来更多的细节。
宽容度高调整的范围大,但它和细节多少没有关系,和细节是否显著有关系。

至于”高宽容度不就是能找回更多的细节“,我想也许你把宽容度和动态范围搞混了。

当然有关系了,低宽容度的,你拉回的是更多是噪点,而不是细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851
主题: 3
帖子: 1023
注册: 2007年3月
peterhong 发表于 2019-5-17 02:40
我喜欢CCD有错吗?在特定场景我不愿意用性能更好的相机拍照,有什么不对吗?难道用胶片机拍照就low吗?阁下总是王顾左右而言他,答非所问。我始终强调CCD机性能不如CMOS,但我喜欢CCD的味道。CCD和CMOS是两个物种,就像胶片机一样,CMOS机就算拥有再好的性能,再高的宽容度,CMOS始终是CMOS,胶片始终是胶片,CCD始终是CCD!

CMOS党总以为依靠高性能,高宽容度能取代CCD,你们CMOS连胶片都取代不了,更何况比胶片要先进的CCD?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45
主题: 13
帖子: 1333
注册: 2014年6月
楼盖歪了,我想这个帖子讨论的问题和热噪点没有多少关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45
主题: 13
帖子: 1333
注册: 2014年6月
Hink 发表于 2019-5-16 23:37
有时候宽容度高真的可以为所欲为,有时候ps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你原话,高宽容度不就是能找回更多的细节吗,难道你不是说因为有更多的细节所以后期能ps出油润感?

我没说过“因为有更多的细节所以后期能ps出油润感”,也不理解你为什么这样理解我的话,所以无法答复你的问题。
高解析力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动态范围可以扩大细节的亮暗范围,高对比度可以令细节更显著,但它并不会带来更多的细节。
宽容度高调整的范围大,但它和细节多少没有关系,和细节是否显著有关系。

至于”高宽容度不就是能找回更多的细节“,我想也许你把宽容度和动态范围搞混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8.48
主题: 19
帖子: 14381
注册: 2008年4月
peterhong 发表于 2019-5-17 02:09
CCD的白噪点是它的特性之一,就像有人喜欢胶片的颗粒感一样。CCD机低感在阳光下拍摄依然存在这样的白噪点,非常类似指纹,CMOS机低感没有这种白噪点,CMOS高像素机倒有涂抹感,这是CMOS机的指纹。所以什么PS后期可以把CMOS变成CCD完全是不可能的


回复你的内容在审核中,你很快就能看到了,继续你们的民科吧,不奉陪了,还有,你们的照片是真丑,至于你们对于ccd和cmos的那些奇葩的你们认为,一张图送给各位ccd党就好! 本帖最后由 ppchris 于 2019-5-17 02:21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8.48
主题: 19
帖子: 14381
注册: 2008年4月
peterhong 发表于 2019-5-17 02:09
CCD的白噪点是它的特性之一,就像有人喜欢胶片的颗粒感一样。CCD机低感在阳光下拍摄依然存在这样的白噪点,CMOS机低感没有这种白噪点。所以什么PS后期可以把CMOS变成CCD完全是不可能的


别转移话题呀,去把iso640时候的ccd噪点p成白色的发上来呀,饱和度和清晰度不能降低哟。

这会又来用颗粒感说事,所以说民科们永远喜欢用自己似是而非的奇葩理论避开专业的科学论述,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歪理邪说一直不停的走下去。

你很好的阐释了我前面的解释,为什么ccd这个话题在尼康论坛经久不衰,因为一堆毫无依据的ccd党拿着一堆丑的不能再丑的照片,喊着他们认为的民科理论在那妖言惑众。

所以我就借你的回复提醒下LZ,不要自己陷进去,开帖子的目的就是为了拉黑一群精神病,按着id去屏蔽就好了,多搭理一次都是浪费时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8.48
主题: 19
帖子: 14381
注册: 2008年4月
peterhong 发表于 2019-5-17 02:01
我给你看照片是让你比较两者热噪点的差别,不是让你帮我P图

如果你真有精力,那你有本事把CMOS照片的白噪点P成CCD白噪点的样子吗


我再说一次,彩噪点是滤色片的结果,你ccd的iso只敢开到200,而cmos在iso200根本没什么噪点,这种差距还用比么?你有能耐把640的ccd彩噪p成白的我就佩服你,而且饱和度不能下降哦,图像要清晰哟。

一个个混淆概念混淆的真开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8.48
主题: 19
帖子: 14381
注册: 2008年4月
peterhong 发表于 2019-5-17 01:29
P资此言差矣,要论参数,胶片机宽容度更差,感光度也上不去,但为什么到现在还依然有人玩胶片?这还不是因为它的独特性?玩胶片的朋友不跟什么数码单反掐架,他们喜欢胶片的味道,但也不代表喜欢胶片的就是民科。

CCD的独特性,在这里我举个例子。比方说热噪点,热噪点这东西影响画面纯净度,D200机在ISO200的时候出现白色噪点,D4在ISO800的时候出现白色噪点。但D200照片的白噪点,看上去居然有胶片的感觉。下面两张照片的对比你可以看看,CCD的噪点也非常独特,白+黑,完全是胶片的感觉嘛。而相对地,CMOS机的白噪点就不那么好看了。

CMOS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你不会调整我帮你,你的前期测光怎么测的我无能为力,你的照片色阶断了,稍稍拉一下阴影背景出问题我也无能为力,还有热燥这个东西,你自己试试开高点看看,完全就是彩色滤镜片产生的东西,还白加黑,ccd一堆彩噪的多了去了,包括iq280。

至于胶片民科不民科这个压根不需要讨论,完全两种概念的东西,插都插不到一起,胶片是化学反应,现在玩胶片的一个很多不做白平衡矫正,二个扫描仪也是问题,所以论坛里胶片的图都小的很,只要敢放大到1800以上边长,保证135的胶片一堆问题你信不信。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8.48
主题: 19
帖子: 14381
注册: 2008年4月
peterhong 发表于 2019-5-17 00:47
P资,坛子里为什么CCD话题不绝,你难道没仔细想过这个问题?虽然我现在也很少用D200拍照,主要用D4拍一些糖水风景片。但用了那么多年CCD和CMOS机,个中区别自己有所体会。CCD成像有它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靠CMOS机拍片,简单后期无法表现。甚至深度后期以后,CMOS机出来的也不是那味。坛子里那么多资深都一路从尼康的CCD时代走来,到现在用尼康的CMOS机拍照,按道理他们的PS水平不低,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老法师支持CCD机?早几年可以说二手商人在抬高CCD便于出货,所以一直吹捧CCD,但现在CCD机早就白菜价,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拥趸?如果真靠后期能够搞定,或者调一个机身曲线实现CCD成像效果,那CCD机早就该淘汰。

CCD机没你想得那么简单,就跟胶片一样,再过几十年依然有人玩CCD


这个话题我不再讨论,几年前就是民科泛滥的问题,现在依旧泛滥,ccd好你们用就是了,反正我看着几个尼康ccd机器拍出来那水平真是惨不忍睹,真喜欢ccd不说m9,去搞搞645d和p45再不济p25,这才有点搞头,天天用一堆c幅低像素的ccd机器在那说比现在最新的cmos好,笑死人了,看看那色弱发灰的照片,还硬要别人承认好,别人可真不想去看眼科。

至于纯净度问题,索尼随便一个7s就能解决,那么低的像素,纯净度当然好了,顺便高感再能秒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8.48
主题: 19
帖子: 14381
注册: 2008年4月
浪漫的猪头 发表于 2019-5-16 23:16
看来我需要道歉,原来这些图片的目的同我的树叶一样,仅仅为了获得油润而已。
我说说这个图片吧,坦率说这个图片并不是油润,也是油润。
我的意思说,这个图片其实是不油润的,但是我们的经验让我们判断它是油润的。
车玻璃你看油润,我看油的感觉轻微,润是没有的。这个是我们的经验不同,感觉不同,我看很难统一思想。


你已经陷进去了,直接按id设置黑名单就好,民科的力量是无穷的,ccd这个话题为什么这么多年不绝,你还不明白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384
主题: 6
帖子: 7873
注册: 2011年10月
浪漫的猪头 发表于 2019-5-16 23:21
我从来没有说过,或者暗示、引申、外延”油润是来自宽容度高的细节多“,也从来没有这个想法,我想一定是你弄错了什么。
也许你看到我说过细小的亮暗过渡面的高对比度,但是这个和细节多没关系,甚至它们是破坏细节的东西。
我看就到此为止吧,双方甚至到了互不理解的语义程度,沟通恐怕无效。
睡觉去了

有时候宽容度高真的可以为所欲为,有时候ps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你原话,高宽容度不就是能找回更多的细节吗,难道你不是说因为有更多的细节所以后期能ps出油润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384
主题: 6
帖子: 7873
注册: 2011年10月
浪漫的猪头 发表于 2019-5-16 23:16
看来我需要道歉,原来这些图片的目的同我的树叶一样,仅仅为了获得油润而已。
我说说这个图片吧,坦率说这个图片并不是油润,也是油润。
我的意思说,这个图片其实是不油润的,但是我们的经验让我们判断它是油润的。
车玻璃你看油润,我看油的感觉轻微,润是没有的。这个是我们的经验不同,感觉不同,我看很难统一思想。

不是为了获得油润,是为了看能表现出多少油润感,首先要有存在油润的主体才能拍出油润的,但能拍出多少油润感就是看机身和镜头的表现了。因为有些机身和镜头拍出来油润很不足(我几家机器多修),所以有对比才有认知。
至于能不能感受油润,这确实无法统一。 本帖最后由 Hink 于 2019-5-16 23:2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45
主题: 13
帖子: 1333
注册: 2014年6月
Hink 发表于 2019-5-16 23:13
你非要质疑官方作假我也没办法啊,按你说的,任何图片我都能找茬
你只顾揪着细节当然看不出高光过渡了,因为你一直认为油润是来自宽容度高的细节多,M9、645D宽容度够低吧,你去旁轴版、宾得版问问有没人觉得它们拍出来的干锐不油润?

我从来没有说过,或者暗示、引申、外延”油润是来自宽容度高的细节多“,也从来没有这个想法,我想一定是你弄错了什么。
也许你看到我说过细小的亮暗过渡面的高对比度,但是这个和细节多没关系,甚至它们是破坏细节的东西。
我看就到此为止吧,双方甚至到了互不理解的语义程度,沟通恐怕无效。
睡觉去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45
主题: 13
帖子: 1333
注册: 2014年6月
Hink 发表于 2019-5-16 23:04
我说的是主体,不是主题,玻璃那里是看油润的主体
那张不算是我的作品,更不是艺术作品,就是我随手拍的,为了看机身和镜头对油润表现的测试图而已(因为没有构图,没有主题)
再上一张,也是车的(我只是想表达油润的意思,不用看构图主题什么的),因为车身反光的高光最容易表现油润。

看来我需要道歉,原来这些图片的目的同我的树叶一样,仅仅为了获得油润而已。
我说说这个图片吧,坦率说这个图片并不是油润,也是油润。
我的意思说,这个图片其实是不油润的,但是我们的经验让我们判断它是油润的。
车玻璃你看油润,我看油的感觉轻微,润是没有的。这个是我们的经验不同,感觉不同,我看很难统一思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384
主题: 6
帖子: 7873
注册: 2011年10月
浪漫的猪头 发表于 2019-5-16 23:04
ok,我用尼康250E当挂机头,差不多当成500定焦用了,我当然知道焦外虚化是什么意思。
问题不是我不明白虚化的意思,而是你不明白高光的意思。
”高光过渡顺滑就是这个效果“,我不看高光看哪里呢?我没看到高光过渡啊。

官方图并非完美的,官方图只不过为了表现某方面的能力,而不是画面完美。更不是就是为了表示”高光过渡顺滑就是这个效果“。
这个图片我能找出来至少10个不完美的地方,如果给奖金,我能找出来100个。
而且最终出片的直方图完美,不能说明曝光是准确的,随便论坛拿过来一个图片,我3分钟内都可以把直方图弄得好看一些。

你非要质疑官方作假我也没办法啊,按你说的,任何图片我都能找茬
你只顾揪着细节当然看不出高光过渡了,因为你一直认为油润是来自宽容度高的细节多,M9、645D宽容度够低吧,你去旁轴版、宾得版问问有没人觉得它们拍出来的干锐不油润? 本帖最后由 Hink 于 2019-5-16 23:1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45
主题: 13
帖子: 1333
注册: 2014年6月
Hink 发表于 2019-5-16 22:55
想不到还要来普及直方图这么基础的知识,看直方图曝光几乎是完美的,这张图是官方的直出样张,怎么可能存在靠后期拉回这么低级的错误。
左侧脸颊那边是景深外好不。。。你连虚化和涂抹也没分清,我也是服了!

ok,我用尼康250E当挂机头,差不多当成500定焦用了,我当然知道焦外虚化是什么意思。
问题不是我不明白虚化的意思,而是你不明白高光的意思。
”高光过渡顺滑就是这个效果“,我不看高光看哪里呢?我没看到高光过渡啊。

官方图并非完美的,官方图只不过为了表现某方面的能力,而不是画面完美。更不是就是为了表示”高光过渡顺滑就是这个效果“。
这个图片我能找出来至少10个不完美的地方,如果给奖金,我能找出来100个。
而且最终出片的直方图完美,不能说明曝光是准确的,随便论坛拿过来一个图片,我3分钟内都可以把直方图弄得好看一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384
主题: 6
帖子: 7873
注册: 2011年10月
浪漫的猪头 发表于 2019-5-16 22:46
顺便再提醒你,欠曝不一定要撞墙,过曝也不一定要撞墙,过曝和欠曝判断的关键是是否丢失细节。
比如刚才的人面(模特不错),面部高光部分,容积2的吸管都成片了,没撞墙还是判断过曝。因为这个没细节是因为过曝丢失的,后期只不过把亮度拉回没撞墙,糊弄鬼子而已。
你的汽车的保险杠和这个类似。
我的想法是汽车是主题,没想到你把车玻璃或者机器盖子当成主题,这让我很意外,很震惊。我这里表示强烈的不理解。
而且这个机器盖子不仔细看,好像碰瘪了许多地方,不论美观还是油润都谈不上。蓝天白云整个画面也很阴沉,这个违背日常经验啊。
如此构图有些不妥当。
当然艺术来自生活且超越生活,也许你的步子迈的太大了

我说的是主体,不是主题,玻璃那里是看油润的主体
那张不算是我的作品,更不是艺术作品,就是我随手拍的,为了看机身和镜头对油润表现的测试图而已(因为没有构图,没有主题)
再上一张,也是车的(我只是想表达油润的意思,不用看构图主题什么的),因为车身反光的高光最容易表现油润。
本帖最后由 Hink 于 2019-5-16 23:0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CCD的法师们请进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