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胶卷时代摄影师会用到“连拍”功能吗,几秒钟下去十几块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泡菜
泡网分: 1.063
主题: 228
帖子: 601
注册: 2011年5月
胶卷时代摄影师会用到“连拍”功能吗,几秒钟下去十几块钱没了
在拍摄一些题材上,不用连拍的话出片成功率非常低,比如拍好动的儿童,拍模特人像模特成年人有时也会眨下眼睛。

你拍的时候可能模特眼睛闭上了,也有可能照片可能抖了,而这一切,你都不知道。只有到洗相的时候你才会发现,那时候已经晚了。

当时的胶卷又那么贵,比如说30年前1990年那时,一盒胶卷得多少钱了,且那个年代的几十块钱,估计顶现在的几百块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相关标签: 胶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5058 回帖:12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0.392
主题: 11
帖子: 16332
注册: 2004年8月
最初玩胶片,没觉得好玩就放下来。

后来大了,开始玩数码了,发现有意思了,再回头玩胶片,玩出了味道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2.916
主题: 29
帖子: 10484
注册: 2004年11月
才醒1 发表于 2020-1-22 10:25
比较丢脸的是,在买第一台数码单反之前我没有私人电脑。用的都是单位的电脑,而且不是自己的,是几个人合用两台电脑。


单位近20人就一台电脑需要的时候基本都去图片社,他们的显示校色比自家的好。 本帖最后由 chenchuna 于 2020-1-22 10:3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678
主题: 20
帖子: 8592
注册: 2012年1月
才醒1 发表于 2020-1-22 10:11
90年代末确实没有多少人玩得起数码,但数码还是以其立拍可见的优势迷倒了很多人。而且那时对于数码相机的要求也不过是简单记录,并没有要求拍得有多少大、多么清晰,甚至连白平衡、电池续航(我当时有一台用4节5号电只能拍4~5张的数码相机)都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这都不妨碍每次拍好后回放给对方,看着对方惊讶的表情时获得的快乐。尽管在那时数码相机远不及胶片~无论是实用性还是可用性,那时的数码相机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记录仪器,不是相机。实际上我用的第一台数码相机比我自己买的还要差,只不过是工作需要速度,快速地拿出照片就可以了。在没人在意照片的质量时,数码相机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在我的周围,很多人那时对数码的兴趣也是快,不是好。
在我买了第一台数码单反之前,主力机一直是胶片机,数码相机只不过是辅机。就算每次包里面都会带一堆镍氢5号电,也要带上数码相机。等有了数码单反后,主机和辅机的位置对换了一下(只不过很少用135的胶片机了)。直到买了第二台数码单反后,胶片机才慢慢退出,或出二手、或躺在干燥箱里面。 ...
比较丢脸的是,在买第一台数码单反之前我没有私人电脑。用的都是单位的电脑,而且不是自己的,是几个人合用两台电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678
主题: 20
帖子: 8592
注册: 2012年1月
chenchuna 发表于 2020-1-22 09:02
90年代末中国可真没多少人玩得起数码,并且200W相素机器也难以满足烧友的需要。
90年代末确实没有多少人玩得起数码,但数码还是以其立拍可见的优势迷倒了很多人。而且那时对于数码相机的要求也不过是简单记录,并没有要求拍得有多少大、多么清晰,甚至连白平衡、电池续航(我当时有一台用4节5号电只能拍4~5张的数码相机)都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这都不妨碍每次拍好后回放给对方,看着对方惊讶的表情时获得的快乐。尽管在那时数码相机远不及胶片~无论是实用性还是可用性,那时的数码相机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记录仪器,不是相机。实际上我用的第一台数码相机比我自己买的还要差,只不过是工作需要速度,快速地拿出照片就可以了。在没人在意照片的质量时,数码相机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在我的周围,很多人那时对数码的兴趣也是快,不是好。
在我买了第一台数码单反之前,主力机一直是胶片机,数码相机只不过是辅机。就算每次包里面都会带一堆镍氢5号电,也要带上数码相机。等有了数码单反后,主机和辅机的位置对换了一下(只不过很少用135的胶片机了)。直到买了第二台数码单反后,胶片机才慢慢退出,或出二手、或躺在干燥箱里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2.916
主题: 29
帖子: 10484
注册: 2004年11月
才醒1 发表于 2020-1-22 08:45
80~90年代时间跨度和工资涨幅太大,80年代初一般只有几十块,90年代末2~3000也不少。而考虑到90年代末已经开始数码了,所以胶片贵不贵最好说工资没有涨之前的价格比较客观。


90年代末中国可真没多少人玩得起数码,并且200W相素机器也难以满足烧友的需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678
主题: 20
帖子: 8592
注册: 2012年1月
弄着玩儿 发表于 2020-1-21 12:31
80-90年代你月工资多少?
80~90年代时间跨度和工资涨幅太大,80年代初一般只有几十块,90年代末2~3000也不少。而考虑到90年代末已经开始数码了,所以胶片贵不贵最好说工资没有涨之前的价格比较客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03.596
主题: 31
帖子: 33616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Masterlu 发表于 2020-1-21 09:58
该怎么用还是怎么用啊,需要时一样连拍,1卷胶卷才10几块钱,也不是什么奢侈品

80-90年代你月工资多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678
主题: 20
帖子: 8592
注册: 2012年1月
chenchuna 发表于 2020-1-21 10:48
是这样。黑白时代分装卷几乎是普遍做法。“彩卷时代”媒体附属图片社本身也是分装卷(本地基本都是富士)销售的重要渠道,因为其“专业”背景在爱好者群体中接受程度比较好。
嗯!
黑白要求不高,大多人自己能冲印,而且普通人分装卷的暗盒可以多次反复使用。要是送店冲印,暗盒就没了。记得86年新年前,在老家电视台工作的堂哥带了很多分装彩卷到我家来玩。我拍前就说有几个暗盒不行。他非说没问题。结果确实漏光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337
主题: 31
帖子: 1541
注册: 2006年12月
那个时代记者才连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2.916
主题: 29
帖子: 10484
注册: 2004年11月
中国军刀 发表于 2020-1-21 10:52
住房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住房商品化”本身并没有问题,也不是地产大潮的起因(福利房政策毒害更为严重,相当程度上可以视为人心离散的重要原因之一),觉得这个锅不应该甩给那个时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69
主题: 65
帖子: 1742
注册: 2002年1月
chenchuna 发表于 2020-1-21 09:33
嗯,朱中堂时期还搞了教育产业化,从此教育成为新三座大山之一(同期提出了医疗产业化)


住房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2.916
主题: 29
帖子: 10484
注册: 2004年11月
才醒1 发表于 2020-1-21 10:40
可能地区不同,感觉不同。印象中135分装卷很早就有了,一般都是照相馆或照相器材店在卖,百货店多数卖的是标准的135胶卷~一直到百货店也冲印胶卷后才有分装卷卖的。7~80年代本地大多数景点或公园都能找到装胶卷的公共暗袋,90年代以后逐渐找不到了。个人买胶卷,除了旅游景点一般20块一卷36张的135胶卷,对于90年代的本地人来说已经不是很大的负担了。其时自动相机已经普及,手动设置ISO对于很多人来说比较麻烦(至少我是这样觉得:不同感光度的胶卷装在同一感光度标识的暗盒里是件麻烦的事情)。更何况一次活动拍摄还会用到不同类型的胶片:不算正片和负片,至少要分日光型和灯光型胶卷。如果再算上环境变化需要半途退卷换另一种胶卷,自己盘的胶卷就没有买现成的标准胶卷好用了。


是这样。黑白时代分装卷几乎是普遍做法。“彩卷时代”媒体附属图片社本身也是分装卷(本地基本都是富士)销售的重要渠道,因为其“专业”背景在爱好者群体中接受程度比较好。 本帖最后由 chenchuna 于 2020-1-21 10:50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678
主题: 20
帖子: 8592
注册: 2012年1月
chenchuna 发表于 2020-1-21 09:37
98年的时候分装卷销售很普遍了,但当时见过的媒体基本都用商业卷了,因为已经很便宜,还更省事省心。
可能地区不同,感觉不同。印象中135分装卷很早就有了,一般都是照相馆或照相器材店在卖,百货店多数卖的是标准的135胶卷~一直到百货店也冲印胶卷后才有分装卷卖的。7~80年代本地大多数景点或公园都能找到装胶卷的公共暗袋,90年代以后逐渐找不到了。个人买胶卷,除了旅游景点一般20块一卷36张的135胶卷,对于90年代的本地人来说已经不是很大的负担了。其时自动相机已经普及,手动设置ISO对于很多人来说比较麻烦(至少我是这样觉得:不同感光度的胶卷装在同一感光度标识的暗盒里是件麻烦的事情)。更何况一次活动拍摄还会用到不同类型的胶片:不算正片和负片,至少要分日光型和灯光型胶卷。如果再算上环境变化需要半途退卷换另一种胶卷,自己盘的胶卷就没有买现成的标准胶卷好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928
主题: 12
帖子: 2569
注册: 2003年1月
该怎么用还是怎么用啊,需要时一样连拍,1卷胶卷才10几块钱,也不是什么奢侈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55
主题: 3
帖子: 4168
注册: 2015年8月
xsmn 发表于 2020-1-19 13:12
还有,曝光不准应该是常态。不过这个问题不大,胶卷底片,应该类似于现在单反的raw格式文件,2ev内的曝光偏差都可以在后期做无损调整。
不过如果对焦不准或抖动了那就无解了。那个时候相馆里面帮洗照片的师傅估计每天都洗出来一大堆是这种拍摄失败出来的烂片。
有测光表这个东西。照度、亮度都可以测。很多业余爱好者都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3.588
主题: 18
帖子: 4061
注册: 2009年10月
记得20年前,偶然翻开一本国家地理,里面有一句话印象深刻,
是他们的图片总监专访,谈到胶片拍摄量时说;我容许我们的摄影师拿胶片打草稿。 本帖最后由 105套件 于 2020-1-21 09:4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2.916
主题: 29
帖子: 10484
注册: 2004年11月
nokian8 发表于 2020-1-21 04:30
别的地方不知道,95年当时单位的摄影记者曾告诉我他们人均每年拍十万张胶片,胶卷都是从电影机械厂买来自己卷的,干他们这行从来没听过有谁去买市售胶卷。


98年的时候分装卷销售很普遍了,但当时见过的媒体基本都用商业卷了,因为已经很便宜,还更省事省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11
主题: 2
帖子: 195
注册: 2009年1月
chenchuna 发表于 2020-1-21 09:33
嗯,朱中堂时期还搞了教育产业化,从此教育成为新三座大山之一(同期提出了医疗产业化)

一声叹息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2.916
主题: 29
帖子: 10484
注册: 2004年11月
sniper8 发表于 2020-1-21 09:12
之后,老朱做了中堂,老师的待遇才慢慢提了上来,我家里和我老婆家里很多是做老师的,我非常清楚。


嗯,朱中堂时期还搞了教育产业化,从此教育成为新三座大山之一(同期提出了医疗产业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11
主题: 2
帖子: 195
注册: 2009年1月
chenchuna 发表于 2020-1-19 16:05
差不多这样,当时处级干部(多称为县团级)工资大致300多。

之后,老朱做了中堂,老师的待遇才慢慢提了上来,我家里和我老婆家里很多是做老师的,我非常清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433
主题: 0
帖子: 702
注册: 2016年6月
别的地方不知道,95年当时单位的摄影记者曾告诉我他们人均每年拍十万张胶片,胶卷都是从电影机械厂买来自己卷的,干他们这行从来没听过有谁去买市售胶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454
主题: 40
帖子: 1590
注册: 2010年7月
消滅零回復 发表于 2020-01-20 16:52
膠捲的感光顆粒普遍集中在8~12um,換算到135片幅4000萬這數值有點虛啊

你可以试着扫一下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495
主题: 40
帖子: 6500
注册: 2009年3月
MAXJYJ 发表于 2020-01-20 02:53
c200扫到近4000万,除了颗粒差了点,解析度没问题
膠捲的感光顆粒普遍集中在8~12um,換算到135片幅4000萬這數值有點虛啊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495
主题: 40
帖子: 6500
注册: 2009年3月
才醒1 发表于 2020-01-20 13:37
都是36张一卷的135胶卷吗?
按照NG雜誌出片內容來看大概率使用全天候的相機,而93年那個年代能全天候使用的相機基本都是135規格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2.916
主题: 29
帖子: 10484
注册: 2004年11月
才醒1 发表于 2020-1-19 16:29
不会吧?96年本地的处级的工资因该是1700多,算上地区差别也不会差那么多呀!


我按1992年的情况说的,印像中之后到1998年本地差不多才涨到1300左右,那时年年涨工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678
主题: 20
帖子: 8592
注册: 2012年1月
sundelei 发表于 2020-1-20 10:15
美国《国家地理》1993年拍了46769卷,大约1683600张,选用了1408张。
都是36张一卷的135胶卷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68
主题: 66
帖子: 1195
注册: 2004年5月
肯定会啊,因为胶卷,年代商家付出的购买成本也高。
且还有一个特殊的后背,可以加了给特别的多张连拍胶卷用的。
不像现在买台相机,学点ps就能接货儿。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8.553
主题: 35
帖子: 1869
注册: 2006年10月
美国《国家地理》1993年拍了46769卷,大约1683600张,选用了1408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0.534
主题: 24
帖子: 2220
注册: 2005年1月
数字时代的2012年到三门峡拍天鹅,连拍只是卡存储速度会拖累,但两天不到就拍摄近两万张160G数据,拷贝到电脑上费时半天,删除三千多糊片构图极差的,但比胶片时代费用低多了!但还是不提倡多连拍,拷贝选片工作量太大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胶卷时代摄影师会用到“连拍”功能吗,几秒钟下去十几块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