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帖】Mark3与XT4五轴防抖大PK!结果万万没想到......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6558 回帖:9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6.325
主题: 8
帖子: 4792
注册: 2019年5月
年内主力装备
★ DSC-WX300
读报僵尸 发表于 2020-5-31 18:36
就紧追奥林巴斯的松下在全画幅上的防抖表现来说,对于小底赚防抖这个论点目前是存疑的。

小底有更高的像素密度,对防抖精度的要求只会更高,不会更低。

要知道用于解决毫米、厘米级抖动的电子三轴稳定器是有公版解决方案的。

只要没有那么高的精度需求,加工成本、实现难度都是阶梯式的降低的。IBIS呢?有公版吗?

IBIS技术难度一个是高像素密度下的绝对精度,另一个是保持绝对精度的最长持续时间。

而画幅越大,防抖对精度的要求就越低(这里就不展开来讲了)。

按道理来讲更大画幅的应该更早做出来IBIS的,而且效果应该比小底更好。

但这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组件体积要大,能保证MOS的位移空间。

预估C幅要达到EM1系列同样的防抖,仅为MOS留出的运动空间就要达到EM1目前所需空间的8倍。全幅则需要16倍。

为了驱动承载更大、更重的全幅MOS的IBIS机械结构,内置的马达功率要求会更高,体积势必会增加。
防抖技术也是与时俱进的,其中电子化功不可没,不要总是盯着机械精度,随着感光器件全域读取能力的提高,5轴防抖完全可以数字化解决,防抖能力也将会数量级提高,当然缺点也是有的,感光芯片需要额外像素冗余,但通过计算摄影技术又能够弥补这样的损失,所以最终还是画幅大的芯片优势更大,因为同样的像素密度可以做到更大的防抖冗余,数字防抖能力也将越高,同样,通过数字化,该功能也将成为大众配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829
主题: 10
帖子: 2565
注册: 2003年1月
胜在哪里?全方位摩擦吗 本帖最后由 Masterlu 于 2020-6-1 11:3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31
主题: 0
帖子: 299
注册: 2018年3月
lingod 发表于 2020-6-1 08:00
松下全副的防抖效能是牺牲体积换来的,
松下全副如果做成索尼那种小机型视频防抖一样不会好。

是的。但是大机身也不一定等于好防抖。

XH1倒是牺牲了体积,结果防抖效能比松下差的可不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943
主题: 7
帖子: 1721
注册: 2017年2月
南太平洋巡视员 发表于 2020-5-31 23:16
不能拿dc比,毕竟钱在那儿放着呢,

你说的是黑卡7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9
主题: 3
帖子: 79
注册: 2020年2月
富士粉才不会跟奥林比,富士粉要碰全幅的瓷 本帖最后由 badguy2018 于 2020-6-1 10:0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713
主题: 2
帖子: 717
注册: 2012年6月
   奥林巴斯的防抖已经做到了最好,在相机品牌中是唯独一家可以登顶俯视众生的,用过奥巴再换其他牌子总会有一种到底有没有开防抖的疑惑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805
主题: 11
帖子: 1150
注册: 2007年9月
benmd 发表于 2020-5-31 15:49
来看一下这几年奥松两家为推动无反相机防抖性能所作出的贡献吧

2012年奥巴推出E-M5一代,首次支持机身5轴防抖(奥巴第一款支持机身5轴防抖的机型),提供4档的机身防抖
2013年松下推出DMC-GX7,首次支持机身2轴防抖(松下第一款支持机身2轴防抖的机型),提供2-3档的机身防抖
2015年奥巴推出E-M5二代,首次支持第二代机身5轴防抖,提供5档的机身防抖,并支持6400万的高分辨率拍摄(三脚架模式超解)
2015年松下推出DMC-GX8,首次支持机身4轴防抖+镜头2轴防抖=双重6轴防抖(松下第一款支持机身4轴防抖的机型)
2016年奥巴推出E-M1二代,首次支持机身在5轴防抖+镜头2轴防抖=同步7轴防抖(配合12-100PRO、300PRO),提供5.5档的机身5轴防抖,同步7轴防抖达6.5档防抖
2017年松下推出DMC-GH5,首次支持机身5轴防抖+镜头2轴=双重7轴防抖(松下第一款支持机身5轴防抖的机型)
2018年松下推出DMC-G9,首次支持机身5轴防抖+镜头2轴=双重7轴防抖,达6.5档防抖
2019年奥巴推出E-M1X,首次支持第三代机身5轴防抖,提供7档的机身防抖,配合镜头同步防抖达7.5档防抖,并支持手持超解5000万拍摄
...

松下到GX8的防抖基本没什么存在感,远不如EM5一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08
主题: 126
帖子: 2737
注册: 2010年5月
说到防抖,不要小看手机,今天vivo x50发布,自带微云台,视频防抖效果应该要好于五轴防抖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08
主题: 126
帖子: 2737
注册: 2010年5月
读报僵尸 发表于 2020-05-31 10:36
就紧追奥林巴斯的松下在全画幅上的防抖表现来说,对于小底赚防抖这个论点目前是存疑的。

小底有更高的像素密度,对防抖精度的要求只会更高...
松下全副的防抖效能是牺牲体积换来的,
松下全副如果做成索尼那种小机型视频防抖一样不会好。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699
主题: 29
帖子: 1859
注册: 2009年11月
南太平洋巡视员 发表于 2020-05-31 15:16
不能拿dc比,毕竟钱在那儿放着呢,


dc也不便宜啊,Rx100和Rx10价格看看,不是也没做到.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2.945
主题: 3
帖子: 1850
注册: 2019年2月
benmd 发表于 2020-5-31 18:10
但比M43更小的1寸底、DC机甚至更小的手机也没见防抖比M43强啊?所以,这么说也不太成立……

不能拿dc比,毕竟钱在那儿放着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31
主题: 0
帖子: 299
注册: 2018年3月
麥卡 发表于 2020-5-31 15:30
有一说一,在防抖上,小底占便宜

就紧追奥林巴斯的松下在全画幅上的防抖表现来说,对于小底赚防抖这个论点目前是存疑的。

小底有更高的像素密度,对防抖精度的要求只会更高,不会更低。

要知道用于解决毫米、厘米级抖动的电子三轴稳定器是有公版解决方案的。

只要没有那么高的精度需求,加工成本、实现难度都是阶梯式的降低的。IBIS呢?有公版吗?

IBIS技术难度一个是高像素密度下的绝对精度,另一个是保持绝对精度的最长持续时间。

而画幅越大,防抖对精度的要求就越低(这里就不展开来讲了)。

按道理来讲更大画幅的应该更早做出来IBIS的,而且效果应该比小底更好。

但这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组件体积要大,能保证MOS的位移空间。

预估C幅要达到EM1系列同样的防抖,仅为MOS留出的运动空间就要达到EM1目前所需空间的8倍。全幅则需要16倍。

为了驱动承载更大、更重的全幅MOS的IBIS机械结构,内置的马达功率要求会更高,体积势必会增加。

所以结论就是:防抖好坏受到物理局限更多一些。

目前在这一点上O记是可以用做标杆的:防抖好的机器,防抖组件占机身的体积比一定不会比EM1、EM5小(广播级、电影机机身体积有很大一部分是留给散热结构的,另当别论)。

或者说,2020年,想要大致知道一台机器防抖大概是什么水平,直接估算一下体积比就可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302
主题: 32
帖子: 3932
注册: 2014年6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与食俱进 发表于 2020-5-31 10:52
不用看也知道Mark3一定赢,但是没想到XT4输的这样彻底

原文链接:https://mirrorlesscomparison_com/fujifilm-vs-olympus/fuji-xt4-vs-omd-em1-iii-ibis/


那么问题来了:
1. 我不懂英语 还不会翻译
2. 是不是视频更直接 更通俗易懂?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53370042/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163
主题: 144
帖子: 13212
注册: 2006年11月
年内主力装备
★ OM-1MarkII
NIKON Z6_3
★ OM-3
南太平洋巡视员 发表于 2020-5-31 17:19
我也这意思,


但比M43更小的1寸底、DC机甚至更小的手机也没见防抖比M43强啊?所以,这么说也不太成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2.945
主题: 3
帖子: 1850
注册: 2019年2月
麥卡 发表于 2020-05-31 15:30
有一说一,在防抖上,小底占便宜

我也这意思,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163
主题: 144
帖子: 13212
注册: 2006年11月
年内主力装备
★ OM-1MarkII
NIKON Z6_3
★ OM-3
对了,奥巴从2009年推出的第一款无反相机EP1就已经带机身(2轴)防抖了(机身提供4档防抖),当然,真正能超越传统镜头2轴防抖效果的,当属2012年推出的机身5轴防抖,也是开创机身5轴防抖的新纪元。 本帖最后由 benmd 于 2020-5-31 16:3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163
主题: 144
帖子: 13212
注册: 2006年11月
年内主力装备
★ OM-1MarkII
NIKON Z6_3
★ OM-3
来看一下这几年奥松两家为推动无反相机防抖性能所作出的贡献吧

2012年奥巴推出E-M5一代,首次支持机身5轴防抖(奥巴第一款支持机身5轴防抖的机型),提供4档的机身防抖
2013年松下推出DMC-GX7,首次支持机身2轴防抖(松下第一款支持机身2轴防抖的机型),提供2-3档的机身防抖
2015年奥巴推出E-M5二代,首次支持第二代机身5轴防抖,提供5档的机身防抖,并支持6400万的高分辨率拍摄(三脚架模式超解)
2015年松下推出DMC-GX8,首次支持机身4轴防抖+镜头2轴防抖=双重6轴防抖(松下第一款支持机身4轴防抖的机型)
2016年奥巴推出E-M1二代,首次支持机身在5轴防抖+镜头2轴防抖=同步7轴防抖(配合12-100PRO、300PRO),提供5.5档的机身5轴防抖,同步7轴防抖达6.5档防抖
2017年松下推出DMC-GH5,首次支持机身5轴防抖+镜头2轴=双重7轴防抖(松下第一款支持机身5轴防抖的机型)
2018年松下推出DMC-G9,首次支持机身5轴防抖+镜头2轴=双重7轴防抖,达6.5档防抖
2019年奥巴推出E-M1X,首次支持第三代机身5轴防抖,提供7档的机身防抖,配合镜头同步防抖达7.5档防抖,并支持手持超解5000万拍摄
本帖最后由 benmd 于 2020-5-31 15:5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14
主题: 0
帖子: 108
注册: 2015年9月
有一说一,在防抖上,小底占便宜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163
主题: 144
帖子: 13212
注册: 2006年11月
年内主力装备
★ OM-1MarkII
NIKON Z6_3
★ OM-3
别小看松下的防抖,最早提出机身+镜头防抖的是松下GX8,当初号称机身4轴防抖 + 镜头2轴防抖 = 双重6轴防抖
后来奥巴推出300PRO和12-100PRO,才拥有机身5轴防抖 + 镜头2轴防抖 = 同步7轴防抖

所以,如果论防抖,除了奥巴,我敢说松下绝对是第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163
主题: 144
帖子: 13212
注册: 2006年11月
年内主力装备
★ OM-1MarkII
NIKON Z6_3
★ OM-3
kawasaki1280 发表于 2020-5-31 15:04
同为6.5档,xt4可以先挑战g9试试


不用比都知道G9胜,我买G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229
主题: 129
帖子: 9913
注册: 2012年5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同为6.5档,xt4可以先挑战g9试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163
主题: 144
帖子: 13212
注册: 2006年11月
年内主力装备
★ OM-1MarkII
NIKON Z6_3
★ OM-3
E-M1 MARK2、E-M5 MARK3 + 12-100PRO = 6.5档,我可以手持8秒(等效24mm广角端)
E-M1X、E-M1 MARK3 + 12-100PRO = 7.5档,我可以手持15秒(等效24mm广角端)
什么日常手持2秒拍个流水、手持4秒拍个夜景,那基本都是100%成功的。
然后生态拍摄方面更是无人能敌,1200mm手持超长焦拍摄稳如狗,1/30秒、1/15秒都是家常便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03
主题: 12
帖子: 3657
注册: 2009年9月
与食俱进 发表于 2020-5-31 11:39
原文结论:尽管两台相机的防抖等级大致相同,但我们看到的结果却不同。E-M1 III可以以较低的快门速度提供清晰的图像,并且总体上具有比X-T4更好的实用性。

富士的总体性能并不差,但是当我回头看一下我用X-H1进行的一些测试时,尽管CIPA评级表明不是这样,但我没有看到任何重大改进。性能上也存在一些不一致之处,这与两年前我对X-H1得出的结论相同。

奥林巴斯证明了视频更加稳定和可靠,这是可以使某些人与众不同的另一个有效点。X-T4的性能似乎比X-H1好一些,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当然,我们可以争论哪种慢速快门速度足够慢,以至于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带回优质照片。

典型的场景是晚上戴着广角镜且没有三脚架的城市。回顾五年前我在都灵使用E-M5 II拍摄的某些图像时,我意识到1秒足以将ISO保持在最小200 倍。此外,我不得不将光圈关闭至f / 8到适当地曝光,这样的镜头不需要在微型三分之四上使用f / 8。

如果我将此结果转换为Fujifilm和X-T4,则相同的照片在半秒内具有f / 5.6的光圈和相同的ISO感光度,其效果相同。X-T4可以稍稍耐心地进行几秒钟的处理,或者尝试几次,或者利用周围的任何东西使自己更稳定(靠在墙上,靠在坡道上等),或者可以选择1 / 4s或1 / 8s,将ISO提升到400或800,您所受 ...
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163
主题: 144
帖子: 13212
注册: 2006年11月
年内主力装备
★ OM-1MarkII
NIKON Z6_3
★ OM-3
防抖的实用性其实并不仅仅在于暗光长曝。

奥巴的超强机身5轴防抖其实是其它黑科技的实现基础,没有这个超强的防抖,其它黑科技也无法实现(指的是手持)

如手持超长焦生态拍摄,300PRO + MC20 = 1200mm以及准备推出的150-400PRO + 内置1.25X + MC20 = 2000mm仍可手持拍摄(其它品牌是不可能做到的)

高分辨率超解的实现,包括三脚架超解模式以及手持超解模式都是基于机身5轴防抖而实现的,甚至1200mm仍可以手持超解(比一般1200mm要求更高,需要连拍16张)

手持景深合成的实现,包括1200mm超长焦仍可以手持景深合成拍摄(按一下快门最多连拍15张自动合成)

实时ND + 手持慢门拍摄,就是有了超强的机身5轴防抖,才令实时ND更加的实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6.765
主题: 164
帖子: 15508
注册: 2009年6月
原文结论:尽管两台相机的防抖等级大致相同,但我们看到的结果却不同。E-M1 III可以以较低的快门速度提供清晰的图像,并且总体上具有比X-T4更好的实用性。

富士的总体性能并不差,但是当我回头看一下我用X-H1进行的一些测试时,尽管CIPA评级表明不是这样,但我没有看到任何重大改进。性能上也存在一些不一致之处,这与两年前我对X-H1得出的结论相同。

奥林巴斯证明了视频更加稳定和可靠,这是可以使某些人与众不同的另一个有效点。X-T4的性能似乎比X-H1好一些,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当然,我们可以争论哪种慢速快门速度足够慢,以至于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带回优质照片。

典型的场景是晚上戴着广角镜且没有三脚架的城市。回顾五年前我在都灵使用E-M5 II拍摄的某些图像时,我意识到1秒足以将ISO保持在最小200 倍。此外,我不得不将光圈关闭至f / 8到适当地曝光,这样的镜头不需要在微型三分之四上使用f / 8。

如果我将此结果转换为Fujifilm和X-T4,则相同的照片在半秒内具有f / 5.6的光圈和相同的ISO感光度,其效果相同。X-T4可以稍稍耐心地进行几秒钟的处理,或者尝试几次,或者利用周围的任何东西使自己更稳定(靠在墙上,靠在坡道上等),或者可以选择1 / 4s或1 / 8s,将ISO提升到400或800,您所受的压力会更少(顺便说一下,富士传感器可以很好地处理800或1600 ISO)。

那么,E-M1 III除了视频以外,还能为您带来什么真正的优势?好吧,我们可以考虑在较暗的位置,您必须将ISO一直向上推。但也许更有趣的是,它使您行动自如。如果您采用非三脚架哲学,那么这款相机(以及其他Olympus OM-Ds)可以做很多事情。两年后在都灵,E-M1 II让我得以捕捉到这一点。

手持式10秒钟拍摄令人印象深刻,可以成为头条新闻,但也许您真正需要这种性能的次数有限。即使在进行天文摄影时,也可以将相机放在三脚架上更加舒适,除非您只是路过(早晨2点?不。。。)

但是,在任何想要快速灵活的情况下,图像稳定都可以真正帮助您。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是,奥林巴斯拥有Live ND等大量附加功能,这些功能与出色的IBIS性能非常相配。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163
主题: 144
帖子: 13212
注册: 2006年11月
年内主力装备
★ OM-1MarkII
NIKON Z6_3
★ OM-3
zy225 发表于 2020-5-31 11:29
开着镜头防抖测试机身五轴防抖?不过XT4机身防抖确实不怎么样。16-18端基本稳在1/4秒,我大致出片率在80%以上。一直口水EM1-3 手持4-8秒的出片.


测的是总的防抖性能,所以,光机身5轴防抖(7-14PRO不带镜头防抖)和使用12-100PRO(支持机身+镜头同步防抖)都有测的
而富士XT4方面也是如此,分别测试机身5轴防抖(镜头不带防抖)和使用带防抖的镜头同步防抖测试。

效果一目了然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163
主题: 144
帖子: 13212
注册: 2006年11月
年内主力装备
★ OM-1MarkII
NIKON Z6_3
★ OM-3
这不很正常吗?如果你认为富士XT4的6.5档和E-M13的7.5档仅相差一档那才是万万不可能的,哈。

12-100PRO的200mm端我试过2秒,还可以,当然1秒的成功率更高,24mm端最高可以15秒(必须配E-M1X或E-M13)

另外我想重申的是,E-M1X、E-M13加12-100PRO和300PRO达7.5档,真的不是比仅机身防抖7档多了0.5档,真不是。
实际使用下来,机身加镜头同步防抖效果更稳,起码稳1档以上,尤其是长焦端更明显。
(0)
(1)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6.765
主题: 164
帖子: 15508
注册: 2009年6月
zy225 发表于 2020-05-31 11:29
开着镜头防抖测试机身五轴防抖?不过XT4机身防抖确实不怎么样。16-18端基本稳在1/4秒,我大致出片率在80%以上。一直口水EM1-3 手...


认真看啦,广角端测试24mm等效是IBIS Only。28mm等效是机身光学混合防抖。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803
主题: 12
帖子: 3657
注册: 2009年9月
开着镜头防抖测试机身五轴防抖?不过XT4机身防抖确实不怎么样。16-18端基本稳在1/4秒,我大致出片率在80%以上。一直口水EM1-3 手持4-8秒的出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6.765
主题: 164
帖子: 15508
注册: 2009年6月
视频防抖对比。※※而言,Mark3在提供流畅稳定画面方面做得更好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转帖】Mark3与XT4五轴防抖大PK!结果万万没想到......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