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Canon PowerShot A80社区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9119 回帖:26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丹丘生你要的Focus Magic v2.0 注册码可以到
http://focus.crack.cd/Focus_2.0_Keygen.html下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怎样才能算是正确的曝光呢?笔者认为只要照片(或透明片)上能充分反映出从亮部到暗部的色调层取就算是曝光正确的照片。对黑白照片来说,其表现是黑白分明,以及黑白之间中间影调清楚。彩色照片应精确地还原出各种色彩以及色层暗部的细节。
但是在实际摄影过程中,摄影者发现有时使用“正确”曝光却往往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此外,有时还会遇到另外一些场合完全出乎自己的意料,在自己技术控制范围之外的情况,比如拍摄一只以天空为背景的乌鸦,其结果制作出一张只是非常亮和非常暗的高反差照片。另一方面在拍摄有些照片时,由于被摄景物的反差范围太宽,不可能在使用的特定胶片上表现出所有景物的层次。当然在各种情况下摄影者都会作出自己的抉择,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拍摄。如这张照片究竟是应该充分表现出题材的真实性,还是着重表现摄影者自己的观点?是应该进行客观摄影(不加任何修饰)还是应在暗房中对其中某一部分进行特殊处理?摄影者拍摄的照片越多,可能这类问题就会发生得越多。对大多数人来说,打破常规对于他的作品并不是根本性的改变,相反,仅是摄影者在拍摄过程中所发展的微小变化,同时这也并不意味着抛弃被摄物。只要稍稍越出雷池一步,就可以把一张本来是很平常的照片变成一张令人面目一新的作品。
使用数码相机就有这种优势,你可以对所有的拍摄进行各种暴光组合,利用相机的色温控制拍摄一张令人面目一新的作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303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10月
谁能给个可用的Focus Magic v2.0 注册码?
急!找得到的都是些不能用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3
主题: 1
帖子: 59
注册: 2003年5月
谢谢wuhwei前辈的热心指点,偶找到了DeadPixelTest软件,以后还要再向您请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我在下列的网址见过:http://download.pchome.net/system/diagnose/9200.html
你可以到此网址去下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3
主题: 1
帖子: 59
注册: 2003年5月
请问各位前辈:哪里找到测试数码相机CCD坏点的软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8
注册: 2003年12月
昆工这位朋友拍的红觜鸥很不错,我来一张唐小鸭:)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为各位影友抛砖引玉。
有的时候,我们的一些影友们妙手偶得了一些绝妙的PP,经过一番精心制作,总算也入了“化境”,可是总觉得缺了一些什么,总是找不到一种“作品”的感觉。自惭形秽之下,只得忍痛将自己的得意制作列入难登大雅之堂的名录中。如此一来岂不可惜了自己的一番心血?!
简简单单的边框就马上让本来就不错的片子更加出跳,鲜活的感觉顿时跃然眼前。其实有的时候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图片的拍摄、制作中的时候往往就忽视了一些细节上的事情。就比如说这边框吧,并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也不需要什么技巧,几乎在瞬间就能让自己的片子成为一幅像样作品,何乐而不为呢?!通过PHOTOSHOP里的工具对画面进行加工,如果运用得当,也会收获不小呢!就像是贴子上的图片,正是利用了蒙板工具,再加上一些简单的滤镜效果就能给你的图片增色不少。如果你对这样简单的效果不满足,那么就可以向PHOTOSHOP的边框制作插件或是更专业的边框制作软件发展了,这样得到的效果绝对是个性十足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完形心理学的视觉法则

心理学的定义

    完形心理学是探讨人类对于图像的认知反应的一种学问,它是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视觉影像工作者而言是十分重要且基本的技能。在讨论完形(Gestalt)的意义以前,有必要先对心理学的发展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心理学(Psychology)这个字是由希腊文psyche(心或精神)及logos(研究或学科)演变而来。按照字面上的意义解释,心理学是「研究心灵或精神」的学科。过去身心二元论的时代,心理学的研究局限于心灵层面的探讨,因此昔日的心理学是十分主观又缺乏科学实证的学门。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心理学在本质上逐渐转变为系统化、客观性及依赖科学实验的学问,同时心理学界开始主张人类的身心并不能切割,「行为」是身心一体的结果。由于「行为」具有客观性,而且可以观察量度并加以量化分析,因此人类的行为研究逐渐成为现代心理学的重心。

    心理学家Kurt Koffka于1925年曾为心理学下过一个定义:心理学是探讨生物和外界环境接触时产生相应「行为」的科学。而「行为」则包含两种意义:一是具象可观的反应,如说话、动作或可以量测之生理变化;二是抽象不可观的反应,如人内在的动机、情绪、思考、知觉等等。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可说是内外兼具,涵盖了人类所有可观、不可观的心理活动历程与表现,因此它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心智历程,经过缜密观察与测量而建立的科学。

何谓格式塔

完形心理学之发展--场之理论与格式塔

    Gestalt这个字源自德文,它有两种涵义:一是指形状(shape)或形式(form)的意思,也就是指物体的性质;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Gestalt如果用在心理学上,它则代表所谓「整体」(the whole)的概念。而以Gestalt为名的「完形」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于20世纪初发源于欧洲,它主要是在研究人类知觉与意识上的问题,「完形」心理学反对结构学派(Structuralism)以自我观察、自我描述等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经验的成份,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派(Behaviorism)过份强?#123;动物实验,完全排斥心智历程的作法。一般而言「完形」心理学视心智历程和结构为心理学的内涵,企图以比内省法更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了解人类如何对于视觉刺激产生视觉上的认知概念。此一学派在国内有人以「完形」称呼,也有人以其发音直译为「格式塔」心理学。因此「完形」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其实是同一名词。

   「完形」心理学派是以Gestalt作为其理论之主轴,他们认为人类对于任何视觉图像的认知,是一种经过知觉系统组织后的形态与轮廓,而并非所有各自独立部份的集合。易言之,「完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为:「部份之总和不等于整体,因此整体不能分割;整体是由各部份所决定。反之,各部份也由整体所决定」。由此一观念推论,人们在欣赏一幅图画或一张摄影作品时,画面里的每一个部份形成了各自独立之视觉元素,如果想让观者留下深刻的视觉认知,元素与元素之间必须彼此产生某种形式之关连。人类的认知系统,如何把原本各自独立的局部讯息串联整合成一个整体概念,正是「完形」心理学派主要的研究课题。

    虽然Gestalt这个字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是在实际应用上它却超越单纯的视觉甚至于整个感觉领域。完形心理学大师Wolfgang Kohler认为,Gestalt其形式或形状上的意义在完形心理学中已退居次要地位,并非完形学派的主要研究中心。广义地说,完形心理学家是用Gestalt这个术语,来研究心理学的整个领域。虽然完形学派陌l展※※很短,但是它对于人类视觉「场」之形成与视觉上「整体性」(wholeness)之问题,曾经有十分独特且深入的研究成果,对于人类的视觉认知有很大的贡献。可惜的是,完形心理学的学说与假设很难经由科学的实验加以验证,由于后继者少,终于日渐式微。

    在探索完形理论以前,我们可以阅读书籍和图像来加以说明,人们在阅读一段英文写成的文章时,看到的是一个个由26个字母组成的单字,再由每一个单字彼此间的相对关系与文法结构,串接成一个可以被他人了解完整的文字意义,而非一连串各自独立的长短符号与间隔。同样的情况,一般人在欣赏一幅图画或一张照片时,阅读的也是由不同浓淡、色彩、造形、轮廓和形式组成的完整图像,并非彼此毫无关连的独立区块。而观众在欣赏一部电影时,所接受的讯息也是由连续的画面与声音等组成的叙事情节,而不是一连串各自独立的停格片段。由此可知,知觉过程中最自然也最关键的工作项目,就是将不同时间与空间之讯息作一次整合。唯有如此,才得以让讯息的接受者能从容不迫地接收并处理随时涌入的大量讯息。

何谓格式塔

完形心理学之发展--场之理论与格式塔


     纵观「完形」心理学的发展※※,由早期研究人类的知觉现象开始,到后来应用在学习、认知、谘商等心理学领域,贡献可说十分卓著。由于它的理论是由德籍学者以德文撰写,内容非常艰涩难懂,加上学习的人很少,使得这个学派逐渐为人淡忘忽视,它的发展时间仅仅祇有20年左右光景。直到1950年代由于航空运输的普及,美国科学家为了飞航技术的理由,开始研究人类的视觉与环境之关系,过去「完形」心理学派研究发展的许多视觉理论,才又重新受到科学家的重视。1970年代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昌盛,为了「人工智能」研究的需求,关于人类大脑、神经的视觉生理及心理学的研究有了十分重大的突破与成就,在科学家渐渐揭开人类视觉生理之谜的同时,才又重新检视并肯定过去「完形」心理学派对于人类视觉认知所作的贡献。
1970年代起「认知」心理学开始蓬勃发展,「完形」心理学过去的研究成果也为「认知」心理学奠下了深厚的基石。因此,很多心理学家将「完形」心理学视为「认知」心理学的先驱。如果要严谨地探讨「完形」心理学对于现代艺术发展之影响,其实应该将它的※※画分为欧洲与美国两个段落来加以讨论。

(1)德国时期(Bauhaus艺术及建筑学校)

    「完形」心理学派的诞生大约是在1912年的德国,当时Dr. Max Wertheimer(1880~1943)发表第一篇有关「现象」的论文,首次对「完形」心理学作了有系统的陈述,因而发展起来。 Wertheimer认为视觉元素的组织是所有心智的基本,而且是与生俱来的,并不须要刻意去学习。他把视觉元素组织的因素定名为知觉组织律(perceptual organization),也就是后面要讨论的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等完形律。 Wertheimer并首度提出所谓「群化」的原则,对于过去画家在「呆板」与「散漫」的画面之间,祇知道「统一中求变化」的构图原则,建立了一个严谨的理论基础。七年后另一个对于20世纪现代艺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包浩斯(Bauhaus)艺术及建筑学校,也由建筑师Walter Gropius在德国威玛(Weimar)创立。他们对于人类在这段期间由于科技昌盛衍生的问题,同样采取一种整体统合的方式。虽然「包浩斯」艺术及建筑学校与Dr. Max Wertheimer领导的「完形」学派并无直接传承的关系,但是「包浩斯」充满实践精神的艺术走向,以及对于「视觉场」之研究与视觉元素间的数学性与表现性的分析,其实两者的精神是十分一致的。

    「包浩斯」艺术及建筑学校是一所相当于大学层级的美术学府,这所学校的艺术走向与传统唯美主义与古典主义相反,采取「形式服从功能」及「以少胜多」作为创作的指导原则。它的设校精神是将艺术与工业技术结合,认为「艺术与工程应该互相受益,不必向19世纪一样彼此视同陌路」。因此「包浩斯」实际上是一所讲求功利主义与务实精神的美术学府,强?#123;理论科学与实证观念同样地重要。「包浩斯」艺术教师在设计课程时特别重视形式分析与色彩结构的基础训练课程。如何将艺术的创意与熟练的工艺技能及科学知识相互结合,并符合20世纪工业化大量生产的需求,是「包浩斯」教学上的一大特色。

    这所学校的师资阵容包括:20世纪重要的美术理论家及观念艺术家,其中Paul Klee和Wassily Kandinsky更以亲身的创作经验,加以系统整理,编成有条理具创见的教材。Kandinsky并以色彩实验的作品强?#123;单纯颜色的心理效应,开启「抽象艺术」(abstract art)的风潮,被称为抽象画的鼻祖。「包浩斯」提供学生自由创作的学习环境,尊重任何形式的创作,鼓励学生透过动手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Workshop式的教学绞剑?蔀楝F代美术教育的先驱者。尤其目前各国的大学大多将建筑系列入理工类别而非人文学科,并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理背景,据信与「包浩斯」教学的成功有关。

    「包浩斯」筹划各种崭新的美术课程,试图用一个完整方法来解决高度工业化与科技发展下所衍生的问题。「包浩斯」的许多老师与Dr. Max Wertheimer同样深信:其实物理学的力学原理与人类的知觉系统十分类似,它们都在不断寻求一个简单而安定的状态。因此Dr. Max Wertheimer与「包浩斯」的教师们便首先提出「场」(field)之观念,并把建筑结构学(Structure)的理论应用在设计课程之中。他们巧妙地将纯艺术与纯科学的课程融合在一起,并且结合工艺生产与实践经验。其中Moholy Nagy开始采用感光材料不经由照相机直接曝光的实验,完成抽象拼贴的影像(C5-5),最终到达传统摄影相当的作品。这些当时十分前卫充满实验性的观点,彻底扭转了20世纪建筑与设计的教育方向。

    唯「包浩斯」的教学理念后来逐渐受到政治及外在学术势力的干预,1925年被迫迁校。不到10年光景又由于失去当地市※※的支持,1932年再度搬迁至柏林。1933年?#123;粹政权强迫该校关闭,执教的老师们多数疏散逃亡至英法等国,随后陆续辗转投奔美国。值得一提的是,「包浩斯」创办人Gropius后来进入哈佛大学讲学;Rohe来到后来改名为伊利诺技术大学的建筑、计划和设计学院执教;Nagy则在1937年于芝加哥创立了New Bauhaus学校,可惜祇维持短短1年时间。这批大多成长于欧洲具有创新观念的杰出艺术家们,后来成为领导20世纪全世界建筑、绘画、设计、摄影与美学理论的※※人物。

(2)美国时期

    「完形」心理学派初期的核心人物因?#123;粹德国的破害,后来陆续辗转由欧洲移居美国。由于Max Wertheimer、Kurt Koffka及提出「顿悟学习」之Wolfgang Kohler等三位学者之介绍倡导,「完形」心理学在1930年代才逐渐被美国心理学界所熟悉。而Dr. Max Wertheimer任教于柏林大学时期的受业※※Rudolf Arnheim,则是「完形」心理学得以大放异彩的关键性人物。

    1928年Arnheim获得博士文?#123;后,便因定期发表默片之电影评论,而钻研苏联、美国及德国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电影资料,1932年写成一本将电影视为一种媒体来讨论的电影理论专书----Film as Art。1940年Arnheim移居美国纽约,并获得古根汉奖助金,从事将艺术与视觉心理学(尤其是完形心理学)沟通搭桥的工作。他特别着重于研究空间、形式、色彩、律动等在视觉上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与艺术作品之关系。1945年他完成一生的经典著作-----《Art & Visual Perception》(艺术与视觉认知)(如图C5-6),也为艺术行动与观看行为之间找出两者的共通性。同年,他应聘在Sarah Lawrence学院任教。1968年Arnheim离开劳伦斯学院,赴哈佛大学Carpenter艺术中心教授艺术心理学课程。1969年他又发表Visual Thinking一书,阐释「视觉思维」在艺术创作的作用。他认为艺术作品不是临摹自然,艺术家的工作也不祇是观察事物,而是在于发现事物之本质。1974年Arnheim自哈佛大学退休,随即应聘担任密西根大学访问教授,直到1984年二度退休为止。他在美国大学教授艺术心理学期间,勤于著述才将这一名称很奇特的「完形」理论发扬光大,成为完形心理学集大成之一代宗师。

    19世纪著名的物理学家包括: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赫兹(Heinrich Rudolph Hertz)、赫姆候兹(Hermann L. Helmholtz)等多位,他们在电磁学与重力场的领域获致十分显?耐黄萍俺删汀T跉v经许多次的实验之后,他们提出了一个假设:在物理世界里存在了一种所谓的电场、磁场与重力场,在场中的所有元素会因为某种形式彼此共鸣的力量(sympathetic force)而凝聚在一起,场中的元素与元素间会彼此影响。它们不是彼此互相吸引,就是彼此之间互相排斥。这种彼此相互牵引的力量受制于元素之尺寸、质量、位置及靠近等因素。Dr. Max Wertheimer之视觉研究受到当时新发现的物理学定律影响,他认为和物理世界的「场」一样,在人类的知觉世界里应该也有一个极为类似的「场」存在。相对于人类视觉世界的便称为「视觉场」(visual field);和人类生活、学习等情境相关的是「知觉场」(perceptional field)。人们知觉到此一场地,并加以利用再把握这个整体,而至完形(Gestalt),因此「完形」心理学被称为「场地论」(field theory)。

    「完形」在「视觉场」中的定义是:在「视觉场」中的各种力量组合成一个自我完满而平衡的整体。在一个「完形」中,任何元素的改变都将影响整体以及各部份之本来特性,因此整体是大于或不等于部份之总和。而「完形」法则证实了Dr. Max Wertheimer的视觉观点:一个物体被人们感觉的方式由它存在于「场」的状态或条件所决定。也就是说,人类「视觉场」中的诸多元素,不是彼此吸引形成一个整体(grouping),就是彼此排斥而各自独立(not grouping)。「完形」心理学所归?#123;的认知结论,其实就是描述在「视觉场」中整体(grouping)的认知如何形成。除此之外,心理学家Kurt Lewin及Fritz Perls利用「完形」理论与法则,研究发现潜藏在人类知觉系统内某种群体化的动力,因而建构了一套临床心理学之完形治疗法(Gestalt Therapy),在心理治疗上是一种崭新的观念与尝试。

    在任何一个「视觉场」中(也许是一幅画或某一场景),能否把其中的几个视觉元素连结起来,看成一个有组织的外观轮廓,端视这些元素之间是否存在知觉上的某种关连性。为了找出元素间并不真实存在之关连性,完形心理学派找到了若干著名的原理及法则,被称为Gestalt Law(完形法则)。它们有在前面已经叙述过的「图与地」之概念,还有对视觉创作十分有用的「相似性」、「对称性」、「连续性」、「封闭性」、「共同命运」及「异质同形」等法则。这些被完形心理学派研究归?#123;出来的视觉规律,可以帮助平面图像的创意与设计人员,辟建一条能够穿透点线面及空间重重繁琐之造形、色彩、图案、质感、动作等罣碍,进而通往形成视觉认知的道路。

    事实上,「场」的范围与观念还可以扩充至人类的社会与生活,如由多数人组成的封闭团体------公司、学校、社区、族群等也形成了一个类似的「场」,「场」中的元素------同事、同学、家庭、同宗等团体成员也会彼此影响。其中兴趣相同、背景类似、年龄相近的成员可能彼此吸引,进而时相往来,这也是成语「物以类聚」的最佳批注。反之,种族、身份、地位、个性、教育程度差异较大的,就容易产生疏离感甚至冲突磨擦,关系也会比较淡薄或对立,这个现象和完形法则的「相似性」十分吻合。此外,每个人在面对日常工作时,一定要做完一个段落才愿意罢手,否则心里会有不安的感觉。这也是完形法则的「封闭性」的鲜明写照;未完的工作(象征未封闭)将会造成心理上的张力与沮丧感。而在迈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人们早已摆脱农业社会的旧有体制,崇尚自由及简单的社会关系与价值。这种现代人公认的生活态度与形式,也和完形法则源于简单(simplicity)的原则相仿。因此「简洁不累赘、功能单一」的形式蔚为21世纪服饰、家俱、建筑、汽车等产品之流行时尚,甚至于也成为现代人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与方针。

    因此,要评断一位画家或摄影师他的视觉表现水准,究竟是高是低,并不能祇考量观察其技术与美学的表现而已,还要审视他(或她)对于存在于「视觉场」内各种元素间关系的敏感度是否够高而定。诚如完形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整体与组成部份之和不同」,读者可以选择去看各自独立由C、A、M、E、R、A组成英文字母,也可以看成一台单眼相机的图像。而后者就是将所有的元素看成一个整体,这种将视觉元素聚集成单一形像的动作,其实这就是一种「完形」(Gestalt)。

希望对色友的摄影创作有所帮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六能猫:
摄影分为两类;一类是器材烧友,另一类是用器材拍图像。本人成立这个社区是为了提高使用A80影友拍片水平。了解器材才能更好为创作服务。用纽摄开篇第一段提高大家的创作热情。进一步把A80器材发挥到顶点,使各为色友用A80的机器拍出更为出色的照片。

而且共同讨论数码相机特点,发挥数码创作优点。
对2.5档的曝光不足或超过2档的曝光过度,数码摄影所拍摄的画面仍能够接受。 反转片我拍过曝光不足或超过2档的曝光过度,那是为了特殊创作的需要。并且我只使用PROVIAL100的反转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0.785
主题: 64
帖子: 10736
注册: 2003年10月
我来跟wuhwei老师探讨探讨

笔者认为;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单反式专业数码相机关应掉显示屏,用传统取景器取景。一来可以持稳相机,二来可以省电。
-------------------------------------------
单反式DSLR的液晶显示器不能作为取景器,那是用来回放照片的。

精确白平衡(手动设定模式),是在拍摄现场光的条件下,用白纸或白色物体充满镜头视野进行白平衡调节。经过这样的调试再拍摄,记录的色彩将是非常准确的这是目前最准确的白平衡调节方式。
-------------------------------------------------
如果要取得精确白平衡的话,应该用18%灰卡。

4、技术上讲,数码相机的曝光区域要比传统相机好得多。即使底于2.5档的曝光不足或超过2档的曝光过度,数码摄影所拍摄的画面仍能够接受。
--------------------------------------------------
数码相机的宽容度没有这么大,仅仅相当于反转片,过曝引起的灾难尤其明显。

1、成像原理的不同;传统的摄影成像原理,是通过控制光线和快门,决定通过镜头的曝光量,在胶片上的银盐产生化学反应,在底片上产生景象的潜影,然后冲洗和扩印,或者制作成幻灯片。银盐颗粒粗细决定着画面的清晰度。而数码技术的成像是通过CCD或CMOS电子元件记录光信号,并通过二进制的数字构成影像,其表述影像质量的指标也从线对数变成了像素和色彩深度。
--------------------------------------------------
数码摄影也是通过控制光线和快门,来决定曝光量的。所不同的是传统的感光材料是化学药品,数码用的是光电效应。其实在曝光的那一刻,所以的相机都是共通的。就算没有相纸,只是用一张白纸放在相纸的位置上,由一个画师来描画曝光景象,也是相同的。

这三条原则是:一个主题 + 一个能吸引注意力的主体 + 简洁明了。。。
-------------------------------------------------------------------
这一段好像是纽摄开篇第一段吧

先探讨这点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照片构图的最重要标准是:
    1.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反差情况。
    2.照片所传递的信息的价值以及类似事物。
    3.照明和纵深。
    4.突出的线条和照片的画幅。
对于如何获得较好的摄影构图,格鲁伊特提出了以下重要建议:
    1.画面所提供的信息不能造成视觉上的混乱。
    2.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要有助于传达照片的意图。
    3.应当避免由于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含糊关系而可能产生的错觉。
    4.明与暗的关系或者彩色对比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5.除了人物和环境在形式上的关系之外,对人物和环境的心理上的权衡也是 十分重要的,因为每个视觉印象都立即作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判断。无偏好的估价意味着根本没有反应。
    6.表现与我们熟悉的物体相类似的东西,使人容易辨认,从而能比较迅速地予以理解。因此,重复内容是必要的。
    7.照片的复杂程度一定不能太低(感官刺激不够),也不能太高(感官刺激过分)
    8.每个人对每幅照片的美学评价总是不一样的,而且这种评价是受感情支配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认识,他的经历和他的敏感性。
    9.※※※※和时髦风尚是不能持久的。这种缺乏独创性的缺点,是不可能用技术补偿的。
    10.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有助于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体现出明显的纵深感。
    11.不寻常的透视效果,有助于使照片生动活泼。
    12.有意识地使用突出的方向线和选择适合主体的画幅,会加强照片的效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数码摄影的几个基本点

    1.传统摄影知识
    虽说数码摄影的感觉与传统的胶片摄影大有不同,但要肯定的是,本质上是一回事,理论共通,形式各异。许多玩数码摄影的朋友并不是从传统摄影的阵线转变过来的,可以这样说:不是因为摄影而选择数码,而是接触了数码而喜欢上摄影,所以,不可避免的,对于传统摄影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许多概念模糊不清,似懂非懂,整体摄影水平比不上胶片派的色友。表面上看起来,数码派的色友站在科技最尖端,摄影最前列,其实下盘功夫不稳,经不起胶片派的下三路猛攻,也对自己在摄影中出现问题的本质原因困惑不解。所以,数码派应苦练内功,利用数码机经济、易拍、直观等优点,边拍摄边思考,结合理论知识,掌握基础摄影理论和技巧,治疗先天性贫血。
    
    2.数码后期制作技术
    这个后期制作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无需多说了。许多数码色友对后期制作的认知,也只停留在图片下载、浏览、存盘,最多来个裁减什么的,比起传统暗房,数码后期制作的各方面优势简直可以算是一间图像制造工厂!只需电脑一台,即可变化无穷,应有尽有!如果广大色友放弃这个梦幻工场,那真是无尽的损失。深入数码后期制作,也需一定的图像处理知识,具备相当的图像处理基础,限于专业知识的不足,色友们知难而退,不愿深究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唯一克服困难、掌握技术的办法,还是实践结合理论,学习学习再学习,发扬数码派的先天优势,以数码的优势攻胶片的不足,使数码派的优势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把它扩展到更深的层次.

    3.自身审美素质及专注精神的培养
    摄影首先是一门艺术,与其他艺术形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必须借助于科技的手段来实现,跟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结合,不管实现的方法是借助以化学方式(银盐胶片)或是物理方式(CCD感光技术),最后的结果必须是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的,否则不能称其为艺术作品,我们不能要求观赏者的审美观与自己的一致,只能让自己的作品符合大众的口味.许多作品也并不是妙手偶得,隐藏在美景背后的,是无数的心血和等待,和对艺术日积月累的沉淀,毕竟一个小小的取景框中看到的内容和无所遮拦的双眼所看到的大有区别,和脑海中期待出现的景象更有不同,再好的技巧不等于优秀的作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数码相机四大规条  

   多带记忆卡外出拍照.
    数码相机以记忆卡(每部相机都有其专用的记忆卡,不可乱用)代替胶卷储存照片,主流的记忆卡有两大类,一是SmartMedia,其余是CompactFlash(另外,Sony的Marvica系统数码相机是用1.44MB的软碟片作储存照片之用)。一张记忆卡储满照片之后,只需要新换一张便可继续拍摄,情况跟换胶卷一样。
    高解像照片占用记忆空间.
    一张像素愈高的照片(即解像度最高)所占的记忆卡空间愈大。因记忆卡的容量所限,照片解像度愈高,照征size愈大,一张记忆卡很快便满了,而且照片下载到电脑的时间也相对较长。现时最顶级的数码相机解像度是200万像素(pixels,是由解像度的数值双乘得出,如1600×1200—dpi便约等于200万),但要媲美传统照片质素则要600万像素才可能。
    近景、远景要用双焦镜头
    要用数码相机拍摄不同距离的景物,便要用双焦镜头(即Zoom镜)。配置了Zoom镜的数码相机,可以拍摄近景或较远的景物。部分没有Zoom镜的,在拍摄近景时,会有对焦不清的问题,而在拍摄远景时,则会利用数码技术,把拍摄得来的图案放大,达到拍摄远景的效果,不过质素比用Zoom还差。
    使用充电池可长时间拍摄
    数码相机最大的问题是耗电问题。特别是当你在拍摄照片时,如同时利用LCD作观景器,所耗的电量更大,所以在户外拍照时,要多带后备电池(最好是选用可充电电池,因寿命较长),及尽量不使用LCD作观景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不管你以前对摄影是一窍不通,还是已经颇有造诣,无论你提高摄影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做一名业余的摄影爱好者或是做一名赖以维持生计的专业摄影家,我们都会产生共鸣。
    对于任何摄影上有所成就的佼佼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你的“眼力”,即学会观察。你一定见到过一些漂亮的照片:“我多想能拍出一张这样的照片啊!”但是如果仅是看看,是无法提高摄影技术的。
    当你见到一张很美的照片时,你能说出它为什么美吗?能说出这些作品的作者们是怎样制作这些照片,才使它们那样光彩照人的吗?当然,有时候报刊杂志会告诉你拍摄这些照片时所用的相机的牌名和镜头,甚至所用光圈及胶片。这些都是技术性的细节,然而它对你拍出好照片是毫无帮助的。就如同你知道了达·芬奇作画时所用的颜料和画笔的名称,却无法画出<<蒙娜丽莎>>那样的名画来。
    在摄影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应当追求什么。
    在日积月累地吸收了关于照片中应当追求什么之后,你就会开始对于如何观察、摄取你周围世界中美丽景物有自己的方法和见解。这种发现周围世界中美的景物的能力和技巧,就称着为“摄影者的眼力”。
    下面有三条原则,只要你注意这三条原则,你就会发现,你不久就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去观看、分析和评价一幅美丽的照片了。而更重要的是,你将会开始用一种新的标准、新的方式去观察世界,从而用新目光来抓取你的镜头了。

    这三条原则是:一个主题 + 一个能吸引注意力的主体 + 简洁明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一、 数码摄影的优点和不足

   数码摄影与传统摄影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最明显的优势是快捷和方便。数码相机的拍摄和观看可以同时进行,没有冲洗和打印相片的等待时间。这一点在新闻摄影用途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边拍摄边发稿,提高了发稿的实效性,是传统摄影技术无法比拟的。

    2、后期制作灵活容易。数码摄影的后期制作,是在电子暗房里,利用电脑的画面编辑软件,按摄影者的创作意图调整和改善画面,电脑提供的强大图像处理功能,可创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超乎寻常的摄影作品,按一些有经验的数码摄影使用者的说法,数码摄影创作可以异想天开。

    3、长期使用可以节省费用。对于传统摄影手法来说,如果拍摄了一张不能用的底片,那将是既浪费了胶片有浪费了冲洗和扩印的经费。对数码摄影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您可以简单地从内存中清除不想要的图像。这对于那些胶片使用大户来讲,如果运作好,可以节省大量的胶卷和扩印费用。

    4、技术上讲,数码相机的曝光区域要比传统相机好得多。即使底于2.5档的曝光不足或超过2档的曝光过度,数码摄影所拍摄的画面仍能够接受。

    虽然数码摄影有以上的优势,但是这种新技术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照片质量有待提高。由于受数码相机影像处理器的档次和内存大小的影响,数码摄影制作的画面质量还没有达到完全取代胶片制作画面的质量标准。特别是底档位的数码相机,保证画面质量的尺寸只有3.2英寸。但是高档的数码相机如:尼康D1X、佳能10D等相机所拍摄的画面质量已接近胶片制作的质量,已经成为专业摄影人员的标准配置。目前像素在10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摄质量已接近传统135相机的质量,这对传统相机发起了新一轮冲击,但数码影像的紫边现象不容乐观(这是数码的特产)。

    2、拍摄过程的延时缺陷。由于一些低档数码相机在拍摄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处理和存储图像,这期间不能再进行拍摄,只能等到图像处理完毕才能进行下一次拍摄。这样一来往往错过很多很好的瞬间。但是高档专业相机具有特殊的功能,允许在一定的规律下快速连拍。

    3、技术设备复杂。由于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相比,需要的设备不同。在购买数码相机以后,还要购买一台电脑和一台质量相匹配的数码打印机。另外,还需要一些图画编辑软件以及一些便携式的存储器。在制作方面,需要电脑和画面编辑方面的知识。

二、数码摄影与传统摄影的区别

    1、成像原理的不同;传统的摄影成像原理,是通过控制光线和快门,决定通过镜头的曝光量,在胶片上的银盐产生化学反应,在底片上产生景象的潜影,然后冲洗和扩印,或者制作成幻灯片。银盐颗粒粗细决定着画面的清晰度。而数码技术的成像是通过CCD或CMOS电子元件记录光信号,并通过二进制的数字构成影像,其表述影像质量的指标也从线对数变成了像素和色彩深度。CCD的像素数就成了决定画质的重要因素。像素数越多,CCD的面积越大,图像质量就越高。而传统相机(135相机)的胶片像素就达1200万像素,120相机更可达6500万像素左右。数码相机的精度由二部分组成;像素+色彩深度。所谓色彩深度,就是每一种颜色色别和灰度的细分程度。其数值越大,精度越高,色彩就越丰富,成像质量就越好。

    2、数码摄影的记录方式不同;传统摄影技术的记录方式是传统胶卷相机将所拍摄的图像存储在胶卷上,而数码相机则是将所拍摄的图象以像素的形式存储在数码相机的内存或存储卡中。像素是构成数码图像的最基本元素,它们是数码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数以千计的像素就构成了栩栩如生的数码图像。图像存储介质分三大类:(1),以硬盘、软盘为代表的磁性材料。(2),以内存为代表的储存芯片。(3),以CD-ROM为代表的记录材料。图像的存储格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JPG格式;翻译过来的中文意思是:文件交换格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图片存储格式。几乎所有得数码相机都支持这种格式。这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经过压缩的图像,必然对图像的信息是有损失的,它有可能引起色彩的失真,也不适合打印高质量的图像,广泛的运用于报纸、杂志等对色彩要求不高的印刷业。(2)、TIF格式;翻译过来的中文意思是:标记图像文件格式。这种格式是一种无损的压缩格式,其特点是:保存后细节丰富,色彩亮丽不失真,在做图像处理时可支持多通道记录,适合打印高质量的图像。(3)、BMP格式;翻译过来的中文意思是:比特图格式。他可被多种图像处理软件所支持,它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与TIF格式差不多,但是它在PHOTSHOP里不支持多通道。

    3、焦距知识的变化;传统135照相机画面对角线长为43.3MM,焦距40—58MM均可称为标准镜头,这些镜头的视角约为40—55度。数码相机,由于受光芯片尺寸一般较小,所以镜头焦距值比传统相机短。传统胶片相机的可换镜头使用在数码相机时,其焦距值=胶片(画面对角线长)÷受光芯片的对角线长与镜头名义焦距的乘积。例如:尼康D100相机,使用尼康50MM标准镜头时,同样的视场角,相当焦距为(43.3MM÷28.7MM)×50MM=76.2MM,这样标准镜头装在数码相机上就成了中焦镜头。

    4、数码镜头景深的变化;应当讲,从传统相机到数码相机镜头语言变化最大的就是景深的问题。由于数码相机受芯片尺寸的较小,因此同样的视场角时焦距比传统的胶片相机短,那么所拍摄的影像的景深增加,有使用数码相机经验的摄影师感到数码相机镜头的景深变的十分深。这对于从事新闻、纪实摄影的,可以运用大景深,更好的交代环境。但对于一些需要虚化背景的题材创作,无疑是不利的。

    5、数码摄影的曝光;数码摄影的感光曲线与我们所熟知的胶片的感光曲线是有明显的不同。数码摄影的感光曲线如同一个台阶,这个台阶的形成CCD的特性所决定的。它是把广泛变化的图像信号通过数字转换器,转换成一个分段式的系列,形成如同阶梯式的密度级,每一个色调值(信号)都成为一个数字数据,这个数据是由0和1变成的密码。它的变化趋势呈一条直线。对于一个三比特的转换器的每个像数来说,可有8个不同灰度级的一个数据,可被记录下来。但事实上这些信息至少被分成8比特256个灰度级。高解像率相机后背甚至可达到每个红、绿、蓝输出可达12个比特4096个灰度级。这个比特灰度级亦被称之为“色彩深度”。对于数码摄影来说,有效的控制影调和色彩,要比胶片摄影实行起来要容易的多。因为我们可以在电脑上对影调和色彩进行再调整,可在拍摄时就没有记录下来当时的影调和色彩,到了电脑上还是无法获得你想要得影调和色彩。但数码摄影与胶片摄影一样也有一个宽容度的问题。对于数码摄影来讲就是记录景物的亮度范围,是景物的最大亮度与景物的最小亮度之间的间距大小。数码摄影的宽容度值为1∶32, 较彩色片的1∶64,黑白片的1∶128都要小的多,也就是说它的宽容度比较小。这主要是数码摄影的宽容度由于白电平和黑电平的切割,曝光曲线上没有胶片曝光曲线的肩部和趾部的弯曲所至。所谓白电平,就是画面中最亮的部分,超过此线以上的亮度在图像中不能得到区分。黑电平是图像信号中最黑时的视频电压值,黑电平线到视频电压为零这段的画面是黑色的,也是无法分辨细节的,都被表现为同一种黑。只有1-32倍亮度范围内的亮度才能被正确表现出来。在拍摄时如果景物的亮度反差比较大,就有可能失去亮部和暗部的一些细节,自然界广阔的亮度范围被严重的压缩了。知道了数码摄影的宽容度,在摄影棚里的数码摄影布光就要较胶片摄影为难,在现场光数码摄影时,需要选择光线亮度反差较小的部分。

    6、白平衡调整;在传统摄影里几乎没有这个概念。所谓白平衡,就是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调整好红、绿、蓝三原 色的比例,使其混合后成为白色,使摄影系统能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得到准确的色彩还原。数码相机白平衡的调整通常有三种模式;自动白平衡,分档设定白平衡,精确设定白平衡(手动设定模式)。自动白平衡,是依赖数码相机里的测色温系统,测出红光和蓝光的相对比例,再依据次数据调整曝光,产生红、绿、蓝电信号的增益。分档设定白平衡、精确设定白平衡分别根据光线条件如:日光、阴天、日光灯、白炽灯、闪光灯,手控进行调整,可以得到较好的色彩还原。
7、 持机方式的变化;大多数数码相机有两种取景器,这多出来的一种就是液晶显示屏(LCD)。因为它的面积较大,清晰、多向性强,一般使用者都用它做取景器。拍摄者可以把相机举过头顶并精确取景,亦可放在地面、伸出窗外进行拍摄,甚至持机对自己进行拍摄。这给拍摄者以极大的方便,以前没法实现的拍摄角度,现在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但这样就必然带来一个持机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持机方式取景方式虽然比较呆板,但它持机稳,拍摄的图像清晰度高。而数码相机持机方式灵活、方便,但由于取景时手伸出去离身体比较远,稳定性比较差,拍摄的图像清晰度不高。笔者认为;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单反式专业数码相机关应掉显示屏,用传统取景器取景。一来可以持稳相机,二来可以省电。

    8、传输方式的变化;快捷的传输方式是数码技术与传统摄影技术相比的一大优势。数码影像传输包含两个方面的传输,一个是数码相机向电脑的传输;另一个是图像文件在网络中的传输。传输的形式有E-MAIL信箱邮寄,点对点传输。传输方式有:有线传输、无线传输和互联网传输等方式。传输中为了保证图像的质量,用于报纸的图像文件在100-200KB,就可以达到使用的质量。用于杂志的图像文件理论上越大越好,文件格式一般选用JPG、TIF、PSD格式,分辨率选用300dpi。

    9、后期加工方式的变化,也称之为编辑处理系统;他的作用是运用计算机和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加工处理。就如同传统摄影中的暗房加工制作。所以也有人将其称作为电子暗房。它在影像处理加工手段上所具有的便利、灵活、高效和多能性,以达到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首先,编辑处理系统能接受不同来源得数码影像信息。如,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底片或照片扫描仪输入的图像信息,以及从网上下载的图像信息。其次,可以将数码图像信息在硬盘或光盘上存储,并便于编辑、检索和长期保存。最重要的就是,能对数码影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他以强大的软件为后盾,几乎是无所不能。(1)它提供了丰富的加工工具,如工具箱,色彩控制系统,多通道的画面控制等等。(2)它具有有力的修改功能,可对数码影像进行修改、校正、剪裁。(3)它有强大的编辑功能,对图像进行拷贝、剪贴、放大、缩小、删改、旋转等功能。(4)它有各种艺术效果滤镜可供选择使用。使传统的复杂工序演变成鼠标轻轻一点,就可达到自己所要得艺术效果。摄影已从单一的拍摄悄悄的向拍摄加电脑的复合技能上转化。摄影师的创作空间也变的更加广阔,创作手段更加多样化,摄影师越来越多得享受着数码技术的方便和快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认识白平衡
在传统摄影里几乎没有这个概念。所谓白平衡,就是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调整好红、绿、蓝三原色的比例,使其混合后成为白色。使摄影系统能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得到准确的色彩还原。应当讲这就如我们人眼一样可在不同的色光下辨别固有色。这就如用滤色片校色一样。只是数码相机不是依靠换用滤色片来调整色温,而是利用电路改变不同色光所产生的电信号增益的方法来实现。

    数码相机白平衡的调整通常有三种模式;自动白平衡,分档设定白平衡,精确设定白平衡(手动设定模式)。不同的相机设有不同调节白平衡的方式。一般的普及型的数码相机大都采用自动白平衡。准专业数码相机大都设有分档设定白平衡。专业的数码相机设有精确白平衡(手动设定模式)。专业数码相机这三种模式的白平衡都拥有,准专业数码相机拥有自动和分档设定白平衡。可根据使用着的不同需要而选用。

    自动白平衡,是依赖数码相机里的测色温系统,测出红光和蓝光的相对比例。再依据次数据调整曝光,产生红、绿、蓝电信号的增益。自动白平衡最大的优势是;简单、快洁。但有时按它的调整拍摄离准确的色彩还原还相距甚远。有时它还会帮到忙。

    分档设定白平衡,是按光源种类分和色温值分两类。现在大多数数码相机都是按光源种类分的这类。在相机上分别设有日光、阴天、日光灯、白炽灯、闪光灯的图标档位。拍摄时只需将拍摄时的光源种类和相机上的白平衡档位相吻合就可拍出较为准确的色彩。但由于分设档位少,分设档位的精度不高,在一些特殊光照条件下拍摄就不能准确的记录色彩。按色温分类的白平衡,理论上讲其精度要高于按光源种类分档。但它要求使用者要记住各种光源的色温值,这就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麻烦。故用此分档白平衡的相机较少。

    精确白平衡(手动设定模式),是在拍摄现场光的条件下,用白纸或白色物体充满镜头视野进行白平衡调节。经过这样的调试再拍摄,记录的色彩将是非常准确的这是目前最准确的白平衡调节方式。

    白平衡的功能给我们摄影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摄影棚摄影对灯光的色温要求就可不必那么高。白炽灯下依然可拍出准确的色彩。也不必为日光灯给我们带来的青色而烦恼。我们可以在较高色温条件下设定白平衡,在较低色温情况下拍摄,使画面带上暖色调。反之,也可在低色温条件下设定,在高色温下拍摄也可产生特别的效果。在分档设定白平衡里,也可有意的将光源档与现场光设定不一致,亦可同样的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839
主题: 23
帖子: 569
注册: 2003年11月
周末外拍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1、焦距知识的原则与变化;由于我们已习惯了用135的镜头焦距来表述镜头的特征。对数码相机的镜头数据很不习惯。其实,当我们习惯以后,你就会发现这种表达的原理是一样的。原因是,135相机的底片是24×36mm,而数码相机CCD的面积较小,要达到与135相机一样的视场角就必须向前靠。这样其焦距的数值就变的较小。如5mm等。由于CCD较小CCD的前移,还带来对焦距变化的影响。着在专业相机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在专业相机上(佳能、尼康),有一个比值的问题。就是说有焦距比值数的换算。照相机厂家会告诉你;焦距的比值是1:1.4或1:1.6。这就是说;镜头的焦距数是28mm,装在专业数码相机上,其焦距就变成28mm×1.4等于39.2mm。这对喜欢使用长焦距镜头的人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对常常要用广角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不管是灾难还是兴事,我们还是要知道这种换算。

    135相机镜头焦距值=数码相机焦距值×40/CCD芯片对角线长

    在数码相机上经常会有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的问题。什么是光学变焦?光学变焦就是光学镜头的变焦,它的清晰度、分辨率都较高。它的优点、缺点从事摄影得人都很清楚。而数码变焦(Digital Zoom)就有一点让人搞不清楚了。所谓数码变焦,就是将用于成像的CCD的※※区域所形成的影象,加以插值放大而成。就相当于,在135胶片中一小部分区域的影象进行放大。其清晰度、颗粒度就可想而知了。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际效果上看,数码变焦都不很理想。过高倍率的数码变焦只会使图象变的十分粗劣。

    2、数码镜头景深的计算;应当讲,从传统相机到数码相机镜头语言变化最大的就是景深的问题。友人说过;当你使用了数码相机以后,也就失去了许多光学镜头的视觉语言。这个视觉语言就是景深。我们在学习景深时的原则还是存在的,但是,却变味很多。你会发现,镜头的景深变的十分深。无法虚化背景。从事摄影多年以来建立起来的镜头感觉,一下子找不到了。当然,从事新闻、纪实摄影的,可以运用大景深,更好的交代环境。

    造成大景深的原因,还是CCD面积小,距镜头的理论中心点比较近,其焦距小所至。如何建立新的景深概念?有人推荐一经验公式:

    F(135光圈值)=nF(数码光圈值)    n;是数码与135相机焦距值之比

    例如;一数码相机的镜头焦距是7mm,相当与135相机35mm镜头。它的镜头焦距比值是:n=35/7 ,n=5。当用数码相机F2光圈拍摄时,其景深效果相当于135相机光圈是多少?将已知条件带如公式,5×2=10。既数码相机F2光圈时的景深相当于135相机F10时的景深。

    由此可知,数码相机一般不适用于虚实对比强烈的题材。拍摄时需要仔细选择背景,以免背景的杂乱影响主体。

    3、数码摄影的曝光;使用过数码相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显示屏上的现场光亮度以及艺术用光的安排,与拍摄下来的画面的效果完全不同。总体上是亮度都变大了,反差都减小了。这是什么原因?这里就牵涉到数码摄影的感光曲线和数码摄影的记录光比(感光宽容度)的能力。数码摄影的感光曲线与我们所熟知的胶片的感光曲线是由明显的不同。数码摄影的感光曲线如同一个台阶,这个台阶的形成CCD的特性所决定的。它是把广泛变化的图象信号通过数字转换器,转换成一个分段式的系列,形成如同阶梯式的密度级。每一个色调值(信号)都成为一个数字数据,这个数据是由0和1变成的密码。他的变化趋势呈一条直线。对于一个三比特的转换器的每个像数来说,可有8个不同灰度级的一个数据,可被记录下来。但事实上这些信息至少被分成8比特256个灰度级。高解像率相机后背甚至可达到每个红、绿、蓝、输出可达12个比特4096个灰度级。这个比特灰度级亦被称之为“色彩深度” 对于数码摄影来说,有效的控制影调和色彩,要比胶片摄影实行起来要容易的多。因为我们可以在电脑上对影调和色彩进行再调整,可在拍摄时就没有记录下来当时的影调和色彩,到了电脑上还是无法获得你想要得影调和色彩。但数码摄影与胶片摄影一样也有一个宽容度的问题。对于数码摄影来讲就是记录景物的亮度范围,是景物的最大亮度与景物的最小亮度之间的间距大小。数码摄影的宽容度值为1∶32, 较彩色片的1∶64,黑白片的1∶128都要小的多。也就是说他的宽容度比较小。这主要是数码摄影的宽容度由于白电平和黑电平的切割,曝光曲线上没有胶片曝光曲线的肩部和趾部的弯曲所至。所谓白电平,就是画面中最亮的部分。超过此线以上的亮度在图象中不能得到区分。黑电平是图象信号中最黑时的视频电压值。黑电平线到视频电压为零这段的画面是黑色的。也是无法分辨细节的,都被表现为同一种黑。只有1—32倍亮度范围内的亮度才能被正确表现出来。在拍摄时如果景物的亮度反差比较大,就有可能失去亮部和暗部的一些细节。自然界广阔的亮度范围被严重的压缩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影调、色彩与构图
? 在摄影构图中,光线和色调拄往可以用来创造画面纵深感和戏剧性的效果。 在早晨和傍晚,光线来自低角度,此时的光线是最好的,要充分加以利用。它能自然而然地把各个特殊投影平面分开,突出画面中的某些重要方面,从而使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强硬的光线能使物体产生细长的影子,因而往往可以创作出戏剧性效果,而柔和的光线则能办人创造一种静温安详和悠然轻松的气氛。光线当然是色调的同义语,但归根结蒂,照射在被摄体上的光线的强弱程度和种类,决定着色调的性质和类型。
  通过细微的色调变化,而不是强烈的色调对比,可以轻易取得纵深感并因此而产生真实感,反差太大往往产生一种图解式的和平面的效果。摄影大师们运用光线和色调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真实感,使观众如身临其境。如果拍摄的是肖像,则会给人以可以同被摄者交谈的感觉。
  一般来说,彩色照片的画面构图不同于黑白照片,它的视觉效果有赖于暖色(红色)和冷色(蓝色)之间的关系,有赖于这些特定颜色的对比。因此,重要的画面因素在构图时往往退居第二位,所以说,彩色照片的画面构图,要比黑白照片难于掌握。

  在进行彩色照片构图时,要记住,较强的色彩往往比较弱的色彩显眼。这是因为,所有颜色都是由色素与灰色的某种百分比组成的,画家仍称之为色度比。具体地说,在一种颜色中,色素越多,这种颜色就越强,它的存在就越明显。例如,嫩红色在暗蓝色的背景中简直会跳出来。同使用光线一样,两种颜色配在一起时,其色素内容的生动对比,能够使本来沉闷的画面呈现生气,从而使照片成为一张成功的作品。

  在摄影构图中,影调能对观众产生积极的情绪上的影响。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在于长期形成的心理因素。黑色常使人联想起夜晚,联想起某种神秘的事物。因此,暗调的照片要比淡调的照片更富有戏剧性,且有粗豪、深邃的效果。白色与淡灰色调,常会激起人们愉快的情绪,使画面有雅洁、娴静、坦白或高贵的效果。绝大部分是中灰色调的话,还有一种平易亲切的印象。

   色彩也同样会使画面形成特别的气氛或感情。红色是强力、温暖和进取的象征;蓝和绿是宁静、和平、寒冷的颜色;棕和黄则相当于黑白摄影的中色调,是冷色调和暖色调的调和体。要注意运用恰当的颜色来衬托主体,对比性不宜太强,否则会有不调和之感。 画家,尤其是一些经典的名画家都懂得,最有效地运用光线的技巧,是使画面中的最重要部分比其他任何部分都明亮些。摄影也是如此。

   色彩总是作为形式、线条和质感的附着物吸引着观众的视线。色彩浓重的形状可以主宰整个画面,比如一大群彩色气球,布满白云的蓝天与鲜亮的金色麦穗相接等。一座建筑物,不管它是什么颜色,只要安排在适当的位置,就会主宰画面。如果建筑物是深红色,其效果就远比深棕色或灰色要强烈得多。黑白照片也存在色彩的因素,有深暗的黑色,有强烈的白色,有舒适样和的灰色,所有这些构成了色调。除此而外,黑白照片的基本构图原则与彩色照片是一样的。
   巧妙地安排色彩,能使构图更加具有动感。例如,利用相似的两种色彩或两个形状,就可以把人们的视线从画面的—‘个部分很自然地引向另一个部分;而随着视线的移动,能产生一种特别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动感的实质所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正确曝光的几个诀窍:
? 1.在测取读数之前,首先看一看自己是否能正确估计曝光。
?2。平时注意节省电池。如果发现测光表失灵且忘了带电池,可把快门速度调在胶片感光度ISO值的倒数上,例如胶片是1S0100/21。,就把快门速度调在1/100秒上,在晴天拍照,反转片用F16,负片用F11。
?3.烛光会严重影响测光表,应该适当地给镜头遮光。
?4.可以试着把远摄镜头作为点式测11光表使用。
?5.在暗弱的光线下测光表不能显示读数时,可以转动胶片感光度指数盘,把ISO值提高,直到测光表显示出读数为止。然后增加曝光值,例如开大光圈。感光度ISO值每提高一倍,光圈要开大一级。
?6.使用超广角镜头拍照时,须先用标准镜头测光,然后再换上超广角镜头拍摄。
?7.昏暗的光线下使用反转片,应当曝光不足半档至一档,以便保持色彩饱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昨天下午看到梅花开,用A80随手拍了几张。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在这里查到国外有一个A80拍摄的图片网站,感兴趣的朋友去看一看。
http://www_pbase_com/isabel95/canonpowershota8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再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再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这一组照片都是逆光拍摄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再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分区曝光法(Zone System)运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
帖子: 174
注册: 2003年5月
在计算机上表示色彩会遇到与亮度类似的问题。特别是在电子出版时, 表示颜色要求越逼真越好, 所用数据要求越少越好。
   计算机表达色彩, 也只能用有限的颜色数。例如大多数游戏软件用 256 种颜色; 新出现的有 32768 色(R、G、B 各 32 色) , 65536 色( 为了提高亮度的分辨能力将绿色增加到 64 色) , 和所谓的真彩色 1667 万色(R、G、B 各 256 色) 。
255,0,0   0,255,0  0,0,255  255,0,255  255,255,0  0,255,255
   打开 Photoshop 的调色板, 可以看到它对当前颜色用四种座标系表示.分别是 HSB、 RGB、 Lab、 CMYK。其中 CMYK 是一种与胶版印刷相关的色系, 我们先不必去了解它。 HSB 是一种与 Lhc 类似的表达方法。 H 是色相, 与 h 相当, S 是色饱和度, 与 c 类似, 但数值不同, B 是亮度, 与 XYZ 中的 Y 相当, 我们可以分别修改它们的数值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关系是, 当 RGB 三个值相等时, 色饱和度等于 0。这说明要得到纯灰色, 只要令 RGB 三色相等就可以了。
要得到一张色彩出色的照片,我一般先用A80照一张色块丰富的照片,用数码出一样片,这样在计算机屏幕上调教色彩,以后所有的数码数据,在屏幕上调整就可以冲印的照片效果相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839
主题: 23
帖子: 569
注册: 2003年11月
A8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Canon PowerShot A80社区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