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什么是愤青?我不明白.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4
帖子: 3
注册: 2003年9月
发这个贴,不是想挑起战火,但我想说的是,坛子里的一些大侠动不动就指责别人是愤青,是不是有些不妥.
愤青,前两天看过坛子里的高人翻过英语,字面理解也基本上就是愤怒的青年.
我觉得有愤怒是一件好事,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如果没有了怒,那就是非常了,那些指责别人是愤青的DX,是不是从来没有发怒过?
实在难以想像没有发怒过的人是什么样子?至少他不真实.
随便就说人是愤青也是一种理屈词穷的表现,把问题极端化,也是一种诡辩.
好了,等着收砖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9800 回帖:26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104
主题: 4
帖子: 5232
注册: 2004年5月
烂果子,我招你惹你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2.123
主题: 988
帖子: 10747
注册: 2002年1月
言者无意,闻者多情 ...... 网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104
主题: 4
帖子: 5232
注册: 2004年5月
连左派都不认同这个帖子。看来只能进垃圾堆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55
主题: 34
帖子: 501
注册: 2003年11月
大卫:不要栽桩,那个作者是SB。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9.575
主题: 40
帖子: 7725
注册: 2001年9月
楼下这个帖子的作者是个左愤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4
帖子: 3
注册: 2003年9月
还得加一个特征,只会骂街,一般来说不说理,说理的时候狡辨居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受限泡菜
泡网分: -0.004
主题: 41
帖子: 821
注册: 2001年9月
大家闭嘴吧。

我希望 易大旗 再多飘扬一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9.575
主题: 40
帖子: 7725
注册: 2001年9月
刚才有个《中国需要愤青》的帖子,刚回上去就发现帖子已经被删掉了,所以就冒昧将想说的话发到这个帖子里来吧。

现在我们说的所谓的“愤青”其实并没有准确的定义,基本上都是约定俗成知那些只会喊喊反美口号、打哪指哪的那些人。

如果非要给“愤青”两个字正名的话,只能将愤青分为真愤青和伪愤青两种,伪愤青可以简称为“粪青”,现在国内自我标榜为“愤青”的绝大部分其实都是“粪青”。

另外,把甘地、※※※、孙中山、布什等拉出来非要给人冠以“愤青”或“粪青”头衔,有点拉大旗做虎皮的味道,你说人家是愤青人家就是,人家自己同意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928
主题: 202
帖子: 6810
注册: 2003年2月
cat、stac :
好文!收藏。

感谢楼主,竖起来一个靶子,引来这么多的玉飞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703
主题: 51
帖子: 768
注册: 2003年2月
晕,看样子是程序员,太高深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104
主题: 4
帖子: 5232
注册: 2004年5月
我就是马甲。
属于间接寻址的间接寻址,就是指向指针的指针

[捣糨糊 编辑于 2004-06-01 08:4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4
帖子: 3
注册: 2003年9月
至于这个砖头嘛,嘿嘿,砸就砸吧,俺不怕

倒是你老是谁的马甲??俺有点好奇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104
主题: 4
帖子: 5232
注册: 2004年5月
烂苹果应当心理很坚强么,怕什么“打击”?

您不是冒着砖头风雨,一再自豪地宣称自己是愤青么?那还怕这个?

嘻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499
主题: 17
帖子: 978
注册: 2003年2月
看了這個貼子,我不做憤青了,
哦,錯了,沒,我還是我,只是我不能歸類到這而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06
主题: 114
帖子: 2042
注册: 2004年5月
再拍你一塊磚頭

警惕这些弱智而疯狂的“※※者”

    我发现,要是我再不赶紧宣布加入※※者和民族主义的阵营,※※BBS上※※青年和民族主义者的智力水平,就非常让人同情了。

    就网龄而言,我是个菜鸟,但网龄短却短的凑巧,上网第二天就遇见长谷川弘一的帖子,几天后,我的《难道我们不是※※※※》就差不多传播到了整个中文论坛。虽然我打字巨慢,虽然当时被骂得狗血淋头,好歹有信心在BBS上练习打字了。

    骂长谷川弘一这只乌鸦的,当时,恐怕有上千万人次,但我没有看到一篇文章把他驳倒了,原因很简单,就具体内容而言,长谷川弘一讲的基本是事实。让人不愉快的是语气和态度。
    原本以为,只有革命者才是一个倒下了,马上有更多的站起来,谁料却是一个长谷川弘一不见了,N个“长谷川弘一”又站了起来。

    自从“长谷川一世”诞生后,就不断有新的“长谷川弘一”在BBS上闪亮登场,除了更加阴险恶毒的语气外,还开始赤裸裸的谋划攻击中国。
    我的视力不好,但盯着那些新“长谷川弘一”的帖子看五秒钟,立即可以判断,这是我们※※青年的大作。
    很简单,长谷川弘一写那样的帖子,有轻微的弱智自大狂妄倾向,但我们的※※青年比他要弱智千百倍,那些反击和漫骂的文章无外乎是最疯狂的军国主义鼓噪――这在长谷川弘一的※※帖中是看不到的。不过,公然假冒日本人炮制攻击中国的※※青年水平要强那么一点点――但无论是动机和文字内容显然都属于弱智范畴。
          
    我能理解我们※※青年的情绪,但是我实在无法认同大多数人的表达方式,一百个长谷川弘一的※※帖也没有※※青年们普遍的情绪和观念让我心忧。几乎绝大多数※※青年就思维方式来说,是标准的三四十年代日本弱智青年的翻版,比当下的日本已经落后了六七十年。而就智力水平来说,还逊当时N筹。

    就※※青年们愤怒的几个由头,我已不想多讲了。比如“※※”最早可追溯到玄奘和尚的文字,而郭沫若的考证是:“‘※※’是秦(CHINA)的译音,秦强大的时候日本还不知道在哪棵树上吃椰子”。但偏偏还有那么多※※青年要SINA网站改名,而且老的少的都有,我一位以杂文小有名气的同事就大声质问:“新浪你为什么不改名?”
    ――他怎么不去质问※※为什么不把“印度※※”改成“中国印度”?甚至,连Chinese也被发现是一种侮辱,难道,该把“中国”直译为“Centrality

    Empery”吗?那才根本是一种蔑称!我万分遗憾,在※※情绪空前激烈的同时,多数人有了强烈的自虐狂和毫无自信的心理倾向。当然,韩国人一直在※※把它的首都“首坞尔”称为“汉城”,我们的※※青年是压根就不知道的,假如知道,也未必觉得不妥,甚至会高兴――看看广大※※青年们表现出的勃勃雄心当不会猜错。

    这些问题,只要多看了两本杂志就可以解决。而真正的骨子里的愚昧和弱智,是靠一两本杂志解决不了的---因为我们的有些杂志本身就有弱智倾向。看它们是无法去愚的。得自己动脑筋。

    先从技术的枝接问题说起,从那些假冒日本人炮制的刺激性文章说起吧。一个中国人化装成另外一国人,首先就面临着长相上的考验,简单地说,要造假就得整容整得外型相像,得去先用心琢磨日本人的表述习惯,而不是用心把文章写得险恶夸张,连最基本的造假钞的技术都不具备,拼命往钞票上多印刷几个零,有几个傻瓜会相信?――既然这么多人都相信,可见相信假钞的人也和造假钞的人一样根本没见过真钞票。再去看看长谷川弘一的※※贴是怎么写的吧!假如造假者打算把这项“光辉”事业长久地做下去,我希望这些精力过剩的朋友们也用点心思,讲点职业道德。日本人和中国人行文和说话的巨大差别,即使是翻译过来都有明显痕迹,这种差别我懒得去分析,最好的办法,是自己直接上朝日新闻社和共同社,仔细看看日本人写出的中文。不过,我※※青年能考虑到这点,那中国简直马上有大翻身的可能了。
    即使具备了造仿真度很高的假钞技术,也不能胡乱往上面乱添零,钞票面额不受限制的,那是冥币。然而,我们※※青年制造的“日本※※贴”假钞,非但印刷技术毛糙,而且喜欢乱加零,完全是冥币的档次。而一个以标准日本行文语气写出来的文章,假如观点和知识面依旧是中国式的,想要达到让国人振奋的目的,就技术性问题而言,就还实在差得太远。类乎“日本网民”公开替日本※※计划怎么肢解和侵略中国的文章,篇篇都对日本的国情认识停留在上个世纪,而“险恶”的手段,全然是呆在中国的家里才想得出来的,※※教育体制在这些文章中留下了太深刻的痕迹。不独伪造日本人的文章如此,伪造越南仇恨中国的文章亦然。伪造它国的文章,怎么能从自己国家的书上直接扒拉下来?

    愚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愚昧的疯狂。
    某些假冒的仇恨帖,除了伪造者的无知和拙劣外,还暴露出制造者的极端丑恶和猥亵的心理。譬如一篇据说是从日文翻译为英文,再从英文翻译过来的《一个日本士官的回忆录》,其行文之流畅与描写之细腻,简直是小说家的笔头,我不知道这位热心的翻译者如何把英文中的日本姓名准确翻译成中文的。这种伪造的垃圾文章除了小半是为引起读者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更加仇恨日本人外,他的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变态的※※※想象过程。不止一篇这样的东西被人热心到处传播。――而这种垃圾其实已经出现快二十年了。还记得在八十年代初期满大街流行的小报和地下杂志吗?那里面充斥着无数津津有味吧咂唾液想象出来的※※※描写,不外是日本人如何残酷虐待中国妇女或朝鲜妇女、八国联军如何强奸中国妇女、美国大兵如何给越南女游击队员注射催乳针,统统是为了满足长期禁闭下的性窥探欲望,而不像今天似乎是为了“激起国人的愤怒”。这种垃圾数量之多,我不敢得出我们民族是否心理阴暗的结论,但是,连稍微严肃点的书,比如《天绝――李鸿章》里边,都津津有味的虚构出有名有姓的尼姑,供作者细致地大段描写日人如何※※※她们。一本意在反思※※的书籍(不信请看原书),都情不自禁地加塞大段※※※的文字,我不敢该评价我们整体在心理上是否出了什么毛病,我只能说,这些作者本身是心理极端变态和丑恶的。

    这些垃圾根本不是证明日本军国主义者罪恶的证据,※※本身已做了证明,这些垃圾证明的仅仅是自己的丑恶和阴暗。
    做为一个深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公民,我要说,这些垃圾不是真正的※※者所为,他们是在最大限度地侮辱和破坏我们的形象,在侮辱我们的智商。他们不是※※者,他们羞辱了这一称号,他们是害虫,是真正出卖国家的疯子、※※※主义者、变态狂。

    我相信,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有足够的智识可以分辨出这些愚蠢的伪造,但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会相信?是因为人们愿意相信,是疯狂的仇恨的毒焰遮蔽了人们的眼睛。无论有多么充足的理由去仇恨,当仇恨和偏执的疯狂已使人失去辨别能力的时候,就是最危险最值得警惕的时候。

    希望这句话放在这里是不合适宜的:“上帝要谁灭亡,必先使他疯狂。”

    我非常非常愿意去善良地理解这些弱智“※※者”的作为。
    是的,那个著名的“田中奏折”早被证明是假的,是为了大敌当前激起人们的警惕。虽然它本身是假的,但日本军国主义者亡我中国的心机却被※※证明是真的。
    但是,今天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截然不同于上个世纪的中国,这些弱智的行为想做什么?是想在今天自不量力地挑起一场灾难性的战争吗?

    “始于作伪,终于无耻”啊!
    这些笨蛋是不应当遭报应的,因为受牵连的不是这些躲在互联网上鼓噪的家伙,而是我们全体。

    弱智们反复宣称,中国已经肾亏了,但想过没有?这么反复撩拨一个肾亏的民族,它还能勃起吗?

    这些弱智!这些妄人!

    魔鬼教官2002/01/12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4
帖子: 3
注册: 2003年9月
晕,没必要这么打击我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104
主题: 4
帖子: 5232
注册: 2004年5月
市井屠夫
泡菜
帖数:2-0
图数:0/0-0
字数:0K-0K
注册:2003年09月

  好贴~

=====================

您这是老鼠上秤台,自称自赞啊。您不就是楼主吗?还被人揭穿了,嘿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264
主题: 69
帖子: 15860
注册: 2004年4月
随大流不思考的不算是好愤青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104
主题: 4
帖子: 5232
注册: 2004年5月
这里真热闹.
感谢大卫的指引

[捣糨糊 编辑于 2004-05-31 13:5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396
主题: 27
帖子: 1085
注册: 2003年5月
  关于“愤青”的一些说法  

  1、愤青?差不多就是愤怒青年的简称。一些人自诩愤青,无病呻吟,看什么都不顺眼,偏激的评价,一遇反驳,就以自己都觉得站不住脚的理论与你争论,如不作出让步,争论就能深入到你小时候尿过多少次炕。   
  2、和愤青在一起,聋子最幸福。否则,听了他的话,你就想揍他。假如不愿意听他胡说,他就会跟你扯人权。  
  3、愤青们刻意地与众不同。他们夸耀真实,却不知道何为假;他们颓废,但不知道自己的浅薄;他们厌世,却没有勇气自杀……他们以不成熟为资本,标榜自己是“新新人类”。 看到别人踏了滑板,自己也要弄一块;看到别人身上有个章鱼,自己也掏钱享受痛苦。时尚是他们的所爱,即便被***,也会大喊体验了成长的快乐。象跟屁虫一样,把玩了一回头发,又走进酒吧。  
  4、人们不愿意将文化程度有限的青年人视为“愤青”,即使他借着酒劲正在街上大耍威风。“愤青”,即充满社会义愤的当代城市知识青年。其愤怒通常与家常世俗拉开一段距离,超越现实功利。其“国家主义”的民族情结,近乎癖狂,喜欢把自己的民族想象成一个含冤怨妇,终日追魂索命,清算十代以上的血仇。他们热衷于针对重大的社会或国际事务宣泄不满,体现着青年人天赋的正义感。  
  5、有人把青年分为两大阵营:小资和愤青。一般认为愤青是那种只会抱怨、指责的人,他们愤世嫉俗,又不善实干。多数人对愤青都不顺眼,并不喜欢自己被称为愤青。小资是一种生活方式。愤青则是一种思想。在为成为小资奋斗的过程中,有时也扮演了愤青的角色。中国缺少既是小资,又是愤青的人。  
  6、知识分子中盛产“愤青”。一千多年前大唐也有一位著名的愤青,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战后五十年代英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叫“愤怒青年”,代表作有剧本《愤怒的回顾》、小说《往上爬》等。他们对自己总有太高的期望,鄙视商人,但在市场中,他们认为高尚的东西,往往不如他们觉得粗俗的东西卖得好。于是,他们成了职业批判家,尤其对市场深恶痛绝。司马迁描述过文人中的“愤青”形象:“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并评论道:“亦足羞也”。  
  7、新中国的第一代愤青该以王小波为代表。※※中愤青如蝗,他们叫“※※※”。八十年代,叛逆是一种流行,愤青是理想之旗,是罗大佑带着墨镜的一袭黑衣,是崔健蒙在眼上的那块红布……90年代的的民族主义狂热,它的愤怒的、喧哗的,又是消闲的、娱乐的。新一代愤青并不都是“愤怒”的,愤怒的感受超出心灵的承载后,便用搞笑来麻痹自己。前辈愤青”※※※“们,疾呼之余,真越境投奔缅共,解放全人类去了。如今的愤青多是口舌逞雄,在防盗门后面耍大刀。  
  8、现在谁都知道世界并非那么简单。热血沸腾之后肚子会饿得更快,面包比口号实在得多。……孤立无援的愤青就象露出海面的礁石,依旧狰狞,但已不再危险,反而有种哗众取宠的可爱,他们又有了另外一种美……如今愤青象珍稀动物一样濒临灭绝。仅有的几只已成大众猎奇观赏的对象。   
  9、愤青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想,真正的愤青更是一种稀有动物:当有一颗真诚的心和愤世嫉俗的眼光,甚至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姜文认为电影是年轻人的事业,那种“愤青”式的心态历来是一些传世之作的动力和源泉。   
  10、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愤青与时代的抗争的锋芒被世俗磨平,去过幸福晚年。愤青的接力棒会交到孩子们手里。“愤青”是成长过程中的寻常阶段。与青春期的躁动或更年期的狂悖,没有本质区别。揄扬或铲除,都是不可能的。成熟的社会,能善待、宽容、甚至鼓励“愤青”。社会允许青年愤怒的程度越高,文明基石也越可靠。  

  “愤青”状态。虽多存在于年轻人身上,但如果发现某些年长之人掺和其中,也不必另称之为“大资”或“愤老”什么的。特殊性也是天理。如同痈疥,生在年轻人脸上称之为美丽之痘,不以为然;若长在其他人群,或来得不是地方,就被视为疾患,必欲除之而后快。但我们的青春如果到了只有用频生的痈疥去证实和体验,未免太过轻薄。  
  既然“愤青”与生理阶段有些联系,就必然有其下文。大概无非有两种出路:一是粪。过分夸张并长期沉醉其间,胡须已穿过老厚的脸皮,依然指望别人的宽容,愤中的天真和热情渐渐褪尽,仅留下令人无法容忍的痞性固化在自己的品行中,就会进入这种状态;二是奋。愤而起之,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了,“愤青”的优势依然默默地保留着,并由嘴转换到手上,就会赢得后生可畏的赞叹,有点出息也是正常。   
  网络的确为“愤青”的滋生提供了从未有过的肥沃土壤,甚至唤回了一些已经粪了或者奋了的过来人,形成了网络上的喧嚣。看来,若把社会比作人,它会不会也要有个“愤青”的过渡阶段呢?  
  世界上的东西很多,不能枉言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粪是农家宝,金是自杀药,关键在于人对这些东西如何摆布。所以,“愤青”实在没有什么好骂或者好羡慕的。它如同迟早要过去的风或雨,折腾一番后现出的依然是本性,真要关注的是这个东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7.791
主题: 46
帖子: 2150
注册: 2003年2月
cats发的文章写的可真是一针见血啊,对啊,我们如何去※※呢?
愤青。。。。。。。想法简单的人啊。。。。。。也是可悲的人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32
主题: 32
帖子: 210
注册: 2004年2月
那痰盂厂都怎么办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4.759
主题: 212
帖子: 7625
注册: 2003年12月
cats真强! 你把水库搬来了!我慢慢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48
主题: 181
帖子: 533
注册: 2002年8月
※※与吐痰——后鲁迅时代的中国人(之四)
              
              
              
              ※※便要“说不”,说不便要吐痰,这确系奇异的套路。要细究之,却也不算新鲜。自“说不”昏热病蔓延于世,它的并发症就是“气管炎”,受到强刺激的喉管源源不断地分泌出粘稠液体,这便是“说不”斗士的劲道凌厉的痰弹了。
              
              中国人之吐痰史已无考,想必我们身心康健的先民和其他种族一般,有痰便吐,奈何不常有之。渐地,国人的身骨子有点孱弱了,内为阴虚,表为阳亢,痰液也就多了起来,“一饭三吐痰”者,大有人在。于是又一国粹应运而生--痰盂。试看清宫戏里的那款高脚器皿,一如旗人女子的“花盆底”绣鞋,造型婀娜优美;至于民间痰盂,形象稍逊,但它与脸盆一样,为家居之必备,倘有嫁娶喜事,亲友送一对崭新锃亮的痰盂志贺,其间绝对不含任何侮辱的意思,收礼者却之不恭,受之无愧(参阅北京燕山出版社《红白喜事--旧京婚丧礼俗》一书)。只是痰盂虽好,却不若另一国粹鼻烟壶那般便于携带,这老大难问题始终未曾解决。
              
              要论证痰事,本无“※※”之嫌。别以为美国人会把痰液珍藏于手帕,再揣回家里作净化处理,他们也就地解决,一吐为快。但非我族类,其“身”必异,他们呼吸系统的构造似乎大异其趣,怎也制造不出多少痰液来。只不过,他们的另一管道麻烦多多,那就是鼻涕了。西人多得“花粉过敏症”,每逢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杂树生花,空气中弥散着大量花粉,西人的鼻涕便飞流直下三千尺,终日喷嚏连天,严重者双目皆赤,泪光溢然;既然涕泗滂沱,便要时时加以“引导”,于是西人当众醒鼻涕之举,不在礼仪禁忌之列。曾有媚洋之人撰文调侃中国人当众挖鼻屎,怎不见他去说说西夷会在人前响亮地醒其鼻涕?好在以华族之基因遗传,多有花粉免疫,天幸我来美十数年,力抗漫天花粉而从不轻弹涕泪。尤须一提者,以西夷为邻的华族,连痰事也戒了,这恐怕不是入乡随俗,而是此地水土确实不易滋养痰液,痰盂一物,免提也罢。
              
              却说中国痰风之盛,迄今仍为官民同好,这原系人之所欲,不吐不快,但溅落公众场所,却有碍观瞻,它呈湿状时有黄有白,如刚摊开的鹌鹑蛋,无风而蠕动,鲜活得很;它成为陈迹时,依然不减亮色,在日头下反射着耀眼的银光。为除此公害,南大门广州的环卫局曾煞费苦心,在闹市区的人行道统统设立痰盂,请君一吐为快。然而,此举却不遂痰民之意,未几即黯然煞科。原来痰民也者,“好的就是这一口”,只有呈抛物线地发射,脱口而出,才能生出快感,你偏要他们到公共痰盂之侧,俯身而且瞄准,然后才投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何乃太迂腐!看来痰盂文化依然有待启蒙、推广和深化之。然而非常不幸,在20世纪晚期,痰盂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它的急剧衰落竟源自西方的“干涉”。
              
              却说※※※时代,前来朝觐革命教宗的外国友人,无不对毛氏脚下那具奇特的器皿感到困惑,但从没人鲁莽发问。这个悬疑一直拖到80年代,终于有个不知深浅的妇道人家“入境问禁”,一举破解了谜底。她就是撒切尔夫人。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时,撒氏忽生好奇,问摆在茶几跟前的这物事是干什么用的?邓公没料到有此一问,既然被问,当然如实奉告,但说来到底有些不雅,撒切尔夫人恍然颔首之余,也实在接不上话茬。其后,她在人民大会堂外面的台阶摔了一跤,说不定正是口不择言的报应。
              
              然而,撒切尔夫人之问,改变了这一国粹的※※,痰盂自此渐从庙堂之上淡出,民间备有痰盂的人家也越来越少了。与痰盂的没落大致同步(或稍晚一点),脸盆也走下坡了。脸盆的颓势,是因为时代的进步及城镇生活设施的提高,而痰盂的消隐,却没有什么道理,毕竟国人仍爱吐痰,痰盂“内需”旺盛,何以减产至几近失传?这实际上就是以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西方强权文化干涉的结果,虽说她仅系无心之问,但听者有意,而整个80年代的主旋律又是以夷为师,遂将痰盂国粹打入冷宫,使之在幽闭之中蒙尘......哀哉痰盂!
              
              殊不知风水轮流转,90年代的主旋律是“说不”,西方是敌非友,而痰盂又不再魂兮归来,好在有了西方人发明的互联网,何不把它当作公共痰盂?这十数年的“舆论导向”所训导出来的※※愤青、“说不”师爷便乐此不疲,举目网络论坛,骂潮汹涌,痰弹呼啸,以骂为战、以骂为乐,以骂为荣。
              
              据考,这来自中国本土源远流长的一门巫术话语,上古先民确信,“骂”式语言本身具有一种能量,其震慑力与杀伤力,可杀敌于无形。这奇门遁甲的巫术话语在东土始终不绝如缕,※※※之符咒便是真传,而把诅咒式的、暴力式的语言集大成者,当推※※时期。而今巫术骂功再度中兴,倘若能把西方宿敌一举骂倒,那竟要为这门远古的国粹焚香上供了。可惜诅咒与吐痰既不能御敌,亦不能强国,更不能富民。于是“呸”之喷发和掷地有声的浓痰,实际上就是痰民的心理与生理双重需求。以当下之社会,贪贿日盛,伪劣泛滥,黄黑猖獗,骗徒横行,而专制高压更无稍减,谁能活得舒心?便要开骂,却有诸多禁忌,不若跳着脚骂遥远的敌国和周围的“※※”来得痛快而且安全。
              
              早几年,“说不”民族主义领受了御赐的黄马褂,意气风发,盘踞着道德制高点,一度呈天下归心的样子,那还能把气顺一顺,如今那被他们奉为至尊的法器竟蒙了些尘埃,宗祠里的长明灯虽未至于香油不继,那烛火却也有些摇曳起来,于是气便不顺,喉管粘液奔涌而来,痰弹更激射不已。阿Q之“妈妈的”、“毛虫”、“畜生”、“秃儿,驴......”、“你算是什么东西!”便琅琅上口,自不待言,排泄物、生殖器官及问候别人的亲属,也一应俱全。鲁迅在《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里说过:“一言不合,便祖宗三代闹得不可开交.....至于骂一句爹娘,扬长而去,还自以为胜利,那简直是阿Q式的战法了。”
              
              然而,※※愤青和“说不”师爷之骂,非独来自语言的贫乏,亦系源于思想之贫乏;既然两者皆乏,其痰弹的质量便更趋下乘。自然,他们决不会承认己方落了下风,而是坚信真理和正义永远在他们手里,但“真理越辩越明”这公式在规范的辩论中不能成立,盖因那些话语规则都是酸腐的文人划定的,这类人“读书多”却“不明理”而且“无耻”,要“※※”何须读书多!侠义每多屠狗辈,说不过你们还能骂不过你们?要说粗鄙,老子本来就是粗人一个,待要怎地?怕脏就别来赶这趟浑水!反智主义的武夫,只要亮出语言“超限战”这奇门兵器,他们便能劫持公共论坛,把它变成公共痰盂。
              
              鲁迅在《论“他妈的”》里写道:“有时,也或加暴力于所谓‘他妈的’的生命上,但大概是乘机,而不是造运会,所以无论如何,也还是卑劣的事。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依赖门第,还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或有声的‘国骂’。就是‘他妈的’,围绕在上下和四旁,而且这还须是太平的时候。”
              
              幸好,目下的中国正是太平的时候,国际环境与开放改革之前相比,并无强敌环伺,本应励精图治,而非“韬光养晦”。所谓图治,非指独沽一味的发展经济,而是※※改革并重。惜乎,本是承平之世,依然国骂四起,尊王攘夷的大纛在义和拳坛的旗杆冉冉升起。倘逢天下动荡之际呢?只怕要吞符念咒,前仆后继,扶清灭洋了吧。
              
              想想倒也未必,大凡入了“魔教”兼且迷信巫术话语之人,必定具有心理上的勇武,如鲁迅所言:“剑仙坐在书斋里,哼的一声,一道白光,千万里外的敌人可被杀掉了,不过飞剑还是回家,钻进原先的鼻孔里,因为下次还要用。这叫千变万化,不离其宗。”如此兵不血刃,岂不极好。如今※※拳民的观念也与时俱进,飞剑再无须祭出,与其劳动鼻孔,不若吐痰,以液弹击之,而且也不用收回了(那毕竟有些不洁),下次要用时再呸而吐之,不亦快哉,反正痰液于他们是无穷无尽的。
              
              这便是“说不”侠客的吐痰功了,这比之绝情谷裘千尺喷发的“枣核功”,又将如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48
主题: 181
帖子: 533
注册: 2002年8月
愤青的族谱
            ----后鲁迅时代的中国人(之三)

            

            易大旗

            

            (写于2002年)

            

            “愤怒青年”原系战后五十至六十年代初英国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有剧本《愤怒的回顾》、小说《往上爬》(另一译名大概叫《坡顶上的房间》)等。其实,一代青年的思想脉搏大致是同步的,如美国的《麦田守望者》(1951年)、苏联的《带星星的火车票》(60年代),它们虽各有差异,却都对传统价值僵化和虚伪的部分表示出深深的怀疑。那时候,重门深锁的中国并无“愤青文化”,除非你把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也算上。

            

            ※※骤起,愤青应运而生,他们叫做“※※※”,却是奉旨造反的一群。谁能说当年的他们不是丹心一片?他们让别人流血,而后自己也流血,卒令太阳更红,红得滴出汁来。鲁迅在《我要骗人》中写道:“中国的人民,是常用自己的血,去洗权力者的手,使他又变成洁净的人物的”。末了,这茬愤青被流放到穷乡僻壤,在彼处苦涩地咀嚼着自己残破的青春.....至70年代,神州霜凝寒野,国门锁得更紧,却出现了疾风劲草一般的愤怒青年,他们喊出的时代最强音,凝聚到北岛的一句诗里:“我--不--相--信”。有了这“不相信”的一代,才有了80年代青年对新知渴求。那是启蒙的年代,如潮涌入的新知尽管相当芜杂,且在这块贫瘠土壤里扎根未深,但关键是鲁迅所言的“瞒和骗”的把戏已经油枯灯尽,再难瞒骗下去了;何况血泪斑驳的日历才翻过去不久,惨痛记忆就是青年的导师,在那个年代,※※意识形态和集体主义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宫廷藏经阁门前那对风化剥落的石狮子已摇摇欲坠。于是又一代愤怒青年诞生了,自80年代中期开始,※※自由的诉求星火燎原,学运此起彼伏......直至某年春夏,钢铁履带轰然碾压过来,一个时代被枪炮洞穿和撕裂了。

            

            在十里长街上狼奔豕突的金属怪兽,其实也碾碎了权力者宗庙上的泥胎和神龛,虽说它香火寂寥已有些年头,这回却真成了断壁残垣了。然而,权力者却从瓦砾之中翻寻出一个火盆子,用吹火筒呼哧呼哧煽旺了,再把“瞒和骗”这帖狗皮膏药烤软烤热,糊在民众溃疡的创口之上,竟立收奇效,欲消炎虽未得,镇痛倒也灵验。自不待言,这帖膏药就是“民族主义”,它的两大煽情口号一是“※※”二是“说不”。前者诉诸大众浅层次的基本情感,后者则竖起一串假想的敌国靶标,使民众的不满和愤怒有安全的宣泄去处。在摈弃了以前的僵硬的“主义”教科书,改为粗线条的感性灌输,这种舆论导向果然一呼百诺,非但拯救权力者于危难之中,更使之重新垄断了道德合法性和话语权。坊间对“※※”和“说不”的共鸣,根植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文化挫折心理,和底层反智主义的※※※情结。一旦自由的诉求被妖魔化为西方帝国主义之颠覆黑手,那页猩红的日历便被撕去了。当时要求※※参政的共和精神,如今已在一片说不的狂嚣里被漂白。青年的血,再次被权力者拿去洗手......而那代人的思想方舟,又被一条镀了金的铁链锚定在“闷声发大财”的码头上,物欲、拜金、唯利的“经济发展”,加上令人胆悸的精神刑具。他们由沉默而迷惘,而迷惘而沉沦。一种糜烂腐败的气息弥漫了整个90年代,光怪陆离的社会就此浮现在茫茫欲海之上,如鲁迅言:“现在的光天化日,熙来攘往,就是这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鲁迅《夜颂》)十羊九牧,十官九贪、十商九奸、十仓九蛀、十物九假、十鼠同穴.....而社会摩擦碰撞出来的愤怒,却十中有九被“导向”引进了仇外民族主义的运河,它们只能在人工开掘的河床里翻腾喧哗,纵然声震十里,却无足为患。

            

            对于身边的腐恶龌龊,眼不见为干净,一如鲁迅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倘使并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然而,不幸这一勇气,是我们中国人最所缺乏的。”(鲁迅《论睁了眼看》)

            

            也难怪,在中国要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就要付出代价,常常竟至于流血。中国人为此已经葬送了多少性命,才锻造出这怯懦孱弱的一代!

            

            鲁迅指出:“会觉得死尸的沉重,不愿抱持的民族里,先烈的‘死’是后人的‘生’的唯一的灵药,但倘在不再觉得沉重的民族里,却不过是压得一同沦灭的东西。

            

            中国的有志于改革的青年,是知道死尸的沉重的,所以总是‘※※’。殊不知别有不觉得死尸沉重的人们在,而且一并屠杀了‘知道死尸沉重’的心。”(鲁迅《死地》)

            

            于是,我们看到了新一代愤青的时代面影。他们并不都是“愤怒”的,因为90年代大众文化有一大支脉--顽主文化,它固然有着对现实政治的幻灭和轻蔑,却是典型的犬儒主义和阿Q式的精神逃遁。它对陈腐的正统意识形态之嘲讽和开剥,其实非常犀利,但除了风烛残年的前朝遗老为之蹙眉扼腕,执政的主流集团却“大撒把”了,要说他们无力兼顾,不如说他们经多年的“反自由化”、“清除精神污染”的攻防战之后,已大部弃守这块传统的思想阵地,它实在是把持不下去了。毕竟“顽主文化”并无迫在眉睫的颠覆性,被它化崇高为腐朽的那些信条,连权力者自己也不再信奉了,让顽主们玩一玩又何妨?说来王朔是位很有天份的作家,他对当代都市语言的提炼,几乎无人能及。如“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我是流氓我怕谁”;“只要你自己不把自己当人看,就没有人把你当人看,你就痛快了,世上没有翻不过去的坎。”都是点石成金之笔,然而,当阿Q落败时,“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刺刺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另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__虽然还有些热刺刺,__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阿Q正传》)这种自轻自贱的大众文化,原来早就根植于国人的遗传性格之中!

            

            然而青年对社会现实的憎厌,并非光靠痞子式的黑色幽默就能排遣,青春总是有棱角的,无论服用几多凉血清热的汤药,暗疮总要生长出来;可幸有一种因势利导的大内秘制丸散,能让他们在捶胸顿足的“说不”吼叫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愤怒。90年代的另一脉大众文化,正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要说它是“思潮”,无疑成立,但更准确地说,它是大众文化;它固然是愤怒的、喧哗的,却又是消闲的、娱乐的,它是周围种种被毒化的垃圾和废气的排放管道。想采集一个粗鄙的标本,俯拾皆是__某年春节联欢晚会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万国运动会》(?)正是一例;如此肉麻当有趣,让人觉得迭经百年蹉跎与苦难的中国人都白活了,迄今竟一无长进。

            

            对于嘻嘻哈哈和咬牙切齿的两股大众文化潮流,鲁迅当年也认准了穴位,对于前者,他说:“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巧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著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对于后者,他说:“现在,气象似乎一变,到处听不到歌吟花月的声音了,代之而起的是铁和血的赞颂。然而倘以欺瞒的心,以欺瞒的嘴,则无论说A和O,或Y和Z,一样是虚假的;只可以吓哑了先前鄙薄花月的所谓批评家的嘴,满足地以为中国就要中兴。可怜他在‘※※’大帽子底下又闭上了眼睛__或者本来就闭着。”(鲁迅《论睁了眼看》)

            

            这代愤青的燎原之怒是民粹的,反智的,是庸众群氓式的喧嚣。他们※※成狂的入魔状态,教人讶嗟。如《中国可以说不》这部秘笈,疾呼中国的青年要准备打仗,小打不如大打,晚打不如早打。他们似乎完全不晓得,在上两代愤青“※※※”口中,曾迸发过一模一样的话语,而且说得是那么斩钉截铁、铿锵有力。那时是要“打”美帝苏修和一切国际反动势力,解放全人类,大有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豪迈气概。而今这辈愤青所持的是悲情苦主的报仇雪恨心态,只咬定中华民族唯一的心腹大患、“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国霸权主义,所谓“丢掉幻想,准备打仗”,仗打不打得起来尚未可知,幻想却是丢不得的,这是最能为他们长气的“※※※”。

            

            本来,喊几句“小打不如大打,晚打不如早打”,也非难以治愈的臆想症。君不见前辈愤青”※※※“们,疾呼之余,意犹未尽,还真越境去投奔越共和缅共,解放全人类去了。如今的愤青不外是口舌逞雄,在防盗门后面耍大刀而已,其实有点心理病症,也未到耻于示人那么严重。要比精神狂躁,能比得过※※※前辈?正是集体入魔之深,才能有后来集体脱魔的大彻大悟。只不过,这一辈愤青的情与欲犹在疯长,而“超龄愤青”----关于超龄愤青,参见《审视我们的时代—后鲁迅时代的中国人(之一)》----则仍沉湎于“※※气功”的调息大法之中,那是他们存活在令人憋气的酱缸里唯一的寄托和自拯。按说年轻气盛时喷发几句臆想的谵妄,并不丢人。但“超龄”之后仍珍藏着青春暗疮的疤痕,不时亮出来以示自己永葆“说不”的热血与激情,迹近滑稽,便又是在“做戏”了。如此敝“疮”自珍,亦如鲁迅言:“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鲁迅《热风》随感录39)

            

            综合种种失心疯的梦呓,标明了民族昏热症体温表上的刻度。说不愤青为何入魔至此?因为他们的心理是扭曲的,其“国家主义”的民族情结,由自恋成癖到自虐成狂,他们把自己的民族想象成一个含冤怨妇,想象成一个披散着长发吊着长舌的、被人勒死的厉鬼,终日追魂索命,清算十代以上的血仇。为了诅咒仇家,便还要为别的“难友”申冤,他们的精神盟友(或准盟友)还有卡扎菲、萨达姆、米洛舍维奇、金正日、拉登、哈马斯.......然而,把“说不”愤青的心理扭曲至此的,还要算上他们自己的※※。权力者为维护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为垄断意识形态话语权,他们一再加柴添火,让民族主义烽火台终日狼烟大举,让“说不”※※狂们牙槽渗血、怒发冲冠,但他们只是这种把戏中的道具,因为权力者自己并无胆魄去“说不”,时不时作作态倒还可以,一到实际操作,便不离“投弃权票”、“消气外交”。于是,每逢外交摩擦,北京当局念念有词的“说不”咒语,却总不见灵验。难免的,那些在拳坛香案下顶礼膜拜、忠肝义胆的※※愤青,便益发屈辱,加倍愤怒,他们情绪的发泄,已不能依照官方精心构建的下水道而涓涓流淌了,911狂欢便是典型一例,群情鼎沸,咆哮万里触龙门。卒令乱了阵脚的官方也忙不迭地去“消音”,为决堤而出的排空浊浪去分洪蓄洪......精神※※形而上的仇恨发泄,正应验了鲁迅之言:“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暴君的暴政,时常还不能餍足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欲望。”(鲁迅《热风》随感录65)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既然民族主义的炉膛里正大火熊熊,仅靠扬汤止沸又岂能解开※※愤青怨恨交加的心结?于是“说不”怒吼的分贝仍在升高,民族受虐心态仍郁结于心。便见泼粪和泼漆的※※义士层出不穷,由愤而粪,由愤而泼,是为必然。有此世情,遂有此世相。被阉割了“愤怒”的国民,只能去咀嚼被允许的“愤怒”。鲁迅在《杂感》中说:

            

            “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瞪眼。这些孱头们!
            孩子在瞪眼中长大了,又向别的孩子瞪眼,并且想:
            他们一生都过在愤怒中。因为愤怒只是如此,所以他们要愤怒一生,__而且还要愤怒二世,三世,四世,以至末世。”

            

            鲁迅先生一语成谶,被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民至今犹然。这谶语正是说不愤青们“愤怒”的注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03
主题: 6
帖子: 647
注册: 2003年7月
愤青一词俺感觉不是贬义,虽然激进但不麻木,忘了那个大人物说:年轻人不激进。。。。中年人还激进。。。。愤青往往只会喊口号,所以显得浅薄,不能改变现实,又显得无能。但终究还不麻木,品质在小资之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什么是愤青?我不明白.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