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电影镜头技术下放的民用摄影镜头有哪些?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禁言中
泡网分: 2.206
主题: 92
帖子: 1424
注册: 2022年12月
同像场的电影镜肯定比民用摄影镜好,这个没有异议,当然价格也贵几倍几十倍。将电影镜头转接到照相机或直接改口是一种高级玩法,个人更喜欢电影镜头技术下放的民用摄影镜,因为使用更方便。这类镜头我知道的有(仅指135全幅镜头):

蔡司康泰时单反三款周年镜:55/1.2 85/1.2 135/2确定。21/2.8不确定。
蔡司康泰时单反三款试制镜:18/2.8 25/1.4 25/3.5移轴,都未量产。
蔡司猫头鹰四支:28/1.4 55/1.4 85/1.4 100/1.4。
蔡司猎鹰:25/1.4确定。21/2.8 35/1.4不确定,猜测使用了电影镜的部分技术?

Angenieux:45-90/2.8 ,可能是本厂一款小变焦电影镜头的小改。25-100/3.5?不确定。
Cooke:曾生产过几款全幅民用摄影镜头如徕卡L39口。但具体哪款用了电影镜的技术,不确定。
Dallmyer:不确定。
Kinoptik:40 50 75 100 150?不确定具体有哪些。

佳能:FD 24/1.4 55/1.2 85/1.2 asph ssc。
适马:Art 40/1.4。(最佳性价比推荐)


还有哪些?请方家指教。
相关标签: 85/1.2 佳能 康泰时 蔡司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山东省
浏览:1281 回帖:27
第 1 页 / 共 1 页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禁言中
泡网分: 2.206
主题: 92
帖子: 1424
注册: 2022年12月
补充一枚:Voigtlander Zoomar 36-82/2.8

以下引用自瞬间的震撼兄

“此镜作为最早期的民用摄影35mm变焦镜头,能做到F2.8大光圈是颇具难度的。这镜头当时生产了多个卡口版本,Bessamatic DKL Exakta等等其中有少量Arriflex Standard卡口,是可以用于胶片电影摄影机的,因此此镜其实具备一定的电影镜头水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山东省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522
主题: 57
帖子: 10559
注册: 2005年2月
假刃555 发表于 2024-06-08 10:48

佳能CN-E 系列除了50外,其他镜头也不算溢价:14 24 85这三枚也很馋人,海鲜市场都是一万左右。


佳能CN-E 系列定焦组是一套定位中等全画幅电影定焦  是佳能K35之后时隔三十多年佳能再次冲击国际电影定焦镜头市场的力作。

一共有14T3.1 20T1.5 24T1.5 35T1.5 50T1.3 85T1.3 135T 2.2 七颗定焦组成

其中多为EF相机版本改进而来 不过20T1.5这颗是单独设计的 无相机版本 因此这颗也较为神秘 资料比较少

2012年发售的时候单颗定价6800美元,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国内售价4万多一颗,很贵的 只有制作公司买没什么个人用户

2019年佳能发售CN-E的复古风格款 Sumire Prime系列,单颗定价7410美元。

所以从定价我们就知道了,这不是什么便宜货,实际拍摄画面与EF版本风格区别很大的,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同。

我在十年前看过一个导演用CN-E系列定焦组拍的参赛电影,对CNE系列印象很好 但局限于价格我没有亲自上手用过。当时还是Super35mm画幅的摄影机,CNE50T1.3拍的几个镜头我印象中清晰度很好,可能没有MasterPrime50T1.3那么好 但和SuperSpeed50T1.3没什么区别,这是让我十分惊讶的。

现在海鲜市场价格合适,而且它又有EF卡口版本,我颇有兴趣择其若干放在EOS1V胶片机配合电影卷看看拍摄人像是否能玩出奇妙的化学反应。尤其是135T2.2这枚 我估计虚化和色彩不俗。50和85两颗T1.3大光圈自然也是必入的。

全画幅电影镜头配全画幅胶片,那就是VistaVision胶片格式,这可是好莱坞大制作《星际穿越》这种才用到的设备级别。大多数电影兄知道,都是半格胶片而已,没有VistaVision猛。我对VistaVision级别胶片效果颇有兴趣,近年来在不断独立研究改装方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禁言中
泡网分: 2.206
主题: 92
帖子: 1424
注册: 2022年12月
瞬间的震撼 发表于 2024-06-05 23:01
这个贴是我和Luft兄的对于很多镜头的认知分享
767-771贴我对徕卡电影镜头的产地有一番认知输出。客观的说,打着阿潘品牌的电影镜头才是真正的徕卡电影镜头,均为加拿大生产。目前打着Leitz标的徕卡电影镜头均是后来徕卡重新招募设计团队后的商业行为,...


佳能CN-E 系列除了50外,其他镜头也不算溢价:14 24 85这三枚也很馋人,海鲜市场都是一万左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山东省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522
主题: 57
帖子: 10559
注册: 2005年2月
这个贴是我和Luft兄的对于很多镜头的认知分享

767-771贴我对徕卡电影镜头的产地有一番认知输出。客观的说,打着阿潘品牌的电影镜头才是真正的徕卡电影镜头,均为加拿大生产。目前打着Leitz标的徕卡电影镜头均是后来徕卡重新招募设计团队后的商业行为,T1.4的高端系列Summilux C均为德产,T2的产品Summicron C就是日本生产了。

857贴-873贴对电影镜头的用料和蔡司SuperSpeed以及日系小夜神的设计做一定论述 亦可研究之。用料也是极度重要的。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721743-4-1.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禁言中
泡网分: 2.206
主题: 92
帖子: 1424
注册: 2022年12月
瞬间的震撼 发表于 2024-06-04 19:35
Foton是个定位很高的相机,用的是专属的34mm螺纹卡口而且具备带黄斑联动功能,在1948年发售时售价要700美元(含Amotal标准镜头)。
得益于产品定位高,镜头本质上是电影镜头转民用,因此其配套的两枚镜头光圈标记均为T值
Amotal 50T...
好资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山东省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522
主题: 57
帖子: 10559
注册: 2005年2月
1948年的美金那可是金本位时代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前的美金,和黄金直接挂钩1盎司黄金兑换35美金。

换言之,Foton机身含Amotal 50T2.2套机售价=20盎司黄金

按今天的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六月合约报价2350美元计算,20盎司黄金=47000美金

可见,原汁原味电影镜头转民用代价不菲,是一个昂贵的梦想。

不过其实也正常 现在新的电影镜头也动不动几万美金的,貌似也是这价格,所以说黄金是个好东西,是衡量真实物价的标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522
主题: 57
帖子: 10559
注册: 2005年2月
假刃555 发表于 2024-06-04 10:29
又确定一枚:Cooke 100/2.5 for Foton!这个是M38螺口?

Foton是个定位很高的相机,用的是专属的34mm螺纹卡口而且具备带黄斑联动功能,在1948年发售时售价要700美元(含Amotal标准镜头)。

得益于产品定位高,镜头本质上是电影镜头转民用,因此其配套的两枚镜头光圈标记均为T值

Amotal 50T2.2

Deep Field Panchro 100T3

从上贴提供的DFP100/2.5贴图兄不难发现,外壳上光圈均标记T值。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禁言中
泡网分: 2.206
主题: 92
帖子: 1424
注册: 2022年12月
瞬间的震撼 发表于 2024-06-03 23:56
你的推测有一定道理, 先说Cooke
Cooke 在二战结束后曾经为Foton旁轴相机推出过配套的DFP100/2.5镜头,这个和电影镜结构无区别,直接沿用电影版镜组

同时也有配套的Cooke Amotal 50/2镜头,此镜和L39 for ...

又确定一枚:Cooke 100/2.5 for Foton!这个是M38螺口?
假刃555 编辑于 2024-06-04 10:3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山东省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522
主题: 57
帖子: 10559
注册: 2005年2月
假刃555 发表于 2024-06-02 10:38
补充瞬间兄提供的宝贵资料:以下民用摄影镜头吸收借鉴了电影镜头的技术
120镜头
哈苏FE 110/2,富士HC80/2.8 100/2.2
135镜头
Cooke TTH 50/2 L39 for Red。
Contarex sonnar 85/2 ...

你的推测有一定道理, 先说Cooke

Cooke 在二战结束后曾经为Foton旁轴相机推出过配套的DFP100/2.5镜头,这个和电影镜结构无区别,直接沿用电影版镜组

同时也有配套的Cooke Amotal 50/2镜头,此镜和L39 for Reid版结构是一样的,Amotal的品控没有后者好因此质量方差大一些。

Cooke Amotal 50/2和TTH 50/2 L39 都是由Speed Panchro I 50T2.3的结构为覆盖全画幅轻微改动而来。

Foton相机因为定价较高,销量不理想因此存世量不多,他的制造商美国 Bell&Howell公司是当时著名的电影器材制造商,旗下业务以销售和代理电影摄影设备为主,他的电影摄影机当时销量不少,Foton这个旁轴市场不是很成功, 草草收场。

Deep Field Panchro 100/2.5 for Foton
瞬间的震撼 编辑于 2024-06-03 23:58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禁言中
泡网分: 2.206
主题: 92
帖子: 1424
注册: 2022年12月
假刃555 发表于 2024-05-29 10:13
同像场的电影镜肯定比民用摄影镜好,这个没有异议,当然价格也贵几倍几十倍。将电影镜头转接到照相机或直接改口是一种高级玩法,个人更喜欢电影镜头技术下放的民用摄影镜,因为使用更方便。这类镜头我知道的有(仅指135全幅镜头):
蔡司康泰时单反三款周年镜:55...
补充瞬间兄提供的宝贵资料:以下民用摄影镜头吸收借鉴了电影镜头的技术

120镜头
哈苏FE 110/2,富士HC80/2.8 100/2.2

135镜头
Cooke TTH 50/2 L39 for Red。
Contarex sonnar 85/2
Contax (3A) sonnar 50/1.5
Contax CY 100/2
Zeiss Classic:和CP.2同样的光学设计。
Zeiss Milvus:和CP.3同样的光学设计。

存疑:
1、Cooke是否生产过民用摄影镜的100/2.5?如果有,那大概率是Cooke电影镜100/2.5的复刻。
2、Zeiss CY版、Classic版、猎鹰版的21/2.8 35/1.4(含QBM版)已经基本可以肯定是用了电影镜技术。
3、如果蔡司QBM版85/1.4(三角形光圈版)成像明显优于CY85/1.4,则可能前者用了电影镜类似的玻璃。坊间一直有这种传言。
假刃555 编辑于 2024-06-02 10:4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山东省
禁言中
泡网分: 2.206
主题: 92
帖子: 1424
注册: 2022年12月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24-05-31 09:52
不说技术下放。电影镜头4大家之一的库克新推出的SP3已经把价格做到$4500,算是民用摄影镜头的高端价格。这是由国内代工的2.4小光圈系列。

谢谢资料。4500美刀也要3万多人刀了。。。令人头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山东省
禁言中
泡网分: 2.206
主题: 92
帖子: 1424
注册: 2022年12月
瞬间的震撼 发表于 2024-06-02 03:57
从双高斯镜头的技术演进路线来说
哈苏系统的FE110/2这枚中画幅镜头与电影镜头Arriflex Zeiss Standard Speed 85T2.1的结构高度类似,尤其前组的结构是几乎一致的,只不过后组其中一片玻璃改为两片胶合,这可能是处于降低加...
"牛眼Sonnar 85/2 ......Contax Sonnar 50/1.5.....有一定渊源。"

很有价值的资料。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山东省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522
主题: 57
帖子: 10559
注册: 2005年2月
富士光学颇为中意蔡司镜头的设计,其为哈苏H系统设计的HC100/2.2这枚镜头充分借鉴了哈苏FE110/2的原始设计。从结构图看两者后组完全一致,可能出于规避专利的角度考虑,HC100/2.2前组少一片玻璃结构做了部分简化,两者MTF分辨率也差不多。因为都是纯球面镜头玻璃,因此这两枚中画幅夜神虚化都很漂亮,毕竟他们的原始设计都来自于电影镜结构Planar 85/2,那虚化肯定好。

HC100/2.2这枚镜头因为具备AF功能非常实用,因为镜间快门的缘故导致光圈小了1/3档但无伤大雅。关键是它能够顺畅的在胶片与数码系统中自由切换,后期的橙标版能运在最新的哈苏X2D机型上顺畅使用,价格也较为高昂,因此这枚镜头用户比较少。它在镜间快门速度上具备重大优势,对于有经验的用户来说能够很好的结合闪光系统实现极其自然的补光效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瞬间的震撼 编辑于 2024-06-02 05:0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522
主题: 57
帖子: 10559
注册: 2005年2月
从双高斯镜头的技术演进路线来说

哈苏系统的FE110/2这枚中画幅镜头与电影镜头Arriflex Zeiss Standard Speed 85T2.1的结构高度类似,尤其前组的结构是几乎一致的,只不过后组其中一片玻璃改为两片胶合,这可能是处于降低加工成本的考量。这也很正常,毕竟两者都是蔡司光学设计部门设计的,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的专利自己可以用。

Arriflex Planar 85/2其设计定型于1963年,从70年代MKI一直生产到2004年MKIII停产,在长达三十年的生产过程中,只改变了镀膜和镜桶,光学结构未作任何改变。可见蔡司官方对于其光学表现非常认可,因此这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可能是总体成本比较高,民用版的康泰时85/1.4未沿用此设计因此性能表现也逊色不少。哈苏镜头定位比康泰时更高一些,能够接受较高的制作成本因此沿续了Arriflex Planar 85/2的设计思路,但为了控制成本做了少许小修改。之前经常有用户提到哈苏FE110/2有电影镜头的风格成像浪漫飘逸,从光学结构上看并非虚言。

同时基于哈苏FE110/2具备一定电影镜血统,因此在1989年发布的Arriflex 765 65mm胶片摄影机上,蔡司推出了适配Arriflex 765的XPL卡口的原厂110mmT2.1电影镜头等一系列以哈苏镜头为基础蔡司原厂制作的65mm电影镜头,同时也适配于IMAX胶片摄影机。110T2.1 这颗镜头像场很大,因此即便用在15齿横走过片的IMAX MSM9802摄影机时中心与边缘画质依然完美。诺兰导演非常钟爱浅景深突出人物的情绪表现力,在《黑暗骑士的崛起》《星际穿越》《敦刻尔克》等多部IMAX电影中多次使用了这枚大光圈镜头,尤其是具备大光圈又能满足IMAX摄影机的巨大篇幅的电影镜头选择属实寥寥,在作品中使用IMAX胶片系统也是好莱坞大导演的专利,因此我们在大荧幕上见到他的机会其实也不是很多。

哈苏FE110/2这枚镜头我个人评价为哈苏镜头群中最有价值的镜头,其在哈苏相机上的表现广受赞誉,被誉为中画幅的Noctilux。同时得益于此镜像场较大,近年来有不少用户将其搭载于改哈苏口的宾得67相机上用于拍摄67胶片加之诺兰导演的市场号召力因此此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蔡司提供给Rollei 6008以及HY6系统的PQ Planar110/2 HFT版本,因是HFT镀膜具备一定独特性目前价格令人咋舌。

顺带一提的是,50-60年代电影镜Arriflex Sonnar 85T2.2可能和牛眼Sonnar 85/2有一定关系,同时期的Arriflex Sonnar 50T1.5可能和Contax 3A的Sonnar 50/1.5有一定渊源。这两者年代都比较早像差纠正一般,所以后来的电影镜头同焦段版本都使用了Planar的设计。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瞬间的震撼 编辑于 2024-06-02 04:1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522
主题: 57
帖子: 10559
注册: 2005年2月
假刃555 发表于 2024-06-01 22:11
Cooke L39 TTH 50/2 for Reid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好的摄影镜头,原来是有原因的。

是的,而且因为结构不同。 Speed Panchro I代 比 Speed Panchro II代清晰度是有优势的,后者像场增大以损失少量分辨率为代价的。

也就是说,Cooke L39 TTH 50/2 可能比  Speed Panchro II代 50T2.3清晰度还稍稍高一些,至少也是持平。考虑到后者现在价格很昂贵,所以L39款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禁言中
泡网分: 2.206
主题: 92
帖子: 1424
注册: 2022年12月
瞬间的震撼 发表于 2024-05-31 21:06
Cooke L39 TTH 50/2 for Reid 经鉴定结构和Speed Panchro I代 50T2.3 结构极为近似,但略修改了镜片曲率放大一些像场,I代稍稍不足全画幅一丁点(可以用 大光圈时暗角稍大 )
Speed Panchro II...
Cooke L39 TTH 50/2 for Reid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好的摄影镜头,原来是有原因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山东省
禁言中
泡网分: 2.206
主题: 92
帖子: 1424
注册: 2022年12月
瞬间的震撼 发表于 2024-05-31 21:02
另,猫头鹰Otus其实和MP设计区别挺大的,当然年代也晚了十来年,可能借鉴了一定MP的设计思路,但区别还是明显的。
Zeiss Classic和CP.2 是同样的光学设计
Zeiss Milvus和CP.3是同样的光学设计
CP.2和CP.3都是...
学习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山东省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522
主题: 57
帖子: 10559
注册: 2005年2月
假刃555 发表于 2024-06-01 19:32
太棒了!感谢!
向来以锐利著称的CY 100/2也上榜啦!合理!


Contax P100/2 和P135/2 这两款镜头十分超值,几乎是电影镜头平替,不玩不行了。康泰时的F2军团真的是蔡司胶片摄影时代的最佳产品。

这里着重说一下 P135/2 五枚玉,这颗镜头因为制造工艺要求较高因此全部是德产,分为AEG,MMG,六十周年纪念版三个细分版本。

P135/2AEG开始生产时间非常早,应该是1976年开始 因此有58编号版 即所谓“蓝玉”版,从前组看过去镜片镀膜呈现清澈的兰色。 几年前在京都的相机店看到过一个583编号的P135/2AEG 但是否58编号的P135比其他编号更清晰一些则不由得知,但根据50/1.4和85/1.4的经验看,存在相当高的概率是如此。 各位朋友如果遇到此类版本可以尝试一下 尤其是580 581 582 583这个区间范围内。

此外,135/2 MMG和 135/2 六十周年 虽然外观类似 但有很大不同。MMG都是80年代生产且产量非常小 观察了几个都是编号615开头 镜身标记Made In WestGermany.  六十周年都是73开头编号 镜身标记Made In Germany 均为两德统一之后生产。 Arriflex Zeiss Stanard Speed 135T2.1生产周期较长 从70/71编号 81编号 83编号到88编号都有。 六十周年是蔡司在1992为Contax Club高级会员定制的特殊版本,其直接采用电影镜组装配,因此编号处于电影镜头编号周期内。 P135/2MMG则早得多 还是民用版的镜头生产线,均为八十年代生产,和后期版的六十周年在镀膜和装配精度的层面都有明显差距,六十周年的组装精度非常好以至于画质有明显提升。很多人都说P135/2有点软,我认为可能是五枚玉对组装精度要求较高导致,建议他们尝试一下六十周年版本,就会感受到为何这颗镜头有推出纪念版的价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522
主题: 57
帖子: 10559
注册: 2005年2月
还有一些跨系统的情况,据我的研究,富士镜头的设计部分参考了蔡司电影镜的设计结构

尤其是富士为哈苏代工的HC80/2.8标准镜头 其镜片结构几乎于Arriflex Zeiss 50T2.2这个设计无异,略微调整了一下镜片大小。因此哈苏HC80/2.8这枚镜头分辨率非常高,尤其拍摄高解析力见长的胶片时,其细节展现非常出色,在数码上也有优良表现。哈苏推出H系列这款镜头是新千年之后了,玻璃都是使用环保材料,镀膜也是富士的EBC,因此色彩表现带有一定日系色彩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Arriflex Zeiss 50T2.2的结构(本帖配图904所示)与Arriflex Zeiss 50T2.1结构(本帖第六贴可见)两款电影镜头的结构是有区别的

前者生产于20世纪60-70年代,全部德产,包括前期无膜和后期T*镀膜版本两种,就是市场上常见的小飞轮形状的,也被称作MKI,市场上常见的配徕卡的蔡司50T2.2用的就是这一枚。

后者生产于20世纪80年代-2004年左右停产,全部德产并标配T*镀膜以及精确的标准0.8mm电影镜头跟焦齿,分为MKII和MKIII两种版本 MKII大约是85-95年间生产,MK III大约是95-04年间生产(外壳造型与镜身标记略有不同)

蔡司对电影镜头的设计是十分上心的,即便是50T2.2结构已经颇为完美的情况下还是持续在改进之。目前中文网络摄影界对这款镜头认知不足,不少人认为50T2.2和50T2.1是同一款设计,其实是有区别的。总的来说,后期款的成像是好一些的,尤其是这批镜头都是没有非球面玻璃但能达到高分辨率和极致的色彩表现。90年代香港电影圈这组镜头十分流行,《重庆森林》《花样年华》等90年代王家卫导演作品都是Arriflex Zeiss T2.1 MKII系列所拍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禁言中
泡网分: 2.206
主题: 92
帖子: 1424
注册: 2022年12月
瞬间的震撼 发表于 2024-05-31 20:57
经鉴定
Contax Planar 100/2.0 和 Planar 135/2.0这两只镜头与 Arriflex Zeiss Standard Speed 100T2.1 和 135T2.1 光学设计结构一致,玻璃用料,镀膜和装配精度有一定区别。
...
太棒了!感谢!

向来以锐利著称的CY 100/2也上榜啦!合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山东省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522
主题: 57
帖子: 10559
注册: 2005年2月
Cooke L39 TTH 50/2 for Reid 经鉴定结构和Speed Panchro I代 50T2.3 结构极为近似,但略修改了镜片曲率放大一些像场,I代稍稍不足全画幅一丁点(可以用 大光圈时暗角稍大 )

Speed Panchro II代就是另一个光学设计了,不一样了,设计师也更换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522
主题: 57
帖子: 10559
注册: 2005年2月
另,猫头鹰Otus其实和MP设计区别挺大的,当然年代也晚了十来年,可能借鉴了一定MP的设计思路,但区别还是明显的。

Zeiss Classic和CP.2 是同样的光学设计

Zeiss Milvus和CP.3是同样的光学设计

CP.2和CP.3都是作为蔡司入门级电影镜头,生产地在德国生产,用料和民用版一样,镀膜和装配精度有区别,成像质感好一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522
主题: 57
帖子: 10559
注册: 2005年2月
经鉴定

Contax Planar 100/2.0 和 Planar 135/2.0这两只镜头与 Arriflex Zeiss Standard Speed 100T2.1 和 135T2.1 光学设计结构一致,玻璃用料,镀膜和装配精度有一定区别。

Arriflex Zeiss Standard Speed 32T2.1 50T2.1 85T2.1是电影版独有设计,民用未沿用其设计,结构区别很大。

Arriflex Zeiss Standard Speed 180T3.0和 300T2.9(极为罕见)有可能和民用版结构一致,也有可能有区别,因为找不到对应的结构图,暂时只能猜测。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版的180T3.0锐度和清晰度都很高,一改民用版疲软常态,我个人猜测玻璃区别可能比较大。 电影版300T2.9生产量非常少可能不多于50枚,因此难以下定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675
主题: 11
帖子: 4537
注册: 2011年6月
不说技术下放。电影镜头4大家之一的库克新推出的SP3已经把价格做到$4500,算是民用摄影镜头的高端价格。这是由国内代工的2.4小光圈系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禁言中
泡网分: 2.206
主题: 92
帖子: 1424
注册: 2022年12月
ghs0009 发表于 2024-05-30 23:59
即便技术、图纸下放了,但材料、工艺和合格标准远远达不到,因为民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无法支撑,太贵了根本没销量。

1、你说的没错。电影镜头可以不计成本,所以可以任性采用最好的特殊玻璃和镀膜。这一点讲成本的民用摄影镜头就做不到。
2、我觉得民用摄影镜头可以吸收的主要是电影镜头的部分设计。为什么只能是一部分?因为上一条——光学设计受玻璃的折射率、色散系数以及镀膜的影响,简单说可以理解为——更高级的玻璃和镀膜为光学设计提供了更优化的选择。
3、民用摄影镜头无需达到电影镜头的工艺和合格标准——摄影家已经用了上百年的民用摄影器材了,不拍电影,没耽误干活。

所以,发这个帖子,是想和大家交流请教——哪些摄影镜头采用了哪些电影镜头的哪些技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山东省
泡菜
泡网分: 17.483
主题: 1
帖子: 2666
注册: 2006年8月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S
ILCE-6000
即便技术、图纸下放了,但材料、工艺和合格标准远远达不到,因为民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无法支撑,太贵了根本没销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云南省
禁言中
泡网分: 2.206
主题: 92
帖子: 1424
注册: 2022年12月
还有:D35/1.4(禄来QBM,康泰时CY)有没有可能是吸收了蔡司电影镜头 Super Speed 35T1.3的技术?后者虽然像场不能覆盖135全幅,但也使用了非球面镜片。

毕竟,直接从牛眼35/2跳到35/1.4非球+浮动,这个跨距实在太大了。

如果谁贴出来以上三镜的结构图,那么分析起来就容易多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山东省
回复主题: 【讨论】电影镜头技术下放的民用摄影镜头有哪些?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