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揭开埃及艳后的面纱,看一看SONY制造的垃圾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8041 回帖:175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31.909
主题: 14
帖子: 384
注册: 2001年11月
东西是拿来用的,为甚们要俯下身去,做这家或那家的Fans尼?还要为之大打出手。
连一个耳机,镜头都要神话,崇拜吗。
我们还是好好玩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4
帖子: 107
注册: 2004年1月
什么叫糟粕文章,什么叫水货,本人到现在没买过水货,我们买电器都是在日本买的,上文提到的产品无一是水货。即便是水货又怎么样?这位兄台想必自己是SONY的拥有者,如果自己说自己的产品不好,可能就有点自残倾向了,这点小弟可以理解,本人两年前也是SONY崇拜者之一,兄台的心情是理解的(那时候非SONY的电器不买),只可惜今非昔比,借此宝地发发自己的感慨,如果有人不愿意听,可以走人!不要说删贴之类的蠢话,论坛是言论自由的地方,如果你有时间可以去※※。。功,删他们的贴子,还算为党做点贡献,不然的话就请闭上嘴巴好好作你该做的事,中你该中的毒,烧你该烧的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527
主题: 8
帖子: 53
注册: 2004年3月
SONY的东西贵,而且质量一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218
主题: 43
帖子: 1148
注册: 2004年3月
这篇文章放在摄影论坛里是合适的,会有很多人认同,因为SONY的DC确实一般,但SONY的DV确实很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9.129
主题: 8
帖子: 377
注册: 2003年3月
OK了,此文的出现,SONY离关门倒闭不远了。早说过要炸了SONY,这下省了。

相比起来,此贴才是垃圾中的垃圾,要求删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302
主题: 7
帖子: 375
注册: 2004年1月
如果你这位“朋友”(关于这个人物的存在,我表示怀疑)不幸买了IBM的笔记本出现过保故障的话,建议他(or她)去蓝快看看报价(最好是打电话,以免丢人),体验一下IBM的“大家风范”,那个价格才是“世界级”的。别的不说,索尼的笔记本是行水货价差最小的,数码相机部分索尼产品国内价格已经低于国外价格,可以说索尼对于水货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也是卓有成效的。而今水货最多的DC当数富士了吧(富士的FANS不要骂我)。
这里原本一个好好的技术论坛,却有f这种人发糟粕文章,实在可惜。建议大家停止争吵,好好工作/修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3.276
主题: 21
帖子: 3850
注册: 2003年6月
最不愿意看的就是这样的GP文章!

那家公司在相同领域能做出SONY产品的95%水准?再来写文章不迟。

〉SONY的质量真的是一般,相比之下,松下和东芝的要好很多,还有在日本电器里,
松下和日立的知名度是最高的,也是消费者最信赖的产品。

生产规模与品种不一样不好比较,但是“相同产品”比较的话,上面的文章明显错误。
============================================================================

挺好的一家公司,在坛子里老被人骂,真不到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1.111
主题: 334
帖子: 2977
注册: 2001年12月
前段时间收到索尼公司寄来的一本关于他50周年纪念的书,上面提到在50年代,索尼曾经求着三洋和松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版主
泡网分: 89.084
主题: 213
帖子: 8686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最不愿意看的就是这样的GP文章!

那家公司在相同领域能做出SONY产品的95%水准?再来写文章不迟。

〉SONY的质量真的是一般,相比之下,松下和东芝的要好很多,还有在日本电器里,
松下和日立的知名度是最高的,也是消费者最信赖的产品。

生产规模与品种不一样不好比较,但是“相同产品”比较的话,上面的文章明显错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7
帖子: 172
注册: 2001年12月
楼下的还算好。我一朋友的VAIO上个月突然死菜,事先连个征兆都没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4
帖子: 107
注册: 2004年1月
而且维修费用居高,我的一个朋友笔记本换了个上面的壳就要1000多人民币。简直是诈骗!!
用SONY的各位,一定要小心了,千万别磕磕碰碰,不然坏的是机器,流血的是自己的荷包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10
帖子: 130
注册: 2000年12月
还没说说SONY的记忆棒贵的要死,冲这我们也应不买SONY独家垄断的数码产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2.171
主题: 21
帖子: 2876
注册: 2003年11月
当年sony的一些买不起的东西,质量还是非常好的。不过目前sony的便宜货,质量之差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36.299
主题: 146
帖子: 6125
注册: 2001年9月
SONY的电视是垃圾。

写这文的人使用了双重标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47
主题: 171
帖子: 8778
注册: 2001年4月
优质内容勋章
有谁知道现在哪里还能买到EJ-01?
两年之前没有买,后悔了两年。5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2.011
主题: 204
帖子: 35277
注册: 2003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众测俱乐部标识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RM2
★ PENTAX K-3
★ LEICA M (Typ 240)
Sony的CD中,最好的还是EJ-01,925次之,1000、2000,都是垃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993
主题: 8
帖子: 234
注册: 2003年12月
如果大家哪天要扔垃圾的话,通知我一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081
主题: 12
帖子: 818
注册: 2003年4月
作者花这么多时间研究“垃圾”,确实要钦敬一下。
打错了:)

[zhangwx 编辑于 2004-03-30 12:4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2.486
主题: 101
帖子: 6790
注册: 2001年6月
我只觉得关于EJ2000和EJ1000的对比有点白痴。明明2000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小,当然要改到一节电池,这也能成为痛骂的接口,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且1000有个重大的磨盘的毛病,怎么不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31.511
主题: 160
帖子: 39512
注册: 2002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众测俱乐部标识
说到DISCMAN,现如今玩随身听的年轻人们,有几个是会仔细比较音质的?SONY的极品---303,555,777等,早已经是传说了!在盗版、MP3/4、网络下载、快餐歌曲盛嚣的今天,与其把功夫花到提高音质上,还不如把外形做得炫一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78
主题: 18
帖子: 776
注册: 2003年1月
我的EJ2000用3个月就坏了,后来买台MP3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83.234
主题: 99
帖子: 11553
注册: 2001年4月
看了一点,仿佛看到了作者对sony可以说有点恨了,是爱不成,恨的那种。就是说挺喜欢Sony的,要不然不会做那么多了解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4
帖子: 107
注册: 2004年1月
谢谢楼上的支持,通过转这个贴子,希望大家能认识到SONY现在的情况,买东西的时候用用大脑。卖点实用货真价实的东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47
主题: 171
帖子: 8778
注册: 2001年4月
优质内容勋章
这个帖子不错哦~!~!
感觉分析的非常好。SONY的东西,外观确实一流。
我记得当初比较过EJ1000和一款松下的CD,感觉价格只有EJ1000一半的松下CD,音质却比EJ1000好很多。
买了一个R505笔记本,用了一年,光驱,软驱都坏了。可怜啊,这一年里,我还没用过几次呢~~~

[wweeoo 编辑于 2004-03-30 12:2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4
帖子: 107
注册: 2004年1月
让每个人都看到。。。多一份选择,多一份满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1.338
主题: 35
帖子: 1233
注册: 2002年11月
个人观感,松下的东西还是很不错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4
帖子: 107
注册: 2004年1月
[文章简介]阅读 60275 人次
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巨人——SONY多年来一直在努力的塑造“神”的形象,
很多用户对其产品已经达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 (10005 字)

对比两台显示器,你能很清楚的分辨出哪台是三菱的管子,哪台是索尼的管子?

聆听两套随身听,你能很清楚的分辨出哪套是爱华的音质,哪套是索尼的音质?

看两张数码照片,你能很清楚的分辨出哪张是尼康的图片,哪张是索尼的图片?

欣赏两盘DV录像,你能很清楚的分辨出哪盘是松下的画质,哪盘是索尼的画质?

……………………

以上的种种示例无一不在诠释着索尼产品特点,而索尼产品最大的特点除了“贵”以外,还有一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艳”,无论从音质或是画质上来讲,“索尼制造”就是意味着,她要给这个产品镀上自己特有的色彩。难道真的是其它厂商的产品太素了吗?索尼的“颜色”是正确的吗?

其实,经常玩弄一些电子产品的人不难发现,索尼——这个电子业的巨头,正在以其产品特有的“妖艳”,迅速蚕食着电子产品市场中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大舞台上,与索尼唱对台戏的厂商都被定义成了“素”的代名词,而她自已却一直在成功的扮演着“埃及艳后”的角色。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十年的※※吧!

还记得十年以前,那时人们结婚的时候都要置办家电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在这大三件的选购中,彩电的选购由为重要,那时人们在彩电的选购上,注重的似乎并不是质量,而是尺寸与品牌,似乎那数千元的设备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要得到别人羡慕的目光,如果有谁家买了印有SONY标志的大彩电,他们一家人走路都会抬起头来,这种思想跟了我们五年之久。

如果说十年前是为了面子问题而去买SONY的话,那么五年前人们选择SONY就不光是为了面子,因为经过五年之久,我们发现了它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经久耐用,经过了五年的考验,十年前购买的SONY电器,依然可以运行良好,这对于薪水并不是很多的中国大众来说,抗用才是硬道理。

可是过了十年后的今天,很多人依旧选择SONY,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不过这时的他们只是因为已经用惯了SONY产品,对SONY的产品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依赖心理,熟悉那SONY所固有的色彩——“妖艳”。对于一个用久了SONY产品的用户来说,大都认为那种被渲染过的色彩或声音才是最好的,而其它公司的产品似乎缺少了点什么。

笔者有一位朋友是SONY忠实的FANS,看他们家买的电子产品就好像一条SONY的产品线,我简单的统计了一下,包括电视(DR34M80)、DVD机(730P)、手机(Z28)、随身听(NE1)、耳塞(EX70/EX71/E888)、DV(33E)、DC(P92)、刻录机(CRX175A1)、游戏机(PS/PS2)、收音机(忘了型号了)……没有一样不是SONY的产品,而且正准备购买的DVD刻录机也是非SONY的产品不买,因为他已经习惯了SONY带给他的“艳丽”。

CT800+MX500的组合在他NE1+E888的耳中怎是一个“淡”字了得,三星的显管和松下的DV更是被扁的一文不值,在他“妖艳”的SONY面前,那些图像好像突然变成了黑白的一般。不过SONY的那些玩意从来都是有钱的人奢侈品,对于广大工薪阶层来讲,SONY永远都不会谈到的“性价比”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在此,我们并不讨论SONY产品的价格是否公道;这种特有的“艳丽”是对还是错,因为这里讨论这些内容也没有多大用处,只能留给时间来证明。笔者在此只是想为各位SONY的FANS们展示一下,面纱下“埃及艳后”的脸上,也有些许雀斑,“SONY制造”并不等于必属精品。

--------------------------------------------------------------------------------
CD篇:升级 or 降级?EJ1000>EJ2000
--------------------------------------------------------------------------------

音乐——自从有了人类的那天开始它就有了它独特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从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到太空中以电波形式演奏出的《东方红》,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生命的含义;也从那一天开始,人们就想尽一切方法去把他们所听到的音乐回放得更完美。从最原始的人工学唱到黑胶片,磁带机,CD机,到电脑时代各种格式的音频文件,音频回放的※※走过了许多艰难和曲折的道路。曾经有位音乐家说过:“有了音乐生命才如此美丽”,所以音频回放技术的发展从来了没有停止过。

1979年,SONY公司的第一台Walkman的问世,这预示着人们可以把自己喜爱的音乐带到每一个角落,也是从那一天开始,SONY树立了其在随身听领域长达数十年的垄断统治地位。可是受到磁带本身技术限制等影响,Walkman的音质并不能满足大多数人挑剔的耳朵。

1982年,SONY联合了PHILIPS、POLYGRAM共同研制开发了CD数字录音格式,而1984年随着世界上第一台CD Walkman——D50的问世,人们的随身音质已经提高到了一个极限。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CD Walkman的音质和体积相比二十年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能目前市面上比较好卖的SONY CD随身听就要属EJ2000了,到目前为止,EJ2000一直是世界体积最小·最薄·最轻的CD播放机,可是在网上,我们放眼望去,评价这款播放器的尽是一些阿谀奉承之辞,难道EJ2000真是一部很好的CD Walkman吗?笔者在此不得不给它泼一盆冷水了。

EJ2000是SONY公司2002年推出的纪念版机型,同时它也是EJ1000的后续版本。如果说EJ1000是一款成功产品的话,那么它的成功并不是一个偶然。

2001年8月,SONY发布了当时世界上最轻、最薄、播放时间世界最长115小时的顶级Discman——SONY EJ1000。当时,SONY CD Walkman的音质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在这个领域中,其它厂家很难有产品可以将其超越,不过,在重量,体积与播放时间的较量上,索尼的对手松下却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EJ1000的出现,预示着SONY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王者”,音质、重量、体积与播放时间第一次完美的结合在一台CD Walkman之中。

可是事隔1年多以后,EJ1000的换代产品——EJ2000的出现并没有给我们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带来惊喜,相比EJ1000,它只是在线控和体积上做出了一些改变,而其它方面却在大幅的缩水。

作为SONY新推出的几款CD中的旗舰产品,EJ2000在外观上的确下足了工夫,与EJ1000一样,他们用的同样都是镁金属外壳,但从视觉上给人感觉EJ2000体积(为127.0×133.8×13.4m)要比EJ1000小,整个机身也比1000薄。SONY煞费苦心的压缩体积是以缩短播放时间和降低音质为代价,这样做有必要吗?

对比分析一下吧!看看EJ2000相对EJ1000有哪些缩水的地方?

外观的缩水:在体积和重量上,EJ2000足以让任何挑剔的玩家闭嘴,受到CD盘片本身大小的限制,CD机的体积不可能突破盘片为它划好的界线,所以体积和重量上再一次突破“极限”的意义远没有EJ1000发布时意思重大。EJ2000外观设计真的很好看吗?这一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可是EJ1000被很多玩家亲切的称作“恐龙蛋”,EJ2000好像至今还没有昵称。

电池的缩水:就算是对CD Walkman一无所知的人也能看出来,EJ1000是双电池供电,而EJ2000是单电池供电。电池的缩水更是导致了一连串的反应,首先是播放时间的缩短,相比EJ1000,EJ2000的播放时间缩短了50多小时,就为了比EJ1000轻那么一点点,就让玩家损失了50多个小时的播放时间,无疑是焚琴煮鹤之举;其次是音质的降低,为了在单电池的状态下也能得到较长的播放时间,各种省电技术就好像“周扒皮”一样,剥夺一切可以剥夺的电力,由此造成了各功能模块的“营养不良”,这就是导致音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最后一点就是少送了一块电池,SONY当然不会为只需要一块电池的机型送两块电池了,而且SONY的电池非常贵,多一块电池对用户来说意味着可以得到更多。

附件的缩水:为了“轻薄”,最先被选中的“灰姑娘”就是外接电池盒,“播放时间”在一节外接电池盒的阴影下再一次被缩短了。最有争议的还是线控问题,RM-MC3*EL系列的线控在功能和体积上的确要比RM-MC1*EL系列强不少,可是质量嘛?好像也是严重缩水后的产物,单从外观上看,RM-MC32EL的精细程度就不如RM-MC11EL,耐用程度就更不如RM-MC11EL了。EJ2000才发布5个月左右,就有大量用户反映自己的线控出现大量如窜键,屏幕不显示,误操作等问题,可使用RM-MC11EL的EJ1000却很少听说过有线控报修的案例。

这次EJ2000可笑的升级将被一年一度的更新换代所淘汰,在SONY CD Walkman的滚滚※※长河中,它不再会像EJ01和EJ1000那样成为一款可以称之为经典的产品,NE10、D-NE900、D-NE800的发布会让人们逐渐淡忘EJ2000的存在,可是新发布的这三款产品似乎走了更多的回头路,除了支持格式增加了一些,体积和质量却退步了不少,如果这次新发布的三款机型音质也退步了,那么,笔者想问一问:“不再艳丽的SONY,你还有什么?”

--------------------------------------------------------------------------------
耳塞篇:EX70——失败的入耳式设计
--------------------------------------------------------------------------------

如果说SONY真正的崛起是从随身听发布的那一天才开始的,那么,陪着SONY随身听走过风风雨雨的耳塞功不可没。从2系列开始,SONY的耳塞便奠定其在这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也开始了其“妖艳”的旅程。

对SONY耳塞了解较多的朋友可能已经知道了,SONY耳塞最大的特点有是音染比较严重,听惯了以后可能会极度不适应那些不加任何修饰的声音,这种修饰是好是坏我们姑且不论,可是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是声音,SONY也不放过,一样要给他镀上自己的颜色——“艳”。

如果单论音质,SONY的音质并不是最好的,可是比起耳塞的外观,SONY从来没有输给过任何其它厂家。在前几代的产品中,SONY还是以音质为主,出了几款不错的产品,可是后来就....以这当中最失败的作品——EX系列的70为例:

镀金的插头,纤细柔软的线材,不用力也能轻松吸附在耳洞上的橡胶耳塞,无一不在精雕细琢着“她”动人的曲线,想一想当年购买“她”的时候,却显的有些可笑。

或许感于ER6动人的传说,或许惊于ER4不败的传奇,看了看手中的几条漏音严重的耳塞,那些被抛弃在空气中的细节似乎在向我诉说:“她们”需要一条入耳式设计的耳塞,来完善“她们”本来就已经很甜美的声音。

这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式耳塞声压示意图

这是一个典型的入耳式耳塞声压示意图

可以看出来,这种入耳式耳塞最大的好处就是密封性良好,耳膜几乎可以感受到振膜每一次细微的振动,也就是说,这种耳塞低音的量感应该很足,瞬态更是没话可说。最好的例子就是音特美的er4,很多挑剔的耳朵在er4上都找不出任何毛病,可EX70的模仿就有些不伦不类。

因为发音单元大小的限制,从一开始就决定了EX70在低频中的下潜力会不足,不仅如此,SONY还画蛇添足般的在振膜前加了个类似挡板的东西,这样一来,低音会更加混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外有些发烧友甚至把这个盖子切除。

摸了摸口袋中那或多或少的钞票,用力地抽回放在ER4上有些不能自拔的目光,我把选择的范围缩小到SONY的EX70与AIWA的VX100之间。我至今仍清楚的记得,那一天,在一家不大的随身听小店里,有一个人在反复的试听EX70与VX100。经过近半小时左右的试听,他选择了EX70,这并不是因为它的音质要好于VX100,只是因为“她”长的比VX100要好看。其实,在试听的时候,我就始终觉的VX100的音质要好于EX70,可是那时执迷不悟的我始终坚信,EX70音质不好的原因是:没有煲开,这是后天可以弥补的。

可是VX100实在有些丑,不但自己看了不顺眼,带出去还不够丢人的。把“美丽”的EX70买回家以后,我一天比一天后悔,“她”的表现真是让人大失所望。

我比较喜欢看星爷的片子,可是《食神》中有一个镜头在很久以后我才明白,长的丑是最好的抛弃理由,那条静静的躺在柜台中的VX100当时的心情会不会和他一样呢?

我恨透了那些在自称听过EX70的大侠们,说什么低音强劲,中音尚可,高音很尖。因为平时喜欢听点低音音乐,我对耳机的最大的要求就是要下潜力足,要干净,不能有拖音,可是EX70的下潜力实在是......这时我又把所有关于EX70的贴子搜了出来,结果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

网上对EX70的评价有N个版本

1. 最多的是说它低音有过之,而中音低不足

2. 可是还有不少人却说他的低音空泛,中音空洞,高音效好

3. 高中低都比较空洞,只是频响范围比较大,适合听收音机

4. 最离谱的是说它分日版和韩版,日版的表现可以和888媲美

5. 高中低三频都不好,就是灵敏度高一点,瞬态的回弹快一点(经证实,这才是最正确的说法)

这一次,屈服在美丽SONY脚下的人成了我自己,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觉得带着它的我会更好看一些,那印在耳机上的S、O、N、Y四个字母能给我带来更多的荣耀,可是我输了,因为除了好看,我似乎在这款音染超强的耳机上再也找不到其它优点了。

--------------------------------------------------------------------------------
DC篇:P系列——除了傻瓜,还是傻瓜
--------------------------------------------------------------------------------

自2000年09月12日,SONY正式发布当时消费级的顶级傻瓜DC——DSC-P1以来,一直到2003年3月25日发布DSC-P10之日,索尼的20余款P系列DC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傻瓜之路。

SONY是以一个电子业巨头的身份加入摄影市场的,在DC市场中,相比传统的相机老厂,SONY有着它自身的优势。一款DC出图的好坏主要有三方面来决定:镜头、CCD与电子精工技术,而SONY在后两项当中有着较大的优势,镜头方面,SONY采用的是德国老牌镜头厂商卡尔、蔡斯认证的产品,在本文当中,我们并不想深入讨论那个镜头上连T*标识都没有的F系列,因为我们至少还有一些选择它的理由,可是P系列就.....

说起P系列,我们首先就要说它的外观,P系列的外观是众多网友当中意见最多的,因为P系列二十几款相机,外观就没有再改进过的。

在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上,SONY一向以创新而闻名,我们可以很轻松的从众多产品当中一眼看见SONY的身影。比如:CD,MD等,更是一年换一款样式,一年引导一次潮流,可是在DC产品当中:“SONY你对我们广大色友太不重视了”。

我们可以看到,从P1到P10,20余款相机有着千篇一律的面孔,在SONY其它电子产品一年一度的更换外衣的同时,DC好像应付差事一般的又穿起了去年的外衣。

再说说镜头问题,如果说在F系列上连T*都没有的卡尔、蔡斯镜头还有一定的来历,那么,看着空空如野的P系列镜头,我们怎么能不怀疑SONY制造镜头的能力。

在其它品牌的相机中,我们至少还能找到镜头的一些相关资料,例如:几片几组,几块非球面镜等。可是在P系列的相关资料中,我们甚至找不到任何关于镜片的介绍,难不成真像我们网友怀疑的那样,P系列的镜片是用塑料做的?

有些网友说,SONY的DC成像都非常艳丽,P系列也不例外,可是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在显示器上看上去很美的图片洗出来的效果往往达不到我们的预期,这是因为SONY的颜色特别假,而且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色偏。

由于被“埃及艳后”的光芒所笼罩,SONY的P系列相机的图像大都被SONY自定义的图像处理技术加以过份的修饰,图像本身应有的色彩细节信息被覆盖,这种问题在显示器上看不出什么,因为在显示器上看到的图像是经过显卡与显视器,两重优化处理过的产物,而在冲印的时候 ,冲印设备由于失去了这些图像的原始信息,再想效正似乎是不可能了,所以我们看到的P系列在显示器上有着惊艳的表现,而实际照片色彩确感觉却非常的假。

从P1到P10走过的路也算是比较漫长了,可是我们看看这几行大字吧!“1. 不支持光圈先决2. 不支持快门先决3. 不支持手动曝光”,从P系列诞生的那天开始,这些语句好像就没有离开过P系列的产品介绍。在SONY的机器上,我们甚至都不能手动调节白平衡,SONY一直在用户面前一直充当着保姆的角色,好像我们可以放心的把美丽的风景交给SONY一般,我们只需要轻轻的按一下快门即可。

不但相机是傻瓜模式,而且SONY还把我们用户当成傻瓜,如果一个用户在购买P1之后,在他两年的使用时间里我就不相信他会满足于一直使用AUTO档,从未想过要试试A档与S档?人类是在不断进步的,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我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来促使我们不断进步,对于一个使用过P系列的SONY用户来说,我们的“埃及艳后”还能再给他一个选择P系列的理由吗?

我们姑且不论过份自信的SONY傻瓜功能是否准确,可是SONY吃老本的本事可真是一绝啊!除了像素的提升,在P系列身上我们似乎再也找不到有任何技术进步的设计了。SONY的P系列在其它名厂的数码相机面前更像是一个电子玩具——除了傻瓜,还是傻瓜。

--------------------------------------------------------------------------------
电视篇:AR系列——品牌之外,还有什么
--------------------------------------------------------------------------------

在电脑显示器领域,只要提起SONY,就会让人联想起“高端”和“昂贵”这两个词汇。诚然,由于特丽珑显像管技术的出众,即使带宽110MHz的低端产品,SONY显示器的输出质量仍然是非常优秀的。由荫栅结构带来的高亮度和单电子枪带来的高色彩纯度,使得SONY显示器成为图形用户的首选。

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延续到消费类电子的彩电上。已经在市场上绝迹的SONY ES系列彩电和目前最高端的HS系列彩电,确实是非常优秀的。他们良好的亮、色分离,优秀的色彩、对比度控制,以及经典的双电源供电对呼吸效应的良好控制,这一切成就了SONY电视的高贵形象。

但低端的AR系列彩电则没有这么幸运了,虽然他们依旧很贵!下面我们以5999元的SONY KV-AR34M80A来剖析AR系列彩电的情况,因为笔者的一位朋友不幸购买了它。

一、 没有配备良好的亮、色分离电路:

电视的主要用途还是用来收看电视节目,由于电视节目信号的传输是将色度信号叠加在亮度信号上传输的,亮度信号的幅频特征类似于梳头发的梳子,梳齿和梳齿之间有间隙,色度信号就插在这个间隙中,电视在播放之前必须将之分离。现在的电视通常使用“梳状滤波器”做电视的亮、色分离电路。

梳状滤波器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收看有线电视节目的质量。亮、色分离不良的电视画面,明暗画面边缘处有明显的亮珠串镶边现象,或是在画面色彩过度部分出现明显的网纹干扰!在这个价位上的国产品牌电视通常会使用性能良好的“3D数码梳状滤波器”,而且是PAL和NTSC双制的(编者注:PAL制目前没有所谓的3D数码梳状滤波器,要达到良好的效果用四行梳状滤波即可,一些对PAL制的宣传总是过于夸大,此外文中说这个价位国产电视机一定有双制梳状滤波器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以保证电视的画面质量。

这台AR彩电仅仅使用了NTSC单制式的“智能梳状滤波器”!请注意,我们祖国的有线电视信号全是PAL制式的。另外,在如此昂贵的电视上收看DVD等家庭娱乐节目(大多是NTSC制式)的时候,采用A/V端子连接的情况极少,一般都是采用S-Video或者色差分量端子来连接的,这些端子传输的信号本身就是亮、色分离的,那个“智能梳状滤波器”根本就是鸡肋,没用武之地!亮、色分离电路不良应有的毛病在这台电视上都能完美的体现出来,呵呵,它是不适合来收看有线节目的。

二、呼吸效应明显:

菜单的画面越大,亮度与画幅的关系越难处理。直接的原因就是给显像管供电的电源品质不佳。表现在显示亮度变化明显的图像时,画面的收缩现象严重。如观看爆炸场面的节目时,画面不断的抖动收缩,位于画面底部的字母会上下串动,让你怀疑是不是发生地震了^_^。

SONY高端的HS彩电为了得到稳定的画面,采用双电源的设计方案,采用一个高品质的电源单独为显像管供电。而AR系列菜单不会采用这种设计,共用的电源在画面明\暗变化剧烈的时候不能提供足够的电流,也就是“小马拉大车”的情况,所以它的呼吸效应明显,只要盯主画面左上角的电视台台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台标在不断的移动。好的彩电因该是不会移动,或者是非常轻微的。

而明显的呼吸效应不仅仅出现在大屏幕的34寸AR上,29寸和25寸AR彩电同样有这毛病。如此昂贵的菜单呼吸效应控制不好,是非常遗憾的。

三、聚焦能力不良:

聚焦能力良好的电视机,屏幕四周的画面清晰度应该和屏幕※※的差别不大,这样才能提供整体良好的视觉享受。这些要求电视有高灵敏度的偏转线圈、计算科学的偏转透镜和优良的控制电路,缺一不可。

聚焦能力可以通过观察电视节目下端经常会出现的“游飞字幕”来判断。如果游飞字母从右端出现开始,一直到左端没入屏幕都保持良好的清晰度,说明屏幕的聚焦能力优秀。如果字母在出来的时候比较模糊,而移动到屏幕的※※时边得清楚,最后快没入屏幕右端时又变得模糊的话,说明聚焦能力不良。

当然,AR系列彩电同样有聚焦不良的情况,与同价位的国产彩电相比有不小的差距。只要细心观察,很容易发现游飞字母从模糊到清晰再到模糊的变化,如果正好出现游飞字母的同时画面在不断的明\暗变化,还能发现游飞字幕在不停的抖动,也就是前面提到过呼吸效应严重的问题。

四、几何变形控制能力一般:

不管哪种显像管,起内部都是球面或者柱面的,为了在屏幕上正确的显示图像,显像管必须对电子束进行修正。几何变形控制能力好的显像管,显示出来的图像方的就是方的,圆的就是圆的。

几何控制能力可以通过观察屏幕上的方框来观察。在图文电视节目中(如股票信息),我们通常能够看到表格或线框。如果这些线表格或者线框是笔直的,说明电视的几何控制能力良好。

AR系列彩电在显示这些信息时,屏幕两边的垂直直线稍稍往屏幕※※的位置弯曲(枕形失真),这说明他的几何控制能力非常一般。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缺点,AR系列菜单在亮度、色彩、对比度和层次上的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但这都得益于SONY特丽珑显像管的先天优势,如果将AR电视的电路用到其他的显像管上,真不知画面会变成什么样子。

SONY的电视一直走的是高价路线。同档次的电视要比国产品牌贵30%以上,就是和松下的电视相比,也要贵出15%,虽然它也在国内生产。

在6000元这个价位的国产电视上,大多具备了双数码梳状滤波器、双逐行色差分量输入端子、1250线画质和i1080高清晰电视兼容等功能、100Hz扫描等功能,这些都是AR系列彩电所不具备的。虽说很多功能都仅仅是个卖点,有些甚至会导致图像质量下降,但在基本的有线电视收看这个功能上是实实在在胜于AR系列彩电的。

但由于在商场里出售菜单时大多用DVD作为演示节目(NTSC制式),避开了亮、色分离薄弱这个环节,再加上DVD的高清晰度,以及特丽珑显像管的色彩和亮度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消费者们反而会觉得AR彩电的显示效果高于同价位的国产彩电。

每个厂家的营销策略不同,我们无意在这里指责SONY的高价格。但对于SONY这个品牌来说,不管在什么价位上,提供良好亮、色分离、良好呼吸效应控制的彩电给消费者是应该的!没有这些的彩电,就算色彩再艳丽,不客气的说还是垃圾彩电!

AR系列彩电,你除了挂上了SONY的艳名以外,还有什么?

--------------------------------------------------------------------------------
笔者有话要说
--------------------------------------------------------------------------------

我们可以看到,高贵和艳丽的“埃及艳后”面纱下面,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完美无瑕,印有SONY标志的垃圾产品还有很多,这里例举的几个只是我们最常用的产品,也是一些价格比效低,离我们穷人更近的产品。

对于很多和我一样的朋友来说,SONY这位高贵的“埃及艳后”似乎永远不可能临幸我们这些挣着微不足道工资的穷人,就算有机会“一亲芳泽”,在以上的种种产品中我们也看到SONY是如何对待大众级市场的。

在电器的购买上很多用户可能都会跟我一样:要看品牌、要看质量、要看售后服务,辛辛苦苦赚了点钱谁也不想打了水漂。可是如果是因为质量和售后服务而选择SONY的话,那大可不必,随着CCC认证的实施、各公司之间竞争的激烈化、相关法律体质的健全,品牌之间产生的差异只会越来越小,其它公司的质量与售后服务跟本不会比SONY差。如果是为了买一个叫的响一点,牌子硬一点的产品,那么.....实力雄厚的SONY真的是你的首选吗?

今年3月31日结束的一季,Sony公司提报净亏损1,111亿日元(9.27亿美元),是若干分析师预估的三倍。许多投资人,包括大型基金的经理人,对这项数字的反应只能以目瞪口呆来形容,因为没有一个人预料到这样的结果。投资人实在难以想象,一直是日本企业先锋的Sony,竟然会是造成日经指数重挫至20年新低的祸首。

  继SONY公司于4月24日发表2002年度第4四半期纯损失1,111亿日元以来,4月25日(星期五)SONY股票大副下滑之后,SONY股票持续下滑大跌500日元 ,跌至2720日元,为7年多来的最低值。

《日本经济新闻》也报道表示SONY公司将在2006年3月前裁减1万5千至2万人,并重新评估其全球运作体系。目前SONY公司在全球大约有员工16万人,这次大规模裁员约占全体员工数量的10%, 这会对负责PS系列电子游戏事业的SONY电子娱乐(SCE)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近年来,SONY所投入在PS2硬件上的开发及建工厂的资金,约500亿日元。以SONY的游戏软件向各厂商的收费来看,一年要卖出5000万片才能回本——幸好,游戏部门和电影部门还是Sony为数不多盈利的部门,但是如果万一亏损(肯定是大亏),SONY哭都哭不出来!

如今的SONY更像是一个颗长满蛀虫的参天大树,在风雨中飘摇,我并不是一个※※日货的愤青,可我不会去选择SONY,因为印有SONY标志的产品一直在和我所忠爱的性价比说“不”,在相同的品质下,“埃及艳后”的身价要比同行们精贵不少,在品质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选择她?

在SONY的数码相机F717降价的时候我还满怀希望的以为高贵的“埃及艳后”会走一走“性价比”的路线,可是经过仔细盘算,发现价格还是比其它同类产品贵很多,其最大的猫腻就出在附件上,封闭的SONY产品使用的是特制的记忆棒、电池和充电器,这些附件价格昂贵,又不能兼容于其它品牌,看着一位购买了F717的朋友“咬牙切齿”的对着售货员说:“就算把机器充坏了,我也不买充电器”的“豪言壮语”之后,我们似乎该反思些什么?

写了这么多,我也累了,我的目地也只是希望在买电子产品的时候广大网友们不要去迷信,不要相信“神”的产品就一定可以为我们带来方便。电子产品毕竟是用的,不是充面子的,当购买了一个昂贵的电子产品之后,我们是想要从中得到更多的欢乐与方便,而不是有一种买了高级电子玩具后的失落感。
   
  

网友投稿_X-Ray  北京 2003年10月28日17:29

版权作品 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

--------------------------------------------------------------------------------


   

  

硬件评测推荐

性价比平衡?森海塞尔PC系列耳机试听 2003.10.22
时尚与内秀并在的明基 S380C彩屏翻盖手机.. 2003.10.15
时尚与内秀并在的明基 S380C彩屏翻盖手机.. 2003.10.14
兼容“碰撞”-两种DVD格式兼容性国内的测试 2003.10.08
PCWorks回归,创新TX230 2.1音箱试用 2003.09.29

硬件产品推荐
果实成熟了,AMD Athlon64火线出击(下) 2003.10.13
果实成熟了,AMD Athlon64火线出击(上) 2003.10.08
方寸天地有美景——准系统技术探秘 2003.09.05
DIY入门之教你改显卡:9800se改造完全版 2003.08.30
865/875、NF2次世代主板选购(下) 2003.07.14



  网友评论(仅供参考与本站立场无关)

http://bbs_96333_com/uploadfile/2003112710552181657.jpg(2004.03.24 22:55:56)
更改上面网友的的那句话,在日本国内,家用电器品牌里松下、日立、三菱的知名度是最高的,其次是东芝、索尼,再其次是三洋、先锋、富士等
相机厂商知名度排名:佳能、尼康,其次美能达、柯尼卡、奥林巴斯、索尼、松下、富士等(2004.03.11 00:51:15)
SONY的质量真的是一般,相比之下,松下和东芝的要好很多,还有在日本电器里,松下和日立的知名度是最高的,也是消费者最信赖的产品。对欧美电器了解不是很多,不过通用电器、飞利浦、博兰等真的很好,不过很贵,家里有台美国原装进口的通用的冰箱,是43寸等离子价格。好了,就说这么多(2004.03.10 21:45:30)
  点击这里查看全部...

[2004-03-31 12:01 补充如下]

SONY路到尽头?

引言:持续一年多的巨亏让消费类电子产品大厂索尼风光尽失,多元化经营造成了其财力和技术力量的分散,产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笔记本、电脑游戏和娱乐业绩大幅下滑,索尼已经开始了重组,要在2006年前提高利润到10%,这包括将其PS2拉到中国,但是PS2的延迟销售也许就预示了索尼改组路不好走...

三问索尼:为何糊弄消费者?

9月25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向媒体披露,由于安全隐患,5600 台索尼笔记本电脑将被厂商紧急召回。


  索尼召回的这批笔记本电脑是2003年6至7月间出售的PCG-FRV25和PCG-FRV27,主要是漏电问题,用户将笔记本连接到电话线上,如有电话打入时,则会受到轻微的电击。紧接着,索尼便于9月27日发表声明指出,5600台VAIO笔记本电脑并非索尼(中国)公司下属的无锡基地生产,而是由国内一家OEM厂商生产并出口的。更加耐人寻味的是,索尼声明被召回的笔记本不是"回收",而是在相关市场向顾客提供"免费维修服务"。

  索尼的这个声明给人留下两个印象:其一,它的产品质量出现了质量问题,并不是它的责任,而是OEM厂商造成的;其二,"回收"不是因为产品质量有问题,完全是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售后服务。一打一拍,一只巴掌打在代工厂商的脸上,一只巴掌拍自己的屁股上,索尼真是"可爱"极了。

  且慢!索尼在这一事件上表现得真是那么可爱吗?否!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索尼耍的是文过饰非、亡羊补牢的小把戏。

  我们不禁要向索尼提出三个疑问:

  一、 你的产品质量责任属于谁?

  索尼在声明中提到,被召回的笔记本是由国内一家OEM厂商生产并出口。所谓OEM,就是原创设备制造企业(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诸如索尼、飞利浦、IBM、惠普和诺基亚等,它们都拥有自己的品牌,都是自己进行市场营销和产品创新研发。但是,由于产能不足或从成本、营销考虑,这些企业便将制造业务外包给合同制造商,于是专业代工便形成了一个产业。

  在IT业,几乎所有产品都存在贴牌现象,牌子是人家的,代工厂只能商隐姓埋名,为人作嫁衣,而且,自己所作的一切都不能在产品上露出任何蛛丝马迹。索尼笔记本委托合同制造商代工,同样不会允许代工厂商"出头露面",这一点甚至不是约定俗成,而必须以合同的形式加以制约。至于索尼与代工厂的合同条款是怎么签署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按合同制造的一般规矩,在委托代工期间,索尼必然要对整个工艺流程进行严格和质量监控,从设备到工艺,从材料到加工,从标准到质量,从配件到整机,每一个环节都绝不会放松管理,更不会降低合同要求。如果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索尼在验收时绝不可能开"绿灯"。

  其实,索尼召回自己的笔记本,并非始于这一次,早在去年9月,索尼曾在美国和加拿大召回过2万台Vaio电脑,今年4月18日,索尼再次宣布召回2万台Vaio台式个人电脑,都是因为电源部件发现某种故障。

  现在,已经投放到市场上的索尼笔记本电脑,出现了未曾预料到的质量问题,只能由索尼承担,因为那上面贴的是索尼的牌子!既然是在索尼严格监控下投放市场的产品,与代工厂商何干?很显然,索尼把责任推到代工厂身上,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二、代工厂凭什么给你背黑锅?

  索尼所委托的制造商,不用问,也必须是经得起检验的企业,否则,索尼怎么会把自己的王牌产品交给他们代工?这是一个简单的常识。现在,我们来看看,谁在为索尼的笔记本代工,他们的制造实力又是如何?

  据目前所知,为索尼代工笔记本的是中国台湾的两家知名企业,一个是华硕,另一个是广达。华硕拥有自己的品牌,同时也为国际大厂代工。在自有品牌方面,华硕的笔记本产品也是国际知名品牌,所拥有的核心技术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今年第一季度,华硕的笔记本出货增速较快,4月又拿下了三星迅驰笔记本的代工订单,包括卡西欧、爱普生、日立、NEC和索尼在内,都是华硕的雇主。同时,华硕已从精英手中购得生产苹果iBook笔记本的工厂,这意味着,华硕已成为全球唯一为苹果、索尼、三星"三大贵族品牌"笔记本代工的制造商。

  广达是专业笔记本代工厂,现为惠普、戴尔、IBM、苹果、Gateway、索尼、富士通等众多全球一线大厂代工笔记本电脑。1997年,戴尔欲在台湾选择代工伙伴,先后测评了近十家公司,都没看中。后来,戴尔本人亲自赴台,选中了广达,理由是"广达技术最扎实"。在惠普笔记本代工订单的争夺战中,广达赢得惠普Pavilion笔记本每月10万台的订单,还从华宇手中夺得惠普Presario 900和1500扩展型笔记本生产合同,去年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500万台,全球每10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出自广达之手。

  从2001年10月起,一向做高端笔记本电脑从不委托OEM的索尼,也放下架子,将定单分别交给广达与华硕两家代工。毫无疑问,华硕和广达在笔记本制造技术上是值得索尼信赖的,凭借华硕和广达的代工,索尼在笔记本市场源源不断的赚取高额利润,出了一点问题,就让人家为你背黑锅,至少有失君子风度。

  三、为何糊弄消费者?

  从消费者角度看,不管索尼如何文过饰非,出了质量问题就得自己兜着走。消费者完全不用考虑索尼的态度,只要按购买合同上双方约定的条款办事,该换的换,该赔的赔,别无商量。索尼以提供"免费维修服务"讨好消费者,并不能掩饰产品上的瑕疵,在"召回"和"回收"的概念上玩文字游戏,也于事无补。

  如果问问消费者,是不是知道索尼的笔记本是谁造的,笔者可以断定,十有※※是不知道。其实,索尼的笔记本投放市场后,自然就要承担"三包"的售后服务,这是起码的责任,否则,就不可能赢得消费者放心和满意。对于这一点,索尼是心知肚明的,也是极为看重的,所以,才会发表上述的那个声明,以推卸责任,洗刷自己。

  在召回VAIO笔记本电脑这件事情上,无论索尼怎样喊冤,都不会转移消费者的视线。他们买了索尼的笔记本,出了质量问题就只会盯着你索尼。至于索尼与代工厂商之间的责任将如何处理,那是他们之间的事,与消费者毫无关系。
相关标签: 松下 索尼 Sony 华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揭开埃及艳后的面纱,看一看SONY制造的垃圾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