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D23讨论区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77171 回帖:1003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禁言中
泡网分: 9.454
主题: 65
帖子: 5431
注册: 2003年9月
同志们对比过POTA没有?这个应该有一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9.519
主题: 3
帖子: 191
注册: 2004年6月
nikkor af35/2,lucky SHD100NEW当作200用,20度/显影18分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9.519
主题: 3
帖子: 191
注册: 2004年6月
nikkor af35/2,lucky SHD100NEW当作200用,20度/显影18分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369
主题: 2
帖子: 17
注册: 2003年8月
d-23配方能很好表现各色阶的影调,在光线强烈的条件下拍的胶片用此配方会有极好的效果,光线柔和环境拍的片子则不合适了。我想有选择地使用为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3
帖子: 502
注册: 2002年10月
是榕树 我在福州 榕城嘛 这树到处都是的
调子的确是有差别的 不是扫的问题 这两张扫完几乎没有调反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028
主题: 98
帖子: 1827
注册: 2002年12月
哪里拍的树根?是榕树吧?
和风过山岗的片子一看便知公元和乐凯的区别.或许是扫描的关系?

[马啃菠箩 编辑于 2004-06-21 14:2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3
帖子: 502
注册: 2002年10月
周末尝试了一下D23 胶卷是公元的 没有时间进暗房
从底片和扫描来看 D23冲的片子的确柔和 影调也丰富 尤其在高光部分
挑两张还看的过去的来汇报一下

有阳光阴影的树根
散落在粗糙地面上的叶子
拍摄及后期
· 海鸥 DF300 加 美能达 MC 55/1.7
· 公元100
· D23 16分钟
· agfa e50透扫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9.519
主题: 3
帖子: 191
注册: 2004年6月
nikkor af35/2,lucky SHD100NEW当作200用,20度/显影19分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9.519
主题: 3
帖子: 191
注册: 2004年6月
报名一个,黑白新手
nikkor af35/2,lucky SHD100NEW,22度/显影15分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461
主题: 168
帖子: 2821
注册: 2004年5月
以前我常用D23.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028
主题: 98
帖子: 1827
注册: 2002年12月
谢zenic兄弟捧场.
正准备换高反差胶片试一试,TMAX或DELTA,新乐凯也是一法,但我对控制它的颗粒还没找到好办法.
公元个人觉得似乎D76更合适一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3
帖子: 502
注册: 2002年10月
马啃的帖子哦~~顶起来
我一直懒得自己配药 最近正有打算配D23 可是又苦于反差低 矛盾中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028
主题: 98
帖子: 1827
注册: 2002年12月
自顶一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998
主题: 25
帖子: 1762
注册: 2004年3月
报名!俺用乐凯100,通常都用D23.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028
主题: 98
帖子: 1827
注册: 2002年12月
坛子里不少DX都用D23,但还没有专门的讨论区,甚为遗憾.好象亚当斯老先生也常用D23的.各位何妨把自己的使用心得体会贴在这交流一下.
我是新手,用D23一是图个简单,就两种药,即使用分析纯也不难找
.二是它对温度不敏感,对于我等懒人,用高精度温度计,一会加冰一会加热水去控制温度实在是太麻烦了.用D23我基本不看温度.
三显影时间长,好控制.这是相对于D76,当代胶片动不动只用6分钟就完成显影,连显影液倒进倒出显影罐的速度都要计算,我等懒人不手忙脚乱才怪呢!
一言以蔽之,用D23,省心.不过想玩精也绝对有空间,要不亚当斯大师会和咱懒人同流合污?
言归正传,说说我的第一个体会----反差低.
或许和用公元有关,照片亮部总是浅灰,就是弄不出接近纯白的效果.增加搅动,反差没上去,颗粒倒出来了.哪天换TMAX再试试.其实缺点也是优点,再上高原,就是正午也不怕了.

[2004-06-18 09:24 补充如下]

自己添把柴,别的坛子里发现的资料贴过来,充实一下本区:

保持简单:D-23显影剂

德里克 沃特金斯

http://www_photoshot_com/articles/general/kodak_d_23.htm

人们常说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常常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在摄影上也是如此,特别对于黑白胶片显影剂、这篇文章要讨论的柯达D-23是最简单的显影剂。由于成份简单,D-23的配制极其容易。它不象D-76或Microdol-x那样有现成的套药。这种显影剂除水之外仅含有两种成份:米吐尔和亚硫酸钠。

其中米吐尔起显影作用,它把胶片乳剂层中曝光过的卤化银转变成黑色的银,转变的程度与曝光过程中落在乳剂层上的光量成正比。

但是米吐尔本身不但反应缓慢,且溶于水后几乎立即被氧化。因而还需要另一种化学成分。亚硫酸钠在D-23中有两个功能。首先,它作为保护剂可以防止米吐尔被氧化。其次,由于它的弱碱性,还是提高米吐尔活性的促进剂。



上方的底片(图给的却是相片)显示了天空部分丰富的细节,如果调节显示器灰度,你还可以看到海与紧连其上的陆地间明显的影调区分。这已经是非常亮的区域。(应是底片的亮区,即上图的暗区)

D-23是一种软调显影剂。米吐尔对曝光不足的卤化银作用相当快,而对曝光较足部分的作用很慢(对曝光较足部分的作用应当还是快于曝光较少部分)。这在实际应用中意味着阴暗部分的显影较快而亮部的显影较慢,结果得到一个反差较小的底片。正因如此,米吐尔通常是跟速度较快的显影药--对苯二酚一起使用,配成所谓反差适中的显影剂。

然而低反差赋与D-23一个主要的优点:几乎从不造成高光部层次丢失,即使你想增加显影时间以提高胶片的感光度。

D-23是柯达在1945年提出的,但它并不是第一种仅使用米吐尔和亚硫酸钠的显影剂。事实上,第一种这样的显影剂在1891年Bogisch和Hauff发现米吐尔不久后就出现了。最著名的可能是二战前Hans Windisch在德国提出的Windisch补尝显影剂。由于它与D-23相比明显较弱,所以得到的底片更软,但对于反差强烈的题材较为理想。

配方

-------------------------------------
米吐尔     7.5 g
无水亚硫酸钠 100 g

加水到     1000 ml
-------------------------------------

配制方法很简单,以下一些要点:

准备500 ml 40摄氏度的水,先把米吐尔加入。你将发现它容易在清水中溶解,但如果你先加入亚硫酸钠,米吐尔将很难完全溶解。

然而,在加入米吐尔前先溶解少量的亚硫酸钠是个好主意,这可以防止米吐尔一溶于水立即开始氧化,使最后得到的显影液成为淡黄色。

显影时间.由于D-23不是市售的套药,胶片制造商没有提供显影时间。所以你要自已去试,虽然这不是件坏事,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然而,我发现一般用D-76或ID-11的显影时间可以得到良好的结果,因而这是个很好的起点(我觉得应该是D-76时间 的1.5倍到2倍,2倍可能更接近些)

(表略)

这时你会发现,D-23很好地保持了胶片速度。这可能是由于亚硫酸钠的另一个特性,特别当它的使用浓度很高时,正如在D-23中,它可以作为卤化银的溶剂而提高胶片的速度。

过程是这样的:亚硫酸钠溶解了卤化银颗粒的表层部分,允许显影药--米吐尔更有效地渗入卤化银颗粒使它们充分显影。这种溶解效应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有效减小了颗粒,因为每个单独的颗粒变小了。

一升D-23可以处理多达10卷36张底片的胶卷或相当数量的其它底片。每处理2卷胶片后你必须增加10%的显影时间。

除了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显影剂,D-23还是一种多用途显影剂。前面我提到过Windisch补偿显影剂,D23更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半补偿显影剂,但你可以用水稀释使它成为补偿显影剂(什么是补偿显影剂????)

用水1:1稀释D-23可以得到一种稍软些并且稍锐些的显影液,但要得到一个可以处理各种亮度范围的真正的补尝显影液,需按1:3稀释D-23。

在这个浓度下,每升显影液中只有不到2克的米吐尔和25克亚硫酸钠,与经典的Windisch配方(2.5克米吐尔和25克亚硫酸钠)很接近,效果也差不多。

当然,当你使用稀释的显影液时需要增加显影时间,D-76和ID-11的显影时间再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试验起点。

(表略)

使用稀释的D-23时要把它当作一次性显影剂。

由于D-23本来就是一种低反差显影剂,你可以通过增加显影时间来提高胶片的速度而不使反差提高太多。一般而言,增加大约50%的显影时间可以得到高一档的胶片速度,虽然你需要做些试验来确定适合你特定要求的最佳显影时间。如果你要迫冲或者显影时间变得太长最好使用原液或1:1稀释液。

[2004-06-18 09:25 补充如下]

继续充实:
重新认识D-23
(美国)B.施沃尔伯
D—23是一种老式软调显影液。米吐尔对曝光不足的卤化银作用较大,使阴影部分的密度迅速增加而对强光部分则密度增加很慢。结果得到的底片反差很低,这就是为什么米吐尔几乎总是和高反差的对苯二酚配在一起使之成为正常反差的显影液。即使大大延长显影时间以弥补曝光不足,D-23也不会使强光部份显得过厚。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的话,我们就可以断定,使用任何其它的药液都会比D—23糟得多。
虽然从A.博古希(A Bogisch)和F.哈奥福(F Hauff)在一※※一年发现米吐尔以来,已经有了许多不加促进剂和抑制剂的米吐尔——亚硫酸盐显影液,但直到一九四五年柯达配制的D—23显影液才问世。它的配方是:
米吐尔(或衣仑): 7.5克
亚硫酸钠: 100克
加水到: 1升
美国《大众摄影》执行编辑E.迈耶斯(Ed Meyers)在他的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学生时代记下了一份粗糙但尚能用的D—23配方: 在一加仑的水里放一盎司的衣仑和一磅的亚硫酸盐。对显影剂来说数量是正好的。但用的亚硫酸盐比原配方所要求的多百分之二十。
调配D—23显影液, 首先要有半升大约摄氏50度(华氏125度)的热水。米吐尔易溶于水,但不易溶于亚硫酸钠溶液。这就是说要先溶解米吐尔。不过在未溶解米吐尔之前,要从事先量好的100克亚硫酸盐中拿出一撮放到热水中去,这是一个很好的预防措施。这“一撮”可以少到半茶匙,也可以是4—5克。
这个做法,虽然使米吐尔的溶解缓慢一些,但最终配制出的药液较为清沏而不那么黄,所以,这是值得的。
在可能的情况下,都要用无水亚硫酸钠,这是一种象细盐一样的粉末。在亚硫酸钠晶体里,每个亚硫酸盐分子有七个水分子,正好使晶体的重量加倍。这样,100克的无水粉末就相当于200克的含水晶体。
D—23的作用是对D—76提供一种折衷办法,主要是侧重于它的软调性质。除了使用大尺寸胶片的人外(他们的照片放大倍数很小,实际上看不见什么颗粒度),大多数摄影者是把D—23作为解决高反差, 或是作为扩大曝光宽容度的手段,而不是作为一种“自己喜爱”的显影液。
D—23并不是弱性显影掖。每升D—23含有7,5克米吐尔,比D—76所含的米吐尔和对苯二酚的总量还要多,而米吐尔又是一种较强的显影剂。此外D—23所含的亚硫酸盐的份量大,在实际作用中,它比这个形容词所能表达的意义要复杂得多。这是D—23潜力所在的另一面。
在显影液中,亚硫酸钠有三个作用,如果使用大剂量(如每升100克),还会使它具有第四个作用。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显影剂,防止氧化,同时防止显影过程中氧化副产物的产生。现在谈谈它的第三和第四个作用:亚硫酸钠既是银溶剂,又是卤化银溶剂。
银溶剂的作用(在D—23以及包括D—76的许多其它微粒显影液中,亚硫酸盐的浓度为10形)是消除影像上已显影的金属银。在化学显影过程中,通过物理显影作用,相当大的一部份已镕解的金属又重复盖在影象上。这种复盖的银对底片的总密度影响不大,但对各个颗粒团的清晰轮廓却有很大的模糊作用,使之产生斑点效应或假微粒效应。
浓度较高的亚硫酸钠的另一个性质,即对卤化银(未显影的盐)的溶解,则更有意义,因为它实际上起着提高乳剂有效感光度的作用。过程是这样的:亚硫酸盐剥去了溴化银颗粒的部份外表层,使显影剂能更好的渗透到已曝光的银盐之中。
沃尔特·约翰逊的试验,每升含有100克亚硫酸盐的D—23用来显影3—x和HP—5肯定能得到400ASA的感光度。 用的显影时间是6.5分钟(顺便提一句,我们发现,当前所有ASAl00/125中速黑白胶片,在D—23中显影5分钟到6分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正常曝光效果,温度为20。C,不论任何方式的搅拌都可)。
除此而外,延长D—23的显影时间,能使光圈缩小1级或1.3级,把3—x.或HP—5感光度提高到800或1000。在这种情况下, 对D—23显影时间起决定作用的是原景物上的反差。在典型的现场光线情况下拍摄的画面,显影十分钟是最保险的,有时可以延长到十二分钟,强光部分仍不致过厚。
利用显影过程中所产生的溴化物来抑制强光部分在搅拌间歇期间密度的增长,就可以使所有的胶片显影液都能起一定程度的补偿作用。较弱、较稀的显影液,其补偿作用要比其它显影液强,因为这样的显影液力量较弱,因而更易于抑制强光部分密度的形成。D—23是一个真正的补偿显影液吗?我应该明确回答:“不!”
在D—23显影液里,每升有7.5克米吐尔和10%的亚硫酸盐,搅拌的影响减低了,其补偿作用有多大,可想而知。安塞尔·亚当斯(AnselAdams)曾把D—23称之为“半补偿”显影液,我想这或许是对的。
另一方面,你可以用稀释的方法把D—23复制成一种真正的补偿显影液。稀释比例是一份D—23加三份水。在这种稀释状态下,每升药液只有不到2克的米吐尔和25克的亚硫酸盐。这种补偿将使整个底片的反差显著降低,展现出许多原来看不见的强光部分的细节,但它不会使影象清晰度和颗粒结构有很大的改进。D—23米吐尔——亚硫酸盐配方,是不能与清晰度高的微粒显影液相比的。
D—23的特点是色调阶长,层次丰富,以及允许显影过度,不致使强光部分过厚而无法印制。D—23的另一特点是曝光宽容度大,当你的胶卷既有曝光不足又有曝光过度的画面时,D—23能使你根据曝光不足的画面显影,而又不会严重损坏曝光过度的画面。
对专业摄影者来说,D—23是用来对付高反差景物的技术手段之一。对初学摄影者来说,D—23几乎是最简单最易掌握的一个配方。
原文载美国《大众摄影》

[2004-06-21 10:19 补充如下]

找到了,坛中另有一贴讨论D23,在这:http://www.xitek.com/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81379
我摘的第一段就来源于此.特此说明.

[2004-10-14 09:16 补充如下]

鸵鸟999提供: D23冲T-Max100我使用20度12分。在此基础上加减。

马啃菠箩提供:TRI-X,D23 20度,10分30秒
             公元+D23,22度,9分30秒

apple提供23冲TRI-X,1:1冲淡,20℃,12分钟

风过山岗提供:luckySHD100new D23 1:1稀释 12m

脑浊提供:乐凯100降低一档使用,D23 1:1显影 20度 20分  (???是当200用吧?)

风过山岗提供:SHD100NEW当作200用,20度/显影18-19分钟
相关标签: Tri-X 柯达 反差 胶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D23讨论区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