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纸上谈兵:曾经丧心病狂的Nikon及其MF牛头漫谈 [主题管理员:maizhan]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48144 回帖:462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2.95
主题: 8
帖子: 2716
注册: 2002年12月
哈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47
主题: 172
帖子: 8818
注册: 2001年4月
优质内容勋章
好铁子!支持楼主!
这些镜头,我只见过2000/11。其他的,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亲眼见一下~~
我比较喜欢那个300/2的。不过,现在市场经济了,估计AF化也是很困难的了~~毕竟,曲高和寡,买的人能有几个?
它的体积也实在是有点大,D1装在上面,也显得好小~~
(从无忌找来的一张老图片)

[wweeoo 编辑于 2004-07-19 14:59]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83.459
主题: 66
帖子: 11201
注册: 2001年11月
优质内容勋章
maizhan:NIKON牛,你也够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8.305
主题: 166
帖子: 4186
注册: 2003年2月
优质内容勋章
楼主把58/1.2noct放到这一堆牛头中纯粹是为了给自己找安慰吧,其余的头哪个价格不是它的几十倍?应该说58/1.2noct是俺们业余玩家能够买得起的最牛的MF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44.729
主题: 861
帖子: 50405
注册: 2001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UP!!!大涨偶N家志气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1.434
主题: 27
帖子: 524
注册: 2002年5月
好文章!长见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65.278
主题: 39
帖子: 5722
注册: 2001年12月
优质内容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NIKON D700
LOVEGIGI:在Mississauga的分公司?是不是Aerowood Drive那里那间?我怎么没看到啊。下次一定要去参观一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1.789
主题: 23
帖子: 1448
注册: 2003年12月
在MISSISSAUGA的尼康分公司里摆了一只 2000 F11~~~
直径跟车的方向盘差不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1.543
主题: 19
帖子: 677
注册: 2002年1月
尼康------最NB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9.219
主题: 96
帖子: 7756
注册: 2002年1月
在没看到蔡司同级文章之前,还是觉得尼康------最NB。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23
帖子: 748
注册: 2003年6月
增广见闻。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0.283
主题: 113
帖子: 7270
注册: 2003年8月
楼主真乃专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65.278
主题: 39
帖子: 5722
注册: 2001年12月
优质内容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NIKON D700
《纸上谈兵:曾经丧心病狂的Nikon及其MF牛头漫谈》

最近无忌上有关Nikon镜头的总结性帖子很不少,业余泡菜兄的52mm镜头群77mm镜头群十佳、马啃兄的二十佳以及其他诸Nikkor头贴子等等(省略N字),都是精品之作,略则走马观花,详则举例发凡,介绍之余兼以放毒,并配以推荐配搭方案,实在看得我等NIKON用家口水长流。

NIKON作为相机及镜头大厂,几十年来生产了不少为人称道的好镜头,这些大伙都已经概括得差不多了。但是Nikon在70、80年代随着F2F3的推出,其丧心病狂的症状是很值得说一说的,这些症状主要表现在生产了一些非常“新蜜蜂”的手动镜头。而所谓新蜜蜂者,定义较含糊,姑且认定为价格高昂、生产量/拥有量少、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而并不一定同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的、在我们一般摄友手上比较难得一见的镜头。所以我这篇东西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另外Nikon现在也越来越表现正常,没有以前那么丧心病狂了。

题目也说了是纸上谈兵,这些牛头我一个也没有,一个也没用过,有些更连见都没见过。真的是没吃过猪肉而且连猪跑也没见过了。 虽有贻笑大方之嫌,但是并不妨碍我许久以来对这些镜头的关注、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我这篇狗屁文章的诞生,essay也是这样写成的嘛。 废话不说了,转入正题。

Fisheye-Nikkor 6mm f/2.8 Auto
都说NIKON的广角好,那么就再说广一点,从鱼眼头开始说吧。NIKON从1962年推出第一支鱼眼镜头,8mm/8.0,但是真正新蜜蜂的鱼眼头是在Nikon F2推出后,在其丧心病狂症真正开始发作的时候的1972年推出的极致看家头Fisheye-Nikkor 6mm/2.8 AUTO。此头从1972年首产一直到1998年结束生产,一共出了三代(也有说四代的),分别是非AI版,AI(1977年始)和AI-S(1982年始)版,都是12片9组结构。此头为什么牛?因为它是极端的6mm,因为它有220度超乎想象的视场角,因为它那直径20厘米的前组镜片,因为它5.2公斤的重量……此头的前组镜片※※厚度为7mm,但是边缘厚度达到60mm,最近对焦距离为25cm(第一代为30cm),当光圈收到f/22的时候,其景深范围从17厘米到无限远(还对什么鸟焦呢?),使用的时候要预升反光板。此头甫推出时,让全球摄影器材界都打了个喷嚏。直至今天,这个6mm头依然是35mm照相机镜头里焦距最短的镜头。

这个镜头,平时不用的时候可能最好的用处是拿来挂墙上当装饰,相信不知道的人会以为是壁灯。

Nikon当然也出了很多其他的鱼眼镜头,比如6mm/5.6,7.5mm/5.6,8mm/2.8,8mm/8,10mmOP/5.6等。但是有哪一支能比这支牛呢?其它视场角小于180度的超广角已经不是鱼眼,不说也罢。
图片说明:右图:6/2.8和它的同门兄弟6/5.6的区别。中图及右图:6/2.8接在相机上后
===================================

Noct-Nikkor 58mm f/1.2
这个对Nikon的用家还需要多说么?Noct来自拉丁文Nocte(夜间),所以有夜之镜的说法。我非常赞同Ken Rockwell这个偏执狂和半疯子对此头的评述(虽然他很多话我都不敢苟同),"If you need this you already know it. It is a very special purpose lens. If you don't know why you need this, don't buy it."

另外就是“还要吃”兄对这支头和这里描述的其他几支头所表现出来的丧心病狂的程度的阐述精辟绝伦:“NOCT(的价格)倒底也是标头的几十倍。拿吃来说,把焦距做到6和2000好比追求吃白化大熊猫的熊掌和千年白暨豚鞭之类的希罕东西;把标头做成NOCT这样好比拿几十只草鸡去炖半截萝卜茄子之类的小吃,丧心病狂的方向不同,程度是一样的。”
图片说明:还有啥说的呢?
===================================

Reflex-Nikkor 2000mm f/11
比6mm/2.8 Fisheye Auto早两年推出的是Reflex-Nikkor 2000/11折返式镜头。这就是第三个要说的牛头了。此头是Nikon历来焦距最长的镜头,它在整个Nikkor家族里也是最重的和最贵的镜头。这个镜头有三个版本,最早是在1968年的Photokina上推出的,但是直到1970年才投入生产,当然,是特别订单生产,不是量产。

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区别是,内置滤镜从62mm变为了39mm,最近对焦距离也从20米降到了18米。第二、第三代间的区别不清楚。关于此头的重量,Nikon公布的是17.5公斤,此重量包括自带的两个三脚架接口,一个是1/4寸,另一个是3/8寸。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带的脚架环不太稳,你可以选购另外一个专供此头用的轭状三脚架接环支架AY-1,此支架重达7.5公斤,加上镜头本身的重量共重25公斤。带这头出去拍摄应该不怕有强人来抢,抢了你背着这玩意能跑得了多远?

2000/11的镜片结构为5片5组,口径为25.4厘米,内置四片滤镜,包括L39 UV镜(后来的新版换成了L37C)Y48黄镜, O56橙镜和R60红镜。镜身上有两个把手,一个用来调焦,一个用来选择滤镜。视场角为1度10分。

除了这头,Nikon在丧心病狂期间推出的折返式镜头为数不少,包括最早期的50cm f/5、我们最熟悉的500mm f/8.0、不多见的1000mm f/11和我从来没见过的1000mm f/6.3,而这几支折返头里又有不少的版本分支,形成了庞大的超长焦折返镜头群。
图片说明:中图:接上AY-1支架后的2000mm f/11,右图:2000mm/11和1000mm/11和500mm/8的区别。
===================================

Nikkor Super Telephoto Zoom 1200-1700mm f/5.6-8.0P IF ED
一口气几乎不能读完的一个长长的名字……而它的镜身和它的名字一样长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这是Nikon丧心病狂发作到后期完全爆发时的猛犸级的巅峰之作,Nikon的用家应该都知道曾经有过这么一支镜头。这支镜头是在1993年面世的,1998年停产。镜片结构为18片13组,其中有3片ED镜片,内对焦。最近对焦距离为10米,重16公斤(尽管还是比2000/11折返头差了那么一点),全长88厘米。它也是Nikon现有的3支P系列镜头中的一支,其它两支就是小巧著名的鹰眼45/2.8P和相对不那么著名的500mm/4P

同上面提到的6/2.8和2000/11一样,1200-1700/5.6-8P也是要特别订单生产的。在Nikkor产品线里,这支镜头是最长的和最昂贵的(什么?我上面说过2000/11是最贵的?呃……嗯……哦……那是以前嘛),镜头口径是23.7厘米。这头用来打鸟应该是很爽的,如果它是AF(或者AF-S?)的话。可惜它不是。Nikon在93年时的单反产品线几乎都是AF(除了FM2和F3。那时候FM10和FE10还没推出),AF在当时已经是潮流所趋,但是这头没有采用AF技术,在今天,十一年后,看起来觉得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那时候的AF伺服马达还不足以让这猛犸级的家伙有效地活动起来。也许以后会有个AF-S版的,可是谁知道呢?你有信心用这个视觉范围为1度30分到2度的镜头对着活动物体手动对焦么?我没有。这镜头不是为我们设计的,也许它是为情报机关设计;也许它在等着一个具有布列松的敏锐摄影触觉和飞快的手指、同时具有阿诺·斯瓦辛格的体型的摄影师(当然一切的前提是还要有钞票);也许它真的是生不逢时……但是这一切并不影响它的里程碑式的诞生,同时这一切也确实不关我的事。

除了这个头,Nikon常常被人提起的另一支丧心病狂的作品是360-1200mm f/11 ED,这是一支包括了常用(其实也包括了不常用的)长焦焦距范围的变焦镜头,镜片结构为20片12组,重7.1公斤。在1975年推出第一代非AI版,77年推出AI版,82年推出AI-S版。这头是为F2的使用而出的,在F2上使用时Nikon推荐的最佳匹配对焦屏是B、D、E型。Sigma其实也出过一个同规格的350-1200mm f/11 APO。此外Nikon还有几个小牛变包括180-600mm/8ED,200-400mm/4ED(想起了现在Nikon同规格的那只卖4万多的G头吧?)和200-600/9.5。  

题外一句话,业余泡菜兄在写52mm尼康镜头群时,应该把1200-1700这个巨头包括进去,它也是用52mm滤镜的,虽然是后置。
图片说明:上图:1200-1700mm/5.6-8。下图:360-1200/11
图片说明:2007年7月,路透社记者在法国国庆阅兵上所使用的1200-1700
===================================

Nikkor 300mm f/2.0s IF ED
把这个头也算在Nikkor的牛头里边,应该没有人会有异议吧。这支300/2是Nikon丧心病狂中期的产物,在1983年(有说1981年)推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35mm单反机镜头里光圈最大的300mm镜头。镜片结构为11片8组,滤镜跟那根该死的1200-1700一样是52mm的。重量比起上面两支长焦来是轻量级的,7.5公斤;最近对焦距离为4米;镜头口径为16cm。镜头的标准配件里有TC-14C,可以把这头当成420mm f/2.8来用。有说这头生产数量少于300个,也有说当时是要特别订单的。

试想想,300mm的焦距,2的光圈,那种景深效果是什么样的!懒得自己去算,于是用网上的景深计算器计算了一下,然后一个人傻笑着YY了一番。

除了300/2这个大牛头,200/2也是个小牛头。前几个月终于出了AF-S的VR G版本。而400/2.8则自AI-S版开始后一直到现在的AF-S版本都在更新生产,500/4600/4的也就不多说了。
图片说明:300mm/2,不知道Nikon什么时候会把它AF化?
===================================

Nikkor 1200mm f/11 IF ED
从1974年开始,这镜头就是除了折返头外Nikkor焦距最长的长焦头,前后出了5个版本,在非AI的三个版本里是5片5组的,AI和AI-S版本是9片8组,两片ED片;当然ED,IF也是从AI版开始才有的。现在有人叫AF-S 70-200/2.8G为小竹筒,那么这个头就是大竹筒,相对于其长度(58cm)来说极为纤细的镜身让它更符合竹筒的形象。最近对焦距离为14米,重量为3.9公斤,相对来说是轻飘飘的,再度证明它就是根竹筒。

1200mm的焦距使它的视场角只有2度,手动对焦时的痛苦程度估计比2000/11折返头好不了哪去。这年头,当然宁愿用AF-S 600mm/4头加个二倍增距镜了。不过要是拿出来在街上比划比划还是很吓人的。

1200/11的小弟是800/8,1985年Nikon又推出了800mm f/5.6 IF ED,光圈大了两档,重量为5.9公斤,与Canon的FD 800/5.6L齐名。
图片说明:上图:1200/11接在F2A机身上。下图:1200/11镜身。
===================================

Medical-Nikkor 200mm f/5.6
本来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不想把这支医用镜头写进去的,虽然这是Nikkor一支地地道道的牛头,但是未免希奇古怪了些,毕竟不是普通镜头。但是馅饼老编说反正也是丧心病狂了,还是写吧。我想想也有道理,写的其它几支镜头又有哪一支是正常的呢?写就写吧。这头的牛劲要写的话实在是篇幅浩瀚,甚至可以专开一个贴来说,但是我懒,所以还是挑重要的来说吧。

Medical-Nikkor 200mm f/5.6是Nikon为医学微距摄影而设计的镜头。这牛头很好认,因为它的前组镜片周围自带一个环型闪光灯。首次推出是在1962年,镜片结构为4片4组,最怪的是没有对焦功能,其对焦距离是固定的3.35米,放大率为1:15——可能大伙都撇撇嘴,这啥玩意,也配叫牛头!至少也该做到1:2吧?!此头当然不会简单至此了,以Nikon当时的丧心病狂,怎么会用个长焦头都能做到的1:15来涮医生呢?这个镜头配有六片辅助镜,其中几个可以组合,从而使它的放大率最高达到3:1的超近距倍率。

其自带环闪的色温是6000K,适合使用日光型彩色胶卷,闪光持续时间为1/500秒,用Nikon大F时同步速度为1/30,F2为1/60,此头是Nikon首批自动半导体闸流管产品,可以自动达到准确的闪光曝光量,因为医生并不是人人都会摆弄当时的老爷子闪光灯,这不是完全为了方便他们嘛。灯也可以卸除。这个环闪除了闪光灯的功能,还有照明的功能,环闪内藏有4个灯泡以形成无影灯的效果,外接一个比F2机身还大的LD-1电池盒或者交流电转换器LA-1就可以提供照明的电源。照明有啥用?这手动对焦不是越明亮越容易吗???

但是此头最牛之处不是它的放大率,也不是它的环闪,而是它的自动曝光补偿功能,或许叫AE功能更恰当。此牛头有个环,不是用来穿牛鼻子,是用来调节胶卷感光度的。怎么个牛法?其实就是把镜头上的这个ASA环调到你的胶卷的感光度,然后装上6片辅助镜片中的随便一片或者两片,选一个放大率,前后移动你的相机,然后摁快门…… 没说错啊,是前后移动你的相机,别忘记了,前面说过这个牛头的对焦距离是3.35米,没有对焦环的。光圈根据你设定的胶卷感光度值和放大率在5.6-45的范围内自动变化。Nikon在60年代初通过对镜头的操控来实现AE,能说不牛么?

还有个挺牛的功能是,数据打印。镜头内置的设备可以在胶卷上印上1至39的序列号和1:15至3:1的放大倍率。这个功能是通过利用一点点的环闪的余光或照明光来实现的,当然与现在的后背打印功能有老牛与小鸡的区别。在镜头上可以根据胶卷种类和感光度选择四种打印模式,分别是A(低于64的彩色胶卷及低于32的黑白胶卷),B(高于80低于400的彩色胶卷及高于20低于200的黑白胶卷),C(高于500彩色胶卷及高于200的黑白胶卷),D(不打印数据)。

在1972年,Nikon对这支医用镜头进行了重要升级。升级后的镜头筒上有五颜六色的放大倍率表格,并简化了一些操作,自带环闪的无影灯照明输出达到60w,闪光持续时间也从上一代的1/500秒提高到1/1000秒。重量则比上一代重了些,达到700克。Peter Braczko那本著名的The Complete Nikon Handbook里说在1974年很有可能进行了另一次升级,唯一改变的就是用了Nikon的NIC镀膜技术。

在1981年Nikon又推出了新一代的医用镜头,Medical-Nikkor 120mm f/4.0 IF。这头跟200/5.6不同的首先当然是焦距和9片6组的镜片组,然后是IF的设计。放大率从1:11到2:1。重量则因为镜片的增加比200/5.6要重,达到890克。

关于这个牛头写得太多了,还是收笔吧。我也不想写这么多,但是谁让它具有这么多新蜜蜂的功能呢……
图片说明:左图:200/5.6的第一代。中图:LD-1电池盒挺大吧?右图:200/5.6色彩斑斓的二代
===================================

UV-Nikkor 105mm f/4.5
这支UV-Nikkor头,也是一支不正常的镜头,说它不正常,因为它……不是一支普通镜头(简直是废话)……我们知道波长低于400毫微米的是紫外线,高于750毫微米(一毫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的是红外线,而这镜头就是一支被设计来对付220毫微米到1100毫微米波长的光线的镜头。镜片采用了石英萤石。

有啥用?对于你我可能都没啥用,牛头嘛,就是牛人用的。谁是牛人?那些需要做牛事的人。什么是牛事?指纹鉴定,艺术品真伪辨析,复原艺术品,精密仪器生产时的QC,紫外线度量衡学,细微犯罪证据拍摄……是不是有点耸人听闻?我也是听来的,管它呢。有说这头的价格在推出时(1984年)大概在3500-3700美金。

又要提到Peter Brazcko和他的经典著作The Complete Nikon Handbook了(其实很恨抄这些枯燥的数据,但是偏偏这家伙最喜欢这些理论),他在书里说这支牛头基本上没有畸变,光谱通光水平达到70%,在可见光拍摄对焦时和在紫外线拍摄对焦时都可以直接从取景器里看到效果而不需要进行对焦校正;相机自带的测光系统不一定可以提供正确的曝光组合,所以建议进行试拍,并说Nikon的技术手册里说在使用近摄镜和254毫微米滤镜时此头的光谱范围是190毫微米到1300毫微米。(这些数据真是枯燥得杀死人了,不说这些了,有兴趣的自己去看去,这个网页是关于紫外线彩色摄影的效果的。)另外,这头的放大倍率是1:2,加上PN-11皮腔后可达1:1。滤镜口径?不用说了吧,那个时候Nikon极其丧心病狂地用52mm作为标准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吧?

镜头标配一个像COKIN一样的滤镜托架UR-2,装了一片Nikon称为UV Transmitting Filter的滤镜,它是为330毫微米的光谱设计的,但是220毫微米和400毫微米也可用,这玩意很黑,所以对焦的时候可以把它翻下来,对好了再翻上去。这玩意也很难找而且很贵(当然不会像现在的D100/D70的液晶显示屏保护盖那么容易找咯),要是搞掉了,哥们,那就有你哭的时候了。

看到这儿,是不是觉得Nikon的丧心病狂显露无遗,无可救药?你错了,Nikon更加丧心病狂地为它设计了Nikon SB-140 UV-IR,专门为紫外线摄影和红外摄影而设计的闪光灯,加滤片使用。滤片SW-5V供400-1000毫微米使用,SW-5 UV供300-400毫微米及大于650毫微米用,SW-5 IR供750-1000毫微米用。Nikon F801F50F60F70F80F90F100F4F5等等等等你想得到的以前或现在的AF机子都能用这玩意,加一条SC-23连线即可。

其实在这105头问世之前,Nikon早已在1965年发布了一支UV头,UV-Nikkor 55mm f/4,这支60年代的牛头据说有2个变种版本,第一个出现在23年后的1988年的Photokina上,略有不同,为55mm/4.5,6片6组,250克,最近对焦距离24厘米,光谱范围是220毫微米到900毫微米,但是这版没有量产,展出的只是原型。第二个变种是特殊修改版,根据NASA的要求制造的55mm f/2.0,光圈提高了2档半,这批有没有量产?你说呢?

你还没看够?:O 理论的东西在这里,看去吧:REFLECTED ULTRAVIOLET PHOTOGRAPHY
图片说明:左图:UR-2上的滤镜可翻下来以便对焦。中图及右图:镜头及配件。
===================================

写得差不多了,再长也就没人看了。是否应该来个推荐?还是免了吧。这些又老又牛的MF头,多数现在是有钱也找不到了,少数还是偶尔可以看到的,比如Noct 58/1.2。这些老头,即使手上有,多数也不如自动对焦的新头好用了,所以开篇时我就说这帖子其实没有什么现实意义。而且如我这等囊中羞涩之人,还是流流口水,纸上谈兵吧。

资料及图片主要参考自:
无忌工作室,The New Nikon Compendium: Cameras, Lenses & Accessories since 1917. Malaysian Internet Resources. Roland Vink's Nikon Lens Versions.
[maizhan 编辑于 2009-07-01 15:55]
相关标签: FD 800/5.6L Fisheye Nikon 胶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纸上谈兵:曾经丧心病狂的Nikon及其MF牛头漫谈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