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广州爱好乒乓球运动的朋友请进 [主题管理员:无尾飞驼]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69221 回帖:1839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7.151
主题: 25
帖子: 3913
注册: 2000年10月
江嘉良在侧身位的进攻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19
注册: 2006年5月
报名,几个星期先练一次,不退步就好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9
主题: 1
帖子: 1266
注册: 2005年12月
近期球友们进步很大, 不能再偷懒了. 报名参加今晚的活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7.58
主题: 11
帖子: 728
注册: 2001年12月
某虾的工作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5.258
主题: 13
帖子: 2874
注册: 2005年3月
更多小东江图片在如下地址:
http://www_yuphoto_net/go/dongjiang/index.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5.945
主题: 17
帖子: 648
注册: 2005年7月
原文由 f501 发表
不错不错,这地方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不会只有这一张吧?

应该是湖南省的资兴县小东江旅游区吧这么早起来?送上早点一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736
主题: 3
帖子: 1535
注册: 2000年11月
不错不错,这地方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不会只有这一张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5.258
主题: 13
帖子: 2874
注册: 2005年3月
寄情于山水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5.945
主题: 17
帖子: 648
注册: 2005年7月
原文由 沙鸟 发表
最近,比较少人讨论器材或者技术,我来转贴一篇吧.

---转自小鱼儿乒乓网

谁是当今女子乒坛直拍第一人?

  放眼当今女子乒坛,有那么一小分队:她们在横拍大军的夹缝中生存;她们的成绩远没有横拍选手好;她们通常止步于各种大赛的八强甚至十六强而难以进入前四;她们在跟横拍的对抗中全面处于下风;她们在中 ......

是新会的圭峰山玉湖风景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5.258
主题: 13
帖子: 2874
注册: 2005年3月
沙鸟的功课做得好,想不进步都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7.151
主题: 25
帖子: 3913
注册: 2000年10月
---转自博乒网,作者: hpc1234

关于横板生胶反手拨  

     以前反手拨多是以反胶教学片为教材模仿学习的,在实战中有发不好力,还原慢,球板易吊于台下等问题。近期摸索改进,体会如下,不对之处请各位高手斧正。

      1、预备动作,身体前倾,两脚微曲,开立与肩同宽(或稍宽),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或两脚平行),手肘在身体右侧前,肘尖朝向身体右下侧,前臂斜举球拍于右胸前,手腕微挺,板面稍前倾,板头朝上。

      2、引拍,击球前,身体向右略转,重心轻压左脚前掌,手腕自然下垂内曲,前臂向胸前引拍。

      3、击球,左脚登地,身体向左转动,重心向右脚前掌交换,带动前臂向前迎击来球,手腕在触球瞬间略向前点击来球中上部。同时左肘弯曲向左后拉,协助身体转动。

      4、还原,由于整过动作有点像拉弓射箭一样富有弹性,还原十分自然,右脚前掌轻点地面,身体向右后转动,重心还原到两脚之间,同时带动前臂还原到预备姿式。

      对反手拨的总体感觉是:像富有弹性的拉弓射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7.151
主题: 25
帖子: 3913
注册: 2000年10月
转自博乒网---作者willy21

生胶的使用方法

我用生胶的经历

  本人反手一直不会拉弧圈,所以特意选择颗粒胶皮贴在反手。
  从正胶、 长胶直到生胶换了一遍。长胶回球怪异,但不容易借力,近网攻轻球容易下网或出界。在对方熟悉回球规律后,比较被动。最终选择生胶作为反手的利器。
  在选择生胶时也不是一帆风顺,我曾经使用友谊799、563、563-1、大维的生胶。799生胶有类似正胶的性能,控制不错,速度快,有一定旋转。拉球弧线高,速度不快,容易被反拉,反冲。接发球时,对比较旋转强的球易“吃”转。弹击时,必须压好拍形。对加转弧圈球的防御能力差。大维的生胶类似长胶,颗粒易断裂,性价比不高。而我的最爱563系列生胶却是综合以上颗粒胶皮的优点。

  我的生胶如何配置

  本人建议563生胶和563-1生胶不用套胶。因为国产生胶套胶海绵太硬。球还没借到底板的力量就已经飞了,不易控制,可速度奇快。这样造成失控的局面,对于初学的人太难了。在市场上,我找到GP-3海绵搭配563系列胶皮,效果非常不错。GP-3的海绵硬度在30-35,厚度用1.5mm、1.8mm两种即可。563胶皮上的颗粒密集,对球的控制好,所以用1.5mm的海绵,即保持生胶的速度,又控制好,对于轻球还能拉一板过度。563-1胶皮颗粒没有563胶皮的颗粒密。所以563-1胶皮的回球弧线比563平直,对防御弧圈球比较好,但是摩擦性能比较差。所以对于563-1胶皮,我建议选用1.8mm的GP海绵搭配,这样配置对球比较好控制。
  另外还要说明一点,563系列红色胶皮比黑色胶皮软,颗粒也容易断裂。而黑色563系列胶皮韧性比较好,回球比较好控制。
  我选用比较硬的球拍(弹力大,有利于发挥生胶的速度优势),对于纯木球拍我以前用日本蝴蝶30231(陈静那款),现在用横板蝴蝶30041(芳碳混织)。蝴蝶30231的中、近台速度非常快,但到远台威力明显不足。而横板蝴蝶30041近、中、远台均能有绝佳的力量和控制。
  另外说明一点:与反胶不同,生胶胶皮和海绵对胶水非常明感。在新贴生胶后,不宜马上打球。平时只要不开胶,就不用刷胶。

  关于生胶发球

  生胶由于自身的胶皮的性质(胶皮软,弹力大),发球不如正胶和反胶转,球脱板快,不易产生摩擦。但同时生胶发球也有两个优点:
  1、发转与不转球差异大,使对手判断不清旋转,造成对方失误或本方的机会。
  2、落点和弧线怪,落在对方球台时弧线长且发“飘”,对手判断失误。比赛时如果配合生胶发球一定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563胶皮比563-1胶皮的制造旋转的能力要好一些。
  发转球时摩擦越薄,球旋转越强。发不转球时,本人建议加一点摩擦,球有一定旋转,能使对手在接发球时看不清球的商标,造成对手误判,来争取主动。生胶发长球时,速度要快,落点离球台底线近。对手不易后退,判断容易失误。

  关于生胶接发球

  生胶接发球用一个“难”字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虽然本人拜读N遍《乒乓世界》里,张晓蓬和李晓东两位老师的有关生胶打法的文章,我觉得在实际练习中不断体会,可驾御生胶还有难度。

  主要有三个问题

  1、借力。生胶在接发球时,处在失控的状态中。胶皮又软,摩擦差,“吃”不住球。如果没有控制好拍形,回球落点不佳,那就被对方“虐”了。
  2、发力。接发球时不是什么球都可以发力。

  条件有三

  A、调整拍形。对于不太转的下旋球,立起拍子90-100度左右。遇强烈的下旋发球时,只能仰起拍子搓摆落点。对于上旋球,拍形保持60度。对于不转球拍形保持80度左右。
  B、发力方向。对于下旋球,发力以向前为主,少许向上摩擦抵消下旋。对于上旋球,应向前下方发力。对于不转球,最好加一点向前的摩擦。
  C、发力大小。对于下旋球,发力小一点保证不失误。对于上旋球,越发力越好控制,但不要发死力,保证力量通过底板传递到球即可。对于不转球,控制为主,发6分力就行。
  3、回球落点。生胶接发球后,回长球落点要尽量长,角度大,破坏对手的发球抢攻战术,为自己进攻创造条件。

  关于相持球

  相持技术是生胶打法又一个障碍。反胶在相持时,可以制造旋转和弧线。生胶以击打为主,在手法和技术上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为避免自己的被动,利用生胶回球速度快,尽量把对手调动起来,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即使在相持时一般不要退台,保持与球抬0.6米左右。否则生胶的威力就要打折扣。
  1、控制落点。落点打长,让对手在移动中击球。生胶回球旋转变化少,高手容易适应,所以要在落点上精益求精。
  2、变换节奏、积极的相持。在相持时,要主动变线,低质量的来球一定要弹打,转换快,减少相持回合。
  3、尽量用你正手要解决战斗。

  关于防守

  防守是生胶难点之三。直接原因是硬件——胶皮的问题。但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来克服不足。

  1、防御弧圈球。现在几乎所有使反胶的球友都能拉一板弧圈球,防御弧圈越发重要。
  A、防御加转弧圈。
  遇强烈旋转的弧圈球时,压拍形,借力向前快带出。也可利用前臂和手腕“吸”一板,相当于直板的减力推或者压好拍形侧切一板类似推挤;遇旋转弱的弧圈球时,你就可以使用生胶的看家绝活——弹击,击球点在上升后期,用前臂向前下方发力弹击,回球特别沉,弧线又低又直,体现力量克服旋转的道理。对手只有望球兴叹了——命苦啊!!!

  B、防御前冲弧圈。
  注意拍形不要压得太大,保持80度左右,身体不能离台太近。因为前冲力大,速度快,回球应控制落点,以借力或减力回球为主,破坏对方连续拉冲。

  C、防御侧拐弧圈球。
  要点是提前做到落点的预判,拍形微微后仰,抵消来球的下沉力量,借力还击。防御弧圈球,不能畏手畏脚,要拿出“视死如归”的精神,出手果断,积极防御,防过去就让对方接不过来,即使防不过去,也让对方吓出汗来。在一局球中,你弹、打他2、3个弧圈,对手就要“慌”了。
  本人觉得生胶对付弧圈球时还是有一定优势。

  2、对攻球、突击球的防守。攻球和突击球速度快,旋转弱,落点长。防守时,要即使调整站位,注意退台,不要出现球撞拍的现象。
  回击时,调整拍形不象防弧圈时前倾大,能加中等力量合力弹击,回球下沉,造成对手失误。总之,生胶防守时要保持积极的态势。回防时的落点要尽量调动对手,破坏对手站位,让对手在运动中击球,降低对方连续进攻的质量或者失误,同时为自己进攻创造机会。

  关于进攻

  由于更换大球,对方的回球的旋转和速度有所下降,为生胶的打法扩大了生存空间。如果没有掌握弹击,就不能说你会使用生胶。
  1、弹打技术——生胶的强项。因为生胶本身的特性,胶皮软,制造摩擦的能力差。如563-1胶皮颗粒又稀又长,有类似长胶的反旋转作用,所以越发力弹打,回球的弧线越平直,而且沉象下旋球似的。弹打注意两点。
  A、控制击球点。
  除了象国家队李晓东教练所说的在一个半网高时击球外,我觉得应该在来球的上升后期击球,为什么呢?
  因为来球的落台时的力量可以分解为两个力,其一是向前的冲力,其二是球变形产生的向上力——弹性势能,是它制造了来球落台后的弧线高度。来球落台时弹性势能最大,弹性势能转化为球的垂直势能,运行到弧线最高点时垂直势能最小。
  在上升后期击球,来球垂直势能没有释放完,球拍可以借向上的力,使球附着在球拍上,有“吃球”的感觉,而且合上来球的向前冲力,此时借力比在高点期借力更大,回球更有威胁。
  B、发力弹打时,手一定要握紧球拍,小臂向前发力,手腕固定。

  2、生胶拉球。对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业余选手来说,象国手一样用生胶冲球比较难。
  对于一般的下旋或不转的球可以拉一板,改变回球节奏来得分或争取主动。控制拍形不要象反胶压得狠,要立起球拍,向前上发力拉。拉过去的球有几个特点,旋转弱,落台弧线比反胶拉出的上旋球高一些,对手判断容易失误或连续进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7.151
主题: 25
帖子: 3913
注册: 2000年10月
王涛反手生胶动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7.151
主题: 25
帖子: 3913
注册: 2000年10月
曹臻的反手生胶动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7.151
主题: 25
帖子: 3913
注册: 2000年10月
贴张陈静的反手生胶动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7.151
主题: 25
帖子: 3913
注册: 2000年10月
再贴一篇,国家队教练李晓东谈生胶的文章

生胶 想说爱你不容易

李晓东

你适合用生胶吗?

爆发力
  从学名上讲,横板一面反胶一面生胶这种打法叫横板快攻结合弧圈,而两面反胶叫弧圈结合快攻,两者在名称上只是把“快攻”与“弧圈”对调了一下,但内在含义却大有不同,尤其近台速度要比两面反胶快。

  以往像滕毅、王燕生这样的横板生胶名将,打反胶时都显得相持能力还可以,但是进攻能力偏弱,跑动范围较小,特别是绝对力量(能发出的最大力量)稍逊,因而用反胶感觉比较吃力,但爆发力集中,也就是瞬时发力好,所以改用生胶后更容易发挥自身的强项。

变化能力

  概括地看,两面反胶击球基本就是一种旋转,一个节奏,而生胶则不然。

  比如王涛,他用的球拍有几个之最——Avalox P700底板可算是当时世界上最硬的型号之一,反手的生胶海绵差不多是世界上最软的,正手的海绵则是最硬的,再贴上海的红双喜反胶,两面出球的性质差异特别大,反手发力过来的球很快很沉,正手拉球却特别转,而且拉出来的球弧线较低,我们叫“发贼”,不像国外套胶出球那么正。

动作规范

  胆量大的人适合打生胶,但并不是所有胆量大的人都能打好生胶。如果动作太硬,身体协调性不佳,或许还是用两面反胶更合适。在比较快速的情况下,用反胶即使动作差点也可以把球摩擦过去,“一摩能遮几丑”,但是生胶不一样,动作必须自然,手形注重规范。

  比如饶静文,当时我为什么给她提出来改生胶?一个竞争对手太多,用反胶她在里面又不是出类拔萃的,再就是看中她反手击球的手形,压得不是太狠,这就有利于弹击,不容易打滑。要是小孩子反手摩擦太多、板形压得太狠,或者有点像正手单面攻,那用生胶还有什么意义?


个高未必好

  我个人认为,用生胶的选手,身高最好适中些,因为他属于快攻打法,需要有一些低球突击或者抢冲,如果你重心偏高,拉弧圈时有摩擦无所谓,但突击时无论从你的视觉还是击球的感觉上,用生胶可能都不是太适合,像王涛、邓亚萍、刘国梁……都不算人高马大型的。

生胶的两大难题

接弧圈容易打滑?

  一打滑就会下网,即使像王会元、施之皓这样已经打到很高水平的横板生胶选手,尽管对欧洲强手的整体胜率高,但从单打上看,比赛中关键时刻这个问题解决得还是不够彻底。

王涛的解决之道

  很多人反手击球时,无论来球性质如何,都常常有一个摩擦的动作,而王涛基本就不摩擦,以撞击为主,板形亮一点。接弧圈无非两大要素——

  击球时间固定:

  借力的点基本与球网等高,发力的点约在一个半网高,因为来球在上升期时,旋转没有完全出来,你可以借上对方的力,利用对方的旋转。

  把握用力方向:

 身体含着的劲,肉眼是看不到的,但却至关重要。有些人球板都快压到180度了,那没法接弧圈,只能是个个打滑。

 通常所谓“平球”,我们指的是旋转不强的球,对此几乎所有的横板选手都能发力,这属于基本功,但面对弧圈球时,不少人就抬、就架,而王涛呢?遇到最高质量的弧圈球,他会“飘”一板,与他的快能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并且回球下沉的质量高、运行轨迹比较飘;对于中等或中上旋转强度、弧线稍微高点的球他都可以打,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了,别人往往只能防。

  更进一步地,有的选手几乎全是消极防御,但王涛是一种积极防御,能够合上来球之力,以借力为主,借力中发力,出手集中,不是“散”的,虽然自身发力不多,但是出球的速度、力量与主动发力差不多,显示出良好的技巧,这就是反手的高级之处。

正反手顾此失彼?

  两面反胶的选手,可以在中台迂回,拉加转、打防御,攻守较为自如。而横板生胶打法一旦退到中台,正手问题不大,但是反手的生胶就很难施展,基本只能放弃抵抗了。

  这种打法的选手,往往反手比较强,都拼命想把生胶的特性打出来,站位就比较近,反手发力比较多,快速球比较多,击球点比较前。很多选手正手的击球动作幅度大,正手站位相对*后,反手击球点特别前,正手击球点特别后,这就形成了矛盾。

王涛的解决之道

  他比较成功地两个点结合到了一块,反手前,正手稍后,我看最多也就差个50公分左右,这样正反手摆速以及技术结构的合理性就可以统一起来。近台快带并不是王涛发明的,在他之前也有,但真正将之发展为一项技术系统和主要得分手段的,王涛还是走在了前面,把近台快攻的速度和意识通过弧圈球反映出来,快攻能在近台强打,转攻在近台还能反拉。
  

[链接]横板生胶生存现状·国家男队



唐鹏——

  我带过他几次比赛,他打得好的场次真是非常好,去年亚洲锦标赛,那是庄智渊势头正猛的时候,唐鹏赢了,对柳承敏以前他也没赢过,那次也拿下了。我个人觉得,他的打法应该还算可以,关键在于提高稳定性。

  他的进攻能力,从某种意义看强于王涛,力量大,尽管个子高但是很能跑,进攻时正手击球的旋转没王涛那么强烈,但速度力量还不错。他的发球抢攻打出来很漂亮,但是搏杀性质太重,接发球时搏杀成分也偏大,这就会令大赛中的稳定性打折扣,再者相持能力不突出,相持转攻完全是在搏杀,积极防御也平平无奇。

  临场比赛,你攻人家再积极主动也只有50%~60%的成功率,通常能有55%可能就算顶到头了,若是对方水平高,还可能同你输赢各半,要是控制不好,前三板至少会赔掉一半,相持防御也连带着要吃亏。

  最好的打法,就是我进攻人家能打死,人家进攻我有的球我能防过去,唐鹏现在却是人家攻他时他防不过去,他攻人家若再有一些失误……

   相比之下,王涛的技术运用还是比较合理的,该发力的球发力,该借力中发力的球借力中发力,整体上技巧性强,因而既保证了杀伤力又有不错的相持能力。为什么称王涛为速度实力变化型?他有实力。唐鹏不妨叫力量凶狠型,我也跟他说过,怎样加强技术的全面性,很大程度上要凶中求稳。

  他发展的方向与王涛不太一样,王涛实力比较足,当年可以在凶狠上更进一步,相反唐鹏就需要在变化与实力方面下功夫。

唐鹏:2003年亚洲锦标赛团体冠军、单打亚军、男双及混双前四名


解析王涛模式

  刘国梁开玩笑,形容王涛,也就是“反手弹一下、撅着屁股拉一下、反手压一下、正手滑一下”,就这么几个球,但是你很难破他。我们未见得要全学王涛,但是看看他的成功之道,对横板生胶打法今后的发展或许有所借鉴。

近台小动作

  我称王涛为速度实力变化型,速度你没胆量不行,实力你没来回不行,变化你没灵气不行。他身高一米六略矮,脚下虽然能跑,但也并非他的长项,可到了赛场上,对手真要打他的正手空档,绝大多数人打不透。其实他的正手原本也不是很好,早期比赛中金择洙老推他的正手,虽然他的动作还算比较快,但是来球力量很重,他动作稍微大一点就来不及。

  设计打法和制订训练计划,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挖掘自己比较擅长的东西。王涛速度较快,站位较近,所以后来就建立近台小动作的技术,正手快速回球时能借力,能集中摩擦,拉出的球速度很快且旋转很强,还有斜直线的变化,这种球介于反拉和快带之间,包括现在的王励勤、马林都有。

  对王涛来说,如果用比较大的动作幅度去主动进攻,练得多了实战效果未必好。王涛练习中跑动少,反手能突击,突击不了就用正手拉一板加转球,他的海绵很硬、胶皮很黏,出球旋转很强、弧线很低,迫使对方回球失误增多,就算不失误对方也陷入麻烦,王涛第二板的衔接再跟上……整体技术组合比较严谨合理。

实用步法
  有的人比赛中跑得惊天动地,而王涛,我发明的名词叫“实用步法”。你让他专门跑,好像与很多人相比都不算快,但实战中你又感觉他的步法并不差,因为他的击球质量较高、落点控制较严密,对方的回球就有了一定规律,他依据这些规律有备而动。

  步法中有碎步调整——起动中便于微调一下重心,就能把后面的步法都连接起来。

  可能左右步法大家都掌握得不错,难点在于中路让位和前后步法,这点王涛调节得较好,有人说他“站死了”,其实站死了是没法打球的,尤其生胶的击球点差一点都不行——上升晚期接弧圈,发力的点或不发力的点,包括正反手的结合,都有赖于碎步调整。此外,预动好,做动作就比较从容、协调、紧凑,不会露出疲于奔命的狼狈相。

左手之利

  也有人说,王涛这种打法里,左手占些便宜。对此我并不完全同意,但客观地说,他对右手的确更占优势。一般选手都是反手强正手弱,作为左手握拍者,王涛先天就是先调动对方正手,比较有利于战术的发动。

  而在面对左手选手时就有点问题,比如他就跟盖亭不好打,盖亭侧身特别快,单面攻不讲理,左手握拍者对付他最好的办法是反手能打直线——盖亭老想侧身,你就变他直线。但王涛反手变直线少,即使变了质量不够高,盖亭跑得又快,所以他与盖亭总是互有胜负,显不出太多优势。

  作为左手选手,从技术细节看,反手突击和反手相持中,直线的意识要加强,直线不仅仅对左(右)手管用,但是对左手管大用。包括低球突击,若全是打斜线,对方可以给你一个长球,退后半步等着,但如果你能打直线,哪怕力量小一点,也能达到声东击西、扰乱对方注意力的效果,令对方“站不住”。

王涛 :

1992年奥运会男双金牌

1993年男子世界杯亚军

1993年世乒赛男双、混双冠军&团体亚军

1995年世乒赛男双、混双、团体冠军&男单前四

1996年奥运会男单、男双银牌

[链接]横板生胶生存现状·国家女队

   国家女二队目前仅有两名横板生胶选手,且成绩不算突出,女一队则人数稍多,她们分别是曹臻、姜华君和饶静文,三人各有所长:

曹臻

  反手出球比较沉,相持尤其反手相持能力较强,正手则相对偏弱。她是三个人中年龄最小的,有潜力。但我觉得她最大的问题在于正手还是没解决好,杀伤力有待提高,毕竟打到最后不能仅凭生胶的特性去赢球。

曹臻:

2003年马来西亚公开赛女单、女双冠军

2003年世界青年锦标赛女团冠军、女单前四、混双亚军





姜华君

 目前她的技术质量可能是三人中最高的,练习生胶的时间较长,对生胶的理解深些,但一到见血的时候,利害关系一出来,就容易望而生畏,出手犹豫,显得患得患失。

姜华君:

2002年韩国公开赛单女亚军

2002年埃及公开赛女双冠军、女单前四

2003年亚洲杯单打亚军



饶静文



 与姜华君球路相似,但由于是半路出家从两面反胶改的,对生胶的理解还需深化,不过目前也接近姜华君的程度了。她的心理素质较好,正手不错,打反胶的时候感觉球慢,现在打生胶速度上来了,原来不太动脑筋,最近看有所进步。发展空间比较大,也十分爱球,训练态度认真,技术钻研用心,在朝着好的方向走。

饶静文:

2003年全国锦标赛团体第四

2003年城运会单打、双打冠军

前段时间打内部比赛,六个重点选手不在,姜华君第二,饶静文第三,曹臻第五,因此在队里还有一席之地。


  姜华君、饶静文都属于大刀阔斧型,力量在女孩子中比较超群,打球意识方面,开玩笑地说,似乎有点矫枉过正了——对方发力她还发力,以力对力。对于强旋转的弧圈球,以巧打力也许更好,关于这点她们凶得过了点,但是从宏观看,她们的技术质量非常高,杀伤力大,进攻、相持也颇具威胁性。


  如果在防御的力量调节上,不过于偏重威胁性,而是能把凶狠与相对的稳健或者说与必备的实力协调得更好,在技术细节上再精雕细刻些,她们的水平还会更上层楼。

  拿王涛来说,他每板球的目的性明确,击球的质量、落点与下一板衔接紧密,整个打法环环相扣,而不是一种搏杀。
  

生胶路在何方?

  两关仍难渡


  现有的横板生胶选手,我认为绝大多数人依旧是前述的两个难题没解决好。



  女的饶静文、曹臻,尽管很年轻,没有太多大赛成绩,但是目前的水平在队内尚可立足,男的就比较困难,包括青少年集训中也存在类似问题。刘国梁打直板正胶,能把直板快攻的味道打出来,第一快,第二攻,第三变化多,而生胶的特点现在很多选手打不出来。
  有的少年选手,整体水平应该算很高,但是过分倚重正手,看着像单面攻,正手有一定威胁和变化,但反手站不住,主动进攻还能打两下,相持就不行了。有的人反手还可以,但正反手结合得不好。
  有的人快攻可以,但是一接弧圈球漏洞就出来了。现在还是最怕弧线略高的慢弧圈,一是容易打滑,二是击球点过晚,容易出界,但这比打滑已经前进一步了。
  现在都是原本用两面反胶,或者速度太慢,或者正手差反手好的选手,就让其改生胶了,但我觉得练生胶的人其实选材应该更严格。
  当然,如今的横板生胶也有进步之处,比如对反手底线大角的球,现在都可以拿生胶拉一板甚至拉冲一板,包括唐鹏和女队的姜华君都能做到。

微观因人而异
  宏观地看,可以说横板生胶重在实力、速度、变化,但是在微观层面上,各人偏重的东西会有所不同:小球好可能摆短多点,长球好可能发长球、劈长多,反手好则反手开路的比例更大些,若正手好可以稍微多侧点身。
  以王涛为例,他的台内挑打能力一般,我就让他练一板加转劈长,劈出去特别转,某次比赛遭遇当时世界排名第20多位的格鲁济奇(南斯拉夫),21分的两局球,劈长加搓球就赢了18分,对方从没见过这么转的搓球,这说明王涛的特点确实比较突出。

超前设计打法

  我感觉对女选手而言不必刻意设计,因为女子乒乓球的水平,我个人的观点,落后男子至少10年。
  但男选手打横板生胶则不然,一定要超前,在我看来,目前能见到的最先进的范本还是王涛,但在他的基础上,小孩子训练时咱们能不能设计得再先进点?比如接发球,王涛全是搓、劈长多一点,今后能不能挑打多一点?又如他相持能力强点,今后主动进攻能力是否能更好?

  作为横板生胶选手,不能为了正手退台而影响反手的速度,也不能仅仅顾着反手的快而影响正手的发力,这是个前提。

  在此前提下,你在某一段中突出什么?一种是基本功的训练,一种是套路或者说简单战术的训练,比如王涛,调动正手打反手,拉加转球然后快速冲你一个,反手压直线然后等着正手带你一个……这些都是他的套路。
  包括早期的王会元,反手劈一板、快挡一板到对方正手大角,接着就是一板直线,最后等在正手一个斜线,程咬金三板斧,但是三板斧质量高,几乎对所有人都有效。
  横板生胶打法目前的确面临困境,但主要问题也就限于前三板上手手段少、接弧圈欠稳定等几个环节中,并不像直板正胶的处境那么艰难,从理论上说,如果打法设计得好,还是有相当生命力的。
  特别是在女子乒坛中,应该更容易点,因为女选手的旋转比男选手稍弱些,普通旋转的发力、相持和转攻都不会给生胶造成过大的压力。男子里面横板生胶要想出头,确实相对困难些,球感要更好些、基本攻要更扎实、理解要更深些。
  我们也盼着,最好男选手里面出一个,这样让这种打法有点说服力,要是总没有人打出来,基层就没人愿意培养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79.702
主题: 33
帖子: 8649
注册: 2005年5月
规则改了:

原文由 touzilee 发表
1.3.1球应为圆球体,直径为38毫米。
1.3.2球重2.5克。


---〉直径为40毫米。
---〉球重2.7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7.925
主题: 27
帖子: 14503
注册: 2002年7月
未学打球,先看规则

乒乓球竞赛规则
1.1 球台
1.1.1球台的上层表面叫做比赛台面,应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274米,宽1.525米,高地向高76厘米.
1.1.2比赛台面不包括球台台面的侧面。
1.1.3比赛台面可用任何材料制成,应具有一致的弹性,即当标准球从离台面30厘米高处落至台面时,弹起高度应约为23厘米。
1.1.4比赛台面应呈均匀的暗色,无光泽,沿每个2.74米的比赛合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边线,沿每个1.525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端线。
1.1.5比赛台面由一个与端线平行的垂直的球网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台区,各台区的整个面积应是一个整体。
1.1.6双打时,各台区应由一条3毫米宽的白色中线,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区”。中线与边线平行,并应视为右半区的一部分。1.2 球网装置
1.2.1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1.2.2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
1.2.3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
1.2.4整个球网的底边应尽量贴近比赛台面,其两端应尽量贴近网柱。
1.3 球
1.3.1球应为圆球体,直径为38毫米。
1.3.2球重2.5克。
1.3.3球应用赛璐璐或类似的材料制成,呈白色,、黄色或橙色,且无光泽。

1.4 球拍
1.4.1球拍的大小,形状和重量不限,但底板应平整、坚硬.
1.4.2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或0.35毫米。
1.4.3用来击球的拍面应用一层颗粒向外的普通颗粒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2毫米;或用颗粒向内或向外的海绵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4毫米.
1.4.3.1”普通颗粒胶”是一层无泡沫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其颗粒必须以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0颗,不多于50颗的平均密度分布整个表面。
1.4.3.2"海绵胶"即在一层泡沫橡胶上覆盖一层普通颗粒胶,普遍颗粒胶的厚度不超过2毫米。1.4.4覆盖物应覆盖整个拍面,但不得超过其边缘。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执握部分可不予以覆盖,也可用任何材料覆盖。
1.4.5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夹层、覆盖物以及粘合层均应为厚度均匀的一个整体。
1.4.6球拍两面不论是否有覆盖物,必须无光泽,且一面为鲜红色,另一面为黑色。拍身边缘上的包边应无光泽,不得呈白色。
1.4.7由于意外的损坏、磨损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体性和颜色上的一致性出现轻微的差异。只要未明显改变拍面的性能,可以允许使用。
1.4.8比赛开始时及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更换球拍时,必须向对方和裁判员展示他将要使用的球拍,并允许他们检查。

1.5 定义
1.5.1“回合”:球处于比赛状态的一段时间。
1.5.2“球处比赛状态”,从发球时,球被有意向上抛起前,静止在不执拍手掌上的一瞬间。到该回合被判得分或重发球。
1.5.3“重发球”:不予判分的回合。
1.5.4“一分”:判分的回合。
1.5.5“执拍手”:正握着球拍的手。
1.5.6“不执怕手”:未握着球拍的手。
1.5.7“击球”,用握在手中的球拍或执拍手手腕以下部分触球.
1.5.8 "阻挡”:对方击球后,处于比赛状态的球尚未触及本方台区也未超过比赛台面或其端线,即触及本方运动员或其穿带的任何物品。
1.5.9“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首先击球的运动员.
1.5.10“接发球员:在一个回合中,第二个击球的运动员.
1.5.11"裁判员:被指定管理一场比赛的人,
1.5.12“裁判助理":被指定在某些方面协助裁判员工作的人.
1.5.13运动员“穿或带”的任何物品,包括他在一个回合开始时穿或带的任何物品。
1.5.14球从突出台外的球网装置之下或之外经过,或回击的球越过球网后又回弹过网,均应视作已”超过或绕过”球网装置。
1.5.15球台的“端线”包括端线两端的无限延长线。

1.6 合法发球
1.6.1发球时,球应放在不执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张开和伸平。球应是静止的,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和比赛合面的水平面之上。
1.6.2发球员须用手把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不得使球旋转,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
1.6.3当球从抛起的最高点下降时,发球员方可击球,使球首先触及本方台区,然后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再触及接发球员的台区。在双打中,球应先后触及发球员和接发球员的右半区。
1.6.4从抛球前球静止的最后一瞬间到击球时,球和球拍应在比赛台面的水平面之上。1.6.5击球时,球应在发球方的端线之后,但不能超过发球员身体(手臂、头或腿除外)离端线最远的部分。
1.6.6运动员发球时,有责任让裁判员或副裁判员看清他是否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
1.6.6.1如果裁判员怀疑发球员某个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并且他或者副裁判员都不能确信该发球动作不合法,一场比赛中此现象第一次出现时,裁判员可以警告发球员而不予判分.
1.6.6.2在同一场比赛中,如果运动员发球动作的正确性再次受到怀疑,不管是否出于同样的原因,不再警告而判失一分.
1.6.6.3无论是否第一次或任何时候,只要发球员明显没有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他将被判失一分,无需警告。
1.6.7运动员因身体伤病而不能严格遵守合法发球的某些规定时,可由裁判员做出决定免予执行,但须在赛前向裁判员说明。

1.7合法还击
1.7.1对方发球或还击后,本方运动员必须击球,使球直接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或触及球网装置后,再触及对方台区。

1.8比赛次序
1.8.1在单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两者交替合法还击。
1.8.2在双打中,首先由发球员合法发球,再由接发球员合法还击,然后由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再由接发球员的同伴合法还击,此后,运动员按此次序轮流合法还击。

1.9重发球
1.9.1回合出现下列情况应判重发球:
1.9.1.1如果发球员发出的球,在越过或绕过球网装置时,触及球网装置,此后成为合法发球或被接发球员或其同伴阻挡。
1.9.1.2如果接发球员或同伴未准备好时,球己发出:而且接发球员或其同伴均没有企图击球。
1.9.1.3由于发生了运动员无法控制的干扰,而使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合法还击或遵守规则。
1.9.1.4裁判员或副裁判员暂停比赛。
1.9.1.5在双打时,运动员错发,错接。
1.9.2可以在下列情况下暂停比赛:
1.9.2.1由于要纠正发球、接发球次序或方位错误;
1.9.2.2由于要实行轮换发球法;
1.9.2.3由于警告或处罚运动员;
1.9.2.4由于比赛环境受到干扰,以致该回合结果有可能受到影响。

1.10 一分
1.1O.1除被判重发球的回合,下列情况运动员得一分:
1.10.1.1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发球;
1.1O.1.2对方运动员未能合法还击;
1.1O.1.3运动员在发球或还击后,对方运动员在击球前,球触及了除球网装置以外的任何东西;
1.10.1.4对方击球后,该球越过本方端线而没有触及本方台区;
1.10.1.5对方阻挡;
1.10.1.6对方连击;
1.10.1.7对方用不符合1.4.3条款的拍面击球;
1.10.1.8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两使球台移动;
1.10.1.9对方运动员或他穿戴的任何东西触及球网装置;
1.10.1.10对方运动员不执拍手触及比赛台面;
1.10.1.11双打时,对方运动员击球次序错误;
1.10.1.12执行轮换发球法时,接发球运动员或其双打同伴,包括接发球一击,完成了13次合法还击。

1.11 一局比赛
1.11.1在一局比赛中,先得21分的一方为胜方,2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

1.12 一场比赛
1.12.1一场比赛应采用三局两胜制或五局三胜制。
1.12.2一场比赛应连续进行.但在局与局之间,任何一名运动员都有权要求不超过两分钟的休息时间。

1.13 发球、按发球和方位的选择
1.13.1选择发球,接发球和这一方,那一方的权力应由抽签来决定,中签者可以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
1.13.2当一方运动员选择了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先在某一方后,另一方运动员应有另一个选择的权力.
1.13.3在获得每五分之后,接发球方即成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至该局比赛结束,或者直至双方比分都达到20分或实行轮换发球法,这时,发球和接发次序仍然不变,但每人只轮发一分球.
1.13.4在双打的第一局比赛中,先发球方确定第一发球员,再由先接发球方确定第一接发球员.在以后的各局比赛中,第一发球员确定后,第一接发球员应是前一局发球给他的运动员。
1.13.5在双打中,每次换发球时,前面的接发球员应成为发球员,前面的发球员的同伴应成为接发球员·
1.13.6一局中首先发球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首先接发球。在双打决胜局中,当一方先得10分时,接发球方应交换接发球次序。
1.13.7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赛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在决胜局中,一方先得10分时,双方应交换方位.

1.14 发球、接发球次序和方位的错误
1.14.1裁判员一旦发现发球、接发球次序错误,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由应该发球或接发球的运动员发球或接发球;在双打中,则按发现错误时那一局中首先有发球权的一方所确立的次序进行纠正,继续比赛。
1.14.2裁判员一旦发现运动员应交换方位而未交换时,应立即暂停比赛,并按该场比赛开始时确立的次序按场上比分运动员应站的正确方位进行纠正,再继续比赛。
1.14.3在任何情况下,发现错误之前的所有得分均有效。

1.15 轮换发球法
1.15.1如果一局比赛进行到15分钟仍未结束(双方都己获得至少19分时除外),或者在此之前任何时间应双方运动员要求,应实行轮换发球法。
1.15.1.1当时限到时,球仍处于比赛状态,裁判员应立即暂停比赛。由被暂停回合的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
1.15.1.2当时限到时,球未处于比赛状态,应由前一回合的接发球员发球,继续比赛。
1.15.2此后,每个运动员都轮发一分球,直至该局结束。如果接发球方进行了13次合法还击,则判发球方失一分。
1.15.3换发球法一经实行,该场比赛的剩余部分必须继续实行,直至该场比赛结束。
国际乒联关于11分制改革的新规定
 为了适应11分记分制的系统,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修改了其规则。此修改将于2001年9月1日起执行。
 2.11 一局比赛
 2.11.1 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1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
 2.12 一场比赛
 2.12.1 每场比赛由单数局组成
 2.13 发球,接发球和交换位置的顺序
 2.13.3 在获得每2分之后,接发球方即成为发球方,依此类推,直至该局比赛结束,或者直至双方比分都达到10分或者实行轮换发球法,这时,发球和接发球次序仍然不变,但每人只轮发1分球。
 2.13.6 一局中首先发球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首先接发球。在双打决胜局中,当一方先得5分时,接发球方应交换接发球次序
 2.13.7 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赛的一方,在该场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在决胜局中,一方先得5分时,双方应交换方位。
 2.15 轮换发球法
 2.15.1 如果一局比赛进行到10分钟仍未结束(双方都已获得至少9分时除外),或者在此之前任何时间应双方运动员要求,应实行轮换发球法。
 2.15.3 轮换发球法一经实行,或一局比赛进行了10分钟,该场比赛剩余的各局都必须实行轮换发球法。
 3.4.4 间歇
 3.4.4.1 除了一方选手提出要求外,比赛应该继续进行。
 3.4.4.1.1 在局与局之间,不超过1分钟的间息时间;
 3.4.4.1.2 每局比赛中,每得6分后,或决胜局交换方位时,有短暂的时间擦汗。国际乒联关于发球的新规定 乒乓球竞赛规则中的2.6.1,2.6.2 和 2.6.5 条将由以下规则取代: 此修改将于2002年9月1日起执行。
 2.6.1 当球停放在选手张开和伸平的手掌内时,才可以进行发球。
 2.6.4 从球离开运动员手掌的那一刻到球被击中,球都应该在球台平面的高度之上和在发球选手的端线之后。
 2.6.5 当球被击中时,发球选手或他的双打队友的身体与衣服的任何部分都不能在球与网之间的范围内。 此项提议修改的目的是:防止在接发球选手视线以外的隐蔽式发球。
  1) 在球被抛出到击中的时间,都必须保持在球台平面高度之上。
  2) 选手的身体及衣服的任何部分都不可介入,由球网与虚构线形成的三角区内。(虚构线是由:当球被击中时,球与球网两端构成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7.925
主题: 27
帖子: 14503
注册: 2002年7月
国际乒联2006年6月公布2006巡回赛最新排名,中国选手在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项目上都继续占据领先位置,优势明显。

单打方面,中国队男单选手占据前四位,依次是:马琳、王励勤、陈 和王皓。 另外两名中国小将郝帅和马龙分别排在第12位和第21位。女单前十位中,中国队占据半数:郭跃第一、张怡宁第二、李晓霞第五、王楠第六、郭焱第七。中国香港选手帖亚娜和姜华俊占据第三和第四名。

双打方面,中国男双组合占据前三:马琳/陈 排名第一,王皓/王励勤排名第二,郝帅/马龙排名第三。陈 /王皓组合排名第七,陈 /王励勤排名第九。王楠/张怡宁组合高居女双榜首,郭跃/李晓霞紧随其后,位列第二。李楠/张怡宁排名第六,曹臻/郭焱排名第八。

排名根据以52周为一个周期之中的所有国际乒联、亚乒联、中国乒协批准的比赛(不包括邀请赛和青少年赛)成绩算出。 然后按积分数排名.

积分的计算方法
运动员(单/双)根据其参加比赛的级别以及所获得的名次获得相应的积分。运动员(单/双)所获积分取决于他们自所参加比赛的抽签位置所在轮次前进了多少轮。如果运动员(单/双):

(1)在第一轮中遇轮空,随即在第二轮被淘汰,他们将获得第一轮负者的分数。

(2)在第一轮中遇轮空,在第二轮获胜,在第三轮被淘汰,将获得第三轮负者的分数。

(3)在第一轮对手弃权,第二轮被淘汰,将获得第二轮负者的分数。

(4)在第一轮中遇轮空,在第二轮遇对手弃权,在第三轮被淘汰,将获得第三轮负者分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7.151
主题: 25
帖子: 3913
注册: 2000年10月
最近,比较少人讨论器材或者技术,我来转贴一篇吧.

---转自小鱼儿乒乓网

谁是当今女子乒坛直拍第一人?

  放眼当今女子乒坛,有那么一小分队:她们在横拍大军的夹缝中生存;她们的成绩远没有横拍选手好;她们通常止步于各种大赛的八强甚至十六强而难以进入前四;她们在跟横拍的对抗中全面处于下风;她们在中国队这样的队伍中往往连团体阵容都进不了,世界比赛的单打也没有她们的份;她们的人数在逐年减少;她们在女子乒坛上的地位还比不上跟她们一样打法的男同胞们。但是,她们绝对不会消失在国际乒坛;她们仍然是乒乓球中一股积极活跃且不可或缺的力量;她们在团体和双打比赛中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她们是乒乓球一个独特的风景……
  她们就是女子直拍选手。
  活跃在当今乒坛的女子直拍选手,算得上有点名气的大概有高军(美国)、李楠、陈晴、曹幸妮(中国)、柳絮飞、张瑞(中国香港)、李姣(荷兰)、满丽(日本)、吴雪(多米尼加)、郭芳芳、文玄晶、李恩实、李恩姬(韩国),等等。她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比赛中用不同的技战术、不同的表现、不同的成绩来维护着相同的一样东西:直拍打法的尊严和希望。
  就像当年有人将金泽洙称为直拍第一人、后来刘国梁出道之后又有人要将他们两个来一个PK一样,我也对谁是当今女子乒坛直拍第一人的问题相当感兴趣。无聊的时候也会凭空臆想一下。我很清楚这个问题跟我前些日子写的《四代奥运女皇全方位大比拼》一样存在很多争议,但是,我非常乐意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1、高军:
她可能是全世界所有仍然活跃在乒坛中的女子直拍选手中的唯一的世界冠军了。她应该是从90年的北京亚运会进入我的视野范围的,那次比赛她战胜了玄静和和乔红夺取女单亚军。91年她带着争议进入世乒赛团体阵容,并在决赛中意外上场。可惜,那一场比赛成为她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恶梦,她丢了两分,中国队丢了冠军。如果不是在随后的女双比赛中夺取世界冠军,她可能早就消失在大家面前了。93年的斯德歌尔摩,在队友邓亚萍、乔红、陈子荷相继失利之后,她成为那一届比赛唯一进入四强的中国队选手,可惜她输给曾被她淘汰出主力阵容的陈静。在93年全运会夺取女团冠军和女双亚军之后,高军远嫁美国。
就在大家都似乎要忘记她的时候,她复出了。尽管刚刚复出参加奥运就被韩国柳智慧横扫,但她此时参加比赛已经不在乎输球的痛苦了。况且此江湖已非彼江湖,大球的使用,11分制的实施,都为她的复出创造了客观有利的条件。因此她越打越好,02年回国参加联赛居然把一群娃娃兵打败保持不败;03年的世乒赛,她第一次在赛场上放出卫星,完胜当今削球第一人金景娥进入女单前八,并与猛女鲍罗斯大战七局杀得天昏地暗才惜败;03、04年连续两年的世界杯单打比赛她都放倒了王楠;05年是她丰收的一年:世乒赛,她击败李佳薇和曹臻再次闯进八强;总决赛她与代表西班牙的沈雁飞合作击败中国、新加坡和韩国的配对夺取女双冠军;世界杯她再次给其他选手上演了一场八两拨千斤的教材式比赛,轻松战胜金景娥,并与张怡宁大战七局。
可以说,除了91年痛苦的团体赛,高军留给我们的一切印象都是亲切美好的,以致于她现在代表美国参赛却始终让我只记得她是中国的世界冠军。
从技术上分析,高军拥有世界最好的台内控制技术和推挡技术,尤其是她的推挡,即使面对当今强烈的弧圈也可以推出变化多端的球来,正胶的作用还让她推挡过来的球又飘又怪,很难对付。因此她跟横拍弧圈选手对反手的时候基本不下风。同时她的发、接发技术也相当出众,因此她经常在双打中表现出色,善于控制和创造机会,是一个相当好的双打合作伙伴。跟她合作并取得过不错成绩的有陈子荷(直拍两面不同性能攻削结合)、刘伟(右手横拍两面弧圈,89年她们合作获世乒赛女双季军)、邓亚萍(右手横拍快弧,91年世乒赛团体赛配合战胜玄静和/李粉姬,并在多次公开赛上取得冠军)、郑源(削球手,她们合作获93年全运会团体冠军和女双亚军)、沈雁飞(左手横拍快攻,等等,都是打法不一样的选手,足以说明高军的双打能力之强。
高军的问题在于正手连续进攻能力比较差,原因是进攻的时候重心和步伐的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调整。但你不能说她的正手很差,她的正手有很强的保护能力,并非常善于低球突击,让对手防不胜防。她的基本打法就是通过发接发和台内短球的控制给正手制造突击的机会,对手先进攻的时候她就用反手推挡来抗衡,因此她的球跟同样是直拍快攻的玄静和以及杨影是不同的风格。她的球看起来不凶,但非常好看,具有很好的节奏感和美感。
进入06年,高军的状态似乎没有去年好,几站公开赛单打都只是八强左右,双打也最多四强。或许是年纪确实大了,或许是学业紧张,又或许是感觉07年世乒赛和08年奥运太过遥远。不管怎样,就算不能称为当今女子直拍第一人,她也绝对有资格当直拍正胶的第一人了。

2、李楠:
如果这个问题放到99年到02年中,我想很多球迷都会认同她是当时的女子直拍第一人。认识李楠是98年底99年初的一场CCTV国际擂台赛上,当时她挑战韩国名将柳智慧,结果输了。当时她的球还显得比较粗糟和稚嫩,没有想到半年以后的荷兰世乒赛上,她接连淘汰何千红、李恩实、王辉、孙晋夺得季军,是93年后至今闯进世乒赛女但四强的仅有的两名直拍选手之一;00年,她仅负于林菱获得亚锦赛女单亚军;01年,她在世乒赛中战胜巴蒂斯库和柳智慧为王楠护航,并成为联赛中的“金球姑娘”,在当年的五分球决战中保持不败,被蔡振华表扬心理素质好,是比赛型的选手;02年初她战胜李佳薇、鲍罗斯等连夺两站公开赛女单冠军,并赢了王楠、牛剑锋等为天津夺取几十年来第一个全国团体冠军;当年的世界杯她临危授命代替王楠参赛,在队友牛剑锋失利的情况下挺身而出,接连打败了金英姬、贴亚娜等名将获得世界亚军。当时她在单打上的风头绝对盖过当时已经走下坡路的杨影,成为中国女队重点培养的年轻选手之一,并一度成为团体三号人物。可惜的是,亚运会上那一张面膜、那两场不应该输的比赛(团体决赛输给朝鲜怪板金云美和女双决赛被韩国选手翻盘),让她的主力位置受到动摇,尽管在03年的亚锦赛中再次有相当优异的表现,但世乒赛中她的轻敌使她成为第一个落马的中国选手,从此,她被教练层弃用,失去了主力和重点培养地位,在一些公开赛中再也打不出当年的威风了,05年世乒赛的中国队名单中没有了这位直拍高手的名字。尽管在去年的全运会上表现不俗,并在今年亚洲杯上连斩贴亚娜、林菱这些中国主力选手都没有绝对很高取胜把握的名将,但她不再受到国家队重用、沦落至陪练选手的事实却是勿庸置疑的。
在众多女选手中,李楠的力量和身体素质是比较突出的,她的正手弧圈的杀伤力也是名列前茅的,尤其是她的中远台对拉能力恐怕暂时还没有其他女子直拍选手能够比得上。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02年亚运会女双半决赛她和张怡宁对韩国柳智慧/金茂校,韩国的两名横拍选手的面对她的拉球完全处于下风。李楠还拥有一手漂亮的高抛发球,可以给对手很大的压力。同时她打球有激情,比较善于动脑,战术意识强,作风硬朗,关键分敢于发力。
但是,李楠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首先是她的步伐比较沉,给人跑不开的感觉;其次她的反手漏洞太大,她的推挡没有高军的变、张瑞的粘和曹幸妮的稳,发力太多,她曾经练过一段时间的反面横拉但没有成功,也没有练就杨影那样反面发球的绝活,后来基本没有看到了;再次,是作为直拍选手,她的台内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相对同样是直拍反胶打法的阎森、秦志戬、马琳等男子选手来说,她的球路还缺少一些贼和刁钻的内容,手上的变化不够多,经常喜欢跟对手打相持比力量,这其实有点不应该,这也是影响她在双打上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今的李楠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只能在联赛中为北大方正的保级而苦苦支撑,胜率在60%到70%左右,跟张怡宁等差不多,这作为一个在国家队当陪练并被队友熟悉的直拍选手来说,也过得去了。今年年初,她跟另一直拍代表人物高军的正面碰撞有两次,双方各胜一次。从我内心上来说,我是希望李楠有一天也像林菱她们一样可以代表中国香港参加国际比赛,这样我又可以在国际赛场上看到她的身影了。毕竟只留在国内打联赛有点埋没她了。

3、曹幸妮:
近日看到有网友写曹幸妮是当今的直拍反胶第一人,虽然不是很认同,但也非常同意把她列入当今国际乒坛直拍中的高手之一。
01年的全运会,李菊、杨影领衔的江苏,拥有孙晋、王越古两名生胶高手的八一,李楠坐镇的天津,贴亚娜和张辉代表的河南都未能进入女团四强,反倒是默默无闻的广东进入四强之后还跟北京来了一场非常激烈的比赛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中,作为队中一号的曹幸妮凭借那一次比赛的出色表现进入了国家队。然而,很快她又离开不少人都梦寐以求的国家队,回归广东。
跟国家队那些冠军们相比,曹幸妮的成绩确实没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拿得出手的也仅有01年全运女团第四和05年全运混双第三,以及去年联赛亚军。但是,对于一个连体校都没有进过的选手来说,这是很不简单的成就。对于习惯从各级体校层层选拔的国内选拔机制来说,她能够进入省队打一号主力并靠自己的表现敲开国家队大门,足见其乒乓球天赋之高。
曹幸妮拥有目前国内直拍选手最好的步法,她在比赛中经常可以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快速的步法跟对手周旋,这是很难得的。她的正手拉球有点像马琳,重心比较低,所以比较稳健,也能够给对手强大的压力。她的反手虽然没有高军那么多的变化,但是比较稳健,对手不容易从她反手位突破。最难得的是,她的直拍横打技术在比赛中偶尔会有灵光一现的时候,这在目前国内外的女子选手中应该可以处于领先地位。
不过,曹幸妮的技战术中还缺少一些杀手锏,得分手段不够明显,发球和前三板技术显得不是很突出,这也多少限制了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4、陈晴:
两年前刚开始看到陈晴的时候,虽然有点惊喜,但说实话,我并不看好她:体型过于胖,移动速度不快,进攻与防守都缺乏实力。
而就在这两年中,她的成绩却稳步提高:先与张晓武合作在一个缺少国家队大腕的全国比赛中夺取女双冠军,并在联赛中打上江苏的三号主力,接着今年年初第一次参加国际公开赛便淘汰了李佳薇等闯进决赛,之后被确定为不来梅世乒赛团体阵容的八位候选人之一,还在“直通不来梅”的选拔赛中赢了王楠。
作为目前国家队仅存的一名直拍正胶、长胶结合进攻型打法的选手,陈晴跟她的前辈陈子荷的打法是完全不同的风格:陈子荷偏稳,属于防守型,而她进攻积极,偏凶,是进攻型;陈子荷也是一面正胶一面长胶,但用长胶的比例明显多于正胶,而陈晴两面使用比例差不多持平;陈子荷利用长胶的防守与控制来造成对手的失误,并利用创造出来的机会倒板换正胶进行扣杀,而陈晴则喜欢利用正胶和长胶的快速推挡压迫对手,给对手制造压力。
但是,她的打法也具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防守能力不强,跟她不善于利用长胶进行防守有关;由于防守不好,造成她必须跟对手进行控制与反控制的抢夺,她在这方面非常凶狠,失误却很多;力量的不足也令她的正胶进攻缺少杀伤力,步法的迟钝让她在进攻方面困难更大;而她在比赛中喜欢跟进攻型打法的对手拼速度拼进攻也多少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因此,她有时给我的印象就是:攻不死、防不住。
无论怎样,陈晴的打法具有相当的压迫性,颠覆了我们对这种持拍选手的一贯看法,给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希望作为这种打法的希望之星,她能够继承前辈的一些优点,同时将这种打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5、张瑞:
如果说高军的推挡是变化最多的话,那么张瑞的反手应该可以称作最粘的了。她的推挡速度、变化、力量都比不上高军,但是她的反手防守能力不比高军差,而且使用反胶也让她的推挡跟高军不完全一样,她的球慢、粘、稳,让很多人感觉对不上节奏、发不上力量。她的慢还不仅仅体现在反手上,她的正手看起来也非常慢,又慢又稳又转,一些年轻急躁的选手经常上她的当。而且,她的台内控制能力相当强,去年亚锦赛她和高礼泽配对混双对马龙/李晓霞的比赛中,她的控制让李晓霞黯然失色,使比赛一开始就失去了势均力敌。正因为这样,在贴亚娜/桑亚婵配对试验失败后,李惠芬开始尝试用她跟贴亚娜配对双打,她们一拍即合,不但在05年的世乒赛女双半决赛中给王楠/张怡宁制造了极大的麻烦,还连夺05年巡回赛6站冠军,创下纪录。
张瑞原来在国家队默默无闻地练了好几年,直到01年全运才与王楠打败了在决赛中意志崩溃的牛剑锋/白杨这一曾经被公认的黄金配对,从而跳上枝头变凤凰,一飞便飞到香江,在04年多哈世乒赛上,她第一次代表中国香港参加世乒赛,并在对韩国和日本的关键战役中打败了石恩美等名将,立下汗马功劳。05年初的一场亚洲杯团体赛,她利用自己稳健的推挡和慢条斯理的打法给中国猛女郭焱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心理课,非常及时地让郭焱认识到自己打球的问题,为她在两个月之后的世乒赛打进女单决赛提前完成了心理准备。
相对来说,张瑞的球比较平淡,威胁性的手段不多。她的慢其实也正是她的弱点之一。正手缺少杀伤力,步伐移动又慢,容易被对手调动。这一点张怡宁、郭跃等都非常聪明地以快制慢,她基本没有太好的办法。

6、柳絮飞:
如果不去香港,或许柳絮飞也最多和曹幸妮一样代表自己的省队参加各种国内比赛,并不为球迷所熟悉。
但是,人生就是这样,当一个看似不是机会的机会来了之后,有能力的人往往可以把它抓住,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现。
柳絮飞就是这种有能力的人。
谁都不会忘记不来梅世乒赛决赛2:0领先被王楠翻盘的这一场球。是柳絮飞这名直拍单面拉的选手把王楠逼上绝路,把中国队逼上绝路。
柳絮飞拥有世界上最漂亮的发球之一:正手奔球。她在比赛中把这个发球结合转与不转的发球,给对手施加了非常大的精神压力。对手为不知她什么时候突然来一板速度奇快的奔球而紧张不已,连王楠这样的顶尖选手都要经常被她的发球所迷惑。
柳絮飞打球富有灵性,非常聪明,善于把球打到对手难受的地方去。她的正手连续进攻能力很强,虽然没有李楠力量重,但是胜在连续性好,落点变化多。而最可喜的是,可能是河北“推挡队”出身的李惠芬指导有方,可能是受同队的张瑞的互相影响,今年的比赛中我发现柳絮飞的反手明显比以前粘球了,还加了很多侧推和挤压的技术,效果非常好。跟王楠的比赛中王楠开始试图压她反手结果就发现打错算盘了。
受身材影响,她的照顾面积比较小,容易被对手两面调动。老谋深算的王楠正是利用她的这个缺点翻盘的。

7、李姣:
与高军相似,李姣使用的器材在很多业余选手看来都是落后的,很多厂家已经不再生产这种底板了,她为了买到自己合适的底板还需要专门跑回国内找一家老厂家来买才行。
但是,李姣就是凭借别人看来老土的器材和过时的单面拉打法,在去年上海世乒赛上一举成名。那一次,她战胜了文玄晶进入女单八强,而后者则淘汰了王楠。
我没有看过李姣打球,不好凭借自己本来就非常业余的水平对她的技术特点说三道四。从相关报道看来,她应该是一个不露锋芒、非常稳健的选手,基本功非常扎实。

8、文玄晶:
上海世乒赛她淘汰王楠的那一场球我没有看到,但是去年以来,我也看了她有四、五场比赛了,应该说对她能够淘汰王楠感觉非常惊讶。其实那场球之后蔡振华就说“不是对手有多强,而是王楠自己发挥太差了。”我感觉真的如此。
我认为这名韩国选手最大的特点就是她继承了韩国人的灵活的步法,跑动迅速到位,为她的单面拉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她利用正手弧圈制造扣杀机会是她的主要得分手段,但是跟她的前辈梁英子、玄静和相比,她的杀伤力还有很大差距,而她的前三板技术比较一般,反手的推挡和防御能力无法跟高军、张瑞相比,也不见得比得上李楠。

9、李恩实:
在今年的韩国公开赛以及之后的几站公开赛上对阵图上,我又惊奇地发现了这一名韩国双打名将的名字,以致于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她不是在雅典奥运之后就退役了吗?她以前的搭档石恩美已经当上教练了。

然而确实是她,没错。
几站下来,她的单打和双打(和文玄晶合作)都早早被淘汰,这更让大家忽视了她的复出。但是,我担心的就是她不知会在什么时候又利用她擅长的双打给中国女队重重的一击。
早在98年,李恩实就和当年的韩国头号人物柳智慧合作成为横在中国女双面前的一座大山,并不容易翻越。那一年,她们对王楠/李菊的胜率非常高,很多人都把曼谷亚运会的女双冠军看成是她们的囊中之物。然而,可能是因为她们是众矢之的,可能她们自己太自信了,结果在半决赛众意外输给中国香港的老少配陈丹蕾/桑亚蝉,无怨决赛,成就了王楠李菊的登顶。第二年的荷兰世乒赛,她们卷土重来,结果半路杀出程咬金,初出茅庐的张怡宁/张莹莹终结了她们的冠军梦想。之后她们解散重组,成为两对非常厉害的双打。李恩实/石恩美的双直拍快攻配对是当时国际乒坛绝无仅有的,到了釜山亚运,她们终于在配对还不成熟的中国选手包围圈中杀出重围,两度翻盘战胜了王楠/郭焱和张怡宁/李楠,夺取冠军。之后的03年世乒赛和04年奥运,中国队一直把她们视为女双的最大敌人,依靠重组的强强配对张怡宁/王楠才两度击败她们。但是,这一对直拍双快组合的威力实在不容小视。
同样作为直拍正胶打法的李恩实的技术特点在杨影和高军之间,没有杨影快速凶狠,也没有高军的稳健细腻,但也可以反过来说,她要比高军快速凶狠,也比杨影稳健细腻。她台内技术很好,擅长控制,能够制造进攻机会,因此双打是她的强项。而单打由于技术特点不是很突出,得分手段不够明显,打法显得比较单薄,漏洞比较大。但在她刚出道的98年到00年间,她在巴西公开赛和奥运选拔赛等场合分别赢过王楠和杨影等中国名将,也不是一名容易对付的选手。

10、李恩姬:
提到李恩实,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她的妹妹——李恩姬。因为,有其姐必有其妹,姐姐当年曾给中国女队予以重击,妹妹也不能小视。而最重要的是,她们打法基本一样,都是正胶快攻。

与李恩实在运动场上的老迈相比,李恩姬还是一个刚出茅庐的小将,处于上升期。去年的访欧比赛,她赢了范瑛,显示出很强的拉攻基础和对付削球的能力。而今年的中国台北公开赛上,她完败于当今这种打法的大姐大高军。
而这种打法在目前中国乒坛几乎难以看到,国家队一个也没有,陈晴严格来说是属于怪球打法而非纯粹的正胶快攻。因此,对于这样打法的新手,我们不得不防。

11、满丽:
这名河北籍的前中国国家队选手已经有了一个日本名字金沢咲希(请原谅我文化水平的低下,我无法用拼音把她的名字准确打出来,只好从网页复制过来),并占据了团体主力的位置,在今年的不来梅世乒赛上凭借她的稳健发挥,日本队杀进四强,并差一点淘汰中国香港队。
我仅仅在十年前第一次的全国俱乐部比赛中看过她的表演,那一次她和邓亚萍合作打双打,代表河南的一家俱乐部输给了乔红和刘伟领衔的另外一家俱乐部。这位邓亚萍当年的同室好友与高军一样同样师出名们,继承了河北乒乓球对世界乒坛最大的贡献——推挡,同时她的正手拉球虽然杀伤力不足,但是比较稳健,再加上她的发球和前三板不错,复出之后她竟然首先就战胜了雅典奥运亚军朝鲜选手金香美。然而,由于正手力量的不足,她的打法缺少一点暴力,过于四平八稳,对中国队的威胁不是很大。上海世乒赛她在32进16的时候就完败于范瑛。
以上所列可能已经包括了当今所有顶尖的直拍选手了。我认为,女子直拍选手之所以不能像男子直拍选手那样顶起女子乒坛的半边天,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反手的全面落后。从刘国梁到王皓,直拍横打技术在男子直拍选手中发展相当迅速,并成为男子直拍选手对抗横拍选手的一把利剑。但是,在女子直拍选手中,此项技术的使用率非常低,世界大赛中更几乎看不到。二是小球技术不够精益求精。男队的刘国梁、马琳、阎森、秦志戬等把直拍发球、台内控制等技术发展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就算是他们的推挡(尤其是马琳)也使用了大量的侧推、挤压等技术,手上变化极多,球路灵活,我记得01年世乒赛混双决赛秦志戬/杨影对韩国吴尚垠/金茂校本来大家都认为是一场下风球,但最后却以三个21:15取胜,我认为其中60%的功劳要归于秦志戬,正是他严密的控制和变化多端的球路把韩国的两个横拍完全控制住了,给杨影制造了许多扣杀的机会。05年世乒赛马琳对梅兹,完全不需要大刀阔斧地跟对手比实力,而是利用自己的手感和小球控制就把梅兹打得没有一点脾气了。而女子选手中,除了高军,其他人的球还是变化少了一点,直拍选手如果不能在小球处理上高于横拍选手,肯定比较被动。三是侧身能力和跑动能力的缺乏,使大部分直拍选手球路过于平稳,缺少当年玄静和、杨影等灵光一现的搏杀球,原因就在于步法跟不上,怕侧身之后出漏洞,所以不敢侧身进攻,久而久之侧身的能力也下降了。

纵观当今男子乒坛,马琳、王皓、柳承敏三名直拍选手均是响当当的重量级人物,在国际乒坛的地位完全可以跟王励勤、波尔横拍顶尖选手等平起平坐,01年以来的世界三大赛中的9个男单冠军,直拍选手拿了4个,这是女子选手完全无法比拟的。而如果我把他们三人称为把持当今男子直拍打法的前三位的选手,估计反对者也不会很多。而女子乒坛,由于直拍选手单打成绩普遍一般,因此,要从中挑个领军人物出来还真不容易。这种择一的单项选择题比较让人挠头。

但是既然命题已出,就不得不选。我个人认为,就个人实力和近两年成绩来看,高军还是当仁不让的女子直拍第一人。而李楠本来最有实力来跟高军竞争这个第一人的,但由于近两年缺少有说服力的国际比赛成绩而让我没有办法选她,只能排在第二位。柳絮飞可以列第三把座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我上面的业余评论,希望大家多给批评指点之余还要手下留情啊!

2006-7-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9.411
主题: 10
帖子: 2173
注册: 2002年11月
巡城马:这是哪里啊?介绍下嘛,湖光山色,去避下暑应该很爽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5.945
主题: 17
帖子: 648
注册: 2005年7月
没参加上星期活动的理由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9.411
主题: 10
帖子: 2173
注册: 2002年11月
球队财务状况:118.5+8*10-4.5*18=117.5元+4筒乒乓球

下周活动地点不变,时间8月22日(周二),暂时订了2张桌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9.411
主题: 10
帖子: 2173
注册: 2002年11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19
注册: 2006年5月
今天临时要加班,又不能参加活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9.411
主题: 10
帖子: 2173
注册: 2002年11月
原文由 SamFan 发表
偶家没什麽多,就是茶多试过喝茶喝醉没有


我自己没有试过,听说跟喝醉酒差不多。哈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485
主题: 30
帖子: 5072
注册: 2002年11月
原文由 无尾飞驼 发表   哈哈,samfan兄,我们的打法是怪,并不高手的,你放心好了,大家一起切磋切磋,也向你请教点普洱茶知识。
偶家没什麽多,就是茶多试过喝茶喝醉没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034
主题: 0
帖子: 406
注册: 2005年5月
原文由 无尾飞驼 发表

只要你有时间过来,他是随时都有时间的。


如果下班后过来6点半左右到就容易有时间,到时候约吧。

报名参加8月15日(周二)晚上的活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5.258
主题: 13
帖子: 2874
注册: 2005年3月
更多羽毛球活动的图片在如下网址
http://www_yuphoto_net/go/badmin/index.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19
注册: 2006年5月
报名,要好好学习也,好象进步特别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广州爱好乒乓球运动的朋友请进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