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古人大便后用什么擦PP呢? zT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379
主题: 72
帖子: 2432
注册: 2004年9月
古人大便后用什么擦屁股呢?


作者:朝三暮四郎_

??本着有疑问就得求知的态度,我实在弄不明白古代的人上厕所拉大便后,是用啥擦屁股的呢?我在想?不会是用丝绸吧?
  
  虽然是恶心贴,但知识丰富人生,还请大家研究研究.
  
  古人用什么擦屁股呢?
  元明清--粗纸时代
  
  
    清朝人用纸拭秽,有多处文献可以考证。此处仅举一例,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有段刘姥姥拉肚子的文字: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 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众人又是笑,又
  
  
    忙喝他“这里使不得!”忙命一个婆子带了东北上去了。这段描写说明,在曹雪芹生活时期,无论是大观园还是乡下的人物,都已经使用手纸拭秽了。
  
  
    明朝皇宫中专门负责后勤的机构,名叫“四司”,据《明史》志第五十职官三记载:“惜薪司掌所用薪炭之事;钟鼓司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宝钞司掌造粗细草纸;混堂司掌沐浴之事”。其中宝钞司就是管手纸的部门了。
  
  
    那么,当时的人们用的是什么纸呢?所以还要了解中国古代纸的种类。
  
  
    明清之际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杀青第十三记载:“凡纸质用楮树(一名榖树)皮与桑穰、芙蓉膜等诸物者为皮纸。用竹麻者为竹纸。精者极其洁白,供书文、印文、柬、启用。粗者为火纸、包裹纸”。又记载:“此纸(火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由此可知,纸因其原料不同而分为“皮纸”和“竹纸”,但无论何种纸都有“精”、“粗”之分,其中精者用来写字,粗者百分之七十用来做焚烧祭鬼神,百分之三十为日用品。
  
  
    分清了纸的种类,我们还要知道,敬惜字纸在中国有很久的传统。民间传说用印了字的纸拭秽要遭到报应。清朝时,社会上有大量的《惜字律》被看作是文昌帝君制定的天条圣律而流传,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惜字律》、《惜字新编》、《惜字征验录》、《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过律》等。官方甚至明文禁止在可能用来拭秽的纸上印字。“1873年3月14日《申报》刊载消息说,一女子用字纸拭秽,扔入便桶,遭雷击跪倒。同年12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令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字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以免秽亵”[1]。
  
  
    使用手纸的最早记载见于元朝,唐宋之前,人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厕筹”的木头片或竹片,大概是因为元朝统治者文化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据《元史》列传第三后妃二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她要在婆婆拭秽之前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用纸,亦以面擦,令柔软以进。”
  
  
    综上可知,元明清之际人们开始用手纸拭秽,这种纸大多是没有字的“粗”纸。至于皇宫中所用手纸为粗纸还是精纸,不可详考,我想太子妃一定不至于用粗糙的纸去摩擦娇嫩的脸蛋吧。
  
  
    唐宋--厕筹与粗纸并用时代
  
  
    厕筹又称厕简,简单的说,就是大便后用来拭秽的木条或竹条。这种厕筹上个世纪还在中国和日本的部分地区使用。
  
  
    近来日本考古发现了许多古代厕所,1992年在奈良县高殿町发掘藤原京遗址过程中,发现了被称为“日本最古老的厕所”遗迹,厕所遗迹出在7世纪末的藤原京右京七条一坊建筑遗址的外侧,“厕坑中出土筹木150余根”。类似的厕筹还在福冈市发掘的大约公元720~730年间的鸿胪馆厕所遗址中发现。时间在11- 12世纪的岩手县平泉町的柳之御所遗址也出土了大量厕筹,其
  
  
    规格“平均长24、宽0.5-0.8、厚0.5厘米”[2]。唐宋间,中日交往密切,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对日本影响很深,因此日本的这些考古发现对推论唐宋时期中国人的拭秽工具很有参考价值。
  
  
    除了考古实物佐证外,唐宋间使用厕筹的记载也多见于史籍,宋马令《南唐书。浮屠传》:“后主与周后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颡,至为瘤赘。亲削僧徒厕简,试之以颊,少有芒剌,则再加修治。”《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七记载,韩滉任镇海节度使,运送大量物资至关中,其中就有厕筹:“则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厕筹,滉皆手笔记列,无不周备。”
  
  
    唐代高僧道宣所述《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上厕法第十四记载了僧人的日常规范,其中上厕法要求僧人“常具厕筹,不得失阙”,并明文规定:“不得用文字故纸”。这个记载证明了唐朝时代的僧人用厕筹拭秽,同时很有意思的是禁止用“文字故纸”拭秽,既然禁止,那么现实生活中一定有人这样做,不然何来禁止呢?
  
  
    唐宋之间,纸已经不仅仅用于写字,而且用作日用和焚烧祭鬼神。宋人《爱日斋丛钞》记载“南齐废帝好鬼神,常剪纸为钱,以代束帛,而有纸钱”;《唐书》王屿传:“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祷神而用纸钱,则自王屿始”;唐以后焚烧纸钱记载开始在史料中频频出现。又《天工开物》记载:“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曰板纸。故造此者名曰火纸。。。。。。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为也”。既然出现了日用的纸,那么,人们用它拭秽也是顺理成章了。
  
  
    魏晋南北朝--厕筹时代
  
  
    唐之前,已有使用厕筹的记载,但未见有用纸拭秽之证据。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六梁纪二十二记载北齐皇帝高洋“虽以杨愔为宰相,使进厕筹,以马鞭鞭其背,流血浃袍。”
  
  
    鲁迅《古小说钩沉》辑东晋裴启佚书《语林》记载“刘寔诣石崇,如厕,见有绛纱帐大床,茵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寔遽反走,即谓崇曰:乃误入卿室内,崇曰:是厕耳,寔更往,向乃守厕婢,所进锦囊,实筹”
  
  
    唐朝僧人道世所著《法苑珠林》卷第十三之“感应录”记载:“吴时于建邺后园平地。获金像一躯。讨其本缘。谓是周初育王所造。镇于江府也。何以知然。自秦汉魏未有佛法南达。何得有像埋瘗于地。孙皓得之。素未有信。不甚尊重。置于厕处令执屏筹。”此事若为真,则是三国时期就使用厕筹的明证。
  
  
    用厕筹之法疑随佛教而传入中国。在早期的佛教诸律中,记载了释迦牟尼指导众比丘使用厕筹的事情,如毗尼母经卷第六:尔时世尊在王舍城,有一比丘,婆罗门种姓。净多污,上厕时以筹草刮下道,刮不已便伤破之,破已颜色不悦。诸比丘问言:“汝何以颜色憔悴为何患苦”?即答言:“我上厕时恶此不净,用筹重刮即自伤体,是故不乐”。针对这种情况,释迦牟尼佛说:“起止已竟,用筹净刮令净。若无筹不得壁上拭令净,不得厕板梁栿上拭令净,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土块软木皮软叶奇木皆不得用;所应用者,木竹苇作筹。
  
  
    度量法,极※※一磔,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净者,不得着净筹中。是名上厕用厕筹法。”
  
  
    释迦牟尼佛生活于公元前六、七世纪,这些戒律则成文于他逝世之后的一百多年,所以从目前的文献资料看,印度使用厕筹的※※要比中国早得多。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最初传入的只是一些“经”,而对信众的日常起居做出明确要求的“律”则是从三国开始,而中国人使用厕筹的最早纪录也自三国始,所以厕筹由印度传入说目前还是站得住脚的。但是不排除中国人在此之前就使用厕筹,只是目前没有证据而已。最终的答案,可能还要今后的考古发现来给出。
  
  
    使用厕筹法随佛教由印度传入,后来厕筹改为纸则是由蒙古族的元朝皇室开始。从中国古代拭秽风俗之流变可见中华文化的开放性,由微知著,由小见大,从此亦可管窥中华民族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优良传统。
  
  
  读完这贴,你觉得知识丰富了你的人生了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3782 回帖:6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1.619
主题: 9
帖子: 995
注册: 2002年3月
用小树枝最好。小时候恶作剧,BB的时候和同学爬到树上去,完事后在身边折几枝树枝解决完再爬下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36
主题: 2
帖子: 326
注册: 2006年11月
原文由 衣带渐窄 发表
我用过多年的土坷垃,没有什么不便之处。比书纸好用。做书用的纸一个缺点是硬,一个缺点是不吸水。

土坷垃???
吸水很好
吸水后和泥更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524
主题: 35
帖子: 829
注册: 2004年5月
我用过多年的土坷垃,没有什么不便之处。比书纸好用。做书用的纸一个缺点是硬,一个缺点是不吸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36
主题: 2
帖子: 326
注册: 2006年11月
原文由 最爱挎子 发表

呵呵,你去看过吗?

[最爱挎子 编辑于 2007-05-06 21:07]

问题应该是
你都试过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334
注册: 2006年6月
原文由 丽江土司 发表
中原地区的大便完都是在墙角曾的,也有在树上蹭的,当然不树皮一定是比较光滑的。槡树等树皮光滑的比较受欢迎。
也有用砖块,土块的。如果去田里就用树叶。
用破布的也不少。
用狗的舌头添的仅仅局限与小孩子。

呵呵,你去看过吗?

[最爱挎子 编辑于 2007-05-06 21:0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969
主题: 112
帖子: 1246
注册: 2004年11月
多久以前的话题了 谁把这些话题拉出来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685
主题: 27
帖子: 339
注册: 2005年2月
中原地区的大便完都是在墙角曾的,也有在树上蹭的,当然不树皮一定是比较光滑的。槡树等树皮光滑的比较受欢迎。
也有用砖块,土块的。如果去田里就用树叶。
用破布的也不少。
用狗的舌头添的仅仅局限与小孩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408
主题: 43
帖子: 311
注册: 2004年11月
用叶子或稻草应该不错,柔和.

而竹片,在切削时应该容易产生毛刺,如果把PP给扎了...

至于砖头,瓦块有些粗糙啊,GM那么嫩...

土垃卡,如果比较松软是不是容易糊到PP上?走路能得劲儿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7.866
主题: 5
帖子: 1947
注册: 2006年10月
以前到新疆库尔勒上过厕所,晕,发现蹲坑水泥隔墙的楞子上都是揩的干屎,解完手一蹭得儿。茅房外就是库尔勒香梨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6.263
主题: 165
帖子: 8817
注册: 2002年11月
刮污竹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36
主题: 2
帖子: 326
注册: 2006年11月
原文由 等高线 发表
牵条狗就行了,舌头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36
主题: 2
帖子: 326
注册: 2006年11月
原文由 hanshanson 发表

刮的,有点类似于在面包上抹果酱

从今以后不吃面包果酱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36
主题: 2
帖子: 326
注册: 2006年11月
原文由 liwei_phys 发表
最环保
非洲某地,河中解决。悬一草绳子于河中距离水面1尺左右。出恭完毕骑绳子上来回勒上一两下就可以了。
最奢侈
古龙小说中一人物如厕,坑中垫满鹅毛,过程中无声无息

N多人都在一根绳子上勒??????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36
主题: 2
帖子: 326
注册: 2006年11月
原文由 石瓦性格 发表
俺们村里用砖头、瓦片、玉米芯、土坷垃、树桩,但最好的是树叶,数量充足,经济环保,最关键是绿色!
只有我二表舅对树叶很有意见,这来源于他的一次遭遇:有一天他在地头蹲完坑,随手捡了一片树叶擦沟子,没想到用力过大、树叶太薄导致破裂,手指沾上了黄金,愤然随手去甩,不慎手指甩到了石头上,碰得鲜血直流,他倒吸一 ......

坚决打倒这位发言的!!!
笑得我肚子痛
大便去也
多带手纸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648
主题: 222
帖子: 26729
注册: 2005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郭沫若 发表
知识茂盛,留记号


-----文胆大师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1
注册: 2007年5月
知识茂盛,留记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985
主题: 105
帖子: 6835
注册: 2004年4月
尽管正在吃东西,但还是有滋有味地把这篇看完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498
主题: 16
帖子: 1564
注册: 2004年7月
hanshanson
泡菜  
泡网分:14.9
交易分:0
帖 数:484-34
图 数:0/0-0
字 数:47K-0K
注 册:2002年11月  秦朝时用竹片,出处《寻秦记》


浙南的龙泉、庆元一带偏远山区现时仍有用竹片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648
主题: 222
帖子: 26729
注册: 2005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得道兔 发表

听过一个故事,有人一黑早在船上煮红薯做早餐,天亮的快,结果中途揭锅盖往里看的时候楞住了:明明只放了三个红薯,怎么煮出四个来了?


----结论是某人便秘太严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8.95
主题: 171
帖子: 15894
注册: 2002年5月
原文由 liwei_phys 发表
......可就在这条船旁边,人们正舀水来饮用和烧菜做饭咧。


听过一个故事,有人一黑早在船上煮红薯做早餐,天亮的快,结果中途揭锅盖往里看的时候楞住了:明明只放了三个红薯,怎么煮出四个来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4
帖子: 178
注册: 2004年4月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4
帖子: 178
注册: 2004年4月
原文由 石瓦性格 发表
人生自古谁无屎,有谁大便不用纸?若君不用卫生纸,莫非你是用手指???---乡谣

haha:

[苹果公子 编辑于 2007-05-05 21:5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4.853
主题: 5
帖子: 415
注册: 2004年7月
人生自古谁无屎,有谁大便不用纸?若君不用卫生纸,莫非你是用手指???---乡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4.853
主题: 5
帖子: 415
注册: 2004年7月
原文由 carlzeissfans 发表

哈哈,笑林广记里的吧


非也,俺们村大人小孩都会讲,莫非笑林广记抄袭俺们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35
帖子: 307
注册: 2006年7月
原文由 石瓦性格 发表
俺们村里用砖头、瓦片、玉米芯、土坷垃、树桩,但最好的是树叶,数量充足,经济环保,最关键是绿色!
只有我二表舅对树叶很有意见,这来源于他的一次遭遇:有一天他在地头蹲完坑,随手捡了一片树叶擦沟子,没想到用力过大、树叶太薄导致破裂,手指沾上了黄金,愤然随手去甩,不慎手指甩到了石头上,碰得鲜血直流,他倒吸一 ......


哈哈,笑林广记里的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217
主题: 33
帖子: 721
注册: 2002年2月
夜壶风靡,人们都对达芬奇的提议置若罔闻。此时夜壶不再由劣质的马口铁或陶器制成,而体现出主人的地位尊卑。※※※一世拥有一只银制便壶。大主教马扎林(Cardinal Mazarin)的便壶则由嵌着天鹅绒的玻璃制成,并镶有一道蚕丝和金流苏质地的边儿。路易十四真正使自己浮华奢靡的本性名至实归了,他的一只尿壶以黄金为材料,以堂皇的盔甲外套为点缀。路易还有几个备用夜壶,备旅途及战事之需。晚宴过后,女士们都离席前往会客室了,尿壶就被摆放到餐厅中,供男性使用,如此男人们便不必离开别人独自方便了。

关于卫生、清洁与健康的几点思考,达芬奇发话了,这位发明直升机、绘制蒙娜丽莎画像的先生在诸多领域均有著述,其中不少以健康与卫生为题。他建议:“饮酒须适度,可常小酌一番,但切记非进餐时间勿用,亦不宜空腹饮酒;不可拖延或推迟茅厕(之行)。”

达芬奇还给出了关于粪堆妙用的若干建议。将干粪与碾碎的橄榄混杂起来、点燃,可迅速令敌人的卫戍※※窒息。粪便与灰烬的混合物可在铅与另一种金属的熔合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熔合物则可用作涂料。里奥纳多?达?芬奇有着永不厌倦的探询精神。我们可以欣赏温婉动人的艺术和富有洞见的哲学思想。不过,他的某些论题若能被忽略不计则是万幸。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217
主题: 33
帖子: 721
注册: 2002年2月
一位作者1889年的报道写道: “一位近日从京城(北京)归来的旅游者称,该城气味浓烈,可观之处则少之又少……房屋矮小而破旧,道路全然未加铺砌,总是泥泞不堪、灰尘仆仆,且由于缺乏下水道和污水坑,城市的污秽景象简直难以言喻。”

总的说来,人类在处理粪便一事上一直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罗马的清扫工们在夜幕笼罩下收拾城内外粪便。同样的清理方法在欧洲延续了好几个世纪,直至下水道系统问世。中国也如出一辙,由掏粪工负责清扫街道及粪坑。爱德华?摩尔斯(EdwardS.Morse)在《东方便所》(LatrinesoftheEast)中说:一进入上海小镇,用扁担挑着敞开着的木桶的男子便迎面而来。他们是大粪搬运工,沿着固定的路线穿过城市。倘若跟随这些掏粪工,你会发现,他们走到附近的沟渠两侧,将木桶里的污物哗啦一声倒入敞舱驳船或另一种船舶里,污满为患时,船只便被牵引到乡间的稻田里。废物被胡乱倒进水中。沟渠少有流动,至少还不足以清除绿色淤泥,改变浑浊发黄、满是污秽的水质。可就在这条船旁边,人们正舀水来饮用和烧菜做饭咧。

典型的中国家庭设有大小不等的木桶,以备卫生之需。每个房间都有一只大木桶,桶里放了只小篓,为减轻臭味,桶口处给严严实实地盖了起来。可用竹条在桶内搅动,搅动的必要性何在倒无人提及。木桶的日常清洗过程为:用壳状物擦洗桶壁,将其晾干。

东方“粪坑”与西方的粪坑稍有不同。中式粪坑为凹陷在宅子后院里的陶制大坛子。坛子前面放有一小块木制隔板。小小隔板尚不足以阻挡那些好奇的双眼,仅在一定程度上遮住了排便之景。“粪坑”周围烧过的粘土使粪便不致渗入附近地面和水系统。人们还会在粪便底层撒上灰烬,来吸收臭味。

1835年到广州旅行的一个西方人记载说,沿路地面上都放有凹陷下去的大缸,供游客使用。直到现代,偏远地区的中国人仍在使用陶罐。即便在大城市,男子休息室里的站立式尿壶十有※※都是陶制罐子。

中国人把一种长方形的便器叫做尿壶,西方人用它来指代夜壶。然而,该尿壶狭长的形状使其有两个枕头那么大。鉴于枕头与木块也相差无几,深夜时同等大小的装饰性尿壶可就帮了大忙了。

中国南方妇女照旧使用卧室里的木桶。男人们则统统到路边公厕里解决问题。公厕不过是一条挖于墙角的深沟,2块6英尺长、4英尺宽的木块置于沟的两侧。使用者借助木块,摇摇晃晃地蹲伏在溪流上方。木制隔板将厕所包围起来,令蹲坑者不被瞧见。只要溪水经由沟渠流过厕所,一切都将安然无恙。

鞑靼是游走于中国偏远地带的游牧民族。据伯尔克上尉所言,鞑靼人的游牧特性在其卫生信仰上也表现出来,正是他们的卫生习性成为了鞑靼人一句骂语的起源。“他们认为不宜在同一个地方逗留过久,因为咒骂孩子时他们会说:‘愿你在一个地儿长久停留,以致会像※※徒那样嗅到你自个儿的粪便味儿。’这可是鞑靼人最为恶毒的诅咒呢。”

现代中国的马桶

中国正全力以赴地进行其现代化进程,马桶也不能例外。蹲伏式便桶、深沟与西方的坐式马桶比肩而立。中国人正经八百地实现着马桶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最为显著的体现便数厕所装备的升级了。北京市曾举办过一次公厕设计大赛。他们收到 340多名参赛者的作品。一名年轻女子凭借一个中国风格的设有报纸栏、电话间和户外座椅的建筑构思在本次大赛胜出。《北京日报》将此次赛事说成是“一次公厕革命”。※※计划搭建30间公厕。

在中国,不少公厕是收费的,其中一部分为手纸费。特价时收取一半费用。为体现中国人尊敬老人的文化习俗,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残障人士使用公厕时无需交纳全部费用。从军人员也包括在这一特殊群体中。

虽然有不少人转而使用西式马桶,旧有传统仍继续支配着中国人的生活。对自然之需产生的副产品漠不关心便是其中一例。环保主义者对一次性尿布充斥垃圾填埋场、分解速度极为缓慢等现象颇有微辞。值得称道的是,中国小孩并不是每时每刻都用尿布,学步小孩往往穿着开档的裤子。妈妈们得时刻留意自己孩子是否有排便之意。幸运的话她可快速将孩子抱到哪个容器上使其便便。如若不然,地板上又有一堆污物要清理了。

达?芬奇的厕所创意

尽管现代欧洲早年的寻常百姓仍周旋于便壶和厕所之间,富于创见的人们却已开始尝试起五花八门的“上洗手间”的方法来。第一只带可移部件的转式马桶便产生于16世纪。不幸的是,大多数民众认为马桶这一装置太过粗俗,因而不予考虑。从虔诚无比的中世纪开始,文艺复兴时代不少国家仍认为,诸如洗澡或煞费苦心的排泄方式等对人体过度关注的行径,是亵渎神灵的,或至少是粗野不雅的。由于大众兴致索然,卫生设备最为重要的附加部分就具有讽刺意味地消失了。马桶未能在16世纪兴起的现实原因可能是,缺乏支撑该装置正常运转所需的用水系统。

里奥纳多?达?芬奇曾制定了一份卫生城市的详尽计划书。倘若有人认真考虑过将达?芬奇的想法付诸实践的话,那么16世纪也许会是一个颇为令人向往的时代。达?芬奇在其日志中论及拥挤不堪的城市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诸多缓解之术。他对于粪便问题的解答是:搭建充足的公厕。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创意:“厕所的座圈应能够旋转,就像修道院中的旋转式栅门一样,亦可运用平衡力使其回归原位;天花板上满是小孔,如此人们才能呼吸自如。”

此外,达?芬奇还建议人们使用螺旋状楼梯,以防有人将楼梯井当做便池。他笔下的城市是这样一番景象:“由各个拱门之间距离300个臂长的地下通道来清空厕所、马厩及诸如此类恶臭难挡的地方,这些通道都可从设于其上方街道中的开口处获取阳光。每个拱门安置一个螺旋状楼梯,考虑到方形的四角易于结垢,螺旋楼梯应为圆形的。楼梯第一个转角有一道门通向便池和公用盛尿器,且此梯可使人从高层路段下行至低层路段。地点应选在海洋或某条大的河流附近,以便随着流水游走的城内污物能被带到遥远的地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2.217
主题: 33
帖子: 721
注册: 2002年2月
东方及其他地域的厕所揭密

尽管亚洲在地理、文化上都同西方相去甚远,它却于同一时间令人惊奇地开创出与之类似的人的粪便处理方法。这两个地区都用便池或夜壶来积存粪便。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粪便的珍视程度。西方农民很少用粪便作肥料,人们任凭粪便在便池中日积月累,直至装满,人群熙攘之地尤其如此。相形之下,东方的农民则将城镇各处收集来的粪便视为一种重要物品。或许迥然不同的粪便观可以解释为什么第一只现代马桶出现于西方。一个对身体的自然机能憎恶有加的社会,才可能研制出一种将其产物清出视线的有效而隐蔽之法。在卫生方面,亚洲人更为务实,与自然更加和谐一致。他们让自然的产物回归自然。

近代中国

19世纪中国的卫生状况与抽水马桶和下水道诞生前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颇为相像。然而西方旅行家在讲述自己的中国见闻时未能意识到二者的相似之处,反而对这些微乎其微的差别深恶痛绝。

一位19世纪晚期游历中国各地的西方人用“可怕”来形容那儿的生活环境:“排水设备向来残破不堪,仅由几条贯穿于城里各处、倾倒垃圾的硕大沟渠组成。而所有的沟渠早已淤塞不通,虽然每日都有潮汐涨落,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气味,不过这是对※※徒的鼻子而言,当地人似乎对此浑然不觉。”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朱莉霍兰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3.446
主题: 59
帖子: 627
注册: 2001年10月
原文由 清末情歌 发表
好像俺老师跟俺说过,老佛爷用香灰


确切说是木炭灰,故宫那么大,但是看不到烟筒,原因是故宫的取暖是靠碳车把绕红的木炭放在房屋的碳池内,而大量的碳灰就是处理宫内从皇帝到宫女太监的粪便的最好媒介。

忘记是那一期的《奥秘》杂志上写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古人大便后用什么擦PP呢? zT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