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自行车爱好者之家(三) [主题管理员:老秦]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97954 回帖:3266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3.769
主题: 12
帖子: 798
注册: 2005年3月
张震的确害人

原文由 PENTAXSKY 发表
这就是住的离张震太近的弊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8.286
主题: 92
帖子: 3157
注册: 2002年9月
原文由 老秦 发表

按理来说,骑车这么久了才发现这个。是要批评的


这就是住的离张震太近的弊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6.168
主题: 134
帖子: 3808
注册: 2002年2月
原文由 死硬分子 发表

数字化时代,大家都挺在乎数字的。
干脆虚拟一下——把轮径调得大一些。AVS数值绝对大起来。

不过总的来说是个心理问题,别老惦记着码表的数字。呵呵……

轮子上再装块磁铁好了!保证你速度达到AVS5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85.463
主题: 359
帖子: 16287
注册: 2002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kevinwong55 发表
老秦说得这个58cm是C-T还是C-C还是Top Tube?
车架感觉好大的样子!
不同车型之间应该比较Top Tube吧,可是现在厂家都只标CT,很不直观的说。

[kevinwong55 编辑于 2006-05-01 19:56]


主要还是要到各个厂家的网站上去查详细的几何数据。
各厂家压缩比不同,即便不压缩,尺寸比例也有差别。
只靠一个尺寸是没办法认清所有数据的。

我这个车架的Size58CM是指EFF TT Length(Effect Top Tube Length)上管等效长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74.097
主题: 291
帖子: 29081
注册: 2005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公路车尺寸的修正理论

原文出处:http://sheldonbrown_com/frame-sizing.html
----------------------------

导读
+ 本文中提到的车架选择,是针对传统钻石型车架,对于现在流行的压缩型车架,大家做一下换算同样可以应用这套方法。
+ 导读和括号内的部分是我为了方便理解加上的注释。

到底什么尺寸适合你?
在80年代以前,这还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问题。你只需要跨过自行车的横梁(上管)站好,然后测量裆部到上管距离,如果这个距离大概是1~2英寸(2.5~5厘米,1英寸=2.54厘米)的话,那么这个车架就是适合你的。这种选择标准相当的宽松,所以对于某个用户到底选择21寸的车还是23寸的车并不会造成特别的困扰,基本上差不多就行了。(这种选择方法是与自行车制造商的设计方法相关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时期的设计方法。)

一般来讲,这一时期的自行车产品的尺寸间隔是2英寸,(比如一个厂家生产21寸的车,那么下一个尺寸的车就是23寸)。不同尺寸自行车的区别仅仅在于上管的高度不同,较大尺寸的自行车拥有较长的立管和头管,而上管的长度都是一样的,这样设计的缺点显而易见。具个例子,比如25寸的车子和19寸的车子虽然上管高度差很多,但是上管的长度都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一个高个子买了一辆25寸的车子,那么他长长的上身却要卷曲在一个相当短的上管长度内,当然不舒服了。反之,对于买19寸的小个子,这种固定的上管长度也可能过于拉伸上身了。总之,固定的上管长度使大部分人都很不舒服。当然也有厂商考虑到这个问题,给大尺寸车配备较长的把立,给小尺寸车安装较短的把立,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很显然,这并不是好的解决办法,而且最大的问题在于不同尺寸的车架由于上管固定,架子的角度都不相同,所以同样型号的车,骑不同的尺寸,骑行感觉差异很大。一句话,问题的根源在于车架尺寸并没有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按比例缩放的车架
这一问题直到日本人开始重视美国的自行车市场,才得到改变,并且确立了按比例缩放车架的现代自行车设计制造方法。这就意味着小架子的上管比较短,而大架子的上管比较长。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现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理所当然),尤其是对身材比例正常的广大人群。

车架尺寸的划分合理了,但是面对自行车尺寸的选择却比以前更加不知所措了,原因在于我们不得不考虑更多的因素。其中一个原因是车架的尺寸划分的更加细致了,从原来2英寸一个尺寸等级细化到2~3厘米一个尺寸等级,这使得原来差不多就行的观念不再能被接受了。

测量架子的尺寸
一般来说,当我们只用一个数字来衡量架子的尺寸时,通常指的是立管的长度,但这个立管长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抛开各个厂家使用计量单位(英寸或厘米)的差别不谈,真正的问题在于到底立管的端点指的是哪里?
+ 老的标准指的是从五通中心到立管的最上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T,center-to-top)
+ 有些厂商觉得C-T不够精确,他们测量的是五通中心到上管中心和立管中心线交点的距离。(也就是C-C,center-to-center)
+ 有些车架的立管超出上管的部分过多,所以厂家测量的是C-C加上正常立管超出上管的长度。
+ 还有些厂家也生产立管超出上管的部分很多的车架,但是他们的测量方法不象上面那么麻烦,他们仅仅测量C-T的长度。
+ 对于压缩车架(上管倾斜),厂家测量的是立管中心线和头管水平延长线的距离。
+ (还有一些其他测量方法)…...

(是不是有点看晕了?)车架的尺寸标准陷入了无※※主义状态的混乱。我知道有一种车架,厂家更改了测量标准,所以可能有两个一摸一样的架子,但是一个架子的尺寸却比另一个大2cm!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量一下车架的尺寸。(虽然车架大小的量法千奇百怪,但一般大厂在网站上会给出图例说明,简单明了。比较麻烦的是有些小厂和来路不明的架子,没有图例,你根本不知道附带的数据是根据什么标准测量,所以在看数据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楚架子的尺寸是怎么测量的。)

上管的长度 - 比立管长度更为重要的参数
当大家谈论车架的尺寸时,通常指的是立管的长度。回忆一下前面讲到的,在80年以前立管的长度是唯一的变量,这样衡量是合理的,但是在现代比例化车架出现之后,这样还合理吗?我认为上管的长度是衡量车架尺寸更为重要的参数。因为真正决定骑车人骑行姿态的是上管的长度。

为什么不能用过大的车架呢?因为骑手必须保证你跨立于车架上时,裆部到上管有足够的距离。(谁也不想把弟弟疙到)

反过来,为什么不能用过小的车架呢?“那会使座垫和手把太低(这点不难理解,因为小车架立管比较短)”,N(n>10)年前这还是一种比较好的反对理由,因为那个时代高品质并且规格丰富的长座管和把立都是比较少见的产品。所有这一切在山地车开始量产以后获得了改变。由于山地车的出现,250mm和300mm的座管,以及尺寸齐全的各种把立产品在市场上变得唾手可得。

现在有一些测量系统可以根据顾客的身体参数计算推荐合适尺寸的车架。这类系统中最有名气的可能就是新英格兰自行车学院(New England Cycling Academy)的FitKit系统了。我自己就使用这个系统,但是我并不盲目的绝对遵从这个系统。FitKit会推荐一个立管高度和一组对应于不同把立长度的上管长度。比如,FitKit给一个被测者推荐了58cm的立管高度,66cm的上管把立长度和(wrenchscience把这个长度定义为overall reach=有效上管长度从c-c + 把立长度c-c,个人认为比较贴切,翻译成中文就是水平伸展长度)。那么任何加和等于66cm上管把立组合都能保证被测者获得相同(静态)骑行姿态。可是事实上,只有一两种组合才是真正符合要求的,因为其他一些极端组合会使车子难以控制。

实际应用测量系统中,并不存在上面提到的多组合困扰问题。让我们来看一个应用测量系统的例子,比如,测量系统推荐了58cm立管长度的车架,这时对应车架的上管长度是固定,我只需用水平伸展长度减去所选车架上管长度就得到了需要的把立长度。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上面提到的方法有一个隐含的前提条件:)这种方法的顺序是首先确定立管长度,然后根据立管长度做进一步选择。(换句话说,立管长度是整个过程的起点。)我认为这是一种有点过时的方法。在我看来,更好的顺序是首先选择理想的上管长度,然后找到合适长度的把立,不必特别担心立管的长度,只要这个长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十分可惜的是,作者Sheldon brown并没有给出合理范围的定量数字,可是我认为这并不影响应用。作者之所以提出新的选择流程,应该是由于座管长度的可调范围比较大。仔细想想,也就是垫环和座管高度的调节,所以保守的估计,容差为+-2cm以内都是可以接受的。)

立管的角度
当我们把上管的长度作为比较车架的标准的时候,必须保证这个比较的前提条件成立:两个车架的立管角度是一样的。因为很明显对于一个车架,立管角度的改变必然导致上管长度的改变。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假如现在有两个车架A和B:A架上管长58cm,立管角度72度;B架上管长57cm,立管角度73度,其他方面两个架子参数一致。这两个架子的上管长度虽然不同,但是如果我们把A的座垫从座垫导轨上向前移动大约1cm,那么这两个车架的使用者就会拥有一样的骑行姿态。

虽然立管的角度也是很重要的选择标准,但是用户没有选择的余地,因而常常被购买者忽略。因为对于某种型号的批量产品来说,制造商已经这一尺寸选择好。(当然现在厂家也会使立管角度随着上管长度做微小调整,但是一个立管长度还是固定的对应着一个立管的角度,所以用户仍然没有办法把立管角度作为选择的一个变量。)

通过座垫在导轨上前后移动可以精细调整座垫的合适位置,但如果偏差较大超出了座垫的调整范围,还可以利用特制的座管和座管附件来对骑姿态做一个较大的调整。

座垫的前后位置
座垫相对于五通的位置是一个影响骑行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自行车上对骑行者身体重量的支撑来自来自3个位置:
1. 座垫对臀部的支撑。
2. 脚踏对脚底的支撑。
3. 手把对手掌的支撑。
其中,臀部和脚底应该承担身体的全部重量。而手掌不承担身体重量,这个支撑点(严格来说叫接触点)主要用来控制自行车的方向的。许多骑行者就是因为骑行姿态的错误造成手部承担了太多的重量而导致手臂手腕疼痛。

手掌,手腕,肩膀和颈部的疼痛常常是由于手把调整不当造成的。这里座垫位置貌似对于这几个部位的疼痛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作个试验:
1. 站在一个空地上,压低上身并前顷,摆出骑车的姿势;(这个没有问题)
2. 靠墙站好,试着摆上面的姿势。你会发现靠墙没法摆出骑车姿势,如果你强行摆这种pose,结果只有一种,你会向前摔倒。(^_^)这是因为如果你的上身前顷,而臀部不能后移抵消上身的重量,那么你的身体就会因为无法平衡,重心靠前而摔倒。
骑车的时候也是一样,大部分身体重量都应该由脚踏承担,但是如果你的座垫太靠前,由于重心前移,你的腿不再能单独支撑你的上身,因此你的一部分身体重量就会前压到手把上。

施加到脚踏上力量的大小关系到骑手的骑行姿态。很显然自行车运动员会施加更多的力量到脚踏上。对于自行车运动员,通常推荐“KOPS”的骑行姿态(这点大家参考以前的一篇文章“The Myth of "K.O.P.S."”,论坛上有对应的译文),相应的立管角度范围是73°~75°。立管角度根据车手的身体特征会有些变化,大腿较长(通常大个子)的运动员的立管角度小些,大腿脚短(通常小个子)的运动员立管角度大些。

对于休闲的骑行者,并不追求速度,不会拼命的发力踩脚踏,应该采用更为放松的姿态。这时自行车应该做这样的调整,把座垫后移,与此相应手把也应该向后移并且相应的抬高一些,这样骑行者上身就比较舒展,不会象比赛方式那么弯曲,因而更加舒适了。

最极端的要数铁三和计时赛运动员,他们车子立管的角度非常大,有些人用的甚至是90°的车架。这种类型的车子一般使用休息把(aero type handlebars),并要求运动员的手臂承担更多上身的重量。(对铁三车和普通公路车的区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我以前翻译的一篇文章,http://www_fulun_org/bbs/forumTopicRead.asp?id=1948&ntime=2005%2D5%2D30+23%3A11%3A46)

手把的高度
现在一些车架选择系统(根据输入用户的身体参数计算出该用户应该选择的车架参数),比如FitKit(商业上运作的比较成功,当然是在国外,国内还没听说那个经销商用这套系统),通常可以给出关于如何调整座垫,手把的宽度和自锁等等的建议。但是手把高度这一重要参数却没有给出。为什么呢?因为手把高度这一参数不是由骑行者的身体尺寸决定的,而是取决于骑行方式。

较低的手把位置使骑行姿态更加前顷,这个时候身体那个部位的支撑负担加重了?(当然是手部,如果你回答错了,就太... -_-||)

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考虑两种自行车运动强度的极端情况。入选者一位是每年骑车不超过20公里的倔老头,以5公里/小时的速度在平直的路上骑车闲逛;另一位是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在公路赛中最后冲刺。

倔老头大部分时间可以不向踏板施加力量,光靠滑行就可以维持5公里/小时的速度了,这种方式比走路省体力。(这么慢的速度也只能跟走路比了。)如果让这个老头骑公路赛选手的车,他肯定马上就会抱怨手腕,手臂,肩部,颈部的疼痛感觉。被这么折磨一次,老头很可能再也不会参与自行车运动了。

另一方面,正在冲刺的运动员的身体重量主要由大力蹬踏脚踏的腿部承担。手臂不仅不会承担任何身体的重量,相反还要上拉手把来抵消腿部向下大力蹬踏的力量。这种情况下,较低的手把和身体姿态会让运动员感觉比较舒服。(骑过车的朋友都会有感触的。)

通过上面的讲解,就会发现手把相对于座垫的高度是由骑行者蹬踏的力度决定的。就是对同一个骑行者也要根据骑行条件来调整,比如,在冬季骑车的时间比较少就可以把手把调高一点,而在训练季节(春秋,骑行季节)骑车的时间比较多,就应该相应的把手把调低一点;相对于长途和休闲的骑行者,自行车运动者通常会要求比低一些的手把;不同于大部分时间在滑行的骑行者(冲坡),长时间蹬踏的骑行者(公路)使用低手把会更加舒服。

为什么把立会是“7”这个形状?
“7”型的把立(这里指的是从头管上口到手把之间的整个部分,以前这个部分是一体的)是※※上的一个巧合。在自行车运动刚刚流行起来的时候,车手使用的车架以我们现在的标准来看都太大了,手把下弯的也不够低。(文章这样说,可能大家没有什么概念,看图
建议大家看看王屹发的环法百年的帖子,里面N多图片,仔细观察那些老式自行车,你就会发现上面这些特征。)由于车架比较大,自行车选手上下车比较困难,跳上跳下的。(这里作者Sheldon brown提到了前※※后轮小的早期自行车highwheeler和比较接近现代自行车外形特征的近代自行车”safety bike”,这牵扯到自行车的发展史,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一两句话无法说的清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阅资料。^_^)这时应用“7”形的把立没入头管的部分很多,伸出头管很少,大概一英寸左右,可以在获得更多伸展长度的同时保证最低的手把位置。

近现代流行相对小尺寸的架子,所以大部分车手的把立都伸出头管很多。这个时候“7”型的把立就有些落伍了,而扩展“7”型把立(仍然是一体把立)应运而生。这种把立伸出头管以后马上转向前上方并在末端夹住手把。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因为减小了把立的总长度,所以更轻了;二,原来“7”型的把立有一个锐利的尖角,如果发生意外车手向前摔,这个尖角就容易刺伤到车手的腹部,而扩展“7”型就减小了这种伤害的可能性。

现在的趋势是使用和山地车类似结构的把立(就是我们当下都在使用的分体把立结构),这种结构优势多多,而“7”型和扩展“7”型一体把立都将成为※※(这篇文章写的比较早,现在看来已经成为※※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74.097
主题: 291
帖子: 29081
注册: 2005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老秦说得这个58cm是C-T还是C-C还是Top Tube?
车架感觉好大的样子!
不同车型之间应该比较Top Tube吧,可是现在厂家都只标CT,很不直观的说。

原文由 老秦 发表
Jamis网站上标称的标准重量是7.6KG(size54CM)
加上162X2=324g的脚踏。在加上水壶架的重量算400g。
还有气筒和码表的重量,和一条超轻内胎因为爆胎被我换成普通内胎。
再加上58CM比54CM处了车架重量增加以外,车把,把立座管都有增加。
所以,网站标称的标准重量是基本真实的。


[kevinwong55 编辑于 2006-05-01 19:5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85.463
主题: 359
帖子: 16287
注册: 2002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Jamis网站上标称的标准重量是7.6KG(size54CM)
加上162X2=324g的脚踏。在加上水壶架的重量算400g。
还有气筒和码表的重量,和一条超轻内胎因为爆胎被我换成普通内胎。
再加上58CM比54CM处了车架重量增加以外,车把,把立座管都有增加。
所以,网站标称的标准重量是基本真实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74.097
主题: 291
帖子: 29081
注册: 2005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羡慕!

老秦的公路车比我的贵一倍还多,重量上有1Kg的优势,我平时艰苦点少装个水壶就赚回来了。



玩笑~

原文由 老秦 发表
今天买了个精确到100g的体重秤
实际测量得到:
我的公路车-8.3KG(包含脚踏、水壶架、码表、气筒)
我的山地车-13KG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85.463
主题: 359
帖子: 16287
注册: 2002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老秦 发表
今天买了个精确到100g的体重秤
实际测量得到:
我的公路车-8.3KG(包含脚踏、水壶架、码表、气筒)
我的山地车-13KG


补充:
人-82.5KG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
主题: 82
帖子: 1037
注册: 2006年2月
嗬嗬

这么在意码表阿

那简单

买那种20块的垃圾货就可以了

曾经有过一块

下坡的时候颠了一下

就无意中创造了人类自身动力0~400米加速的“世界纪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85.463
主题: 359
帖子: 16287
注册: 2002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PENTAXSKY 发表
很久一段时间后刹车的手感很涩,不硬朗。实在对不起俺用的AVID SD7+ XT。
前两天终于受不了,把后刹车的拆开,对线管、刹车线进行清洗润滑。感觉好了不少。但是总感觉在开始拉刹把时,往往有点松、旷动,用线管的微调螺丝调节后,这种情况改善一点,但是手感又有点不硬朗。看看刹车上的小内六角螺丝,以前为了降低刹把的张力,已经调出来很多,干脆往里旋进不少。呵呵手感顿时大大改善。因为线管充分润滑以后,刹车线的运动阻力大大降低;刹车螺丝旋进使得刹车的弹簧张力增加;两者最终使得手感明显轻快而又硬朗,基本达到俺的要求。
手感是调出来的。


按理来说,骑车这么久了才发现这个。是要批评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85.463
主题: 359
帖子: 16287
注册: 2002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今天买了个精确到100g的体重秤
实际测量得到:
我的公路车-8.3KG(包含脚踏、水壶架、码表、气筒)
我的山地车-13KG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3.507
主题: 65
帖子: 9070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死硬分子 发表

翻山多,虽然有上坡,但是也有下坡啊。下坡会把AVS补回来一些。
除非你全部上坡,下坡时候码表摘下或者搭汽车下山。


非也,非也。

当山太陡的时候,上山的速度会很低,有时平均会低于10km.

比如,上山平均速度是8km(这是比较强悍的山)。

下山,就算是光速,也只能把整个翻山的AVS补到16km,离平地的30km可差远了。

而且,下山通常还有很多回头弯,整个下山平均速度达到35km就已经不错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3.226
主题: 260
帖子: 8662
注册: 2004年12月
以后要找一个更加智能一点的码表,时速一旦低于25自动停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1.064
主题: 143
帖子: 4924
注册: 2001年12月
原文由 随风8122 发表

我教你一个办法吧,虽然有点损。

1、停车时,急刹车。
2、停下来之后,把码表取下来,等加速完成后再把码表安上去。
3、在翻山的时候,上坡路段都把码表取下来。

做到以上3点,Aver speed上30km,是很轻松的事情。 不过,只是推测,我并未做此尝试。

不过,这样会大量损失总里程的。

有时,在小镇上推车走,为了避免太损失AVS,有时还是要把码表取下来的。

BTW:一年了,骑了6000km多,总平均在18km/h左右,居然连20km/h都上不到。 主要是中途翻山太多了。


翻山多,虽然有上坡,但是也有下坡啊。下坡会把AVS补回来一些。
除非你全部上坡,下坡时候码表摘下或者搭汽车下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3.507
主题: 65
帖子: 9070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哦买糕的 发表
一开始发现自己的速度轻而易举就上了八十迈,一定很爽,可过一会跟骑三轮童车的小朋友并排前进时,发现这样的小车车竟然也有三十迈,顿时心理失衡,等骑到一百迈时,才发现身边的汽车速度都快赶上波音七四七了,心理再度失衡


还有一种实现方式,不用动码表的设置。

只要在轮子的一半钢丝上,装上磁铁就可以啦。

不过,不知道码表能否支持如此快的速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3.507
主题: 65
帖子: 9070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老秦 发表
我骑车骑到现在
已经不装码表了

我已经不去在乎什么速度了
一切随心
超脱了


牛人啊。

不过,码表在某一种情况下,对安全还是有用的。

那就是盘山公路上,放坡的时候。

当长时间脚不踩,而速度维持在40km以上的情况下,人容易对速度产生麻木。

这时前头一个回头弯,马上刹车减速到一个自己觉得比较慢的速度。 这时一看码表,居然速度还在35km以上,于是再次刹车减速,使速度低于30km,再过弯。(我的真实情况)

如果没有码表,35km以上过弯,虽然也应该可以控制住,但是我不想冒险。

当然,同队里有全程压弯(压道外面是深不见低的悬崖)不低于40km/h的牛人,不过,俺可不敢去比。 安全第一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3.507
主题: 65
帖子: 9070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P_luz 发表

轮子不转的时候,码表不计的,所以停车时间不会影响avs,但是减速和加速过程会影响,所以要提高AVS的话,要急刹车,等红灯的时候多歇歇,然后快速启动,不过在市内骑车还是安全第一,急刹车的时候小心后面的车追尾,普通车,包括各种助动车刹车性能很差的。
俺今天早上的AVS有24。4,呵呵
BTW, 对那些“平均速度动不动能超过30的牛人”俺也是相当的敬仰


我教你一个办法吧,虽然有点损。

1、停车时,急刹车。
2、停下来之后,把码表取下来,等加速完成后再把码表安上去。
3、在翻山的时候,上坡路段都把码表取下来。

做到以上3点,Aver speed上30km,是很轻松的事情。 不过,只是推测,我并未做此尝试。

不过,这样会大量损失总里程的。

有时,在小镇上推车走,为了避免太损失AVS,有时还是要把码表取下来的。

BTW:一年了,骑了6000km多,总平均在18km/h左右,居然连20km/h都上不到。 主要是中途翻山太多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8.286
主题: 92
帖子: 3157
注册: 2002年9月
很久一段时间后刹车的手感很涩,不硬朗。实在对不起俺用的AVID SD7+ XT。
前两天终于受不了,把后刹车的拆开,对线管、刹车线进行清洗润滑。感觉好了不少。但是总感觉在开始拉刹把时,往往有点松、旷动,用线管的微调螺丝调节后,这种情况改善一点,但是手感又有点不硬朗。看看刹车上的小内六角螺丝,以前为了降低刹把的张力,已经调出来很多,干脆往里旋进不少。呵呵手感顿时大大改善。因为线管充分润滑以后,刹车线的运动阻力大大降低;刹车螺丝旋进使得刹车的弹簧张力增加;两者最终使得手感明显轻快而又硬朗,基本达到俺的要求。
手感是调出来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3.226
主题: 260
帖子: 8662
注册: 2004年12月
一开始发现自己的速度轻而易举就上了八十迈,一定很爽,可过一会跟骑三轮童车的小朋友并排前进时,发现这样的小车车竟然也有三十迈,顿时心理失衡,等骑到一百迈时,才发现身边的汽车速度都快赶上波音七四七了,心理再度失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1.064
主题: 143
帖子: 4924
注册: 2001年12月
原文由 哦买糕的 发表

想起当年朱总理语重心长滴对统计学院的同学们说了一句话--不做假账


做假帐,危害人民利益。
虚拟轮径,保彰车友心理健康,同时也可有效避免骑车太快伤身体。

衡量哦们各项工作成败的唯一标准就是人民利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7.507
主题: 9
帖子: 2674
注册: 2001年5月
应该是你没调对吧
一般而言,大盘带最大飞和小盘带最小飞会有问题,调整的不够好的话,在次飞上也会有点问题,但上第三片飞轮肯定不会有问题

我猜是你的前拨太靠外了,调一下前拨的H螺丝,好像是逆时针方向,大概半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74.097
主题: 291
帖子: 29081
注册: 2005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外面下雨,刚才闲着又在屋里调变速,发现前拨拨到大盘是无论怎样调后拨变到中间时链条就开始磨前拨了,而且前拨在大盘时不像在小盘时还有两段可以用来适应后拨。

结果我现在调的最佳状态,前拨是大盘时后拨最多能到从小到大数的第四个小盘。

看了一下牙盘和飞轮上的标记,牙盘齿数是39/53,飞轮是12/13/14/15/17/19/21/23/25,看来后拨拨到第四个是正好该前拨换到小盘了。

不知Shimano就是这样设计的,还是我根本尚未调正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7.507
主题: 9
帖子: 2674
注册: 2001年5月
原文由 falling 发表
在哪里可以买到自行车马表呢???我想弄一个,谁能帮忙呢??
好心人请联系QQ94363705

如果你在上海的话,到张震店里去看看吧,当然其他车行也有
笛卡侬也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616
主题: 19
帖子: 334
注册: 2004年10月
在哪里可以买到自行车马表呢???我想弄一个,谁能帮忙呢??
好心人请联系QQ9436370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188
主题: 0
帖子: 28
注册: 2006年4月
谢谢老秦赐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85.463
主题: 359
帖子: 16287
注册: 2002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5月2日-4日,临安-安吉山路骑行,征集一人同行。  

http://motorcycle_sh_cn/viewthread.php?tid=3833&fpage=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2.55
主题: 4
帖子: 893
注册: 2004年12月
今天把车子擦干净了, 想起来看看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3.226
主题: 260
帖子: 8662
注册: 2004年12月
原文由 死硬分子 发表

数字化时代,大家都挺在乎数字的。
干脆虚拟一下——把轮径调得大一些。AVS数值绝对大起来。

不过总的来说是个心理问题,别老惦记着码表的数字。呵呵……

想起当年朱总理语重心长滴对统计学院的同学们说了一句话--不做假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3.226
主题: 260
帖子: 8662
注册: 2004年12月
原文由 Zubama 发表
老秦这种沙坑。。不该花的钱是绝不乱花的。

你看看他那个车,再看看都不装码表。。。

咱还没修炼到那个境界,现在尚处于路霸阶段,看不得有车子在前面晃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自行车爱好者之家(三)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