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松下FX01/TZ1看小型DC的发展趋势! [主题管理员:prati]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6145 回帖:126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子版版主
泡网分: 86.119
主题: 467
帖子: 10767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prati 发表

呵呵,看来后续产品还更加值得期待!等吧~^O^


你等得起,我等不起啊.我们的差别就在此.呵呵.因此,今日看中今日买.我的思想就这么简单.
BTW:富士在2月14日同一天,还有一款V10发表.无忌似乎对富士F30更感兴趣,而V10连资料都没有.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529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BILL_GU 发表
  此次之所以能推出配备广角镜头的薄型袖珍相机,主要得益于采用了折射率高达2的镜头材料。采用高折射率镜头材料制造出的镜头容易出现模糊、破裂等问题,此前的成品率较低。此次通过改进加工工序,实现了批量生产。镜头材料采用的是住田光学玻璃公司的“K-PSFn2”。 其中,FX01镜头中的4片非球面镜片全部采用了以上镜头材料制造.

  据该公司称,如果将DMC-FX01采用的高折射率镜头用于此次的光学10倍变焦产品中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减小厚度。

呵呵,看来后续产品还更加值得期待!等吧~^O^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037
主题: 0
帖子: 966
注册: 2005年10月
关注。

个人感觉松下是一个做数码机比较认真、有个性的厂家。他家的产品路线很有特色,表现也很突出。值得关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441
主题: 25
帖子: 3880
注册: 2004年3月
原文由 hotlboy 发表

个人认为在CCD制造成本高居不下的前提下,芯片的改量是个很好的途径,而且也可以为以后打下基础。

松下这款新机,用的都是新芯片,FX01是维纳斯II代+,TZ1是维纳斯III代
不知道新机的CCD是不是还是原来的供货商,但从图面质量来看,芯片的功劳很大!

Panasonic用自己生产的CCD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子版版主
泡网分: 86.119
主题: 467
帖子: 10767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以下原文出自"日经BP"

松下10倍光学变焦超薄相机 融合折射及伸缩两种光学方式

  松下电器产业推出了机身厚度仅约40.2mm,具备10倍光学变焦功能的袖珍数码相机“DMC-TZ1”。虽然比该公司此前推出的24.2mm的3倍光学变焦袖珍相机“DMC-FX9”厚,但远比该公司的12倍光学变焦袖珍相机“DMC-FZ7”薄(约79mm,预定2006年2月中旬上市)。通过融合棱镜折射光路的折射光学系统和缩小镜筒并安装于机身内的伸缩式光学变焦系统,实现了光学10倍变焦的超薄机身。有效像素为500万,首次采用该公司的第3代图像处理LSI,并具备光学抖动补偿功能。感光度提高到ISO1600,可进行高感光度模式拍摄。

应用数码摄像机技术

  由于此次推出的产品采用折射光学系统和伸缩式光学变焦系统的组合,在光轴的调整方面煞费苦心。折射光学系统中的棱镜更为复杂。另外由于采用伸缩式光学系统进一步增加了驱动范围,如何维持光学部件的位置精度更为困难。因此,松下电器通过改进棱镜配置,使用线性电动机沿轴线驱动与伸缩式光学系统不同的聚焦透镜,从而提高了光学部件的位置精度。

“光学抖动补偿功能”之后的突破点是“镜头”

  该公司认为“光学抖动补偿”之后的另一项突出袖珍机型特色的技术是“镜头”。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开发出了配备28mm广角镜头而厚度仅24.2mm的“DMC-FX01”。焦距为4.6mm~16.8mm,按35mm胶卷换算相当于28mm~102mm。光学镜头为3.6倍。而另一知名生产商推出的配备28mm广角镜头的袖珍相机厚度约为50mm,厚度大于DMC-FX01。

  此次之所以能推出配备广角镜头的薄型袖珍相机,主要得益于采用了折射率高达2的镜头材料。采用高折射率镜头材料制造出的镜头容易出现模糊、破裂等问题,此前的成品率较低。此次通过改进加工工序,实现了批量生产。镜头材料采用的是住田光学玻璃公司的“K-PSFn2”。 其中,FX01镜头中的4片非球面镜片全部采用了以上镜头材料制造.

  据该公司称,如果将DMC-FX01采用的高折射率镜头用于此次的光学10倍变焦产品中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减小厚度。

  此外,还发表了可使用5号干电池驱动的“DMC-LS2”。有效像素为500万。DMC-TZ1、DMC-FX01、DMC-LS2的预定上市日期分别为2006年3月24日、3月10日、3月10日。预计实售价分别为约4万5000日元、4万8000日元、2万5000日元。(记者:根津 祯)

原文链接:
http://china5_nikkeibp_co_jp/china/news/news/digi200602160115.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91.617
主题: 54
帖子: 124964
注册: 2003年12月
内容贡献勋章
我平时就用DC拍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395
主题: 106
帖子: 1276
注册: 2005年9月
值得关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529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才拿相机 发表
呵呵,厂家会不会加只有等着看喽。
我第一帖提到raw是想说,如果都有raw,就方便看CCD的表现差别了,不用受机内处理的影响,这是争论的一个中心点不是?最后的画质=CCD+机内算法 :-)

呵呵,那就更不会加RAW格式了,否则岂不是要“穿邦”啦?^O^
原文由 才拿相机 发表
对了,刚才看E300的raw,是12位的,读进3字节,解出2个象素。其它的懒得看了

本人就是E300用户,他的RAW格式未经任何数据压缩,所以不论拍摄内容如何统统都是13.4MB/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455
主题: 80
帖子: 1967
注册: 2006年1月
呵呵,厂家会不会加只有等着看喽。
我第一帖提到raw是想说,如果都有raw,就方便看CCD的表现差别了,不用受机内处理的影响,这是争论的一个中心点不是?最后的画质=CCD+机内算法 :-)
对了,刚才看E300的raw,是12位的,读进3字节,解出2个象素。其它的懒得看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529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才拿相机 发表
目前绝大多数DSLR的raw都是12位的倒没错,DC的就难说了。
raw文件不是一种统一的格式,每家厂商(甚至每款相机)都可以制订自己的raw格式,即使都采用adobe的标准RAW格式:DNG,它的位数也不是定死的,是一个可变值。

即使这样,以小DC那8~10位的A/D(以1/2.5超小型CCD的动态范围一般只要8位ADC即可匹配)即使8位JPEG也可满足要求,即使用RAW拍摄再转成JPEG或TIFF估计也不会比机内直出JPEG画质更好(指色彩层次和动态范围方面)!所以除了可以自由调整白平衡、锐话、对比度等参数(这些都可以在机内完成)外基本再没别的好处,坏处当然就是单个文件体积巨大、耗费存储空间以及需要后处转换(比较麻烦)~
所以我个人认为厂家不太可能在这种机型上加入RAW格式存储功能,毕竟很不实用的说!

[prati 编辑于 2006-02-16 14:5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455
主题: 80
帖子: 1967
注册: 2006年1月
目前绝大多数DSLR的raw都是12位的倒没错,DC的就难说了。
raw文件不是一种统一的格式,每家厂商(甚至每款相机)都可以制订自己的raw格式,即使都采用adobe的标准RAW格式:DNG,它的位数也不是定死的,是一个可变值。

[2006-02-16 14:44 补充如下]

补充:目前绝大多数DSLR的A/D是12位的,raw里面怎么表示,还真不知道是不是12位的,得去看看程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529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才拿相机 发表
有raw一定得用吗?有的话又没增加什么负担,况且毕竟还满足了一部分玩家的需求嘛 :-)
没说raw一定要是12bit吧?raw就是raw而已,没规定它的格式就是12bit的呀

[才拿相机 编辑于 2006-02-16 13:08]

我不知道RAW格式是否会增加成本(理论上好像不会)?不会的话,加一个也好(虽然对绝大部分用户都没用处的说)。。。。
目前DSLR和DC的RAW文件都是12位呀,难道我记错了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455
主题: 80
帖子: 1967
注册: 2006年1月
国内的附件厂商该开始研制TZ1的转接桶了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529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才拿相机 发表
有raw一定得用吗?有的话又没增加什么负担,况且毕竟还满足了一部分玩家的需求嘛 :-)
没说raw一定要是12bit吧?raw就是raw而已,没规定它的格式就是12bit的呀

[才拿相机 编辑于 2006-02-16 13:08]

我不知道RAW格式是否会增加成本(理论上好像不会)?不会的话,加一个也好。。。。
目前DSLR和DC的RAW文件都是12位呀,难道我记错了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529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BILL_GU 发表
仔细看了松下官方网站的介绍.发觉这二款DC还有一些功能没被介绍:
1,EX光学变焦:
在300万像素以下时,可以截取CCD的部分面积,达到更大的光学变焦比.
TZ1=35-437mm(12.5倍)
FX01=28-140mm(5倍)
当然这个功能恐怕是噱头了.而且在ISO1600时,不能使用.
2,响应时间:
TZ1=0.95秒开机
FX01=1.6秒开机,0.005秒快门延时.
3,ZOOM结构:
TZ1=折射+内藏式.(官方说明:内藏式ZOOM可以做大光圈;折射式ZOOM可以使镜头小巧化,并提高响应速度)
4,TZ1相比FX01更多的人性化摄影功能.
5,FX01一次充电能拍摄320张的电池功能
等等.
供有兴趣朋友参考.


1、没意思,明明就是没有插枝的数码变焦,非得弄个稀奇古怪的名称忽悠不明内情消费者!BS~
2、TZ1开机只要0.95s?!比FZ01还快?这倒是没有想到,应该是折返式潜望镜头的功劳(镜头不用伸出)!对于街头抓拍来说意义非常重大的说!
3、【折射式ZOOM可以使镜头小巧化,并提高响应速度】这个很容易理解(2就是得益与此),但不明白为何【内藏式ZOOM可以做大光圈】?一般都认为内藏式ZOOM光圈太大容易形成暗角啊?!
4、。。。。。。。
5、不错,松下在省电设计方面一直颇有心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455
主题: 80
帖子: 1967
注册: 2006年1月
有raw一定得用吗?有的话又没增加什么负担,况且毕竟还满足了一部分玩家的需求嘛 :-)
没说raw一定要是12bit吧?raw就是raw而已,没规定它的格式就是12bit的呀

[才拿相机 编辑于 2006-02-16 13:0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529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才拿相机 发表
对了,TZ1这个机器好像还不支持raw?
有了raw咱就好说话了 :-)

[才拿相机 编辑于 2006-02-16 12:36]

一般家庭用户和大部分业余摄影爱好者需要RAW格式吗(不嫌麻烦)?再说小DC一般只有8~10位A/D,要12位的RAW文件不太浪费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529
注册: 2004年2月

谢谢提供连接!
从拍摄样片来看,低感度下成像很不错啊--色彩还原非常真实(尤其是肤色很自然,这是松下的一贯风格,跟F717那种“灰黄”的出片效果相比,我个人明显偏爱FZ20的表现),成像锐度和分辨率表现也跟FZ20如出一辙!当然这还只是官方样片,真实表现究竟如何还得看随后各大网站的测评报告和用户实拍感受~
不过那些高清晰视频(相当于DVD的分辨率)看起来真TNND爽啊!加上可以10X变焦,又有了OIS防抖--即使在350mm长焦端画面也非常稳定(小女孩弹琴那张可以清楚感受到),效果远非普通家用DV所能比拟呀!以后如果再加入MPEG4实时压缩功能的话,就完全可以替代任何一台家用DV(前者1/2.5型CCD对于后者来说简直是望尘莫及),普通家庭用户出门只要带上这么台袖珍型DC就可以满足任何拍摄和拍照需要,真爽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子版版主
泡网分: 86.119
主题: 467
帖子: 10767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仔细看了松下官方网站的介绍.发觉这二款DC还有一些功能没被介绍:
1,EX光学变焦:
在300万像素以下时,可以截取CCD的部分面积,达到更大的光学变焦比.
TZ1=35-437mm(12.5倍)
FX01=28-140mm(5倍)
当然这个功能恐怕是噱头了.而且在ISO1600时,不能使用.
2,响应时间:
TZ1=0.95秒开机
FX01=1.6秒开机,0.005秒快门延时.
3,ZOOM结构:
TZ1=折射+内藏式.(官方说明:内藏式ZOOM可以做大光圈;折射式ZOOM可以使镜头小巧化,并提高响应速度)
4,TZ1相比FX01更多的人性化摄影功能.
5,FX01一次充电能拍摄320张的电池功能
等等.
供有兴趣朋友参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455
主题: 80
帖子: 1967
注册: 2006年1月
对了,TZ1这个机器好像还不支持raw?
有了raw咱就好说话了 :-)

[才拿相机 编辑于 2006-02-16 12:3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529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才拿相机 发表
说得好!
我看中了TZ1的小巧+大光变。不过我觉得小DC采用1/1.8" CCD是个不错的折中,看看画质,就知道1/2.5" CCD还是有点勉为其难(我用过一个1/2.5"的和一个1/1.7"的,不知道是两者工艺差别太大还是什么,最后的画质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不过我对松下能否在短期内(换2代机身以内)在这个系列上改为1/1.8" CCD持很怀疑态度。
对家庭用户,TZ1足够足够了。但是如果想作为一款爱好者们的口袋备机,它还稍欠点什么,比如手动模式,估计松下会在它的下代机中增加的,不加白不加,松下没这么傻吧。
对TZ1,我还有一个担心,它是采用折返头是吧?在长焦端它的实拍效果到底如何,焦外会不会很难看?这有待实拍图片的出现来验证。
总体上,对我来说,就等着它的下代机了!

[才拿相机 编辑于 2006-02-16 08:54]

如果你看过FZ20的成像表现(尤其是低感度下成像)的话,相信就不会对1/2.5型CCD表现提出异议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贸然采用更大尺寸的感光器将不可避免的导致镜头/机身体积大幅飙升或者最大光圈下降,尤其对这类大变焦机型来说--FZ30就是最明显的例子(FZ20已经算是较大较重了,FZ30还更胜一筹,光圈也没办法保持F2,8恒定了,得不偿失的说)!
我觉得对于消费类DC来说,机内处理软件的重要性甚至超过硬件性能!朋友的FZ20我用过很长时间(曾写过两片“粗浅”的试用报告发在迪派论坛上),跟我的GX相比,后者尽管采用了1/1.8型CCD,象素同为500w,但出片质量明显不如前者--细节和图像锐度相差很大!从FZ20各方面表现来看,它采用的【维纳斯II处理引擎】性能相当出色,出片质量不比那些中高档旗舰DC差多少,连我们这里摄影协会有很多会员(包括会长自己)都在用FZ20拍摄作品,可见他们对其成像表现是相当认可的!
至于手动模式,我跟你想法一样,松下肯定会在后续机型上加入P/A/S/M等高级拍摄功能以满足摄影爱好者的需要,就像当年从FZ1升级到FZ2/10那样!
最后,关于TZ1镜头设计,只能说是采用了【折返式光路设计】而不能说成是【折返镜头】,这点楼下兄弟已经说明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455
主题: 80
帖子: 1967
注册: 2006年1月
我又仔细看了松下FZ5和富士F10在dpreview上的实拍,感觉F10的1/1.7" SuperCCD真不是盖的,它的iso200绝对赶超FZ5的iso100,细节有过之无不及。不知TZ1的CCD工艺有无改进?但看指标和FZ5的如出一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529
注册: 2004年2月
原文由 BILL_GU 发表
完全赞同楼主的观点.我与楼主观点100%相同.DC的轻巧便携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因此,FX01相对而言,比TZ1更合我的要求.另外,在试拍过富士Z1以后,我开始对富士的所谓高ISO清爽不看好(图象比较"假").

fuji所谓的【高ISO低噪声】基本是内置降躁软件的功劳,虽然噪声低了但细节损失的一塌糊涂--尤其在ISO800以上,几乎都像磨了皮似!其它厂家的机型出片经过neat image之类的专业降躁软件处理后同样可以达到fuji【自然影像】的效果(我用ISO100-1600可调的GX对比过F10的样片得出的结论),所以说后者是比较骗人的说!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不明显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家用DC内置高性能降躁软件的做法也是可取的,毕竟可以满足部分需求,对用户有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1908
注册: 2005年9月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1908
注册: 2005年9月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6
帖子: 1908
注册: 2005年9月
原文由 BILL_GU 发表
CCD大小不一定是决定成像的关键因素.
CANON S30采用1/18CCD,CANON IXUS50采用1/2.5CCD,推出的时间相差四年,从高ISO拍摄的照片表现观测,我觉得二者差不多.S30并无实质性的优势.这样看来,是不是机内处理芯片比CCD大小更关键?


个人认为在CCD制造成本高居不下的前提下,芯片的改量是个很好的途径,而且也可以为以后打下基础。

松下这款新机,用的都是新芯片,FX01是维纳斯II代+,TZ1是维纳斯III代
不知道新机的CCD是不是还是原来的供货商,但从图面质量来看,芯片的功劳很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455
主题: 80
帖子: 1967
注册: 2006年1月
原文由 BILL_GU 发表
CCD大小不一定是决定成像的关键因素.
...

希望如此。
希望到时候的1/2.5" CCD能赶超富士F10的1/1.7" CCD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455
主题: 80
帖子: 1967
注册: 2006年1月
折返头结构 :-)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455
主题: 80
帖子: 1967
注册: 2006年1月
咦,看了这张图片。镜头不是折返镜头嘛,是所谓的“内藏式”镜头,光线通过一个棱镜打了个弯而已,成像应该和普通镜头没什么差别。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子版版主
泡网分: 86.119
主题: 467
帖子: 10767
注册: 2000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原文由 才拿相机 发表
....我觉得小DC采用1/1.8" CCD是个不错的折中,看看画质,就知道1/2.5" CCD还是有点勉为其难(我用过一个1/2.5"的和一个1/1.7"的,不知道是两者工艺差别太大还是什么,最后的画质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才拿相机 编辑于 2006-02-16 08:54]


CCD大小不一定是决定成像的关键因素.
CANON S30采用1/18CCD,CANON IXUS50采用1/2.5CCD,推出的时间相差四年,从高ISO拍摄的照片表现观测,我觉得二者差不多.S30并无实质性的优势.这样看来,是不是机内处理芯片比CCD大小更关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原创】从松下FX01/TZ1看小型DC的发展趋势!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