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无事闲聊旧相机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8421 回帖:265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9.586
主题: 39
帖子: 19021
注册: 2008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看到许多年代久远的机器,尽管不明白,不清楚,但是还是佩服一下其他DX的知识渊博。
自己也开了眼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81
主题: 15
帖子: 2191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wwy11001  发表:
正误:161帖第八行---"今年来"应为"近年来".

楼主严谨,赞一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868
主题: 9
帖子: 1330
注册: 2006年8月
富士(FUJI) GW 690II与GSW 690 PROFESSIONA

富士"大莱卡"PROFESSIONA的第二代机是于1985年6月发行的,而且标准型与广角型是同时发行的.由于现在影友手中的"大莱卡"多为二代或三代机,所以把比较详尽的情况介绍一下.

相机类型:120中型连动测距旁轴取景照相机.片幅6X9CM,实际画幅为56X82.6MM.120胶卷
         可拍8幅.
镜    头:固定式镜头.EBC FUJINON 90MM F3.5.镜头结构为5片5组,视角58度,相当于35MM
         相机的39MM小广角镜头,最小光圈F32.
            GSWII型镜头为EBC FUJINON SW 65MM F5.6,镜头光学结构为6片4组.视角76
         度,相当于35MM相机的28MM广角镜头.
快    门:机械控制0号镜间快门,速度为1-1/500秒及T门.X闪光全速同调.
调    焦:镜头调焦环手动调焦,影像重合式连动测距.最近调焦距离1米.
取    景:采光式取景器.GWII型有效基线长44.3MM,取景范围95%(无限远),取景放大率0.7
         5倍;GSW II型,有效测距基线长26.6MM.取景范围90%,放大率0.45倍.
捲    片:手动二次搬把式过片.
         此外,标准II型体积为200X120X128MM,重量为1440克;而广角型机身比标准型机
         身长3MM,重量多40克.

1985年6月 FUJI GW 690II PROFESSIONA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868
主题: 9
帖子: 1330
注册: 2006年8月
富士卡(FUJICA)GW690与GSW690

自1973年12月FUJICA GM670发行以后,富士"大莱卡"系列再没有新的机型出现.原本以为"大莱卡"就此划上句号了,不料在事隔5年之后富士"大莱卡"又以新的面目再次上市了.
1978年11月富士写真胶片公司又先后推出两款6X9连动测距相机,这就是FUJICA GE690与GSW690.与以往的"大莱卡"不同,GW和GSW的镜头改为固定式的了,快门按钮也放在机身前面了,而且在外形更加具有时代特征而外还标志出专业字样.除此而外,,相机还别出心裁地增设了快门记数器.相机仍然配用精工0号快门,速度为B.1-1/500秒.两种机型不同之处在于:GW配有新设计的EBC FUJINON 90MM F3.5镜头;而GSW则配有EBC FUJINON SW 65MM F5.6广角镜头.
GW 690发行于1978年11月,而GSW发行于1980年3月.

1980年3月 FUJICA GSW 69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6.602
主题: 88
帖子: 6211
注册: 2004年11月
俺现在要割爱转让了,俺这个非常便宜哦。计数器才150

http://www_fengniao_com/secforum/534257.html

大徕卡,手持1/2秒,。哈哈

[五十四军 编辑于 2008-12-01 14:37]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1.292
主题: 122
帖子: 52551
注册: 2006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wwy11001 发表
说说富士的"大莱卡"
...


继续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868
主题: 9
帖子: 1330
注册: 2006年8月
FUJICA GM67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868
主题: 9
帖子: 1330
注册: 2006年8月
富士卡(FUJICA) G690BL和GM670

富士"大莱卡"的确第二款相机是于1969年10月出品的,为G690BL型.相机外观取景部分略有改变,镜头也由原来的银白色改为黑色.与G690相比,相机原有功能基本没有变化,而主要改进的部分则是交换镜头时保证安全的遮光和三脚座装卸部位.1973年10月在此基础上对相机细部又略作改进,即后来的FUJICA GL690.
与GL 690同时推出的还有一种新的机型,叫做FUJICA GM670.这是富士中片幅连动测距相机系列中的首个6X7片幅.这部相机同样可以交换镜头,标准镜头为EBC FUJINON AE 100MM F3.5,镜头前端设有CDS测光元件,与精工零号快门结合可作EE式光圈优先曝光控制.除了片幅方面的变化外,其余与6X9机型基本相同.

1973年12月 FUJICA GM67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868
主题: 9
帖子: 1330
注册: 2006年8月
说说富士的"大莱卡"

富士写真胶片株式会社于1934年建立,当时主要生产照相感光材料,并在第二年实现了35MM胶片国产化.1940年开始向光学仪器生产扩展,主要为战争需要生产航空照相镜头.1945年以后开始生产高档光学玻璃,其后逐渐步入相机生产行列.富士的35MM相机品种很多,但给人留下印象并不深刻,而后期的几款120中幅和宽幅机却在同类产品占有一定比重.其中,连动测距旁轴取景的6X9"大莱卡"虽然较之折叠式6X9憨大笨重许多,但由于调焦便捷,加之镜头结像清晰硬朗,至今仍是一些人的爱用机种.
富士设计投产6X9片幅的连动测距相机,主要是考虑为专业摄影提供一种较大片幅的随身携带相机.没想到相机一上市,果真受到欢迎,竟成了生命力相当旺盛常青树.富士"大莱卡"起始于1968年10月发行的富士卡(FUJICA) G690.相机采用连动测距双影重合式调焦,使用120或220胶片,拍6X9片幅8张或16张.使用标准镜头为FUJINON S 100MM F3.5,精工0号镜间快门,速度为B.1-1/500秒.取景器内有视差自动矫正框.相机设计为镜头可交换式,配套镜头有65MM(广角),150MM中焦和180MM中长焦.

1968年10月  FUJICA G69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1.292
主题: 122
帖子: 52551
注册: 2006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wwy11001 发表
为什么玩过135相机后许多人会向120中片幅升级?
..


唉,我那个朋友是直接4*5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868
主题: 9
帖子: 1330
注册: 2006年8月
为什么玩过135相机后许多人会向120中片幅升级?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照相机差不多可以说是终身伴侣了.但是,多年一直玩一种相机的却似乎不可能.因为随着摄影技艺的不断提高,对器材的要求也会不断升级.早先年由于经济条件不好,有机会接触摄影的人并不是很多.而近几十年,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照相机已经成了家庭必备的用品.新学摄影的人许多都是从傻瓜机开始的,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傻瓜机不够用了,于是上35MM单反就成了新的追求目标.就大多数人来说,玩35MM的过程远比玩傻瓜机的时间要长许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真正用35MM相机拍好照片远比傻瓜机要困难得多.而玩好35MM相机再向120中片幅升级的人,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了.
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从35MM到120中片幅最本质的差别是画幅面积的扩大.而现代感光胶片的颗粒度和色彩表现,随着底片面积的扩大影像品质会明显增强.在这个前提下,一些人追求大片幅当然也就是说不足为奇了.正象有句话说的,走出35MM,影像更精彩.然而,大片幅摄影毕竟会受到技术和经济条件所限,因此更多的人则瞄准了经济实惠的120中片幅作为升级目标.应该说,作为中片幅的120胶片对于画质要求更高或一般专业用途的摄影已经够用了.而实践也证明:6X9片幅与4X5吋的差别并不是绝对的.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就造成了多数35MM玩家把向120中片幅作为升级的首选目标.
多年前,市场上的中片幅相机被大量的普及型相机所充斥,高档120相机并不多见.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无论新品或二手货中高档机都有广泛的选择余地.并且,中片幅从画幅,功能及机身结构式样等诸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从画幅来看:120胶片可以划分为6X4.5,6X6,6X7,6X8,6X9,6X12,6X17,6X24等多种格式;而从功能方面来说,全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都有:从相机结构式样来看,折叠,双反,单反,旁轴测距以及技术型也是一应俱全.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120中片幅作为升级目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当然,在数字摄影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想获得高素质摄影画面,高端数字单反和数字后背也可以同样达到目的,但是那毕竟不是胶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1.292
主题: 122
帖子: 52551
注册: 2006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wwy11001 发表
正误:161帖第八行---"今年来"应为"近年来".


支持严谨,我写的时候也净错,但都懒得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868
主题: 9
帖子: 1330
注册: 2006年8月
宽幅相机的另一种结构方式---摇头机

说到宽幅画面,大家都会想起还有一种可以拍摄广幅画面的摇头相机.所谓摇头相机,是指胶片曝光过程中,镜头与曝光缝隙同时以1/2焦距为轴连续转动依次对胶片实施曝光的相机.与普通宽幅相机不同,摇头机不仅是在旋转过程实施曝光的,而且胶片也是以同心圆的状态接受曝光的.因此,与上述宽副相机相比在使用上是有很大差别的.一是轮鼓旋转过程中震动比较大,通常情况下最好使用脚架;二是由于结构特殊,曝光控制方面比较粗略,光圈或快门速度会受到限制;三是不适合拍摄平面景物,因为处于曲面状态的胶片伸平之后像面后仰的状态十分明显.四是要注意保持地平线平直,就需要时常注意水平仪所处状态.由于上述这些原因,在画面效果控制上明显不如一般宽幅机比较容易操作.但摇头机毕竟也有自己的长处,一方面体积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拍团体人像所有人与相机镜头都是等距的.
摇头机的品牌相对较少,即使把120和135摇头机合起来算也不超过十种.使用35MM胶片的现在以知的有日本的威德勒斯(WIDELUX)F7和F8,此外就是前苏联的地平线(HORIZON)202.使用120胶片的当然要数德国的诺宝(NOBLEX) PRO 06/150,不过日本的WIDELUX也有120摇头机1500型,只不过国内比较少见罢了.近年来国内合资企业也生产过一种120摇头机潘福莱,当然这又为摇头机爱好者扩展了选择余地.

WIDELUX 1500摇头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1.292
主题: 122
帖子: 52551
注册: 2006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wwy11001 发表
日本富山制作所的三款120宽幅(PANORAMA)照相机
..


看见过好几回类似的名字了,终于知道意思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868
主题: 9
帖子: 1330
注册: 2006年8月
正误:161帖第八行---"今年来"应为"近年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868
主题: 9
帖子: 1330
注册: 2006年8月
日本富山制作所的三款120宽幅(PANORAMA)照相机

宽幅相机,使用者在国内并不是很多.而对于专业摄影工作者或资深玩家似乎有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宽幅,就是画面长宽比超出了以往画面长宽比例,画面长度大于宽度1.5倍以上呈条状画幅的摄影规格.如120胶片的实用拍摄宽度为56MM,而长度为120MM,170MM甚至240MM的画幅一般都称作宽幅或广幅(PANORAMA).提起这类相机摄影界无不以林哈夫(LINHOF)的612和617为至尊.其结构简单而精密,造型典雅大方,影像质量可谓无以伦比,但身价之高也绝非一般人可以问津的.除了林哈夫当然还有骑士和富士两家生产这类产品,价格虽然略低,但对于多数人仍然不菲.即使是二手货也都上万,真可谓是可望不可及的希罕物.
今年来国内开始出现国产的宽幅机,虽然也具备宽幅机的功能,但总觉得没有使用洋货那么提气,所以买到手又匆匆出掉的不在少数.一次在交易栏中看到,一种日产的阿托二手612宽幅机带两只头才三千左右,简直白送一样.
实际上这种阿托宽幅机是日本富山制作所的产品,这种阿托宽幅机共有612,617,624三种规格.
阿托PANORAMA 240发行于己于1978年8月.片幅6X24CM,120胶卷可以拍三幅.调焦为目测式,机背带有皮腔结构便于调整.机身最大长度330MM,重量2.7公斤;
阿托PANORAMA 170,发行于1980年4月.片幅6X17CM,一卷120胶片可拍四幅,其余与此240型同.机身最大长度270MM,重量2.3公斤;
阿托PANORAMA 120发行于1983年7月.片幅6X12CM,重量为2.2公斤.
这三种相机可以配用尼康,玛米雅,施耐德生产大幅镜头.由于机身造价相对较低而精度又高于国产机,所以作为宽幅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然而比较遗憾的是,阿托PANORAMA的存世数量并不是很大.

1980年4月  阿托PANORAMA 17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1.292
主题: 122
帖子: 52551
注册: 2006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3aaa 发表
有这样的帖子才不枉进无忌
为渊博的老师们顶一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874
主题: 9
帖子: 66
注册: 2006年2月
有这样的帖子才不枉进无忌
为渊博的老师们顶一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868
主题: 9
帖子: 1330
注册: 2006年8月
还有两种鲜为人知的水陆两用相机---HANIMAX35 AMPHIBIAN和SEA.SEA MOTORMARINE 35SE

除了尼康和富士两家而外,还有佳能启能等一些厂家也曾生产过这类涉水相机.这里再介绍两种限水深45米的水陆两用相机.
哈尼麦克斯(HANIMAX)35,发行于1983年6月.其调焦为目测式,根据标定的1米,1.2米,1.5米,2米,3米,5米及无限远刻度进行焦点调整.控制曝光仅有1/100秒一档速度,光圈为2.8-16可调.采用CDS元件测光,通过三枚LED显示曝光值,其中绿色LED为曝光正确.胶片感光度为ISO 100,200,400三档.自动过片,带有内置闪光灯.使用电源是R6(7号)电池两个.
SEA.SEA MOTORMARINE 35SE发行于1984年5月,耐压也是45米水深.相机配有35MM F2.8四片三组镜头.也是根据距离刻度目测调焦.其他方面以及外形与HANIMAX35基本类似.

1983年6月 HANIMAX35 MAPHIBIAN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868
主题: 9
帖子: 1330
注册: 2006年8月
富士公司的防水照相机

与尼康公司相似,富士公司也曾系列生产过四款防水照相机,不过仅仅是生活防水而已.其中最早一款FUJICA HD-1出品于1979年6月,设计为一般生活防水能力.它采用CDS为测光元件,作程序自动曝光控制,快门速度为1/8-1/500秒.使用镜头外环调焦,闪光摄影需外加闪光灯,机身有四种颜色.配用镜头为FUJINON 38MM F2.8.
第二款FUJICA HD-S发行于1979年12月,功能与HD-1相同,只是增加了自拍和内置闪光灯.另外镜头口径改为F2.
第三款FUJICA HD-R,发行时间为1986年4月;第四款FUJICA HD-M DATE发行于1986年9月,后两者除一些细节和外形略有变化而外大致相同.

1986年4月 FUJICA HD-R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1.292
主题: 122
帖子: 52551
注册: 2006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wwy11001 发表
可以交换镜头的水陆两用相机---尼康诺斯NIKONOS-V
......


见过配合28/3.5的这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868
主题: 9
帖子: 1330
注册: 2006年8月
可以交换镜头的水陆两用相机---尼康诺斯NIKONOS-V

随着人类摄影领域的不断扩展,普通照相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所有题材摄影的需要.在为数不多全天侯相机品种中,到底哪一款更适合自己的需要,这是有些朋友很想了解的.由于使用这类相机的人很少,相关资料也不是很多,所以想具体介绍几款以供参考.
我们知道,全天侯或水下照相机与普通照相机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机身和镜头的封闭性和抗压性以及水中操作性能.只要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上述条件,基本上就可以用于涉水摄影.但是作为真正水下专用摄影的照相机确屈指可数的.NIKONOS-V就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更换镜头并且同时用于水陆的两用相机.由于相机性能好,配件齐全,所以是水下摄影的理想设备.
NIKONOS-V发行于1984年4月,它是在前四个NIKONOS型号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而形成的.这部相机的抗压设计仍然是水深50米,外形及机身色彩都与以前几个型号形成明显区别.为了使这部相机可以更换不同焦距镜头,相机设置了专用镜头卡口.相机配备有六种可供交换使用的镜头,其中UW NIKKOR 15MM 2.8N,UW NIKKOR 20MM 2.8,UW 28MM 3.5是专供水下使用的;NIKKOR 35MM 2.5和NIKKOR 80MM F4属于水陆两用镜头;而LWNIKKOR 80MM 2.8则是陆地专用镜头.由于光线在空气和水中折射率不同,所以把六只镜头分类设计正是为了在不同介质中都能获得上乘的影像效果;
NIKONOS-V的调焦依然是手动方式,基本是根据目测按距离标尺调整;
取景方面是采用阿尔巴达式光学取景器,取景放大率为0.55倍.另外,取景器中以LED显示快门速度,和曝光不足警告;
曝光控制部分采用纵行式石英电子快门,速度为1/30-1/1000秒,B门及M闪光(1/90秒)机械控制;
采用SPD测光元件作TTL※※重点收缩光圈测光.光圈优先自动控制连动范围EV8-EV19(ISO 100),胶片感光度适应范围为ISO 25-1600.
输片方式为手动一次搬把式,捲片角为144度.
闪光摄影使用SB-102或SB-103,可作TTL自动调光,闪光范围0.3-5.6米.
相机机身体积为146X99X58MM,重量700克.使用电源为SR44或LR44钮扣电池两枚.

1984年 NIKONOS-V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1.292
主题: 122
帖子: 52551
注册: 2006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wwy11001 发表
全天侯,生活防水和水下照相机


2手市场见过几次NIKON的水下相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868
主题: 9
帖子: 1330
注册: 2006年8月
全天侯,生活防水和水下照相机

照相机是摄影工具,为它本身又是一种精密光学仪器.特别是现代照相机,又是集光为一体的结构方式,所以防尘防潮是保证相机正常工作的首要措施.但是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永远只在理想环境下使用照相机,有时候要拍江河湖海,有时候要拍风雪雨雾.因为大多数作品习惯于表现风和日丽的景象,恶劣环境和恶劣天气反而会给作品增添气氛带来激情.然而,在风景区突然大雨滂沱之时,绝大多数人都是宁可自己挨淋也要先把相机收好.几乎没有人为了拍雨景舍得让相机进水.
为了解决近水,涉水和潜水拍摄,于是各种级别的防水相机也就纷纷面世了.当买到新相机后,有些相机的说明书上标明属于全天侯机种,这表明相机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风沙雨雪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短时间或轻微接触不致损坏相机正常使用功能.象富士,柯尼卡的工程现场相机都属于这种类型.至于标有生活防水的机种大致与此类似并无固定标准,封闭好一些的可以带到游泳池拍照.不过可以真正可以用于涉水或水中摄影的,还应具有一定水深限定的机种比较把握.比较有名的尼康诺斯(NIKONOS)系列就是典型的水下相机.1960年尼康首部水下相机NIKONOS就达到了水深50米的标准,而其后II型,III型IV型在功能方面不断改进,到了1984年的NIKONOS V型已经趋于完善.当然,除尼康而外其他个别厂家也有类似产品,只不过相形见绌而已.象1985年佳能的CANON AS-6只限于水深10米使用.

1985年  CANON AS-6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1.292
主题: 122
帖子: 52551
注册: 2006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wwy11001 发表
构成镜头的镜片数目越多越好吗?

常看到坛子里有人议论这个问题.不错,早先年中级照相机的镜头几乎完全被三片结构的库克和四片结构的天塞所垄断,而大口径标准镜头往往被用于高档相机.所谓高档的大口径镜头比较突出的特征,不光是镜头前镜较大,而且镜片数目也多于库克和天塞.于是,镜头片数多就是高档镜头这应该是没错的,但镜 ......


好几天忙得没来,集中学习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3
帖子: 151
注册: 2006年9月
看到这些相机,

我第一印象

就是

想到了

用H2B,2B之类的铅笔画画..&))^*&%*%%$($.

那不是更加有魅力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868
主题: 9
帖子: 1330
注册: 2006年8月
简捷精致的维拉(WERRA)相机

在众多的照相机品种之间,性能与素质固然是用家选择的着眼点,而相机的结构和外形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使用目的方式和习惯不同,有的人喜欢使用坚固夯实耐用的设备,也有的人不喜欢张扬,往往选择小巧隐蔽的小型相机.同样是摄影,在器材选择上却是所好不同.也正是考虑到用家需要不同,所以照相机生产厂家对产品的设计风格也截然不同.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内流行一种简捷精致的35MM旁轴取景照相机.这款相机机身小巧,除了镜头和单孔取景器及快门按钮而外再没有多余的设置,为淡绿的饰皮与银色的金属喷镀,显得格外雅致,这就是著名的德国维拉相机.这种相机为了达到设计简洁的目的,确实采取了与众不同设计方案.其中最明显之处就是它的快门上弦与过片是通过镜头根部旋转环完成的,这样一来就省却了机身上部的捲片机构.而镜头遮光罩反扣过来,既起到保护镜头的作用又节省了空间.维拉相机最早出品于1954年,先后有WERRA,WERRA IA,IB,IC,IE,1960年以后有WERRA II,IIE,WERRA III等型号.这些相机通常都配有TESSAR 50MM 2.8镜头,快门速度为1-1/500秒,个别的为1-1/750秒,除此而外整体变化不大.在外表装饰上,饰皮除了淡绿还有黑色.

1962-1964年的WERRA IC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868
主题: 9
帖子: 1330
注册: 2006年8月
构成镜头的镜片数目越多越好吗?

常看到坛子里有人议论这个问题.不错,早先年中级照相机的镜头几乎完全被三片结构的库克和四片结构的天塞所垄断,而大口径标准镜头往往被用于高档相机.所谓高档的大口径镜头比较突出的特征,不光是镜头前镜较大,而且镜片数目也多于库克和天塞.于是,镜头片数多就是高档镜头这应该是没错的,但镜片多结像效果就好却未必尽然.
那么,既然使用较少镜片构成的镜头就可以满足照相机的摄影需要,为什么还要增加镜片数目呢?这就需要了解一下为什么要增加镜片的理由了.
首先,为了增加镜头透光率制作大口径镜头,就必须在同等焦距情况下扩大镜头前镜通光直径.而当镜头前镜直径增加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需要增加镜片以矫正扩大前镜带来的光行差;
其次,由于需要适应单反机机身像位距和缩小镜头望远比,就需要改变原来镜头主点的位置,这当然也需要通过增加镜片才能实现;
第三,变焦镜头连续焦点改变也需要增加镜片.
我们知道用于摄影的物镜,无论包含多少正负镜片或镜组,综合起来都应该是正镜效果.而原本正负镜片所使用的冕玻璃和火石玻璃就是以不同折射率相反作用矫正光行差的,如果再额外增加镜片那么镜头光行差的矫正就只能变得更加复杂.所以说,增加镜片是镜头性能的需要,而牺牲的倒往往是结像质量.象变焦镜头,它满足了连续变焦的需要,却留下了畸变的固疾;而镜片的增加使反射面增多,即使加膜的效果再好光斑仍不可避免.但这绝不是说镜片多的镜头素质就一定差,校正精良的镜头并不一定受镜片数目的影响.问题在于多数镜头还处于勉强可以满足性能方面的需要,而既能满足性能方面需要又保证像质的镜头毕竟为数不多.因此,镜头片数是多好?还是少了好?那就看你是侧重于镜头的使用性能还是画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868
主题: 9
帖子: 1330
注册: 2006年8月
性价比较高的二手中幅单反---勃郎尼卡

无论做什么事情,通常由易到难,由简而繁.玩摄影也是这样,先傻瓜后单反,再后来觉得不过瘾了就开始琢磨上120中幅了.4A觉得不够档次,象样的劳来哈苏又太贵,所以二手中幅的选择余地并不象35MM相机那么广泛.如果不是刻意讲究上档次的话,二手中幅单反还是比较好选择的,象玛米雅和勃郎尼卡的某些品种,不仅物美价廉而且也比较容易上手.
勃郎尼卡的前身是1946年建立的新光堂写真店,老板吉野善三郎不仅酷爱照相器材,而且造诣较深.经过多年的资金积累,终于于1958年开始着手自己生产相机.从1958年的试验型到1990年的SQ-AI型,勃郎尼卡总共生产了27个型号的120单反相机.这些相机从使用胶片片幅来看,有6X6方画幅,6X4.5长方画幅以及6X7画幅;从相机控制方式来看,既有完全手动的也有自动控制的;而配用镜头,除先期产品用尼康镜头外,自1976年ETR系列后开始用自产泽什侬镜头.当然,勃郎尼卡还有一只由施耐德提供的变焦镜头.
其中早期出品的勃郎尼卡大致有D,S,C,C2,S2,S2A,EC,EC-TL,EC-TLII等几个型号.目前二手市场尚可以见到的还有EC-TL和EC-TLII,但为数比较有限.比较常见的的是ETR和ETRS,价格与中档35MM单反相若,而且还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控制,应该是不错的中幅入门机.需要注意的是,ETR系列中有一款ETRC是不可以更换胶片后背的,买的时候需要弄清楚.至于勃郎尼卡的镜头说法不太一样也不是太大问题.我曾经用75MM标头拍过合影,确有影像局部过渡不自然的情况,应属于个别现象.因为也听说过有画报社记者舍弃哈苏,专门使用勃郎尼卡的.

1958年  ZENZA BRONICA试验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868
主题: 9
帖子: 1330
注册: 2006年8月
镜头中线附近的红点或R代表什么?

光谱中可见光波长两侧分别是紫外光和红外光,而紫外线光波长短于可见光,红外光波长长于可见光,这一点在光束通过※※镜时可以观察到.由于红外线波长长于可见光,所以不可能在同一焦点平面同时聚焦.因此在进行红外摄影时,镜头对无限远调焦的位置实际在可见光聚焦无限远的位置以外.这样一些镜头为了适应红外摄影,就在无限远标志以外以红色圆点或R作为红外摄影的无限远调焦标志.
然而,红外光波长区域比较广泛,波长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仅靠一个定点标志并不能适合所有的红外摄影.通常镜头上的红外调焦标志都是以波长为800毫微米的红外光确定的.而镜头调焦的实际伸出量,大致应该多出镜头焦距长度的1/300-1/500左右.当红外线光偏离这个区域稍远时,就会出现焦点不实的现象.因此说,镜头标定的红外调焦标志实际上是一个参考标准.要想拍实红外线焦点还需要有一定经验才行.
然而好在现在有些对色差校正要求严格的长焦镜头,由于使用了人造萤石和低色散玻璃,或者采用复消色散设计方式,即使不是专为红外摄影制造,但用于红外摄影时额外的调焦矫正却不再需要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无事闲聊旧相机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