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硬盘唱机引领发烧新主流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目前激光唱片的产销形势正以极其惊人的速度衰落着,——被ipod和网络下载的廉价和便捷所无情取代。另一方面,相对黑胶唱片,虽说激光唱片在理论上具有无限长的聆听寿命,而实际上,据说有些人的激光唱片已经开始老化发黑,尽管当初可是花了大价钱买进来的。假如你买的是原装正版的话。

这对音乐发烧友似乎不是个好消息。无论是那些已经囤积了上万张唱片的人也好,无论是那些刚在发烧友门口探头探脑的人也好。今后(其实不必很久),可能一般人不但很难买到激光唱片,即便买到手的,也难保能让你听一辈子。但是谁愿意在贝多芬还没有听够之前,唱片先老化报废呢?更何况价格并不便宜。

激光唱机自然也会越来越稀奇,品种越来越少,而价格越来越高。难道在后电子时代,听听唱片都会从大众消费变成为奢侈消费吗?这不符合工业社会的趋势。

既然mp3和互联网下载已经成为大众音乐消费的主流渠道,为什么高保真音乐不能与之接轨呢?更何况据说只要将激光唱片转换成无损格式,就能够存进ipod。但是ipod是不能用作发烧友利器的。它太简陋了。跟我们庞大精致的前后级功放和音箱无论在外观还是指标都显得极其不相称。

逻辑发展到这里,硬盘唱机的面世只是时间问题了。
[jdai 编辑于 2008-09-26 06:4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9049 回帖:142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3.838
主题: 10
帖子: 3300
注册: 2002年5月
现在硬盘是越来越大了,但是质量越来越差了,IDE口的时代我只遇到IBM02年出品的硬盘故障。然后一直用希捷IDE口的。虽然硬盘声音大点,但是比较稳定。买过不下4个当外置硬盘。
08买个串口的希捷,不到半年就坏了,身边的朋友串口的,也有很多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哪位有好点的推荐的呀。1T以上的。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777
主题: 26
帖子: 1536
注册: 2006年9月
原文由 cec891 发表

电脑启动的时候突然停电,是对硬盘最大伤害的,我就遇到过。

是的。
所以公司都会有UPS,家用不起只能用自动备份。
恢复硬盘数据太贵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3.838
主题: 10
帖子: 3300
注册: 2002年5月
原文由 番茄传奇 发表

家里RAID1+NAS自动备份
公司RAID5,还没有出过大问题

电脑启动的时候突然停电,是对硬盘最大伤害的,我就遇到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933
主题: 159
帖子: 23365
注册: 2008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陀飞轮 发表
买了一台,等着哪。应该不错!中等CD机肯定趴下。也是大势所趋!就像前面网友说的早晚固态化!


现在新出的东西解析力可能还不错,音色就很难讲,而且每个人的听音乐习惯也不一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16
主题: 5
帖子: 589
注册: 2004年11月
买了一台,等着哪。应该不错!中等CD机肯定趴下。也是大势所趋!就像前面网友说的早晚固态化!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667
主题: 11
帖子: 157
注册: 2008年7月
这个东东有用过的么,效果怎样

http://shop_hifidiy_net/product/269.htm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6.032
主题: 4
帖子: 1496
注册: 2004年10月
现在整个音乐市场还是以44.1k/16bit为主流

但是放弃cd播放器意味着提供了升级到更高级别音频格式的可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777
主题: 26
帖子: 1536
注册: 2006年9月
原文由 cec891 发表
硬盘也有寿命吧,这个怎么不想想呢?虽然说现在硬盘是白菜价格了,可是赶上一次就会后悔很久.

家里RAID1+NAS自动备份
公司RAID5,还没有出过大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933
主题: 159
帖子: 23365
注册: 2008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zda111 发表
为什么DVD唱片始终无法超越CD唱片呢?因为听众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细节,而是音乐韵味,对数码味的克服。
所以,我赌硬盘唱片不会走红。


这种玩意的潜在客户都不是高烧中的音响发烧友。很多人听听用开关电源做的功放都能接受了,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3.838
主题: 10
帖子: 3300
注册: 2002年5月
硬盘也有寿命吧,这个怎么不想想呢?虽然说现在硬盘是白菜价格了,可是赶上一次就会后悔很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7.894
主题: 11
帖子: 2843
注册: 2003年5月
老CD唱盘一直想淘呔,一直在找替代品,看来这个是理想物,只是价格受不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zda111 发表
为什么DVD唱片始终无法超越CD唱片呢?因为听众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细节,而是音乐韵味,对数码味的克服。
所以,我赌硬盘唱片不会走红。


目前硬盘唱机的卖点并不是音质超越CD,而是提供新的音乐载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2.738
主题: 5
帖子: 1160
注册: 2007年1月
原文由 zda111 发表
为什么DVD唱片始终无法超越CD唱片呢?因为听众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细节,而是音乐韵味,对数码味的克服。
所以,我赌硬盘唱片不会走红。


必输的赌,打着也没意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607
主题: 216
帖子: 2988
注册: 2004年11月
为什么DVD唱片始终无法超越CD唱片呢?因为听众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细节,而是音乐韵味,对数码味的克服。
所以,我赌硬盘唱片不会走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16
主题: 5
帖子: 589
注册: 2004年11月
原文由 燧人 发表
这是我的追求。

年中SONY PCM D1到后,我会用其取代dp75的转碟部分。


D50也可以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058
主题: 146
帖子: 2949
注册: 2005年8月
这是我的追求。

年中SONY PCM D1到后,我会用其取代dp75的转碟部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777
主题: 26
帖子: 1536
注册: 2006年9月
原文由 弄个马甲上来 发表

我有这个的CD,还不错吧,演奏比较现代感。

录音水平顶级,也可能和SACD有关,现场感层次感极强,乐队也丝毫必现.
MUTTER里面的演奏算不上顶级,右手控制力与"老怪物"们比还有差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933
主题: 159
帖子: 23365
注册: 2008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番茄传奇 发表

收音机是无线接收模拟信号,假设收音机接收的是数字信号,而且收音机内有缓存建有高级时钟芯片,完全可以和有线HI-FI比较。
网络音频之所以高压缩化,一是受制于互联网络带宽二是版权问题,解决了2个问题,高码率高规格的音频文件肯定会突破性发展。
至于“塑料片”(泛指有形载体)定位,我觉得在未来很长时间都会领先 ......


我有这个的CD,还不错吧,演奏比较现代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755
主题: 7
帖子: 1247
注册: 2004年8月
原文由 zhp62 发表

在我心目中,从来都不觉得需要一种新的记录媒体,来取代CD。

也许从技术层面来说,业者可以天花乱坠来忽悠,但是SACD、HDCD、DVD-AUDIO等等注定是短命的,我们作为消费者,从听觉上就可以全面将其判处死刑,我不知道有没有人真的来进行CD与SACD的盲听比较,即便有,即便能听出差别,这种差别是不是可以通过换一台C ......


日本人出新专辑已经变成u盘了,不管你什么盘,迟早全固态。
---------------------

对发烧友来说,最关心的问题还是硬盘唱机的声音效果。这套HDX唱机的采样频率是24比特/192千赫兹,完全等同cd机的最高级别。

另外,发烧友最关心的是,CD碟转录到硬盘,是否真可以高枕无忧?假如硬盘坏了怎么办?所以该唱机配有两个400G的硬盘。在转录CD时,唱机自动将文件同步备份到第二个硬盘里。


24比特/192千赫兹也没啥意思,垃圾千千静听选项里直接打开100快的耳机都能听出来,就是个插值么。

说一句:

第一,方便,一按电源就能听见声音,而电脑需要启动时间,很多人等不急;
第二,可靠,不存在操作系统崩溃而死机的可能,也不用担心黑客病毒等。

但是,话说回来,这个东西将是短命的,因为违反了基本经济规律。呵呵。


十年前这些音响买个高科技还说的过去,现在耍这个就是等死了。严重低估群众的文化水平。笔记本板载的HD声卡,已经把我的※※士CD机给干趴下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777
主题: 26
帖子: 1536
注册: 2006年9月
原文由 庙小妖风大 发表
但是你知道收音机和wi-fi传送音乐有什么不一样的么?很简单,一个是数字的,一个是模拟的。这里面差别大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戴兄看到的是现在的产品,我看到的是技术的原理和厂商的市场策略。等网络音频格式普遍进化到2496甚至更高规格时候,不信你还 ......

收音机是无线接收模拟信号,假设收音机接收的是数字信号,而且收音机内有缓存建有高级时钟芯片,完全可以和有线HI-FI比较。
网络音频之所以高压缩化,一是受制于互联网络带宽二是版权问题,解决了2个问题,高码率高规格的音频文件肯定会突破性发展。
至于“塑料片”(泛指有形载体)定位,我觉得在未来很长时间都会领先于网络文件格式。“塑料片”消费群的购买力放在那,厂商都很清楚这一点,新技术都会先在塑料片上应用。大量60、70年代的模拟录音都翻出来做24bit/192khz的remaster,SACD也受到了DG等“顽固”老厂的重视。CD有很多技术储备,K2、SACD(包括多声道)都是很强大的。
有兴趣的烧友可以听一下下面这张SACD,在环绕模式下精准的现场感。(演奏算不上顶级,我也没有作为“三好”推荐)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9.988
主题: 94
帖子: 10214
注册: 2003年5月
闪盘唱机也早就有了,硬盘唱机还待字闺中,何时才能见天日啊?总不会躺在K厅里唱OK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262
主题: 1
帖子: 62
注册: 2008年8月
原文由 jdai 发表

这么看来,收音机也可以成为顶级hi-fi。

您自个儿偷着乐吧,我不羡慕。


不需要戴兄羡慕,俺的器材远不hi-fi,不入流。。。

但是你知道收音机和wi-fi传送音乐有什么不一样的么?很简单,一个是数字的,一个是模拟的。这里面差别大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戴兄看到的是现在的产品,我看到的是技术的原理和厂商的市场策略。等网络音频格式普遍进化到2496甚至更高规格时候,不信你还守着1644的塑料片自我陶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7.933
主题: 159
帖子: 23365
注册: 2008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又慎之 发表

一直不太明白,既然LP怕磨,为啥不把那个针头改成一个光头去读LP上的那些坑呢?无论怎么说光头比针头来得精准,又不磨损胶片可以去掉难听的丝丝声啊


针头去“读”是非线性的,用光头去读等于把模拟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再转换成数字信号最后再转换成摸拟音频信号输出。不符合LP的精神,这样玩不如直接听CD算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番茄传奇 发表

只要担当DAC功能的设备有缓存而且有高级时钟,理论上在数字环节就不存在存储介质和传输介质的差异.


理论上····,永动机也不是没可能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庙小妖风大 发表

戴兄弄明白科技原理再断言不迟。。无线接收是数字无线传输的,如果音乐压在塑料片上没有塑料味的话,穿过空气为什么就一定逊色了呢


这么看来,收音机也可以成为顶级hi-fi。

您自个儿偷着乐吧,我不羡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576
主题: 9
帖子: 2186
注册: 2005年1月
原文由 又慎之 发表

一直不太明白,既然LP怕磨,为啥不把那个针头改成一个光头去读LP上的那些坑呢?无论怎么说光头比针头来得精准,又不磨损胶片可以去掉难听的丝丝声啊


这种设备已经存在了, 叫Laser Turntable. 但铁杆LP粉丝拒绝使用, 因为有数模转化的问题, 不符合LP纯模拟的境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777
主题: 26
帖子: 1536
注册: 2006年9月
原文由 sj168 发表

因为玩音响的认为0和1组成的光盘从这张复制到那张,声音就会有所改变,自然压在不同种类的塑料片上的音乐也一定是不一样的。更多的人能听出这种品牌的同轴线和别一种品牌的同轴线传送出音乐的差别!!!

只要担当DAC功能的设备有缓存而且有高级时钟,理论上在数字环节就不存在存储介质和传输介质的差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22
主题: 3
帖子: 315
注册: 2005年6月
原文由 PowerPC 发表

就在你现在插的那个3.5mm孔里……

你把插头拔了,在“系统偏好设置/声音”里选择“内建数码输出”,然后看看。


没有内建数码输出一项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201
主题: 57
帖子: 5983
注册: 2001年2月
原文由 庙小妖风大 发表

戴兄弄明白科技原理再断言不迟。。无线接收是数字无线传输的,如果音乐压在塑料片上没有塑料味的话,穿过空气为什么就一定逊色了呢

因为玩音响的认为0和1组成的光盘从这张复制到那张,声音就会有所改变,自然压在不同种类的塑料片上的音乐也一定是不一样的。更多的人能听出这种品牌的同轴线和别一种品牌的同轴线传送出音乐的差别!!!

[2009-03-13 22:55 补充如下]

当然,我是什么区别也听不出来,也不明白纯数字光盘拷贝怎么可能出现差错,可别人都说有,也只有认为有拉,不然显得不入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硬盘唱机引领发烧新主流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