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选择完美RGB工作空间(更新第四项评测:色调恒定......) [主题管理员:loveorola]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4726 回帖:53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28.555
主题: 21
帖子: 877
注册: 2003年9月
原文由 华彩乐章 发表

我认为"色调转移曲线"这种叫法无法贴合"Colour component transfer function"。而色彩空间中“Gamma或ECI RGB v2里的L*”常规标称为“Tonal Response Curve”。我所知道的另一个和AdobeRGB、ProPhotoRGB这一类编辑色空间有关的函数是“chromatic adaptation transform”。可这个“Colour component transfer function”还不能理解。


在ISO22028中"Colour component transfer function"是这样说明的:
single variable, monotonic mathematical function applied individually to one or more colour channels of a colour space.

NOTE 1 Colour component transfer functions are frequently used to account for the nonlinear response of a reference device and/or to improve the visual uniformity of a colour space.

NOTE 2 Generally, colour component transfer functions will be nonlinear functions such as a power-law (i.e., “gamma”) function or a logarithmic function. However, in some cases a linear colour component transfer function may be used.

关于常说的"色调转移曲线",我知道的E文名称是"Tone Reproduction Curve"大意和您提到的"Tonal Response Curve"差不多.

而"chromatic adaptation transform"就是另一个概念了,它是在具有两个不同"白点"色彩工作空间转换时,PCS的内部白点坐标和原色坐标的转换.(在使用绝对色度再现意图情况下)

比如AdobeRGB的白点是D65,ECIRGB v1是D50,它们之间的转换时,先要在PCS内部进行chromatic adaptation transform,即.从源AdobeRGB的白点坐标以及原色点坐标(D65)转换到目标色彩空间的相应坐标值(D50).
chromatic adaptation transform都是线性变化,一般有三种候选转换 式:Bradford;Von Kries;XYZ Scaling,一般默认为Bradford.
至于这三种的区别,我还不太了解,还望知情者告知.

原文由 华彩乐章 发表

PhotoGamutRGB与印刷打印设备的色域契合度比一般的RGB空间好,如将其作为非用于摄影图片处理的印前编辑色域还不错。但是,对于数字摄影来说,很多亮的色彩是PhotoGamutRGB无法表达的,如果再加上以此色空间进行编辑,色彩信息将遭受更大损失,远不如不经转换到 PhotoGamutRGB,在ProPhotoRGB编辑之后输出到打印机的一次损失来的更少一些。


这点会在第五项评测:色彩空间转换中的色彩信息丢失程度(包括Gamma改变时;在不同再现意图时)中得到参考答案的.

[2009-06-22 04:12 补充如下]

更正笔误:

而"chromatic adaptation transform"就是另一个概念了,它是在具有两个不同"白点"色彩工作空间转换时,PCS的内部白点坐标和原色坐标的转换.(在使用"非"绝对色度再现意图情况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001
主题: 26
帖子: 1624
注册: 2007年1月
原文由 loveorola 发表

在色彩空间编码准则里,色调转移曲线被称为"Colour component transfer function",常见的形式就是Gamma,或ECI RGB v2里的L*
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色彩值的输入输出关系,它对色彩空间编码误差有一定影响.即.我的第二项评测,目前第二项评测刚刚起步,初步作了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当Gamma为2,2时,得到的编码误差最小...


我认为"色调转移曲线"这种叫法无法贴合"Colour component transfer function"。而色彩空间中“Gamma或ECI RGB v2里的L*”常规标称为“Tonal Response Curve”。我所知道的另一个和AdobeRGB、ProPhotoRGB这一类编辑色空间有关的函数是“chromatic adaptation transform”。可这个“Colour component transfer function”还不能理解。

PhotoGamutRGB与印刷打印设备的色域契合度比一般的RGB空间好,如将其作为非用于摄影图片处理的印前编辑色域还不错。但是,对于数字摄影来说,很多亮的色彩是PhotoGamutRGB无法表达的,如果再加上以此色空间进行编辑,色彩信息将遭受更大损失,远不如不经转换到PhotoGamutRGB,在ProPhotoRGB编辑之后输出到打印机的一次损失来的更少一些。

原文由 loveorola 发表

1. 色彩转换在整个流程中要尽量越少越好,每次转换都会有损失.
2. gamma对编码误差的影响,比如,您提到的gamma1.2的ProPhoto,在我目前的第二阶段评测中gamma在等于1.2时会带来很大的编码误差


赞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55
主题: 21
帖子: 877
注册: 2003年9月
原文由 dida2007 发表
個人感想之二

如何選擇編輯空間?

色彩空間本身性質好或不好,這點並不特別重要;關鍵是根據輸出端條件而挑選色域「適當」的空間。

由色彩理論家的立場,當然有必要考慮色彩空間本身的性質。可是,對於一般攝影者來說,任何常用的色彩空間,其性質都已經夠好了,關鍵只在於「適當」或「不適當」。

個人感想之三

關於你所考慮的很多色彩問題(精準或誤差),我認為,就『攝影』實務來說,影像編輯程序所造成的影響,遠超過色彩空間的選擇。有空的話,不妨參考Simon Tindemans的文章,我覺得他的處理方向似乎更實用一些。

The scene-referred workflow - a proposal

http://21stcenturyshoebox_com/essays/sc ......


您说的有些道理,但无伦评测的意义是否重要,评测出的结论是否实用,我都会把评测进行下去,因为,一是我本身的兴趣,二是我目前还没有找到权威的关于色彩空间评测的报告.

感谢您提供的链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55
主题: 21
帖子: 877
注册: 2003年9月
原文由 dida2007 发表
1. 關於「一般性」與「過渡性」色彩空間的劃分。

我是基於實際作業考慮這個問題。
一般色彩空間是「主」,過渡色彩空間是「輔」,兩類同時並存。
舉個例子來說,假定我拍了一張花朵的影像,準備透過Epson 2400印製照片。

為了印製照片,我需要挑選一個色域很接近印表機色彩空間的一般性編輯空間,這是PhotoGamutRGB。換言之,我的編輯架構是PhotoGamut,檔案最終也存放在這個空間(送到印表機的時候,是夾帶這個profile)。

可是,當我編輯這個影像時,可能發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其他色彩空間比較容易解決。譬如說,某些花瓣的色彩可能超越PhotoGamut色域。這種情況下,我會把原來raw檔另外轉一份影像到超大色域空間,或是ProPhoto,甚至MaxRGB做頻道混合,抓其中的某些資料回到PhotoGamut的影像上。這種情況下,ProPhoto或Max就是過渡性編輯空間,用以取得資料,協助處理一般性編輯空間影像的問題。(整個過程內,色彩考量架構「始終是」PhotoGamut,因為它是一般性編輯空間。)

再舉一個例子。某個風景影像,其raw檔轉換到AdobeRGB(一般性編輯空間)。假定影像的反差過大,為了維持亮部細節,暗部可能資料可能阻塞。這種情況下,我可能會把影像指派到(譬如說)gamma=1.2的ProPhotoRGB,讓影像暗部變亮、色彩變得更鮮豔(但不會因此顯著影響亮部資料)。問題解決之後,再把影像轉換回到一般性編輯空間AdobeRGB。所以,gamma 1.2的ProPhoto只是過渡性色彩空間,藉此完成階段性任務之後,影像仍然回到一般性編輯空間。

2. 關於色彩空間的制訂,只是為了解決影像編輯當時發生的某特定問題,整個思考與判斷基準,仍然是一般性編輯空間。換言之,只要這個空間能夠協助解決影像在一般編輯空間遭遇的難題,那就夠了(就前一段提到的gamma 1.2的ProPhoto為例,我只要它幫我解決某特定問題,一點也不關心這個空間的其他性質)。


您的这个想法在您的"处理色域外色彩"一文中看到过.我对此也有2点看法:
1. 色彩转换在整个流程中要尽量越少越好,每次转换都会有损失.
2. gamma对编码误差的影响,比如,您提到的gamma1.2的ProPhoto,在我目前的第二阶段评测中gamma在等于1.2时会带来很大的编码误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3.16
主题: 1
帖子: 204
注册: 2003年6月
原文由 dida2007 发表
1. 關於「一般性」與「過渡性」色彩空間的劃分。

我是基於實際作業考慮這個問題。
一般色彩空間是「主」,過渡色彩空間是「輔」,兩類同時並存。
舉個例子來說,假定我拍了一張花朵的影像,準備透過Epson 2400印製照片。

為了印製照片,我需要挑選一個色域很接近印表機色彩空間的一般性編輯空間,這是PhotoGamutRGB ......


谢谢dida2007的讲解,请问PhotoGamutRGB icc在哪里能下载?如果方便,请发给我一份,邮箱:shymin@126.com  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477
主题: 39
帖子: 464
注册: 2007年5月
個人感想之三

關於你所考慮的很多色彩問題(精準或誤差),我認為,就『攝影』實務來說,影像編輯程序所造成的影響,遠超過色彩空間的選擇。有空的話,不妨參考Simon Tindemans的文章,我覺得他的處理方向似乎更實用一些。

The scene-referred workflow - a proposal

http://21stcenturyshoebox_com/essays/scenereferredworkflow.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477
主题: 39
帖子: 464
注册: 2007年5月
個人感想之二

如何選擇編輯空間?

色彩空間本身性質好或不好,這點並不特別重要;關鍵是根據輸出端條件而挑選色域「適當」的空間。

由色彩理論家的立場,當然有必要考慮色彩空間本身的性質。可是,對於一般攝影者來說,任何常用的色彩空間,其性質都已經夠好了,關鍵只在於「適當」或「不適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477
主题: 39
帖子: 464
注册: 2007年5月
1. 關於「一般性」與「過渡性」色彩空間的劃分。

我是基於實際作業考慮這個問題。
一般色彩空間是「主」,過渡色彩空間是「輔」,兩類同時並存。
舉個例子來說,假定我拍了一張花朵的影像,準備透過Epson 2400印製照片。

為了印製照片,我需要挑選一個色域很接近印表機色彩空間的一般性編輯空間,這是PhotoGamutRGB。換言之,我的編輯架構是PhotoGamut,檔案最終也存放在這個空間(送到印表機的時候,是夾帶這個profile)。

可是,當我編輯這個影像時,可能發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其他色彩空間比較容易解決。譬如說,某些花瓣的色彩可能超越PhotoGamut色域。這種情況下,我會把原來raw檔另外轉一份影像到超大色域空間,或是ProPhoto,甚至MaxRGB做頻道混合,抓其中的某些資料回到PhotoGamut的影像上。這種情況下,ProPhoto或Max就是過渡性編輯空間,用以取得資料,協助處理一般性編輯空間影像的問題。(整個過程內,色彩考量架構「始終是」PhotoGamut,因為它是一般性編輯空間。)

再舉一個例子。某個風景影像,其raw檔轉換到AdobeRGB(一般性編輯空間)。假定影像的反差過大,為了維持亮部細節,暗部可能資料可能阻塞。這種情況下,我可能會把影像指派到(譬如說)gamma=1.2的ProPhotoRGB,讓影像暗部變亮、色彩變得更鮮豔(但不會因此顯著影響亮部資料)。問題解決之後,再把影像轉換回到一般性編輯空間AdobeRGB。所以,gamma 1.2的ProPhoto只是過渡性色彩空間,藉此完成階段性任務之後,影像仍然回到一般性編輯空間。

2. 關於色彩空間的制訂,只是為了解決影像編輯當時發生的某特定問題,整個思考與判斷基準,仍然是一般性編輯空間。換言之,只要這個空間能夠協助解決影像在一般編輯空間遭遇的難題,那就夠了(就前一段提到的gamma 1.2的ProPhoto為例,我只要它幫我解決某特定問題,一點也不關心這個空間的其他性質)。

3. 關於ECI vs. Adobe。我曾經使用ECI很長一段時間,但遭週環境裡,沒有人使用ECI,所以我又回到Adobe。將來,如果我的環境條件變了,那又另當別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55
主题: 21
帖子: 877
注册: 2003年9月
原文由 gyo6 发表
等更新
为啥不直接通俗说出各种典型应用下的工作空间具体设置呢?这么长篇大论哦
一般摄影爱好玩玩照片,主要是发网,photoshop到底怎样设置色彩空间?工作流程
谢谢楼主!


忘了回答您的问题了,您问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又很难回答...

如果主要是发网,简单的回答是PS里工作空间就设置成sRGB,PS处理之后就可以保存发到网上了.

但万一,万一您哪一天买了台不错的打印机,万一您的作品被出版社看中准备印刷出版,那么,摆在您面前的有两条路,一,凑合就用原来在sRGB下处理的照片. 二,重新找出原照片RAW文件,把它放到一个比sRGB大的工作空间中,重新PS处理.

您选那条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55
主题: 21
帖子: 877
注册: 2003年9月
原文由 gyo6 发表
等更新
为啥不直接通俗说出各种典型应用下的工作空间具体设置呢?这么长篇大论哦
一般摄影爱好玩玩照片,主要是发网,photoshop到底怎样设置色彩空间?工作流程
谢谢楼主!


呵呵,就是为了能有道理的说出在各种典型应用下的工作空间具体设置,或能直接告诉您一个"相对全能"的RGB色彩工作空间,我才要作评测不是?否则我的推荐怎么站的住脚呢?

要知道最终的答案,我想您还需要等2,3个月时间,应为我还要进行以下的测试:

第一项评测:RGB色彩工作空间的大小与输出色彩空间的关系(基本完成)

第二项评测:色调转移曲线对编码误差的影响(进行中...)

第三项评测:各个色彩空间的实际编码误差以及编码效率

第四项评测:色调恒定(Hue constancy)

第五项评测:色彩空间转换中的色彩信息丢失程度(包括Gamma改变时;在不同再现意图时)

第六项评测:色彩空间在软件之间的兼容性,以及在软件中的可操作性.

总之重头好戏都在后面,谢谢关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55
主题: 21
帖子: 877
注册: 2003年9月
原文由 华彩乐章 发表

那个网站以前还真溜过,不过已看到还要命令行什么的觉得太麻烦,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收获就是人可以更懒惰了。

数值上是有差异,我看过另外可算域值的结果也不统一,能算交集这一点还是比较独特的。

wiki百科上有段WideGamut RGB的介绍:

The Adobe Wide Gamut RGB color space is an RGB color space develope ......  想看看楼主对“色调转移曲线”是如何解释的.


在色彩空间编码准则里,色调转移曲线被称为"Colour component transfer function",常见的形式就是Gamma,或ECI RGB v2里的L*
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色彩值的输入输出关系,它对色彩空间编码误差有一定影响.即.我的第二项评测,目前第二项评测刚刚起步,初步作了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当Gamma为2,2时,得到的编码误差最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55
主题: 21
帖子: 877
注册: 2003年9月
原文由 dida2007 发表
補充

關於一般編輯空間的選擇,或許也要考慮「溝通」的問題,說不定不能太強調「理論完美」。譬如說,Adobe vs. ECI,即便ECI或許比較合理,但我還是會選Adobe,因為AdobeRGB比較普及。


据我所知,自从ISO 22028-4出来之后,欧洲多数的广告公司,图像数据库,都逐渐的使用了ECI RGB.所以前文我写到AdobeRGB已经慢慢的老了,相信ECIRGB的身影会出现在将来的CS5中,而慢慢的取代AdobeRGB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55
主题: 21
帖子: 877
注册: 2003年9月
原文由 dida2007 发表

關於影像編輯空間的選擇,我認為起碼應該分為兩種情況討論。
第一,『一般性』RGB編輯空間;
第二,『過渡性』編輯空間。

一般性RGB編輯空間的選擇,基本上就是取決於『色域大小』。選擇這類編輯空間,色域範圍應該儘量接近輸出端設備的色域大小。舉例來說,我的螢幕觀賞影像,通常在AdobeRGB或sRGB空間處理,印製照片則在PhotoGamutRGB做編輯。所以,一般性RGB編輯空間的數量通常不會太多,平常人可能就是2~4種。

至於過渡性編輯空間,則是為了解決影像『某特定問題』而選擇採用的編輯空間。關於這類編輯空間的選擇,完全視情況而定,可用的空間數量沒有一定(甚至可以根據當時需要製造新的空間)。所以,頻道混合可以選擇色域超大的ProPhotoRGB,亮度控制可以製造不同gamma值的空間,甚至可以運用CMYK 空間的某些性質……總之,完全看編輯者的想像力與技巧。我個人常用的過渡性編輯空間,少說也有30~50種(絕大部分都不是標準空間)。

所以,如何挑選『完美』的編輯空間?
由絕對角度來說,編輯空間本身沒有完美或不完美的問題(否則目前不會有那麼多種RGB空間)。
由相對角度而言,編輯空間完美或不完美,取決於:
1. 編輯空間色域與輸出端色彩空間之間的吻合程度;
2. 編輯空間是否能滿足某特定編輯行為。


明白您的想法,确实如您所说,可把选择色彩空间分为『一般性』,和『過渡性』两种思路考虑,这更像是一种"广义和狭义"比较.
前一种思路让人探索"相对通用而完美的"色彩空间,能被广泛应用,而后一种思路让人充分利用定义色彩空间的元素(比如:白点坐标,三原色坐标,色调转移曲线),可根据自己的输入,输出特性制定出更适应色彩空间,比如Joseph Holmes自己设计的那5个工作空间.

我所正在进行的评测工作,把重点放在了『一般性』RGB工作空间上,原因有两点:

1. 从能被广泛推广应用上考虑.『過渡性』的空间在好,也有其局限性.

2. 不要忽略,定义色彩空间的元素对整个"色彩影像"的编码影响.
色彩影像编码包含了色彩信息编码和色彩空间编码,三者的关系可参考ISO22028-1

比如,通常在定义RGB色彩空间的时候,是否考虑了观察环境?是否考虑了色调转移曲线对编码误差的影响以及对色彩影像编码的影响?

所以在选择待评测RGB色彩工作空间时,只选了EktaSpace PS5一个自定义色彩空间作参考,其他候选色彩空间的建立方法以及标准基本上都有据可查(无论是在ISO,CIE,ECI,ICC的报告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924
主题: 5
帖子: 278
注册: 2009年5月
等更新
为啥不直接通俗说出各种典型应用下的工作空间具体设置呢?这么长篇大论哦
一般摄影爱好玩玩照片,主要是发网,photoshop到底怎样设置色彩空间?工作流程
谢谢楼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001
主题: 26
帖子: 1624
注册: 2007年1月
原文由 loveorola 发表

感谢支持!
可能是我前文中没有表达清楚,您说的很对!理论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色彩空间是可以同时作为不同输入来源,以及不同输出用途的工作空间,这种"绝对完美的"色彩空间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您所说的,针对不同图像文件来源、工作状态及需求寻找各自“更适合”的"相对完美的"工作色空间 ......


那个网站以前还真溜过,不过已看到还要命令行什么的觉得太麻烦,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收获就是人可以更懒惰了。

数值上是有差异,我看过另外可算域值的结果也不统一,能算交集这一点还是比较独特的。

wiki百科上有段WideGamut RGB的介绍:

The Adobe Wide Gamut RGB color space is an RGB color space developed by Adobe Systems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sRGB color space and subsequently abandoned by Adobe. It is able to store a wider range of color values than sRGB. The Wide Gamut color space is an expanded version of the Adobe RGB color space, developed in 1998. As a comparison, the Adobe Wide Gamut RGB color space encompasses 77.6% of the visible colors specified by the Lab color space, whilst the standard Adobe RGB color space covers just 50.6%.

One of the downsides to this color space is that approximately 8% of the colors representable are imaginary colors that do not exist and are not representable in any medium [1]. This means that potential color accuracy is wasted for reserving these unnecessary colors.

When working in color spaces with such a large gamut, it is recommended to work in 16-bit per channel color depth to avoid posterization effects. This will occur more frequently in 8-bit per channel modes as the gradient steps are much larger.
想看看楼主对“色调转移曲线”是如何解释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477
主题: 39
帖子: 464
注册: 2007年5月
補充

關於一般編輯空間的選擇,或許也要考慮「溝通」的問題,說不定不能太強調「理論完美」。譬如說,Adobe vs. ECI,即便ECI或許比較合理,但我還是會選Adobe,因為AdobeRGB比較普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477
主题: 39
帖子: 464
注册: 2007年5月
個人感想之一。

關於影像編輯空間的選擇,我認為起碼應該分為兩種情況討論。
第一,『一般性』RGB編輯空間;
第二,『過渡性』編輯空間。

一般性RGB編輯空間的選擇,基本上就是取決於『色域大小』。選擇這類編輯空間,色域範圍應該儘量接近輸出端設備的色域大小。舉例來說,我的螢幕觀賞影像,通常在AdobeRGB或sRGB空間處理,印製照片則在PhotoGamutRGB做編輯。所以,一般性RGB編輯空間的數量通常不會太多,平常人可能就是2~4種。

至於過渡性編輯空間,則是為了解決影像『某特定問題』而選擇採用的編輯空間。關於這類編輯空間的選擇,完全視情況而定,可用的空間數量沒有一定(甚至可以根據當時需要製造新的空間)。所以,頻道混合可以選擇色域超大的ProPhotoRGB,亮度控制可以製造不同gamma值的空間,甚至可以運用CMYK空間的某些性質……總之,完全看編輯者的想像力與技巧。我個人常用的過渡性編輯空間,少說也有30~50種(絕大部分都不是標準空間)。

所以,如何挑選『完美』的編輯空間?
由絕對角度來說,編輯空間本身沒有完美或不完美的問題(否則目前不會有那麼多種RGB空間)。
由相對角度而言,編輯空間完美或不完美,取決於:
1. 編輯空間色域與輸出端色彩空間之間的吻合程度;
2. 編輯空間是否能滿足某特定編輯行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55
主题: 21
帖子: 877
注册: 2003年9月
原文由 华彩乐章 发表
支持楼主探究工作。

提点建议。很多人为工作色空间作过努力,一直以来都还没有一个称得上是“完美”的色空间,如果试图针对不同图像文件来源、工作状态及需求寻找各自“更适合”的工作色空间更实际一些。

同时,对Gamut volume及交集的数字来源及计算方式有疑问,能否予以说明。


感谢支持!
可能是我前文中没有表达清楚,您说的很对!理论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色彩空间是可以同时作为不同输入来源,以及不同输出用途的工作空间,这种"绝对完美的"色彩空间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您所说的,针对不同图像文件来源、工作状态及需求寻找各自“更适合”的"相对完美的"工作色空间,这就是我的目的.

Gamut volume及交集是我用Argyll_V1.0.3分别计算出来的,您可以到www_argyllcms_com下载.
我想可能您的疑问是,我列出的各个色彩空间Gamut volume与您知道的在数值上有微小差别,这是由于算法的不同以及误差导致的,好在所参与评测的所有色彩空间都是在同样的软件环境下计算出来的,因此所得数据有参考价值.
如果稍后有时间,我会再用matlab把各个色彩空间以及他们的交集再算一遍,但我想只会是单独数值上的微小差别,而整体关系比例应该一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55
主题: 21
帖子: 877
注册: 2003年9月
原文由 colorfun 发表
Bruce RGB

Gamma = 2.2
White point = 6500K
White x = 0.3127, y = 0.3290
Primaries: HDTV (ITU-R 709-2)
red x = 0.6400, y = 0.3300
green x = 0.2800, y = 0.6500
blue x = 0.1500, y = 0.0600


多谢COLORFUN,还望多提宝贵建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55
主题: 21
帖子: 877
注册: 2003年9月
原文由 Dida2007 发表
《如何選擇編輯空間》

http://www_photosharp_com_tw/BLOG20/Article.aspx?m=didadida&id=5964

請參考


您好,您在摄影师手札上的所有文章我几乎都已经拜读了,还望您为我多提宝贵意见。

您这篇文章是在3维坐标系统中表述了色彩空间的关系,而我想近一步把它们关系量化,这样比较和评测都更加有数据可依。

而且,在3维坐标系统中表现色彩空间的转换时,虽然也很直观,但同样无法量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001
主题: 26
帖子: 1624
注册: 2007年1月
支持楼主探究工作。

提点建议。很多人为工作色空间作过努力,一直以来都还没有一个称得上是“完美”的色空间,如果试图针对不同图像文件来源、工作状态及需求寻找各自“更适合”的工作色空间更实际一些。

同时,对Gamut volume及交集的数字来源及计算方式有疑问,能否予以说明。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994
主题: 3
帖子: 439
注册: 2004年12月
Bruce RGB

Gamma = 2.2
White point = 6500K
White x = 0.3127, y = 0.3290
Primaries: HDTV (ITU-R 709-2)
red x = 0.6400, y = 0.3300
green x = 0.2800, y = 0.6500
blue x = 0.1500, y = 0.06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477
主题: 39
帖子: 464
注册: 2007年5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393
主题: 5
帖子: 448
注册: 2007年6月
收藏、坐等更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555
主题: 21
帖子: 877
注册: 2003年9月
选择完美RGB工作空间

提到RGB工作空间,必先使人想到PS中的色彩设置选项(这也是我们应用最多的地方),其实,在整个的Adobe软件以及制版,打样软件中都涉及到它的设置和应用.而如何选择完美RGB工作空间是业界一直争论的话题,以至于不少色彩组织或色彩管理爱好者都竞相设计出不同的RGB空间作为工作空间来使用,那么,这些设计出的RGB空间都是完美的吗?带这这样的疑问,我准备开始RGB工作空间的评测工作,鄙人才疏学浅,有误之处,还请广大色彩爱好者指正.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RGB工作空间,它在整个的色彩管理流程中充当什么角色?
顾名思义,称为“工作空间“那么就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处理RGB图像,RGB图像来源可以是数码相机,底片扫描仪,也可以是在绘图软件中自己绘制的图像,在处理完毕之后,图像总是要输出的,无论只是在显示器上,还是精打印,或是印刷.由此看出,“工作空间“就是在色彩管理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为编辑图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工作空间的选择,使我们能充分的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尽量避免不适当的选择,以及所带来的色彩信息“不必要的“丢失!

在工作空间的选择上,有一下几点是需要考虑的:
1.工作空间的大小
2.与输出色彩空间的关系
3.从工作空间转换到输出空间时的色彩信息丢失程度
4.工作空间在软件之间的兼容性,以及在软件中的直观性

如果用以上要点来考虑的话,“绝对的完美RGB色彩工作空间“理论上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没有关系,“相对完美的RGB色彩工作空间“是可以找到的!寻找并衡量众多RGB色彩工作空间中“相对完美程度“就是我的目的,如果您是位色彩管理爱好者,想必对探索这个问题,也会和我一样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开始评测前,先试着回答些常见问题:

1.为什么不直接使用输入空间或输出空间作为工作空间?
两点原因:
I.灰平衡,所有的输入,输出空间都是与设备有关的色彩空间,它们都是记录设备采集,再现色彩能力的描述文件,而设备对每个R.G.B或C.M.Y.K的色调转移曲线(TRC)都是不一致的,这就使得,在输入空间或输出空间中,R=G=B或C=M=Y不等于中性灰,而灰平衡在图像编辑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PS.写到这里,想起的无忌名人丹妮LV,她一直使用输出CMYK色彩空间作为工作空间处理图像,这是一种保持色彩一致的妥协办法,不过,对于国内印刷企业只注重印刷时的追色,不重视印前的情况,也只能说这是个明智的做法.
II.感知一致,即,以相同的色彩增量编辑图像中每个通道的数值,对外观的影响基本相同,而与设备有关的色彩空间不能做到这点.

2.为什么不使用Lab作为工作空间?
也是两点原因:
I.Lab并不直观,这给图像编辑带来很多烦脑,而且多数PS滤镜不支持在Lab空间下运行.

II.编码问题!这也是选择色彩工作空间时经常出现的“严重误区“.色彩工作空间需要有一定的大小,但并非越大越好!因为,色彩空间越大,随之而来的便是编码误差(包括色调转移曲线对编码误差的影响),编码效率问题.而且,在低位数的编码情况下,越是大的色彩空间在编辑图像时损失的色彩信息越严重!
PS.关于编码,是评价色彩空间的重要准则,下文会详细说明.

现在才算是进入了正题—评测RGB色彩工作空间.

所谓评测,先要有准则.这些准则要客观有理,并对所以参与评测的色彩空间都公平.为此,我查阅了CIE 2005年关于评测扩展色域色彩编码的报告.(Criteria fort he evaluation of extended-gamut colour encoding CIE 16x:2005)从中选取些评测准则,并稍加完善.(因为CIE的评测报告并不只针对RGB的色彩编码)便得到了一下的评测准则,由于评测比较耗时,目前只基本完成第一部分,余下部分慢慢补充.

说了这么多,终于轮到我们的评测对象—RGB色彩工作空间“们“出场了,它们是:

1.PCS CIELAB (老大嘛,自然首先出场)

2.ROMM RGB(Reference output medium metric RGB又名:ProPhoto )柯达搞的,被icc组织推荐为标准感知色彩工作空间.也是ACR里少的可怜的可选工作空间之一.

3.WideGamut RGB(好像没啥背景,还望之情者告知)

4.Beta RGB(来自Bruce Justin Lindbloom,令一个Bruce Fraser也作了个空间叫Bruce RGB,但它的Profile我没找到,也望之情这告知)

5.EktaSpace PS5 RGB(出自摄影师Joseph Holmes)

6.ECI RGB v1(来自European Color Initiative,比较牛的是 ECI RGB v1被定为ISO 22028-4,即,数码图像存储,控制,转换的标准RGB色彩编码)

7.ECI RGB v2(v1的升级版,大小和v1基本相同,区别就是用L*代替了Gamma,在接下来的色调转移曲线对编码误差的影响评测中它和v1的PK很让我非常期待)

8.PhotoGamut RGB(由五个德国图像工程师创造的,在第一个评测环节中,显示出优越的素质)

9.Adobe RGB(老朋友,不用说了,目前看来它的确老了)

10.sRGB (也是老朋友,不过比起AdobeRGB,它还是能发挥余热的)

OK,开始评测...

第一项评测:RGB色彩工作空间的大小与输出色彩空间的关系.

方法:

i.先分别计算出各个待测色彩空间以及目标输出空间的Gamut volume.
比如: (A=RGB工作空间Gamut volume;B=目标输出空间Gamut volume)

ii.再计算它们之间的交集.(C=A与B的交集)

iii.P1=C/B (两空间交集占目标输出空间的百分比)

iiii.P2=C/A (两空间交集占源RGB工作空间的百分比)

说明:

如图所示,我列出了6个目标输出色彩空间,分别为:

1.显示器,因为越来越多的高端显示器号称覆盖了AdobeRGB色彩空间,所以我用AdobeRGB“假定“为显示的统一色彩输出空间.

2.选用i1为EIZO CG242W作的profile,用来和前者对比

3.选用欧洲标准新闻纸印刷输出色彩空间,即,ISO Newspaper v4.icc(IFRA26)

4.选用欧洲标准胶印铜板纸印刷输出色彩空间,即,ISO Coated v2.icc(Fogra39)

5.选用爱普生9880作为精打印参考输出空间

6.按ICC以及ISO 22028-2的推荐,用ROMM RGB(ProPhotoRGB)为标准感知色彩工作空间,以作参考.

如图:

注:色彩空间作比较时,前提是利用Chromatic Adaptation Transform(CAT)统一白点,否则比较无意义。

第一项评测总结:

从列表中,能让大家对各个待测色彩空间的大小,以及与常用输出空间的关系有个大致的认识.

之前提到过,完美的RGB工作空间并不是越大越好,大家可以参考图标中的PhotoGamutRGB,它并不是最大的(实际上的倒数第二小),但它却比其他RGB工作空间包含了更多的常用输出空间.正所谓,工作空间不在大,在于"精"也!

注:PhotoGamutRGB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它是一个基于查找表(LUT)的色彩空间,因此在色彩空间转换时能真正的使用感知再现意图.

另一个有趣的发现,CG242W这个号称包含了97%的AdobeRGB空间的显示器,实际上它与AdobeRGB的交集也只含了AdobeRGB的大概92%,多事儿的我,用1283756/1311024=98%,看来EIZO是忘了取交集了...

总之,如果只从目前的第一项测试来看,那么在每种常用输出方式中P1,P2百分比同时高,可视为,这个RGB色彩工作空间适合此项输出方式.

第二项评测:色调转移曲线对编码误差的影响(beta)

前言:
评测色彩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评测色彩空间的编码.
从第一项评测中,我们能大致了解色彩空间的大小,但是色彩空间的内部有是什么样子呢?它对色彩描述的精确程度如何呢?它对每个色彩分量的分布是否均匀呢?
希望您看完我的第二部分的评测,能了解到答案.

目的: 基于Matrix的RGB工作空间在8bit时的编码误差,以及色调转移曲线(TRC)对编码误差的影响.

待测RGB工作空间代表:sRGB,ECIRGBv1,AdobeRGB
Gamma取值范围: 1.0到3,6 步长0.2

方法:
把所有以8bit编码的待测RGB工作空间内的RGB值转换到CIELAB.
改变RGB值,步长1.0,向7个色相方向,即, R, G, B, C, M, Y ,W

计算各个方向递增步长后的Delta E76以及Delta E00,之后在用Quantiles作统计.

图1:

图1所示:
在所有7个色彩分量上,随步长递增,Delta E76以及Delta E00结果.
可看出三者,在Gamma介于2.2-2.4时,50%的Delta E76小于0.7,亦即50%的Delta E00小于0.4,同时最大误差处于最低点.

图2:

图2所示:
调整坐标,各色曲线为色彩分量,Delta E76以及Delta E00最小值为1,以Quantile:50%,90%,99%作统计(以sRGB为例).

结论:
当Gamma大致得于1.8时,50%的Delta E76以及Delta E00集中在最小值1
当Gamma大致得于2.2到2.4时,90%的Delta E76以及Delta E00集中在最小值1
当Gamma大致得于2.6时,99%的Delta E76以及Delta E00集中在最小值1

因此,如果以Delta E76为参考,Gamma2,4时有较小的编码误差
如果以更严格的Delta E00为参考,则Gamma2,2时有较小的编码误差

第三项评测:各个色彩空间的色彩信息均匀度与编码误差
前言:
这一节的评测类似于第二项评测,即更深一层的评价色彩空间的内部对于色彩分布的均匀程度.
RGB或CMYK色彩空间之所以称之为设备空间,是因为其RGB或CMYK的值只起到控制输入或输出设备再现色彩的功能,
如果不在特定的色彩空间的情况下,单单讨论RGB或CMYK值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体现的是什么样的色彩.

这里,我们可以把Lab或XYZ空间内的值看作是表达的真实色彩的空间,
当色彩信息从Lab或XYZ值转换到RGB或CMYK值时,色彩信息并不是均匀(线性的)的编码为RGB或CMYK值,
而是通过前面提到的色调转移曲线来编码的,所以色彩空间中真实的色彩信息是否被均匀的分配,
色调转移曲线起到一部分作用,这也是第二项评测中所讨论的.
令一个影响均匀分配的因素就是每个色彩空间特有的原色坐标点,所以即便是拥有相同色调转移曲线的的色彩空间,
也会有不同的色彩信息分布情况.这就是此项评测的由来.

方法:
和第二项评测类似,请看下面的流程图.


流程图说明:
首先我选取一组不同RGB值,从RGB(1,1,1)开始,每个分量的步长值为4,一直到RGB(252,252,252),
即140608个均匀划分的不同RGB值.在其中的每个RGB值的R;G;B;C;M;Y的6个方向上再取6个RGB值.
之后把所有140608个RGB以及他们所有6个方向上延伸的RGB值用待测RGB色彩空间定义,之后再把他们都分别转换到Lab值,并计算之间的色彩偏差.
理想的均匀分布情况应该是原值与6个方向上的色彩偏差为恒定值,而下面的实际的评测结果:



如图所示,色彩偏差的平均值的差异对于评测色彩空间的好坏可以忽略不计,
重要的是标准偏差值,以及最大色彩偏差也可以作为附加参考.

标准偏差值越小,说明色彩信息被分布的越均匀.
最大色彩偏差越小,说明编码误差越小.

第四项评测:色调恒定

前言:
我们在图像处理的时候,经常会对图像进行一些非线性调整,
也许您对它很陌生,但您一定熟悉如何利用曲线调整图像的明暗,
调整图像的反差.上述的操作就是最典型的对图像的非线性处理.

当我们对图像进行非线性处理后,我们想当然的希望图像按照我们的意图进行改变,
但结果往往不是这样.因为图像所嵌入的色彩空间编码特性的原因,
在对图像进行非线性处理后,色调往往会出现偏差的.这就是本项评测的由来.

方法请见流程图:

流程图说明:
首先,测量色板的光谱值,之后把这些光谱值分别乘以scaling factor进行阶调化.
根据CIE条款,用阶调化后的光谱值计算出XYZ值,再使用不同的待测RGB色彩空间定义XYZ值,
得到对应的线性RGB值.对这些线性RGB值进行非线性模拟操作,分别执行4条曲线,
模拟PS里的调整图像的明暗,调整图像的反差大小.由非线性化的RGB值计算回XYZ值,
并且与之前原始XYZ值都转换到Lab空间,并且计算两者色调差DH,之后统计并分析结果.

结果如图:分别是各个RGB色彩空间的色调差情况


如果您看的一头雾水,可以在参考下面这个图:

如图所示,色板分别嵌入了ProPhoto和sRGB工作空间,这时我们想降低原图的对比度,
于是,我们在PS中调整出一条S形曲线.而我们得到的结果是,图像的反差减小的同时,
每个色块的色调也发生了变化,详情可参见右面的Lab空间坐标图.
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在PS中试试.

当前进度:
第一项评测:RGB色彩工作空间的大小与输出色彩空间的关系(基本完成)

第二项评测:色调转移曲线对编码误差的影响(完善中...)

第三项评测:各个色彩空间的色彩信息均匀度与编码误差(基本完成)

第四项评测:色调恒定(Hue constancy)(基本完成)

第五项评测:色彩空间转换中的色彩信息丢失程度(编辑中...)

第六项评测:色彩空间在软件之间的兼容性,以及在软件中的可操作性.

欢迎参与讨论,或提出宝贵意见!

[loveorola 编辑于 2009-09-01 07:26]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相关标签: 柯达 爱普生 EIZO 1.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选择完美RGB工作空间(更新第四项评测:色调恒定......)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