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Leica M口旁轴机身选购探讨 [主题管理员:DavidRiver]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36197 回帖:206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022
主题: 2
帖子: 1982
注册: 2007年12月
我用M6发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果取景器黄斑旁边有个光源,比如台灯之类的,就完全没不办法用黄斑对焦了,眩光太严重。后出的M7和MP貌似也只是用镀膜的方法减轻眩光,和M3在光路的设计上减轻眩光完全不同,而仔细观察,ZI的取景器光路和M3是很类似的,完全没有眩光的产生。另外,如果你看到很强的眩光,比如太阳的时候,用钢片快门会比较放心一点,太阳是烧不坏的,而布帘就......取景器的窗口有点小,显得寒酸点。另外在用体积大一点的头时,ZI是有优势的,ZI的取景器比M的取景器离镜头座更远,换句话说,遮挡取景器的情况ZI要轻得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403
主题: 7
帖子: 2548
注册: 2003年4月
原文由 潇洒的落叶 在2009-12-21 15:57发表

我不是什么高人,但是凑巧使用ZeissIkon+ZM35/2
当时选择的时候也是跟M6对比了好久。最主要的差别一个是用料做工,这个不用多说,旁轴徕卡应该用料是最足的。还有一个就是A档和超长基线。这个取景器看过就属于终身难忘的。A档的话在抓拍的时候还是比较实用的,基线就更不用说了,太明亮了。目前来说,在使用上遇到的最 ......

你最终还是卖了蔡司进了徕卡,所以徕卡最终还是无法绕过的,蔡司这个机子我也对比过,就如同你附的这个照片上所一样,一个金属外壳怎么看都像廉价塑料壳,取景器亮不假,最关键的是黄斑稍微一偏就看不到了,说明其取景测距光路设计还是有问题,或者精度有问题,这在关键的时候往往容易掉链子,看来徕卡要想超越还真不是容易的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536
主题: 0
帖子: 1349
注册: 2008年7月
买新不买旧---M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4.607
主题: 3
帖子: 882
注册: 2008年6月
看了篇文章说,徕卡的快门使用时间长了之后就不准确了,要进行调校,这样岂不是耐用性并不是太好?纵走式的快门是不是更耐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71
主题: 5
帖子: 519
注册: 2010年2月
最好的徕卡M相机---m2

谨以此译文向原作者,已故的越战老兵兼自身摄影师,※※※※※退役少将,LHSA前任主席Roy Moss先生致敬。

原文载于Viewfinder期刊总第33期,2000年第一季刊

如果我要做长时间的环球旅行而且只能随身携带一台相机,我会选择莱卡M2和35mm, 50mm, 90mm三只镜头。原因很简单。我一直认为M2是莱卡所生产的最好,最可靠的相机。我知道很多M6的爱好者们会抱怨我忽视了M6的内置测光表和取景器里28mm,75mm,135mm框线。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的是卡住不动的胶片计数器,不时地眩光一片的取景器和完全无法比拟M2的糟糕的可靠性。天地良心,一只小巧的MR-4机顶测光表甚至一只手持测光表可以很好的取代内测光,至于那过大的28mm框线和奇小的135mm框线本来就没什么用处。如果我想轻装环球旅行,我选择的三只镜头可以满足我95%的需要。

那么,我是否可以断言M2是有史以来最好的莱卡?如果我和一位资深莱卡技师的对话存在任何的暗示的话,我的看法必定是正确的。虽然Don(DAG的Don Goldberg)一再强调M6是一台“很好的相机”,他很快就指出M6比M2更加的多病。他提到虽然M6的诸多设计特征源于M2,但是在移植的过程中做工和用料的区别也相当明显。例如:“每一台M2的过片手感都相当一致,但是每一台M6的过片手感总有些不同。”Goldberg接着说:“甚至每一台M6的快门行程都有长有短,M2始终都是一致的。” 在他修理过的的大部分M6里,不论用户是否有要求,取景器都需要校准。如果对焦黄斑需要上下调整的话,M6没有M2上的调整孔,而必须用特殊工具打开整个上盖。Don特别指出:“M6的测距器和M2相比特别容易偏位。”,因此M6需要时常送修。按DAG的统计,M6的计数器是个“惊人”的问题,他说:“计数器严重掉价,材料也由铝变成了塑料”,因此,可靠性远远不如M2上的全金属手动清零的计数器。此外,相机的饰皮(M2的硫化橡胶,M6的人造革),外观涂层的质量,甚至底板上一个对制造成本毫无影响的的锁紧凸轮也因为成本因素被取消了。

DAG提到M6所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源于不够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当M2还在生产的时候,装配人员必须学徒三年半之后才能上生产线”,他不无遗憾的提到。时至今日,这种做法显然因为经济原因而被淘汰了。每一台出厂的M2都有莱兹厂四位质检人员的签收标签,让用户可以相信这台相机是毫无缺憾的。对于我个人,这是顶级用料和做工的最好保证。

显然,他人和我对M2的看法并不相同。莱卡写手Erwin Puts在他的网站上撰文说明所有莱卡M的文章里提到:“我们所能接受的底线是M6和之前的型号一样可靠及耐用,其组装时的精确度和严格程度等同甚至超过之前的型号。”但是他随后又写道:“另一方面,高负荷使用的M6比M2/3/4更需要经常的保养和校准,同时由于部分零件的简化,M6对特殊环境下的使用更加敏感。”我觉得这些内容相当的自相矛盾。Puts先生最后总结说:“我们不应该对用户在莱卡现行产品中发现的缺点和不足(脆弱的电子元件,镜头起雾,镜筒内部掉漆等等)视而不见。这些问题及其恼人而且毫无莱卡风范。无论如何,已发现的问题的数量已经让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莱卡的未来完全依赖于它作为一家可靠且做工精良的商家的名望。”我在莱兹改名莱卡公司之前三十年就成为了它们的忠实用户,而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毫无意义的的论调。虽然我尊重Erwin对莱卡镜头的评测,但我认为他对M6优越性的振振有词是错误的。

既然我已经确立了M2的优越性,接下来的好消息是莱兹维兹勒本厂(基本上是)生产了超过八万台M2。这些在1958到1967年的黄金年代生产的相机的质量大大的得益于四年前发售并长期共同生产的M3。好成色的二手M2虽然不多见,但二手市场上也很容易找到。一台99新的M2多半不会便宜---平均售价1500到1700美元,和全新的M6差不多!(这说明了什么)9成新(EXC+)的M2的售价大约在900到1100美金,对于一台42年前价格为216美元的相机来说并不是很过分。我很想知道M6到2025年还能价值几何?

1958年M2发售的时候,莱兹产品目录里的描述如下:“...M3的绝佳伴侣,尤其适合于其需求与M3用户不同的摄影师...” M2也被认为是M3之下一款低价位的选择。但因为其0.72倍取景器里齐全的35mm, 50mm, 90mm框线,M2很快就获得了专业以及业余摄影人的一致认可。和M3臃肿的“眼镜”版35mm镜头或是体积亦不小的SPLOO外置取景器相比,M2更适合使用广受欢迎的35mm镜头。对于很多专业人士而言,35mm是他们的主力镜头,因此M2立即在这些人群中被广为采用。我记得在1960年,我在密歇根州的Flint工作时,我那些在Flint周报的同事们人手一台M2配合35/2苏米克隆镜头。那些精彩的日子总是令人难忘。

M2机身的代码为KOOHE,最初的无自拍机版本代号#10,300, 自1961年始售的有自拍版本代号#10,308。我手中1959年4月版本的莱兹产品目录记载着机身单价为216美元,机身连同35/2镜头为390美元。因为我在远东地区有些旧相识,我的第一台M2连同皮套是在香港买入的,价格是难以置信的112.75美元!M2的另一个有用的功能是可以加装快速过片器(SYOOM-M).M2上加长的过片轴在这里发挥了作用,而M3则不行。同一本产品目录上注明了快速过片器的价格是34.5美元,时至今日二手价格多在2500美元以上。既然莱卡已经不再生产快速过片器,不想花这个冤枉钱的用户们会转向Tom Abrahamsson的快速过片器,有两个版本可供选择,分别配合M2和M6/M4-P/M4-2。Tom的快速过片器非常结实而且因为其简单的设计便于生产和维护,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原厂产品更加可靠。这是一件做工精美且实用价值很高的附件,我一直把它装在我的M2上。此外,它的价格也相当的合理。

第一台M2是1957年的#926001,最后一台M2是1967年的#1165000. 早期的M2有一个倒片按钮而且没有自拍机。这些没有自拍机的M2被称为M2X,后期增加了自拍机的版本被称做M2S。这两种命名在北美只是为了方便管理和销售。理论上所有#1004151之后生产的M2都有自拍机,但是时常可见这个序列号范围内的M2X出现。大部分M2为银色镀铬,但也有黑漆版本面世。我手里一本1961年8月的莱兹销售目录里列有276美元一台的黑M2。我经常光顾的那间香港相机行一度以199美元的价格向我推销,我(现在看来,相当愚蠢地)拒绝了他们的好意。事实上,只有1871台黑漆版本的M2被生产出来,现在它们是最稀有的莱卡版本之一。买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银色M2被涂上了黑漆,这些M2并不是原厂生产的黑色版本。购买时请务必查询序列号以确定这台M2的真实身份或者请一位专业人士帮你验货。

和M3一样,M2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被改进。倒片按钮在发售几年后被修改成了和M3一样的倒片杆。主要的原因是倒片按钮容易在持机时不小心被按下,其次的原因是出于标准化生产的要求,M3和M2的零部件逐渐的趋同。Don Goldberg提到M2生产周期中取景器曾经过一次锦上添花的重要改进。M2(以及部分后期的M3)的取景器的黄斑上下加入了独有的景深标尺,可以用来检查标头在f/16(或35mm在f/5.6)和f/5.6(或35mm在f/3.5)。通常我建议购买经过改进的后期版本。虽然早期版本的M2并不欠缺任何功能,后期的改进只会让这台相机变得更完美。

我在这里特意地只谈论“普通”的M2,正如同我在五十年代初能购买到的一样。如果你想谈谈罕见的M2P或M2M的话,我只能建议你去读Lager的书。

M2确实缺少后来的莱卡M机的一些功能。例如,M2没有快速装片系统(尽管美国军方订单的一部分有)。M2没有那容易损坏的倒片把手。胶片计数器必须手动清零,在我看来这不成问题。当然,M2没有M6那神乎其神的内测光。我相信那很方便,但是内测光并不是必须的,很多在过去和现在一直使用没有测光的莱卡M机的摄影师们都可以证明。在越南,我多次在战斗任务中使用M2,我可以证明M2的绝对可靠性。我难以想象一台满载着电子元件和廉价用料的M6如何在越南的高温,高湿和风雨交加的季风气候中会有何表现。在我看来,如果你想拥有和使用有史以来最好的莱卡,你必须牺牲一部分性能。对于我来说这微不足道,我更喜欢手持有史以来最可靠的莱卡的那份安全感。莱兹过去的精工细作在今天的摄影界里仍然占有一席之地,新的未必就是更好的。

最后我想对M3的崇拜者们说一句话:我认为M2和M3的质量一样优秀。在用标头拍摄的时候我也会用最适合标头的M3。我对M2的“最佳”评价源于它的取景器,35/50/90的框线不管是对于我个人还是他人都是更加实用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0.304
主题: 5
帖子: 3208
注册: 2007年4月
楼主好!

节前有朋友进了M6邀请我去看,不小心把正面的倒片按下(上面有R字的),不知道作用又手动将他推回来了,现在说倒片装置坏了(这个有怎么嫩吗?),装片子不能上紧,一上就自己倒片,卖他的商家说现在没有配件维修,在这里恳请大家帮助提供维修的方法和地方,谢谢!我朋友在上海的.

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家如莱卡的队伍,哈哈!
M6?M9?haha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366
主题: 0
帖子: 75
注册: 2008年12月
原文由 黄帆天堂鸟 在2010-05-07 15:55发表

买什么IKON呀?直接M6算了,差不了几个钱的。


m6好点的二手一万出头,全新的ikon+50/2现在也就一万出头,正好多个头的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777
主题: 2
帖子: 227
注册: 2008年7月
原文由 luminal 在2010-05-06 17:28发表
哪位说说IKON吧。。。想上第一台M口的机身,39罗口的装卸镜头毕竟不方便


买什么IKON呀?直接M6算了,差不了几个钱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0.852
主题: 79
帖子: 4845
注册: 2000年10月
原文由 archu 在2010-05-04 02:26发表
HEXAR巧思RF分早期后期,后期基本解决黄斑上下不重合问题。早期的HEXAR RF如果不经过矫正,肯定会出现上下不重合,100%。我听日本的维修师傅跟说,因为对焦的黄斑仅仅用了非常微弱的接连,稍微振动就错位导致上下不重合。我以前也遇到几次,发货前好好的,对方收到就是不行。解决也很简单,只要拆开重新沾上就ok了,而且一劳 ......

HEXAR巧思RF后期产量大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4.607
主题: 3
帖子: 882
注册: 2008年6月
哪位说说IKON吧。。。想上第一台M口的机身,39罗口的装卸镜头毕竟不方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536
主题: 0
帖子: 1349
注册: 2008年7月
m8和RD1性价比都好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72.226
主题: 130
帖子: 8664
注册: 2002年9月
HEXAR巧思RF分早期后期,后期基本解决黄斑上下不重合问题。早期的HEXAR RF如果不经过矫正,肯定会出现上下不重合,100%。我听日本的维修师傅跟说,因为对焦的黄斑仅仅用了非常微弱的接连,稍微振动就错位导致上下不重合。我以前也遇到几次,发货前好好的,对方收到就是不行。解决也很简单,只要拆开重新沾上就ok了,而且一劳永逸,维护过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R-D1最致命是黄斑,上下不重合是常见毛病。而且取景器防眩光不行,稍微有点亮光源就对不清了。前几年用R-D1的时候竟然眼泪汪汪,在室外,用一会眼睛就受不了了。

玩徕卡数码,M8是不错的选择,现在二手M8价格也就是1万多2万不到,比R-D1贵不了多少。

现在还有不少朋友直接M4/3,可以接徕卡镜头,虽然等效焦距要x2,但毕竟是最便宜的徕卡数码解决方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72.226
主题: 130
帖子: 8664
注册: 2002年9月
文章不错。

挑个刺:

M6有无数的纪念版,其中最常见的是钛版鸵鸟皮小盘M6,价格也比普通M6贵不了多少,可以考虑把玩。最经典实用但又最贵的是M6J,是M6和M3的完美结合。我个人觉得最美观的是M6TTL钛版Hermes。


钛板鸵鸟皮不是纪念版,只是钛镀层的普通版,产量不明,但确实不少。M6 TTL 钛 黄色小牛皮是限量版,但不是什么HERMES皮(HERMES是用马皮),别给忽悠了。

比M6J贵的纪念版M6多的去了,哥伦比亚纪念版,积架汽车纪念版,白金纪念版等等。但我个人也最喜欢M6J,而且它也是比较值得收藏的纪念版之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0.852
主题: 79
帖子: 4845
注册: 2000年10月
原文由 wxchjy 在2010-01-07 22:59发表
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581768
如这个帖子中说,“ 1996/97年的M6在捲片計數器中使用塑膠零件取代金屬零件,以致於故障率提高,後來發現此一問題後,已經修正。經查,該二年所生產之M6機身號碼為(2279001-2427000)。”
记下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557
主题: 5
帖子: 559
注册: 2010年1月
既然是m口的,为何文章少了其他厂家m口的相机呢?放到一起比较多好啊,看来楼主需要对本帖最终做一个总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174
主题: 0
帖子: 55
注册: 2005年2月
R-D1的色彩是很好的。。毕竟是CCD。。但是年代久了,电子元件老化是个问题,我还是继续胶片等M10 M1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966
主题: 19
帖子: 158
注册: 2007年2月
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637647

我怎么没看见,M6的机器出过这么漂亮的片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342
主题: 238
帖子: 7622
注册: 2009年5月
没啥好选的啊,最贵的最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1
主题: 0
帖子: 140
注册: 2009年1月
我是M3的死党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362
主题: 9
帖子: 309
注册: 2008年4月
MP上同样会出现计数器故障问题,无忌上曾有网友说过这个事情,我自己也遇到过计数器不归零的情况,后来自己好了,原因不明,查阅相机修理书籍,这个问题修起来还比较麻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966
主题: 19
帖子: 158
注册: 2007年2月
https://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581768
如这个帖子中说,“ 1996/97年的M6在捲片計數器中使用塑膠零件取代金屬零件,以致於故障率提高,後來發現此一問題後,已經修正。經查,該二年所生產之M6機身號碼為(2279001-2427000)。”
请问一下楼主及各位用家,有没有使用这个编号范围内的机器?有没有碰到什么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587
主题: 4
帖子: 409
注册: 2004年1月
Ikon的取景器是毋庸置疑的好,主要还是在快门和做工上的区别。如果我选,我会说有米的M7,中等的Ikon, 没米的Hexar RF

原文由 潇洒的落叶 在2009-12-21 15:57发表

我不是什么高人,但是凑巧使用ZeissIkon+ZM35/2
当时选择的时候也是跟M6对比了好久。最主要的差别一个是用料做工,这个不用多说,旁轴徕卡应该用料是最足的。还有一个就是A档和超长基线。这个取景器看过就属于终身难忘的。A档的话在抓拍的时候还是比较实用的,基线就更不用说了,太明亮了。目前来说,在使用上遇到的最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587
主题: 4
帖子: 409
注册: 2004年1月
这里有具体参数的比较:
http://cameraquest_com/voigtchart2.htm

原文由 lihn 在2009-11-25 11:41发表
最近考虑进一个福伦达R机,带测光的。在ebay上看了,很多,R2,R2A,R3A,R3M,R4M,R2S
选哪个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587
主题: 4
帖子: 409
注册: 2004年1月
回头有时间单独写个镜头篇。可惜前一段大清理,大多镜头都出掉了,没办法严格测试或者集齐试机片了

原文由 鲁之迅雷 在2009-11-25 16:00发表
冒昧请教,能谈谈莱卡·蔡司·福伦达,镜头的差异吗。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546
主题: 21
帖子: 742
注册: 2006年11月
原文由 雨过天街 在2009-12-18 09:12发表
学习了,可惜缺少最近关注的Zeiss Ikon,哪位高人给续上?


我不是什么高人,但是凑巧使用ZeissIkon+ZM35/2
当时选择的时候也是跟M6对比了好久。最主要的差别一个是用料做工,这个不用多说,旁轴徕卡应该用料是最足的。还有一个就是A档和超长基线。这个取景器看过就属于终身难忘的。A档的话在抓拍的时候还是比较实用的,基线就更不用说了,太明亮了。目前来说,在使用上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快门声音我感觉稍微比徕卡大一些,因为使用的是单反式的那种。
在镜头上可以选择28 35 50 85这四种  是电子自动识别的 也可以买其他焦段 然后手动选择一种合适的取景  另外还有一个我稍微有儿介意的就是不安装电池是无法开机拍摄的。

总体来说我觉得ZeissIkon更实用。福伦达的机身我没用过,所以无法比较二者。但是跟徕卡比起来,我觉得富裕的话M7  不富裕的话ZeissIkon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92.668
主题: 85
帖子: 25889
注册: 2004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GLOOMSUNDAY 在2009-07-09 20:49发表

据您的经验,您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对于一台正常的机器来说误差超过50%的机会一定少。特别是Leica M如果快门误差超过50%就应该进医院了。其实正常的Leica M,其精确度是比较高的。
五年来,我用的M2,M3,M5都能拍出正常曝光的反转片,每个胶卷都能拍出38-39张正常的反转片(我说的是正常而不是正确。我说的正常是指高光不 ......


看出来了,您很少用徕卡镜头的F1.4和2.0大光圈,尤其在白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9.395
主题: 119
帖子: 23156
注册: 2004年8月
年内主力装备
★ E-M1MarkII
★ RICOH GR III
GFX100S
学习了,可惜缺少最近关注的Zeiss Ikon,哪位高人给续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965
主题: 52
帖子: 4927
注册: 2002年7月
旁轴就是有趣味.

各个版本的Leica都有独到的特点,就算是CL和CLE也是趣味十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8.02
主题: 3
帖子: 3407
注册: 2002年4月
文章寫得真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322
主题: 2
帖子: 43
注册: 2009年3月
冒昧请教,能谈谈莱卡·蔡司·福伦达,镜头的差异吗。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Leica M口旁轴机身选购探讨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