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Ken Rockwell与国外摄影后期技法系列教程(更新至:博客第21节——讲座第9节) [主题管理员:TUTU2009]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86799 回帖:53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0.009
主题: 2
帖子: 135
注册: 2010年1月
精彩!

看来曝光用自动再加上适当的补偿就可以啦,我还在埋头学习曝光呢。

我马上看看我的D700有没有彩色的直方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9
主题: 20
帖子: 2083
注册: 2009年9月
总结两个个单词:

finder,取景器

sharpness,锐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9
主题: 20
帖子: 2083
注册: 2009年9月
10、选择sRGB还是Adobe RGB?(sRGB vs. Adobe RGB)

上一节Ken说到色彩和形状是构图的关键,以我的理解,形状只是猛砰击开你的心灵,色彩才会让你的心灵迷失自我,完全堕入艺术的境界而忘却自我意志的存在。以下三节均与色彩相关,这一节先谈色彩空间的选择,在我看来,技术在最基础上的意义就是对你手里器材的进行合适的选择与设置而已,所以我们先要了解这两种色彩的设置,我们本节所讨论的这两样东西在相机的色彩空间里可以设置,在后期的PS里同样也能设置。最后两段有我的评论,以下为Ken的译文:

Ken说,从1990年代时因特网上就开始有这么一个传说:Adobe RGB具有广泛的色彩范围。事实上,我清楚那只是理论上,实践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也曾经为这种“新兴的”色彩领域所激动,但是经过一些实践后,我发现:默认的sRGB色彩领域可能适合我处理的工作——它可以避免一些重大的失误发生。

Adobe RGB与真正的摄影毫无关系,sRGB则能提供更好的协调性、明亮度和色彩。选择Adobe RGB这种空间色彩类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色彩在显示器和打印机之间不匹配。sRGB是世界上被默认的色彩空间,选择它就意味着你的照片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看上去色彩都很棒。除非你真正清楚你在做什么,你是自个打印你所有的作品,否则你不要选择Adobe RGB——如果你真正清楚你在做什么并且是为了冲印而拍摄,你应该毫无犹豫地选择这种色彩空间。

如果你是少数的全职职业摄影师——那些拍摄为了冲印的人——你应该选择Adobe RGB,但是如果你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你得谨慎考虑这个种选择。Adobe RGB理论上代表一种更宽广的色彩领域,但是:

1、Adobe RGB需要特别的软件和比较辛苦的工作流,并且随便哪里出点错,你的照片就会看去比较黯淡或者变坏了。你不能在因特网发邮件时使用它,因这样的色彩会变得难看。

2、我曾在一款富士打印机上对这两种色彩空间进行过对比的测试,打印结果表明每种色彩空间的效果是一样的,Adobe RGB色彩空间似乎没有在这项测试中有什么真正的胜出结果。

如果你选择了Adobe RGB,你要记得在把你的照片当邮件发出去之前或者在网上发表前改回sRGB,否则他们会比sRGB还难看!如果你有正确的软件,你理论上是会获得比sRGB更广泛的一点的色彩领域,但是如果你你在这些软件里没有设置好Adobe RGB空间的话,它们将错误地读取它,然后形成难看的色彩。

Adobe RGB可能代表比sRGB多那么一点点的色彩领域,但我使用的显示器或打印机并不能显示出它的这一点优势,所以,你为什么还要为自已找这点麻烦呢?

我的评论:关于在色彩空间里选择sRGB还是Adobe RGB其实是个有争论的问题,有时甚至就是个人的偏好与习惯问题,Ken的这篇文章可供参考。我看过《Photoshop CS4数码照片专业处理技法》,其作者Scott Kelby的观点与Ken相左,我也可以列出来以备参考。Scott在书中主张使用Adobe RGB,主张对相机到打印机的全部过程进行Adobe RGB的色彩管理,并且将sRGB中的“s”称为“stupid(愚蠢的)”,是一种过时的色彩空间,口气不逊于Ken。其实我们只要观察下Ken的这篇文章也就清楚,他已经说得很清楚了,Adobe RGB与摄影毫无关系,是相对于照片的打印过程的,而在Scott的工作流中,打印是工作流的最后一个环节,甚至在他的书中有一篇的标题就是《打印与颜色管理》。

那么现在很清楚了,Adobe RGB确实比sRGB的色彩要宽广,说白了,就是色彩更丰富多彩,但sRGB是目前世界通用的色彩空间,前者还没有完全取代后者,但前者明显具有取代后者的趋势,Ken这篇文章是写于2006年。我们作为摄影爱好者,真正要去把握色彩必须要掌握后期的色彩管理,如果对这一块不熟悉(其实并不麻烦),或者拍摄的终极目标只是在网络上展示或要求不高的打印效果,不如直接选择sRGB。我是用PS CS4的,也看过Scott那本书,所以我用的是Adobe RGB,因为我的终极目标是把好作品打印出来挂满一面墙,而对于平常的网络展示,比如论坛上或者QQ群里,确实要先转成sRGB,这一点Ken或Scott都强调过,这个看似麻烦,其实在PS里搞一个“动作”就OK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128
主题: 20
帖子: 1140
注册: 2009年4月
记号,  好好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9
主题: 20
帖子: 2083
注册: 2009年9月
由于最近我的QQ群(96171161)申请加入者甚多,已近满员(100人的普通群),我又不忍踢人,今日已经将此群升级为高级群,能容纳200人,欢迎各位加入交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9
主题: 20
帖子: 2083
注册: 2009年9月
晚上我群里有几个人为SRGB和ADOBE SRGB而困惑,正好上一节KEN谈到色彩问题,下一阶段将谈三个与色彩有关的问题,先做个记号:

第一个,SRGB和ABOBE RGB,
第二个如何设置白平衡;
第三个,如何拍到靓丽的色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9
主题: 20
帖子: 2083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snowpt 在2010-01-17 21:15发表
TUTU兄翻译技术文章辛苦了 特来学习


你是FLICKR群的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516
主题: 1
帖子: 266
注册: 2009年9月
TUTU兄翻译技术文章辛苦了 特来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6.926
主题: 419
帖子: 10783
注册: 2003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记号。
这个帖子要静下心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848
主题: 123
帖子: 5946
注册: 2009年6月
原文由 TUTU2009 在2010-01-17 19:40发表
9、构图(3):构图是摄影中第一重要的(NO!!!!!!!)

这是Ken关于构图这一节的第三小节,也是最后一节(原文还有一节全是关于厕所的构图示例,不打算译出来了),这一节Ken强调了构图的重要性,并把他放在摄影的第一位置,其他诸如曝光、锐度甚至所有技术都不是重要的了,因为他把构图完全等同于摄影与艺术的唯一脐带了, ......


翻译的很好,学习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9
主题: 20
帖子: 2083
注册: 2009年9月
9、构图(3):构图是摄影中第一重要的(NO!!!!!!!)

这是Ken关于构图这一节的第三小节,也是最后一节(原文还有一节全是关于厕所的构图示例,不打算译出来了),这一节Ken强调了构图的重要性,并把他放在摄影的第一位置,其他诸如曝光、锐度甚至所有技术都不是重要的了,因为他把构图完全等同于摄影与艺术的唯一脐带了,按他的理解,构图并不是摄影内部的事,功夫还是在绘画艺术那里。这也是我对构图的理解,我一直认为构图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而是一种艺术上的感觉,比如他说构图的平衡,说白了就是感觉画面比较和谐,至于如何产生这种和谐的感觉,不是摄影技术本身能告诉摄影者的(毫无疑问,摄影技术只是一种表现的方式,而不是表现的内容),它本质上是摄影者本身的审美观,是通过构图这个动作将现实与自然世界内化为自我审美的过程,好比“胸有成竹”这个成语,胸中有丘壑,挥洒方自如,如果胸中无丘壑,那挥洒什么呢?那只有模仿艺术的技术了。作为技术的摄影只是一个工具或媒介,如果没有艺术的内容,这个工具与媒介也就不能起什么作用了。所以,“构图”只是摄影技术中所涉及一个过程,它真正的功夫根本不在摄影之内,只是因为有这个过程而与摄影技术相联系起来了,才产生了这么一个术语,它只是摄影作为新的艺术形式对古老绘画艺术的移花接木以及在本身技术发展基础上对此的新发展,我觉得应作如是观。以下为Ken的原文摘译:

Ken说,你可以在下周整理你的屋子,但是在快门关上后,你不可能再整理你的构图了。Photoshop能把这些照片变亮,或者变暗,或者把你构图中的边边角角上的垃圾给剪裁了,但是要在构图已经形成的框架里移动对象将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你能移动它他们除非你从中抽取出来再移到另外一个图层上去,但你永远不可能移动阴影和光源,除非你从头开始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去修改。

猜猜为什么会是这样子?我曾经在好莱坞天天做这种对每张图像做后期调整的工作,最后发现唯一能改变光源的方法就是重新拍摄,或者用电脑生成CG再改变光源的参数。唯一能确保构图“很强”的方法是通过取景器,在按下快门以前就安排好一切。移动你的位置去改变视角,这样各部分对象会在你的构图中移动,你可以保持框架不变,通过移动或变焦来改变构图内各对象的大小。当你这么做的时候,近处的对象会大,远处的对象就会变小。这就是使用变焦镜头的理由:你可以通过对物体的相对大小的精确的控制来实现对构图的完美平衡。

正确的关系和布置包括构图中的一切对象,Henri Cartier-Bresson曾经说过“一毫米的差距就会与众不同”。构图就像布置你的屋子,比如女人一般在这方面有些诀窍,而我们男人通常从实用的角度去做这件事。有些人天生就能把一切安排妥当的能力,但大多数人似乎不有这种能力。我知道我也是“大多数人”,在我结婚前,我的屋子就像垃圾堆,现在我作为摄影师,我不得不非常努力地工作,这主要需要精心地构图,与运气或者器材,完全没有关系。

摄影构图的工作非常类似室内装修:每一个地方的东西都在一个它们应该在的地方——室内装修设计师布置你的屋子,你只是在取景器布置你拍摄的各种对象。做到这一步需要实践或者仔细的需要么?是的!有些人天生有些决窍,但是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这种能力。相对与画画来说,他们更辛苦,因为画家要在大脑中凭空构图,而摄影者做起这件事来要容易得多了:我们只要走动一下换下角度,就有可能在取景器中找到看上去不错的构图了。
我非常讨厌一些陌生人发给我一些蹩脚的、根本没有经过仔细构图的照片,然后问我“这些照片不错吧?”事实上,他们在按下快门前根本没有用心地去构图。没有人关心这些照片是否够锐,或者曝光是否正确,真正重要的是:你在拍摄这些照片的时候,你为构图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是什么使一张照片变得与众不同,或者说,是什么使一张照片变得如此美丽?是一个搞笑的姿势么?还是一支嘴里含着500美元的猫?还是展示一张我从未见过的独特的风景?你需要扪心自问一下先:你的照片有什么值得别人花时间来看的地方?如果什么都没有,它就是垃圾。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有一个删除键,用这个键吧!垃圾照片只会浪费别人的时间。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不知道你为什么拍了这张照片。就像Galen Rowell说的,粗心的摄影者常常满足于“OK”,这类人通常凭运气拍摄,而能够一贯地出好作品的人都是需要花心思的。在哪些方面花心思呢?你可以去艺术类的学校——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最好的摄影师们大都有一个艺术学位,比如Cartier-Bresson,Jay Maisel,Ansel Adams,名字太多太多了。能改善你照片的最好课堂就在你们当地成人教育大学或者社区大学,那里有关于素描、绘画或者创作方面的课程。通常那里的课程是免费的,或者便宜到只要80美元。

总而言之,构图是关于平衡的一切:诸如明暗、冷暖、大小、节奏、图案、直线、曲线、间距、空间、质地以及其他很多方面。构图也有一种吸引观赏者注意力和引导他们在图片移动的作用。我们的眼球一般会被吸引到高光或者反差最强烈的图片区域,然后注意力从那里展开到整张图片,因此不要让眼睛感觉到一些将注意力引导到图片以外的线条,如果有这种线条的话,你只需将构图的边界黯淡掉就行了。我们美国人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到右,但是其他有些文化的习惯是从右到左,所以你还必须保持他们的视线在整张图片中欣赏。把你想表现的主体变亮,同时把边缘变暗是一种有益的办法。

在你拍摄时候,全神贯注地构图吧!忘掉所有的技术吧!当我拍摄时,我根本不会去想什么是技术,我只在做这个网站时候会想到技术。当我在摄影时,只关注对象是如何在我的取景器里排列与平衡,甚至我有时根本不用力去瞄取景器——只是为了仅仅看清那些关键的、基础的拍摄对象,以便不被那些分神的细节所干扰。好的构图只会产生于那些隐藏于照片下的下意识的基础元素:那些明暗、色彩的最强基调,就像我们在看这些照片的缩略图时所能观察到的那些东西。锐度对于形成一个好的构图几乎毫无贡献,所以对他一张照片的价值贡献不多。恰恰相反,锐度常常会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开而不去关注那些形成好照片的最基本的因素。我再强调一次:每张照片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那些在缩略图下我们能看到东西。如果你的照片在缩略图下不如在全图下好看,那它就不是一张“强片”。

聚焦于你构图中的最基本的元素,而不是主体或者技术。构图就是照片的一切,而基本的色彩和形状则是它的关键所在,事实上的主体只是排在第二位或第三位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9
主题: 20
帖子: 2083
注册: 2009年9月
总结上两节的单词

composition:构图,一般意义上是指作文,构成物;

frame:取景,一般意义上指框架,结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9
主题: 20
帖子: 2083
注册: 2009年9月
8、构图(2):清晰度与你的女朋友(Definitions and your Girlfriend)

上一节Ken谈到什么是构图,这一节他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谈了构图的意义,与我上一节评论的理解完全一样,但是要生活化得多。

Ken说,取景就是通过确定你的照片的四个边缘来形成你的构图,它主要取决于你相机拍摄的角度和你所使用镜头的焦距。视角主要取决于你相机的摆放位置,它主要由你所站立的位置和你手持相机的高度来决定的,而且它不会因为你进行了变焦而有所改变。事实上,视角只会因你围绕拍摄对象进行了走动或者升高(降低)了相机的高度而发生改变。那些使用三角架进行拍摄的人经常拍摄不到好的视角,是因为他们拍的每张照片都在同一高度,这种高度往往不是最佳的高度。

然后Ken开始了他的比喻,他说,构图就像是你的女朋友到你家里来帮你整理你丢得到处都是的杂志、相机、组装了一半的摩托车、鞋子、书、臭袜子还有运动装备。其实你我都清楚这种东西乱扔的习惯挺好的,但对女人或其他到你家里来看到的人来说却毫无意义,因为他们不懂这样乱扔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或我都十分清楚:这些貌似乱扔的各种东西到底在哪里及为什么它们会在那里,但换了别人都不清楚这些事了。女人为什么要整理这些东西,就是因为她们也需要找我们那种感觉——知道所有的东西放在哪里并且为什么放在那里——这样她们就会找到像我们一样“井井有条”的感觉了。Ken说,这就是构图,大多数男人都痛恨干这个,我也是——但是不干这个,我们的照片将不会被除你我之外的人理解为“井井有条”——而是到处乱扔东西的脏屋子。这就是构图的意义,如果我们整理好这些东西,只有我们才看得懂,别人会不理解。

一张照片需要让任何看到它的人马上找到感觉,让人明白你想表达什么。没有人愿意还要花功夫去猜测你的照片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就像没人愿意猜测为什么你随意地扔了三堆脏衬衣——没人愿意关注你的脏衬衣堆,就像如果你不有意识整理好你的照片也没人愿意去关注它一样。

大多数摄影爱好者在担心每个技术细节和器材方向在的各种问题,但是他们从来不为如果组织他们拍摄的东西如何出现在一张照片上而花点功夫。相机目录就像家俱目录一样,诱使你去买那台相机(或那套家俱),然后剩下的一切它都会“自动完成”了。

大多数人喜欢站在最安逸的位置上进行拍摄,然后变下焦,看下左右,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因为我们觉得拍摄完毕后,还有Photoshop或Lightroom这样的软件可以慢慢地、细细地进行后期调整,或者,索性就完全放弃,只搞一个HDR——这就像对待我们卧室的态度,我们知道可以晚一点也是能收拾清楚的。

下一节接着讲构图的其他小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9
主题: 20
帖子: 2083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cjli 在2010-01-16 17:52发表
楼主是个有心人!
如灰太狼所说:我还会回来的...


灰太狼?是不是卖核桃发家然后弄了台5D2的那个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104
主题: 0
帖子: 4
注册: 2003年12月
楼主是个有心人!
如灰太狼所说:我还会回来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1
帖子: 61
注册: 2009年11月
灰常好的文章,学习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9
主题: 20
帖子: 2083
注册: 2009年9月
7、构图(1):什么是构图?(Composition:SEX and Balance)

最近我的单反摄影娱乐QQ群(96171161)及一些其他群的朋友问我Ken有没有构图方面的文章,我查了下,正好有一篇,还比较新,是2009年7月写的,内容也比较长,只能分段按小标题译出。同时,我也加了两段我的原创评论,这样容易区分哪是Ken的意思,哪是我的理解,免得搞混了。

这篇博客第一部分的小标题叫“什么是构图”?Ken开头第一句给出了他的定义:构图就是对一个框架内的所有对象进行令人愉悦的布置,这种令人愉悦的布置要尽可能地形成一种强有力的能力——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并且只要有可能,让这种注意力对框架内的对象有继续欣赏的倾向(Composition is the pleasant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within a frame which give the most powerful ability to attract the eye, and to keep it exploring within the frame for as long as possible)。然后他引用了Edward Weston的名言“构图是最强的观察”。接着,Ken用他的风格直入正题:构图的规则就是——简单化和减法,然后平衡其他所有留在你构图中的对象(composition is all about Simplification and EXclusion (SEX), then balancing what you've got)。这里,我们可以看大标题中的SEX其实是由Simplification(简单化,其实就是简洁)和EXclusion (排除,其实就是指减法)这两个单词的大写部分组成,跟sex这个词毫无关系。

Ken说,保持你的构图简单化再简单化,你的照片就会吸引力越来越强,这是第一条规则。反过来他说,一张构图里有大量随意摆设的玩意的照片显然是一张糟糕的照片,好的照片会让人一看就像在水果摊前想把手伸过去拿进篮子的冲动,这种照片就是最简单和平衡得最好的照片。接着他谈了下第二条规则:平衡的重要性:你需要组织留在你构图中的拍摄对象,最后能让那些不在拍摄现场的观赏者能对你这种平衡的结果产生一种感觉。总体而言,Ken说,拍一张好照片,它的构图需要向我们的下意识发出最强音。这种最强音与细节或者对象没有关系,它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下意识来吸引照片的观赏者。Ken接下来的话越来越向哲学上面靠了,他说构图就是就是提取照片中最基本、最深层的结构,并把它提升到我们下意识思维层中最基本的构成层面。那么怎么做到这一点呢?Ken说,我们只要确保最大的、最广的对象被布置适当,并且保持所有对象尽可能的简单和直接。如果我们纳入构图中的对象越多,这张照片就会变得越脆弱,我们要做的就是减法,纳入构图中的对象越少,这张照片的吸引力就会越强。接着他谈了他是如何做的,Ken说,当我构图时,我不会关注物体和细节,我只是尽量放松我的眼睛和注意力,这样我以便于我观察拍摄对象的基本外形与形状,然后选好角度拍摄可能导致最强吸引力的照片的形态。

我的评论:Ken的这些观点与我的观点极其类似了,现在我评论一下或者谈下我的理解。我第一篇贴子说到摄影一半是技术,一半是艺术,构图显然是通过技术来表现艺术的一个典型案例了。照片的目的就是要传达一种人性的体验,就好比我们欣赏歌曲能让人听了产生共鸣,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同身受(这仅仅是因为我们具有共同的人性所导致的结果而已),这完全不同于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的食谱或者菜单,那仅仅是告诉别人你的照片中有什么东西或没有什么东西,照片要传达不是这些,真正作为艺术的摄影,不是复刻现实或自然,而是充满了人性与美感的载体,是向其他人类传递人性的体验。由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Ken说不需要通过思考去吸引观察者,因为思考是理性的、逻辑的,而他说要通过下意识去吸引观赏者是因为下意识是非理性的、心灵的,理性的博弈只会让人与人产生种种区别与差异,而心灵的体验却让会让人与人感受到我们原来是一个整体,这就是艺术的强大力量,这就是宣传需要艺术的根本原因。Ken后面所说的“构图就是就是提取照片中最基本、最深层的结构,并把它提升到我们下意识思维层中最基本的构成层面”也容易理解,比如我们拍故宫,无非就是拍出它的雄伟壮观,它厚重的※※感,这跟音乐一样,好比听神思者的《故宫》一样,随着音乐的舒展,我们能感觉到一股气势恢宏的皇家气派和一种厚重的※※脚步向我们迎面走来。区别只在于神思者用他的曲子来表达这种感受,我们是用照片来传递这种感觉。
下面Ken开始给我们用照片举例,他很龌龊地用了一张厕所的照片来举构图的例子。他说,这天空不像平常我们所见的碧空万里似的天空,厕所也不是平常见到的厕所,而是较远的、不太清的一个外形,事实上它被前面的一排路灯所平衡了。而这排路灯也不是我们平常所见的路灯,它们通过从左下角到向右上角的延伸,使我们观察这张照片时形成了一种冲击力。打在中间路灯上的汽车头灯光仅仅是一种视觉的小把戏——只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到照片的中部。画片中后部的野餐桌帐篷则是在厕所屋顶、山与它这三个一系列逐渐变小的三角形外形中扮演一个延续的作用。

然后谈Ken谈他是在这张照片如何运用他的规则的。SEX原则,就是尽量让画面简洁,减掉边缘上一切不相关的垃圾对象和边边角角。平衡原则,就是你执行完SEX原则后,让留在你构图范围内的所有对象摆设得平衡些。

最后,Ken总结到:构图就是对拍摄现象最大的对象进行宽广的、潜意识和最基本的组织,它与细节和物体没有关系。一张吸引力强的照片往往是最基本的外形、反差和能抓住我们眼眼球的色彩。

我的评论:关于画面简洁与减法原则已经有很多大师和书本提到过,但是理解与运用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结合我前面的评论就容易理解了,我们拍一张照片,是在传递一种感觉、体验或者意境,而这些东西在人性中本已自足,我们要做的技术这一部分只是让这二者迅速对接从而找出共鸣。为什么要简洁呢?因为我们要传达只是一个主体的感觉、体验或者意境,这就是那张照片的存在价值或者拍摄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摄影与画画的是一样的,就是只表达一个意思,这个意思往往会用这张照片或这幅画的名字明示出来,一张照片可能有N多个名字,但是最好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全契合这张照片的意境的名字。为什么要减法呢?学过美术的就清楚了,如果你画一个美女,你绝对不会在她在旁边再画一个Ken这样的厕所的,而拍摄不一样,卡察一下就完成了,所以画画与拍摄要倒过来,前者倒腾出来,用的是加法;后者是倒腾进来,用的是减法。减法与Ken说的平衡原则是一个道理,区别就在于:减法——减掉是与你想表达的感觉没有用处的对象,这种对象要EXclude(排除在构图外);平衡——就是将对表达你感觉的有益处的对象进行布置,这种布置就是为了烘托这个主题、去加强观赏者对这个主题的感知而已(我觉得用“平衡”这个词不如用“过渡”这个词,好比音乐一样过渡到高潮,只不过音乐是用时间来过渡,照片是用空间来过渡)。因为你拍的时候是带着一种感觉(“仁者心动”)去拍,是想表达一种感觉的,而不在现场的人如何去体验你这种感觉?这就是构图的任务,不是还原现场,而是还原感觉,这种感觉既在有一部分在现场,也有一部分在人性之中,就像诗歌,往往是情景交融。

下一节将继续讲构图这一篇中的其他内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9
主题: 20
帖子: 2083
注册: 2009年9月
总节下上两节的单词

histogram:相机里叫直方图,说明书里也这么叫,在PS里叫色阶分布图.

clipping:溢出.行话或俚语是英语中最难懂的词,查朗文或柯林斯都查不到有时,最简单的办法是用英文版的软件比如PS.

underexposure:欠曝;overexposure:过曝,英文就这么简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9
主题: 20
帖子: 2083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leelisky 在2010-01-16 13:29发表
兔兔。还记得我吗,我也来顶你啦。


不如直接到我的群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173
注册: 2009年9月
兔兔。还记得我吗,我也来顶你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9
主题: 20
帖子: 2083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杭州卡夫卡 在2010-01-15 22:32发表
顶一下


感谢卡夫卡大师顶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848
主题: 123
帖子: 5946
注册: 2009年6月
顶一下

原文由 alexmorning 在2010-01-15 15:56发表

m档能开启自动iso?

可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9
主题: 20
帖子: 2083
注册: 2009年9月
5、如何使用彩色直方图?(How to use color histograms)

我的QQ群(96171161)及其他一些群的朋友最近要求我“加速翻译”,于是我就在这个周五的晚上再投放一篇,这篇文章比较短小,是上一篇《如何使用直方图》的姊妹篇。上一篇谈到了直方图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这一篇谈到为什么要观察彩色(RGB)直方图。

上一节Ken谈到使用单色直方图是十分危险的,而要使用彩色直方图。为什么他这么说,这是因为他发现了多年来尼康一个龌龊的小伎俩(Nikons have had a dirty little secret for years)。

彩色直方图,或叫RGB直方图,就是将构成所有色彩的三原色——红、绿、蓝分别列出一个直方图,那么一共就有三个直方图。这种直方图在我的D90里是直接看不到的,看到的只是所谓“总体数据”中的单色直方图。通过说明书的指导,先必须在菜单的显示模式中勾选“RGB”直方图,才能在LCD屏里看到彩色直方图。以前是往上箭头按一下,就能看到“总体数据”的单色直方图,现在设置好后,往下箭头按一下,就能看到彩色直方图了,还包括那个单色直方图,一共四个直方图都能在LCD屏中看到。

当我们看到彩色直方图时,就会明白Ken所说的“尼康龌龊的小伎俩”——单色直方图其实就是绿色直方图的翻版。由此,我们也容易理解为什么Ken说“观察单色直方图往往是十分危险,它会误导你的曝光判断”。因为这种用绿色直方图来替代总体直方图会根本不知道红色或蓝色直方图有没有溢出。简单地讲,你看到的单色直方图可能没问题,但是那仅仅是绿色的直方图,而可能红色或蓝色过曝了你却浑然不知。因此,很容易理解,需要在拍照后查看三个彩色(R、G、B)直方图,以确认是否有过曝现象。

最后一段Ken谈到通过彩色直方图观察白平衡是否准确的方法,他甚至说用这个办法不需要在拍摄过程中弄张灰卡,但是我是习惯在后期来调整白平衡的,拍摄过程中我只使用自动白平衡。

那么现在可以总结一下我的理解,理解不对的地方欢迎参与讨论指出。我认为,理解直方图的思路是从前期摄影与后期PS二者之间的关键一步——曝光正确来理解的。如果我们从后期的角度来看,一张照片就好比一个人,尽管他可能受尽严刑拷打而仅仅是皮肉之苦,但是脖子没有被割上一刀(即Ken所说的“过曝对一张数码照片来说就意味着死亡”),那么无所不能的PS还是能让这张照片起死回生的(事实上,曝光正确或其他前期摄影的一切工作都是保证PS无所不能的最低要求,或者说,就是前期摄影的价值)。直方图的出现是为了在肉眼与经验无法准确判断是否过曝的情况下的唯一的理性的判断依据,而且它的使用也相当简单,如果观察到某一彩色直方图有溢出现象,减少曝光使直方图内的高光区域的像素分布尽可能地靠近右边的标尺但不要挨着它(Try to get the histogram as close to the right side as possible without touching it),就这么简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9
主题: 20
帖子: 2083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nailwilson 在2010-01-15 17:44发表
学习到了,从入门的角度带我们一点一点了解学习,比那些资深泡菜的专业教学贴好懂很多!


过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869
主题: 2
帖子: 14
注册: 2004年10月
学习到了,从入门的角度带我们一点一点了解学习,比那些资深泡菜的专业教学贴好懂很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24.828
主题: 21
帖子: 10211
注册: 2009年1月
学习学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9
主题: 20
帖子: 2083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alexmorning 在2010-01-15 16:21发表
我用mf镜头就不行,请教! 同样d90.


我没有手动对焦镜头,所以也不清楚到底行不行?但是自动镜头在手动对焦情况下是可以用自动ISO的,具体的请查下说明书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896
主题: 19
帖子: 698
注册: 2009年2月
我用mf镜头就不行,请教! 同样d9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89
主题: 20
帖子: 2083
注册: 2009年9月
原文由 alexmorning 在2010-01-15 15:56发表

m档能开启自动iso?


当然可以,只不过在尼康网站下载的PDF说明书里写的是仅限于P、A、S模式(第166页),而随机的纸质说明书上写得很清楚,仅限于P、A、S和M模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896
主题: 19
帖子: 698
注册: 2009年2月
原文由 杭州卡夫卡 在2010-01-13 14:29发表

我觉得你最后一段总结的很好,自动ISO在M档时候很好用,即可以固定光圈快门值偏于后期批处理,又可以防止场景切换时过或欠曝,起到一个微调的作用。我现在也是自动ISO200-800,这一区间只要不是在暗光下噪点都是可接受的;

另外前面提到图像分辨率大小和ISO的关系,经过试验对比同一iso值下FX机器拍出来的图放大到 ......


m档能开启自动iso?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Ken Rockwell与国外摄影后期技法系列教程(更新至:博客第21节——讲座第9节)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