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们需要多少对焦点,我们要多快的对焦,我们要怎么对焦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6693 回帖:38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733
主题: 5
帖子: 8550
注册: 2009年2月
好帖,结合实际拍摄题材学习对焦。
图2好像帖错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66.573
主题: 472
帖子: 27656
注册: 2008年12月
内容贡献勋章
莲兄,开场白的那句‘....近期K-7、 D7000、 E-5密集发布’。应是K-5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574
主题: 6
帖子: 482
注册: 2009年9月
沙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512
主题: 55
帖子: 6704
注册: 2008年5月
图 4  (刚才那个错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512
主题: 55
帖子: 6704
注册: 2008年5月
图   4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512
主题: 55
帖子: 6704
注册: 2008年5月
图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512
主题: 55
帖子: 6704
注册: 2008年5月
图3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512
主题: 55
帖子: 6704
注册: 2008年5月
图2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512
主题: 55
帖子: 6704
注册: 2008年5月
图1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5.512
主题: 55
帖子: 6704
注册: 2008年5月
我们需要多少对焦点,我们要多快的对焦,我们要怎么对焦---写在K-5上市时

数码单反三大主题:对焦、高感、色彩。近期K-7、 D7000、 E-5密集发布。对焦问题又成了热门。关于对焦我说说我的看法,欢迎大家讨论。
    对焦话题最多的集中在这几点吧:速度、精度、对焦点数。一般的认识是  CN数第一,S O P往后排。咱们往远看看情况如何?
    首先我们谈速度。CN并不是一直第一,尤其是N曾经长期在对焦速度上是落后的。86年第一台尼康自动对焦相机F501用的是一套霍尼韦尔的系统,比一年前上市的美能达α7000相差很多。佳能在87年才推出EOS650,凭借镜头内置对焦马达和全电气化接口一举成为速度最快的自动对焦相机。整个胶片时代,美能达和佳能在自动对焦速度上交替领先。美能达的7000i,7xi,9xi,α7都获得过第一(可以说现在索尼的自动对焦模块也没有全面超越当年α7的水平)。佳能则在专业领域领先较多,EOS-1、 EOS-1N、EOS-1V都是代表。尼康直到1996年推出F5凭借十字星布置的5点对焦才打败了佳能EOS-1N(F5研发时贴的标语就是"打败EOS-1N")夺得第一。其秘笈也是和佳能一样,完全电子化的接口,镜头内置超声波马达。但是它保留的街头机身对焦的能力。也是从这开始,低端的尼康开始不兼容老镜头对焦了。
    在那个年代,自动对焦的竞争实际演化成机身对焦和镜头对焦的竞争。以佳能为代表的镜头派整体领先,但美能达代表的机身派不时有超越。但是佳能付出巨大代价更换卡口的冒险最终成功,例证就是现在所有的单反厂家都采用了镜头内置马达(很多也保留的机身马达,但最主流最快的是镜头对焦)。
由此可见,一是技术创新带来的优势是长期的深层次的。二是某些看似落后的技术,比如机身对焦通过改造在一些时候是可以超过新技术的优势的,比如美能达的代表机型。三是落后的企业通过新技术的使用不断积累经验是可以有超越的,比如尼康F5。要用发展眼光看问题吗,对吧。
    我们再看看对焦点的演化。大家其实都是从单点起家的,包括E0S-1和尼康F4这样的专业机型。只不过逐渐的走了不同的流派。最早的多点对焦(准确的说的多区域)是美能达的7000i,它用了三个成H型一横两竖布局的CCD模块(说明:对焦模块CCD点横向布置则对竖线条敏感,竖向布置对横线条敏感),三个模块分开布置,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区域。被摄物落入这个区间就可以对焦,美能达,宾得(宾得是从MZ-5开始的,顶峰就是MZ-S的上1下5的六模块)走的就是这条路。
    佳能从94年EOS500开始使用三点宽区对焦(它选择的真正的三个点,不是美能达式的三个较大的模块),E0S-5是5点眼控,5个对焦点横向布置(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技术革新,多有创意的技术)。EOS-1N也是五点横向,只不过不是眼控,要用背后的波轮调节,EOS-30用的是7点。
    尼康一直用AM200模块应对(200表示有200个ccd点参与对焦,它成X型布列,有点像45度的手动裂像),期间F70、F90分布使用246个和276个CCD点组成的单电宽区对焦,算是比较独特的。直到96年的尼康F5才开始用5点,十字布置。
其中美能达还出现了“倒退”。98年发布的α9没有采用700si等机型的4区域品字形布置,该用H型的三点,但是中间点变成了十字形布置。原因是α9是专业相机,需要更高的对焦精度,而不是更宽的区域(其实※※对焦点始终是最重要的,这点在适马固执的检查中心一点对焦上可以看出来。中心对焦点在对焦点分布不广的情况下尤其重要)。α7是一个创新,实现米字形CCD列阵9点菱形布置,由于密集多向布置的对焦感应模块,它的速度也获得过冠军。
    真正的多点(很多点)是从EOS-3开始的----45点眼控,随后的EOS-1V延用了45点对焦,只不过为了专业稳定性取消了眼控。
尼康从F6开始使用十一个点的Multi-CAM2000,一直沿用到D2,现在D300以下机型也基本都是这个模块。直到D3采用Multi-CAM3500的51点对焦才超过了佳能的数量。
    从这时开始大家才有种非要几十个点才算专业的感觉。看对焦点的演化我们发现,第一 各家对对焦点数量要求是有不同概念的,至今也没有完全统一。自动对焦仍然是有新技术发展的领域。第二 稳定可靠是第一位的,比如EOS-1V系列放弃眼控,还有F5,F6,D1,D2系列长期沿用5点和11点,但在专业领域从对焦问题上没听到过什么抱怨。所以,少不一定意味不好。第三,对焦点数量多少往往是专业相机的标志,它代表的是全能冠军。但我们大多数人需要全能吗?我们用得好全能吗?我们需要这么多的点吗?我们又需要多少点?

    现在我们说第二部分,我们需要怎么对焦。
    讨论前我先说我的一个概念,纯粹讨论对焦速度没有意义,拍摄速度才是我们需要真正关心的。这里不讨论快门时滞。拍摄速度这是一个包括了对焦速度,对焦点选择,构图调整乃至快门时间(如夜景长时间曝光,对焦速度没意义)。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实际速度。而没有实际价值的对焦测试的快慢只是理论值,意义不大(尤其是暗部对焦,其实高感照片也一样道理,关键是实用和意义)。
    再有一点,大家应该都知道“焦点预测”功能吧。单反相机因为有反光板和快门的影响,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和曝光实际时间有差距,这是移动物体焦点会变化。焦点预测功能就是预判了物体的移动速度和方向在时滞中进行了焦点调整,而且各对焦点共享这些数据。这不是新技术,从美能达7000i就有了(注:这点可以有待商榷,因为F5上市时候的宣传重点就是各对焦点的无缝追踪,我不知和以前有什么区别)。
言归正传,说对焦先要看我们的拍摄题材,题材决定了我们怎么对焦,需要多少点,多块的速度和精度,怎么选择对焦点。
    常见题材大概有这几类吧:
    1、体育、赛车等高速运动  
    2、野外拍摄(野生动物)
    3、风景
    4、人像:静态影棚、户外静态写着、动态抓拍(含户内户外)
    5、微距(包括室内广告)
    6、日常抓拍扫街,小品。
    还有什么大家帮我补充。拍摄题材决定了我们用什么镜头,这是个综合性的问题。下面我们挨个讨论。
     在多点自动对焦中焦点优先选择的标准的距离远近、亮度高低、反差大小。

     1和2   在拍摄体育等高速运动物体题材时候我们需要相机快速的使其对焦点锁定目标,并且在目标移动时可以连续追踪。物体只要在对焦框内就能捕获。这时速度重要性大于精度。因为距离一般较远,精深可以弥补精度不足。比如这张照片  (图1)

    人像最重要的是脸部清晰,可这张照片焦点明显不在脸部,没有办法,相机自动选择的结果(和构图也有关系),没给你对在白鞋底上就不错了。这种情况不允许拍摄者有时间从容选择焦点,完全相信相机交给相机是明智的。这种情况是对焦点密集排列最有用处的地方,盲点少。但是如果是11点对焦就不行吗?我想是这就是前面说的焦点预测。即使看似物体脱离了焦点,但焦点预测功能仍然保证物体的实际焦点清晰。这点对焦算法和系统运算反应重要性要大于对焦点的数量。当然,更多的焦点减少盲区和距离差,是有利提高性能的。

    对于野生动物等题材的野外拍摄和体育题材有类似也有不同。打鸟是和体育抓拍差不多,要求会更高,多点优势比较大。不同在于就是动物的运动轨迹是不可知的。比如拍摄树上跳跃的猴子。我们可以追踪对焦和拍摄短跑差不多,但很多时候就框住它的必经之地,比如一个树杈和洞穴。这种情况我们一般有了焦点选择只待猎物出现就按快门。这时最重要的是所选焦点的绝对速度和精度,而不是多点的捕捉。实践理论都证明,对焦点内元件排列越密,数量越多(比如尼康AM200,单点使用200个CCD单元),排列结构合理(十字,双十字)就越有利。当然这同样需要高速的处理器和优秀的算法。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到,拍摄运动题材焦点数量很重要但不是全部。个别时候多反而乱。比如尼康的51点,十字焦点多集中在※※(这点佳能要好些),边缘灵敏度要差。但如果此时相机因为灵敏度高自动选择了靠近※※的十字点而应该的点是边缘的呢?是不是会出现问题。但目前还没法51点灵敏度一样。处理器性能,成本和市场因素是制约因素。我一直觉得焦点数量的增加和处理器速度的增强是同步的。很多时候不是不想有而是点多处理速度跟不上,少则取多则惑。看看EOS-1D系列现在都用两块芯片了。我对图像处理器运算原理不了解,就不乱说了。
    3、风景基本和对焦点数量无关,没有什么速度和焦点选择问题。这点大家有异议可以提出来。

    4、人像是对焦点很挑剔的题材,尤其是多对准脸部眼眶区。焦点数量多区域大,对构图的影响更甚于速度(当然,就像前面说的,构图时间也是拍摄速度的一部分)。
    在静态的摆拍中你是可以从容选择单个焦点对准具体部位的,比如眼睛。当人物移动或机位移动时你可以选择新的焦点(移动范围不大,即使51点也不用从头一遍,而是在附近选择)也可以保持原焦点,移动机位构图。对于快速性而言后者更有利。这时候11点和51点在单电对焦速度上(注:这种情况光线大多较好,各家速度区别很小,如果遇到11点全十字对非十字,差别会更小)。用合适的对焦点锁定构图,这时候密密麻麻的对焦点反而不利于观察模特细微的表情变化,简洁是有利的(尼康佳能都能选择局部焦点显示,不至于太乱)。
   人像需要多块的速度?我们看看佳能85L/1.2 好尼康85/1.4,索尼的蔡司85/1.4,135/1.8对焦都不快,蔡司更有手动但仍然是有名的人像。可见人像里速度不是最重要的。
    在例如户外儿童抓拍这样的动态人像,道理也类似。分布于九宫格各点的焦点和高密度点区别不大。重要的是观察人物而不是选择点。当然你也可以让相机自己选择,这时候多点更有利。但人像和体育不一样,更要求焦点的精确,我们还是习惯聚焦面部,这是自动选择有时无法实现的。  图2  

    在这里要提一下绝对速度和暗部对焦。如果尼康佳能在速度上会有优势,那么在整个拍摄过程中这种优势被进一步弱化了。应该不会影响拍摄。而暗部的确是CN的优势。但我们需要在多暗的环境下对焦,这时候曝光满足吗,成像的具体效果怎么样,是不是一定要拍摄。比如说我有时候在教堂做婚礼抓拍,也包括室内给孩子拍照,我用E-510。自然光不是很明亮,用单次对焦提前预瞄准住新人脸部,遇到好表情就按快门,这样成功率很高。其实你想一下,不事先准备,你眼看见镜头了,举机,稳定,对焦,选择焦点,构图再成像,怕就晚了吧。这时暗部对焦速度只是其中一项。而且这种情况多数手臂未稳,清晰地也要受影响。
    这时,合理的选择焦点,提前布置,使用正确的对焦方式---单次S-AF和连续C-AF,都有可能决定你的成功率,不仅仅是一个速度的问题。

    5、微距  这个题材是第一位的是焦点准确,构图合理,速度第三。多点优势在这里提现在构图的合理上,尤其是用脚架的情况。比如这张图,( 图3)
    焦点的细微差别是可以决定你画面内容的。精确选择焦点,真恨不能满屏都是。
你可以中心点对焦再构图吗?可以,但不好。为什么呢,第一,手持时这种微微的移动也会影响焦点。第二,如果在脚架上就要扭转机位,这时会有“余弦误差”(中心点到物体是直角边,移动后变成了斜边)。多点有用吧?呵呵,别急。
    大家想过吗,微距镜头往往对焦行程很长速度慢,这都是为了精度。 我们要的是准。可说到准,现在有了LV取景(感谢奥林巴斯的先驱E-330),十倍放大手动对焦才是最精准的。甚至可以忽略自动。明亮的取景屏和好的液晶屏才是要点。而且,微距摄影多数也是手动对焦。影棚广告道理类似,你有的是时间慢慢调。
    6、抓拍抢拍,扫街,小品。这时速度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有些哦光线不好的情况,这时虽然多是也拍人,但是精度和人像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对准人不一定要对准脸。为什么?因为人物的不等你把焦点调整到脸。你可以试试,举起机器到眼前,你要用多快速度稳定下手,眼睛框住你要的焦点。这时多点有优势但不绝对,可以参考体育摄影那块。暗部对焦速度很重要,尤其是傍晚时候抓拍,不能拉风箱。但是拍摄成功率还要看曝光和安全快门,这时也是高感 的优势。
    随意题材的小品类型,比如这张。这种题材对速度无要求,但焦点的选择有要求。如果让相机自己选择,它会对在哪?如果栏杆是白色的,自行车虽然在前面,有时候也会有问题的。这是,单点选择,平移构图就好了。(图4)

    大概的题材我说完了,大家对号入座看看你最常拍摄的是什么题材,这样你就知道你需要多少对焦点和多快的速度。专业人员都是有固定范围的,他们知道怎么选择。业余的倒是题材多。不过话说回来了,想都拍好也不容易。在某个领域出好片就行了,就像你不能指望你所有股票都天天涨停吧。
    我打个比方,D3,D300,EOS-1D就像是F22,全能相机。但是价格、体积重量不是每个人都承受起的。即使美国不也要高低搭配吗。多数国家F35就算是神器了,更多的SU27,F-16,F-18,歼十就够了。宾得K-7,K-5,奥巴E-30,E-3,E-5基本也算是三代战机了吧。那么对于我们差不多就够了。
    我们知道专业机型好,多点也好,但我们选择是要理性的,看看你的题材你实际的拍摄机会。速度多快,焦点多多,都不如你知道要怎么对,要对向哪。
相关标签: EOS-1D 尼康 F5 美能达 构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我们需要多少对焦点,我们要多快的对焦,我们要怎么对焦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