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胶卷的实效感光度和显影时间测定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106
主题: 40
帖子: 2672
注册: 2005年2月
首先声明,我是个新手,最近一直在学习黑白摄影的相关知识,知识观点来源与书本和网络,文字是我结合自己学习体会写的,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老鸟们指正。

为什么我们要亲自测定胶卷的实效感光度和显影时间呢?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厂商有专业的设备和生产工艺,他们提供的ISO和显影时间应该是很准确的,我们自己搞测定还有必要吗?按厂商提供的数据我们一样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一、厂商标定的ISO不见得是真实的ISO,这个ISO极有可能是在保持胶卷特性情况下,便于用户使用的ISO;
二、即使厂商标定的ISO是真实的,但由于我们手中的测光系统有误差,客观上造成了ISO被改变。比如,我用过的佳能相机通常比尼康测光过1/3档,那么,同一款ISO100的胶卷,在尼康上是100度,在佳能上它就被当成125度使用了。
三、冲洗是一门大学问,特别是搅动的方式和频率对胶卷的影响非常大,不要说我们个人,就算是专业的冲洗店,也不可能做到和厂商相同的冲洗方式。
四、为什么按厂商提供的数据我们一样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呢?原因有两个:1我们的误差很少;2更多的情况是我们不自觉地利用了胶卷的宽容度。
现在言归正传,如果你认同以上的观点,那么我们就开始做测试。

实效感光度测定:

一、选择一款你最喜欢和常用的胶卷,在晴天阴影处拍灰卡(晴天的太阳下反光太强烈,有时光线变化太快,所以选择阴影处比较稳妥;没有灰卡的朋友可以用中性的物体来替代,如纸板箱和牛皮纸大信封等);

二、拍摄灰卡的时候,让灰卡的画面充满整个取景器,对焦到无限远,同时防止自己的影子落在灰卡上;

三、曝光数为测光值减4档,既区域系统中所说的Ⅰ区;

四、以ISO100、125、160、200、250、320、400、500、640、800拍摄影灰卡共10张(这里以厂商标定的400度胶卷为例),另外盖上镜头盖拍一张无曝光的底片(注意:按不同的ISO测光后,都要减4档拍摄,目的是为了测定不同感光度下I区的底片密度);

五、按个人常用显影时间和搅动方式冲洗;

六、等胶卷晾干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测光表测量底片的透光亮度,通过测得的EV值确定底片的密度,从而确定胶卷的实效感光度;

1、先明确几个概念:1个EV=0.3密度,I区的正常密度在0.09~0.12之间;

2、开始动手测量,把测光表的读数方式调整到EV模式,观片灯箱上,测光表点测无曝光底片的EV值,并记录下来;

3、观片灯箱上,测光表点测测量其它底片的EV值,并记录下来;

4、当某张底片的EV值低于无曝光底片0.3~0.5EV时,此底片拍摄时所用的ISO为胶卷实效感光度;

注:没有观片灯箱的朋友可以考虑把底片放在窗户玻璃上测光,只要户外光线强度无变化也是可行的;没有测光表的朋友可以用微距镜头加相机点测光方式进行,根据光圈和快门速度自己手动换算EV值。

显影时间测定:

现在我们开始测定显影时间。有的朋友可能会使用双面求显或单面追击法来测显影时间,但我觉得这个方法靠肉眼观察的不确定性太多。我自己用不同的药和不同的胶卷试了几次,都不成功。

一、以测定的实效感光度拍摄灰卡,Ⅰ区(测光后减4档)、Ⅴ区(测光值)、Ⅷ区(测光后加3档)各一张,共3张,再盖上镜头盖拍一张;

二、按个人常用显影时间和搅动方式冲洗;

三、按测定ISO时的方法测定密度:Ⅰ区低于全黑0.3~0.5EV,Ⅴ区低于全黑2~2.5EV、Ⅷ区低于全黑3.8~4.5EV时为正常显影时间;

四、通常情况下,I区和V区在不同的显影时间中不会在太明显的变化,只有Ⅷ区会随着显影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理论依据:曝光决定暗部,显影决定亮部),当Ⅷ区的EV低于全黑4.5EV时(既无曝光底片EV值减Ⅷ区底片EV值大于4.5时),表示Ⅷ区的密度太高,需要通过减10%-25%显影时间,反之,加10%-25%显影时间。

五、通过反复测定,最终找出适合个人的显影时间。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该胶卷的实效感光度和显影时间,无论这个ISO和显影时间与厂商标称的差距是多少,请相信自己。
相关标签: 佳能 尼康 感光度 胶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2682 回帖:38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3.145
主题: 8
帖子: 323
注册: 2009年6月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7-2 20:11
EOS机,不用1,5,3.那样的专业高档货,也要用50,30那样的中档货,不能用300.500那样的普及货。
建议买个EOS 3.
现在一系二手也不贵。
不过尽量往大中幅进军才是正路,玩黑白,要折腾叶片才算终极,
建议弄个日本二手45单轨,才一千多块。

好的,谢谢老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145
主题: 8
帖子: 323
注册: 2009年6月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7-2 07:36
这个机器其实侧光不是很准,俺跟点测表比过,差半档偏差。

啊?谢谢四婶老师,看来用它测偏差太大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91.779
主题: 33
帖子: 27881
注册: 2007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暗房归来 发表于 2016-6-20 20:20
这个和T颗粒真没啥关系。乐凯的新100.也算这类,有这么低的宽容度吗?,TMAX有这么低的宽容度吗?

我用TMAX真比HP5宽容度大,HP5的印象不好使我去06年去凉山那会,昭觉市场边上的一个茶室,用了POTA ,用了1/30 1/15 光圈RB67 最大,房间里硬是什么影子都没有,只有窗口人物有。换任何一个胶片甚至不用加曝光,房间肯定全有! 另外一次下雨拍一个葬礼,HP5真颗粒那个粗,印象一下就完蛋了。

奇怪的是乐凯100.除了曲线垃圾外,它在天空会突然增加密度,尽管扫描没问题也没板结,但必须烧天空!曲线完蛋了。公元天空地面都很正常。TMAX100,TMAX400,颗粒宽容度全部超越HP5.我就奇怪了什么颗粒不扁平的和宽容度关系有多大?无非就是反应快点,但这真会冲过?我没有发现。

反而我现在觉得胶片只要不是乐凯变态的曲线,所有的胶卷都和暗区宽容度有关系,亮部只要控制不要太厚,那么暗区就体现这个胶卷真正的潜力。所以所有的胶片全用POTA打一遍,神话全是假话。胶片行就行,不行怎么弄都恼火。宽容度意味这个胶片可以拉出曲线,中间那一段都可以立起来,而没有宽容度,无论那个立起来,头尾全收不住。

相纸也一样。全靠这个适应力。画面不会寡。

所谓3X,它也是乳剂颗粒的适应性强。包括 ...
您爱P0T A灰,拦不往,有川西雪山片没有,拿来看看老照小片幅的、弱光,可不爱T M a X嘛,南方人都爱啥正片实打实的上灯箱,怎么是骗人呢?

纸片才骗人呢。
看来1您才是川灰一族的头羊啥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6-20 22:2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145
主题: 8
帖子: 323
注册: 2009年6月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6-20 18:08
高密度冲不过才是正路。
这路高反差航空卷,不要大太阳底下用。要半阴天,漫散光下用。
薄T宽容都窄,基本都不适合大太阳天。大太阳天,只有耍3X,HP5。非要耍,只有偏高光曝光。跟耍彩色反转一样,舍弃暗部了。
稀释的派森,HB17,。XTOL,雷电路等比较的适合薄T卤鸡。

谢谢四婶老师指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145
主题: 8
帖子: 323
注册: 2009年6月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6-20 13:57
重要影纹有就行,比边上的白黑就行。

谢谢四婶老师,看来我照网上的教程测试的1区,按ISO 25拍的,可能曝光都过度了,回头再重新测试,不管密度了,1区出影就行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91.779
主题: 33
帖子: 27881
注册: 2007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暗房归来 发表于 2016-6-20 14:16
正确,说那么多密度测试的。不如底片看影纹,比底灰的差异。密度仪就是个透光率的问题罢了。底灰假设都0.2了还测不测,这笑掉大牙了。

另外达到0.8的密度,最高密度才0.3,可以4号纸放大了,但这就是所谓的不合格底片?那么各种胶片斜率系数,这个用药搞差异太大了。航空片可以当普通卷用,普通就就不能用药搞成航空片用吗,是可以的。

只是他们依旧天生的各自属性还是差异巨大。但不能说他们不能大量弥补通常的差异。
俺怕航空片,一直爱冲成正片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145
主题: 8
帖子: 323
注册: 2009年6月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6-12 18:16
固定冲洗的话,测试,一张45就够。变换带不同窟窿的插刀,上下照满10个逐档密度快即可。
10张135也够。0-10区10档灰块,哪个出密度了 ,算哪个,倒着一查拍摄档位EV值。就知道了。

四婶老师,不用管1区的密度是不是0.1吗?只要出影就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135
主题: 9
帖子: 1351
注册: 2005年11月
狙击※※的准星都是经过出厂校正过的,为什么狙击手还要校正?因为厂家校正的准星未必适合所有的狙击手.胶片标称感光度出自厂家实验室,这个感光度未必适用所有人,因为每个人使用的器材及后期处理都略有不同,因此ASA与EI也会略有不同.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145
主题: 8
帖子: 323
注册: 2009年6月
测试用的破相机。
(这张图好像有错误,拍测试片用的+2补偿,在测试密度时忘了调回0)。 本帖最后由 铁笔书生 于 2016-6-12 13:12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145
主题: 8
帖子: 323
注册: 2009年6月
1、我的过期胶卷感光度(EI)测试方法:
I区的密度必须在0.1:
假设过期航空胶卷的感光度分别是:20、25、32、40、50,那么它们的I区可以分别使用:320、400、500、640、800拍摄灰板。然后用D76冲出来。用CANON EOS 300V 快门优先,固定光圈,将ISO设为800,分别测试透明片基和I区灰板的快门速度,比较灰板的快门速度,如果刚好比片基的速度慢1/3档,就可以确定正确的感光度。
2、显影时间测试:
在上面的I区测试片后面再拍几张8区的测试片,即用:10+2,12+2,16+2,20+2,25+2拍摄灰板,冲出来后测试密度,灰板密度在1.3时(即:快门速度比片基慢4档,再加上I区的0.1,1EV=0.03密度)显影时间正好。

附上测试用的简陋工具:
1、纸板做的片夹,上面的纸板中间掏了个洞1X1厘米,用LED背光板照亮。按照镜头的位置画了个圈,以保证每次测量镜头在同一位置,减少偏移误差。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756
主题: 9
帖子: 615
注册: 2000年6月
神采依然 发表于 2015-5-29 11:13
已经购置了6*9的黑白放大机,海鸥牌,计划先弄个简易暗房玩着小画幅放大,等退休了,驻地固定了再弄个固定暗房玩大画幅放大。顺便问一下,暗房颗粒对焦放大镜是否必须配备?什么牌子够用?

不一定要买专用对焦放大静,随便找个大点的阅读放大镜效果就可以,如果不差钱,那就买peak focuser I型,eBay上大约100块。可以参考https://forum.xitek.com/thread-446892-1-1-1.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6.53
主题: 3
帖子: 1025
注册: 2004年5月

一区不可用,二区基本也不可用,八区以上的就不用了?那这世界少了好多精彩的影像。如果只是注重这两头,留中间,那片子放起来可是不太好看的。
聚光机器和散光机器对密度要求也不一样,好的片子,暗部是足够舒展的,亚当斯说的2区到8区的控制,前面有个定语“重要的”,其实可以把这个理解成暗部的控制,并不是整体密度的控制,否则的话,暗部没有足够的反差,片子不好看,对于高密度,在暗房里有多种技法,拍摄时也有各种影调控制或者影调分离的做法。
对于感光度测试,把能固定下来的就固定下来,但是都固定下来,对于某一张片子的处理,也可能是非常态的,冲洗方法上会有很多的变化,但滚冲是不可能做到的。ISO,只是个参考标准,只要底片上有足够使用的密度,就可以了,基本熟练了,一批片子,第一次拍摄完,检查一下底片就心里有数了,对暗部的标准不是是否有纹理这么简单,是要达到是否有足够舒展的暗部反差。
好好玩,就放弃滚冲吧,用盆,或者满液罐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636
主题: 32
帖子: 604
注册: 2010年9月
已经购置了6*9的黑白放大机,海鸥牌,计划先弄个简易暗房玩着小画幅放大,等退休了,驻地固定了再弄个固定暗房玩大画幅放大。顺便问一下,暗房颗粒对焦放大镜是否必须配备?什么牌子够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636
主题: 32
帖子: 604
注册: 2010年9月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5-5-26 18:56
从何而 来的 标准显影时间?
知道用110的 感光度下降的厉害了?还用110 吗?
八区的显影密度随时间增长而增加,按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当八区在某个显影时间时,密度刚好为1.15~1.35左右(中值1.25)时,显影时间则为标准显影时间。如显影7‘30“冲洗出来的底片八区密度约为1.25左右,则可以认为7’30秒为标准显影时间。显影时间小于7‘30”的则八区密度小于1.25,显影时间超过7‘30”的,则八区显影密度大过1.25。这也是影调压缩或扩张的原理吧。 本帖最后由 神采依然 于 2015-5-29 11:0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636
主题: 32
帖子: 604
注册: 2010年9月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5-5-26 18:56
从何而 来的 标准显影时间?
知道用110的 感光度下降的厉害了?还用110 吗?
吃过苦头才有收获嘛!现在怕两样:HC110和机器滚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胶卷的实效感光度和显影时间测定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