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终于弄明白为什么五声音阶是王道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2861 回帖:83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1.318
主题: 63
帖子: 2576
注册: 2010年8月
原文由 jdai 在2011-09-06 12:03发表

自己摸索一下,应该颇有趣。等我退休了,也打算自己摸索摸索。
嘿嘿,估计瞒不住您,还是说实话吧,我没学过,就是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小时候没机会学钢琴,现在想弹但又偷懒不想学,就先自己琢磨琢磨怎么发声而已。

昨天录了一个很短的片段,斗胆传上来了。之后的部分其实也快成型了,可惜有几个衔接部分要求的技术难度太高,估计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进行试探。

[flash]http://www_tudou_com/v/Ex4ZTuWJ2ZM/v.swf[/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8.517
主题: 104
帖子: 5239
注册: 2001年5月
原文由 jdai 在2011-09-07 10:28发表

多谢你的详细解释。你说的是对的。此前我只记住了“和声小调”的概念,忘了还有“旋律”小调。另外,我在此没看出“自然小调”的用处,它完全可以用关系大调来代替。而大调概念总是很清楚的。比如作曲家写曲子,标称的“小调”应该不是指“自然小调”吧?


自然小调和它的关系大调,只是互称关系调而已,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调性,并非可以用关系大调代替。只是记谱的时候,全局升降号一致而已。

小调歌曲的特色其实在于它第三级音和第二级音的小二度音程关系,这个特色三种小调都一样。曲子用调号做标题的,古典音乐居多,标称小调,指不定用哪一种,还要看具体的曲目曲谱。

之所以强调歌曲的调性,因为除了这个以外,编曲的人还经常用不同调式来决定歌曲的风格。(比如中国的5声音阶和日本的5声音阶,虽同属5声,但听感完全不同,实际上是因为调式不同)。这玩意儿转调的时候还特有用,比如C大调的歌曲,中间某声部solo的时候,如果想鼓捣一点点偏离主调的感觉,可以转主音5度的G调,但直接转G大调(GABCDE#FG)太生硬明显,不够偏主调C,这时就可以采用G Mixolydian调式,音阶是GABCDEFG,(用的音跟C大调完全一样,但属于G调),这样既有离调感,又不像A小调听来那么阴暗(保持调性一致),jazz里面即兴经常这么玩。(就是故意让你抓不着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893
主题: 20
帖子: 1523
注册: 2009年1月
原文由 TomTom 在2011-09-06 19:30发表

这里也有个问题,对于复调音乐,不是两条旋律线那么简单;通常一条是旋律线,另一条则是它的和声,然后两者会互换,和声变旋律,旋律变和声,两者配合默契,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它的和声配得十分巧妙....巴赫那帮神人将其弄得很复杂很牛x,通常要有左右互博的技能才能游刃有余。


赋格我试着写过,其实不是那么难,像拼图一样,很好玩。当然,每个声部分开来写实在太难,但是所有声部同时推进就容易很多才能游刃有余。 [/QUOTE]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893
主题: 20
帖子: 1523
注册: 2009年1月
原文由 jdai 在2011-09-06 17:50发表

其实我觉得强调五声音阶的同时并不会导致排斥和弦的推论。在引入和弦与和声的概念后,五声音阶必须进行外延,亦即允许7和4作为和弦的属音出现。至于平均律,我觉得不应当做和弦来听,而应该当做复调音乐来听。忘掉和弦,仅关注两条旋律线的同步推进和彼此呼应,其逻辑关系就能理解了。

[jdai 编辑于 2011-09-07 01:54]


我说的平均律是调音方法,12音之间大小相等,所以没有一个和弦是真正纯净的。巴赫的“平均律”用的不是平均律,是巴赫自创的调音法,每个调都有特色,但都不一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TomTom 在2011-09-07 03:30发表

这里也有个问题,对于复调音乐,不是两条旋律线那么简单;通常一条是旋律线,另一条则是它的和声,然后两者会互换,和声变旋律,旋律变和声,两者配合默契,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它的和声配得十分巧妙....巴赫那帮神人将其弄得很复杂很牛x,通常要有左右互博的技能才能游刃有余。


昨日午夜回帖偷懒,没强调复调音乐的对位要求,即避免不和谐音。
虽然我是站在岸上游泳,不会作曲不会演奏,但我猜这应该是写复调音乐最难之处了吧?一方面要保持两条旋律线的分离和独立,另一方面两条旋律线同时前进时不要发出难听的不和谐音,亦即随时形成和声。虽然二者能形成和声,但我依然认为,听复调音乐就要关注其旋律线,而忘记和声。和声要求是对作曲家和乐手而言。从我个人感受来说,此刻我是听不到和声和弦的。呵呵。此外,虽然两条旋律通常一个在高音区一个在低音区,而人的耳朵对高音更为敏感,因此多容易将低音旋律视为伴奏或和声,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小误会,复调音乐的两条旋律是完全均等的。尽管低音旋律容易被忽略。比如自从《我的野蛮女友》流行后,帕赫贝尔《卡农》也成了与理查克莱德曼差不多的流行曲子,但多数人容易将耳朵放在高音区旋律(32176567···)而忽略了同步进行的低音区旋律(15634145···)。其实,如果没有这条低音旋律,这首《卡农》就没啥精彩了。

[jdai 编辑于 2011-09-07 10:5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TomTom 在2011-09-07 03:17发表

没错。

看看,困惑了吧?

问题就在这里:

1. 不论大小调,都是1234567,这里的数字是指音的级数,而不是简谱唱名,所以为了不迷惑,或许用I,II,III,IV比较容易理解。A小调1级音,即根音是A,那么唱“do”的话,就是指这个A

用音名来说,就是ABCDEFGA,

可是:

2.小调比较讨厌,它不像大调音阶那么专一,它分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等,每一种升降音还都不一样,常见流行歌的自然小调降3,6,7级->1,2,b3,4,5,b6,b7,其他小调就不一定鸟...

还是用A小调举例:

自然小调:A B C D E F G A;
和声小调:A B C D E F G#; A;
旋律小调:A B C D E F#; G#; A;

头大了吧?

3.拿A自然小调来说,因为它和C大调是关系调,关系调升降号一致(C大调不升不降它也不升不降),同理有E小调和G大调,


多谢你的详细解释。你说的是对的。此前我只记住了“和声小调”的概念,忘了还有“旋律”小调。另外,我在此没看出“自然小调”的用处,它完全可以用关系大调来代替。而大调概念总是很清楚的。比如作曲家写曲子,标称的“小调”应该不是指“自然小调”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8.517
主题: 104
帖子: 5239
注册: 2001年5月
原文由 jdai 在2011-09-07 01:50发表

其实我觉得强调五声音阶的同时并不会导致排斥和弦的推论。在引入和弦与和声的概念后,五声音阶必须进行外延,亦即允许7和4作为和弦的属音出现。至于平均律,我觉得不应当做和弦来听,而应该当做复调音乐来听。忘掉和弦,仅关注两条旋律线的同步推进和彼此呼应,其逻辑关系就能理解了。

[jdai 编辑于 2011-09-07 01:54]


这里也有个问题,对于复调音乐,不是两条旋律线那么简单;通常一条是旋律线,另一条则是它的和声,然后两者会互换,和声变旋律,旋律变和声,两者配合默契,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它的和声配得十分巧妙....巴赫那帮神人将其弄得很复杂很牛x,通常要有左右互博的技能才能游刃有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8.517
主题: 104
帖子: 5239
注册: 2001年5月
原文由 jdai 在2011-09-07 01:46发表
这下子轮到我被你搞糊涂了。大调的定义是,12345671,其中3和4之间以及7和1之间是半音音程。进一步地,如果1等于钢琴键盘上的中音A,则为A大调,如果1对应于钢琴键盘上的中音C,则为C大调。我说的对吧?


没错。

原文由 jdai 在2011-09-07 01:46发表
进一步地,各个大调的根音,就是其相应的1。必须滴。比如上述A大调的根音就是A,C大调的根音就是C。

至于小调,其音阶关系是:671234#56,其中5不是大调的5,而是升5。因此,小调音阶与大调音阶不同之处是,音阶中有三个半音音程,除了大调音阶中已经存在的7和1,3和4,另外还多了一个#5和6。进一步地,如果6等于中音A,则该调性为A小调,且A为根音。


看看,困惑了吧?

问题就在这里:

1. 不论大小调,都是1234567,这里的数字是指音的级数,而不是简谱唱名,所以为了不迷惑,或许用I,II,III,IV比较容易理解。A小调1级音,即根音是A,那么唱“do”的话,就是指这个A

用音名来说,就是ABCDEFGA,

可是:

2.小调比较讨厌,它不像大调音阶那么专一,它分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等,每一种升降音还都不一样,常见流行歌的自然小调降3,6,7级->1,2,b3,4,5,b6,b7,其他小调就不一定鸟...

还是用A小调举例:

自然小调:A B C D E F G A;
和声小调:A B C D E F G#; A;
旋律小调:A B C D E F#; G#; A;

头大了吧?

3.拿A自然小调来说,因为它和C大调是关系调,关系调升降号一致(C大调不升不降它也不升不降),同理有E小调和G大调,

原文由 jdai 在2011-09-07 01:46发表

由此可以清楚看到,A小调和C大调的区别在于,前者有升半音的5。

为清楚无误,特对比如下:

A小调:ABCDEF#GA
671234#56
根音为A;

C大调:ABCDEFGA
67123456
根音为C。

再进一步,对于任何大调,都应该将其根音作为1,然后唱简谱。对于任何小调,都应该将其根音作为6,并依然唱简谱,特别注意唱出升5即可。简谱的好处,是随时能最清楚地表征音程和音阶的关系。调性的意义,则是最清楚地规定绝对音高。


这里就不对了,叫什么调,就是以什么为根音,而音程关系则决定调性(大调,小调或者乱七八糟调等等),如果C调用A为根音那么它是A调,而不是C调,至于是大调还是小调看升降音(或者说,A小调实际上是A大调降了三个音级的音更容易理解,而不是将C大调退后两级;这就好像C小调也是C大调降那三个音一样)。参考前面的小调音程写法。

另外,多了解一下5度大轮盘,也对理解这个有帮助。

简谱的问题,就是把音级和唱名弄混了,如此一来就让人头脑乱鸟,因为,小调也好,大调也好,只是调式的一种,在平行调转换,关系调转换和配和声的时候,简谱绝对让人头大。

[TomTom 编辑于 2011-09-07 03:2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weltschmerz 在2011-09-07 01:41发表

其实办法还是有的,升或者降都有对应的唱名,比如do di (ra) re ri (me) mi fa fi sol li la te ti.....美国中学里这么用,对付起简单的歌还是不错的


同意。在实际哼唱曲调时,还是应该用唱名(1234567),而不要再用音名(ABCDEFG)。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weltschmerz 在2011-09-06 12:13发表
有7个音的好处就是有和弦。有和弦就能有张力。西方音乐能用5724---->1351搞出很大张力,中国音乐就不可能。5个音的音乐没有很大的方向性,适合自娱自乐,不适合演给很多人看。
另外,平均律实在是最糟糕的东西。一听钢琴就头疼,什么和弦都不准


其实我觉得强调五声音阶的同时并不会导致排斥和弦的推论。在引入和弦与和声的概念后,五声音阶必须进行外延,亦即允许7和4作为和弦的属音出现。至于平均律,我觉得不应当做和弦来听,而应该当做复调音乐来听。忘掉和弦,仅关注两条旋律线的同步推进和彼此呼应,其逻辑关系就能理解了。

[jdai 编辑于 2011-09-07 01:5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TomTom 在2011-09-07 00:48发表

的确容易困惑,其实困惑来自lz的音乐表示方法。

通常我们习惯了用“都来米发搜”这种唱名方式来学(从小受的音乐教育),这东西和简谱的“12345”一样,本身有缺陷,越往深了学习,这两种方法造成的困扰就越大。

最简单的例子,A小调音阶:ABCDEFGA,国内很多书上用简谱记录的是67123456,然后说根音是“La&q ......


这下子轮到我被你搞糊涂了。大调的定义是,12345671,其中3和4之间以及7和1之间是半音音程。进一步地,如果1等于钢琴键盘上的中音A,则为A大调,如果1对应于钢琴键盘上的中音C,则为C大调。我说的对吧?

进一步地,各个大调的根音,就是其相应的1。必须滴。比如上述A大调的根音就是A,C大调的根音就是C。

至于小调,其音阶关系是:671234#56,其中5不是大调的5,而是升5。因此,小调音阶与大调音阶不同之处是,音阶中有三个半音音程,除了大调音阶中已经存在的7和1,3和4,另外还多了一个#5和6。进一步地,如果6等于中音A,则该调性为A小调,且A为根音。

由此可以清楚看到,A小调和C大调的区别在于,前者有升半音的5。

为清楚无误,特对比如下:

A小调:ABCDEF#GA
       671234#56
       根音为A;

C大调:ABCDEFGA
       67123456
       根音为C。

再进一步,对于任何大调,都应该将其根音作为1,然后唱简谱。对于任何小调,都应该将其根音作为6,并依然唱简谱,特别注意唱出升5即可。简谱的好处,是随时能最清楚地表征音程和音阶的关系。调性的意义,则是最清楚地规定绝对音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893
主题: 20
帖子: 1523
注册: 2009年1月
原文由 TomTom 在2011-09-06 16:48发表

的确容易困惑,其实困惑来自lz的音乐表示方法。

通常我们习惯了用“都来米发搜”这种唱名方式来学(从小受的音乐教育),这东西和简谱的“12345”一样,本身有缺陷,越往深了学习,这两种方法造成的困扰就越大。

最简单的例子,A小调音阶:ABCDEFGA,国内很多书上用简谱记录的是67123456,然后说根音是“La&q ......


其实办法还是有的,升或者降都有对应的唱名,比如do di (ra) re ri (me) mi fa fi sol li la te ti.....美国中学里这么用,对付起简单的歌还是不错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8.517
主题: 104
帖子: 5239
注册: 2001年5月
原文由 weltschmerz 在2011-09-06 23:12发表

这我当然知道,但是楼主在说5音还是7音,我不想扔个12音进来造成困惑


的确容易困惑,其实困惑来自lz的音乐表示方法。

通常我们习惯了用“都来米发搜”这种唱名方式来学(从小受的音乐教育),这东西和简谱的“12345”一样,本身有缺陷,越往深了学习,这两种方法造成的困扰就越大。

最简单的例子,A小调音阶:ABCDEFGA,国内很多书上用简谱记录的是67123456,然后说根音是“La"(俺被这个糊弄了好多年);其实,它是把A大调音阶降了三个音,而音阶的第一个音就是根音,如果非要按“Do Re Mi"的方式来讲,上面的A应该唱"Do",而不是”La"。

如果音乐只有7音大小调这两种形式,“Do Re Mi"这种方法还能凑合应付,可一旦碰到奇怪的音阶,或者升降转调(比如小调5声blues音阶转大调),这种方式绝对让人头大到崩溃(用简谱的话更是彻底歇菜...),所以我现在基本上不敢用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893
主题: 20
帖子: 1523
注册: 2009年1月
原文由 jdai 在2011-09-06 14:14发表

你们都很有料。欢迎纠错。

[jdai 编辑于 2011-09-06 22:15]


这我当然知道,但是楼主在说5音还是7音,我不想扔个12音进来造成困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TomTom 在2011-09-06 18:18发表

平均律是12个音,不是7个。而且和弦这东西跟5个音还是七个音无关,只要有音级就可以有和弦...

5声音阶不是中国音乐独有,国外叫Pentatonic,黑人blues也是用5声音阶为主,加上降5级或降7级音,形成blues scale;摇滚乐常用的重力和弦,只用根音+5级音,故意做出很硬的和声效果,也是以5声音阶为基础。

......


你们都很有料。欢迎纠错。

[jdai 编辑于 2011-09-06 22:1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8.517
主题: 104
帖子: 5239
注册: 2001年5月
原文由 weltschmerz 在2011-09-06 12:13发表
有7个音的好处就是有和弦。有和弦就能有张力。西方音乐能用5724---->1351搞出很大张力,中国音乐就不可能。5个音的音乐没有很大的方向性,适合自娱自乐,不适合演给很多人看。
另外,平均律实在是最糟糕的东西。一听钢琴就头疼,什么和弦都不准


平均律是12个音,不是7个。而且和弦这东西跟5个音还是七个音无关,只要有音级就可以有和弦...

5声音阶不是中国音乐独有,国外叫Pentatonic,黑人blues也是用5声音阶为主,加上降5级或降7级音,形成blues scale;摇滚乐常用的重力和弦,只用根音+5级音,故意做出很硬的和声效果,也是以5声音阶为基础。

原文由 jdai 在2011-09-05 00:10发表
因为“发”和“西”音听起来像哭泣。
.....
所以,写给中国人听的曲子,保险起见,就老老实实地学习古人,只用123567好了。古代文人最推崇的乐器是什么?古筝。古琴。古筝古琴好像是没有4音的吧?为什么?因为向来最讲究礼仪端庄和道学严谨的中国古代文人认为,二胡是一种淫荡的乐器。啥意思?我猜,因为二胡是可以在1到7之间连续奏出任何音高的,一不小心,4音就出来了。

所以,二胡拉得不好,别人听起来就像哭。嗯。有了半音,有了4和7,音乐听起来就像在哭。


所谓4音还是7音,严格来说,应该是第4级音和第7级音,不是说有了4和7就容易像哭,(其实blues里面常用的1/4音更像哭,但blues是以5声音阶为主...),另外,调式音阶里面,要看音阶排列,第4级和第3级音不一定就是半音程的关系,第7级和第6级音也不一定就是全音程,(比如Lydian大调音阶,4级音要升半音,比如自然小调音阶,3级6级和7级音要降半音...)这东西相当复杂,每一级的音或升或降,就可能变成一种新的音阶,乱七八糟,很容易让人头疼,但也好玩得很,听jazz的都有这种体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4.592
主题: 15
帖子: 40976
注册: 2002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jdai 在2011-09-06 11:02发表

谢谢Bohnenkaffee。这部电影其实我前年已下载,只是未及看。emule我也装了,只是不太精通。找时间在钻研下如何用ed2k。目前都依靠kad链接,好像也能下载,只是比较慢。
这个源只有一两个,所以慢慢下,emule都有搜索,(非verycd版).

我用这个版本:http://www_emule-project_net/home/perl/general.cgi?l=42
内置搜索引擎,Death In Venice 可能是没有出过蓝光,所以网上资源很少,这个链接是体积最大的.将来出了蓝光,将会有更大的文件,更快的速度
emule单个链接速度不快,最好同时下载非常多的链接,总体速度就会上来,慢慢等,电影,音乐不经意地就下来了...

刚刚下载完成一张专辑,6月18开始下载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893
主题: 20
帖子: 1523
注册: 2009年1月
有7个音的好处就是有和弦。有和弦就能有张力。西方音乐能用5724---->1351搞出很大张力,中国音乐就不可能。5个音的音乐没有很大的方向性,适合自娱自乐,不适合演给很多人看。
另外,平均律实在是最糟糕的东西。一听钢琴就头疼,什么和弦都不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configure 在2011-09-06 11:44发表
难不难取决于乐曲本身和自己的熟练程度,另外在练习时经过反复试探就会突然找到对位的感觉,最后与录音进行校对就可以了。当然,我只是基础阶段了。专业的人据说可以听一遍立即就会。


自己摸索一下,应该颇有趣。等我退休了,也打算自己摸索摸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英国音乐也有些用五声音阶的小名曲。下面这首埃里克·寇茨《宁静的湖泊》,20世纪初管弦乐小品。目前网上只能找到轻音乐版。

[flash]http://www_tudou_com/v/o5yMQZWi3kE/&rpid=76711266/v.swf[/flash]

下面是英国作曲家沃恩·威廉斯的小提琴曲《云雀高飞》,五声音阶。
[flash]http://player_56_com/v_NjE5MTQ0NDM.swf[/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318
主题: 63
帖子: 2576
注册: 2010年8月
原文由 jdai 在2011-09-06 11:00发表

你正在练钢琴?那比我这种站在岸上游泳的更有发言权哈。

顺带问问,弹钢琴按照录音而不是乐谱,因为要把两个声部的对位都听清楚,估计有点难吧?
难不难取决于乐曲本身和自己的熟练程度,另外在练习时经过反复试探就会突然找到对位的感觉,最后与录音进行校对就可以了。当然,我只是基础阶段了。专业的人据说可以听一遍立即就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声色茶马 在2011-09-05 21:18发表
啊呀,被勾起了废话的瘾头,贫两句题外话,楼主见谅。

管子·地员篇,最早的五声音阶记载,制律的方式是三分损益。但是给定1,三分损益制出来的2356,和现在用十二平均律确定的2356,音高有明显可闻的区别。

吕氏春秋,已经把五声律扩展到十二律,甚至可以旋宫,就是说可以比较轻松的转调。战国的某些编钟出土,律制都很精密,不止五声。为什么后来就彻底五声化了,就像为啥西方人就要七声一样,有很强的文化因素。

五声也并不一定就是中国气质。楼上有个兄弟说了,布鲁斯用五声的很多。以闹孕主题歌为例,351 236,这还算比较中国,到了后面12352这句,已经明显是西风压倒东风了。如果再改成1235高音1,节奏再稍微切分化一点,那简直就是布鲁斯范儿了。呵呵。再来一个例子吧,行星组曲木星Jupiter,三部曲的中间部整个是个五声音阶,但是很不中国风。倒是Morrison的riders on the storm那里的五声音阶用的非常有中国范儿,呵呵。

故事里说,4、7这两个音中国人不要,被日本人捡了去大用特用。呵呵。也是题外话。


欢迎声色茶马的补充和更正。我的知识有限,对中国古代的东西一知半解。西方音乐到了德彪西以后,确实开始普遍接受五声音阶。霍尔斯特《行星组曲》中的那段木星,第一次听到时让人有提神醒脑之感。当然西洋古典音乐即便采用五声音阶,也压根儿不是中国范儿,从柴可夫斯基到普契尼甚至克莱斯勒《中国花鼓》,节奏跟中国音乐不搭界,而且没有民歌影子。光有五声音阶还不够,还得有民歌的基因,呵呵。

我对布鲁斯听得很少。所以当你们说到布鲁斯和重金属都用五声音阶时,那是相当地震惊。

原文由 声色茶马 在2011-09-05 20:54发表

f不能做g的先导,和早期制律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如果按五度相生制律,那么C -> G -> D -> ...转一圈最后才轮到 -> F。如果三分损益制律,C->G是三分损一,C->F是三分益一,两个在不同的方向上。


关于这一点,我还得琢磨琢磨,脑子一下没绕过弯儿来。

原文由 rolk 在2011-09-05 20:44发表
重金属摇滚、布鲁斯也是五声音阶打底。


谢谢你的提示。我还真没留意过重金属也用五声音阶。

中西方文化差异就是有趣。当朴树等中国音乐人尽量想把曲子写得像鬼佬时,比如《白桦林》和《暗香》等,鬼子开始把曲子写得像中国音乐了?

巴赫时代,音乐端庄典雅,所以断然不肯用容易流于甜俗的五声音阶。而中国古代,音乐也要端庄典雅,所以断然不用容易造成哭泣效果的十二音律。呵呵。到了现代,东西方开始互相交换角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Bohnenkaffee 在2011-09-05 21:34发表
当然.,这是ed2k链接,你用emule就可以打开,讯雷也行.快车好像也行这个不记得了.

文件是Death In Venice - Mort À Venise (1971 Morte A Venezia) Luchino Visconti Dvdrip x264 Dual Subsu-Eng.mkv     1.96GB

[Bohnenkaffee 编辑于 2011-09-05 21:37]


谢谢Bohnenkaffee。这部电影其实我前年已下载,只是未及看。emule我也装了,只是不太精通。找时间在钻研下如何用ed2k。目前都依靠kad链接,好像也能下载,只是比较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configure 在2011-09-06 08:48发表
路过纯顶,对音乐只有感性认识,不懂理性,听音乐没有记谱意识,最近练了两首曲子,钢琴的Fringe Main Title(来自Original Soundtrack of Fringe)和小提琴的Claude Bolling的Valse Lente(来自Suite for Violin and Jazz Piano Trio),都是只听录音,不找谱。当然,这样只适合娱乐,认真玩的还是先看谱吧。


你正在练钢琴?那比我这种站在岸上游泳的更有发言权哈。

顺带问问,弹钢琴按照录音而不是乐谱,因为要把两个声部的对位都听清楚,估计有点难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allseasons 在2011-09-06 09:41发表

汉朝音乐流传下来极少,不过,从诗文里可以经常看到描述.
读几篇乐府就可能看到.


我的古文很差。小时候读过《中国文学史》,没读懂。呵呵。所以长大后对乐府词也不敢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原文由 allseasons 在2011-09-06 09:39发表

春江花月夜里是有4的.似乎就在第一段里.


难道我此前说错了?百度一下,找到根据啦。下面是我最早听过的民乐版《春江花月夜》,没有4,但有两次7。这应该是上世纪50年代的※※民乐团录音和陈爱莲舞台电影,所以应该是比较严谨和正宗的吧。

[flash]http://player_youku_com/player.php/sid/XNzYzNDY0MTI=/v.swf[/flash]

下面这个古筝版,既没有7也没有4.不过显然这演奏过于随意。

[flash]http://player_ku6_com/refer/6I7En7OrLQ8-Gt-g/v.swf[/flash]

下面这个古筝版,刚好相反,既有7也有4.呵呵。所以allseasons说得没错。令我尴尬的是,古筝是能演奏4音的?估计是新派古筝,改良过的吧?

这个古筝版既有4又有7,听来也很有道理,因为陡然增添了戏曲色彩。音乐其实是可以修改的。加一点味精,比如不期然一个7音,就造成微妙的转折,再不期然加一个4音,简直能让神经都小小拧一下。

[flash]http://player_ku6_com/refer/6M6ywO6qpK2nPooy/v.swf[/flash]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8.311
主题: 702
帖子: 22760
注册: 2005年12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jdai 在2011-09-05 19:38发表

呵呵。没听过汉朝的音乐,不知是什么样子的。不过中国戏曲并不符合我的主帖里的高论。在京剧里,4音和7音用得很多。但戏曲和通常所说的音乐有所区别。它的程式和规则与音乐完全不是一个体系。这个我也不太懂。


汉朝音乐流传下来极少,不过,从诗文里可以经常看到描述.
读几篇乐府就可能看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8.311
主题: 702
帖子: 22760
注册: 2005年12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jdai 在2011-09-05 20:16发表

例子俯拾即是。如各种佛教音乐。如《春江花月夜》。

有些地域的民歌和民间音乐会用到7音。如广东音乐。但越是地域特征鲜明的音乐,越接近当地戏曲。而戏曲,可能会经常用7音甚至4音。正宗的汉族音乐,比如华北地区,民歌是不用7和4音的。

早前说了,4音和7音是西洋音乐的基因。如果想写一首洋腔洋调的曲子,就 ......


春江花月夜里是有4的.似乎就在第一段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318
主题: 63
帖子: 2576
注册: 2010年8月
路过纯顶,对音乐只有感性认识,不懂理性,听音乐没有记谱意识,最近练了两首曲子,钢琴的Fringe Main Title(来自Original Soundtrack of Fringe)和小提琴的Claude Bolling的Valse Lente(来自Suite for Violin and Jazz Piano Trio),都是只听录音,不找谱。当然,这样只适合娱乐,认真玩的还是先看谱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4.592
主题: 15
帖子: 40976
注册: 2002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原文由 jdai 在2011-09-05 19:25发表

底下这串字符是emule网址吗?
当然.,这是ed2k链接,你用emule就可以打开,讯雷也行.快车好像也行这个不记得了.

文件是Death In Venice - Mort À Venise (1971 Morte A Venezia) Luchino Visconti Dvdrip x264 Dual Subsu-Eng.mkv     1.96GB

[Bohnenkaffee 编辑于 2011-09-05 21:3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终于弄明白为什么五声音阶是王道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