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佳能 G1X mak 2 + G1X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318016 回帖:250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佳能G1X香港售价公布 试玩感受+实拍样张
2012-02-01 11:12:27http://news_mydrivers_com/1/215/215915.htm

根据港媒dcfever_com报道,佳能在CES 2012大展发布的全新高端消费级DC机型PowerShot G1X将会于2月初在香港正式上市,官方定价为5980港币,折合人民币4860元左右,基本与入门单反售价持平
新一代PowerShot G1X机身机构与目前佳能消费级DC旗舰G12较为接近,外壳采用金属材质,功能键采用双控转轮,用户可自定义按键功能和曝光补偿,操控性能将会更上一层。屏幕方面也与G12一样,采用3寸可旋转LCD,像素提升到92.2万。
G1X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消费级DC上少见的1.5英寸的(18.7x14mm)图像传感器,要比M4/3系统采用的17.3x13mm规格感光元件尺寸更大,更加接近APS-C画幅,再加上DIGIC 5影像处理器,画质表现相信会更加出色。此外,G1X等效焦距为28mm-112mm,采用最大光圈为F2.8-5.8的四倍变焦IS防抖广角镜头,最近对焦距离20cm,并内置可达3EV减光效果的ND镜片。还支持1080P高清视频拍摄,M档全手动操作等功能。

[align=center]
[/align]佳能PowerShot G1X主要特色:
大尺寸1430万像素CMOS,DIGIC 5,HS System ;
紧凑的4倍光学变焦,智慧IS ;
3英寸旋转液晶屏,OVF;
全手动功能,RAW格式,,DPP支持;
全高清视频,HDMI输出;
慢动作短片;
智慧“Auto” ;
支持大量周边配件;
HDR模式,内置ND镜;
可使用40米潜水壳。
目前,瘾科技已经拿到G1X的真机,并奉上了试玩感受、真机图赏。另附海外样片,一起来看一下吧。
试玩感受:
谈感想前,先重温一下规格:最重点的1.5寸感光组件采用CMOS,拥有1430 万像素的解像度,镜头为28-112 mm,光圈F/2.8-5.8,并内建了ND滤镜;可翻转的屏幕为3寸92.2 万像素,影片拍摄为 1080p,支持立体声收音。机身方面,以一部随身机而然 G1X 拿在手上算是很重的,不过相对地它也提供到非常扎实的感觉;因应加大了的感光组件,镜头口径非常的大,连带机身高度增加,再让配有防滑质料的手把也高了不少,足够让整只手包住,拿在手上感觉非常的好。镜头旁边有一个防滑金属圈,可惜因为要配合外接配件的关系,它并没有做成成转轮,这方面有点影响操作感,幸好相机前后各有一个转轮,而且机背的那个比之前S90/95 的转轮实在了很多,转动的感觉也很清脆。
可是在实际操作上,G1X 却没能完全达到我们的期望。首先在影片拍摄方面,虽然能够拍到Full HD,不过在拍的时后并不能连续自动对焦(与 G12 相同),虽说影片拍摄不是主要功能,不过这点功能还是有比较好对焦速度方面,G1X 在我们短暂的测试中并没有达到厂方宣称的高速,反而不时出然前后搜寻的情况。此外,在搭配外接闪灯使用时,我们也发现其快们时滞会明显较没有外接时慢一些。最后就是受制于大型感光组件的关系,G1X 可说是没有微距能力可言,即使开启了微距模式,最短的对焦距离也仅有20cm;一般模式下更至少需要0.5m 的对焦距离,想入手的朋友,不得不注意这一点。
不过,G1X 也不是没有好处,好像G系传统的曝光补偿转盘和比其他机种敏捷得多的相片亮度实时预览,都让拍摄的过程方便不少;而且照片的质素十分好,噪声控制也非常出色,加上拥有静音功能,能够关闭电子快门声音,作为专业使用者的便摄机是非常理想的。更详细的照片、影片和功能测试,就留待评测时再分享吧。

佳能G1X香港售价公布 试玩感受+实拍样张
[table=580][td=2,1][/td][td=2,1][/td][td=2,1][/td][td=2,1][/td][td=2,1][/td][td=2,1][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
[/td][/table]

[table=580][td=2,1][/td][td=2,1][/td][td=2,1][/td][td=2,1][/td][td=2,1][/td][td=2,1][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
[/td][/table]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后微单时代已经到来 8问佳能G1 X为何物
CBSi中国·ZOL http://dcdv.zol.com.cn/270/2702287.html]http://dcdv.zol.com.cn/270/2702287.html

微单这种相机出现不过寥寥3年时间,但就是在这短短的3年当中,无论是尼康索尼这样的相机大鳄,还是奥林巴斯宾得这种相机名宿,三星、松下这种相机新秀都纷纷投入这个市场。但是作为世界相机领头企业的佳能却对此一直不闻不问,实在是让人猜不透这是淡定还是焦虑。终于佳能在CES2012发布了旗舰级DC新品佳能G1 X,同时也改变了微单相机市场的格局。 [hr]
·微单来到仅3年 G1 X一出如隔世
由于微单相机这一概念实际上对于可换镜头要求并不是那么严格,所以笔者在这里也把他算在了这里边。为什么说佳能G1 X的发布宣告了后微单时代的来临呢?就是因为佳能G1 X创立了数个第一,比如世界上首款采用固定镜头设计的大底片小尺寸相机(当然除了SXXXX的半成品),首台非常注重操控的旗舰DC,首台采用1.85X传感器的旗舰DC。
佳能G1 X可以说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佳能G1 X在外观和设计风格上也完全继承了过去的G12,只是在操控一些小的细节方面有所改变,而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微单产品打的都是时尚牌。从某些角度上讲,佳能把G1 X打造成了一款以实用性为主的高画质相机。当然了就是这样一款具备相当争议性的产品自然会有很多人关注,所以笔者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的分析以下这款产品。

[align=left]·第1问 画质能够有多好[/align][align=left]    佳能G1 X的画质相信是绝大多数朋友关心的问题,纵观目前市面上的微单系统,只有索尼NEX足够让人满意,三星NX还算可以,其余系统均因为底片较小、点距较小导致画质略微有点小悲剧。G1 X由于使用了非常特殊的尺寸以及较为特殊的像素,所以在成像质量方面很多用户可能不太明白, 不过相信通过笔者的计算你可以得到一个较为清晰的结论,下面来看图为快:[/align]
佳能G1 X与佳能APS-C单反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佳能G1 X的尺寸相比60D这种热门产品小了一圈,像素少了400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尺寸的缩小与像素的减少恰好比例一致,也就意味着G1 X拥有与佳能60D这一代产品几乎相同的画质。如果佳能没有对G1 X的透镜等方面做了明显改进,那么基本可以确定G1 X的成像质量会与60D十分的相似。
可以说佳能G1 X与下边这3太相机画质基本一样
    目前公认7D、60D、600D这一块感光元件的成像是好于诸如GX1、GH2这种M4/3产品的,但是由于尺寸的缩小带来的像素降低也许会让很多人退缩。不过随着像素过剩时代的来临以及1400万真的不算一个低的数字,所以相信很多人会认可佳能G1 X的这种画质表现。
一句话结论:佳能G1 X与佳能7D、60D、600D画质表现非常相似只是像素略低
[align=left]·第2问 高感到底怎么样[/align][align=left]    高感也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由于这款产品在点距方面与佳能7D60D600D完全一样,技术水平也属于同一代,所以可以想象他们在高感方面的表现也应该相似。笔者此次搜集了国外著名网站Focus Numerique拍摄的评测样片,请大家看图为快:[/align]
左侧为佳能G1 X 右侧为松下GX1
    图画部分两者表现较为相似,佳能的产品色彩显得更艳丽而松下更低调,高感方面从这一组看差距较小,只能说佳能的降噪痕迹要比松下的小一点。
左侧为佳能G1 X 右侧为松下GX1
    第二张图片比的是细节,我们可以看到随着ISO升高两台相机的细节都在不断降低,总的来说12800的情况下佳能的画面略微干净一点,细节也显得略多一点,当然佳能的照片曝光要更高一点,所以依旧只能说强一点点。
左侧为佳能G1 X 右侧为松下GX1
    纯色块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这个测试完全表现的是相机的降噪能力,这个测试则真正表现出了佳能Digic5处理器的能力,相比松下GX1胜出了1档多不到2档。综合以上3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佳能G1 X的降噪功能更加强大,细节表现则胜出GX1不多,总的来说要比GX1好但是差距并不明显。
一句话总结:佳能G1 X在高感上要胜过松下GX1在1/3 - 2/3档之间。

[align=left]·第3问 体积能够大多少[/align][align=left] 然后我们来看看佳能G1 X体积方面的一些东西,对比自然是上一代产品G12以及目前大热的微单GX1,此页图片来自传说中的dpreview,让大家看图为快:[/align]
佳能G1 X对比佳能G12
我们可以看到2台机器的外观风格十分相似,体积上佳能G1 X与佳能G12十分相似只是厚度还是高了不少,这也是更大底片带来的问题,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佳能G1 X对比松下GX1
佳能G1 X对比松下GX1
这俩名字十分相似的产品在体积上也是很相近,当然GX1仅有这枚镜头能做到如此的厚度,但是无论是焦段、光圈大小、光学素质都没有佳能G1 X的镜头优秀,这也是现实。
一句话总结:佳能G1 X要比目前的旗舰DC略大,与目前的微单相似相仿。

·第4问 操控到底好不好
佳能G1 X实际上在外观风格与操控方面与前一代产品G12有很高的相似之处,所以操控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还是按照老的惯例,让我们来看看实际图片:
佳能G1 X正面
佳能G1 X背面
佳能G1 X顶部
我们可以看到佳能G12身上的的诸多元素都被移植过去,不过曝光补偿转盘被挪到了模式转盘下方,ISO调整调回了机身内部,背后也增加了诸如录像键这种正面变化,但是总的来说,前拨杆后转盘的思路和多转盘的操控基本都被保留了下来。
一句话总结:操控与G12十分类似,小改变顺应时代潮流。

·第5问 镜头规格对不对
镜头是笔者看到对于佳能G1 X最多批判的所在,这款规格为等效28-112/2.8-5.8的镜头变焦倍率仅为4X,而且长焦端光圈仅有5.8,这一镜头组合则是大家批判的焦点,笔者相信主要问题就在于为何在一个仅有4X的镜头上,长焦端光圈还是只有那么小。
佳能G1 X镜头伸出情况
其实这个东西做成这样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焦距的2位数与3位数会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反差,虽然很多人认为85mm与105mm的焦距相差很小,不过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上讲3位数的角度会显得长很多,这也是佳能为什么顶着小光圈也要做到4X变焦的原因之一。

[table=502][align=center][font=宋体]产品名称[/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广角[/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长焦[/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广角光圈[/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长焦光圈[/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佳能[/font][font=calibri]G1 X[/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8[/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112[/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8[/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5.8[/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佳能[/font][font=calibri]G12[/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8[/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140[/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8[/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4.5[/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尼康[/font][font=calibri]P7100[/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8[/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00[/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8[/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5.6[/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松下[/font][font=calibri]LX5[/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4[/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90[/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0[/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3.3[/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奥林巴斯[/font][font=calibri]XZ-1[/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8[/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112[/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1.8[/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5[/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富士[/font][font=calibri]X10[/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8[/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112[/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0[/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8[/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理光[/font][font=calibri]GRD4[/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8[/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8[/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1.9[/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1.9[/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三星[/font][font=calibri]EX1[/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4[/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72[/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1.8[/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4[/font][/align][/table]

如果把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旗舰DC比一下,相对来讲佳能G1 X的光圈就小了点,不过换一个方面想想呢?在虚化效果上,采用如此大底片的G1 X以这么大的光圈足以超越所有DC,而大底片带来的高ISO效果也要超越目前所有小DC起码2档,所以说看似小的光圈,实际上在效果上并没有太多的不同。
一句话总结:光圈焦距总体规格比较低,但是虚化与快门速度在大底支持下仍然有保证。

·第6问 对比微单怎么样
然后我们来比一比目前流行的微单相机,实际上这也是佳能G1 X的目标竞争对手。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微单相机无非就是索尼尼康奥林巴斯、松下这4家,首先来看看我们对阵的所有竞争对手的数量。
佳能G1 X对阵竞争对手
除了那些长得比较变态定位非常高端的产品,佳能G1 X的微单竞争对手可以说有以下7台相机,分属3个系统。那么这7台相机当中相比佳能G1 X又有什么特点呢?

[table=502][align=center][font=宋体]产品名称[/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相对优点[/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相对缺点[/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镜头数量[/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尼康[/font][font=calibri]J1[/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速度更快[/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外观时尚[/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画质略差[/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操控略差[/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4[/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索尼[/font][font=calibri]NEX-C3[/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画质更好[/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外观时尚[/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对焦较慢[/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操控略差[/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9[/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索尼[/font][font=calibri]NEX-5N[/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画质更好[/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外观时尚[/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对焦较慢[/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操控略差[/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9[/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奥林巴斯[/font][font=calibri]E-PL3[/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对焦较快[/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外观时尚[/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画质略差[/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操控略差[/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7[/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奥林巴斯[/font][font=calibri]E-PM1[/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对焦较快[/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外观时尚[/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画质略差[/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操控略差[/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7[/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松下[/font][font=calibri]GX1[/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对焦较快[/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外观时尚[/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画质略差[/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操控略差[/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7[/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松下[/font][font=calibri]GF3[/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对焦较快[/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外观时尚[/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画质略差[/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操控略差[/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27[/font][/align][/table]

首先有2个共通的优点和缺点,那就是这些产品全部要长得比佳能G1 X时尚,这些产品在操控方面全面要比佳能G1 X要差。这也是佳能G1 X的定位所致,绝大多数微单都在争取时尚市场、女性市场等等,而佳能G1 X则更加专业化。可以说佳能G1 X目前并不与这些产品产生太多的冲突,但是对于那些希望购买一台平时带出门相机的朋友,佳能G1 X比不少微单有吸引力。
一句话总结:相比微单相机,佳能G1 X可以依靠其优秀的操控和较好的画质赢得绝大多数严肃摄影人的芳心。

[align=left]·第7问 对比单反怎么样[/align][align=left] 然后我们来比比单反,虽然2011年整体微单市场大盛,但是单反相机仍然是绝对的主力,而与G1 X价格上面能有冲突的也就是入门级产品,其中包括佳能1100D600D尼康D3100D5100索尼的A35(A35是固定半透式反光板相机,但是使用了单反的系统所以放在其中)。很显然佳能G1 X与单反的不同之处相当的多,那么他们之间各自有什么特点呢?[/align]
佳能600D依旧是2011年最热单反产品
单反其实在画质方面相比G1 X真的优势不是很多,尤其是高ISO方面根据笔者收集的资料来看与600D区别不大。单反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可以快速拍摄、电池续航能力较好、具备光学取景器、有大量的镜头在背后支持。
尼康D5100实在是推出的有点晚 否则市场表现肯定比现在好
而佳能G1 X很显然尺寸小得多,尤其是关机体积要小了数倍,扩展能力显然不像单反那样的齐全但是对于简单的拍摄也足够适用。而且在操控方面,佳能G1 X的前拨轮后转轮相比入门单反的单拨轮丝毫不差,所以说佳能G1 X与单反丝毫不冲突。
一句话总结:相比单反相机,佳能G1 X最大优势在于体积小得多操控并不差,劣势在于速度无法达到单反的标准。

·第8问 到底谁会购买他
最后一个问题想必也是很多人关心的,我是否应该购买G1 X,毕竟作为后微单时代的代表产品,G1 X给了我们相比之前所有微单相机不一样的体验。当然佳能G1 X虽然在价位上与传统的微单相机十分相似,但是定位上的确有相当多的不同之处,不过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出现这种情况也是理所应当的。
足够的细分市场使得MV800这种相机也会受到相当多人的欢迎
那么到底什么人真的需要佳能G1 X呢?首先必须是对于体积和画质均很重视的用户,毕竟这也是G1 X的很大优势之一。如果用户对于体积不是很重视,那么购买一台诸如600D这样的单反,又不会贵很多,持握感以及操控方面一点同样也是很好。而相比其他微单,G1 X没有可换镜头的噱头,也没有时尚靓丽的外观,这台相机更多的还是实用为先。
理光GRD4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感光元件性能跟不上价格和定位
所以说很显然,如果你注重相机的小巧、高画质、好操作,同时不追求时尚的外观,不追求可交换镜头的形式,纯粹的小巧+实用+高画质就是佳能G1 X的根本。虽然相比G12当年的569美元,现在的G1 X开价799美元(今日汇率)高了三分之一,不过G1 X在画质方面的进步并非一步两步,而且画质的进步使得G1 X成为了一台非常干脆的备机,自然也会吸引更多的用户去购买。
一句话总结:追求小巧、追求操控、追求低调、追求实用的用户会购买佳能G1 X。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后微单时代已经到来 8问佳能G1 X为何物
CBSi中国·ZOL http://dcdv.zol.com.cn/270/2702287.html

·第1猜想 不换镜头大家走
    佳能G1 X的发布实际上给整个市场格局带来了不小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以往的格局,这种改变其实源于佳能即使涉及到了微单这一领域也没有对专业方面的妥协。在上文当中笔者也再三强调,佳能G1 X与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微单产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轻外观重操控,这也是很多想要小体积实现高性能的用户现在没有的东西。
尼康J1绝对的够漂亮和时尚 但是和专业还是有距离
    备机这一概念其实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而能够作为备机的DC基本上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专业DC,这些产品几乎所有都采用了1/1.7寸左右的感光元件(只有某个故障率和反应速度都是神的品牌的2台相机采用了1.7X APS-C的感光元件),当然佳能G1 X的定价还是比这些产品高了一些,但是基本上实现了全面超越,试想一下如果价格下来了呢?
尼康P7100则是拥有足够专业的操控 但是画质方面不够让人满意
    自然大家都会考虑推出这样的产品,而目前索尼奥林巴斯、松下这3家已经在自己微单的路上走的很远,而且专业DC索尼早已放弃,奥林巴斯XZ-1以及松下LX5都颇有老态。尼康P7100虽然不给力但是为了保持形象推出一台采用CX画质的旗舰DC颇为重要,宾得依靠小Q显然只是个玩具推出一台大底DC也是保持专业形象。理光GRD4目前画质仍然是个坎,体积也不够小,进入大底片也是理所应当。三星目前NX系列风头正猛,小DC方面也将会以WiFi,多功能,足够细分市场为准,卡西欧则使用保持自己轻巧的风格,所以说这样看来可能跟进这一市场的仅是3家而已。
一句话总结:尼康、宾得、理光有理由跟随佳能进入大底DC市场。


[align=left]·第2猜想 无损切幅新M4/3[/align][align=left] 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诸如dpreview这种网站给佳能这块CMOS的定义为Four Thirds(4/3寸),而这块实际转换倍率为1.85X的CMOS是可以实现4/3寸的,而且能够实现不止一种比例的4/3寸,毕竟固守一种画幅并非好思路,如果能够有所改变自然会受到更多用户的欢迎。[/align]
[table=502][align=center][font=宋体]比例[/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尺寸([/font][font=calibri]mm[/font][font=宋体][/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大约像素[/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7[/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6[/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16.4[/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14[/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3800[/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3200[/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5[/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4[/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16.9[/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13.5[/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3900[/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3100[/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3[/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17.3[/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13[/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4000[/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3000[/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2[/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18[/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12[/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4100[/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2800[/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16[/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10[/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18.3[/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11.4[/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4200[/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2600[/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16[/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9[/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18.7[/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10.5[/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4300[/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2400[/font][/align][/table]

[align=left] 目前佳能这块1.85X的CMOS可以覆盖从7:6到16:9的画幅,其中主流的4:3、3:2全部涵盖其中,16:9这种视频拍摄的规格也可以做到无焦距损失。就算不准备这么多种画幅,光是4:3、3:2、16:9这3种就可以算是一个创举了。[/align]
图片来源于dpreview GH2就采用了多尺寸冗余传感器
[align=left] 其实冗余感光元件一直是很多人所提到的东西,而冗余感光元件的实现需要以下几个条件:1.感光元件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到可以浪费的程度。2.必须使用电子取景器。3.最好没有机械联动机构(包括反光板)。而在2012年这一切都已经不难。[/align][align=left] 一句话总结:佳能这块CMOS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成为多画幅4/3寸感光元件。[/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第3猜想 奥巴佳能新联盟[/align][align=left] 第3个猜想实际上是第二个猜想的继承和发展,目前4/3虽然很是热闹,但是只有奥林巴斯和松下两家真正参与其中,柯达过去干过一些但是现在难以自保,剩下几家全部都是天桥把式,光说不练。不过即使就剩下这2家,目前也是有很多内部问题无法协调。[/align]
奥林巴斯E-P3其实是一台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相机 无奈感光元件限制了其表现
[align=left] 目前4/3系统的两家全部由松下提供感光元件,而松下显然在感光元件方面卡着奥林巴斯,虽然奥林巴斯表面上宣称我们不玩像素大战,但是事实上很难说这是不是个无奈的选择。而且目前奥林巴斯明显在这方面吃了点亏,导致相机卖不出价钱,柯达只剩下了腿,富士只剩下了嘴,感光元件还能靠谁呢?[/align][align=left] 佳能这块1.85X感光元件的出现显然给了奥林巴斯希望,虽然说佳能没有出售感光元件的※※,但是目前这块感光原件尺寸颇为特殊,仅靠G1 X一款产品显然不能保证成本,出售给奥林巴斯做微单岂不妙哉。而且奥林巴斯用这块1.85X的感光元件也能实现多比例切换,实现这个可以说是4/3系统的一个大突破,岂不更好?[/align][align=left] 一句话总结:佳能将这块1.85X的CMOS卖给奥林巴斯做新微单是件双赢的事情。[/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总结其实不重要 大家你们怎么想[/align][align=left] 好了,关于佳能G1 X,笔者目前能想到的就是这些,作为目前史上首台以操控性、低调外观、不可换镜头为特色的微单相机,佳能G1 X的出现宣告了后微单时代的来临,也使得相机市场越来越热闹。[/align][align=left] 由于手机拍照的兴起,我们必须承认目前相机的优势已经很小了,之前那股抛弃大尺寸感光元件的热潮显然是向成本和体积妥协,但是这条路快要被手机堵死了。所以说目前相机感光元件在缩小这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有一部分产品必然会走向大底的道路。[/align]
佳能G1 X足够让你满意吗
[align=left] 目前佳能G1 X作为首款这种定位的产品,由于上市还需要一段时间(预计在2月初)所以笔者还不好说这款产品的销售状况究竟如何。虽然在此我们并不能真正预测他是否成功,不过笔者在这里还是更愿意听听大家的看法,毕竟佳能G1 X并非想要特立独行,能获得尽可能多的人才是王道。[/align]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Canon G1 X - 畫質大反擊 1.5" 特大CMOS, 比m4/3更勝一籌 頂級操控, 轉盤反芒一應俱全! 定價$5980, 現貨發售!
http://www_dcfever_com/shop/product.php?pid=4141]http://www_dcfever_com/shop/product.php?pid=4141
Canon PowerShot G1 X

旺角門市:現貨供應
銅鑼灣門市:現貨供應
深水埗門市:請向店員查詢
更新:2012-02-07

產品介紹

[table=100%]
Canon G1 X[/table][hr]

[align=center]
[/align][table=100%][table=100]
[/table]Canon G1 X 採用 Canon 最新研製的特大 1.5" (18.7mm x 14mm) 1,430 萬像素 CMOS,面積比 4/3 系統相機使用的影像感應器為大,更比一般高階數碼輕便相機使用的影像感應器 (1/1.7吋) 面積大 6.3 倍,大大增強集光能力,大幅改善噪訊比例,有利昏暗環境中使用高感光度設定拍攝,加上 F2.8 大光圈,輕易營造優美散景。[/table]而配合這個新型的感光元件,G1 X 內置最新的 DIGIC 5 影像處理器。DIGIC 5 處理器比上一代的 DIGIC 4 擁有 6 倍的運算速度,高速運算對於雜訊處理、連拍速度、色彩還原、寬容度等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而整體性能大幅提升 50%,滿足有要求的用家。受惠於高速處理能力,G1 X 引入全新的多區自動白平衡調整功能,相機能夠自動分析場景中不同的光源,並局部進行白平衡的調整。
[align=center]
[/align]這項功能對於複雜的環境光尤其有效,例如經常遇到的室內環境,烏絲燈和白光管並存,往往造成偏色的現象。這功能便可以使相片的色彩更自然,更好看。
G1 X 機身特設多組控制轉盤,符合人體工學設計,方便迅速調校各項設定,讓拍攝得心應手。更可按個人習慣,快速設定光圈值、快門速度、ISO 感光度、曝光補償、調整焦點、白平衡修正、相片長寬比例、動態範圍及暗部修正等功能,提供專業級的靈活操控感!
同時採用 3" 92 萬點的多角度 PureColor II VA 螢幕,方便以高低不同角度拍攝。側開式設計於使用腳架或垂直拍攝時仍能操作自如,增加拍攝靈活度。Pure Color II VA 螢幕亮度比一般 LCD 螢幕高 3 倍,側視光亮度更提升 10 倍,加上廣闊的可視角度,於強光直射下仍能重現影像的色彩及層次感。
[table=100]
前置滾輪
機頂雙層功能轉盤
機身轉盤
3" 92 萬點多角度螢幕
[/table]
[table=100%][table=100]
[/table]另外,鏡頭方面,G1 X 用上一枝 28-112mm、4 倍光學變焦的鏡頭。 而鏡頭的防震系統則用上 Hybrid IS 混合型光學影像穩定器,加入了加速感應器,對應不同形式的震動並作出最準確的補償,無論是長焦距抑或是微距都能照顧得到。
[/table]在機身功能方面,S100 亦有很多的提升和改進。在 Scene Detection 埸景模式下,相機除了自動選擇最適當的拍攝模式和設定進行拍攝外,配合全新 Intelligent IS,同時判斷環境選用最適當的影像穩定模式,用家無論拍攝哪種類型的題材,都能輕鬆得到清晰銳利的相片。
[align=center]
Scene Detection 配合 Intelligent IS[/align]另外,為配合專業攝影師的需要,PowerShot G1 X 新增相片版權功能,可於相機內直接輸入「版權詳情」及「攝影師姓名」等資料,自動儲存於每張影像之 EXIF 資料內,令相片管理更方便。
[align=center]
[/align]
Canon G1 X 其他特點:
[list][li]ISO100-12800 感光度 [/li][li]內置 ND 濾鏡及電子水平儀功能 [/li][li]4.5fps 高畫質高速連拍模式 [/li][li]手持夜景拍攝模式 [/li][li]全高清立體聲短片 內置動態與Powered IS穩定技術 [/li][li]眨眼、笑臉及臉孔自拍功能 [/li][li]加強配件支援 [/li][/list]
[table=100%][td=2,1]規格總覽 GENERAL SPECIFICATIONS[/td]型號:Canon PowerShot G1 X相機格式:1430 萬像素,半專業級數碼相機推出日期:約 2012 年 1 月 [td=2,1]影像規格 IMAGE SPECIFICATIONS[/td]感光元件像素:1430 萬像素有效像素:1430 萬像素感光元件大小:1.5 吋感光元件種類:CMOS最大解像度:4352 x 2248解像度選擇:4352 x 2248, 4352 x 2904, 3264 x 3264, 3072 x 2304, 3072 x 1728, 3072 x 2048, 2608 x 3264, 2304 x 2304, 1920 x 1080, 1840 x 2304, 1600 x 1200, 1600 x 1064, 1200 x 1200, 960 x 1200, 640 x 480, 640 x 360, 640 x 424, 480 x 480, 384 x 480壓縮模式:JPEG (EXIF 2.3)質素調較:Normal, Fine, RAW無壓縮影像格式:14-bit RAW(CR2 Canon)影像比例:3:2 / 4:3 / 16:9 / 1:1 /4:5動畫解像度:1280 x 720 @ 24fps 640 x 480 @ 30 fps 320 x 240 @ 30 fps動畫種類:H.264 MOV 格式、立體聲動畫音效:支援立體聲收音訊號轉換器:14 bit雜訊消除:支援防手震功能:Hybrid IS 光學防震[td=2,1]鏡頭規格 LENS SPECIFICATIONS[/td]鏡片焦距:15.1-60.4 mm www_dcfever_com相當於 135 格式焦距:28 mm 至 112 mm變焦能力:4X數碼變焦:4X光圈範圍:f/2.8 - 5.8 / 內建 ND 濾鏡自動對焦情況:人面對焦 人面追蹤 TTL 全自動對焦(單次或連續) AiAF 人工智能 9 點對焦或全畫面單點對焦 支援自動對焦鎖 www_dcfever_comAF Assist Light:支援 (可選擇開啟或關閉)手動對焦:支援正常對焦範圍:20cm - 無限遠 www_dcfever_com微距對焦範圍:20cm www_dcfever_com[td=2,1]曝光控制 EXPOSURE CONTROLS[/td]曝光模式:1. 支援光圈先決
2. 支援快門先決
3. 支援手動曝光 www_dcfever_com場景模式:Portrait, Landscape, Night Snapshot, Kids & Pets, Indoor, Sports, Sunset, Night Scene, Fireworks, Beach, Underwater, Aquarium, F快門速度:1/4000 至 60 秒,不支援 B 快門測光模式:平均測光 (Evaluative), ※※重點平均測光 (Centre-Weighted Averaging), 點測光 (Spot)曝光補償:-2EV 至 +2EV 以 1/3EV 級調整自動曝光鎖:支援包圍曝光:支援ISO 感光值:100 - 12800 (每 1/3 級調校)白平衡設定:自動, 預設 (Daylight, Cloudy, Tungsten, Fluorescent, Fluorescent H, Flash, Underwater), 手動白平衡
自訂手動白平衡設定自拍:2 秒, 10 秒, 自訂時間, 面部偵測自拍模式連拍:Normal: 1.9fps High Speed Brust: 4.5fps, 最多紀錄 6fps定時拍攝:支援, 1 - 60 分鐘, 1 - 100 張[td=2,1]閃光燈 FLASHES[/td]閃燈模式:自動 / 強制開啟 / 紅眼消減 / 慢快門同步 / 閉閉 / FE lock / 後簾同步閃燈範圍:廣角: 50cm - 7m 遠攝: 50cm - 4m外接閃燈:支援,熱靴插座 (Hot Shoe),支援 E-TTL II 自動閃光閃燈同步模式:支援前後簾快門[td=2,1]觀景器 VIEWFINDER[/td]LCD 熒光幕:3.0 吋 PureColor II VA LCD 熒光幕 ,視野率為 100 %光學觀景器:光學觀景器播放放大:10X[td=2,1]資料存取 DATA TRANSFER[/td]儲存媒體:SD / SDHC / SDXC 接口:USB 2.0, AV 輸出, HDMI視頻輸出:PAL 及 NTSC打印協定:PictBridge, Digital Print Order Format (DPOF) Version 1.1[td=2,1]電源 POWER SUPPLIES[/td]電池種類:Canon NB-10L 鋰充電池隨機電池及充電器:Canon NB-10L 鋰充電池電池壽命:250 分鐘[td=2,1]機身資料 PHYSICAL SPECIFICATIONS[/td]腳架座材料:金屬機身重量:重量(含電池):534 克體積:117 x 81 x 65 mm[td=2,1]其它資料 OTHERS[/td]隨機軟件:Digital Camera Solution CD-ROM ArcSoft Camera Suite CD-ROM[td=2,1]其它資料 OTHERS[/td]附註:DIGIC 5 影像處理器 感光度推展至 ISO 12800 14-bit RAW 支援 FullHD 拍片及 Miniature 拍片(HD) [/table]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158
主题: 52
帖子: 565
注册: 2011年8月
深圳已经有售了
50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拒绝被忽悠 关于传感器大小的那些事儿

CBSi中国·ZOL http://dcdv.zol.com.cn/272/2722323.html

相信很多摄影爱好者在选购相机时除了会去了解相机的品牌、外观、以及各种眼花缭乱参数外,还会特意的去留意相机的感光元件。作为数码相机最核心的部件,感光元件无疑肩负着相机最重要的使命。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则是其感光元件,感光元件的好坏会对照片成像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笔者今天就来和大家来聊聊关于感光元件的那些事。

[align=center]
[/align]  在数码相机出现以前,胶卷是照片唯一的载体。它是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然后卷成整卷方便使用。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我们常见到黑白底片。然后在通过一系列的化学操作使图像固定在照片纸上,从而形成一张照片。
[align=center]
图为:世界上第一张照片[/align]  在当时,胶片有很多种不同的规格,最为常见的就是135胶片了,其尺寸是36×24mm(全画幅就是由此而来),一般每卷内含36张胶片。它被广泛的用于各种拍摄场合,相信所有的80后都记得在各大风景区里竖立着的黄色柯达遮阳伞吧。
[align=center]
图为:柯达135胶卷[/align]  当然除了135胶卷外还有一些尺寸更大的胶卷,比如中画幅和大画幅胶卷。中画幅是指介于36×24mm的全画幅及4×5英寸大画幅之间的成像尺寸,目前中画幅胶卷相机使用的是宽为6cm的120/220胶卷,胶片尺寸一般为60×45mm、60×60mm、60×70mm等不同规格。较大尺寸的胶片在拍摄时能记录下更多的信息,并且在冲洗时能放的更大。中幅相机企业主要有哈苏,禄莱(破产),宾得富士等。
[align=center]
图为:宾得645NII中画幅胶片相机[/align]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尺寸较小的胶卷,例如110胶卷,其画幅只有13×17mm,由于较小的体积,所以很多朋友都戏称其为“间谍相机”。
[align=center]
图为:110胶卷相机和火柴的对比[/align]  直到数码相机一统江山的今天,许多资深摄友依然在怀念着或还在使用着胶片。胶片可记录的色彩范围远远大于目前的数码相机传感器,而且不需要考虑白平衡,永远不会有色彩还原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最真实的画面。不过因为其昂贵的洗片花费、无法预览所拍摄的照片以及每卷36张照片的限制,注定了它将退出※※的舞台。

·数码时代大踏步的到来
  在※※的车轮中,旧事物总是要被新事物所替代。当1986年,柯达公司发明了第一台兆像素数码相机时,就已经注定相机产业将走向前所未有的数字化。在数码相机时代,感光元件代替胶卷成为相机的核心,数码相机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就是相机感光元件的发展道路。一般来说在感光元件中有三个参数是需要我们去重点关注的,分别是传感器的材质、尺寸以及有效像素。
[align=center]
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align]  感光元件在材质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CCD(电荷藕合)元件;而另一类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导体)器件。在早期的高端相机上一般采用的都是CCD感光元件,它的优点是低感画质出色,以及细节表现精致,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CCD传感器的制造工艺复杂,生产的成本要比CMOS高出很多。正因为这样,在目前的数码单反相机中大多数采用的都是CMOS传感器,它相比于CCD来说结构相对简单,生产成本也要低很多,并且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目前的CMOS画质并不比CCD差,甚至在高感成像方面还要优于CCD传感器。
[align=center]
柯达CCD感光元件[/align]  除了材质,传感器的尺寸也是其重要的一个考量指标。一般来说在同代工艺水平下,感光元件的好坏是和其尺寸大小成正比的,尺寸越大,成像质量也就越好,但同时制作的成本也要昂贵很多。正因为这样,所以很多相机厂商会在描述传感器大小的时候有意将消费者“搞晕”,这点笔者在后面的文章中会详细的讲到。
[align=center]
普通消费卡片和微4/3系统大小差别还是挺大的[/align]  有效像素就不要多说了,它代表了一台相机的最大可拍摄照片的尺寸,比如一台相机能够拍摄最大3000×4000像素的照片,那么我们就说其有效像素为3000×4000=1200万。需要注意的是像素越高代表着图片的细腻程度越高,但并不能说像素等同于画质,在上面的三个参数中,和画质关系最为密切的不是像素,而是传感器的尺寸。

·传感器尺寸大揭秘
  虽然感光元件的尺寸是影响成像表现力的硬指标之一,但许多人对感光元件尺寸的表示方法大惑不解,例如全画幅,中画幅之类的感光元件是使用汉字来表示的;又有些诸如APS-C画幅,APS-H画幅的感光元件是使用英文缩写进行标注的;而更多的相机则使用的是诸如1/1.8英寸,1/2.3英寸这样的分数表示。那么到底在这些不同表示方法下的感光元件大小有什么不同?1/2.3比微4/3感光元件具体小多少,它们和APS-C画幅相比又如何呢?为什么我们在谈到较大尺寸感光元件时会使用毫米做单位,而谈到小尺寸感光元件时却使用分数和英寸?
·你的传感器到底有多大?
  首先我们来说说全画幅,当相机过渡到数码时代时,人们延续了胶片时代的标准,将采用与135胶卷相同尺寸的感光元件的数码单反相机称为“全画幅数码相机”。所以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感光元件尺寸为36×24mm。
[align=center]
图为:全画幅单反感光元件[/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left]  有别于胶片时代的胶卷,数码相机的传感器在制造成本上要比胶卷昂贵许多倍,为了降※※造成本,以进一步抢占中低端市场,相机厂商开始使用较小尺寸的感光元件,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在一些低端的卡片相机上,厂商们出于成本考虑,将传感器做的非常小,例如1/2.3英寸的传感器,它的尺寸仅为6.16×4.62mm,在面积上只达到全画幅的3.2%。或许厂商认为把它叫做全画幅的3.2%不够好听,所以将其叫做1/2.3英寸,又是分数又是英寸,无非就是想让它听起来更大一些。[/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left]  需要注意的是,说明书上标注的传感器尺寸例如1/2.3英寸,它并不是传感器的某一条边的长度,而是传感器对角线的长度(并且包含器件封装外壳的宽度,实际的还要更短),一般来说的单反相机传感器长宽比为3:2,卡片相机长宽比为4:3,通过勾股定理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算出传感器真实的长宽数值。下面笔者通过一个表格向大家详细展示所有常见的传感器大小。[/align][table=540][td=1,1,117][align=center]格式[/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长度(mm)[/align][/td][td=1,1,113][align=center]宽度(mm)[/align][/td][td=1,1,101][align=center]对角线[/align][/td][td=1,1,97][align=center]面积[/align][/td][td=1,1,117][align=center]全画幅[/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36[/align][/td][td=1,1,113][align=center]24[/align][/td][td=1,1,101][align=center]43.27 [/align][/td][td=1,1,97][align=center]864.00 [/align][/td][td=1,1,117][align=center]佳能APS-H[/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27.9[/align][/td][td=1,1,113][align=center]18.6[/align][/td][td=1,1,101][align=center]33.53 [/align][/td][td=1,1,97][align=center]518.94 [/align][/td][td=1,1,117][align=center]尼康DX[/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23.6[/align][/td][td=1,1,113][align=center]15.8[/align][/td][td=1,1,101][align=center]28.40 [/align][/td][td=1,1,97][align=center]372.88 [/align][/td][td=1,1,117][align=center]佳能APS-C[/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22.3[/align][/td][td=1,1,113][align=center]14.9[/align][/td][td=1,1,101][align=center]26.82 [/align][/td][td=1,1,97][align=center]332.27 [/align][/td][td=1,1,117][align=center]佳能1.5英寸[/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18.7[/align][/td][td=1,1,113][align=center]14[/align][/td][td=1,1,101][align=center]23.36 [/align][/td][td=1,1,97][align=center]261.80 [/align][/td][td=1,1,117][align=center]4/3英寸[/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17.3[/align][/td][td=1,1,113][align=center]13[/align][/td][td=1,1,101][align=center]21.64 [/align][/td][td=1,1,97][align=center]224.90 [/align][/td][td=1,1,117][align=center]尼康 1系列[/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13.2[/align][/td][td=1,1,113][align=center]8.8[/align][/td][td=1,1,101][align=center]15.86 [/align][/td][td=1,1,97][align=center]116.16 [/align][/td][td=1,1,117][align=center]富士2/3英寸[/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8.8[/align][/td][td=1,1,113][align=center]6.6[/align][/td][td=1,1,101][align=center]11.00 [/align][/td][td=1,1,97][align=center]58.08 [/align][/td][td=1,1,117][align=center]1/1.7英寸[/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7.76[/align][/td][td=1,1,113][align=center]5.82[/align][/td][td=1,1,101][align=center]9.70 [/align][/td][td=1,1,97][align=center]45.16 [/align][/td][td=1,1,117][align=center]1/2.3英寸[/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6.16[/align][/td][td=1,1,113][align=center]4.62[/align][/td][td=1,1,101][align=center]7.70 [/align][/td][td=1,1,97][align=center]28.46 [/align][/td][td=1,1,117][align=center]1/3.2英寸[/align][/td][td=1,1,110][align=center]4.13[/align][/td][td=1,1,113][align=center]3.05[/align][/td][td=1,1,101][align=center]5.13 [/align][/td][td=1,1,97][align=center]12.60 [/align][/td][/table]
[align=center]
图为:各画幅传感器大小对比[/align]  看了上面这个图后你一定很吃惊吧,原来卡片相机的传感器尺寸竟然只有这么小。这也是为什么大尺寸感官元件的单反相机画质比卡片相机好的根本原因。那么为什么感光元件尺寸越大越好?它和像素密度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那就请你接着往下看。

·大尺寸的优势和焦距倍数
  有些单反相机采用的是大尺寸的APS-C画幅感光元件,而有些卡片相机采用的是1/2.3英寸感光元件,虽然它们可能都拥有1800万像素,但是区别在于二者的单个像素宽度不同。APS-C画幅、1800万像素感光元件的每一个像素宽约为4.3微米,而1/2.3英寸、1800万像素感光元件的每一个像素宽约有1.68微米。
[align=center]
图为:同像素、不同画幅传感器画质对比[/align]  单个像素越宽代表每个像素点的面积越大,通常情况下像素点的面积越大其捕捉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越不容易产生噪点。而像素点面积越小,所获得的信息量自然也就少了,为了对其加以补偿就必须加大电信号,而这么做又容易产生噪点。这就是为什么单反相机在夜晚的拍摄能力要比卡片相机好很多。当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诸如背照式CMOS传感器的出现,这种差距也在慢慢的缩小,虽然离质变还有很长的路,但是我们有理由为之期待。
[align=center]
图为:背照式CMOS原理图[/align]  相机感光元件的尺寸不同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关于镜头焦距转换倍率的问题。由于目前大部分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小于全画幅,故数码相机镜头的等效焦距比全画幅相机镜头的实际焦距大得多。为说明这种差异,于是引入了焦距转换系数(Focal Length Multiplier)这一概念。如50mm的标准镜头装到焦距转换系数为1.5的数码单反相机上,实际焦距则为75mm。在实际使用时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越小,其镜头焦距转换系数越大。
[table=388][td=1,1,133][align=center]格式[/align][/td][td=1,1,123][align=center]对角线[/align][/td][td=1,1,132][align=center]焦距倍数[/align][/td][td=1,1,133][align=center]全画幅[/align][/td][td=1,1,123][align=center]43.27 [/align][/td][td=1,1,132][align=center]1.0 [/align][/td][td=1,1,133][align=center]佳能APS-H[/align][/td][td=1,1,123][align=center]33.53 [/align][/td][td=1,1,132][align=center]1.3 [/align][/td][td=1,1,133][align=center]尼康DX[/align][/td][td=1,1,123][align=center]28.40 [/align][/td][td=1,1,132][align=center]1.5 [/align][/td][td=1,1,133][align=center]佳能APS-C[/align][/td][td=1,1,123][align=center]26.82 [/align][/td][td=1,1,132][align=center]1.6 [/align][/td][td=1,1,133][align=center]佳能1.5英寸[/align][/td][td=1,1,123][align=center]23.36 [/align][/td][td=1,1,132][align=center]1.9 [/align][/td][td=1,1,133][align=center]4/3英寸[/align][/td][td=1,1,123][align=center]21.64 [/align][/td][td=1,1,132][align=center]2.0 [/align][/td][td=1,1,133][align=center]尼康 1系列[/align][/td][td=1,1,123][align=center]15.86 [/align][/td][td=1,1,132][align=center]2.7 [/align][/td][td=1,1,133][align=center]富士2/3英寸[/align][/td][td=1,1,123][align=center]11.00 [/align][/td][td=1,1,132][align=center]3.9 [/align][/td][td=1,1,133][align=center]1/1.7英寸[/align][/td][td=1,1,123][align=center]9.70 [/align][/td][td=1,1,132][align=center]4.6 [/align][/td][td=1,1,133][align=center]1/2.3英寸[/align][/td][td=1,1,123][align=center]7.70 [/align][/td][td=1,1,132][align=center]5.6 [/align][/td][td=1,1,133][align=center]1/3.2英寸[/align][/td][td=1,1,123][align=center]5.13 [/align][/td][td=1,1,132][align=center]8.4 [/align][/td][/table]
  上面的就是各个画幅相机的镜头焦距转换系数,在计算等效焦距时只需要将镜头的实际焦距乘以转换系数即可得出该相机的实际拍摄焦距。

·各画幅相机样张对比
  说了这么多关于传感器尺寸大小的区别,为了能给读者更加直观的感受,笔者在下面给出了不同尺寸传感器的实拍样张,大家可以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align=center]
全画幅相机拍摄样张[/align][align=center]
APS-C画幅相机拍摄样张[/align][align=center]
4/3画幅相机拍摄样张[/align][align=center]
1/1.7英寸相机拍摄样张[/align][align=center]
1/2.3英寸相机拍摄样张[/align]  从样张中我们能很明显的感受到不同尺寸传感器拍摄效果的不同,全画幅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更加细腻清晰,成像质量很高;而相对而言,用小尺寸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在细节的表现力方面以及暗部的噪点控制方面做的就不是那么的完美。

·小尺寸传感器优势何在?
  当然也并不是说小尺寸的感光元件毫无优势,毕竟感光元件的尺寸缩小了,与之对应的相机体积也可以做的很小。我们就拿宾得Q来说,如果没有里面那块1/2.3英寸的小尺寸感光元件,相信它无论如何都不会做的这样小巧。
[align=center]
图为:宾得Q[/align]  抛开尺寸优势,小尺寸的感光元件在制造成本以及功耗水平上也都会比大尺寸的传感器低很多。就拿制造成本来说,之所以数码相机能够走进千家万户,之所以我们花一千多块钱就能买到一台数码相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小尺寸的感光元件制造成本低。这点对于数码相机的普及还是有很大意义的。
·小尺寸传感器路在何方?
  伴随着近几年来单反相机价格的逐步降低,三千多元的价格就能购买一台入门级的单反相机,这样低的售价无疑对传统卡片相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尽管这样,但笔者依然认为小尺寸相机还是有它存在空间的。虽说从画质上看,卡片相机比不过单反相机,但是它可以充分发挥其小巧轻便的优势,在相机的可玩性以及内置功能的丰富度上超越单反相机。
[align=center]
Lomo滤镜效果                    微缩景观效果[/align][align=center]
单色调效果                       水彩画效果[/align]  除此之外卡片式DC出众的便携性也是很大的一个亮点,相信谁也不愿意带着一台沉重单反相机去爬山吧。良好的便携性使得我们可以随时将相机带在身上,以免错过那些精彩的瞬间,真正做到对生活的一种记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来源 http://dc_it168_com/tu/1306692_4.shtml#show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独创1.85X大底 佳能G1 X高感样张再曝光 http://dcdv.zol.com.cn/272/2722941.html]http://dcdv.zol.com.cn/272/2722941.html

   佳能G1 X作为佳能首款采用大尺寸CMOS的PowerShot系列相机获得了不少用户的关注,不过由于产品尚未上市所以目前拥有的更多的是期待以及猜测。著名相机测试网站IR于近日放出了佳能G1 X的大量图片,其中有3档降噪模式的截图,笔者给大家简单整理如下:

[align=center]
[/align]    色块区域是最考验降噪能力的测试,我们可以看到最高档降噪相比最低档明显效果好了很多。
[align=center]
[/align]    白色的表盘单纯的表现细节,我们可以看到还是在最低降噪模式下看着更好。
[align=center]
[/align]    绿色的布纹则是同时考验细节以及色彩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佳能G1 X的降噪能力还是很强力的。基本上看佳能G1 X在ISO800的时候基本没有画质下降,ISO3200属于一个比较优秀的值,ISO12800在搭配强力降噪的情况下依然具备着一定的可用性。当然一部分截图不能说明全部问题,想要自己观察的朋友请点击这里,希望笔者搜集的这些资料能够帮到您了解佳能G1 X这款产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57
主题: 3
帖子: 54
注册: 2012年1月
光圈小的跟※※屁眼似的,假能怎么不去死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859
主题: 2
帖子: 468
注册: 2010年5月
近乎完美的G系列升级版,就等着在国内上市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842
主题: 405
帖子: 1248
注册: 2012年1月
顶一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109.718
主题: 324
帖子: 52517
注册: 2010年2月
优质内容勋章 内容贡献勋章
欧阳老牛 发表于 2012-2-8 09:19
拒绝被忽悠 关于传感器大小的那些事儿

CBSi中国·ZOL http://dcdv.zol.com.cn/272/2722323.html

相信很多摄影爱好者在选购相机时除了会去了解相机的品牌、外观、以及各种眼花缭乱参数外,还会特意的去留意相机的感光元件。作为数码相机最核心的部件,感光元件无疑肩负着相机最重要的使命。与传统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则是其感光元件,感光元件的好坏会对照片成像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笔者今天就来和大家来聊聊关于感光元件的那些事。

  在数码相机出现以前,胶卷是照片唯一的载体。它是将卤化银涂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然后卷成整卷方便使用。当有光线照射到卤化银上时,卤化银转变为黑色的银,经显影工艺后固定于片基,成为我们常见到黑白底片。然后在通过一系列的化学操作使图像固定在照片纸上,从而形成一张照片。

图为: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在当时,胶片有很多种不同的规格,最为常见的就是135胶片了,其尺寸是36×24mm(全画幅就是由此而来),一般每卷内含36张胶片。它被广泛的用于各种拍摄场合,相信所有的80后都记得在各大风景区里竖立着的黄色柯达遮阳伞吧。

图为:柯达135胶卷  当然除了135胶 ...


缺少1.7X的面积和对焦线长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92
主题: 90
帖子: 8514
注册: 2009年10月
欧阳老牛 发表于 2012-2-8 20:32
独创1.85X大底 佳能G1 X高感样张再曝光 http://dcdv.zol.com.cn/272/2722941.html]http://dcdv.zol.com.cn/272/2722941.html
......

ZOL评测不错了?顶。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售价5000大洋 佳能G1 X台湾地区已上市
来源 http://dcdv.zol.com.cn/273/2733762.html
    
    佳能Powershot G1 X继美国开售之后,目前已经在台湾地区也上市发售了,售价折合成人民币约为5112元左右。
佳能Powershot G1 X数码相机
佳能旗舰级无反光板相机Powershot G1 X采用1430万像素CMOS传感器,Digic 5处理器感光度范围ISO 100-12800,搭载一支等效焦距28-112mm F2.8-5.8镜头,以及一枚3英寸640×480翻转屏幕,支持1080/24p 720/30p视频,支持RAW格式,自带HDR功能以及ND滤镜,有40米防水外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来源:http://www_photographyblog_com/reviews/canon_powershot_g1_x_review/sample_images/

1/125 sec
f/2.8 | ISO 1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尼康D800领衔 2012值得等待的新品一览 CBSi中国·ZOL
来源:http://dcdv.zol.com.cn/273/2736049.html

大尺寸感光元件——佳能G1 X
  佳能G1 X采用了一块大小为18.7×14mm CMOS传感器,有效像素为1430万,搭载4倍光学变焦的IS防抖镜头,并具有最新的DIGIC5影像处理器及保证低光照拍摄效果的HS System。
佳能G1 X
 G1 X的CMOS传感器在尺寸上介于APS-C画幅与4/3系统之间,镜头焦距转换系数1.85倍。G1 X的感光度范围高达ISO100-12800,支持14bit的RAW拍摄及全高清摄像功能,而且相信在HS System的支持下,G1 X的高感光表现值得期待。   
佳能G1 X
  佳能G1 X的镜头采用10组11枚镜片结构,内涵超高折射率的双面非球面镜片、ND减光镜及6枚光圈叶片,其35mm等效焦距为28-112mm,最大光圈F2.8-5.8,最小光圈F16,并且内置佳能智慧IS防抖系统。在操控方面的表现,G1 X也极具专业品质。
佳能G1 X
主要性能参数
[table=90%][td=2,1]佳能 G1X[/td][td=1,1,30%]传感器类型[/td]1.5CMOS[td=1,1,30%]有效像素[/td]1430万[td=1,1,30%]光学变焦[/td]4倍[td=1,1,30%]影像处理器[/td]DIGIC 5[td=1,1,30%]最高分辨率[/td]4532×2448[td=1,1,30%]等效35mm焦距[/td]28-112mm[td=1,1,30%]显示屏尺寸[/td]3.0英寸[td=1,1,30%]像素及类型[/td]92.2万像素液晶屏[td=1,1,30%]测光方式[/td]评价测光,※※重点平均测光,点测光[td=1,1,30%]感光度[/td]自动,ISO 100,125,160,200,250,320,400,500,640,800,1000,1250,
1600,2000,2500,3200,4000,5000,6400,8000,10000,12800[td=1,1,30%]防抖性能[/td]光学防抖[td=1,1,30%]短片拍摄[/td]1920×1080(约24帧/秒)
1280×720(约30帧/秒)
640×480(约30帧/秒)
微缩景观效果:1280×720(拍摄:约6帧/秒、约3帧/秒、约1.5帧/秒,播放:约30帧/秒)、640×480(拍摄:约6帧/秒、约3帧/秒、约1.5帧/秒,播放:约30帧/秒)
iFrame短片:1280×720(约30帧/秒)[td=1,1,30%]连拍功能[/td]支持
约1.9张/秒(P模式)
约4.5张/秒(高画质高速连拍模式)[td=1,1,30%]存储卡类型[/td]SD/SDHC/SDXC卡[td=1,1,30%]外形尺寸[/td]116.7×80.5×64.7mm[td=1,1,30%]产品重量[/td]429g(仅机身),534g(含电池和存储卡)[/table]编辑观点:
  佳能G1 X是旗舰级G系列的全新一代,采用接近APS-C画幅单反的感光元件,让我们对这款DC旗舰的成像有着不错的期待。而DIGIC5图像处理器以及HS系统的应用,也让高感降噪值得期待。其实从一定范围来说,G1 X就是一台不可换镜头的微单产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92
主题: 90
帖子: 8514
注册: 2009年10月
欧阳老牛 发表于 2012-2-15 11:49
来源:http://www_photographyblog_com/reviews/canon_powershot_g1_x_review/sample_images/

1/125 sec
f/2.8 | ISO 100

期待ZOL的详细评测,上次那个评测太粗糙简单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Canon PowerShot G1 X 樣本相片上載完成!
来源:http://www_dcfever_com/news/readnews.php?id=6308

以配備大尺寸的 1.5 吋 CMOS 作為賣點,相信大家都有興趣知道 Canon 的 G1 X 畫質上到底能否挑戰無反?透過實際拍攝,DCFever_com 最新便上載了共 24 張由 G1 X 拍攝的樣本相片,於不同拍攝環境,實試新機的實拍表現。相比 G12,G1 X 於質素上一如預期有相當明顯的跳升,初步感覺,畫質甚至不下於 M4/3 一類無反,當中以高感光拍攝為例,便可見相機於雜訊控制上有不俗的水準。DCFever_com 將於稍後推出 PowerShot G1 X 的測試報告,讀者們請密切留意本站最新消息。
ISO 400、f/5.8、1/125s
ISO 1600、f/5.0、1/15s
ISO 100、f/8.0、30s 本帖最后由 欧阳老牛 于 2012-2-17 12:1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来源:http://www_dcfever_com/news/readnews.php?id=630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来源:http://www_dcfever_com/news/readnews.php?id=630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来源:http://www_dcfever_com/news/readnews.php?id=630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892
主题: 90
帖子: 8514
注册: 2009年10月
香港卖这么久了,国内还没上市,欺负大陆人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03
主题: 0
帖子: 36
注册: 2007年1月
周五上午去澳门问了 5900港币
不过卖断货了 没有见到真机
老板说下午就到货了 周六就有得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Canon 硬撼無反之作:PowerShot G1 X 測試
来源 http://www_dcfever_com/news/readnews.php?id=6313

面對無反,傳統大廠主要有兩種取向,要不是推出自家的無反系統,就是繼續靜觀其變。不過在靜觀其變的同時,Canon 其實亦暗暗出手,最新便推出了配備大尺寸 1.5 吋 CMOS 的 PowerShot G1 X,實行於畫質方面,硬撼一眾無反。

[align=center]
[/align]G1 X 為 Canon 應對無反的答案?
對於傳統大廠來說,無反的興起可謂帶來了一個兩難的局面,一方面不想削弱辛苦建立的單反市場,另一方面又不希望落後於其他無反品牌。雖然 Canon 今次推出的 G1 X 並非無反,不過新機就甚有「試水溫」的味道。相機配備類似無反規格的 1.5 吋 CMOS ,針對的是一班既要求高畫質,卻不熱衷換鏡的用家,雖然 Prosumer 採用大尺寸 Sensor 並不新鮮,不過從 G1 X 的開售反應看來,此類相機其實一樣大有市場。G1 X 的出現,可說是看準了市場空間,以介乎 Prosumer 與無反作定位,一來不至影響自家的入門單反,另一方面又可避免跟一眾無反直接衝突。至於廠方未來會否推出可換鏡版的 G1 X?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機身沿用 G12 風格
G1 X 的推出,目的並非要取代現有的 G12,反而從型號新加的 "X" 來看,稱之為 G 系的另一分支可能會更加貼切。不說不知,G1 X 原來經已是 Canon 第 11 部 G 系相機,新機沿用 G 系一向較硬朗的設計風格,驟眼一看可謂似足大碼版的 G12,當中最為明顯的不同,是內置閃燈改為彈出式設計。雖然並非換鏡設計,不過 G1 X 或許為遷就感光元件及鏡頭設計,於輕便性方面卻未有太大優勢,但相機為加強手感,就特別於手握部份加有防滑壓紋,感覺比 G12 更為貼手之餘,較大的機身對於男性用家來說,亦少了尾指懸空的問題。
選擇 Prosumer 的用家,通常都對操控都有一定要求,而 G1 X 於這方面其實跟 G12 亦頗為近似。相機除了一樣配備 3 吋的多角度 LCD,按鈕亦採用了近似的編排,稍有不同的是,G1 X 就將原來的曝光補償轉盤移至雙轉盤設計中的下層位置,而原有的 ISO 轉盤則改為機背按鈕控制。G1 X 前後共設有兩個快速轉輪,並新增了專用攝錄按鈕,於鏡環部份,相機其實亦有條件引入於 S90 / S95 / S100 頗受歡迎的快速控制環設計,不過可能為配合微距閃燈轉接,廠方今次便留有一手,算是有點美中不足。
攝力提升
隨著越來越多用家認清像素不等於質素後,近年大家似乎已不再盲目追求高像素,反而追求感光元件尺寸才是重點。有別於大部份 Prosumer 採用指甲般大小的感光元件,G1 X 焦點之一是配備一片新開發的 1.5 吋 1430 萬像 CMOS,以面積計算,相機感光面積不只比 DC 的 1/1.7 吋大 6.3 倍,以其 18.7 x 14mm 尺寸,面積甚至比 M4/3 規格的 17.3 x 13mm 要大。以更大的感光面積,感光元件可有效降低像點密度以提高集光能力,從而改善高感光表現,為保留更豐富的色彩層次,G1 X 並將 Raw 拍攝由 12-bit 改為 14-bit,與單反看齊。
透過一輪實拍,不難看出 G1 X 質素其實並不下於無反。相機不只於低感光拍出顏色銳利、層次豐富的影像,令人驚喜的是,高感光的表現亦不失色。以 ISO 1600 為例,影像便未有出現常見的 "油畫化" 導致細節大量留失,將感光推高一級至 ISO 3200,質素仍屬可用,當中除了大尺寸的 CMOS,相信跟相機配備新一代的 DIGIC 5 影像處理器亦有一定關係。
20cm = 近攝?
配合更大的 1.5 吋 CMOS, G1 X 的鏡頭尺寸上亦有必要作出「升級」。可能為覆蓋更大的成像圈,同時又要保持一定的質素,G1 X 配備的一支 28-112mm 的 4 倍變焦鏡頭於規格上便不算特別進取,除了變焦比 G12 的 5 倍(28-140mm)稍弱,遠攝最大光圈亦只有 f/5.8。G1 X 於對焦反應方面,感覺近似 G12,不過用慣 G12 的話,可能就要重新適應 G1 X 的近拍,相機廣角端最近對焦只有 20cm(遠攝端為 85cm),坦白說要拍攝食物特寫亦有點困難,幸好用家可於鏡頭前加裝近攝濾鏡,解決近攝方面的不足。
鏡頭於全段表現算是不俗,當中又以※※解像最為突出,同時值得一讚的是,鏡頭遇上高光亦未有明顯色邊問題,變形控制方面亦見理想。透過較大的片幅,除了有利畫質方面的發揮,相機亦更容易拍出一般 DC 難以造到的淺景深,不過由於鏡頭遠攝光圈始終不算大,要拍出景深也有一定技巧。以人像為例,同樣以遠攝大光圈拍攝,近距離的半身人像,便會比全身拍攝更容易的拍出景深效果(主體跟背景當然亦要有一定距離)。
功能再強化
強調質素之餘,G1 X 於功能上亦進一步作強化,除了內置電子水平儀、支援 4.5fps 的全解像拍攝等,其中筆者最受落的便是相機提供 f/16 的最細光圈及最長 60 秒的曝光時間,配合內置的 ND,即使「日光日白」,亦可輕鬆的造出長曝效果。
[table=100%][td=1,1,50%]
[/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配備了一個 3 吋 92 萬點 LCD,採用多角度設計,讓用家可輕鬆進行高低角度取景甚至自拍。[/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內置閃燈採用彈出式設計。[/td][td=1,1,50%]採用一支等效 28-112 mm 的 4 倍鏡頭。[/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鏡頭於廣角狀態。[/td][td=1,1,50%]鏡頭於遠攝狀態。[/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手握部份加有壓紋防滑處理,並設有一個快速轉輪。[/td][td=1,1,50%]光學觀景器不設[backcolor=#ffcc00]資訊[/backcolor]顯示,感覺上寥勝於無。[/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設有屈度調整。[/td][td=1,1,50%]機頂除了模式轉盤,亦設有曝光補償轉盤。[/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ISO 控制轉至機背。[/td][td=1,1,50%]機側設有快捷按鈕。[/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設有閃燈 Hot Shoe,可對應 Canon 自家的 E-TTL II 閃燈系統。[/td][td=1,1,50%]鏡環可除下,以對應微距閃燈轉接器 MLA-DC1。[/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支援 HDMI 輸出。[/td][td=1,1,50%]採用 NB-10L 鋰電。[/td][td=1,1,50%]
[/td][td=1,1,50%]
[/td][td=2,1]右為 G1 X、左為 G12,可見 G1 X 機身比 G12 要大。[/td][/table]
[align=center]
[/align]主要菜單
[table=100%][td=1,1,50%]
[/td][td=1,1,50%]
[/td][td=1,1,50%]最高解像為 1430 萬。[/td][td=1,1,50%]可拍攝不同的比例。[/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支援 14-bit Raw + Jpeg 拍攝。[/td][td=1,1,50%]提供最高 ISO 12800 的感光,可作 1/3 級控制。[/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內置 ND 濾鏡,可作 3 級減光。[/td][td=1,1,50%]設有高動態拍攝功能。[/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除了提供最細 f/16 的光圈,相機亦提供最長 60 秒的曝光,為拍攝提供更大的彈性。[/td][td=1,1,50%]設有曝光鎖功能。[/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支援點測光。[/td][td=1,1,50%]對焦框設有 2 種大小供選擇。[/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一般模式下,相機的最快連拍為 1.9fps(提供追焦功能)。[/td][td=1,1,50%]鎖定 AF 及 AE 下,相機最高可進行 4.5fps 的全解像拍攝(6 張)。[/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NR 除雜訊強弱可由用家自訂。[/td][td=1,1,50%]新增版權資訊功能可切合專業攝影師的需要。[/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內置電子水平儀。[/td][td=1,1,50%]設有 Powered IS 防震。[/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快捷按鈕功能可由用家自訂。[/td][td=1,1,50%]用家亦可自訂快速轉輪及機背轉盤功能。[/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內置玩具相機、HDR、魚眼等特效。[/td][td=1,1,50%]支援 1920 x 1080 的 Full HD 攝錄。[/td][/table]
  
散景測試(遠攝端、 f/5.8 光圈、最近拍攝距離)
[align=center]
[/align]  
近攝能力測試(近攝模式最近對焦距離)
[table=100%][td=1,1,50%]
[/td][td=1,1,50%]
[/td][td=1,1,50%]廣角端[/td][td=1,1,50%]遠攝端[/td][/table]
  
鏡頭變形測試
[table=100%][td=1,1,50%]
[/td][td=1,1,50%]
[/td][td=1,1,50%]廣角端[/td][td=1,1,50%]遠攝端[/td][/table]
  
感光度測試
[table=100%][td=1,1,50%]
[/td][td=1,1,50%]
[/td][td=1,1,50%]ISO 100[/td][td=1,1,50%]ISO 200[/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ISO 400[/td][td=1,1,50%]ISO 800[/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ISO 1600[/td][td=1,1,50%]ISO 3200[/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ISO 6400[/td][td=1,1,50%]ISO 12800[/td][/table]
  
測試相片
[table=100%][td=1,1,50%]
[/td][td=1,1,50%]
[/td][td=1,1,50%]ISO 400、f/5.8、1/125s [ Ori ][/td][td=1,1,50%]ISO 200、f/5.8、1/60s [ Ori ][/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ISO 100、f/5.0、1/80s [ Ori ][/td][td=1,1,50%]ISO 200、f/5.0、1/50s [ Ori ][/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ISO 100、f/16、ND、2s [ Ori ][/td][td=1,1,50%]ISO 1600、f/5.0、1/15s [ Ori ][/td][td=1,1,50%]
[/td][td=1,1,50%]
[/td][td=1,1,50%]ISO 800、f/2.8、1/30s [ Ori ][/td][td=1,1,50%]ISO 100、f/8.0、30s [ Ori ][/td][/table]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点评佳能PowerShot G1 X  来源 http://info.xitek.com/wuji/201202/21-75266.html  

2012年1月10日,佳能正式发布一款搭载了接近APS-C规格图像感应器的高端小型数码相机博秀PowerShot G1 X。这款相机最大特征就是图像感应器采用新开发的1.5〃CMOS图像感应器(约18.7×14 mm)。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G1 X与G12[/align]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PowerShot G1 X搭载的1.5"图像感应器尺寸约18.7×14 mm,是以EOS数码单反相机的APS-C规格CMOS图像感应器尺寸(22.3×14.9 mm)为基准,采用了适用于小型数码相机4:3的长宽比。单就尺寸超过M4/3(17.3x13.0mm)和尼康CX格式(13.2x8.8mm)。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各尺寸传感器对比[/align]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PowerShot G1 X:4352×3264(4:3)约1430万有效像素(红色部分)
EOS 7D:5184×3456(3:2)约1800万有效像素(蓝色部分)[/align]  
  之所以说是以单反APS-C尺寸为基准,我们可以算算,其实1800万像素APS-C画幅佳能EOS单反(7D、60D、600D)和PowerShot G1 X单像素尺寸都是4.3μm x 4.3μm(密度相同)!另外EOS 7D采用8通道读取、EOS 60D、EOS 600D以及PowerShot G1 X都是4通道数据读取。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佳能非常明智,EOS 60D、EOS 600D的CMOS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以其为基础4:3“剪裁”便产生了PowerShot G1 X 1.5" CMOS图像感应器。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感应器面积增大[/align]  
[align=center]
[/align]  
  PowerShot G1 X的1.5"CMOS图像感应器的尺寸为佳能高端小型数码相机PowerShot G12搭载的1/1.7"图像感应器的约6.3倍,单个像素开口区域的面积为其约4.5倍。当图像感应器在一定的时间内接收定量的光信息时,1.5"图像感应器捕捉的光信号为1/1.7"图像感应器的约4.5倍,可以储存约4.5倍的电子信号。画质提升是毋庸置疑的,下面我们看一下法国DXOmark的测试结果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与上2代G系列产品对比[/align]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与M4/3最新产品对比[/align]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与尼康1 CX格式对比[/align]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与同门APS-C画幅单反对比(同像素密度)[/align]  
  从测试结果来看佳能PowerShot G1 X 1.5"图像感应器的优势在ISO测试上体现比较明显。

镜头方面PowerShot G1 X搭载了新的镜头。前端镜片直径约37mm,是高端小型数码相机PowerShot G12(φ约26mm)的约1.4倍。PowerShot G1 X的镜头具备等效约28-112mm 4倍光学变焦,6片光圈叶片。最大光圈广角F2.8长焦F5.8。
  
[align=center]
[/align]  
   PowerShot G1 X的镜头采用了新的大口径双面非球面UA镜片。UA是Ultra high refractive index Aspherical的简称,是指佳能开发的超高折射率玻璃铸模非球面镜片。UA镜片的折射率非常高,有助于实现镜头的小型化和高性能化。镜片结构包括2片双面非球面UA镜片和1片双面非球面镜片,共10组11片。
  
[align=center]
[/align]  
  按照这个配置相当于佳能EOS APS-C单反搭配18-75mm镜头(1.5x系数),这样看来这款镜头的配置并不出彩,焦距视角上与富士X10、奥林巴斯XZ-1相当,但光圈偏小,尤其长焦端仅到F5.8,虽然PowerShot G1 X的传感器尺寸比较大,虚化效果较好,但感觉难以完全发挥大尺寸传感器的威力。日本Egami网站([u]点击这里[/u])曾报道18-45mmF/3.5-5.6镜头专利,有可能未来应用在PowerShot G1 X后续机型上。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佳能APS-C(1.6x)18-45mmF/3.5-5.6镜头专利[/align][align=center]
[/align]  
   PowerShot G1 X机身基本延续PowerShot G12的设计,只不过机顶增加弹出式内闪,光学取景器方面并没有多少作为,镜头上也与以前G系列产品相同并不支持手动变焦,有网友戏称为“大芯版G12 ”。作为第一款“大底”变焦镜头便携数码相机(“大底”指大尺寸传感器),其最大亮点自然就是大底和变焦!先说变焦,此前发布“大底”便携数码相机,如适马DP系列、徕卡X1、富士X100都采用定焦镜头,佳能这款产品采用变焦设计更为方便。再说大底,何谓“大”,网友会把图像感应器尺寸在M4/3(17.3x13.0mm)以上的认为是“大底”,佳能此次升级一举将PowerShot G系列从1/1.7英寸高端DC提升了一个层次。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佳能G1 X体积和重量相对X100、DP2x优势不明显[/align]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采用大尺寸图像感应器画质提升明显,尤其ISO上[/align]  
  假如按照以往套路(G12与S95/G11与S90),佳能去年推出PowerShot S100V后,新研发的约1210万像素 1/1.7"高感光CMOS图像感应器再应用到PowerShot G12身上,也就出现PowerShot G13(或者叫G14/G15),显然从目前形势来看,这种常规升级的产品与微单相机相比,竞争力不足,采用更大尺寸图像感应器势在必行。PowerShot G1 X自然应运而生(型号“X”的含义恐怕与1D X类似)。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佳能会走富士这条路线吗?X10=S100V X100=G1X  X-pro1=?[/align]  
  现在的PowerShot G1 X某种角度很像当初富士X100,就差“开口”一步,就成为EVIL!在佳能看来,日本等个别地区EVIL相机份额较高,EVIL只是小型化、轻量化手段之一。佳能今年推出PowerShot G1 X正式佳能的解决方案。在小编看来,这款产品是佳能对市场的试探,做法与富士相仿,未来迟早会推出可换镜头版本,而图像感应器的尺寸正是PowerShot G1 X定下的,而现在佳能入门单反销量甚好,推出可换镜版本势必带来内部竞争,新卡口镜头群建设也绝非一朝一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佳能G1 X弱光样张
2012-02-22 12:00 来源:新摄影

来自美国PopPhoto网站的一组佳能G1 X的样张。这些照片均在室内弱光环境拍摄,大部分使用ISO 3200- 6400高感。所有照片均未经处理(不知是否经RAW格式转换),并提供原始尺寸文件下载。

[align=left]
[/align]相机数据:
快门:1/60s
光圈:f/5.8
感光度:ISO 6400
镜头焦距:112mm
曝光补偿:-0.3EV
下载:JPEG
[align=left]
[/align]相机数据:
快门:1/15s
光圈:f/2.8
感光度:ISO 6400
镜头焦距:28mm
曝光补偿:0EV
下载:JPEG
[align=left]
[/align]相机数据:
快门:1/100s
光圈:f/5
感光度:ISO 6400
镜头焦距:74mm
曝光补偿:0EV
下载:JPEG
[align=left]
[/align]相机数据:
快门:1/60s
光圈:f/5.6
感光度:ISO 400
镜头焦距:28mm
曝光补偿:-1.4EV
下载:JPEG
[align=left]
[/align]相机数据:
快门:1/25s
光圈:f/5
感光度:ISO 6400
镜头焦距:28mm
曝光补偿:0EV
下载:JPEG
[align=left]
[/align]相机数据:
快门:1/13s
光圈:f/5
感光度:ISO 6400
镜头焦距:28mm
曝光补偿:0EV
下载:JPEG
[align=center]
[/align]相机数据:
快门:1/10s
光圈:f/5.8
感光度:ISO 3200
镜头焦距:112mm
曝光补偿:0EV
下载:JPEG

[align=center]
[/align]相机数据:
快门:1/20s
光圈:f/5
感光度:ISO 6400
镜头焦距:28mm
曝光补偿:0EV
下载:JPEG
[align=center]
[/align]相机数据:
快门:1/40s
光圈:f/5
感光度:ISO 3200
镜头焦距:70mm
曝光补偿:0EV
下载:JPEG
[align=center]
[/align]相机数据:
快门:1/30s
光圈:f/5
感光度:ISO 6400
镜头焦距:28mm
曝光补偿:0EV
下载:JPEG
[align=center]
[/align]相机数据:
快门:1/8s
光圈:f/4
感光度:ISO 3200
镜头焦距:28mm
曝光补偿:0EV
下载:JPEG
[align=center]
[/align]相机数据:
快门:1/100s
光圈:f/5
感光度:ISO 6400
镜头焦距:52mm
曝光补偿:-0.7EV
下载:JPEG
[align=center]
[/align]相机数据:
快门:1/60s
光圈:f/5
感光度:ISO 6400
镜头焦距:28mm
曝光补偿:-0.3EV
下载:JPEG
[align=center]
[/align]相机数据:
快门:1/60s
光圈:f/5
感光度:ISO 6400
镜头焦距:28mm
曝光补偿:-0.3EV
下载:JPEG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来源:http://www_popphoto_com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317
主题: 127
帖子: 992
注册: 2001年5月
佳能G1 X对比松下GX1
  这俩名字十分相似的产品在体积上也是很相近,当然GX1仅有这枚镜头能做到如此的厚度,但是无论是焦段、光圈大小、光学素质都没有佳能G1 X的镜头优秀,这也是现实。

谁测出来的? 现在的信息看G1X上的这个镜头边缘好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128
主题: 8
帖子: 726
注册: 2007年6月
szcs 发表于 2012-2-22 16:17
佳能G1 X对比松下GX1
  这俩名字十分相似的产品在体积上也是很相近,当然GX1仅有这枚镜头能做到如此的厚度,但是无论是焦段、光圈大小、光学素质都没有佳能G1 X的镜头优秀,这也是现实。

谁测出来的? 现在的信息看G1X上的这个镜头边缘好差


资深哪听来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651
主题: 41
帖子: 6577
注册: 2009年3月
佳能G1X样片集锦 旗舰DC画质媲美微单
发布日期:2012年02月27日 来源:http://edit_pcpop_com/publish/articleview.aspx?id=766885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 X作为G系列的一个新的分支,PowerShot G1 X打破了佳能小型数码相机的常规,以大虚化、高分辨率、低噪点为特点。图像感应器采用新开发的1.5〞CMOS图像感应器(约18.7?14毫米),可拍出层次丰富的低噪点图像。此外还搭载了配合新图像感应器的大型镜头,广角端最大光圈F2.8,能够实现约28-112mm的4倍光学变焦。采用新开发的DIGIC 5数字影像处理器,高感光度下也可有效抑制噪点,拍出美丽的照片。PowerShot G1 X具备了满足专业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要求的高画质和便捷的操作性。除此之外,还具有能使用EOS数码单反相机系列相关附件的扩展性,以及14位RAW记录等功能。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G1X的各档位感光度测试,在ISO 6400的时候仍然保障有不错的可用度,大幅面感光元件的功劳不可埋没。这台相机的画质表现确实让人满意,如果搭配上更大光圈的镜头,在夜景和暗光线拍摄时的能力会是相当可怕的。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上图是RAW→JPG与机身直出JPG的画质比较,转档工具使用Canon的原厂软体DDP,先从※※100%裁切的部份来检视,外牆磁砖的线条明显由RAW胜出,且※※暗部所存在的细节也较多;再往下看到边缘100%裁切的区域,这时两者画质都有下降的情形,差异并不大。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以上是28mm广角端并开启近拍模式的表现,分别以F/2.8、F/5.6、F/10、F/16拍摄,从缩图即可看出景深的差异,虽然最近对焦距离仅有20公分,但该有的背景虚化并不含糊。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以上是"我的颜色"的色彩比较,可以发现到"鲜艳效果"比"正片效果"看来更讨喜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align=center]
[/align]   
佳能G1X样片,可点击“查看原图”观看原尺寸图片。 转载编译自Mobile01原文链接:http://www_mobile01_com/newsdetail.php?id=11611
泡泡网:http://www_pcpop_com/doc/0/766/766885.shtml

本帖最后由 欧阳老牛 于 2012-2-27 12:5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佳能 G1X mak 2 + G1X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