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祖国的大地上(二)北京(1),正上图国博非洲雕刻 [主题管理员:hym1941]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85304 回帖:2316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56

      《麻鞋》
      唐
      生活用品
      1972年新疆维※※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
      长25厘米
      这双麻鞋的鞋底是用搓成股的麻缠绕编成的,鞋帮用细麻线织成,口沿有细绳贯穿,可以束紧系结。整双鞋柔软轻便,穿起来舒适美观。据文献记载,唐玄宗开元期间妇女为轻便舒适,皆时兴穿线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代中国-隋唐五代—058

      《男装女陶俑》
      唐 开元28年(公元740年)
      明器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杨勖思墓出土
      高51厘米
      俑体态丰腴,头梳双股高髻,身着圆领袍服,腰束带,足穿靴,双手抱于胸前。除未戴幞头外,余皆男装,并展现出一种自信、从容的仪态。
      当时影响中原的外来服饰,绝大多数都是马上民族的服饰。那些粗犷的身架、英武的装束,以及矫健的马匹,对唐女着装意识产生一种渗透式的影响,同时创造出一种适合女着男装的气氛。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57

      《拱手女陶俑》
      唐 开元28年(公元740年)
      明器
      1958年陕西西安杨思勖墓出土
      高78.8厘米
      杨思勖是唐玄宗时期的武将。女俑梳乌蛮髻,身穿交领大袖衫,长裙;足穿翘尖鞋。女俑体态丰满,是盛唐时期妇女的典型形象。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56

      《蓝釉胡服女陶俑》
      唐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十里铺第337号墓出土
      高25厘米
      胎质为高岭土,洁白且坚硬,模制而成。面目清秀、身材娇小;头戴小帽,外罩云头纹、高顶卷檐白色毡帽,身着左衽褐色大翻领、蓝釉窄袖回鹘长袍,腰身收紧,系窄带。下穿白色长裤,足蹬蓝釉翘尖尖头履。右手握拳于胸前,左手置袖内于左胯,双脚呈八字形。从形体上看,塑造的是一身着胡服年轻女子的形象,为唐代女子盛行着男装、着胡服的写照。
      唐代女子不仅一度时兴着男装,而且也效仿其他民族着装,特别好胡服、胡帽。胡服、胡帽,一般采用皮毛或毛毡材料制成。胡帽顶较尖且中空,有护耳,可上翻下折。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55

      《蓝釉高髻女陶俑》
      唐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出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54

《簪花仕女图》


      画面左起第五位仕女,发髻上插的红瓣花枝,纱衫上有深白色的菱形纹样。胸下的夹撷长裙曳于地而,紫绿色的团花平均分布在鲜明的朱红的地子之上,显得典雅、富丽;经纱衫掩盖过的部分,颜色相应减退。紫色的帔子上,彩绘着云风纹样,往后垂了下去,她轻举右手,用纤细的食指和拇指提起贴在脖肩上的纱衫领子,似有不胜初夏闷热气候的样子。
      画面左侧起最后一位髻插芍药花的贵族仕女,浅紫色的纱衫上,有以四个斜角田宇为一组的菱纹。白地帔子绘有彩色云鹤,从肩后身向前胸下垂。。
      在贵族仕女们嬉游处的尽头,树立着一而玲珑石。石后有盛开的辛夷花,紫色的花朵,陪衬着少许的绿叶。石头下的地上有一丛绿油油的杂草,一起点缀着视野广阔的空间。
      作品渲染的快乐而又略带懒散的情绪和气氛,正是恰当地层示了属于那个时代整个贵族有闲阶级的时代气氛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8-4 21:34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53

《簪花仕女图》

      
      画面左起第三位贵族女人髻插荷花,身披白花格子纱衫,胸前束朱色斜格长裙曳于地而,紫色帔子上有粉和青花枝纹样。她右手略向上举,反掌拈红花一枝,左手髻上取下金钗朝着右边移去,目光注视新折下来的花枝,凝神遐思,准备将它插上发髻最显眼的地方。
      画面左起第四位侧立着的侍女执长柄团扇,团扇上绘着盛开的牡丹,红花绿叶相衬托,格外亮丽。她的妆扮,有异于卷中的其他贵族仕女。她也有一头浓密的黑发,梳成两个十字相合的发髻,中间用红缎带把那个髻子束在一起。她穿的朱色菱角纹的斜领处露出一部分,白色圈花的纱带,绕过纱衫一圈之后,在腹前打了个结子。白色的软底鞋尖,从彩色的衬裙下露出,它的形制不同于其他几位贵族妇女所穿的重台履。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8-4 21:34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52
      
      《簪花仕女图》
      作者 周昉
      (上一贴全图是国博网站的)
      画面左端开始婷婷而立的是一个贵族妇女,体态丰硕,发髻高大,上插牡丹花一枝,髻前饰玉步摇,那珍珠在不停地摇晃。她头上的髻发和短鬓,茸茸地分披在丰满的额前和耳边,瓜子形的黛画短眉,浓淡适宜地斜峙在粉额之前,眉间金色花子的点饰如豆般大小,朱唇小到恰好与整个而庞隐隐相称,她外披紫色纱罩衫,衫上的龟背纹尚隐约可辨。朱色的长裙上,画有斜格纹样。紫绿色花纹的洁白丝绸衬裙,长过纱衫,拖曳到地而上。
      画面左起第二位妇女身材娇小,身着朱红披风,外套紫色纱罩,从远处巧移莲步而来。发髻上插海棠花,脖子饰金质云纹项圈。白裙上的紫色团花,从纱衫的下面透出,显得十分艳丽。破子从后肩向两臂平分下垂,双手抓紧薄纱,掩着帔子,同时也紧束了宽大的衣服。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8-4 13:54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51

      从这幅唐代画家的仕女图,可看出唐代贵妇人和侍女的装束。
      《簪花仕女图》
作者 周昉,生卒年不
详,唐代画家,字仲朗,一字景玄,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仕宦之家,曾官越州长史、宣州长史别驾。
      这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50

      《鎏金银簪钗》
      唐
      束发用具
      钗出土于陕西户县(鄠县);簪出土于河南陕县
      凤形钗长33厘米,扇形钗长29.6厘米,扇形簪长29厘米
      此6件,两股的为钗,有凤形钗和尖头扇形钗各1对,凤形钗图案相同,方向相反;单股的为簪,有平头扇形簪1对。
      簪、钗都是约发用具。簪用以固发,源于先秦时期的笄。簪的质地有竹、角、金、银、牙、玉等多种。簪铤因为是单股,如果顶端太重容易从发上脱落,所以唐代以固髻为主的簪的形式比较简洁,多是和弹琵琶用的拨子相似的扇形簪。钗的形式则多种多样,不仅花饰繁缛,钗头还常悬挂垂饰。唐永泰公主墓和懿德太子墓石椁线刻画中的女侍就有用花形和凤形钗的,她们或插1枚或插2枚,钗头都悬垂饰。唐代后妃、命妇头簪“花树”,实际就是钗头饰有花鸟图案的较大花钗。这种花钗一般一式两件,图案相同,方向相反,以多枚左右对称插戴。按照品级,皇后簪12花树,其他依次递减,也有单数的。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49

      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宽容开放,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她们可以抛头露面到郊外、市街游玩、看球;可以与男子结识郊游,甚至同席谈笑、共饮而不避嫌;还可以参加打球、射猎等活动。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开朗自信、雍容华贵的景象。与古代大多数时期人们追求苗条、纤细甚至病态的美不同,唐人有着非常积极的审美观。他们喜欢丰满、圆润的体态,崇尚充满生命力的健康美,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气象”。现在保存的唐代女俑,每一类作品的姿态都表现出特定的思想情绪,她们的个性及其在形象上的表现来自唐朝生活的自然之态,朴实真切,各具神韵。
      唐代妇女的日常服装,上身着衫,下身穿裙,裙长拖地。肩上披帛,飘垂在腰间,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套在长衫外。质料以丝、麻为主,以红、紫、黄等鲜艳的暖色调为主色调,显得颀长秀美、雍容华贵。唐初人们还喜爱窄狭的服装,以突出苗条优雅的身材,盛唐时期已转变为以胖为美,妇女服装的衫袖和长裙日渐加宽,至中晚唐时期,大袖※※、多褶阔裙成为时装。白居易诗云:“风流薄梳洗,时世宽装束。”以至于提倡节俭的皇帝不得不出来干涉。在唐朝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女性喜欢穿胡服和男装。唐朝社会开放,妇女参加社会活动较多,瘦袖紧身、翻领左衽的胡服就比较方便,因此穿胡服、戴胡帽,“女为胡妇学胡妆”就成了唐代妇女的一个独特爱好。女着男装的风气尤在大唐开元、天宝年间盛行,那时“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内外无别,大概要归功于开放、尚武的风气了。

      唐代妇女的发式丰富多彩,如半翻髻、反绾髻、乐游髻、乌蛮髻、倭堕髻等,高者盈尺,低者拖垂,或斜或正,若实若虚,更有“双鬟望月”之类非常复杂的艺术化造型,仅根据保存至今的形象资料来看,就多达上百种,其种类、造型及使用材料令人叹为观止。唐代妇女还十分重视化妆,一般在脸、胸、手、唇等部位施粉和胭脂,以使皮肤白皙、娇艳。此外还有画眉、贴花钿、点唇等。唐俑的体态、服饰、发式传达出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而这种风格、神韵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反映了审美观念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48


      《三彩釉陶女俑》

      明器
      1957年陕西西安土门村出土
      高45.2厘米
      这件女俑面带微笑,头微向上扬,鬓发抱面,发髻垂于额前。身穿绿色交领小袖上衣,内有半臂,蓝色长裙,裙腰束于胸前,帔帛自右肩垂于后背,足穿翘尖鞋。风姿绰约而又仪态从容自信,俨然一位伫立于长安水边的丽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47

      《三彩披衣女陶俑》
      唐
      明器
      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
      高44.5厘米
      女俑蝉鬓,乌蛮髻前垂,圆脸,高鼻,小口;内穿绿色小袖襦,外披蓝色翻领中长衣,长裙;足穿黑色翘尖鞋。
      
      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宽容开放,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她们可以抛头露面到郊外、市街游玩、看球;可以与男子结识郊游,甚至同席谈笑、共饮而不避嫌;还可以参加打球、射猎等活动。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开朗自信、雍容华贵的景象。与古代大多数时期人们追求苗条、纤细甚至病态的美不同,唐人有着非常积极的审美观。他们喜欢丰满、圆润的体态,崇尚充满生命力的健康美,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气象”。现在保存的唐代女俑,每一类作品的姿态都表现出特定的思想情绪,她们的个性及其在形象上的表现来自唐朝生活的自然之态,朴实真切,各具神韵。
      唐代妇女的日常服装,上身着衫,下身穿裙,裙长拖地。肩上披帛,飘垂在腰间,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套在长衫外。质料以丝、麻为主,以红、紫、黄等鲜艳的暖色调为主色调,显得颀长秀美、雍容华贵。唐初人们还喜爱窄狭的服装,以突出苗条优雅的身材,盛唐时期已转变为以胖为美,妇女服装的衫袖和长裙日渐加宽,至中晚唐时期,大袖※※、多褶阔裙成为时装。白居易诗云:“风流薄梳洗,时世宽装束。”以至于提倡节俭的皇帝不得不出来干涉。在唐朝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女性喜欢穿胡服和男装。唐朝社会开放,妇女参加社会活动较多,瘦袖紧身、翻领左衽的胡服就比较方便,因此穿胡服、戴胡帽,“女为胡妇学胡妆”就成了唐代妇女的一个独特爱好。女着男装的风气尤在大唐开元、天宝年间盛行,那时“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内外无别,大概要归功于开放、尚武的风气了。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8-3 13:13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46

      《三彩陶持盘女俑》
      唐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均高45.3厘米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45

      《三彩釉陶胡服牵马俑》
      唐 开元11年(公元723年)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高45.3厘米
      此俑头戴幞头,微向左侧偏转,神情泰然,异常生动。身穿浅黄色翻领窄袖袍,中腰束带,为唐代风行的胡服。俑上身微前倾,双手高低错落,恰到好处,体态逼真。
      在唐代,幞头是男子常服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皇帝到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都要裹幞头,即便全身赤裸、进行相扑表演的力士,也忘不了裹幞头。
      幞头是唐代男子的一种巾帽,用一块黑色的布帛或纱、罗缠裹,其形可随意变化。唐初顶部较矮平,以后不断变高、变圆、变尖,巾的两脚下垂。中晚唐时期,幞头内衬巾子(帽胎),摘戴方便。巾的两脚则由下垂软脚变为硬脚,并逐渐向两侧作平直式发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44

      《便服男陶俑》
      唐
      明器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杨思勖墓出土
      高52.5厘米
      唐朝受外来文化影响,男子服装一改褒衣博带、高冠革履的传统样式,而把头戴幞头、身着圆领袍服、脚穿高制靴作为最流行的着装,称之为“常服”。除了重大典礼活动外,上自皇帝贵族,下至百姓奴姆,都着此装束。此俑即着常服。其基本形制是圆领、窄袖,襟已没有边缘,长及于足部或膝下,穿着者的高低贵贱主要靠袍服颜色来区分,或以纹饰、佩饰、质料来分别等级。中唐以后,服式渐宽松,以大袖宽身袍服为常式。唐代幞头、袍、靴等服制影响到了宋代、明代,对朝鲜、日本的服饰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43

      《彩绘陶贴金仪卫俑》
      唐
      明器
      1972年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
     高69厘米
     此俑头戴进德冠,容貌清秀,有髭须。上身穿红色阔袖短袍,领、袖与下襟均饰织锦花边,外罩裆,下着白色裳,足蹬黑色如意云头履。文雅斯文,含蓄而不失威严。
     这与上一陶俑是一对,这是着礼服的武官。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8-2 13:14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42

      《彩绘釉陶武官俑》
      唐
      明器
      1972年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
      高71.5厘米
      此俑则头戴兜鍪,身着明光铠,绿地宝相花战裙垂至靴面,足蹬黑靴,肩部披膊上层作虎头状,从虎口之中吐出饰金边的绿色披膊。右臂前屈,手中似握有武器。表情威严恭谨。两俑均彩绘贴金,立于黑色台座之上。
      郑仁泰墓发掘于20世纪70年代初,出土了大量罕见的精美文物,从内容到数量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有关规制,尤其是墓中随葬了石椁。唐代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石质棺椁或石室。但考古发掘中有不少出土石椁的实例,这些墓主人的等级地位非常高,其使用应是皇帝的一种恩典,是“事出特制”。郑仁泰初为李世民的亲兵,并参与了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后随李世民多年征战,荣立战功,到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已是十六卫大将军之一。他卒于龙朔三年(公元663年),作为有“拥立之功”的“第一等功臣”、硕果仅存的开国元老,受到了极高的礼遇,得以陪葬昭陵。
      彩绘釉陶以绘画方式作为装饰,而当时在釉陶上彩绘工艺难度极大。古代绘染都用矿物质颜料,如朱砂、石绿等,这些颜料在使用时必须经过细心研磨,再调入粘性剂才能附着于器物上。在釉面要敷绘这种颜料,必须先用胶粉打底,同时,敷彩要用多种颜料来描绘,诸如衣裳的皱褶、花饰等,在用色、绘画技巧等方面对工匠的要求很高。由于其彩绘工艺的复杂繁难,当三彩器物出现后,就再也见不到它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41

      《女子骑马陶俑》
      隋
      明器
      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桂子山出土
      通高37.5厘米
      此女俑头梳双髻(丫髻),身穿圆领窄袖长衫,下着裤,腰束带,脚穿尖头履。左手牵缰绳,右手作握鞭状,骑于马上;神态似在驯马。马上鞍勒辔饰俱全,胸前股后均络以皮带,胸前饰以8个铜铃,股后两侧各有杏叶形饰8枚。此俑形态生动逼真,不失为艺术珍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40

      隋唐五代的衣冠服饰
这一时期,礼服仍沿袭传统的高冠革履、宽袍大袖。唐代男子的便服吸收了胡服褊窄紧身和圆领、开衩等特点,穿圆领袍、裹幞头、系腰带、蹬长靿靴成为从皇帝到平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着装。女装多由裙、衫及帔组成。唐代妇女还以着男装、胡装为一时风尚,面部化妆繁复,发式也多种花样。

《笼冠陶俑》

      隋
      明器
      1956年湖北武汉周家大湾241号隋墓出土
      高65厘米
      
      此俑褒衣博带,头戴笼冠,足穿舄,双手抬至胸前。 笼冠据《隋书·礼仪志》载:“武冠,一名武弁,一名大冠,一名繁冠,一名建冠。今人名曰笼冠,即古惠文冠也。天子元服,亦加大冠。今左右侍臣及诸将军武官通服之”。可见,笼冠本为武官之冠,然隋时已非武官专用,皇帝的近臣等皆配戴。隋代的笼冠,外廓上下平齐,左右为略带外展的弧线,接近一个长方形。唐贞观(公元627年至649年)到景云(公元710年至711年)间的笼冠,外罩呈梯形,唐笼冠造型吸收进贤冠的特点而趋华丽,渐与通天冠、梁冠中的某些装饰靠拢,最后演变为笼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39

      第三单元 隋唐五代的社会生活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38

      《会昌开元》
      唐武宗继位,毁佛铸钱,铸行背记铸地名的开元通宝,称为“会昌开元”。佛教从东汉初传入※※后,迅速被当时的中国社会接受了,轻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漫长的※※岁月的传播,到了唐代已极为兴盛。那时是佛教繁兴,寺院林立,人们以当尼姑、和尚为荣,连皇帝都要过几天的寺庙生活,以表示超凡脱俗从而得到佛祖的超度。那时,寺庙的规模很大,而且里面的铜像也极多,全国的寺庙佛像用掉的铜就要以数十万吨计了。国家的铜源都被放进寺院,成为寺院财产了,脱离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等经济生活。到了唐武宗李炎时,无铜铸钱的局面再也支持不下去了。李炎此人从小就不信佛,甚至说:“穷吾天下,佛也。”一个毁佛铸钱的构思渐渐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
      会昌五年,李炎在他登基后的第五个年头,毅然下令毁佛铸钱。他规定西京(长安)只留寺庙四座,东京留两座,其余的一律拆毁,僧人还俗,没收寺院良田,和尚尼姑们遣回原籍,从事生产。把寺院内的佛像,僧尼钵盂、钟磬、用具统统砸碎,化铜铸钱。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37

      《乾元重宝》
      所铸的开元通宝钱数量不多,市场中钱币不足,直到唐太宗贞观初年时,交易时仍有用布帛的。朝廷怕出现那种隋朝时的通货膨胀,市场上虽然需要钱币,但却小心谨慎,不肯增加发行,反而还鼓励以物易物,大力疏导通货回流。当时是一斗米只需三五文钱,老百姓零用时大感不便,虽用布帛,却太不灵活。同时中国同海外各国的交流也日渐增加,钱币大量外流,这一切都使国内交易感到乏力。由于这些原因,民间私铸行为渐渐又起。私铸钱虽然比较小,但有的质料铸工都还可以,所以有的地方把它当官钱使用了,以两三枚抵官钱一枚。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乾元元年七月,铸行“乾元重宝”,以乾元重宝一枚当开元通宝十枚。乾元重宝钱径2.7厘米,重5.97克, “重宝”在发行中不断减值,物价却不断抬高,一斗米涨至七千文,以至于饿死的人相枕于道。到肃宗死后代宗继位时,便下令停铸大钱,独行开元通宝小钱

      《大历元宝》
      唐代宗大历年间似曾铸有“大历元宝”钱。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36

      开元通宝
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这一时期商业较前代繁荣、进步,绢帛虽然继续当作辅币使用,但铸钱大量通行。开元通宝钱的铸造和流布,使五铢钱从此退出了货币流通领域,在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开元通宝》

      唐
      货币
      圆形方孔,轮廓深峻,钱文端庄匀称,铸造精良规范。
      开元通宝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造流行。
      欧阳询自创笔力险劲的“欧体”,在当时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焉”,甚至高丽国几次派遣使臣到唐朝求取欧阳询的书法,令高祖感慨不已,故以欧阳询书写钱文
      开元通宝钱在中国货币史上意义重大,该钱制将以往货币单位由标示金属重量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同时,开元通宝钱十枚恰重一两,改变了秦汉以来以二十四铢为一两,使十钱为一两的衡量单位逐步形成。唐朝此后还有其它铸钱,但开元通宝是唐代流行时间最长、最重要的货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35

      《三彩镇墓兽》
      唐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34

      《三彩镇墓兽》
      唐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高63.2厘米、67.5厘米
      1957年2月在西安西郊何家村西北发现一座出土许多精美三彩器的唐墓,它是开元十一年(723年)埋葬右领军卫大将军鲜于廉(字庭诲)的坟墓
      这2件镇墓兽均作蹲坐状。一为人面,一为兽面,头上有角,形象凶猛,色彩斑斓,制作精致,为盛唐镇墓兽的典型形象。这种镇墓兽一般放置于墓门口,用来镇魔避邪,守卫亡灵,故刻意表现其狰狞凶猛,以具威摄效果。镇墓兽最早见于公元3世纪墓葬,初为一件,后则成对。唐代镇墓兽面目更加狰狞,人面兽面的差异减弱。至唐后期,陶镇墓俑渐渐绝迹。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33

《骑驼乐舞三彩俑》

      唐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32

      《骑驼乐舞三彩俑》

      明器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出土
      骆驼头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
      骆驼昂首挺立,驮载了5个汉、胡成年男子。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据夏鼐先生研究,应该是一人拨奏琵琶,一人吹筚篥,二人击鼓,均属胡乐。骆驼载乐陶俑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载乐骆驼陶俑表现的应该是长安百戏中的一个杂技节目。当时,在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都有专门的百戏班子,他们除自主演出外,也可让人们花钱雇演。唐玄宗曾“召两市杂戏以娱贵妃”。骆驼载乐节目集杂技和马戏于一体,有两个看点。其一,双峰骆驼身高一般2米左右,负载力可以达到250公斤,驮载5个成年男子需训练有素。其二,5位艺人在驼背没有围栏的平台上载歌载舞所展现的高难度技艺。
      唐时,中亚有许多乐师、歌舞者留住长安城内,唐高祖曾拜中工安国出生而长居长安的安叱奴为散骑常侍。南亚、东亚诸国中的骠国、扶南,以及日本也有很多乐工旅居长安,带来了很多新的乐曲和乐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31

      唐代出现的三彩器是一种低温釉陶,釉色有黄、绿、褐、兰、黑、白等。简称“唐三彩”。唐三彩因釉中加入大量助溶剂铅,使釉的熔点减低,胎体表面的釉料在受热过程中向四周流动扩散,使各种颜色相互交融,形成自然而又斑驳的效果。

《三彩方柜》

      唐
      明器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唐墓出土
      高13.5厘米、长16厘米、宽12.1厘米
      该器仿照日常生活中的方柜,用于随葬,是三彩制品中少见的器物。唐三彩是一种铅釉陶器,以瓷土为胎,分二次烧成。先将陶坯入窑素烧至1100℃左右,然后在陶坯上施彩进行釉烧至900℃即成。复色铅釉陶虽然在汉代已经出现,但这种工艺至唐代才出现了一个飞跃。当时工匠应用金属氧化物的呈色原理,在釉料中掺进适量的氧化铜便烧成绿色,掺入氧化铁则成黄褐色,掺入氧化钴可呈蓝色等等,在同一器物上交错使用,即产生多种色彩。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5.521
主题: 39
帖子: 37209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LCE-7M3
Canon EOS 5D
古代中国-隋唐五代—030

      《黄釉褐斑“何”字贴花瓷壶》
      唐
      盛器
      长沙窑,湖南长沙望城县。
      高23.9厘米、口径10.5厘米
      此壶盘口,短颈,腹直而深,平底。多棱形短流,后有弓形鋬,肩部两侧有系。流下有贴模印花母子狮纹,系下是贴模印花椰枣纹。3块贴花中皆有“何”字,并有大块褐斑。
      长沙窑的装饰分釉下彩绘、印模贴花和雕塑三种。印模贴花是先将雕出的纹样做成印模,然后用泥片在印模上印出,趁半湿未干之际将其粘贴在壶、罐等器物的外壁,并在粘片处加饰酱褐色块状釉装饰。此壶的植物纹饰果实似葡萄,叶片状如椰树叶,以称做“椰枣纹”为妥。椰枣多产于撒哈拉沙漠及※※※半岛沙漠中。椰枣纹和狮子纹都是西方流行的纹样,这种装饰也恰恰说明了长沙窑是唐代中晚期著名的外销瓷窑。3块贴花中的“何”字,应该是生产者的姓氏。值得注意的是,中亚昭武九姓国的何国人入中国后亦以何为姓,如隋代发明碧玻璃的何稠一家。因此,长沙窑瓷器的许多充满异域风情的装饰图案可能就是这样一些域外工匠创作的。
      长沙窑窑址位于湖南长沙市望城县的石渚湖一带,大致兴起于8世纪中叶,中晚唐是它发展的鼎盛时期。长沙窑的釉下彩绘非常丰富,有人物、动物、花草以及山水、建筑等,甚至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也成为画中人物。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7-29 21:44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祖国的大地上(二)北京(1),正上图国博非洲雕刻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