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ZT——[西事纪闻]飞腾的火焰 萨珊波斯四百年(超长慎入)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9187 回帖:31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974
注册: 2008年7月
======================= 继续更新 =======================
    巍巍乎※※ - 剑指罗马 - 咆哮的三叉戟(1.5.4)
  
  在中国的传统中,非开国皇帝的御驾亲征,都意味着皇帝重视这次战争,或者敌人强大。例如唐太宗征高句丽,宋太宗两次伐辽,明太宗(明成祖)五次北征,明宣宗平汉王,明英宗伐也先,清圣祖伐噶尔丹。不过在罗马帝国,皇帝们的亲征却不一定如此,至少在亚历山大皇帝的眼中,波斯人不堪一击,这样的必胜之仗,恰好可以成就自己的不世武功。
  
  就像我们赛前分析一场球赛,首先要看的是双方的※※战绩一样,亚历山大首先想到的也是罗马和安息的交战记录。远的克拉苏、图拉真不提了,就说本朝塞维鲁王朝吧,开国君主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于197年征安息,安息军队望风而逃,毫无有组织的抵抗,罗马人一路顺风顺水的攻占泰西封,并饱掠而还。第二次是卡拉卡拉皇帝于217年征安息,大军一路畅通无阻,如入无人之境。但很不幸,行军到卡莱附近时,卡拉卡拉一时内急,跑到路边小解,被一位叫Julius Martialis的军官杀害,随后卡拉卡拉的禁卫军队长,努米底亚人马克里努斯(Macrinus,也译作马克林),趁乱当上皇帝并撤军,让这次远征无疾而终。这两次远征,至今不过30年,都充分暴露了安息帝国的虚弱无能。虽说安息换成了萨珊,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萨珊人又能比安息人强到哪里去呢。
  另一方面,对罗马人来说,波斯是最值得罗马去征服、侵略的地方。当时的罗马帝国,是一个以地中海为内湖的农业国家。南面是不可逾越的撒哈拉沙漠,非常安全。北方面临的是野蛮善战又好斗的日耳曼人,这帮金发蛮族,经济文化非常落后,所居之处多是暗无天日的森林,罗马人来了,他们会后退打游击。即使罗马人占了他们的村落或所谓城市,意义也不大,日耳曼人太穷了,根本谈不上战利品。转了一圈会发现,罗马帝国周边的未征服地区,只有两河流域有经济价值,或者说只有对波斯的战争才是有利可图的。

波斯如此孱弱和富裕,亚历山大皇帝才会如此有信心和欲望去征服它。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别看亚历山大年过20岁,作为皇帝已经老大不小了,却一直受制于仅比他大18岁的皇太后马梅亚(Julia Maesa)之手,在臣民们眼中简直不算个爷们,所以亚历山大寄希望于以一场辉煌的胜利,来改变臣民们的看法。

既然决定远征,亚历山大便下令在意大利等地征召军队。显然皇帝的乐观情绪并非孤立,广大想在东方获取荣誉和财富的百姓们,积极前来报名从军,所以亚历山大很快就召集起一支庞大、热情却缺少训练的军队。其人数,史书缺乏记载,我估计应该在8万人左右,甚至可能有10万之众。之所以我认为有这么多,是从下面的作战计划和经过中,反推回来的。
  
   231年,亚历山大与马梅亚太后(真是亲娘啊,儿子去哪她去哪),以及他的大军抵达亚洲之都安条克,并把※※※和大本营设在这里,安条克因而成了一座巨大的新兵营,用来加紧训练这些满脑子发财梦的新兵蛋子们。虽然从战略上亚历山大很藐视波斯人,可具体到作战,亚历山大并未胡来,他的幕僚们为他详细分析了波斯军队的优点和缺点。此时的萨珊波斯刚刚建立不久,很多典章制度仍然沿袭安息。单就军事制度而言,相比安息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与中国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此时的萨珊波斯和中国的慕容鲜卑、拓跋北魏、契丹辽国非常相似。
  

=====网上常见的萨珊重骑兵图。无马镫,装备长矛、弓箭,长矛两面有尖。问题是时间错了,不该是BC3世纪,AD 3世纪才对,

当时的萨珊波斯,没有由国家供养并领取军饷的常备军队。有战争时,萨珊的贵族、平民甚至妇女都自备武器加入军队,靠战利品做军饷、军费。但是与游牧民族不同的是,萨珊以农业为主,所以每到农忙季节,贵族和平民们都更关心自己地里的庄稼而不是战争。因而别看萨珊的军队数量多,他们的征召和服役,只有一个相对狭窄的窗口时间。这也是萨珊军队经常入寇罗马,却往往不占地统治,只满足于饱掠而还的原因之一。
  

=====来自伊朗高原的女性骑兵,装备长矛、圆盾、反曲弓。左后方那位的肩扛的长矛,很像罗马人使用的长矛+标枪。这么豪华的装备,说明她们是贵族。萨珊波斯的女性地位很高,帝国晚期出现了两位女皇。=====

萨珊人的最重要装备是弓箭和马匹,他们从小就练习骑马和射箭。尤其是贵族,饱食终日之余,其余的时间都在练习弓马或者打猎。萨珊的军队是由平民出身的轻骑兵、步兵,和贵族们出身的重骑兵组成。萨珊所有的骑兵,都装备弓箭,重骑兵另装备长矛,轻骑兵另装备马刀。波斯人的弓属于反曲※※※,比罗马弓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精度更高。距离敌人远时,他们可以放箭射击,一旦敌人为了躲避箭雨而阵型松散,他们又会果断的持矛冲锋并肉搏。给萨珊人的军队做总结的话,可以归纳为10个字:【个人能力强,整体组织差】。

针对萨珊军队特点,幕僚们为亚历山大制定了一个三路进攻的计划,我称之为【三叉戟方案】。这三路分别是:
  
   北路,向东北挺进,途径亚美尼亚,争取亚美尼亚出动其军队的骄傲—亚美尼亚重骑兵,两军合兵一处,继续向东入侵阿卓佩蒂尼(Atropatene,伊朗阿塞拜疆)地区,然后相机而动,或者继续向东挺进雷伊(Rayy,伊朗德黑兰),或者向东南入侵米底,沿小扎卜河或迪亚拉河河谷南下两河平原。
  
   南路,向东南沿幼发拉底河而下,在两河交汇处以北渡过两河,指向苏萨。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渡河,是因为两河交汇处以下是沼泽地,无法逾越。所以两河是世界上少有的,河口没有大城市的大型河流。沼泽多则多盐碱地,所以阿巴斯帝国时代,哈里发从非洲进口大量黑奴,在这里从事排干沼泽变耕地、晒盐等繁重劳动,结果造成了阿巴斯帝国※※上最大的奴隶起义。
  
   中路,是皇帝、太后亲自统帅的主力大军,并不走马其顿亚历山大和克拉苏的故道,而是渡过幼发拉底河后,直扑辛加拉(Singara),指向泰西封。
  

=====亚历山大的【三叉戟】,计划本来很不错的,可惜好计划还得看对付谁=====

这杆【三叉戟】,基本涵盖了以往的西方人入侵波斯的全部路线,没有庞大的兵力是不行的。不过,【三叉戟方案】最大的特点,在于三路大军并非齐头并进,而是有时间差。北路先行,全程在山地、高原行军,吸引波斯军队主力北上。如果波斯人来战,则罗马重步兵在山地作战有优势,不怕你的重骑兵。如果波斯人不战,也没关系,只要把你牵制在这里足矣。
  
   南路后行,做出攻击泰西封的姿态,即使波斯人击破罗马北路军,千里迢迢翻山涉水过来,也是【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
  
   中路军最后开拔,等波斯人在自己领土上南北两头跑累了,罗马大军主力也来了,无论波斯人是否愿意决战,胜利都是囊中之物。

232年夏,北路军首先按计划出发,汇合了亚美尼亚军队,沿着崎岖难行的山路,顺利进入阿卓佩蒂尼地区,随后南下,一路三光政策奔向米底。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得到情报而率大军北上的※※。面对米底崎岖的地形,※※没有贸然发动进攻,因为这么做就是自杀。罗马人也同样不急于进攻,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萨珊主力,只要达到牵制目的就完成任务了,所以扎下大营,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正当逡巡犹豫之时,※※得到了罗马南路军的战报,于是他只留下步兵监视敌人,带上全部骑兵迅速南下,悄无声息的直扑罗马南路军。与在崇山峻岭中艰苦跋涉的北路军不同,罗马南路军一路没遇到任何有组织的低档,沿着幼发拉底河平原一路孔雀路东南飞。这更印证了罗马人关于萨珊人与安息人一样不堪一击的想法,波斯人要么望风远遁,要么被北路军消灭或牵制住了。当这支松松垮垮的※※,遇到突然出现在眼前的,真正的【寒光照铁衣】的波斯重骑兵的时候,再想组成作战队形已经来不及了,倾盆箭雨之后,波斯重骑兵居中突击,轻骑兵左右包抄,南路罗马军顷刻间全军覆没。
  
   南路军的败报传递到中路的亚历山大皇帝手中的时候,※※的主力大军也到了眼前,而且包围了罗马人。面对如此严峻局面,皇帝、太后与将军大臣们相顾失色。在他们犹豫不决之际,波斯大军发起了突然而猛烈的攻击。波斯人的战术仍然老套而实用,又是以倾盆箭雨做热身,大量杀伤罗马人之后,趁着敌军动摇,波斯重骑兵收起弓箭,端起长矛发起冲锋,蹂躏践踏罗马步兵。一时之间,战场变成了修罗地狱,罗马人尸横遍野,看到的是断臂残肢,听到的是伤兵们的呻吟和哀号。不过这支罗马军队毕竟人多,外围的※※被屠杀,却也给了内侧罗马人组织起战斗队形的时间。他们竖起盾牌,组成绵密的盾牌墙,仿佛一座坚固的城堡,以抵挡波斯箭雨和骑兵的冲击。
  
   要知道,无马镫时代的重骑兵,冲击力不够,面对组织严密的重步兵,没有太大优势。波斯重骑兵对盾牌墙,发到了几次伤亡惨重却又毫无进展的冲锋后,※※下令停止无谓的进攻,改为向盾牌墙内的罗马人射箭,墙内的罗马人则用自己的弓箭进行还击。一时间,战斗陷于僵持。罗马军队毕竟是客场作战,这么耗下去,早晚全军覆没。因此亚历山大皇帝下令,保持现有队形,向边境线附近的哈特拉缓缓退却。※※则命令军队保持现有队形一路追杀,直到罗马人退入哈特拉城内,才齐敲得胜鼓、高奏凯歌还。

罗马那边,亚历山大和太后在哈特拉略作休整,垂头丧气的带着残兵败将退回安条克,并命令进展还算顺利的北路军撤军。经过短暂的休整,亚历山大还想再度发动入侵,却被太后坚决阻止了。
  
  这次【三叉戟】的战果是:罗马的一支※※全军覆没,一支被重创,一支无功而还,就战略目标来说是失败的。反观萨珊波斯,※※虽然获胜,却并未发起追击。其原因并不难理解,连续不断的行军打仗,导致人困马乏,对罗马中路军的攻击也付出了巨大伤亡,伤亡的还是帝国军队的精英--由贵族组成的重骑兵,这种损失是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的。两河之间的要塞哈特拉仍在罗马掌控中,令※※如鲠在喉,迫使他停止追击。
  
  这场战争的胜利,对※※而言,实在是一场惨胜。他意识到,罗马帝国毕竟树大根深,地广兵强,不是他能轻易撼动的,对罗马的进犯不得不告一段落。
  
   至于亚历山大,虽然损兵折将,但并未全军覆没,损失的多是入伍不久的新兵蛋子,对帝国的影响有限。何况这场战争是客场作战,中路军给波斯军队造成了重创,北路军则洗劫、荡平了波斯西北部,收获还是有的。所以这位渴望荣誉的年轻皇帝,还是在罗马为自己举行了凯旋式。
  
   因此,战后的数年,※※都在舔舐伤口、整理羽毛、修齐内政,等待更好的机会。亚历山大则把注意力转移到北方的日耳曼前线,直到他死在那里。这样两国边境的哈特拉一线,出现了难得的宁静,两国的商人则在这里见缝插针,大搞边贸,于是哈特拉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不过,每个有理智的人都会明白,两个接壤的超级大国之间的和平,注定是短暂的,新的战端将随时开启,缺的只是一个导火索。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节--《帝星陨落》
  ======================= 更新结束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974
注册: 2008年7月
======================= 继续更新 =======================
  这三条路线,在下文中都会反复出现。除了南线之外,北线和中线都能体现出亚美尼亚的作用,因为该国正处于底格里斯河上游,顺流而下太容易了。只要亚美尼亚不在萨珊波斯的掌控中,萨珊必定会坚持不懈的要将其拿下。对罗马来说正相反,必须保证亚美尼亚的安全,让它做自己的缓冲国,从侧翼威胁波斯人。没有亚美尼亚的侧翼威胁,则波斯人的西进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向西直捣安条克,占领无险可守的叙利亚,切断安纳托利亚与巴勒斯坦、非洲的联系,【断天下之腰】,拦腰斩断环绕地中海的罗马帝国,埃及和非洲将不战而下,非罗马所有。事实上,后来的帕尔米拉女皇芝诺比亚、萨珊皇帝库思老二世、※※※哈里发欧麦尔都是这么干的。
  
  因此,罗马与安息--萨珊,在亚美尼亚—东安纳托利亚的角逐中,波斯人总是前仆后继的扮演主动进攻的角色,可地形限制了波斯人的发挥,岳飞说过【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以重骑兵为核心的波斯人总显得很笨拙,罗马人却如鱼得水,总能把波斯人赶回去。于是萨珊和罗马在这里拉锯了400年,直到萨珊亡国。

======================= 继续更新 =======================
  巍巍乎※※ - 剑指罗马 - 战端初企(1.5.3)
  
  除了亚美尼亚因素,自萨珊帝国建立之日起,萨珊就已经对罗马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了。
  
   这些影响,就是直到现在仍然让各国※※头痛欲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熟悉罗马军事制度的人,都会知道罗马军队有使用蛮族或土著做辅助军的习惯,作为正规罗马兵团的补充。随着帝国版图的日益扩大,又不得不越来越多的使用甚至倚重雇佣军。在罗马东部边疆,包括安纳托利亚、上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等地,其辅助军和雇佣兵,基本由库尔德人和米底人组成。
  
  库尔德人是西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与波斯人相同。米底人与波斯人的血缘更近,第一波斯帝国开国君主居鲁士※※,他的母亲芒达妮(Mandane of Media)就是米底人。第一波斯帝国建立后,米底人是仅次于波斯人的第二号统治民族。随着萨珊波斯的影响日益扩大,心向波斯的库尔德、米底辅助兵和雇佣兵们不断哗变、叛乱,虽然没给罗马在东方的统治带来严重的伤害,却也导致当地军民人心浮动、谣言四起,一种【要变天】的气氛弥漫在罗马东方各省。
  
  再说宗教问题,当时在罗马东部各省中,广泛流行着密特拉神(Mithra)崇拜。这位大神,在古雅利安神话中就已经出现,印度和波斯的神话中都有他的身影,祆教创立后,他也被收编成为祆教众神中的一员。公元前2世纪左右,密特拉演化为太阳神、武士神,对他的崇拜在近东广为流行,以至于本都、安息的许多君主都叫米特拉达梯(Mitridate),意为【密特拉之子】。到公元3世纪时,罗马东部各省的军民,尤其是军人,已经普遍信仰密特拉神。密特拉的影响之大,以至于※※※为了讨好密特拉的信徒,把密特拉的生日--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鉴于密特拉和波斯的渊源,那些非罗马人的东方军民心向波斯,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不安的情绪,很快就被证明并非子虚乌有。228年,萨珊波斯帝国的先遣队,渡过幼发拉底河,对罗马边疆发动了试探性攻击,也许叫火力侦察更合适。作为□□□□上国的罗马帝国,面对过的敌人多了,在他们看来萨珊波斯人与帕提亚人没啥区别,东方蛮族、手下败将而已。本着惩前毖后、救病治人的原则,雍容自信的亚历山大皇帝,派遣信使到泰西封,劝告或者警告阿尔达希尔: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别在亚洲制造不安定局面(not to attempt to revolutionize Asia),打破地区平衡,否则就将面临图拉真式的征服,顺便吹嘘一下天下无敌的罗马军团的赫赫军威。对于如此傲慢的警告,刚刚灭亡安息、信心爆棚的※※,自然无法忍受。作为回应,他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使团回访罗马,于是就发生了亚历山大皇帝关押、流放波斯使者的一幕。

既然罗马人撕破了脸皮,※※也不含糊,先下手为强的发动侵略。※※亲率主力大军围攻尼西比斯(Nisibis)和哈特拉(Hatra),显然萨珊人更善于骑兵作战,攻坚并非所长,这两座坚城都没攻下。但不要紧,※※发挥骑兵机动性强的优点,绕过坚城,入侵罗马的叙利亚和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攻城略地忙得不亦乐乎。由于尼西比斯(Nisibis)和哈特拉(Hatra)在后方没攻下,※※的西进有后顾之忧,所以他并未在占领区建立统治,而是劫掠一番,以满载而归结束了第一次对罗马的征程。

这次劫掠性质的远征,并未给罗马帝国造成太大的伤害。大致相当于西汉初年,匈奴攻破雁门、右北平、辽西之类的掠夺性【打草谷】,这种事罗马帝国几乎每年都会遇到。即便如此,既然你们这些波斯蛮夷们,给脸不要脸,非要在帝国头上动土,不给你们点color to see see,帝国的天威何在,又将如何面对其他蛮夷?还从来没有上前线打过仗的亚历山大-塞维鲁,决定效法祖先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亲率六师、御驾亲征波斯,让周边蛮夷们看看什么叫上国风度、□□□□气象。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节--《咆哮的三叉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974
注册: 2008年7月
====================== 继续更新 =======================
  
  巍巍乎※※ - 剑指罗马 - 宣战(1.5.1)
  
   公元229年(曹魏太和3年)的一天,一个庞大的使团出现在永恒之城罗马,他们的出现,立即引发了广大罗马酱油党的强烈好奇,他们纷纷驻足围观,并指指点点、品头论足。要知道,由于当时中国处于三国分裂时期、安息刚灭亡、贵霜濒于崩溃,罗马帝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强国,罗马城更是世界第一大城,把重建不久的魏洛阳远远甩在身后。这里的市民眼高于顶,什么大场面没见过,这个外国使团有什么打动罗马人呢?
  
   原来这个使团来自波斯,受【王中王】阿尔达希尔之命来罗马,与罗马帝国建交并正式递交国书。而让罗马人惊奇之处有三。一是他们规模庞大还全副武装,足有400人,赶上一个罗马大队了。二是衣着华贵,穿金戴银不说,还满身丝绸,让罗马人艳羡不已,因为在罗马人看来丝绸远比黄金更高雅华贵。三是这些人的身材特别高大,要想跟他们说话交流,并不算矮小的罗马人也必须抬头仰视。
  
   此时的罗马皇帝是年仅21岁的亚历山大-塞维鲁(Severus Alexander),一个温和甚至软弱的青年,可当他看到波斯国书的内容时,竟然大发雷霆,下令把整个使团解除武装,以战俘的身份流放到安纳托利亚(土耳其的亚洲部分)的农场里做苦工。【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是古今中外各国的共同外交原则,是什么样的国书内容,让温和的亚历山大如此失态呢。原来这位波斯的【王中王】,以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继承者自居,要求亚历山大放弃包括叙利亚在内的所有亚洲领土给波斯,两国以爱琴海为界。显然这个庞大、华贵、高大的使团,是个※※团,给亚历山大施压来了。既然亚历山大囚禁并流放了波斯使团,那么就等于对波斯宣战,下面要做的自然是战争准备了。

======================= 继续更新 =======================
    
  巍巍乎※※ - 解构亚美尼亚 - 宣战(1.5.2)
  
   所谓【主不可以怒而兴兵,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亚历山大做出宣战的重大决策,绝非一封傲慢的国书这么简单,说起原因,真是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了。
  
   早在※※平定国内,与安息帝国较劲的时候,罗马便与萨珊波斯发生了矛盾。在两河平原的北部山地和高原中,有个亚美尼亚王国(Armenia)。这个国家地处罗马、安息两※※国之间,一直扮演着擦脚垫的悲剧角色,无论是东面的安息马兹达,还是西面的罗马朱诺,出门时都要踩它一脚才能起飞。但总的来说,亚美尼亚更亲罗马,原因很简单,罗马远在天边,泰西封却近在咫尺,安息对亚美尼亚领土野心远比罗马大得多。
  
   然而很有趣的是,此时的亚美尼亚处于安息王朝(Arsacid Dynasty of Armenia)统治下,也就是说,亚美尼亚王室与安息王室同族。当年安息皇帝沃洛吉斯五世(Vologeses V)的诸子中,有三个很重要:沃洛吉斯六世、阿塔巴努斯四世、库斯洛夫一世(Khosrov I),前两个儿子为了争夺安息皇位长期※※,直到安息亡国于※※(见上节)。库斯洛夫一世则被父亲册封为亚美尼亚王,在他的两兄弟的帝位争夺战中,坐山观虎斗,并未介入其中。待到安息帝国亡国的尘埃渐渐落定时,库斯洛夫一世坐不住了,作为安息的王室,又是萨珊波斯的邻国,亚美尼亚必然是※※的下一个目标。所以库斯洛夫一世向西联络罗马,向东联络印度的贵霜皇帝波调,企图东、西、北3面夹击萨珊,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一伟大构想没有实现。然而这场未遂战争,给萨珊与亚美尼亚、罗马、贵霜的关系,定下了敌对的基调。

====== 现代亚美尼亚国徽。盾牌上的四角,代表※※上的四大王朝,右上角的双头鹰,即代表安息王朝双鹰标志 ======

从地缘的角度看,亚美尼亚或东安纳托利亚,是两伊国家与安纳托利亚(也叫小亚细亚、小亚)国家的天然战场,从安息—罗马、萨珊—东罗、大食—东罗到波斯—奥斯曼,这里的战争持续了上千年。其原因,是亚美尼亚对两河平原,拥有巨大的地缘优势。
  
   首先,从地形图上就能看出,亚美尼亚的地势比两河平原高,呈现高屋建瓴之势,还是两河的发源地,按中国风水的说法,亚美尼亚对两河流域是【上风上水】,亚美尼亚人放屁,波斯人得闻着,亚美尼亚人洗脚,波斯人就得喝人家的洗脚水。如果两河流域是东吴,亚美尼亚就是荆州,没有荆州,孙权就坐立不安;同理,不控制亚美尼亚,波斯人也死不瞑目。
  
   其次,别看两河流域都是平原,但沿岸和两河之间并非都是肥沃的农田。从叙利亚—巴勒斯坦东部,直到幼发拉底河(以下简称为【幼河】)中游,都是广阔的【叙利亚沙漠】。反倒是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南沿,因为有高原上的流水,形成了一些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和绿洲,仿佛中国的河西走廊或天山南麓的一串绿洲城市。至于两河,别看西面的幼河比东面的底格里斯河(以下简称为【底河】),长得多。可由于有来自扎格罗斯山脉的支流注入,底河的水量远比流经叙利亚沙漠而水分大量蒸发的幼河大得多,其流域范围远比后者富庶。安息崛起之后,幼河又成为与塞琉古—罗马的天然界河,所以底河流域的泰西封—巴格达,取代后者的巴比伦,成为两河的中心城市,就顺理成章了。
  
  套用上面东吴的比喻,波斯是吴国,则罗马帝国是魏国,底河是波斯的长江,幼河则是淮河,亚美尼亚是关羽坐镇的荆州。罗马城过于遥远,安条克作为罗马的亚洲之都,相当于洛阳。埃德萨相当于襄樊,尼西比斯相当于逍遥津。
  
   我们看看马其顿、罗马对两河流域的征服或进军路线,会更有感性认识。

亚历山大渡过幼发拉底河之后,并未急于折向东南的巴比伦,而是向北到卡莱附近,折向东沿着安纳托利亚高原南沿行军,渡过底河后不远,与波斯军在高加米拉会战,获胜之后亚历山大不再小心翼翼的沿山边走,而是走直线,大摇大摆的奔向巴比伦。

罗马人对安息帝国的征服路线,有三条
  
   1 前53年,前三巨头之一,克拉苏的远征。过幼河后向正东走,与亚历山大神似。区别在于渡河点不同,亚历山大渡河点,在幼河大拐弯的南端,克拉苏在大拐的北端,所以前者过河要向北走到卡莱,后者往正东即可。克拉苏的下一步行军计划与亚历山大相同,都是是从卡莱沿着山地边缘向东,到达底河后,顺流而下夺取泰西封,底河沿岸富庶多水,到这就不愁后勤了。但计划没有变化快,他在半沙漠地貌的卡莱附近,全军覆没,成了征途最短的入侵者。
  
   2 前37年,后三巨头之一,马克-安东尼 的远征。他率军向东北进入安纳托利亚高原,得到盟友亚美尼亚的帮助后,在凡湖(Van Lake,亚美尼亚的圣湖和发祥地)以西拐弯90度,向东南进入伊朗高原西北部,但在Phraaspa(伊朗西北,阿塞拜疆地区)遭到重创。归途更悲惨,山区的严寒、贫瘠缺粮、瘟疫疾病和高山深涧导致了更大的伤亡。退回本土之后,饥肠辘辘的将士们,暴饮暴食又撑死了一批,与全军覆没差不多(不厚道的想起了Long March,罪过罪过)。唯一比克拉苏强的,只是安东尼活着回来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推测他的作战计划,应该是在Phraaspa附近调头向西南,沿着小扎卜河(Little Zab)河谷,即图中Phraaspa西南面的河流,进入底格里斯河,再顺流而下去泰西封。
  
   3 116年图拉真皇帝、165年卡西乌斯将军(Avidius Cassius,维鲁斯皇帝时期的罗马大将)、197年塞维鲁皇帝,都选择了最安全的路线,沿着幼发拉底河一路向东南,杀向并攻占泰西封,其中图拉真皇帝还继续向东占领了苏萨。

综上4条路线,我们可以归纳一下,从安条克出发征服波斯,有三条路线。
  
  1 北线,向东北进入安纳托利亚高原,在伊朗西北部继续东进伊朗高原,或者沿迪亚拉河南下两河平原。优点:有亚美尼亚人帮忙,地形崎岖,不利于波斯重骑兵发挥冲击优势,有利于重步兵为主的罗马人。正如唐将李光弼所说【有险,可以胜,可以败;阵于原,败斯歼矣】。缺点:行军困难、后勤困难且全靠亚美尼亚支持,万一亚美尼亚叛变,肯定全军覆没;距离波斯的核心区太远。
  
  2 中线,向正东或者东偏北,沿着安纳托利亚高原边缘走,连续渡过两河,然后沿底格里斯河南下。优点:穿过叙利亚沙漠的最短路线,到了底格里斯河就功德圆满了,可以靠抢劫维持军需;必要时可以进入山区,躲开波斯重骑兵,发挥马其顿、罗马重步兵优势。缺点:这条线是两河间距最远的地方,沿途除了少数不大的城市,都是沙漠或半沙漠,补给困难,缺乏淡水。
  
  3 南线,向东南沿幼发拉底河行军。优点:沿途有淡水补给,后勤容易。缺点:有一半的路是沙漠,干旱少雨气候炎热,重装步兵会很难忍受。地处平原有利于波斯重骑兵冲击。成功的2位皇帝1位大将,都是身处罗马鼎盛时期的杰出名将,完善的后勤加上卓越的指挥,让波斯重骑兵无计可施才成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974
注册: 2008年7月
【沙汗沙】这个称号,被在后世很波斯化国家采用,作为君主的称号。其中,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大概是被成吉思汗追杀,逃到里海岛上病死的摩诃末。世界上最后一位【沙汗沙】,是伊朗末代君主巴列维。令人遗憾的是,【沙汗沙】经常被简写为【沙】(Shah),其实这是错的,【沙】相当于王,【沙汗沙】才是王中王。
  
  【沙汗沙】的妻子则号称【沙布努】(Shahbanu),至于其意思,您先猜猜……
  

====== 公布答案。马兹达的鹰座,出现在《圣斗士星矢 冥界篇》中的叹息之墙上,上面的俩脑袋是希腊神话中死神、睡神的,暗喻穿过这堵墙,星矢等人会遇到死神和睡神======

恭喜你,答对了,是【后中后】(Queen of Queens)。※※的这位【后中后】,不是日后的太宗文皇帝的母亲Mirdut,而是※※的妹妹Dinak,这反映了当时波斯人的习惯:流行并鼓励族内婚。《魏书 西域传》记载说:波斯人【多以姊妹为妻妾,自余婚合,亦不择尊卑,诸夷之中最为丑秽矣】。不过也可以这样理解,Dinak是【后中后】,Mirdut以及其他妃子,就是【后】,比嫔妃好听多了。
  
   至此,曾经盛极一时,国祚400年的安息帝国灭亡。而同样拥有400年国祚的萨珊波斯帝国,或者【第二波斯帝国】出现在西亚的地平线上。
  至于那位一直在跟阿塔巴努斯较劲的沃洛吉西斯六世,在弟弟败亡之后,也无声无息的消失了。但根据出土银币的记录,有一位叫Artavasdes的安息王,直到227年仍在活动,也许他就是沃洛吉西斯六世,但也可能是阿塔巴努斯的子孙。
  
   此后的萨珊波斯,除了平定各地零星的叛乱,和恢复安息原有版图之外,对外的征服或外交方向有四个,
  
  一是西面的罗马,是萨珊日后头号对手,详细的伐交伐兵将在下一节详述。
  
  二是向南渡过波斯湾,征服了对岸的巴林、卡塔尔。从此之后,波斯人的影响深刻而持久,一直到今天,这里的居民都以什叶派为主。
  
   三是东北方的中亚,即中国所称的西域。这里虽然以农耕为主,却一直是各色游牧民族表演的舞台,第一帝国的※※居鲁士※※,就死在中亚蛮族手中。有鉴于此,萨珊在这里主要采取守势,在木鹿(Merv, Marv,《※※统一路线图》中的右上角,今土库曼斯坦的马累,很有趣马累叫 Mary),派驻了一位藩王守边。而呼罗珊地区,是安息—帕提亚人的老家,也要有得力的人来镇守,※※也册封了一位藩王于此,其地位很像西周为监视殷人而设置的【三监】,这位呼罗珊王的地位很高,在萨珊诸王中排名第一。

四是东南方的贵霜(Kushan,也称作大月氏,首都巴基斯坦白沙瓦),此时的贵霜是中亚大国,君主为波调(Vasudeva I也译为 韦苏提婆一世),229年(曹魏太和3年)他向魏明帝曹睿进贡,被册封为【亲魏大月氏王】。贵霜的领土从中亚两河流域,向南延伸包括巴基斯坦和北印度。在消灭安息,统一波斯之后,230年左右※※对贵霜用兵。面对军威赫赫的※※,贵霜一败再败,被迫选择了称臣纳贡,贡品中黄金珠宝自然必不可少,对波斯人来说,最重要的贡品是战象。由于萨珊帝国的中心地区在伊拉克,对印度鞭长莫及,所以※※没有建立直接统治。尽管如此,※※和下任太宗文皇帝沙普尔的东方远征,对贵霜帝国的打击是致命的,直接导致贵霜帝国在250年左右解体。
  为了监视贵霜帝国,※※专门在克尔曼和锡斯坦各派驻了一位藩王守边,为※※代行在东方的权利。
  
   在恢复安息的版图、平定叛乱、整合国内之后,作为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后代,※※武皇帝的雄心壮志不能自已,决心恢复旧疆,重建帝国。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节 — 《剑指罗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974
注册: 2008年7月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迁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开拓进取之前,先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故都伊什塔克尔城位于繁华的商道上,很容易被敌人攻击。相反,新都阿尔达希尔-花拉地处易守难攻之地,进可攻退可守,是※※霸业的坚实后盾。由此,可以看出※※是个比较谨慎的征服者,做事按部就班、脚踏实地,并不热衷冒险,与热情冒进的亚历山大完全不同。
   经过了一番内部整顿之后,※※要大展鸿图了,正是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请看下节【克定祸乱】

正如上图所展现的那样,法尔斯在帝国的中南部,东面是克尔曼地区(Kerman,伊朗东南部的克尔曼省,省会也叫克尔曼)和锡斯坦(Sistan,伊朗锡斯坦省),继续向西就出国到了印度。我在上一节说过,※※是个谨慎的征服者,所以并不急于向西突入帝都苏萨和泰西封,而是先着手解除后顾之忧。他首先把矛头指向东方的克尔曼,随着克尔曼一鼓而下,※※便控制了波斯的整个东南部。从此,便可以毫无顾忌的向西、向北扩张。
  
  下一个猎物是西面的埃兰(Elymais, Elam, 伊朗西南部的胡泽斯坦省),由此打通了向北方的伊斯法罕、西方的苏萨的通道。随后,地处伊朗高原的中心地带的是伊斯法罕(Esfahan中部城市,伊朗第二大城市)落入掌中。至此伊朗高原的中部、南部尽在萨珊王国治下,继续向西就是平坦的两河平原了,安息朝廷已经无险可守,大门洞开。
  看到※※显露出的冠军相,基尔库克(Kirkuk,伊拉克北部石油城,巴格达正北方)和阿狄亚贝尼(Adiabene)的诸侯,急忙加入了※※的队伍,生怕错过这班车。
  
  阿狄亚贝尼(Adiabene)王国值得一提,在《圣经》中它被叫做【伊甸】(Eden,《圣经 旧约 27:23》),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Eden】是伊甸园,但从上下文看,这个伊甸是个真实的地方,不是《圣经 创世纪》中提到的那个。阿狄亚贝尼的首都是阿贝拉(Arbela,伊拉克埃尔比勒Arbil)。前331年,阿贝拉发生过一场震惊世界的战役—高加米拉战役,成就了亚历山大的千古英名。安息帝国时代,阿狄亚贝尼是一个半独立王国,公元1世纪,其王室成了犹太※※,并从此与安息帝国貌合神离。
  
  一路高歌猛进之后,安息的夏都苏萨、查拉塞尼(Characene/Mesene,安息治下的半独立王国,两河河口一带,含科威特)等地,也一一落入※※之手。至此,西到现在的科威特,东到伊朗-巴基斯坦边境的波斯湾北岸全境,皆处于※※治下,一个新兴而强大的帝国已喷薄而出,蒸蒸日上。

到了这个田地,无论安息帝国的朝廷多么衰落无能,此时也不得不作出点反应。这时的安息皇帝是阿塔巴努斯四世(Artabanus IV,有说是五世),他是沃洛吉西斯五世(Vologases V)的幼子,本来继承皇位的应该是他哥哥沃洛吉西斯六世,可阿塔巴努斯不甘心在亲王位置上终老,便起兵造反,并成功的把他的哥哥赶出泰西封,当上了皇帝。与绝大多数亡国之君不同,他绝不是个昏君,根据史诗《阿尔达希尔书纪》(Kar Namak of Ardashir)记载,阿塔巴努斯武艺高强,是个明智而有能力的君主,他的年龄比※※大10岁左右,此时约40岁上下,正值年富力强。他最辉煌的时刻,是217年挫败了罗马皇帝卡拉卡拉(Caracalla)的入侵,暂时化解了安息帝国的亡国之忧。
  
  不过,此时的安息帝国已经千疮百孔,大厦将倾,不是他独木能支的。在※※攻城略地势如破竹之际,他却忙于和他阴魂不散的哥哥沃洛吉西斯六世较劲,这哥俩在泰西封—巴比伦之间的的两河平原上反复拉锯,阿塔巴努斯虽一直有优势,却一直无法灭掉对方。见※※日益强大,他终于忍无可忍,派出他的胡泽斯坦省总督去讨伐※※,结果不用多说,全军覆没。

224年,阿塔巴努斯与哥哥停战,发倾国之兵御驾亲征萨珊,两军在Hormizdagan(伊朗阿瓦士东面的平原上)展开了决战。不过,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过程颇有戏剧性。
   自恃武艺高强的阿塔巴努斯谓※※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萨珊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可不像400年前的刘邦打马虎眼,而是很痛快的接受了挑战。两位君主跃马横刀厮杀几个回合之后,※※佯装不敌拨马逃走,阿塔巴努斯穷追不舍,这时※※弯弓搭箭,来了个回头望月,并一箭穿心。随着阿塔巴努斯落马仆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既然皇帝战死,主力覆没,下面的征程就成了例行公事,安息各地传檄而定,萨珊大军一路畅通无阻,兵不血刃的攻占泰西封,仿佛一场盛大的武装※※
  226年9月,在一片肉麻的阿谀奉承和劝进声中,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勉为其难的登上宝座,加冕自号为【沙汗沙】(Shahanshah),意为【王中王、万王之王】(King of Kings),这一年被认为是萨珊王朝的起点。
  

====== 祆教主神阿胡拉-马兹达,向※※授权。大家猜猜哪位是※※,哪位是马兹达。他俩马蹄下都踩着敌人,※※马下的很可能是阿塔巴努斯四世,马兹达马下的可能恶神安格拉•;曼纽 ======

====== 阿胡拉-马兹达 与马自达汽车是一个词Mazda,马自达选logo 时,灵感正是来自马兹达的鹰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974
注册: 2008年7月
================ 继续更新 ================
  补充一个高人给我的旁证
  伊什塔尔被苏美尔人称为Inanna,在古代迦南则被称为Anat。古代迦南有可能从波斯借来了这个称呼。
  
  伊什塔尔是战神、丰饶神、美与爱的女神,而且其丈夫巴力年复一年地被杀死又复活,导致人间出现了四季更替和万物枯荣,还有伊什塔尔到冥界的神话,都表示她与古希腊神话里的冥后珀耳塞福涅可能也是相关的。
  
  不过既然Anahita的语源是Harahvatī Ardvī Sūrā(持有水者),那么与印度神话中的辩才天(Saraswati)也可能是同源的。辩才天在梨俱吠陀时代恰好也是河神。
  
  ================ 继续更新 ================
  1.2 山高水长
   在开始※※武皇帝的伟大征程之前,很有必要把此时波斯的山川形胜,地缘结构做个介绍。

从上面的《安息全盛地图》和《波斯形胜图》中可以看到,安息的版图严重※※。西部两河流域城市密集,是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部的伊朗高原上城市稀稀落落,间距很大。所以两河流域被罗马人破坏之后,亡国就指日可待了。
  帝国的领土以今伊朗和伊拉克为主要组成部分。而绵延3000多公里,而且非常肥厚雄壮的扎格罗斯山脉山脉,是两伊的天然分界线。东面是伊朗高原,西面是两河平原。所以波斯的地形,可以用【山高水长】来概括。
  
  首都泰西封(《安息全盛地图》中为Ktesiphon),位置基本上与现代巴格达重合。而曾经盛极一时,遭到被其征服的犹太人诅咒为【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 那人便为有福】(《圣经 旧约 诗篇137:9》)的巴比伦,此时已经退出※※舞台,两河的中心城市转到了泰西封的名下。与巴比伦一样,泰西封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非常繁华。不过就像北宋的开封一样,这里四面平原、无险可守。安息帝国时代,这里3次被罗马人攻占。萨珊朝强点,被罗马人攻占2次。被※※※人占领后,泰西封被废弃。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100年后,几乎在它的原址上,伟大而辉煌的巴格达拔地而起,取而代之。

陪都苏萨(Susa),是安息的夏都,在波斯湾顶端再往北约200公里处,处于伊朗山地和伊拉克平原的交汇处,有卡伦河(Karun River),可通波斯湾,今伊朗胡泽斯坦省Shush城。其形势格局很像□□□□的洛阳或北京。前面提到,波斯帝国有四大首都(如果算上很早就废弃的Pasargadae,意为‘波斯人的花园’,就是五个),苏萨是其中的行政首都。到了安息时代,则只有苏萨仍然保持了首都地位。归根到底,还是它的地缘位置非常理想,如果让我给波斯选择首都,我肯定会选它,而不是无险可守的泰西封。
  该城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也非常高。在《圣经 旧约》中,苏萨被称为【书珊】(Shushan《圣经 旧约 以斯帖记1:2》),圣经中最光彩照人的女性—以斯帖(Esther)的传奇就发生在这里。《圣经 旧约》中的两个先知【但以理】(Danial)和【尼希米】(Nehemiah),长期在此居住,他们的言行留在《圣经中》,成为《但以理书》,和《尼希米记》。现在Shush的城外,有但以理的陵墓。如今很常见的女名【苏珊】(Susan)或【苏珊娜】(Susanna, Suzanne),本意就是【苏萨人】,或【生于苏萨的人】。
  

===== 但以理墓。※※※教承认《圣经》中的先知,所以墓保留的很好 =====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图上的A点。伊朗高原南部,波斯人的发祥地,第一帝国的精神家园,被亚历山大彻底破坏,无法恢复了,可它的文化地位还在,足以让波斯人抒发【黍离之恨】。
  卡莱(Carrhae),安息版图的西北角。前53年,安息人在这全歼罗马克拉苏的7个军团,是帝国辉煌的顶点。卡莱战役(Battle of Carrhae)的过程很曲折,限于篇幅,不作介绍了。这里只说一件事,战役中的安息军队统帅是苏伦纳(Surena),是安息头号门阀苏伦(Suren)家族的族长。这次辉煌的胜利,让他的声望和地位如日中天。虽东晋的王导、谢安,也得让他半个身位。他的结局不问可知,功高震主则无赏可赏,还是早上天堂获得永生吧。从此,苏伦家和安息王室的关系十分冷淡,到※※举义起兵时,苏伦家族作壁上观,待看到大局已定,便向新主子称臣,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尼西比斯(Nisibis,《圣经 旧约 以西结书 27:23》称之为【干尼Canneh】)和埃德萨(Edessa),也在安息的西北部,两河流域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交汇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从公元前便是著名战场,直到16世纪苏莱曼※※征服伊拉克,将叙利亚、小亚、两河,都置于他的治下之后,这里才算消停。值得一提的是1099年,处于※※※海洋包围中的十字军,在埃德萨建立了第一个政权—埃德萨伯国。
   我的图中用蓝色圆圈,大致画出了法尔斯地区的范围,其中的B点是伊什塔克尔城,由于与A点的波斯波利斯过于接近,所以这张图上分不出来。我在前面对伊什塔克尔城做了简略介绍。更详细的解读,将在下一节中展开。
   之所以费力气介绍安息的名城大邑、高山流水,是给看官们一个机会,就是如果你我是阿尔达希尔,该怎么做,先打哪、后占哪,才能在众多诸侯中脱颖而出。
  
  请看下节 -- 潜龙在渊

===== 继续更新 =====
    第一章 巍巍乎※※ -- 1.3潜龙在渊
    
  ※※并不是帕帕克的长子,他的长兄名叫沙普尔,与日后的太宗文皇帝沙普尔一世同名。鉴于他的悲剧结局和重名,下文中我称他为“隐太子”。隐太子是个能干的人,追随父亲帕帕克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在他父亲去世之前,就成了【副王】(co-ruler)。所以216年帕帕克死后,由他接班,完全合情、合理、合法。在我之后的记述中,大家会发现,册立副王是波斯人的传统,这个位置,在中国没有对应(憋了一脑门子汗,想出个“天策上将”)。反倒与戴克里先【四帝并立】后的罗马帝国相似,波斯君主相当于奥古斯都,副王相当于凯撒。

至于※※,在210年前后,他被父亲封为达拉歌德(Darabgerd)的封君(战国制度,帕帕克为王,儿子封君),头衔为【阿哥巴德】(argbadh),意为城主、堡主。达拉歌德即现在的法尔斯省东南部的达拉卜(Darab),为前波斯帝国大流士※※所建的要塞,意为【大流士堡】(Darab-gerd == Darius-fort),距离首府伊什塔克尔城约150公里,大致在今天的法尔斯省与克尔曼省、霍尔木兹省的三省交界处。从上面两张【※※三迁图】能看出,达拉歌德地处法尔斯通往印度的阳关大道上,扎格罗斯山脉中的一个小盆地里,离此再往东北一点,就出了山区,进入伊朗高原了,所以毫无疑问,这里就是帕帕克留下的法尔斯王国的东界,由此大致可以估计当时的萨珊王国的疆域。
  ※※的这个封地和头衔,说明他是被父亲委以重任的边塞藩王,相当于明燕王朱棣。虽然不是太子,可他有地盘、有军队、甚至有了战功,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如果没有戴【白帽子】(王上白==皇)的理想,不是废物,就是圣贤,肯定不是正常人类。
   帕帕克龙驭上宾不久,※※便对隐太子上演了一场波斯版的专诸刺王僚。一脸忠贞的※※盛情邀请隐太子赴宴,酒酣耳热、舞女翩跹之际,※※自称更衣,退出宴会厅。然后呢,一起豆腐渣工程被曝光了--宴会厅塌了,于是隐太子被坠落的房梁、椽子压成照片。再于是,※※接手了老兄的江山社稷,也许还包括嫂子们,成了法尔斯王。为了防止其他兄弟照猫画虎,※※果断杀掉了一批心怀不满的兄弟。
   作为拜火※※※※,开创一个传统:每个君主在登基时,都要在龙兴之地,伊什塔克尔城的安娜希德神庙里,燃起一坛火,每位君主的圣火坛都有自己的名字。君主去世或者被废时,火焰要被熄灭。
   看着在圣坛中熊熊燃烧的圣火,【大柄‘已’在手】的※※,并未立即开始【清风满天下】的征程。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与朱棣一样是俩字【迁都】。他的迁都目的地,并不像永乐帝朱棣那样,迁到自己的老巢达拉歌德,而是在法尔斯南部另建新城,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阿尔达希尔-花拉】(Ardasher-Khwarrah),意为【阿尔达希尔的荣耀】,今法尔斯省省会设拉子的正南方的【菲鲁扎巴德】(Firouzabad 、Firuzabad,意为胜利之城)。
   从两张【※※三迁图】,可以看出,该城位于一个高山环抱的小小盆地中,只有一条向北小径通往外界(当时还没有向南的道路)。与世界上多为矩形的城市不同,它呈一个完美的圆形,直径约2公里。外面有宽达50米的护城河,城北有豪华的王宫,圆心处则建有高大的祆教圣火庙。由于该城的造型独特,以它为原型的城市,在影视中经常出现,例如电影《波斯王子-时之沙》中的故事发生地【阿拉穆特】(Alamut)。事实上,真正的【阿拉穆特】在伊朗西北部,是1256年被西征的旭烈兀摧毁的【木剌夷】(山中老人或暗杀派)老巢,绰号【鹰巢】。有证据表明,【阿尔达希尔-花拉】的形制是模仿【达拉歌德】的,所以可以反推【达拉歌德】的摸样。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974
注册: 2008年7月
================ 继续更新 ================
  
   各位看官看到这,可能会不耐烦了。楼主说了一大堆安娜希德和伊什塔尔的事,可这与萨珊有何关联呢?其实,我要说的是,而且伊什塔克尔城作为以女神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一定是个宗教圣地。在这里担任安娜希德/伊什塔尔女神祭司的萨珊,其宗教、文化、社会地位非常高,在法尔斯政坛上也必然有一席之地。
   下面继续说另一个※※可能的父亲帕帕克。无论上述哪种说法正确,※※是帕帕克的家业继承人是无疑的。伊什塔克尔城的政治所有权,原本属于一个叫高奇尔(Gochihr)的土王,帕帕克趁着天下大乱,两河板荡之机,在205年,将该城据为己有。他的子孙后代以此为基地扩张,最终成就了一个辉煌的帝国。
  综上所述,我估么着第三种说法是正确的,真相是这样的:
  出身不高的帕帕克觊觎伊什塔克尔城,通过与城里地位崇高的萨珊联姻甚至入赘,搭上了萨珊家大船,然后翁婿双方里应外合夺取了伊什塔克尔城。事成之后,帕帕克将老泰山暗害或终生幽禁。
  ※※发迹之后,想给自己找个高贵的祖先,又不想大幅篡改家谱,于是奉高贵的外公为祖先就事半功倍了。而且,鉴于在中东地区盛行族内婚,还不忌讳辈分,很可能萨珊和帕帕克互为翁婿。
   帕帕克获得该城给他带来三重好处:经济上,这里是繁荣的商埠,带来滚滚财源;文化和宗教上,他做为萨珊的女婿,继承了萨珊的大祭司位置;政治上,这里临近故都波斯波利斯、前朝的龙兴之地,他随时可以高举复兴阿黑门尼德王朝的大旗,反抗泰西封的蛮族朝廷。至此,帕帕克有钱、有文化、有身份、有血统,为子孙后代的兴旺发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萨珊家族有了这样的根基,如高祖有关中,光武有河北,王八之业不再是梦幻泡影。
  帕帕克并未满足于这一城一地,身在乱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做个草头王是不行的。所以他以伊什塔克尔城作为老巢,四处扩张。而法尔斯地区,确实是个好地方,这里距离安息帝国的核心两河流域,不远不近。既可以在不引起朝廷注意的前提下,闷声发大财,一旦坐大了,还可以迅速向泰西封进取。而这里地形崎岖,山峦起伏,对两河流域有高屋建瓴之势。也可以在一旦不利时,遁入深山,或向伊朗高原腹地转进,甚至可以渡过波斯湾,向巴林、卡塔尔一带发展。所以,这里成为波斯帝国的龙兴之地,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萨珊朝建立和发展,与第一帝国惊人的相似。
  到帕帕克去世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国王的头衔(Shah),他的王国已有小成,基本统一了整个法尔斯。如果与中国战国晚期做对比的话,帕帕克的萨珊王国,还不能与战国七雄相比,大致相当于宋、中山这样的二流国家,初步具备了逐鹿天下的资本。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974
注册: 2008年7月
第一章 巍巍乎※※
  1..1 身世之谜
   如果套用□□□□惯例,萨珊朝开国君主阿尔达希尔的庙号和谥号应该是“※※武皇帝”, “※※本纪”的开头大概要这么写:
  ※※者,讳阿尔达希尔(Ardashir),法尔斯王帕帕克次子也,母曰罗德哈(Rodhagh, Rudak),以西历190年生于法尔斯伊什塔克尔城。其先,罗德哈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帕帕克往视,则见赤龙於其上。已而有身,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士庶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时有祆教法王曰:此儿必盛我教。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
  (由于“阿尔达希尔”的名字长达五个字,我下面用“※※”来指代他。)
   事实上,※※的生年并无记载,我臆测他生于190年,这样去世时50岁。他的父亲、祖父是谁,争议更大,大致有三种说法,罗列如下。
   1 父亲是帕帕克(Papak, Papag, Babak),祖父为萨珊(Sassan, Sasan),萨珊王朝因他而得名。
  2 父亲是萨珊,外公为法尔斯王帕帕克。萨珊是阿黑门尼德王室后裔,身份高贵却是没落贵族,被帕帕克招为驸马。※※诞生后不久,萨珊隐遁他方或去世,外公帕帕克成为※※的养父,帕帕克死后※※继承了他的家业。
  3 父亲是帕帕克,萨珊是外公。

================ 继续更新 ================
  暂不论哪一种说法正确,先说说萨珊。他的身世扑朔迷离,迷雾重重。作为命名了一个伟大王朝的人物,对他的出身门第,我不得不进行深入研究。据记载,他是阿黑门尼德家族的后裔,大流士的子孙,而且武艺高强,被拥趸们称为“伟大的战士和猎手”。而他的职业,则是伊什塔克尔城的安娜希德神庙圣火守护者(custodian of the "Fire Temple of Anahid")。
  新的问题出现了,安娜希德(Anahid, Anahita)是个什么东东?答曰:她是古波斯神话中,掌管淡水的女神,进而引申为负责庄稼丰收、牲畜繁殖的女神,如果再往上追溯,她是从印度来的外来户。这不难理解,波斯人和印度人(高级种姓)都是雅利安人的后代,同属印欧语系,所以印度和波斯这两大文明有很多暗合的地方。在祆教的圣经《阿维斯陀》中,安娜希德也有她的位置。换句话说,安娜希德是祆教的众多神祗之一。虽然在祆教的发展过程中,她的地位与大多数神祗一样,逐渐被淡化。而圣火是祆教的最重要标识,所以负责守护安娜希德神庙圣火的萨珊,其实就是祆教的世袭祭司。
  这个伊什塔克尔城(Istakhr,Estakhr)也得好好说说,该城在法尔斯境内,第一波斯帝国的发祥地--波斯波利斯以北五公里左右,位于印度河流域经锡斯坦去往两河流域的商路上,早在第一波斯帝国,就已经是个很繁华的城市。从名字的拼法看,应该与女神伊什塔尔(Ishtar)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伊什塔尔是巴比伦、亚述神话中最重要的女神,没有之一。她象征着金星(希腊神话中的阿弗萝蒂特或维纳斯),主管爱情(还是阿弗萝蒂特)、生育和丰收(土地神德米特尔)、战争和智慧(女战神、智慧女神雅典娜)。希腊人则认为,她就是希腊神话中的月神兼狩猎神阿尔忒弥斯(即戴安娜),所以她安娜希德一个神,顶希腊神话中的四个半女神,另半个是天后赫拉,占希腊十二大神的三分之一强。
  说到这,列位看官应该发现伊什塔尔和安娜希德的职能很相似,虽然一个来自闪族的巴比伦,一个来自印度。恰好伊什塔克尔城处于这两大文明区之间,东西两大女神肯定互有影响,互相渗透,如果时间足够长的话,应该会融合为一个神。如果我们想象力更丰富些,也许还会联想到观音菩萨。事实上,著名伊朗学家玛丽博伊斯教授(Mary Boyce),就认为巴比伦的伊什塔尔被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祆教僧侣们引入祆教教义中,与安娜希德合并为一个神。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974
注册: 2008年7月
============ 安息全盛地图,这张图挺大,建议点开看全图 ============
   可以看到,安息的版图严重※※。西部两河流域城市密集,是帝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东部的伊朗高原上城市稀稀落落,间距很大。所以两河流域被罗马人破坏之后,亡国就指日可待了。
  首都泰西封(图中为Ktesiphon),与今巴格达近在咫尺。
  陪都苏萨(Susa),波斯湾顶端再往北一点,处于山地和平原交界处,其形势很像□□□□的洛阳或北京。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伊朗高原南部,波斯帝国故都,被亚历山大彻底破坏,无法恢复了,可它的文化地位还在,足以让波斯人抒发【黍离之恨】。
  卡莱(Carrhae),安息版图的西北角。前53年,安息人在这全歼罗马克拉苏的7个军团,是帝国辉煌的顶点。
  尼西比斯(Nisibis)和埃德萨(Edessa),也在安息的西北部,两河流域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交汇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800年后,十字军在埃德萨建立了第一个政权—埃德萨伯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974
注册: 2008年7月
(本文首发于西西河,那里的更新快些,有着急的可以去那里看,我在那里的id 是 【赫克托尔】)
  
  波斯源流
  说起萨珊波斯,不得不先简单说几句波斯的源起。
   2009年7月6日,我看到一条电视新闻,电视上一大群老外载歌载舞※※庆祝,往下看才知道,这些人是立陶宛人,正在庆祝立陶宛民族诞生1000周年。我就奇了怪了,民族怎么能【诞生呢】。原来1000年之前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个德国人在日记里记载下一句话:在这片蛮荒的森林里,有一群茹毛饮血的野蛮人,他们自称立陶宛人,杀了一位热情虔诚却倒霉的传教士……从此,立陶宛人出现在主流史籍中,于是立陶宛人把这一天,定为民族诞生日。
   相比立陶宛人曲折的诞生过程,波斯可辉煌太多了。波斯这俩字,来自希腊语,本来专指波斯人的发祥地,伊朗西南部的法尔斯(Fars)地区,在希腊语转音成了Pars,进而变成了波西斯(Persis)、波斯(Persia)。法尔斯地区大致相当于今伊朗的法尔斯省,邻近波斯湾和两伊边境,全境以山地为主。现在的法尔斯省会是伊朗第六大城市设拉子,该城也是1400年后布维希王朝(也叫白益王朝)的首都。
   前550年,波斯阿黑门尼德(阿契美尼德)家族的居鲁士,统一了10个波斯部落,然后迅猛扩张,造就了人类※※上第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帝国,这就是【波斯帝国】,或者叫【第一波斯帝国】,波斯人也随之走出法尔斯地区,广泛分布在今两伊的广袤土地上,以至于在此后的两千年中,作为地理概念的波斯,也泛指今天的两伊。到前330年,帝国被马其顿人亚历山大灭亡。值得一提的是,帝国有四大首都:波斯波利斯、苏撒、巴比伦、埃克巴坦那,其中的前三个将在下文反复提到,这里先提个醒。波斯帝国的其他细节,与本文关系不大,不再赘述。
   如果要评选【兴也勃、亡也乎】的国家的话,亚历山※※国肯定稳居三甲,前323年,亚历山大病逝于巴比伦,随着他的死,这个庞大的帝国几乎立刻陷于分裂。亚历山大的部将们经过一番残酷※※,波斯成为塞琉古帝国的一部分,直到安息帝国崛起。
   安息帝国,是由帕提亚人阿尔萨息,在前247年建立的,在中※※书中,按其建立者阿尔萨息的音译,称之为安息,而西方各国则称之为帕提亚帝国。如果把波斯人比作※※的话,塞琉古帝国的希腊人则相当于来华的犹太人和大食人,文化风俗宗教政体都与本地人格格不入。帕提亚人则很像慕容鲜卑人或契丹人,虽然野蛮一些,可他们一直与波斯人打交道,深受波斯文化的影响。他们利用塞琉古帝国的衰落,乘虚而入统治波斯,并逐渐与波斯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了波斯文明,阻止了波斯人的希腊化。
  安息帝国对后世波斯或波斯化国家的另一大深远影响,是她把首都定在了两河流域的泰西封/巴格达,直到1000年后蒙古人攻陷巴格达。文化上的留下的痕迹更加深刻,虽然今伊拉克的民族成分以※※※人为主,宗教信仰却以波斯人的什叶派为主。
   不过,称安息为帝国,我看不太合适。首先安息的※※集权很差,更像一个部落联盟。其集权程度,不要说与同时代的两汉相比,即使与300年前的的波斯帝国相比,也相去甚远。如果和中国对比的话,大致相当于东晋或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国内有像苏伦(Suren)、卡伦(Karen)这样的豪强门阀,也有像阿狄亚贝尼(Adiabene)、查拉塞尼(Characene/Mesene)这样的半独立王国。
   其次是该国的国力虽然不弱,但相比同时代的汉朝、罗马,就差得多了。对邻国罗马的战争不断,无论是谁启动战端,可结局基本上都是被暴打。安息最牛的时候,是前53年,在卡莱俘杀罗马前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打破了罗马的政治格局,对罗马帝制的发展起到了间接但深远的影响。这场主场胜利固然辉煌,但相比116年,客场作战的图拉真攻陷并劫掠首都泰西封,就相形见绌了。作为罗马鼎盛时期的君主,图拉真以亚历山大自居,继续东进攻占了安息的夏都苏萨,深入到今天的伊朗境内。要知道,罗马人攻占泰西封有5次之多,可攻占苏萨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公元2世纪是罗马的鼎盛时期,压着安息暴打在情理之中。而本来就很松散的安息,陷入了军事失败—》※※被削弱—》地方坐大—》外战再败,这一恶性循环。197年,罗马皇帝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率军第三次攻陷安息首都泰西封,并对此城进行了彻底的洗劫,成千上万市民被卖为奴隶,无数财宝被劫走。罗马的连续大规模入侵,使安息的经济文化中心—两河流域,遭到彻底破坏,城市为丘墟,人民掠为奴。对此,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会相信【安息亡之征决矣】。
   大约与此同时,与多数面临亡国的王朝一样,安息也在※※和政变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君主更换如走马灯。在这种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下,本就财雄势大的各路诸侯都一致认定,现在是【伸大义于天下,解士庶于倒悬】,成就王八之业的绝佳机会,万万不能错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主角,萨珊朝※※武皇帝阿尔达希尔,即将闪亮登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9.848
主题: 13
帖子: 3974
注册: 2008年7月
飞腾的火焰 萨珊波斯四百年

序言
  第一次看到“萨珊”二字,是中学的时候,某天老爹拿回一本绿皮的缩印版《辞海》,厚厚一大本,当枕头都够用了。从那一天开始,我没事就翻辞海看词条,看到啥算啥,不一定有目的,图个新鲜顺便长点见识。不知道哪一天,我翻到了“萨珊王朝”词条,看了看没啥太多感觉,只是觉得这俩字好阴柔,像个女生的名字,当时作为一个纯情男生,对此很有好感,不知不觉间就牢牢记住了。
   随着年龄增长,看的书逐渐增加,对萨珊波斯的好感和兴趣有增无减。现在,正赶上近来美国在伊拉克撤军、重开巴以和谈,这些举动,似乎都预示着美国真的要对伊朗动武了。,所以我决定趁着这个热乎劲,写上两笔,赚点眼球。
   偏巧,网上关于萨珊波斯的文章似乎是个空白,至少我没找到。所以,我估么着懂行的人也少,我在这瞎写胡编,挑毛病的人也少,心理压力会小得多。
  在这里要鸣谢“神州遗少”前辈写的《上帝之鞭-民族大迁徙史话》,这部作品是我看到的第一篇长篇※※网文,对我的影响和启发极大。在本文中,人名、地名的翻译,将尽量与他一致,以此致敬。
   最后,作为理科生,我的文史积累很有限,资料来源无非几本,诸如《剑桥古代史》、《剑桥伊朗史》之类的大路货,再辅以※※※※、百度知道和各路高人的网文,所以与其说是写作,不如说是读书笔记,还请各路高人多提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手下留情,轻拍慢打。

[2011-02-17 21:49 补充如下]

============这是转帖天涯上的一个人的帖子,我放到无忌是因为方便以后查找方便,玩不转天涯,嘿嘿,比较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ZT——[西事纪闻]飞腾的火焰 萨珊波斯四百年(超长慎入)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