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Zeiss Ikon ZM —— 一篇迟来的试机报告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88639 回帖:119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022
主题: 2
帖子: 1982
注册: 2007年12月
睿 发表于 2012-7-15 22:50
我一直觉得,ZEISS IKON如果采用NIKON F3那样的电子钛帘快门,将会对M7造成颠覆性的冲击。可惜,用的是FM10的钢片快门。


快门的寿命,现在不是一个什么重要的问题,Ikon的快门拍3000个胶卷也够用。Ikon不会像F3那样的高速连续过片,所以它的设计目标决定了不使用钛帘也丝毫没有问题。zeiss不追求在普通产品上的过分加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1.784
主题: 12
帖子: 2304
注册: 2002年11月
色友老于 发表于 2012-7-14 23:14
关于快门,是这样的,无论如何,旁轴的快门动作都比单反轻,音量也比单反小,就因为没有反光镜,徕卡的快门声音小,是因为,第一它用布帘,第二,布帘的运动速度比较慢。这个优点,到了M8、M9也不明显了,而用电子钢片快门的Ikon,明显比M6的快门更精确,在低速那几档上,拍反转片时心里会更有底。另外,我不觉得M系列摸上去更坚固,就可以产生一种掉在地上无所畏惧的心理,那个精密的联动测距器没有想象的那么顽强,用广角靠精深大不对焦就拍的无所谓,而当你用noctlux那最大一档光圈时,就会发现很多M都需要返厂重新调校测距器的,其中大部分是使用中造成的,所以,就这一点看,Ikon和M没有多大区别,如果有,也仅仅是心理上的。

我一直觉得,ZEISS IKON如果采用NIKON F3那样的电子钛帘快门,将会对M7造成颠覆性的冲击。可惜,用的是FM10的钢片快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069
主题: 17
帖子: 381
注册: 2006年11月
酒杯 发表于 2012-7-15 00:33
ikon上的覆皮是不是也不行?看过几个二手,后面覆皮老化的厉害。另外银色的掉漆好像也厉害。


用了ZI五年多,可以说最大的不满意就是这个饰皮老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2.402
主题: 0
帖子: 1183
注册: 2006年8月
曾经用过ZI+ZM50一年多,后来出掉了,后来在胶片单反上很难找到这种感觉
合适的时候再收一套回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519
主题: 4
帖子: 379
注册: 2011年11月
相应楼主号召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1.948
主题: 88
帖子: 11668
注册: 2001年2月
未来一周上网不便,可能不能来给各位端茶送水
各位自助吧,无拘无束哈

也别光谈相机了,多上上Zeiss Ikon出的片子吧
镜头品牌不限,也欢迎交流镜头心得,很感兴趣,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1.948
主题: 88
帖子: 11668
注册: 2001年2月
色友老于 发表于 2012-7-15 11:59
秒杀了很多外置取景器

特别是那些外置取景器性价比其差
一直奇怪为什么没有国内厂家来做这个外置取景器
通用性和技术上都没有障碍,光学要求也不是很高,1-2百应该就能做得很好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1.948
主题: 88
帖子: 11668
注册: 2001年2月
Maxxum 发表于 2012-7-15 01:50
在我看来,相机是工具,不是摆设。掉漆、起皮都是正常的。ZM的用料不如Leica的结实,但我相信在同一个恶劣环境下,两者的可靠性(拍摄性能)都差不多。

ZM仍然在产,可以买新的,可能也就比二手货多一点点。

做工和用料主要影响的是把玩的手感
可靠性主要取决于设计
用过尼康和康泰时机身之后,深有此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1.948
主题: 88
帖子: 11668
注册: 2001年2月
酒杯 发表于 2012-7-15 00:33
ikon上的覆皮是不是也不行?看过几个二手,后面覆皮老化的厉害。另外银色的掉漆好像也厉害。

是那种比较柔软的饰皮,手感舒服但不耐用,抓得多的地方纹理就被压平了,不太好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1.948
主题: 88
帖子: 11668
注册: 2001年2月
色友老于 发表于 2012-7-14 23:14
再说一说Ikon的取景器,这个取景器不是cosina设计的,这个是Zeiss自己设计的,测距器的光路基本和M3别无二致,取景器没有眩光不光是镀膜的问题,而是从光路的设计上彻底杜绝的。

确实,看起来是直角光路,和M3相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1.948
主题: 88
帖子: 11668
注册: 2001年2月
cycle999 发表于 2012-7-14 23:06
巧思RF限量版还是很漂亮的,做工不比康泰时G差

原来cycle兄也玩M口啊,没怎么见你谈过
那个巧思RF限量版确实漂亮,铅灰色很有味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022
主题: 2
帖子: 1982
注册: 2007年12月
dsch2 发表于 2012-7-15 08:55
R4系列实在是广角党的福音啊


秒杀了很多外置取景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0.351
主题: 26
帖子: 2892
注册: 2006年9月
色友老于 发表于 2012-7-14 22:52
有ZM25和ZM21,懒得买一个单独的外置取景器,就买了一个福伦达的R4M算是附件了,专门给这两个头用,25和21的框线都有。


R4系列实在是广角党的福音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分论坛版主
泡网分: 67.243
主题: 82
帖子: 15132
注册: 2001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酒杯 发表于 2012-7-15 00:33
ikon上的覆皮是不是也不行?看过几个二手,后面覆皮老化的厉害。另外银色的掉漆好像也厉害。

在我看来,相机是工具,不是摆设。掉漆、起皮都是正常的。ZM的用料不如Leica的结实,但我相信在同一个恶劣环境下,两者的可靠性(拍摄性能)都差不多。

ZM仍然在产,可以买新的,可能也就比二手货多一点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分论坛版主
泡网分: 67.243
主题: 82
帖子: 15132
注册: 2001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如果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从把玩的角度出发,近年来Cosina出品的几款旁轴(包括ZM)都值得一试。

Bessa R3 - 无视差取景器,可以双眼平视拍摄。
Bessa R4 - 广角爱好者的福音,具有如下几个常用广角镜的框线:21/25/28/35/50
Zeiss Ikon ZM - 超级明亮的取景器,绸缎般的过片手感。

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可互相替换。即使把上述几款相机都买回来,开销可能还不及一台M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53.731
主题: 20
帖子: 8213
注册: 2004年2月
ikon上的覆皮是不是也不行?看过几个二手,后面覆皮老化的厉害。另外银色的掉漆好像也厉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022
主题: 2
帖子: 1982
注册: 2007年12月
关于快门,是这样的,无论如何,旁轴的快门动作都比单反轻,音量也比单反小,就因为没有反光镜,徕卡的快门声音小,是因为,第一它用布帘,第二,布帘的运动速度比较慢。这个优点,到了M8、M9也不明显了,而用电子钢片快门的Ikon,明显比M6的快门更精确,在低速那几档上,拍反转片时心里会更有底。另外,我不觉得M系列摸上去更坚固,就可以产生一种掉在地上无所畏惧的心理,那个精密的联动测距器没有想象的那么顽强,用广角靠精深大不对焦就拍的无所谓,而当你用noctlux那最大一档光圈时,就会发现很多M都需要返厂重新调校测距器的,其中大部分是使用中造成的,所以,就这一点看,Ikon和M没有多大区别,如果有,也仅仅是心理上的。再说一说Ikon的取景器,这个取景器不是cosina设计的,这个是Zeiss自己设计的,测距器的光路基本和M3别无二致,取景器没有眩光不光是镀膜的问题,而是从光路的设计上彻底杜绝的。
最后再说一点,蔡司和徕卡是不同的,蔡司是做市场的,民用产品更是一切从市场出发,一个产品,如果发现不赚钱,它会马上停产。而徕卡就很难说了,毕竟现在是个奢侈品品牌,它不怕M的产量少到什么地步,它可以通过奢侈品品牌的运作方式来平衡成本。这就是两者根本的不同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7.081
主题: 4
帖子: 4987
注册: 2003年10月
巧思RF限量版还是很漂亮的,做工不比康泰时G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022
主题: 2
帖子: 1982
注册: 2007年12月
dsch2 发表于 2012-7-14 12:26
外观上我倒是更喜欢福伦达。灰色版的外观现在仍让我十分怀念。福伦达的取景器也很明亮。当时就是对那个快门声音有不爽…


有ZM25和ZM21,懒得买一个单独的外置取景器,就买了一个福伦达的R4M算是附件了,专门给这两个头用,25和21的框线都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022
主题: 2
帖子: 1982
注册: 2007年12月
Luft 发表于 2012-7-14 10:34
确定不是后面那个场合更吵杂?呵呵


和偶想到一起去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1.948
主题: 88
帖子: 11668
注册: 2001年2月
伊壁鸠鲁 发表于 2012-7-14 16:16
我可不希望胶片灭亡,手里大把胶片相机呢(两部M3,从Leicaflex SL到R8共7台单反,还有禄徕双反),偶尔也拍点胶卷,但在北京冲洗成本很高,店面也越来越少了。总的说来对于胶片的前途是悲观的,即使不会消亡,但最终会退居为非常小众的东西吧。要说现在的胶片相机真是英雄末路,一台好成色的Leicaflex SL就相当于一片Leica UV-IR滤镜的价格,如果不是因为胶片前途渺茫,何至于这样。

何出“在北京冲洗成本很高”之言?
北京有高质量的冲洗服务,玩胶片条件得天独厚啊!
一些外地的胶片爱好者由于本地没有冲洗,要快递到北京来,冲洗后再快递回去
光快递费就比冲洗费高了
冲洗费用是涨了一些,但考虑通货膨胀倒也不算离谱
现在量小了,维持那一摊子,不降低质量已经不容易了
其实,相比胶片消失,我更担心冲洗业务消失
趁着还有那么几家,多多支持吧!
再说胶片出来的效果,数码还真替代不了
明天出门创作了,只带胶片,数码就手机上的那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1.642
主题: 11
帖子: 698
注册: 2001年10月
我可不希望胶片灭亡,手里大把胶片相机呢(两部M3,从Leicaflex SL到R8共7台单反,还有禄徕双反),偶尔也拍点胶卷,但在北京冲洗成本很高,店面也越来越少了。总的说来对于胶片的前途是悲观的,即使不会消亡,但最终会退居为非常小众的东西吧。要说现在的胶片相机真是英雄末路,一台好成色的Leicaflex SL就相当于一片Leica UV-IR滤镜的价格,如果不是因为胶片前途渺茫,何至于这样。

Luft 发表于 2012-7-14 08:45
看来伊壁鸠鲁兄也相信胶片就快灭亡了?
我倒没那么悲观
随着柯达停产反转,富士趁机提高了反转价格
对于后者来说,销量和利润一起上升,生存环境改善了不少,应该能坚持得更久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1.948
主题: 88
帖子: 11668
注册: 2001年2月
神镜的幸福生活 发表于 2012-7-14 12:07
那些胶片牛头在M9上成悲剧了?说来听听。好像全面分析无忌还没有过呢。我有M50/2 M28/2.8 和M21/3.4

我可没有全面分析的能力
比较关注的是Hologon16,胶片上牛得一塌糊涂的镜头在M9上悲剧得一塌糊涂!

dsch2 发表于 2012-7-14 12:26
外观上我倒是更喜欢福伦达。灰色版的外观现在仍让我十分怀念。福伦达的取景器也很明亮。当时就是对那个快门声音有不爽…

还真是各花入各眼,呵呵
玩其他卡口的时候都是捡便宜的机身玩,因为兴趣其实在镜头
可是玩M口,便宜的福伦达实在是买不下去(因为外观),被迫提高了预算

Maxxum 发表于 2012-7-14 12:55
我的ZM已经用了4年。同意楼主,ZM的最大优势是旁轴系统,据说是目前所有旁轴相机之最。

欢迎马编!
马编硬件/软件两手都很硬,一直佩服!
而且看样子也是打算战斗到胶片的最后一天的,算战友吧,握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1.948
主题: 88
帖子: 11668
注册: 2001年2月
roundg 发表于 2012-7-14 11:13
rf 确实轻很多,一开始两者设计出发点就差很多。rf 设计瞄准得就是赶超徕卡。从某种意义,它确实做到了。

总结一下RF和Zeiss Ikon各自的优点,看看全不全面

巧思RF相对ZM的优点——
优秀的做工
轻柔的快门
低调的外观
自动过片(对有些人来讲是优点)

Zeiss Ikon相对RF的优点——
宽大明亮的取景器
漂亮的外观
较小的抓拍时滞
手动过片
维修配件有保障

剩下的就是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了
要我再选还是ZM,因为首贴提到的“外观控”,还有“手动过片控”,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1.165
主题: 93
帖子: 1268
注册: 2008年9月
Maxxum 发表于 2012-7-14 12:55
我的ZM已经用了4年。同意楼主,ZM的最大优势是旁轴系统,据说是目前所有旁轴相机之最。


居然吸引马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分论坛版主
泡网分: 67.243
主题: 82
帖子: 15132
注册: 2001年10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我的ZM已经用了4年。同意楼主,ZM的最大优势是旁轴系统,据说是目前所有旁轴相机之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30.351
主题: 26
帖子: 2892
注册: 2006年9月
Luft 发表于 2012-7-14 10:34
把它当作一台升级了取景测距系统和外观的福伦达就对了
有过多的期望肯定是失望了


外观上我倒是更喜欢福伦达。灰色版的外观现在仍让我十分怀念。福伦达的取景器也很明亮。当时就是对那个快门声音有不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1.165
主题: 93
帖子: 1268
注册: 2008年9月
Luft 发表于 2012-7-14 09:12
旁轴的全幅数码技术还不成熟啊,许多胶片牛头在M9上边角都悲剧了
等技术成熟的时候,即使蔡司不出,别的日系厂家也会出的
现在APS数码M口的选择不就很多吗?


那些胶片牛头在M9上成悲剧了?说来听听。好像全面分析无忌还没有过呢。我有M50/2 M28/2.8 和M21/3.4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7.352
主题: 94
帖子: 10357
注册: 2002年10月
原文由 Luft 在 2012-07-14 10:33 发表

“单薄”这个词形容ZM还是很准确的
“旁轴的低速快门优势荡然无存”还不至于吧,比单反的震动还是轻多了,这次试了试1/30S和1/15S,不...

rf 确实轻很多,一开始两者设计出发点就差很多。rf 设计瞄准得就是赶超徕卡。从某种意义,它确实做到了。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7.352
主题: 94
帖子: 10357
注册: 2002年10月
原文由 dsch2 在 2012-07-14 10:09 发表
当年玩着福伦达R2A的时候有上ZM的念头。可是到了店里摸了下之后,就对ZM丧失了兴趣,那个快门声还有做工和福伦达是一个级别的……最后还是上了...

两者快门完全一样。只是z 加了些消震,略微改善了些。另外机身比福得稍微厚实点,也改善了一点。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Zeiss Ikon ZM —— 一篇迟来的试机报告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