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70、80、90年代开过照相馆的师傅请进来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47458 回帖:1019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748
主题: 33
帖子: 8425
注册: 2005年11月
烙印 发表于 2012-8-18 20:38
就是这个机器。


可以上数码背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27
主题: 2
帖子: 535
注册: 2007年1月
拍摄灯光人像还是白炽灯最好《黑白而言》。那时人像镜头都是开足光圈,尽量利用镜头的最佳成像率,很少收光圈,蔡斯根本不用。用光不按人种,而是根据脸型布光,你要看质量只要看※※※※※※,和※※※※※※的人像就能看出,前面是人像摄影师而为,后面是新华社记者所为,器材绝对新华社好,但照片是不能相比的。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3.684
主题: 11
帖子: 19400
注册: 2006年11月
horsemanndog 发表于 2012-8-22 15:19
我是说国外的拍照,拍模特,时装,不对一般客人。我回答是防眨眼问题。


那和国内当然不同啦;
记得1981年观摩外国电影《放大》,就是那个※※导演安东尼奥尼拍的,男主角分别用哈苏和尼康迈特拍模特儿和纪实,跟打机关枪似的,看得大家眼都直了,那时俺们用135还是一张一张地算计呐,发一卷柯达5247就跟宝贝似的,
以下内容由 润普 于 2012-8-23 08:42 补充
那时的摄影师手里会捏着气动式快门的气球,吸引被摄者的注意力,有小孩子时还会拿小铃铛,以防眨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2.546
主题: 471
帖子: 4182
注册: 2012年4月
亚瑟李 发表于 2012-8-23 02:19
比较接近我说的那个了。我想原理大概是这样的,画个图贴上给大家看哈,不知对否:


现在充电电池太强大了,拿用于热靴闪光灯的来说,4小节可以50%功率输出闪光拍摄超过300张,质保是半年内出现明显性能衰减店家免费更换,用于其他类型闪光灯的充电电池情况也差不多。

个人觉得,用可充电池的闪光灯方便、也相当“绿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304
主题: 7
帖子: 2477
注册: 2006年1月
亚瑟李 发表于 2012-8-23 02:19
比较接近我说的那个了。我想原理大概是这样的,画个图贴上给大家看哈,不知对否:

要考虑台风和空气污染以及操作方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304
主题: 7
帖子: 2477
注册: 2006年1月
亚瑟李 发表于 2012-8-23 02:19
比较接近我说的那个了。我想原理大概是这样的,画个图贴上给大家看哈,不知对否:

不对,调光的布帘应在棚内,白的就可以,其实是防阳光直接射入。我看到的广州当时最大的照相馆是用天窗式的,可在两木轨中滑动,用竹竿拨动。另一面可用落地窗,或反光板。
其实洛杉矶也有不少出租的摄影棚是用自然光的。那是穷办法,我觉得不方便。光线不够强,色温变,这种办法只能拍某种人像,局限很大。现在不必用这办法,节能灯很便宜,弄几个大灯箱就行。
当然,我还是用美国的大功率灯箱。另我拍室外不是用前面大侠上图那种影棚,是用两带轮子的大灯架子,可升高至20尺。撑起16X16尺的大白布棚,可任意调高低和角度,是好莱坞拍片的棚子,方便多了,相信也贵点。拍过模特和汽车。

本帖最后由 horsemanndog 于 2012-8-23 02:5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9.51
主题: 38
帖子: 48027
注册: 2005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horsemanndog 发表于 2012-8-23 01:42
70年代我到广州的大照相馆拍照还有用天窗的自然光的,天窗上有白布帘,以调整光线,当然,还有碘钨灯当补助光。因为那时只有黑白片。彩色的片子就要考虑色温了。


比较接近我说的那个了。我想原理大概是这样的,画个图贴上给大家看哈,不知对否: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9.51
主题: 38
帖子: 48027
注册: 2005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Spac 发表于 2012-8-22 22:41
现代的是这样的,影棚方位可随太阳位置调整,非常方便:


这个确实是纯自然光,但是现代“柔光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9.51
主题: 38
帖子: 48027
注册: 2005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汪大壮 发表于 2012-8-22 22:19
您说的这个更古老,差不多是清末到※※初年的事情了。


完全有可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304
主题: 7
帖子: 2477
注册: 2006年1月
汪大壮 发表于 2012-8-22 22:19
您说的这个更古老,差不多是清末到※※初年的事情了。

70年代我到广州的大照相馆拍照还有用天窗的自然光的,天窗上有白布帘,以调整光线,当然,还有碘钨灯当补助光。因为那时只有黑白片。彩色的片子就要考虑色温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5.93
主题: 90
帖子: 14694
注册: 2000年7月
内容贡献勋章
giga007 发表于 2012-8-18 11:57
我特喜欢那时候的黑白照片,请问那年代都用的什么机器,镜头和胶片?

楼主说的这个时间跨度比较大,足足30年,其间照相馆的器材也有较大变化。以我所在的北京而言,70年代到80年代初,是国产木制座机,黑白散页胶片;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老式国营照相馆逐渐消亡,个体影楼开始兴盛,彩色照片替代了以往的黑白照,器材也以135单反为主,多数是理光;90年代中期以后,国营照相馆好象就剩了最著名的 “中国” 和 “大北” 两家,港台资本开设的大型影楼此时纷纷登场,他们大多使用玛米亚或勃朗尼卡等120相机。 本帖最后由 汪大壮 于 2012-8-22 23:2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5.93
主题: 90
帖子: 14694
注册: 2000年7月
内容贡献勋章
亚瑟李 发表于 2012-8-21 19:15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传统写实“严肃肖像摄影”的没落呢?,数码的盛行吗?,应该只是表象。

我觉得主要是由于大众审美取向的变化。
那个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从港台和国外流入的 “美人照”、“时装照” 令人眼界一新,并很快受到大家的喜爱和追捧。传统照相馆式的 “呆照”, 在新潮流的冲击下,日渐势微。不过,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人们,又对那些曾经盛行的“美人照” 和 “时装照” ,早已经感觉厌烦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2.546
主题: 471
帖子: 4182
注册: 2012年4月
亚瑟李 发表于 2012-8-20 06:20
这位才是照相馆老师傅哈。
依稀记得老照相馆有用天窗光拍照的,即“纯日光影室”(晴天才可拍照,主光是可调整角度的天窗光,辅光是反光板),若有使用体会,不妨给讲讲,谢谢了!,时下对“绿色影室”感兴趣。


现代的是这样的,影棚方位可随太阳位置调整,非常方便:
本帖最后由 Spac 于 2012-8-22 22:42 编辑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5.93
主题: 90
帖子: 14694
注册: 2000年7月
内容贡献勋章
亚瑟李 发表于 2012-8-20 06:20

依稀记得老照相馆有用天窗光拍照的,即“纯日光影室”(晴天才可拍照,主光是可调整角度的天窗光,辅光是反光板),若有使用体会,不妨给讲讲,谢谢了!,时下对“绿色影室”感兴趣。

您说的这个更古老,差不多是清末到※※初年的事情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4.409
主题: 11
帖子: 1696
注册: 2008年7月
Spac 发表于 2012-8-22 06:48
这个问题俺思考过:

相比大众随拍的照片,严肃肖像摄影拍出来的照片没能让大众感觉在效果上有明显优势、反而让人觉得很呆板。

这可能主要和人种有关吧,白种人那种脸型,严肃肖像摄影拍出来的照片比随拍好看多了,普通黄钟人的脸型很难有白种人脸型那样的效果。

跟拍什么没有关系,跟谁拍有关系。比如我们拍的野生动物的纪录片和国家地理或者探索频道的片子是没法比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9.51
主题: 38
帖子: 48027
注册: 2005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giga007 发表于 2012-8-22 11:52
俺觉得跟品位有关,大众品位都是非常低级庸俗
买椟还珠的故事大家都读过


嗯~根子问题恐怕出在这里,所以国外的肖像佳作要多放,多介绍给大众,不看,“品味”是永远无法提高的。

的确,黄钟人相对鬼子,在五官、脸型等诸方面都要平板些,不太上像。
可也并不是完全拍不好的,楼下贴的那些国人老照片就是例证,我想大家不会不为所动吧?,至少这个平光是不能再用了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304
主题: 7
帖子: 2477
注册: 2006年1月
horsemanndog 发表于 2012-8-22 13:03
毎场景或毎服装,120胶卷我通常拍一卷+1,4*5和8*10是拍6张。拍大幅片时为了防止眨眼,让模特先轻轻闭眼睛,然后慢慢张开。

我是说国外的拍照,拍模特,时装,不对一般客人。我回答是防眨眼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304
主题: 7
帖子: 2477
注册: 2006年1月
润普 发表于 2012-8-22 14:55
80年代之前,多数照相馆用大座机和6吋片,1张片用木格分出不同的尺寸,一般人像多为1吋像,也就是拍标准像,用在各种证件上,拍2吋像的不多,能单人拍到3吋很少见,合影有3吋的,再多人可拍6吋,10多人的集体像一般会多拍一张,以防出毛病,

完全正确。但我没在国内的照相馆工作过,见过那木头相机但没用过。小时在国内广州照相馆照相,那怕是一寸两寸,都拍两款的,好像要多点钱,到时给两相版挑,那相版是用阳光晒的相纸,没经定影,棕色的,慢慢会黑掉的,让挑一张印照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3.684
主题: 11
帖子: 19400
注册: 2006年11月
horsemanndog 发表于 2012-8-22 13:03
毎场景或毎服装,120胶卷我通常拍一卷+1,4*5和8*10是拍6张。拍大幅片时为了防止眨眼,让模特先轻轻闭眼睛,然后慢慢张开。


80年代之前,多数照相馆用大座机和6吋片,1张片用木格分出不同的尺寸,一般人像多为1吋像,也就是拍标准像,用在各种证件上,拍2吋像的不多,能单人拍到3吋很少见,合影有3吋的,再多人可拍6吋,10多人的集体像一般会多拍一张,以防出毛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304
主题: 7
帖子: 2477
注册: 2006年1月
giga007 发表于 2012-8-22 11:46
有个问题:如果拍照的人眨眼了咋办?大画幅重新拍一张很费劲吧,一般为了保证成功率,要拍几张?

毎场景或毎服装,120胶卷我通常拍一卷+1,4*5和8*10是拍6张。拍大幅片时为了防止眨眼,让模特先轻轻闭眼睛,然后慢慢张开。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251
主题: 78
帖子: 3034
注册: 2004年9月
数码时代后大多数(包括我自己),拍照片随意性大了。以前用胶片哪敢像现在这样,满拍满去。都是想好后再拍。一定要先看光线、环境、调整相机参数,最后才拍。现在一拍就是十几二十张再来删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39
主题: 24
帖子: 634
注册: 2012年8月
Spac 发表于 2012-8-22 06:48
这个问题俺思考过:

相比大众随拍的照片,严肃肖像摄影拍出来的照片没能让大众感觉在效果上有明显优势、反而让人觉得很呆板。

这可能主要和人种有关吧,白种人那种脸型,严肃肖像摄影拍出来的照片比随拍好看多了,普通黄钟人的脸型很难有白种人脸型那样的效果。


俺觉得跟品位有关,大众品位都是非常低级庸俗
买椟还珠的故事大家都读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039
主题: 24
帖子: 634
注册: 2012年8月
有个问题:如果拍照的人眨眼了咋办?大画幅重新拍一张很费劲吧,一般为了保证成功率,要拍几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2.546
主题: 471
帖子: 4182
注册: 2012年4月
亚瑟李 发表于 2012-8-21 19:15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传统写实“严肃肖像摄影”的没落呢?,数码的盛行吗?,应该只是表象。


这个问题俺思考过:

相比大众随拍的照片,严肃肖像摄影拍出来的照片没能让大众感觉在效果上有明显优势、反而让人觉得很呆板。

这可能主要和人种有关吧,白种人那种脸型,严肃肖像摄影拍出来的照片比随拍好看多了,普通黄钟人的脸型很难有白种人脸型那样的效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003
主题: 9
帖子: 2050
注册: 2007年11月
学习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27
主题: 2
帖子: 535
注册: 2007年1月
那一时期几乎所有的福伦达遮光罩都属同一家族风格,精美不惜工本,这样的厂家不破产还真是没有天理了.

我刚才看到网友对福伦达厂的最后评介,这样的厂家不破产还真没有天理了。假如照相馆也照以前精工细作,同样不关门才怪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27
主题: 2
帖子: 535
注册: 2007年1月
说来话长,照相馆一套老方法确实跟不上形势,费时费力,改革开放百姓多想变,看到台湾那一套用光,不问清红皂白一律平光省时省力讨人喜次还能挣钱,照相馆内部也刚好改革下放到地区,原来集中统一技术调配,分散后人心焕散,经济不经气,外行领导内行,技术人员外流等等因素导致关店转移直至全军复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9.51
主题: 38
帖子: 48027
注册: 2005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honglin 发表于 2012-8-21 11:28
摄影师水平高,还有一批冲晒师傅也不错,上海王开,万象,人民等照相馆多很好,


王开等照相顶级阵营,整体素质自不待言,就是一般大城市照相馆的水平也不容小视。
每当翻开老相簿,看到那一张张摄艺精湛,制作考究,人物表现栩栩如生的黑白老照片,真是令人过目难忘哦!。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传统写实“严肃肖像摄影”的没落呢?,数码的盛行吗?,应该只是表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27
主题: 2
帖子: 535
注册: 2007年1月
摄影师水平高,还有一批冲晒师傅也不错,上海王开,万象,人民等照相馆多很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69.51
主题: 38
帖子: 48027
注册: 2005年8月
内容贡献勋章
▼摄影师罗从周
▼高占非
●于立群(艺名黎明健,郭沫若夫人)
---------------------------------完,谢谢收看!--------------------------

《陋巷之春》 周璇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70、80、90年代开过照相馆的师傅请进来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