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无忌发烧唱片论坛之引深: HDCD SACD DVD-Audio XRCD与CD的优劣与前景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6804 回帖:112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56
主题: 44
帖子: 4775
注册: 2008年12月
NSX 发表于 2012-11-27 11:46
国内价格不是很清楚,毕竟水太深,渠道不同,价格差异大到哑口无言,日本市场官价是285万日元,仅作参考。
这个机器标配肯定只是立体声,不过通过专用数字输出到emm labs的解码器能否多声道解码,这个就不是很清楚了。之所以说到这个,是因为多方评价这个机器声音很优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又查了一下,这台emm Labs XDS1 SACD/CD一体机,是立体声双声道的,据说今后通过软件升级成为多声道的。
询了一下价:水货近10W,但是听说水货不能软件升级。国内代理正在更换,暂无行货。

多声道的SACD看来只有日货了,SONY SCDXA9000ES SACD/CD唱盘是多声道的,但必须配他的功放才兼容多声道输出。
也不知那些说SACD唱片并不少的,都是如何听取多声道SACD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NSX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732
主题: 29
帖子: 14601
注册: 2004年1月
nyp127 发表于 2012-11-27 11: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CH D1+C1价格又上去不少。

看介绍emm Labs XDS1 顶级一体播放机还不错:“笔者经过一个月的实际聆听後,只能对这套emmLabs XDSl顶级一体播放机系统赞叹不已,一时还无法具体传神地描绘这等惊人声音,XDSl这台播放机可说是比之前的一体播放机更为音色细腻、是无懈可击的数码两声道参考级播放系统,其改良之多笔者尝试以点列出:新开发超低时基误差主时钟(mCLK)。具备更高运算能力FPGA晶片的第四代mDAT DSP数码讯号处理技术。最新第四代DSD数码模拟转换晶片(mDAC)。讯源时基误差的mFAST技术。全新设计两声道独立、低负回输、纯A类平衡放大模拟电路。新设计具备三重虑波处理的音讯电路供电系统。新设计可降低共振影响的隔离电源X—Power。

emm Labs首部使用Esoteric全金属读取机构的唱盘。

emm Labs首部具备PCM数码音讯输入的一体式唱盘,能作为单独的数码模拟转换器使用......”

这款emm Labs XDS1 不知道国内价格是多少?是多声道的吗?

国内价格不是很清楚,毕竟水太深,渠道不同,价格差异大到哑口无言,日本市场官价是285万日元,仅作参考。
这个机器标配肯定只是立体声,不过通过专用数字输出到emm labs的解码器能否多声道解码,这个就不是很清楚了。之所以说到这个,是因为多方评价这个机器声音很优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56
主题: 44
帖子: 4775
注册: 2008年12月
NSX 发表于 2012-11-27 09:56
CH D1日元官价是320万日元,MPS-5定价是250万,看来海外市场定位差异并没太大。
其实EMM LABS XDS1也很不错,如果不是非瑞士不可的话,这笔预算,选择蛮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CH D1+C1价格又上去不少。

看介绍emm Labs XDS1 顶级一体播放机还不错:“笔者经过一个月的实际聆听後,只能对这套emmLabs XDSl顶级一体播放机系统赞叹不已,一时还无法具体传神地描绘这等惊人声音,XDSl这台播放机可说是比之前的一体播放机更为音色细腻、是无懈可击的数码两声道参考级播放系统,其改良之多笔者尝试以点列出:新开发超低时基误差主时钟(mCLK)。具备更高运算能力FPGA晶片的第四代mDAT DSP数码讯号处理技术。最新第四代DSD数码模拟转换晶片(mDAC)。讯源时基误差的mFAST技术。全新设计两声道独立、低负回输、纯A类平衡放大模拟电路。新设计具备三重虑波处理的音讯电路供电系统。新设计可降低共振影响的隔离电源X—Power。

emm Labs首部使用Esoteric全金属读取机构的唱盘。

emm Labs首部具备PCM数码音讯输入的一体式唱盘,能作为单独的数码模拟转换器使用......”

这款emm Labs XDS1 不知道国内价格是多少?是多声道的吗?

本帖最后由 nyp127 于 2012-11-27 11:2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NSX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732
主题: 29
帖子: 14601
注册: 2004年1月
nyp127 发表于 2012-11-27 08: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 Precision D1 SACD/CD、C1更是最顶级,价格要比Playback Designs MPS-5 SACD/CD机翻两至三番。


CH D1日元官价是320万日元,MPS-5定价是250万,看来海外市场定位差异并没太大。
其实EMM LABS XDS1也很不错,如果不是非瑞士不可的话,这笔预算,选择蛮多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56
主题: 44
帖子: 4775
注册: 2008年12月
yes9ok 发表于 2012-11-26 22:53
可以读,解不了,等未来咔咔。。。。
它家的输出口还是比较全的,莱斯康/Lexicon MC-12HDEQ没用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莱斯康/Lexicon MC-12HDEQ也被称为最优秀的AV前级,问了好多人,包括代理商家,都不知是否与CH Precision D1 SACD/CD、C1或Playback Designs MPS-5 SACD/CD机兼容,一是用的人太少,二是,SACD的多声道到目前用的人太少,同AV兼容更不容易。莱斯康/Lexicon MC-12HDEQ等AV前级需要有SACD的输入口和蓝光DVD的输入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56
主题: 44
帖子: 4775
注册: 2008年12月
NSX 发表于 2012-11-26 22:58
这个机器来自各方的评价都爆好啊~~~口水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 Precision D1 SACD/CD、C1更是最顶级,价格要比Playback Designs MPS-5 SACD/CD机翻两至三番。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NSX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732
主题: 29
帖子: 14601
注册: 2004年1月
yes9ok 发表于 2012-11-25 09:16
mps-5正在用,是双声道的。
有个接口:“PLAYLINK”输出多声道数码流,给未来的它自己的多声道解码器。


这个机器来自各方的评价都爆好啊~~~口水ing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2.51
主题: 22
帖子: 2172
注册: 2002年12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nyp127 发表于 2012-11-25 12:4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layback Designs MPS-5 SACD/CD机,是双声道的。看来那个接口:“PLAYLINK”输出多声道数码流,留给未来的它自己的多声道解码器。也就是说,它目前的MPS-5 SACD/CD的唱盘是可以读SACD多声道,只是机内的解码器不支持SACD多声道解码?未来只给MPS-5 SACD/CD机添置一台多声道解码器即可?

那Playback Designs MPS-5 SACD/CD机应该匹配何种AV前置?莱斯康/Lexicon MC-12HDEQ可能与它不匹配。

可以读,解不了,等未来咔咔。。。。
它家的输出口还是比较全的,莱斯康/Lexicon MC-12HDEQ没用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56
主题: 44
帖子: 4775
注册: 2008年12月
梦深蓝 发表于 2012-11-25 22:55
150块一张算是正版了吧。
在这个国度谈这些很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ACD每盘120-150
DVD-Audio每盘200-230
XRCD,XRCD2每盘130-160
XRCD24每盘140-170
正版价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738
主题: 120
帖子: 8720
注册: 2001年11月
sigmasun 发表于 2012-11-25 14:35
我说的这个“盗版”是纯广义上的盗版,包括直接抓轨下来的无损文件,以及自己精工细作的刻录盘。

要是外面几块钱一张的那种盗版盘,不提也罢,其中粗制滥造的环节太多,必然导致音质劣化。

150块一张算是正版了吧。
在这个国度谈这些很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9.225
主题: 22
帖子: 2145
注册: 2002年3月
梦深蓝 发表于 2012-11-25 06:35
是吧,可是盗版和正版之间的差别不大,很多人都可以接受盗版质量的。
买过少量正版,的确效果好一些。
下载的诱惑实在太大了,除非很喜欢,还是刻盘算了。


我说的这个“盗版”是纯广义上的盗版,包括直接抓轨下来的无损文件,以及自己精工细作的刻录盘。

要是外面几块钱一张的那种盗版盘,不提也罢,其中粗制滥造的环节太多,必然导致音质劣化。 本帖最后由 sigmasun 于 2012-11-25 14:3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56
主题: 44
帖子: 4775
注册: 2008年12月
yes9ok 发表于 2012-11-25 09:16
mps-5正在用,是双声道的。
有个接口:“PLAYLINK”输出多声道数码流,给未来的它自己的多声道解码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layback Designs MPS-5 SACD/CD机,是双声道的。看来那个接口:“PLAYLINK”输出多声道数码流,留给未来的它自己的多声道解码器。也就是说,它目前的MPS-5 SACD/CD的唱盘是可以读SACD多声道,只是机内的解码器不支持SACD多声道解码?未来只给MPS-5 SACD/CD机添置一台多声道解码器即可?

那Playback Designs MPS-5 SACD/CD机应该匹配何种AV前置?莱斯康/Lexicon MC-12HDEQ可能与它不匹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56
主题: 44
帖子: 4775
注册: 2008年12月
yes9ok 发表于 2012-11-25 09:16
mps-5正在用,是双声道的。
有个接口:“PLAYLINK”输出多声道数码流,给未来的它自己的多声道解码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PS-5比emmLabs最新款一体化SACD机如何(也是双声道的)?

Playback Designs MPS-5 SACD/CD机目前没有多声道解码器? 本帖最后由 nyp127 于 2012-11-25 11:2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2.51
主题: 22
帖子: 2172
注册: 2002年12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nyp127 发表于 2012-11-25 03: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layback Designs MPS-5 SACD/CD机也是有幸位列STEREOPHILE最高级别的A+榜!目前认识并认可这部机器的人还真不多。
尚未查到MPS-5 SACD是多声道,请给个链接。

mps-5正在用,是双声道的。
有个接口:“PLAYLINK”输出多声道数码流,给未来的它自己的多声道解码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738
主题: 120
帖子: 8720
注册: 2001年11月
sigmasun 发表于 2012-11-18 12:53
呵呵,这个“据说”基本就是吹。我还可以说任何CD都不能被盗版呢。

因为CD的特性决定了它本身不可能在翻制后还和原盘有100%一样的效果。

是吧,可是盗版和正版之间的差别不大,很多人都可以接受盗版质量的。
买过少量正版,的确效果好一些。
下载的诱惑实在太大了,除非很喜欢,还是刻盘算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56
主题: 44
帖子: 4775
注册: 2008年12月
yes9ok 发表于 2012-11-23 10:10
美国的playback mps5有多声道输出数码流,可以输入它的解码上,出来是多声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layback Designs MPS-5 SACD/CD机也是有幸位列STEREOPHILE最高级别的A+榜!目前认识并认可这部机器的人还真不多。
尚未查到MPS-5 SACD是多声道,请给个链接。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56
主题: 44
帖子: 4775
注册: 2008年12月
NSX 发表于 2012-11-23 13:01
CH Precision D1 SACD/CD  这个机器你可咨询一下代理商或者是原厂,这个机器是自带扩展槽的,我记得立体声杂志提到过,可以选配扩充多声道模拟输出 ……查到了-----立体声178期   原文是:有类比多声道输出卡(2ch)、数码多声道输出卡、时钟界面卡可选购。   按字面意思,估计一块多声道卡只有两个声道,要组建6声道的话,估计至少得加装两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你的资料贡献,emmLabs最新款一体化SACD机CDSA SE签名版是否有多声道输出卡?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56
主题: 44
帖子: 4775
注册: 2008年12月
小学生的同学 发表于 2012-11-23 11:04
二、从CD唱盘的制作过程看看这两种方式的区别。

头版盘为何音质好?为何信息量丰富?简单的了解一下CD盘的制作流程就不难发现关键。从录音室送交的数据母带录入到母盘制作系统中,然后电铸模盘、抛光、冲孔直到检验母盘。可以说在母盘制作工艺流程里处处存在丢失信息的可能。这还是传统机械工艺记录数据的办法。(拿一U盘去录音室把数据复制出来,这个数据肯定是100%正确的,不会丢失一点信息的。只要不牵扯版权问题就可以随便复制。)看了母盘制作流程在电铸、抛光、冲孔的环节中处处有可能丢失原始数据,再看CD片压制过程更加会膛目结舌。为何国外的压盘要比国内压盘信息丰富?在母盘制作过程的工艺已经决定。这套复杂而庞大的设备是有时间寿命的,投入成本高的令人咂舌!没有大批量的生产根本无法维系这些设备的养护。母盘是一个金属片(有点像硬盘里的磁片)将数据冲压到CD盘的金属模表面。(所谓24K金盘就是这种膜采用了24K镀金工艺,信息保存时间更久。)无尘压出的CD盘膜待原料烘干输送、注塑后进入渐镀,合二为一的两个塑料盘中间夹的就是母盘压制的CD盘金属模,进入涂护系统涂层处理,在进行UV光固。好了一张压盘CD的制作流程就是这样。这所有的处理流程都存在让后期数据无法识别丢失的可能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的工艺流程只有进过光盘的生产车间才知道如何,但是,不论是我引证的资料还是你说的流程,都会处处存在丢失信息的可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NSX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732
主题: 29
帖子: 14601
注册: 2004年1月
nyp127 发表于 2012-11-23 0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懂得CH Precision D1 SACD/CD与C1的人不多,请看看我拟配置的一套HiEnd与AV系统,多提意见:

1、贵丰(Gryphon) Poseidon座地扬声器系统 新海神号;
2、贵丰(Gryphon) Pandora(潘多拉)前级放大器;
3、贵丰(Gryphon) Mephisto(梅菲斯特)后级放大器×2;
4、贵丰 (Gryphon)※※签名版CD唱机 (Mikado Signature);
5、ATC C6CA中置音箱(有源);
6、ATC SCM50TASL环绕音箱(有源)两对;
7、美国(捷力)低音有源音箱JL Audio Gotham G213 两对;
8、莱斯康 MC-12HDEQ;
9、美国JBL SYNTHESIS极品系列SDEC-4500 THX多声道数字均衡器;
10、马斯特电池板纯净电源PR520S 500瓦的功率。

缺一台SACD多声道播放机和流数码播放器,需要与莱斯康 MC-12HDEQ匹配。


CH Precision D1 SACD/CD  这个机器你可咨询一下代理商或者是原厂,这个机器是自带扩展槽的,我记得立体声杂志提到过,可以选配扩充多声道模拟输出 ……查到了-----立体声178期   原文是:有类比多声道输出卡(2ch)、数码多声道输出卡、时钟界面卡可选购。   按字面意思,估计一块多声道卡只有两个声道,要组建6声道的话,估计至少得加装两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451
主题: 0
帖子: 450
注册: 2005年8月
二、从CD唱盘的制作过程看看这两种方式的区别。

头版盘为何音质好?为何信息量丰富?简单的了解一下CD盘的制作流程就不难发现关键。从录音室送交的数据母带录入到母盘制作系统中,然后电铸模盘、抛光、冲孔直到检验母盘。可以说在母盘制作工艺流程里处处存在丢失信息的可能。这还是传统机械工艺记录数据的办法。(拿一U盘去录音室把数据复制出来,这个数据肯定是100%正确的,不会丢失一点信息的。只要不牵扯版权问题就可以随便复制。)看了母盘制作流程在电铸、抛光、冲孔的环节中处处有可能丢失原始数据,再看CD片压制过程更加会膛目结舌。为何国外的压盘要比国内压盘信息丰富?在母盘制作过程的工艺已经决定。这套复杂而庞大的设备是有时间寿命的,投入成本高的令人咂舌!没有大批量的生产根本无法维系这些设备的养护。母盘是一个金属片(有点像硬盘里的磁片)将数据冲压到CD盘的金属模表面。(所谓24K金盘就是这种膜采用了24K镀金工艺,信息保存时间更久。)无尘压出的CD盘膜待原料烘干输送、注塑后进入渐镀,合二为一的两个塑料盘中间夹的就是母盘压制的CD盘金属模,进入涂护系统涂层处理,在进行UV光固。好了一张压盘CD的制作流程就是这样。这所有的处理流程都存在让后期数据无法识别丢失的可能。为何说头版信息量要丰富呢?更确切点讲,在某个复制数量内母模的状态是最好的。机械冲压都存在损耗。开模不可能一次只压100张,还不够成本费用!越靠后的碟片记录信息的凹凸坑越浅,数据丢失量要远远大于头批次的盘片。上次讲到了插值,一个20M的文件如果是头版可能CD读取到15M另外5M靠插值填空。那么一万张以后的碟片自己自身就没有20M的数据量,需要CD更多的插值填空。这就像一张过度PS的照片又虚又假。当然如果不去跟头版片比较还是分不出的,毕竟大脑与耳朵在这方面的确是低灵敏的!造成头版数据量多,音质更好的原因实际就是CD盘的制作过程所决定的。而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有多少是头版盘?并且头版盘与母带又有差距。

请再了解确认一下CD盘的的制作过程不完全是这样的吧?母盘不是拿来冲压CD盘的金属模表面的(假如能以这种方式生产CD,那前后两张CD间的差异可能就非常巨大),而母盘模是拿来注塑用的,把熔化的塑料注入母盘模中作成CD塑料片基,CD的数据纹就复制在这个片基表面上,然后在这片基表面上镀上一层金属,镀金属的目的是为了起反射作用,使CD机的激光头发出的光能反射回来读出盘片上的数据。再说一下CD反射层的金属材料,24K金和纯银有一个特性,就是可以几乎100%反射特定波长的激光,所以用24K金或纯银做的CD效果应该是最好的,但银的抗氧化性能比较差一些,24K应该是CD反射层的最佳材料,这从烧友们的听感上也可以验证这一点。而唱片业少有用铂金作CD反射层的,因为铂金就没有像金一样的激光反射特性,既使用铂金做成CD效果也肯定不如24K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2.51
主题: 22
帖子: 2172
注册: 2002年12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美国的playback mps5有多声道输出数码流,可以输入它的解码上,出来是多声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56
主题: 44
帖子: 4775
注册: 2008年12月
NSX 发表于 2012-11-22 22:21
CH Precision D1 SACD/CD
我记得这个机器貌似有选配的多声道输出模块来着。不过玩SACD的人,使用多声道的确实极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懂得CH Precision D1 SACD/CD与C1的人不多,请看看我拟配置的一套HiEnd与AV系统,多提意见:

1、贵丰(Gryphon) Poseidon座地扬声器系统 新海神号;
2、贵丰(Gryphon) Pandora(潘多拉)前级放大器;
3、贵丰(Gryphon) Mephisto(梅菲斯特)后级放大器×2;
4、贵丰 (Gryphon)※※签名版CD唱机 (Mikado Signature);
5、ATC C6CA中置音箱(有源);
6、ATC SCM50TASL环绕音箱(有源)两对;
7、美国(捷力)低音有源音箱JL Audio Gotham G213 两对;
8、莱斯康 MC-12HDEQ;
9、美国JBL SYNTHESIS极品系列SDEC-4500 THX多声道数字均衡器;
10、马斯特电池板纯净电源PR520S 500瓦的功率。

缺一台SACD多声道播放机和流数码播放器,需要与莱斯康 MC-12HDEQ匹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NSX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732
主题: 29
帖子: 14601
注册: 2004年1月
nyp127 发表于 2012-11-22 12:09
为我的功放系统配SACD播放器,发现,日本如索尼等,有多种多声道的SACD播放机,但是必须配其自身的前级,如果配莱斯康 MC-12HDEQ并不匹配。
但是欧洲高档的多是双声道的SACD播放机,如瑞士CH Precision D1 SACD/CD播放机、emmLabs最新款一体化SACD机CDSA SE签名版

等。


CH Precision D1 SACD/CD
我记得这个机器貌似有选配的多声道输出模块来着。不过玩SACD的人,使用多声道的确实极少。 本帖最后由 NSX 于 2012-11-22 22:2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56
主题: 44
帖子: 4775
注册: 2008年12月
高清数字播放器 音质会超过CD、HDCD、SACD、DVD-Audio XRCD?

近几年国内外出品了多种款式的“高清数字播放器“,开始不知道是什么玩艺,最近想为森海H650耳机配了套SFBLAB耳机放大器SFB03 与Mytek Stereo 192-DSD-DAC SACD解码器,并拷贝了 2000多G的24bit/96/192khz 2650G原厂数码 母带,包括SACD与DVD-AUDIO原盘镜像。

数字播放器很明显优于CD转盘。因为我手里的至尊小提琴CD也是SACD,硬盘文件里的依然是SACD。这种优越成分是质感上的变化。硬盘音质比CD转盘好,主要体现在结像力,泛音、声场深度及宽度等方便。形态和比例的对称提高就应该是音质提升了。当然不同品牌与性能的机器比较会有差异,但是完全改变了对硬盘数据播放的观念。
今后有可能真有可能网络传送,硬盘播放,可以设想在三网合一下,可以在线即时欣赏1080p电影,高清音频更不在话下。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结晶。HIFI终究要与HIVI完美结合,实现异地高传真音视频直播!代替原先的CD和DVD,充分发挥HI End音响系统的功能。
    
高清数字播放器如果播放的是从CD唱片抓轨的音乐文件,肯定不如CD机的播放效果。

但是为什么说高清数字播放器可以超过CD?

一、高清数字播放器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播放母带数字最多24Bit 192Khz的音源,而CD机只能播放普通16bit 44.1Khz音频,这种巨大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不用一二十年吧,同档次的设备目前就可以超过吧。当然,前提是高清数字播放器必须有24Bit 192Khz的数字音源文件,这在国外已经通过网络销售,因怕大陆进行盗版,国内没有正版的网络销售。

目前销售的LINN Akurate DS数码流播放器可能就会超过,可以播放一下母带24Bie 192Khz的文件比较一下。

二、从CD唱盘的制作过程看看这两种方式的区别。

头版盘为何音质好?为何信息量丰富?简单的了解一下CD盘的制作流程就不难发现关键。从录音室送交的数据母带录入到母盘制作系统中,然后电铸模盘、抛光、冲孔直到检验母盘。可以说在母盘制作工艺流程里处处存在丢失信息的可能。这还是传统机械工艺记录数据的办法。(拿一U盘去录音室把数据复制出来,这个数据肯定是100%正确的,不会丢失一点信息的。只要不牵扯版权问题就可以随便复制。)看了母盘制作流程在电铸、抛光、冲孔的环节中处处有可能丢失原始数据,再看CD片压制过程更加会膛目结舌。为何国外的压盘要比国内压盘信息丰富?在母盘制作过程的工艺已经决定。这套复杂而庞大的设备是有时间寿命的,投入成本高的令人咂舌!没有大批量的生产根本无法维系这些设备的养护。母盘是一个金属片(有点像硬盘里的磁片)将数据冲压到CD盘的金属模表面。(所谓24K金盘就是这种膜采用了24K镀金工艺,信息保存时间更久。)无尘压出的CD盘膜待原料烘干输送、注塑后进入渐镀,合二为一的两个塑料盘中间夹的就是母盘压制的CD盘金属模,进入涂护系统涂层处理,在进行UV光固。好了一张压盘CD的制作流程就是这样。这所有的处理流程都存在让后期数据无法识别丢失的可能。为何说头版信息量要丰富呢?更确切点讲,在某个复制数量内母模的状态是最好的。机械冲压都存在损耗。开模不可能一次只压100张,还不够成本费用!越靠后的碟片记录信息的凹凸坑越浅,数据丢失量要远远大于头批次的盘片。上次讲到了插值,一个20M的文件如果是头版可能CD读取到15M另外5M靠插值填空。那么一万张以后的碟片自己自身就没有20M的数据量,需要CD更多的插值填空。这就像一张过度PS的照片又虚又假。当然如果不去跟头版片比较还是分不出的,毕竟大脑与耳朵在这方面的确是低灵敏的!造成头版数据量多,音质更好的原因实际就是CD盘的制作过程所决定的。而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有多少是头版盘?并且头版盘与母带又有差距。
而母带通过网络传播应该是没有任何损伤的真正的原版盘,居然有些可以达到24Bie 192Khaz。母带播放器在传输中无任何丢失的将信息送入了解码器。(至少理论上来看的确是这样的)CD转盘是不可能做到无损的读取到所有信息。(在理论上母带播放器更具有优势和准确性)。

三、从读取的方式看这两种方式的区别。
世界上第一台商业化的CD机,索尼CDP-101。我想大家应该不会忘记CD是哪两个英文单词的缩写?今天大家乐此不疲把玩着的高级CD机,说的直白点,只不过是电脑多媒体组成部分的一个分支。CD机作为专业的音频播放设备,要具备优异的声音听感是必要的前提条件。时间轴,并不是停留在※※的某个刻度,然后静止不动。在1982年还是某些企业所保护的核心技术,如今可以随意拿到论坛进行交流。这说明这些高级机密技术已经成为过去式,人类已经找到了更加先进的方式。还是那句话,不要每次都在抵抗中缴枪。

某天你发现录音室里的设备全部数字化,存储全部是硬盘(不是光盘)那些大量的数字母带文件被放置在硬盘柜里。越来越多的CD厂商改用“光驱”做转盘系统。这代表着什么呢?是现在的录音工作者(专科)不够专业?还是CD机生产厂商的设计者“不懂行”?CD片是数字信息存储介质。在CD片里的音乐是数字形式的,这个不用怀疑。千万不要把它当做模拟形式,虽然CD机转盘工作方式类似于黑胶,但这与唱头获得信息方式是完全不同。简单了解下CD盘的数字信息记录原理。

CD光盘上的信息由一系列连续的0和1组成,重点在于它是连续的。0于1的表达方式是连续的凹凸槽,激光束扫过凹凸槽是会将光束反射回激光拾取器,凹槽为1,凸槽为0。数字0、1已凹凸形式记录在圆形光盘的螺旋形数据轨道上。将这条轨道展开,长度可达5公里。

在CD播放机旋转光盘的同时,激光装置从CD的中心向外移动。在恒定的转速下,凸起移过CD外缘的任何点的速度要快于它们移过靠近CD中心的任何点的速度。为了使激光装置以恒定速率移过凸起,播放器必须在激光装置向外移动时减慢光盘的旋转速度。

CD播放机在将激光装置从中间向外移动的同时旋转光盘。为使激光以恒定速度扫描数据轨道,播放机必须在激光装置向外移动时减慢速度。

这就是CD播放机的核心原理。由于必须对螺旋模式进行编码并且需要以极高的精度读取,因此这个想法实现起来仍相当复杂。

当你看完这些关于CD拾取信息的过程,你还认为它以多低的误码率将信息传递至下一阶段?为何用光驱呢?高转速多读几遍!第一遍读不对就反复来几十遍、几百遍......将数据缓存到内存器中,再送往下一阶段。现代的高级CD播放器已经让您在享受缓存中的数字音乐信息。

为什么很多古董级发烧友喜欢老CD机?而大家都在谈论的音乐表情与韵味又是从何而来呢?

古董CD机既然不是1:1的将数据完全读取下来,那么我们是如何得到最后完整的文件呢?在5公里的长跑中没跟上队伍的小兄弟一定被人顶替了。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非常好用的照片处理软件photoshop。接触过photoshop的朋友一定知道有一个叫做修复画笔的工具。它可以把原本丢失的或者你想掩盖的部分,根据邻近色彩进行修复。这个功能放在CD机上面应该叫纠错的吧?例如一个20M的数据,CD机只断断续续的读到了15M。那么剩下的5M就是CD伺服系统根据自己的判断给你添加的。把0和1看做是数值,那么这种修复技术应该叫插值技术。虽然最后也得到了20M的信息,但它并非原来的20M信息。不同CD机插值技术不同,添加的数值不同,自然还原之后面貌也不同。

对于数字而言就看数据,两个不一样声音的音频文件,数据上肯定是有区别的。只要数据一样,那么差别只会产生在下一级。其实也很好理解,就是把现在的转盘拿掉换成缓存。只要缓存在传递到下一级过程中不添加、不衰减,那数据是就是对的。这减少了很多我们去猜测的环节,比如转盘系的避震、碟镇、光盘反射面等因素。数字音频界面不能同CD机去直接对比,不是因为数字音频界面(流媒体播放器)不成熟,而是CD转盘系对于数据的处理有太多可以进行艺术加工的地方。木内和夫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如果,反过来想流媒体播放器播一段24/192的原始母带文件呢?(同样用马克自己的解码)倚靠外科手术美容的CD转盘在声音真实度上就输很多。“美容”是靠损失原始数据为代价的。

结论:
这不是说高清数码播放器便可马上代替CD.

虽然有的发烧音响论坛有:“评LINN Akurate DS数码流播放器 让CD成为过去式”的观点,并且Linn已经停止了生产CD机,专门发展数码流播放器。

原因是:
1、音源的问题,世界手头上有几亿的CD唱片,SACD正在奋力在追,而网络销售数码流在大陆受到版权等的影响,很难有所作为,目前只能买到盗版,都说是母盘,原版镜像,谁知是不是抓轨的呢,只有买后才知道。

2、欣赏品味的驱使,数码母盘有着原版的全部不加修饰信息,但是CD机通过各种不同风格的修饰性,已经培养了这不同风格的口味,这种口味总觉得还是CD好,就像欣赏LP口味的一样,再过十年、二十年,这种口味的观念也很难转变。

3、高清数码播放器本身有个发展与提高的过程,网络传输还是硬盘传输,何种解码的方式好?人们如何适应,等等。

4、市场的开拓与发展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在大陆刚刚起步几年,市场还狭小,只有大市场才有利润搞研发。

以上资料有些是引证一些网友的观点,请谅解。其立论望请各位探讨,有不正之处请指正。

所以高清数吗播放器与CD播放机会并存多少年,可能五年到十年吧,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一日千里,它会扫荡一切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56
主题: 44
帖子: 4775
注册: 2008年12月
为我的功放系统配SACD播放器,发现,日本如索尼等,有多种多声道的SACD播放机,但是必须配其自身的前级,如果配莱斯康 MC-12HDEQ并不匹配。
但是欧洲高档的多是双声道的SACD播放机,如瑞士CH Precision D1 SACD/CD播放机、emmLabs最新款一体化SACD机CDSA SE签名版

等。
本帖最后由 nyp127 于 2012-11-22 12:1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8.456
主题: 44
帖子: 4775
注册: 2008年12月
PowerPCG5 发表于 2012-11-19 19:37
SACD碟片里面最多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内容:

双声道DSD
多声道DSD(最多六个声道)

双声道PCM,也就是CD格式。

因为都是用D9 DVD的方式制作,一般都会带一个CD层,存放双声道PCM内容。

至于是否有多声道部分,那不一定,要看原始母带。如果是翻录旧母带往往就只有双声道DSD和双声道PCM部分,新的录音会有多声道DSD,而且也不一定用全六个声道,个别碟片只有三个、四个声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598
主题: 24
帖子: 1117
注册: 2008年7月
PowerPCG5 发表于 2012-11-16 14:16
HDCD一般忽悠。

XRCD纯忽悠

SACD最实在。


对,当你听过用SACD播放机播放SACD碟时,对目前什么HDCD、XRCD还有什么国内独创的格式而言,其播放的场感、动态、定位、空间感等根本就是不同层次的感觉,基本上不想再听哪些“独创格式”的产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1.563
主题: 35
帖子: 10589
注册: 2008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SACD碟片里面最多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内容:

双声道DSD
多声道DSD(最多六个声道)

双声道PCM,也就是CD格式。

因为都是用D9 DVD的方式制作,一般都会带一个CD层,存放双声道PCM内容。

至于是否有多声道部分,那不一定,要看原始母带。如果是翻录旧母带往往就只有双声道DSD和双声道PCM部分,新的录音会有多声道DSD,而且也不一定用全六个声道,个别碟片只有三个、四个声道。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9.225
主题: 22
帖子: 2145
注册: 2002年3月
nyp127 发表于 2012-11-18 19:3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分SACD的二声道(Stereo)和多声道(Multi-CH)层的话,一般在碟片的封面上,都会有标识的,但是也有不标识的,这时候,可以看封底。
在我最近选购SACD的碟片店看,两声道居多。


发现您误区真不是一般的多,可以说是“糊涂的爱”了。

DVD-A的问题别人说过了我就不说了。请问在下图里,您看看这张碟是立体声,还是立体声+多声道?

本帖最后由 sigmasun 于 2012-11-19 17:12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1.563
主题: 35
帖子: 10589
注册: 2008年11月
内容贡献勋章
NSX 发表于 2012-11-18 23:35
DVD-A崭露头角


DVD-Audio早就死了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无忌发烧唱片论坛之引深: HDCD SACD DVD-Audio XRCD与CD的优劣与前景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