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全幅预预热——适合奶昔转接的十大系统 [主题管理员:山姆保罗]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48957 回帖:312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继续来说变焦的转接。我想用变焦挂机可能会有以下人群:不能漏过任何事件的新闻工作者,拿相机干活的比如婚纱摄影师,经常旅游需要拍到异域风情的游客。用变焦的好处是能拍到更多的东西,缺点是损失了大光圈效果。

对于标变的焦段,有如下选择:
尼康AF35-70f2.8(推荐指数五颗星):尼康的镜皇,推拉变焦,相对小巧的体积(口径62mm,665g),非常大的光圈,出色的整体质量,2k出头的价格。唯一的缺点是早期镜头容易起雾(原文第3贴中的描述),注意选择80号段以后产品,并加强光照射以观察是否有雾。这颗镜头定位是(中)高端镜头,风格属于尼康中较柔和的,反差略大(在尼康本家中属反差适中),色阶过渡自然。有微距功能,可拍摄人像、风光、小品、人文等各种题材,都很强悍。PS:如果强说缺点的话,对紫色光谱的透过性仿佛不高。
蔡司YC35-70f3.4(推荐指数五颗星):这颗镜头具有微距功能,号称“怡情小变焦”,价格低廉,在2k5左右。该镜头较轻,为475g,推拉变焦。该头为色彩较为清亮,反差略大,色调中性偏冷,属于蔡司偏向现代的风格。对于想玩蔡司的味道的朋友是最好的选择。(G35-70光圈太小,贵,不推荐;YC28-85口径为82mm,很重,不推荐;N24-85口径同为82mm,比28-85轻,但光圈无法手动控制,不推荐)。
徕卡R35-70f4(推荐指数四颗星):这颗镜头风格细腻,反差偏低,比较接近老徕卡的风格。这颗镜头带有微距功能,拍摄题材更加广泛。该镜头价位在5k上下,对于想玩徕卡又不想上徕卡定焦的朋友是最好的选择。(R28-90f2.8-4.5太贵了,不推荐)。
徕卡R28-70/R35-70f3.5(推荐指数四颗星):R28-70为E60口径,价位在3k-4k。R35-70f3.5分为E60和E67两代,早期E60为日产价位在3k-4k;后期E67为德产,价位在7k上下。这三个镜头反差偏大,似乎是徕卡专门出门旅行的人群设计的。对于已经有徕卡定焦同时还需要变焦头挂机的朋友是比较合适的选择(35-70E67的价钱差不多能买2个R50f2了,出片当然还是定焦的好一些)。
爱琴AF28-70f2.6-2.8(推荐指数三颗星):这颗镜头风格非常细腻、柔和,反差低而暗部细节好,可见用料是不错的。唯一的缺点还是太贵了,1w多的价钱能上很多定焦了,f2.8的光圈还是不够大。此镜适合不缺米,想玩玩法国风格,但又不想深玩的朋友。

附一张尺寸对照图,nex+R35-70f4,来自flickr。

本帖最后由 山姆保罗 于 2013-9-24 21:13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衷心感谢:蔡心、levinson、fatmike、詩元、capss、caiwt123、cairninon、简谱在八位前辈与朋友,你们的关注便是对在下的支持!

在下阅历浅薄,前日糊说各家风格很是勉为其难,江郎穷技矣。欲对其有深入思灼的朋友可以参考下面的帖子:
抛砖引玉之二 ---- 不同镜头背景虚化的比较
想搞清楚镜头的味道,油润,空气感的物理原因
镜头味道大比拼[ZT]-关于德味日味的严谨测试
关于“焦外”:怎样的才是好的?
50mm的焦外盛宴——【各家标头荟萃,All About Bokeh】
品味光学发展的足迹,终(片子很多)

本帖最后由 山姆保罗 于 2013-9-24 11:08 编辑

以下内容由 山姆保罗 于 2013-11-16 14:12 补充
鏡頭焦外藝術交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67
主题: 11
帖子: 320
注册: 2012年3月
MARK一下,有空研读学习
本帖由 V2.5.0 iPhone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山姆保罗 发表于 2013-9-5 18:29
16. 索尼的可移动cmos相机,前后可移动距离为18mm。

色友 长马星人 猜的移动cmos的作用:
1,可以变法兰距,方便各种后组结构的广角镜头设计。主要改善全幅nex的边角入射。
2,标变焦段范围,可以cmos位移对焦,方便设计无调焦机构的高规格三防饼干。
3,为cmos移轴试水
4,解救卡口奴,方便跨卡口组建系统
5,噱头,展示技术,新的竞争切入点
6,增加机身的报废点,消费电子出品最爱让人换机身
7,瞄准m头等高端消费者的口袋
8,满足了屋脊网络ceo们的野望

信息来源:***我对SONY有信心***


关于移轴的玩法:一次用接环移轴的经历,跟大家分享
以下内容由 山姆保罗 于 2013-9-24 10:21 补充
https://forum.xitek.com/forum-viewthread-tid-989823-highlight-%D2%C6%D6%E1.html
https://forum.xitek.com/forum-viewthread-tid-846200-highlight-%D2%C6%D6%E1.html
https://forum.xitek.com/forum-viewthread-tid-957244-highlight-%D2%C6%D6%E1.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cairninon 发表于 2013-9-15 23:54
个人感觉这是屋脊最大的误导帖,那就是--------二线性是难看焦外的罪魁祸首,此流毒流传相当广!本人始终认为百花齐放好过千篇一律,美是有不同口味的


cairninon资深何处此言呢
哈哈,以上的话扯远了.回到Bokeh的话题,就是明白了过补正方式往往会导致"二线性",但也不绝对.话应该反过来说: "二线性"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球差的过补正方式.看来避开难看的"二线性"在设计上还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不在乎其他性能也受到影响的话.获得"不被注意"的Bokeh也不是难题.难题在于如何获得"美丽"的Bokeh, 也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何获得"光斑"内合理的亮度分布----中心的"核"与柔和的边缘.


不过在下倒是坚决赞成前辈“百花齐放好过千篇一律,美是有不同口味的”的观点,在下在帖子前面也说过:
在下坚持讨论各家的成像风格,就是想帮助初学者少走弯路,直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器材。我曾在帖子里说过,本人是“特别不在意mtf党”。以在下喜欢的Distagon25f2.8为例,这支镜头边角松散为多人所不齿。但它缩小光圈后边缘水平便有提升,且全开时边缘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希望大家也去发觉镜头独有的特点,用其所长而不是只观其短。在下一直不怎么喜欢所谓“完美”的镜头,也是因为完美的东西总是缺乏特点。


再上张图请资深过目,您看这二线性是不是有种“大开大合”的感觉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5.403
主题: 7
帖子: 2548
注册: 2003年4月
山姆保罗 发表于 2013-9-14 09:49
最近翻阅了一些老帖和多位前辈的文集,忽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135F2DC版主2001年的帖子:再谈Bokeh的影响因素----兼批小刚炮!中的节选:

    现在看到不同风格的片子,开始从光学设计的角度去思考其形成的原因。终于觉得自己有了进步。
个人感觉这是屋脊最大的误导帖,那就是--------二线性是难看焦外的罪魁祸首,此流毒流传相当广!本人始终认为百花齐放好过千篇一律,美是有不同口味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先来推荐变焦的组合。镇楼之贴:镜头选择:变焦 vs 定焦

    很多初学者会这样问,定焦镜头远不如变焦的方便,很多东西都拍不到,那有什么好的?我的回答是,如果你对摄影只停留在”想把东西拍到“的认识阶段,那么你就用变焦好了。援引两段《兵书十二卷》的文字:

去年陪马格南图片社的一个老大级的人物拍片子,趁机翻了翻他的摄影包,看见里面的器材竟然是一台M6和28、35、50镜头各一只,还有一台EOS的机身和35/2、50/1.4两只很普通的镜头。看他拍晚上的片子实在困难,我好意要把24mm/1.4L借给他,他拒绝了,原因竟然是:“太广,控制不了”。

    让我们来问问欧洲大师们:“如果你的镜头不够广或者镜头太短够不着怎么办?”他们的答案很简单:“不拍”。呵呵,酷吧,其实这里面蕴涵着很深的摄影观念,一个摄影师并不需要面面俱到的把所有的东西都拍下来的。

    变焦当然也有定焦比不了的地方。比如干活的时候非常方便,旅游的时候可以不必劳神构图等等。在变焦的范围之内,像24-300这样的规格固然是好,不过还没有哪家可以做到。从成像质量考虑,推荐需要分成三个部分,广角变焦、标准变焦,和长焦变焦。
    在目前的广角变焦中,其实没什么可以推荐的:都太大了。无论是新头还是老头,口径都几乎是一模一样的77mm。单反系的广角镜头,由于法兰距的原因不得不做得很大,在奶昔上转接的代价随之增加。旁轴镜头中目前似乎只有laica m16-18-21这样的高档怪咖。但是不要忘了zeiss的蓝标,相信在明年蔡司的广角变焦就会和大家见面。

本帖最后由 山姆保罗 于 2013-9-14 21:5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俺推荐镜头的原则是:绝不推荐过于古老的镜头,绝不推荐价格超出使用价值的镜头,决不推荐没有味道的镜头。

老镜头可以参考这里:M42的世界,世界的M42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如214贴中谈到的,“以光学设计要求对风格的解释”是一种严格讲求因果与逻辑关系的典型的西方思维。而诸如“中国美学是感性论,其实是把世界当做有生命的主体,审美是自我主体与世界间的交互反应而达到的最高境界”“中国美学强调情感体验,因此中国古典诗歌发达...”则是东方的智慧。二者不分优劣,在工作与生活中可以实现兼顾。
    现代人更喜欢定性定量地讨论问题。在下也不免俗,在帖子后面的部分将用光学的角度出发,对风格进行进一步解释。不过在此之前,在下要先对其附以东方的意味:

古典徕卡:一位退位的君主,他居住在古老的城堡,独自守着那份黑白情节。
现代徕卡:他的家族等级森严,别人艳羡他的贵族气质,举手投足便是礼节。
古典蔡司:时过中年,你有着别人无法匹及的沉稳,心中载满了积淀与内涵。
现代蔡司:他是白领、当代的精英,注重效率和细节,闲时却只能自赏孤芳。
禄来HFT :处事果断、胸有城府、光彩照人,朋友遍及天下,挚友何处能寻。
福伦达SL:生命应当饱满,生活自该享受,人生就是要吃喝玩乐、不拘小节。
施耐德:注定是一位隐者,遗世独立、恬淡从容,却无法隐去的底蕴和才华。
法镜等:备受尊敬的游侠,向往正义、追求光明,不屈从世事,不随波逐流。
现代尼康:你用色彩演绎着快乐,让人忘掉烦恼,唤起那段美好的青春年华。

明写的是器材,实写的确是自己。下面开始推荐转接组合,先从变焦和定焦的选择说起。 本帖最后由 山姆保罗 于 2013-9-14 18:51 编辑

以下内容由 山姆保罗 于 2013-9-24 10:10 补充
    美能达:一位东方丽人,她拥有女性特有的乖巧与温柔,那样纯真而又善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024
主题: 5
帖子: 323
注册: 2008年10月
手上的转接只能覆盖nex apc,全幅,用不了.

预测旁轴镜头放光彩的时候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最近翻阅了一些老帖和多位前辈的文集,忽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135F2DC版主2001年的帖子:再谈Bokeh的影响因素----兼批小刚炮!中的节选:

为了最大限度表现Bokeh的美丽,一个必要条件是开放光圈,谈论缩小光圈下的Bokeh似乎没有意义.那么镜头设计中什么要素和Bokeh有关呢? 经过长期镜头设计所获得的主要看法是和球差,慧差,非点收差有关.其中一点比较公认的是和镜头的球差的补正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而恰恰通常意义上的镜头的"味"也是和以上3种收差的补正方式有关.不同的厂家依照自己的影像信念采取不同的方式, 也由于任何镜头都存在残存收差,各家不同的处理方式决定了所谓镜头的"味道".

    球差的补正方式通常为3种: 过补正方式,完全补正方式和不足补正方式.对于不采用非球面镜片的镜头而言,通常采取一片凸透镜和一片凹透镜的组合,针对某一个入射高(离光轴的距离)将球差完全校正. 很显然其他位置上的入射将无法完全校正, 球差由此形成. 对于镜头整体性能在设计上没有哪一种是完善的,各有利弊. 比如当今EF的L镜头大都采用完全补正方式,据佳能的解释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这一种方式一般来说可以避免Bokeh的"二线性"产生. 但是这种方式并非意味着会得到"美丽"的Bokeh. EF85/1.2的Bokeh属于上述"光斑"内亮度比较均匀的那一种. 我使用它的实际拍摄也证实了这一点. 另外,手里有佳能<EF Lens Work>这本书的网友可以看看那一幅EF85/1.2的例照,背景的光斑是如何种类,就会明白的.

    再来说说尼康和菜斯镜头. 在包括Ai-S的一些镜头和更早的镜头,尼康对球差大都采用过补正方式.比如它的老当铺Nikkor Auto 50mm/1.4,Ai-S35mm/1.4,Ai-S105mm/1.8等等.这种方式的明显好处在于光圈全开下的解析力依然很高, 影像的轮廓感很强. 但是也有的款项采用完全补正方式,很好的例子为著名的人像镜头Ai-S 85mm/1.4, 它的Bokeh在尼康镜头中是比较好的. 菜斯SLR镜头大都也是采用过补正方式. 比如DistagonT*25mm/2.8,DistagonT*35mm/2.8,PlanarT*85mm/1.4等等.不可思议的是被称为"人像镜王"的85mm/1.4虽然是采用轻微的过补正方式,可是它的Bokeh却没有所谓的"二线性", 反而很柔美. 仔细观察一些拍摄的例子可以发现, 背景的点光源在胶片上的光斑中心存在所谓的"核",而光斑边缘的亮度过渡比较柔和.这些现象都表明该镜头具有得到"美丽"Bokeh的条件. 在菜斯SLR镜头也有采用完全补正方式(比如PlanarT*50mm/1.4,T*50mm/1.7)和不足补正方式的(比如PlanarT*100mm/2).更有意思的是新开发的G系列镜头大都采用不足补正方式.比如PlanarT*35/2,SonnarT*90mm/2.8.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虽然在光圈全开下的解析力不那么高,但是对比度能够获得很高的数值,给人的感官印象是很"清晰". 实际上它是建立在很高的对比度上的,能够加强影像的Impact. 其实这种特性在MTF曲线上是比较讨好人的, 可是它真的就是很完美的补正方式吗?因为好像时下采用MTF曲线评价镜头很时髦, 似乎有一种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 我不那么看,因为一些解析力的测试表明,G/planarT*35/2在光圈2时中心解析力为112lpm,光圈8时上升到140lpm;而DistagonT*35/2.8在光圈2.8时中心解析力为220lpm,光圈8时为224lpm;显然在光圈全开时球差不足补正方式镜头的解析力低于过补正方式,虽然两者光圈不同. 但是我们很难相信planarT*35/2的从光圈2收缩到2.8的时候, 解析力会从112lpm急剧增加到220lpm的水平.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榜上很牛的G/SonnarT*90/2.8和PlanarT*85/1.4的比较. 前者在f2.8和f8时的中心解像力都相当, 为140lpm;而后者在f1.4和f8时的中心解像力分别为120lpm和224lpm.可以肯定PlanarT*85/1.4在光圈收缩到2.8的时候其解像力将远远超过SonnarT*90/2.8的120lpm数值.这些可以看出,象G系列镜头那样的性格, 对球差采用不足补正方式在眼下比较成为潮流的设计方式,即追求光圈开放附近的描写能力,注重光圈开放下的实际使用性能.但是它们在光圈缩小后的解析力和对比度的提高上没有什么多大的潜力, 看一看以上两者在不同光圈下的MTF曲线就会明白我说的意思.随着光圈变化影像的变化也不大, 说的好听是"高性能",说的不好听是没有什么"性格". 个人感觉EF85/1.2L应该属于这一类镜头.


    现在看到不同风格的片子,开始从光学设计的角度去思考其形成的原因。终于觉得自己有了进步。

本帖最后由 山姆保罗 于 2013-9-14 09:5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题外话一:为什么选择奶昔?
    奶昔(等单电)的横空出世,一举打破了中端数码消费市场的格局。那么奶昔能够受人追捧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画质。早年间,数码相机市场大体分为专业级市场(单反)和消费级市场(卡片机)。这两个档位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前者不仅代表着高端的画质更拥有高不可攀的价格(当年数码产品比现在贵多了)。当年虽然先有索尼F828,后有富士S205等消费级机王,但论其画质终不能与单反一较短长。奶昔的的出现则恰好填补了这段空白,优秀的画质和相对低廉的价格。是奶昔可以在市场中大放异彩的决定性原因。
    二、峰值对焦。摄影的本质是发掘美感,美感则是来自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通常是摄影者的技巧和才华,外因多数则来自更好的摄影器材。所以不难理解,对外因的追求几乎是人们摄影路上的必然选择。在人们对镜头的探索中,如今的自动镜头难以满足玩家对于“味道”的要求。于是,人们着手搜集老一代手动镜头。不得不说,手动镜头虽然可以在canon等单反上面使用,但其操作性始终是其不可回避的缺点。奶昔上带有的峰值对焦,是目前对转接手动镜头最理想的对焦方式。同时由于其法兰距较短,亦可以转接旁轴镜头群,这又是单反所不具备的。
    三、便携性。奶昔的体积小巧有目共睹,对于喜欢人文摄影的色友绝对是个福音。以在下的例子来说,往往是——腕带单反,套头出发,腰平取景,盲按快门,回家一看,废片一堆。盲拍对于构图就是一种考验,而且俺的D200快门声音不小,总会引起被摄者的注意。奶昔的身上恰恰可以弥补单反的这两种不足,只要把翻转屏打开,在游走谈笑间便可实时记录下精彩的瞬间。同时,奶昔小巧的体积同样适合老年朋友和女性的携带。有一句老话说到,“135的终点是旁轴”。我觉得这句话可以改一改,135的终点是单电了。 本帖最后由 山姆保罗 于 2013-9-13 22:0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sonyalpharumors收到可信来源消息,未来我们会看到两款全画幅NEX相机。由于一些原因还不能公布规格,但还是透露一些信息:
1)全画幅NEX-相机个头较大,消息人士更喜欢高端版本那款。两款相机采用相同的传感器(新)。2)此前David Kilpatrick 说全幅NEX是可换镜头RX1是不正确的。全画幅NEX是基于索尼NEX-7的设计。机身体积比NEX-7大20%左右。3)相机没有富士那样的混合取景器。4)所有的E卡口镜头均兼容,只不过在全画幅NEX上以往的E卡口镜头采用APS-C剪裁模式。5)消息人士不喜欢那些镜头,变焦头比较大,定焦头光圈小。


最近比较忙了,看看明天尽量把本帖完成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266
主题: 4
帖子: 333
注册: 2013年3月
山姆保罗 发表于 2013-9-8 09:29
先来说说为什么要用35mm。很多C家的用户在定焦选择的时候,通常会遇到一种困惑——是选择50L还是选择35L。遇到这种问题,我通常会让他们先用24-105挂机,再把焦距拧到35mm或者50mm,看看个人习惯更喜欢哪种。通常来说35mm的视角可以带入更多的环境,小广角也更有视觉冲击力,是拍摄人文题材的绝配。35mm的缺点是(也不一定是缺点),就是需要与被拍摄离得更近,而这种拍摄在国内可能会遇到一点小麻烦。尤其是拿着5D2和24015这种组合,相机一端起来仇恨值瞬间OT(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相机放在腰间盲拍,这也是在下非常喜欢的方式,但是取景需要比较多的经验。当然,有了奶昔就完美了~)。但是想拍到好片就要多费点功夫,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50mm的优势是不需要距离被摄者太近,这个视角虽然稍显呆板,但是拍照时的气氛会比较融洽。想起上世纪60年代,leica m3与m2同场竞技的时候。一些上了年纪的摄影师通常是m3与50的配置,一些新锐的记者则会选择m2与35的配置冲锋在风口浪尖。

俺记得自己存了一幅35mm视角的讲解图,可能是在实验室的笔记本里面。待下次再将图补上。


256k...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0.023
主题: 5
帖子: 5297
注册: 2007年7月
山姆保罗 发表于 2013-9-9 16:54
新的战争即将开始~


無忌搞笑了

這其實是小DC鏡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新的战争即将开始~
  近日,尼康公布了一项适用于中画幅传感器的“100mm F2.5”镜头专利,该专利镜头的视角为62.94°,是一款换算后是相当于135画幅的广角镜头。

专利公开号:2013-174794、2013-174794
  申请日:2012.2.27
  公开日:2013.9.5

  案例:
  焦距:100.00000mm
  光圈:2.46
  视角:62.94°
  后焦距:81.98720mm
  镜头全长:254.57217mm
  像高:60.00mm
  镜头结构:采用6片5组的镜头结构。
  非球面镜片:2片3面

  根据资料显示,尼康该专利镜头采用了现代光学设计,可覆盖6×10及其以下格式的中画幅传感器。对应于φ120mm的成像圈,尺寸近似于大画幅。

  镜头全长为172.58497mm(光学全长-后焦距),镜筒巨大。因此,该镜头也许可能只是尼康某款FX/DX/CX镜头的放大版。

  随着近年各厂商的大力推广,全幅数码相机终有一日将普及开来。为了满足用户对画质的更进一步追求,中画幅和大画幅数码化发展将提上日程。或许,新一轮竞争将在中画幅和大画幅领域展开。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4.435
主题: 164
帖子: 4892
注册: 2004年12月
山姆保罗 发表于 2013-9-8 09:29
先来说说为什么要用35mm。很多C家的用户在定焦选择的时候,通常会遇到一种困惑——是选择50L还是选择35L。遇到这种问题,我通常会让他们先用24-105挂机,再把焦距拧到35mm或者50mm,看看个人习惯更喜欢哪种。通常来说35mm的视角可以带入更多的环境,小广角也更有视觉冲击力,是拍摄人文题材的绝配。35mm的缺点是(也不一定是缺点),就是需要与被拍摄离得更近,而这种拍摄在国内可能会遇到一点小麻烦。尤其是拿着5D2和24015这种组合,相机一端起来仇恨值瞬间OT(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相机放在腰间盲拍,这也是在下非常喜欢的方式,但是取景需要比较多的经验。当然,有了奶昔就完美了~)。但是想拍到好片就要多费点功夫,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50mm的优势是不需要距离被摄者太近,这个视角虽然稍显呆板,但是拍照时的气氛会比较融洽。想起上世纪60年代,leica m3与m2同场竞技的时候。一些上了年纪的摄影师通常是m3与50的配置,一些新锐的记者则会选择m2与35的配置冲锋在风口浪尖。

俺记得自己存了一幅35mm视角的讲解图,可能是在实验室的笔记本里面。待下次再将图补上。


使用下来的感受,国内50,国外35,文化差异。

35拍家人拍熟人不错,国内人文稍有难度,35的透视效果拍好了能出类似中画幅的效果。

能玩好24人文的都是高手中,至少心里层面是过关的。

本帖最后由 詩元 于 2013-9-9 04:3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4.435
主题: 164
帖子: 4892
注册: 2004年12月
这帖有意思,但论坛绝大部分图片都被PS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图又刷不出来了,空口白牙开始扯。VM35各项光学指标优异,抗眩光好,反差适中,焦外细腻,是一支全能镜头。该镜头色彩并不过分炫耀,属于比较温和的类型,作为无固定题材的挂机头是最佳的选择。唯一的缺点是缺乏特点,原评价在68贴,图在148贴。
    35L和35G的片子也传过了(谢天谢地),见182贴至185贴。L头更为通透,佳能的透是透明,没有色调、没有情绪,像一层淡淡的糖水(徕卡的透带有明显的蓝调,HFT的透更加饱和清亮)。35G光学性能更加突出,详见188贴至191贴的mtf,同时背景虚化能力更强,是最适合拍摄人像的35mm镜头。近年来尼康相机的色彩也更加讨好,下面附一张Coolpix A的片子,作者:liuels。 本帖最后由 山姆保罗 于 2013-9-8 21:46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插播两条知识帖。焦外成像的说明(作者:xitek)http://www3.xitek.com/testreport/xitek/m135stf/oof-prin.htm
美能达AF 85/1.4(G)D Limited镜头的设计思想(作者:135F2DC)http://www3.xitek.com/xitek-lab/minolta85f14.htm

本帖最后由 山姆保罗 于 2013-9-8 21:00 编辑

以下内容由 山姆保罗 于 2013-9-24 10:14 补充
光学基础知识 STF原理:http://www2.xitek.com/info/showarticle.php?id=130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4.089
主题: 99
帖子: 8792
注册: 2007年1月
占个位置自带小板凳和小本本慢慢看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Leica m35f1.4A是一支很“完美”的镜头——曲线、实拍、价格都很完美,作者:queentong。推荐两个帖子,胶片&数码:阅人无数-我和我的35/1.4 ASPH    M9 35 1.4A 我的街头摄影练习册 二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R35的特点是——全开中心极强的描写力(应该是球面镜之最了),细腻,蓝调,氛围。R35靓图,作者:易水铖。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D35f1.4全开反差不高,主体呈现暖色,焦外柔和,色调过渡自然。全开时锐度稍欠,但是虚化堪称完美,最适合拍摄小品。作者:乐收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静安先生有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摄影镜头也是如此,除去解像力、锐度、色散、像差、像场平坦度、变形、色调、反差等硬性指标外,好的镜头常能表现出其独有的境界,是谓风格。在众多镜头品牌中,schneider、voigtlander、kinoptik、leica、contarex,均因各有其风格而拥着甚众。然“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境界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适不适合。一个老实本分的估计用不惯法镜的浪漫,追求新潮的人也未必喜欢yc的沉稳。最完美情况是选用的镜头能够与拍摄者个人的风格相协调、统一。
    在下坚持讨论各家的成像风格,就是想帮助初学者少走弯路,直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器材。我曾在帖子里说过,本人是“特别不在意mtf党”。以在下喜欢的Distagon25f2.8为例,这支镜头边角松散为多人所不齿。但它缩小光圈后边缘水平便有提升,且全开时边缘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希望大家也去发觉镜头独有的特点,用其所长而不是只观其短。在下一直不怎么喜欢所谓“完美”的镜头,也是因为完美的东西总是缺乏特点。
    说得太多了,又跑题了。继续上片子,D35f1.4HFT,作者:GRAYKNIGHT。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90.131
主题: 61
帖子: 97429
注册: 2004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OpticFilm 8200i
NIKON Z 7_2
GFX 50R
再次说说
LZ已经跑题
变成论各家镜头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山姆保罗 发表于 2013-9-7 23:33
再次鸣谢:诸葛亮亮、levinson、快乐的中年胖子、mark1008、葡萄子、静山高足、LAMP七位资深、同仁对本贴的支持!

    粗粗算了一下,比较著名的35F1.4镜头有leica m35f1.4a新款、leica R35f1.4、contax D35f1.4、rollei D35f1.4HFT(与yc风格不同)、canon 35L、nikon 35G、Voigtlander VM35f1.2二代、再算上富士XF 35f1.4R吧,这八只镜头该怎么比呢?我真是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这八只镜头的该用什么方法比较呢,拍瓶子拍报纸测分辨率俺可不喜欢。

    八大天王的对比,不知道是否已经有高人比对过。这对比俺可得好好准备准备,想想都觉得兴奋


除了拍报纸拍场景,比※※锐度比边角锐度外,还应该增加一项,ps后期空间,就是加加反差,压压亮度,把一些细微反差“放大”出来,看看哪只镜头记录的层次细节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先来说说为什么要用35mm。很多C家的用户在定焦选择的时候,通常会遇到一种困惑——是选择50L还是选择35L。遇到这种问题,我通常会让他们先用24-105挂机,再把焦距拧到35mm或者50mm,看看个人习惯更喜欢哪种。通常来说35mm的视角可以带入更多的环境,小广角也更有视觉冲击力,是拍摄人文题材的绝配。35mm的缺点是(也不一定是缺点),就是需要与被拍摄离得更近,而这种拍摄在国内可能会遇到一点小麻烦。尤其是拿着5D2和24015这种组合,相机一端起来仇恨值瞬间OT(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相机放在腰间盲拍,这也是在下非常喜欢的方式,但是取景需要比较多的经验。当然,有了奶昔就完美了~)。但是想拍到好片就要多费点功夫,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50mm的优势是不需要距离被摄者太近,这个视角虽然稍显呆板,但是拍照时的气氛会比较融洽。想起上世纪60年代,leica m3与m2同场竞技的时候。一些上了年纪的摄影师通常是m3与50的配置,一些新锐的记者则会选择m2与35的配置冲锋在风口浪尖。

俺记得自己存了一幅35mm视角的讲解图,可能是在实验室的笔记本里面。待下次再将图补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首贴备份:本帖分为三个部分:杂说十大镜头系统(第1贴至第108贴),图说各家成像风格(进行中),按需推荐转接组合。本帖信息量大,欢迎正序浏览。

    众所周知,早年间胶片摄影根据画幅大小来划分,可分为大画幅(4x5、8x10、11x14、16x20、20x24等)、中画幅(常见如645、66、69、612、617等)、和小画幅(也就是常说的135)。有必要指出的是在这三个画幅中,小画幅无疑是画质最差的。但是出于无可替代的便携性,135系统尤其适合人文题材的拍摄;此外,135系统同样擅长野生摄影和体育摄影。
    谈到摄影,就不能不说器材。决定一幅摄影作品灵魂在于构思,而让这种魂灵得以充分表达却是器材的功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好的器材不仅能够满足我们的拍摄要求;进而,根据不同器材的特性进行选择,也能够更好地传达出我们的思想意图。自古以来,凡是谈到摄影就免不了门派的讨论,大中小画幅都是如此。不少人为了钟爱的系统争论得面红耳赤,更有甚者为了镜头的味道茶饭不思纸醉金迷。
    再好的摄影器材也不过是工具而已。在下认为最好的方式是:首先掌握不同镜头的特性(如色阶过渡、色彩倾向、虚化能力等),再根据各自喜欢的的拍摄题材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镜头。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好手中的器材,才是摄影真正的魅力所在。今天在下开贴,依次介绍适合全幅转接的十大镜头系统。

    十个部分原帖请见(第1贴至第108贴)
Leica M,Leica R,也说YC,ZM和ZF,contax G和ZA,施耐德,福伦达,说说牙膏厂,尼康,商业镜头、工业镜头以及其他摄影镜头
    原帖引用部分链接如下:
    写意、散景、老铭镜.... J.T
    我的徕卡旁轴头
    白银帝国——我的100支西德Silver镜头
    想玩Kodak retina施头、禄莱HFT、禄莱蔡司头、福伦达Bessamatic
    大画幅镜头的结构性能和选择(超长文)
    [长文]关于“顶级”器材的配置及评价(Linhof、Alpa、Leica等)
    《135镜头:评书二十二卷》
    ★★★★★【宾得书屋】★★★★★
    蔡司宅男 Contax【蔡司主题帖汇总】
    ★Nikon卡口部分镜头帖子索引★

    一句话简评:
    leica m:最正统的味道,最小巧的体积,老镜和新镜都大有玩头。
    leica R :还是熟悉的味道,还是顶级的质量,还有更高的性价比。
    zeiss yc:蔡司味道最完美的体现,坚持要走好而不贵的路线。
    zeiss zm:现代镜头,光学质量优异,体积小巧,转接指数高于ZF/ZE/ZK。
    zeiss g:高性价比的镜头群,体积小巧,还有不算太快的自动对焦转接环。
    zeiss ZA:自动对焦比不上E卡口的同门,手动对焦又比不上ZM/ZF。
    施耐德:超高水平的德镜,真水无香的味道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方能领悟。
    福伦达:高品质的现代镜头系列,主打的就是大光圈系列,比单反镜头小。
    佳能:咱们也有大光圈,咱们也有自动对焦转接环,就是体积大了点。
    尼康(包括佳能以及其他日系手动镜头):具有极高性价比的转接系列。
    电影镜头:不适合初哥,对于寻求顶级成像和奇芳百味的色友是不二选择。

    在进行分类推荐之前,经过再三考虑,首先对各家的成像风格与色彩倾向进行对比。从115贴开始对比各家的色彩倾向,盗图开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86
主题: 2
帖子: 485
注册: 2012年6月
再次鸣谢:诸葛亮亮、levinson、快乐的中年胖子、mark1008、葡萄子、静山高足、LAMP七位资深、同仁对本贴的支持!

    粗粗算了一下,比较著名的35F1.4镜头有leica m35f1.4a新款、leica R35f1.4、contax D35f1.4、rollei D35f1.4HFT(与yc风格不同)、canon 35L、nikon 35G、Voigtlander VM35f1.2二代、再算上富士XF 35f1.4R吧,这八只镜头该怎么比呢?我真是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这八只镜头的该用什么方法比较呢,拍瓶子拍报纸测分辨率俺可不喜欢。

    八大天王的对比,不知道是否已经有高人比对过。这对比俺可得好好准备准备,想想都觉得兴奋
以下内容由 山姆保罗 于 2013-9-8 18:52 补充
推荐一个Luft资深的对比帖:https://forum.xitek.com/thread-721743-1-1-1.html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为全幅预预热——适合奶昔转接的十大系统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