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祖国的大地上(二)北京(1),正上图国博非洲雕刻 [主题管理员:hym1941]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88095 回帖:2316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宋代石刻—006

      《童子启门石刻》
      图中右扉微启,仆童左手执帚,右手作启门状,面带微笑,天真无邪。这当是妇人启门的流裔。唐宋时代,凡墓室、与墓同性质的塔、幢,多雕或绘作“妇人启门”装饰。取意大概在于表示假门之后尚有庭院或房屋、厅堂,墓室至此并未到尽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宋代石刻—005

      《叉手男侍石刻》
      男侍头戴软脚花冠,浓眉、宽鼻、着圆领、小袖开衩衫子,仅见前裾。革带束腰,宽腿裤。双手交叉作施礼状,毕恭毕敬。叉手系唐宋人一种惯用的行礼方式,元时其制犹存。至明,此礼已废。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宋代石刻—004

      《挟茵褥男侍石刻》
      男侍头簪花,浓眉、宽鼻,着圆领,小袖开衩衫子,仅见前裾。着宽腿裤。右臂挟一茵褥,当为随从侍者。茵褥即褥垫。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宋代石刻—003

      《负篓男侍石刻》
      侍者头裹巾,着圆领窄袖衫、宽腿裤。肩背背篓,露出藤条的叶子。应为墓主人的随行侍从。
      宋代劳动者大都流行着裤袄,其衣式较窄、短、为的是上山、下地干活方便。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12-7 21:15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宋代石刻—002

      交椅是宋代在胡床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可以折叠的新型家具,这恐怕是最早的折叠椅了。它吸收了圆椅上半部的特征,增加了靠背和扶手,可室中独倚,也可提携出行,坐之闻香抚琴,倚之品茗谈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宋代石刻—001

      《宋代石刻艺术》
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三楼开放空间举办的重要专题陈列,旨在通过内容丰富的石刻精品,向观众展示两宋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丧葬习俗以及匠心独运的宋代石刻艺术。
本次展出的30尊浮雕画像,汇集了四川地区出土的宋代石室墓石刻精品,多数属首次展出。其内容以开芳宴为中心,辅以武士、四神、妇人启门等,展现墓主人的日常生活;表现手法采用浮雕的形式,雕工精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特别是风姿绰约、惟妙惟肖的侍女形象,各不相同而皆有意趣:有的奉梳妆洒扫,有的侍饮宴起居,有的献歌舞音乐,各有职司,分工明确。她们眉目传情,欲语欲动,使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了宋代社会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物形象,更能感受到雕塑家精湛的技艺。这些浮雕精品是研究同类宋墓与宋代社会史珍贵的※※资料,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负交椅男侍石刻》

      男侍头裹巾,下着及足面长裤,外着圆领长袍,束腰系带,身体略向后倾。肩扛椅面,双手托住交椅底部,应为随从侍者。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92

      《蒺藜陶弹》   
      公元13-14世纪
      这种武器我们一直用到※※※※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91

      《青铜火统》
      元 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
      1935年在河北省房山县(今属北京市)云居寺内发现
      重6.94千克、长35.3厘米
      铜炮铸于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纪年的铜炮。炮口的口沿外侈,直径10.5厘米。炮身的直径小于炮口,使用时在内装填铁砂等物。炮身外壁纵向阴刻铭文“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 绥边讨寇军 第三百号 马山”。炮身后部是药室,直径大于炮身,正上方有一小孔。室内装填火药,引信从小孔中穿出。最后一部分是炮尾,直径7.7厘米,两侧各有一个方孔,左右对称,为使用时起固定炮身的作用。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铜炮皆是中国元代铸造的,本件即为其中之一。使用时,火炮被安装在木架上,用铁栓将炮尾与木架相连接,通过在炮身下加垫木楔调整发射角度。当时的人们通过填放火药的数量来控制射击的距离,所以装入炮身的火药往往不仅填充药室,甚至装满炮膛。炮弹是圆形石头,放置在碗形炮口上,借助火药燃烧后膨胀的气体发射。这尊火炮的器身铭文说明这是同一批产品中的第三百号,可见元代火炮的生产和应用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
      随着蒙古军队的向外扩张,火炮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人在与西征的蒙古军队进行的长期对抗中首先掌握了火药武器,而后又在14世纪与西班牙人的战争中把这项技术传入欧洲。在那里,火药和火药武器比在中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而在这项伟大发明的故乡,600年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却沦落成了寺院里无人能识的摆设。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12-6 13:19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90

      《毕昇活字版复原模型》
      毕昇(?-约1051年),北宋发明家。徽州(今安徽歙县)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雕版印刷术历经隋唐、五代的发展,至宋已经进入全盛时期。公元11世纪中叶,北宋布衣毕昇成功地对古老的雕版印刷工艺实现了重大改革,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毕昇的这一原创性发明,是以胶泥为材料刻成泥活字,再经火烧致其坚后用来排版印刷,由此开创了使用活字制版印刷的新纪元。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因着在铁板上,可以象雕板一样印刷。此外,他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89

      《针灸铜人体模型》
      宋 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
      明仿宋铸制
      通高213厘米
      北宋不断发现针灸新穴位,多由不同医生发现,难以交流验证。为防止混乱,医官王惟一于大圣四年(公元1026年)铸造了两个空心铜人体模型,其全身标注559个穴位,其中107个是一名二穴,故全身共有666个针灸点。铜人既是针灸医疗的范本,又是医官院教学与考试的工具。考试时,铜人外层涂蜡,穿上衣服,体内灌水;学生根据命题以※※穴,针入水出,方为合格。两具铜人分别放在医官院和大相国寺。金灭北宋,相国寺的铜人毁于战火,仅剩医官院内的铜人。元灭金后,将此铜人运至大都(今北京市)。因长期使用磨损,不堪再用。于是尼泊尔人阿尼哥奉命按样仿铸了一个新铜人。明灭元后,这个铜人仍然继续使用。但到明英宗时,又因磨损而无法再用,于是再仿铸一个,此即现存者。此仿铸铜人忠实于宋代原物,准确反映了宋代针灸学的水平。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88

      《山西佛宫寺释迦塔》模型
      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
      山西省应县城佛宫寺内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距今已有超过950年※※。是※※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县木塔的平面为正八边形,外观有五层六檐,而该五层中有四个暗层,一共九层。塔高为67.31米(一说65.85米),底层直径30米。塔建在4米高的石砌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木塔使用的斗拱有54种,结构精密,体量宏伟,反映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网络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87

      这一时期,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日臻完美,建筑形式丰富,技术高超,而且吸收了一些外来建筑的技术和风格。

《营造法式》

      宋
      李诫编著
      该书于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完成。编著者李诫是郑州管城(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在将作监任职的13年中,主持过多次大型建筑工程。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他编撰了此书。全书共36卷,357篇,3555条。其中的名例、各作制度、功限、料例4大部分共30卷,以文字叙述;又用6卷的篇幅绘制了斗拱、梁柱、门窗、彩绘图案等各种构件详图。这是一部总结性的建筑学巨著,在当时,统一了建筑规格,明确了设计施工的各项制度,制定了估工估料的定额,具有法令性的指导作用。但对各项规定并不要求拘泥,便于发挥建筑师的设计才能。此书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成为中原地区官式建筑、寺院建筑的规范,对后世有重大影响。其所作《营造法式》在南宋和元代均被重刊,明代还被用于当时的建筑工程,可称之为中国古代建筑行业的权威性巨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86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85

      《铜壶滴漏》
      元  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
      通高264.4厘米
      此件滴漏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由广州人冼运行、杜子盛等铸造于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整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也有一种说法称为日天壶、夜天壶、平水壶和受水壶。日壶壶壁铸有圆形太阳图,月壶壶壁铸有月形图,星壶壶壁铸有北斗七星图,受水壶壶壁铸有八卦图。使用时四壶自上而下依次安放,最上为日壶,最下为受水壶。在日、月、星壶的底部各有一个出水的龙头。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铜尺前放一木制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块木板,称作浮舟。壶身刻有关于制作年份和人员的文字。
      这是一件浮箭法复式漏壶,使用时,日壶的水以恒定的流量滴入下层的月壶,月壶之水滴入星壶,星壶上部有一个小洞,如果月壶滴下的水多了,多余的就会从这里流出,使星壶的水量保持恒定,以便均匀地滴水给受水壶。受水壶中的水逐渐增加,浮舟便托起木箭缓缓上升。将木箭的顶端与铜表尺上的刻度对照,就可知道当时的时间。这件铜壶滴漏从制成之日一直被使用到公元1900年前后,历时将近700年,是※※现存最早、最大、最完整的铜壶滴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84

      《水运仪象台模型》
      北宋(公元996-1127年)
      据《新仪象法要》复制
      水运仪象台是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结合在一起的大型天文仪器,是苏颂、韩公廉等人在开封设计制造的。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开始设计,到元祐七年全部完成。它是中国古代的卓越创造。其中的擒纵器是钟表的关键部件。因此,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等人认为水运仪象台“可能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整座仪器高约12米,宽约7米,上狭下广、呈正方台形,相当于一幢四层楼的建筑物。其中浑仪等为铜制。全台共分三隔:最上层的板屋内放置着1台浑仪,屋的顶板可以自由开启,平时关闭屋顶,以防雨淋,这已经具有现代天文观测室的雏型了;中层放置着一架浑象;下层又可分成五小层木阁,每小层木阁内均安排了若干个木人,5层共有162个木人,它们各司其职:每到一定的时刻,就会有木人自行出来打钟、击鼓或敲打乐器、报告时刻、指示时辰等。在木阁的后面放置着精度很高的两级漏刻和一套机械传动装置,可以说这里是整个水运仪象台的“心脏”部分,用漏壶的水冲动机轮,驱动传动装置,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便会按部就班地动作起来。这台仪器集观测、记录、报时为一体,制造水平堪称一绝,遥遥领先于世界,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
      (网络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83

      《天文图碑拓片》
      宋
      原碑藏苏州碑刻博物馆
      北宋时先后进行过5次大规模的天体观测,其中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第4次观测的成绩尤为显著。南宋宁宗朝礼部尚书黄裳依据实测资料,绘成星图,撰写释文,理宗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由王致远主刀刻成“天文图”石碑,上半部刻星图,下半部刻释文。星图有3个同心圆,内圆直径19.9厘米,圆内所刻诸星是在北纬35°线(北宋东京所在的地理纬度)看到的天球北极附近全年皆见的恒星,此圆被称为常见圈。中圆直径52.5厘米,是天球赤道;另有一圆与赤道相交,直径大致相等,是黄道圈;赤道与黄道的交角接近24°(现代科学实测是23°26′)。外圆直径85厘米,圆内所刻诸星是天球赤道以南55°线之内的恒星,亦即从北纬35°线向南观望能见到的恒星,所以外圆又是边界圈。图中有辐射状的28道不等宽的宿度线,以区分28宿,又用双曲线勾勒出银河。全图共刻1434颗恒星,而欧洲国家直到公元14世纪才知道1022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82

《水竹居图轴》
(博物馆网站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81

      
      《水竹居图轴》
      元
      倪瓒
      纵113、横53厘米
      1982年孙念台先生捐赠
      纸本、设色
      倪瓒(公元1301年-公元1374年,),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幻霞子,别号荆蛮民、幻霞生等,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擅山水、竹石,且水墨居多,少设色,自创“折带皴”,在画史上别具一格。是元朝南宗山水画代表画家,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他主张绘画应抒发主观感情,不求形似,对文人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代表作品有《水竹居图》、《秋亭嘉树图》、《容膝斋图》、《六君子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此《水竹居图》作于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是目前所见具倪瓒年款的最早作品。此图系倪瓒依友人所述而浮想创作:静水潺潺,间以坡石、水渚、小桥相错,尽求曲折流远之意;近岸处坡石层累,其上疏木参差偃仰,虬枝繁叶,昂扬坚劲;近岸平地,一茅舍院落掩映树间,若隐若现;栅外修竹环绕,浴风飒飒;远处群峦竞秀,青翠欲滴;山下岸处坡石簇簇,林木深深。水、竹、山、林,茅屋、小桥,尽添幽静。此图取“平远”之法,结构紧凑,寓变化于平淡之中,节奏分明。
      图右上倪瓒自题:“至正三年,癸未岁八月望日,进道过余林下,为言僦居苏州城东有水竹之胜。因想像图此,并赋诗其上云:‘僦得城东二亩居,水光竹色照琴书。晨起开轩惊宿鸟,诗成洗研没游鱼。’倪瓒题。” 下钤朱文方印“倪元镇氏”。
此图于清乾隆时录入《石渠宝笈》,流传有绪。
      图中上清乾隆题诗:“疏林淡墨倪迂法,宝笈常收纪有诗。设色苍然宜水竹,雄浑笔合薄黄痴。乾隆御题。”下钤朱文方印“乾隆宸翰”、白文方印“几暇临池”。
      图左上元释良琦(一)题诗:“好在云林一老迂,画图寄到玉山居。向来王谢(二)元同调,宜向城东共读书。龙门良琦。”下钤白文方印“释良琦印”。
      玉池为乾隆题:“懒性从来水竹居。”下钤朱文方印“乾隆宸翰”、白文方印“落纸云烟”。右侧明文征明题诗:“不见倪迂二百年,风流文雅至今传。东城水竹知何处?抚卷令人思惘然!征明。”下钤白文方印“文征明印”、朱文方印“征仲”。
      左裱上方清梁诗正(三)题诗:“寒山钟殷秋山晓,东皋露净供清眺。荇藻溶溶漾曲池,筼簹飒飒鸣长篠。迂翁渲染景色真,二亩幽居隐林杪。杜陵千载思悠然,白沙翠竹江村绕。臣梁诗正敬题。”下钤白文方印“臣梁诗正”、朱文方印“朝朝染翰”。
      左裱下方清董邦达题诗:“少陵多懒性,雅与倪迂合。为问瀼西堂,何如清秘閤。幽棲足佳胜,水竹洗氛杂。拟开白云窗,占此青藓榻。云林开别派,青翠满尺幅,岂独湛清华?兼看归浑穆。妙墨启夙心,奇观醒尘目。披图缅高风,爽气挹初沐。臣董邦达敬题。”下钤朱白文连珠方印“臣”、“邦达”。
      右裱上方明董其昌题:“顾谨中(四)题云林书有云:‘云林书法宗欧阳询(五),特为精妙。晚年画胜,于佳书之时,故其书非一种。’此设色山水生平不多见,余得之吴孝甫画友赵文度(六),借观赏叹不置,曰:“迂翁妙笔皆具于此!董其昌题。”下钤白文方印“董其昌印”、“太史氏”。
      右裱下方蒋溥(七)题诗:“金飚林际发,绿叶间红紫。萧椮数竿竹,澄泓一溪水。此景谁与摹?位置宜高士。亭子隔尘埃,幽径着芒履。旷然豁吟襟,契赏有微旨。平生水竹缘,伊人想尺咫。臣蒋溥敬题。”下钤白文方印“臣蒋溥”、朱文方印“笔霑恩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80

      《赵孟頫致景亮书册》
      元 公元1254年-1322年
      共四幅,每幅纵24厘米、横11.5厘米
      作者: 赵孟頫
      1981年贾敬颜先生捐赠
      此件文物为纸本,系将一封多页信函装裱成册页形式。这是赵孟頫给朋友的普通书信,但是从书法角度来看,法度谨严,用笔遒劲,体势朗逸,风格柔媚,有赵孟頫书法“匀净平顺”的典型特征。
      赵孟頫(公元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他是宋朝皇族,宋朝灭亡后,回乡闲居,后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他是元朝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文学家,在许多艺术领域都有很深造诣。
      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颜柳欧赵”的说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都是唐代的大书法家,而赵孟頫比他们晚了几百年,为什么会与他们相提并论呢?
      赵孟頫提倡复古,强调以“古法”为准则,具体来说,便是恢复晋唐清隽的风范,尤其要以王羲之、王献之为楷模。赵孟頫在中年以后终于兼采各家之长,融汇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对篆、隶、小楷、行、草书等各种字体无不精通,但成就最高的还是楷书和行书。《致景亮书》虽然只是赵孟頫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书法比较随意,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他法度谨严,用笔遒劲,体势朗逸,风格柔媚,“匀净平顺”的特点。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79

      行书《苦寒帖》
      南宋
      陆游书
      纸本
      原件藏故宫博物院。
      据徐邦达考证,此札书于乾道四年(1168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时陆游四十四岁。适值被贬后居家。信札内容对研究陆游生平有重要资料价值。同时又是珍贵的书法作品。用笔方圆兼备,结字紧密,体势含蓄平和。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17-12-4 21:47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78

      行书《去国帖》(复制品)
      南宋
      辛弃疾书
      纸本
      原件藏故宫博物院。
      是辛弃疾目前仅见的书法作品。纸本。行书十行,为酬应类信札。末署“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辛弃疾札子”。中锋用笔,点画规矩,书写流畅自如,于圆润爽丽中不失挺拔方正之气象。曾经元赵孟頫,明黄琳、项元沛,清永理等鉴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77

      行书《灼艾帖》(复制品)
      北宋
      欧阳修书
      纸本
      原件藏故宫博物院。
      此帖为宋代欧阳修给长子欧阳发的信,笔锋作方阔字,清眸丰颊,进退晔如。此帖书法端庄劲秀,即露锋芒又顿挫有力,此正是黄庭坚所谓的“于笔中用力,乃是古人法”。
      法帖原文:“修启,多日不相见,诚以区区。见发言,曾灼艾,不知体中如何?来日修偶在家,或能见过。此中医者常有,颇非俗工,深可与之论权也。亦有闲事,思相见。不宣。修再拜,学正足下。廿八日。”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76

《“明瓒诗后题卷”局部》

      宋 北宋
      黄庭坚书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75

      书法和绘画
这一时期,中国书法和绘画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文人画的兴起改变了中国传统观念中对于绘画的“成教化、助人伦”的功用性认识,绘画开始成为一种文人间的游戏,并一直影响到今天对于中国画的理解。元代还涌现了许多具有相当成就的少数民族艺术家。

《“明瓒诗后题卷”局部》

      宋 北宋
      黄庭坚书
      全卷纵25厘米、横1004厘米,每字直径约20厘米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著名书法家。他的诗词有很深的造诣,书法尤为著名,擅长行、草,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黄庭坚所书明瓒(即唐代懒残和尚)的诗卷,已为后人分割为二,现仅存后面的题款,即本卷。全文为:“元符三年七月,涪翁自戎州溯流上青衣,廿四日宿廖致平牛口庄,养正致酒弄芳阁,荷衣未尽;莲实可登,投壶奕棋,烧烛夜归。”又有小字:“此字可令张法亨刻之。”卷首卷尾有南宋贾似道、元赵孟頫、明项元卞等人的鉴藏印记。
      宋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年),黄庭坚任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知州,不久被贬官至涪州(今四川省涪陵县)任散职,继而又迁往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哲宗去世,徽宗继位,任命黄庭坚为太平州(今安徽省当涂市)知州。黄庭坚在赴任前,前往青神(今四川省青神县)探望姑母。七月二十一日,乘船溯江而上,二十四日至牛口庄宿廖致平(养正)家,八月十一日到达青神。在牛口庄廖家时夜饮兴酣,黄庭坚可能就在此时书写了明瓒的诗卷,并记下了从戎州至牛口庄的行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74

      《西厢记》
      元(公元1206-1368年)
      王实甫 著  
      明凌濛初刻本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他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73

      《陆游像》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72

      宋词与元曲
这一时期的文学也呈现出繁荣景象,宋词和元曲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涌现了大批优秀作家和经典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稼轩长短句》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
      辛弃疾 著    
      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北京图书馆元大德三年刻本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与苏轼并称“苏辛”。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著有《稼轩长短句》。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71

      《苏轼像》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7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1.603
主题: 39
帖子: 38326
注册: 2009年1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M3
古代中国-辽宋夏金元—069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学的又一个高峰,官方、民间修史都很活跃,对当代史的研究发达,出现了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等新的※※编纂体例以及※※考古学的前身金石学。

      《资治通鉴》残稿
      北宋(公元996-1127年)
      司马光  主编
      纵33.8厘米,横130厘米。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祖国的大地上(二)北京(1),正上图国博非洲雕刻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