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今天北京雾霾,咱去佳能体验店试5DS和众炮转接A7RII(咱买入佳能640二代和85二代)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71129 回帖:101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48158&pid=63569499&ordertype=1&extra=page%3D1#pid63569499
重要使用经验,为了备注、持续关注而跟帖。

认真老鼠 【1DX的对焦居然不如7D?佳能太过自信了!】发表于 2015-4-30 10:03
经过多次使用,反复对照说明书调整设置,确定大白+1DX对于小型飞鸟的拍摄比7D差不少,1DX比较强的是,一旦对上了,就对的比较准,咬的比较死,可它偏偏对小飞鸟几乎对不上。我分析是7D设置里有一项“主对焦点优先”的选择,在其说明里说,这个选择具有对近距离物体优先对焦的倾向,而1DX没有这个设置,当用61点自动对焦时,虽然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点为主对焦点,并且还有EOS iTR AF来帮忙记忆这个点上物体的颜色,但实际使用中这个主对焦点形同虚设。最近拍红耳鹎捉蜻蜓时最为恼火,红点瞄准器基本不能用了,白白浪费快门,只好改用取景器观察,确认对上了才按快门。由于这时鸟飞行较慢,可以用取景器观察,等主对焦点对准鸟时再半按快门,可气人的是,虽然主对焦点对准了鸟,背景也比鸟虚化的多,但你一半按快门,绝大多数情况1DX的对焦系统立即极其迅速的、坚决的用其它对焦点(甚至是边上的一字对焦点,对于大白,边上的都是一字)对到背景上了。虽然我努力来回将主对焦点在鸟附近的参照物上对焦并返回对准鸟,同时不断松开、半按快门,但多数时候是失败的,这样错过了许多机会。7D这种情况时,我根本不看取景器,用红点对准鸟直接按快门。
我曾尝试改用单点和单点+周围对焦点来拍,这样对焦 ...


持续关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科比吐舌头只为散热 发表于 2015-10-31 12:31
http://www_5i01_cn/newsdetail.php?id=17551
10张只有4张成功追焦,是CN的一半

“如果以非常高的标准来看,D810大约可以做到8/10准焦,5DSR则是与D810非常接近,但锐利度都只有差一点点,真的只有一点点就与D810的锐利度相等了,不仔细看的话其实是可以被视为准焦的。至于Sony的话就比较抱歉一点了,真的锐利的大约只有4张,而部分照片则是追不上”


如果以A7RII拍摄的第8张的清晰度为100分的标准看全部照片放大100%的细节,除了A7RII一张到达100分,其他机器就没有到100分的。

放大100%的看细节,尼康D810拍摄的能达到90-95分的比佳能5DSR还多一些。

放大100%的看细节,佳能5DSR就没有95分以上的,很多是在85到92分的照片。

放大100%的看细节,A7RII到达95分的应该有2张,达到90分的应该也是2张,65到80分的A7RII最多。


下面是图像原始托链接地址和对比图(器材追焦对比图下载后是1920 X 4747 尺寸):

http://www_5i01_cn/newsdetail.php?id=17551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womailehuaguan 发表于 2015-10-30 13:23
《最强对最强!超高划素相机集评 Canon EOS 5DS R、Nikon D810、Sony A7RII》

http://www_5i01_cn/newsdetail.php?id=17551原帖链接下面是文字的中文部分但是仅仅省略英文、图片,英文、图片自己去网站看。

发布日期: 2015-10-30

在我们手上的相机划素才刚跨过1000万划素的时代,3000万划素对一般人来说依然是非常专业的领域,使用的都是我们不曾听闻的牌子,价格也是有如天方夜谭般的令人咋舌。但在2012年的时候Nikon宣布了迈向专业级市场的野心,推出了D800系列,而且价格远低于专业级市场。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一直到2015年才出现同级的竞争对手,Canon在今年2月宣布推出的5DSR,直接跳过3000万划素的门槛,直接站上5000万划素等级。而今年7月,Sony也发表了4000万划素等级的A7RII。它们每一台相机都是主打超高划素与最优良的影像品质,是各家最高技术的结晶。于是有了这篇集评的诞生。

本次的文章,由于很少有机会一次写到三台这么高阶的机种,而且网络上也还没有太多这三台相机实际比较的文章,所以小编就决定写了中英对照版,希望也能够分享给国外的网友们看。

◉ 相机简介 CAMERA INTRO

Canon 5DS R

前阵子我们才刚介绍过的5DSR,5030万划素的设计是 ...


文章显示的这组照片下载后看到人物清晰度(看下面截图)的差距很明显!为什么(5DSR没有对在人物上面)?!能算专业测试水平吗?!如果归为机身跑焦也没有这样跑的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最强对最强!超高划素相机集评 Canon EOS 5DS R、Nikon D810、Sony A7RII》

http://www_5i01_cn/newsdetail.php?id=17551原帖链接下面是文字的中文部分但是仅仅省略英文、图片,英文、图片自己去网站看。

发布日期: 2015-10-30

在我们手上的相机划素才刚跨过1000万划素的时代,3000万划素对一般人来说依然是非常专业的领域,使用的都是我们不曾听闻的牌子,价格也是有如天方夜谭般的令人咋舌。但在2012年的时候Nikon宣布了迈向专业级市场的野心,推出了D800系列,而且价格远低于专业级市场。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一直到2015年才出现同级的竞争对手,Canon在今年2月宣布推出的5DSR,直接跳过3000万划素的门槛,直接站上5000万划素等级。而今年7月,Sony也发表了4000万划素等级的A7RII。它们每一台相机都是主打超高划素与最优良的影像品质,是各家最高技术的结晶。于是有了这篇集评的诞生。

本次的文章,由于很少有机会一次写到三台这么高阶的机种,而且网络上也还没有太多这三台相机实际比较的文章,所以小编就决定写了中英对照版,希望也能够分享给国外的网友们看。

◉ 相机简介 CAMERA INTRO

Canon 5DS R

前阵子我们才刚介绍过的5DSR,5030万划素的设计是目前市面上最高划素的数码单眼相机。Canon在今年二月推出的5DS系列其实有两个版本,分别是5DS与5DSR,为了追求更高的画质,5DSR加入了移除低通滤镜的效果让5030万划素能够完整的呈现。在对焦系统上,5DSR也下放了1DX所采用的61点自动对焦与iTR追焦技术。同时为了减少反光镜震动会造成的画面模糊,5DS系列还导入了MVCS反光镜震动控制系统;在选单内也加入了锁上反光镜的功能,一切的设计都是为了能让超高画质能够完整发挥。

Nikon D810

要说到超高划素的始祖,那就不能不提到Nikon D800/D800E两台相机。这是第一款突破三千万划素的全片幅数码单眼相机。而且Nikon除了把划素提到前所未有的高以外,同时还加入了“移除低通滤镜”的功能,让3600万划素的画质更清晰锐利,这两项在当时2012年独步全球的技术,也掀起了一股超高划素与移除低通滤镜的风潮。

目前有低通滤镜的产品(除了Fujifilm与Sigma本来就因为感光元件排列不需要低通滤镜的相机以外),共有24台,其中有15项产品都是出自于Nikon之手,其他还有Pentax、Sony,甚至是Canon都加入了移除低通滤镜的行列。Nikon算是带起了这一股风潮。

这是本次集评中最老的一台机子,D810发表于2014年6月,在当时,它仍继承著D800/D800E的3635万划素强大优势,稳划素王者的宝座。加上消除低通滤镜成功地提高画质,在当时,这就是你最接近中片幅专业数码相机的唯一选择,而且还有继承自D4S系列的Advanced Multi-CAM 3500FX对焦系统,以及单颗电池可拍1200张相片的超强续航力,D810的等级就是定位在专业的机种。

Sony A7RII

DXO Mark在他们网站说道:“A7RII拥有我们所见过最好的感光元件”,仅以1分之差击败D810。A7RII虽然不是三款相机中划素最高的相机,但4240万划素也足够有问鼎专业市场的资格了。A7RII有别于其他两家老相机厂的传统做法,在功能的运用上就新颖很多,例如另外两台都没有的机身防手震,可以达到4.5级的手震补偿效果;还有超过FullHD 4倍分辨率的4K录影功能,以及取消低通滤镜,拒绝让Canon与Nikon专美于前。

而且你知道吗?Sony在10/19的时候发表了V2.00版的韧体,支援无压缩的14 bit格式,而且长时间曝光的噪声会更低,这是A7RII的重大更新。而10月19日刚好就是我把所有照片拍完还给厂商的日子,这个新版韧体的消息让我差点当场心脏病发作,因为这代表我的照片必需要重拍、比较图要重做...所以这篇大概也是目前网络上唯一一篇有2.0版本韧体的A7RII比较文了。

◉ 规格比较 SPECIFICATION COMPARISON

Canon 5DSR Nikon D810 Sony A7RII
发表时间
Release Time 2015/02 2014/01 2015/07
感光元件种类
Sensor Type CMOS CMOS BSI CMOS
感光元件尺寸
Sensor Size 24 x 36mm 24 x 35.9mm 24 x 35.9mm
低通滤镜
Low Pass Filter No No No
有效像素数
Effective Pixels 5060万
50.60M 3630万
36.30M 4220万
42.20M
分辨率
Resolution 8736 x 5856 7380 x 4928 8000 x 5320
RAW档色彩深度
Bit per Pixel 14bit 14bit 14bit
无压缩RAW档
Uncompressed RAW NO Yes Yes
影像处理器
Image Processor Dual Digic6 EXPEED4 BIONZ X
观景窗种类
Viewfinder Type 光学式
Optical 光学式
Optical 电子式
Electronic
观景窗复盖率
Viewfinder Coverage 100% 100% 100%
观景窗放大率
Viewfinder Magnification 0.71x 0.7x 0.78x
储存媒体
Storage Media CF x 1
SD x 1 CF x 1
SD x 1 MS/SD x 1
连拍速度
Frame Rate 5fps 5fps 5fps
实体快门速度
Shutter Speed Range 30s - 1/8000s 30s - 1/8000s 30s - 1/8000s
电子快门速度
E-Shutter Range None 30s - 1/2000s 30s-1/8000s
电子前帘快门
E-Shutter None Yes Yes
快门时滞
Shutter Lag 0.059 0.052 Unknown
曝光补偿级数
Exposure Compensation +/- 5EV +/- 5EV +/- 5EV
手震补偿级数
In-Camera Vibration Reduction None None 4.5 Stop
原生感光度范围
ISO Latitude 100-6400 64-12800 100-25600
延伸感光度范围
Extend ISO Latitude 50-12800 32-51200 50-102400
对焦系统
Autofocus System 相位 / 对比式
Phase / Contrast 相位 / 对比式
Phase / Contrast 相位 + 对比式
Phase + Contrast
对焦感应范围
AF Working Range -2 ~ +18EV -2 ~ +19EV -2 ~ +20EV
相位对焦点数
Phase AF Point
61 51 399
对比对焦点数
Contrast AF Point 0 0 25
内建闪灯
Built In Flash None Yes None
闪灯同步速度
Sync Speed 1/200 1/320s 1/250
影片档案类型
Video File Output MOV MOV XAVCS / AVCHD / MP4
视讯编解码器
Video Codec H.264 H.264 / MPEG-4 H.264 / AVCHD / MPEG-4
影片最大分辨率
Maximum Format Video Full HD
1920 x 1080, 30fps Full HD
1920 x 1080, 60fps 4K
3840 x 2160, 30fps
萤幕尺寸
Moniter Size 3.2" 3.2" 3.2"
萤幕分辨率
Moniter Pixel 1,040K dot 1,229K dot 1,228K dot
萤幕触控
Touch Screen None None None
萤幕翻转角度
Tillable Screen None None 107° Upward
41° Downward
内建Wifi
Built In Wifi None None YES
电池续航力
Battery Life 700 1200 Shot 340 Shot
USB版本
USB Type 3.0 3.0 2.0
重量(不含电池记忆卡)
Weight (Body Only) 845g 880g 582g

好吧,既然我们相机都已经找到最强的三台了,但相机没有镜头不能拍照,必须要找一管可以发挥各家相机完全型态的镜头才行。可是每台相机厂都会有各种不同的镜头,不同厂牌虽然有相同的焦段与光圈,虽然他们都宣称每颗镜头都会有最佳锐利度的表现,但实拍出来一定完全不同,我该要如何把镜头统一,而且我到底该选哪颗镜头来做比较呢?

Zeiss Otus Distagon 1.4/55

很简单,我们找一间专做镜头给其他相机厂牌的公司就好了。没错,我们找来的对照组是目前最强的Zeiss Otus 1.4/55,这颗镜头的价格比这三台相机都还要高,而且它也是公认画质最好的镜头,DXO Mark指出它分数是45分,而Canon 50mm f/1.2L与Nikon 58mm f/1.4这两颗画质公认不错的镜头,也分别只有26分与24分,加上小编也有实际体验过它的魔力,在光圈全开f/1.4的情况下,画面※※与f/7.1缩光圈的表现完全相同,是一款表现力非常可怕的镜头。Otus的确是真强者,所以我们用它来展示这三款超高划素的相机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而Otus有两个接环,分别是ZE(Canon EF)与ZF.2(Nikon F)两种,而A7RII我就使用A转EF的Metabones接环。

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的Metabones还没有更新到最新版的V1.82韧体前,你是无法接Otus拍照的,A7RII不会储存照片,小编为此浪费了不少测试的时间,研究了之后才发现不是机身问题,居然是转接环导致,还请各位多加留意。

◉ 设定方式 SETTINGS

本次集评的目的,是为发挥各家相机之完全型态,所以在画质的比较上,我会使用最大尺寸RAW档、相同的光圈、相同色温K值的白平衡,并且将所有的亮度补正、阴影补正、色差、像差功能全数关闭,然而在感光度上,由于这次是要做比较,所以我会把各家相机的感光度设定在同一个标准上,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会使用ISO100来比较各台相机的表现,只有在比较各级感光度的时候才会使用不同的ISO。而虽然ISO100是5DSR与A7RII的最低原生感光度,D810的最低原生感光度却是ISO64,但我还是会以ISO100来做为比较的标准。这是要先向各位说明的地方。

喔还有,Steady Shot功能在我上脚架的时候一定会关闭。

■人像 PORTRAIT
测试从人像开始,在这里我们提供各位四组照片,让大家看看三台相机在人像肤色、色调,以及亮度差异上的表现。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点开文章中的每一张图片,那会产生原始的大图档案,让可以让你尽情检视拍摄画面中的所有细节,但请注意,每一张照片的档案都非常大,全部点开可能会花各位不少时间喔。

◉ Part 1 人像-第一组 PORTRAIT-I

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需要告诉各位。Nikon D810在与另外两台相机用完全相同的曝光数值拍摄的条件下,画面的亮度会亮约0.7EV,这并不是我这台D810出了状况,在过去小编写【中阶DSLR终极之战】Canon 70D VS Nikon D7100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只是这次Canon与Sony的亮度相近,但到底是Nikon亮0.7EV,或者可以说是Canon与Sony暗了0.7EV,没人说得准。但令人玩味的一点是,这0.7EV的差距,刚好足够让Nikon从ISO100降到它的最低原生ISO,也就是ISO64。意思就是说,如果D810使用ISO64的话,可以跟5DSR与A7RII使用完全相同的光圈与快门,拍摄出来的亮度将会非常接近。

另外一点也非常重要的是,你可以从接下来的每一组照片看到Canon会有很明显的色彩偏向。5DSR在每一组照片中都会是偏红色的,即便我已经把所有的设定直条到完全相同,就连白平衡与偏移、色调都调整成人像或者是标准模式,拍出来的照片还是会有基本上的颜色差异,这就是各家调色的不同。你可以从模特儿的头发看出来,5DSR拍出来的头发是褐色偏红,但A7RII则是漂亮的褐色,比较接近肉眼所见,而D810则是因为太亮无法比较,但至少不会有那么明显的偏红。然而,偏红并不是不好,我相信有许多人非常喜欢这种颜色,因为那会让被摄者的肤质看起来相当粉嫩,在亚洲这种肤色是比较能为女孩们所接受的。

◉ Part 2 人像-第二组 PORTRAIT-II

在这组相片中在画面的左方使用了一盏Profoto B1,并且加上一把大伞,来让光线完整的包复在模特儿身上,然后左边还有一支Profoto B2,对着墙面打跳灯,反射到模特儿的左边。

◉ Part 3 人像-第三组 PORTRAIT-III

抱歉,我Canon的感光度设定错了,应该是要ISO100我却设定成ISO160,但快门速度也意外的设定成1/160s了,所以在亮度上来说是跟ISO100 1/100s完全一样的。但因为三台相机所使用的闪灯(Profoto B1)出力完全相同,闪光灯的亮度不会受到快门速度影响,画面的亮度只会被感光度与光圈改变,所以Canon的相片依然会比另外两台来的亮0.7EV。

白平衡完全是固定的,所以你也可以从这里看到Canon的色彩偏向红色,即便它在洋红与绿色之间的设定是0,但跟另外两台相机相比一样是偏红色。同时你也可以看到,纯白色的Profoto B1打出来的光线,在同样是设定为6000K的条件下,Nikon在画面右侧墙上的光线是偏黄色,而Sony的则还比较偏向白色。

◉ Part 4 人像-第四组 PORTRAIT-IV

在这组相片中,各位可以比较看看模特儿的肤色,依然是Canon偏红,Nikon偏黄,并且有一点粉粉的感觉,Sony则是维持较中庸的肤色。

■对焦与操作 FOCUS AND CONTROL

◉ Part 5 暗部对焦速度 FOCUSING IN DIM LIGHT

这是现场的实际亮度,我用一支Profoto B1在右边开了一盏出力20%的模拟灯,为了让画面中的对比度更低、对焦更困难一些,我把B1朝着玻璃反射,以增加对焦的难度,这样我们就能看出鑑别度,在这种艰困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对焦的是哪台相机。而且,我故意把对焦辅助灯关掉,借此才能够看出对焦系统原始的表现。

顺带一提,我对焦的方式是不断地半按快门,听到合焦指示音就马上按下一次快门键,如果没对到焦也是立即跳过换下一次,所以你可以从合焦声音的频率来判断何者有较好的表现。

镜头的部分,由于Otus是手动对焦,所以我使用统一使用它们自家的35mm f/1.4,原因有二:
1. 这是自动对焦镜头,而且三者的对焦速度都不错。
2. f/1.4可以尽可能的获取最大亮度来对焦

Canon 5DSR + 35mm f/1.4L

Nikon D810 + 35mm f/1.4G

以上是DSLR数码单眼的对焦方式,使用观景窗+相位对焦点对焦。虽然观景窗中的五棱镜透光度很高,但依然会让画面中的亮度降低,使得原本已经很暗的画面更难寻找到主体(再透过iPhone6的相机录制影片,就变得几乎看不见了。)两台相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最亮的地方有办法对焦,亦即两位乐手的侧脸受光的地方,而且对焦成功率不高,偶尔会迷焦;如果是在亮处以外的地方,合焦成功率会极低,我想这样的亮度已经超越5DSR与D810的-2EV极限。

Sony A7RII + 35mm f/1.4ZA

注意!从A7RII的观景窗看出去的,并不是真正的亮度,这是透过相机内的处理器强化过后所得到的亮度。现场实际的亮度比这则影片暗很多。

很强对吧?无论在亮或者是暗的地方,A7RII都能够轻松的应付,远远的超过Canon与Nikon的表现。原先在5DSR与D810观景窗中的暗处,在A7RII中所有的细节都跑了出来。而在这种阴暗处依然能够对焦的功臣,我想最大要归功于A7RII那399个相位对焦点,以及25点对比式对焦点,在全时都是Live View情况下的A7RII,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发挥这424个对焦点的功能。

◉ Part 6 追焦速度 AF TRACKING ACCURACY

虽然这三台相机是以画质为第一考量,但他们依然使用了各家之中非常好的对焦系统,所以小编就在此做个追焦的比较。

我请汽车板的编辑以时速100公里的速度开车,驾驶的地点是稍微有弯道的台北外双溪路上,并且是在确定双向都无车的状态下进行的。测试时使用快门先决模式,固定为1/2000秒以凝结车子的速度。拍摄时三台的相机都设定为连拍模式,三台的连拍速度都是5fps,对焦模式为AF-C。

对焦点数的选择设定都是多点对焦,Canon 5DSR为自动对焦点扩展(中间一点,旁边四点为辅助对焦)、Nikon D810为动态区域AF-9点(中间一点为主,四周八点为辅)、Sony A7RII则是扩充弹性定点(Expand Flexible Spot,中间一点为主,四周八点为辅)。会选择这种对焦模式的原因,是因为这是汽车板编辑使用Canon与Nikon相机拍车的经验,而Sony的设定则是Sony讲师的建议,就经验来说,点数越少对焦速度越快,因为相机要计算的资讯更少,因此更能够快速的反应在对焦速度上,理论上来说单点的速度一定最快,但单一个点的范围太小,很容易对焦对到其他地方去,所以我会选择以一点为主、四周数个点为辅的扩充点对焦,算是一个对焦速度与人类失误之间的平衡点。并且全部都设定为快门释放优先。

使用的器材,Canon使用70-200mm f/2.8 L II IS(小白II)、Nikon使用70-200mm f/2.8G VR(小黑六)、Sony则是70-200mm f/4G OSS,三颗镜头都是相同焦段的望远镜头,对焦速度与画质都是各家厂商在同焦段下最好的。

我们来看看实际拍摄的状况如何,请注意,这三则影片中所拍的照片并不是等一下各位会看到的、用来检视对焦的相片,这是因为这三则影片中我是使用iPhone对着观景窗录影,这样的姿势是彻彻底底不正确,所以对焦的成果一定有问题。这三则影片的目的是要让各位看看实际的拍摄状况,看看观景窗大小、快门音、连拍速度、对焦反应速度,还有观景窗内的资讯与萤幕黑掉的时间等等:

Canon 5DSR

Nikon D810

Sony A7RII

实际的拍摄状况,是我请同事使用相同的速度来来※※开五次,是一台相机要开五次喔!总共我们的车板编辑要开15次,测完整个人都开始讨厌开车了。然后我从这五次中选一次最好的,然后在里面挑10张照片,这10张照片中的车子要在相似的起点开始、相似的终点结束,这样比较才能够较为接近公平,也比较能逼近每一台相机的最佳表现。我们来看看实际的拍摄成果:

请务必点开大图,完整的锐利度无法在此表现。

比较需要注意的是,5DSR是在不同时间拍的,大约与另外两台相隔两个小时,会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我的5DSR在一开始设定成单点自动对焦,而我过两个小时才发现这个错误,在大约下午三点半的时候改成自动对焦点扩展模式。各位应该能够从画面中的影子看得出来拍摄时间有差异,但拍摄地点是完全相同的。至于亮度的部分我想应该不用担心,D810与A7RII都是在正中午拍的,强光对于相机的测光系统来说过亮,所以相片拍起来比较暗,而5DSR的拍摄时间是斜射光,光线比较没有那么强,所以拍摄起来曝光比较正常。

如果以非常高的标准来看,D810大约可以做到8/10准焦,5DSR则是与D810非常接近,但锐利度都只有差一点点,真的只有一点点就与D810的锐利度相等了,不仔细看的话其实是可以被视为准焦的。至于Sony的话就比较抱歉一点了,真的锐利的大约只有4张,而部分照片则是追不上,我想这可能部分原因要归咎于Sony使用了f/4的镜头来参战,或许未来他们推出了f/2.8的镜头就能够看出A7RII的完全型态了。

◉ Part 7 连拍速度、快门声音、储存速度 FRAME RATE, SHUTTER SOUND, STORAGE TIME

这个部分并没有高低之分,我想让各位看看三台相机在拍摄时以及拍摄结束后储存时间的表现。我使用的记忆卡是Sandisk 32GB 95MB/s UHS-1 U3,每一次拍完照片都会格式化,以确保不会有任何档案影响储存的时间。

Canon 5DSR

5DSR在完整的5fps的情况下可连拍14张,而画面中拍摄共17张,储存时间约为12秒,1张储存1.3秒。

Nikon D810

D810在5fps的条件下可连拍21张,画面※※拍21张,储存时间为22秒,一张储存1.9秒。

Sony A7RII

A7RII可不掉速连续拍10张,画面中拍10张,储存时间为23秒,1张储存1秒。这是无压缩RAW档的成果。如果你的版本是V1.5的有压缩RAW档,那么数值会变成不掉速连拍23张,画面中拍24张,储存时间28秒,1张平均储存0.96秒。

这三台相机是在完全相同的位置上拍的,所以你也可以借此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A7RII的体积很明显的小很多,所以在携带上真的会轻松很多。

对于快门声的感想,大家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小编就不在此评论,但你应该听听它们的差异,因为A7RII的快门声与传统的DSLR真的很不一样。还有,这三则影片是使用同一台摄影机、同一支指向性麦克风,在同样的位置与录音条件下拍摄的,你可以注意到D810的快门声很大,但同样身为DSLR的5DSR快门声却小很多,甚至跟无反光镜的A7RII差不多,我想这是来自于5DS系列的反光镜都重新设计过,反光镜有凸轮控制速度,在减少震动的同时音量也下降了。

■画质 IMAGE QUALITY

在画质的比较上面,每一项都有使用脚架,我使用的是碳纤维大型脚架,加上可乘载5公斤的Novoflex CB2云台,并且使用同一个型号的快拆板,每台相机都有一片独立的快拆板,这样我做起事来才快,不需要换一台相机就拆一次板子。也可以确保每次拍摄都是完全一样的。拍摄时使用倒数计时快门,通常设定为10秒左右。如果脚架架的特别高,我会拉到20秒,彻底杜绝震动的产生。

在快门的震动抑制上,由于三台相机都是超高划素的设计,所以在机身上就会有抑制机身震动的设定。但各台机器各有不同。Canon 5DSR我设定为“按下后2秒拍摄”、Nikon设定为“曝光延迟模式:3秒”、Sony则设定为“电子式前帘快门”。Nikon D810虽然有电子前帘快门,但它只有在反光镜锁上的模式(无法使用倒数计时)下才能进行,意思就是说只有在使用快门线,或者手按快门的条件下才能开启电子前帘快门。而我没有电子快门线,而我也不相信用手按快门的方式可以减少震动,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曝光延迟模式”。而A7RII使用“电子前帘快门”而不是“静音拍摄”的原因是,我看到DPReview说A7RII在开启静音快门后拍摄的RAW档会从14bit降成12bit,虽然减少震动重要,但在与画质牴触的前提之下,减少震动可以透过多拍摄几张照片来解决。

对焦的方式上,完全是使用Live View对焦,因为5DSR与D810相对于Live View精确地放大来对焦的话,使用观景窗的合焦指示灯的Range实在是太大了,使用Live View放大画面来对焦的准确度可以远远地超过观景窗,而且A7RII有峰值对焦可以使用,非常方便。

这个地方我拍了五个题材的相片,分别是建筑、人像与食物三种。但做分辨率比较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这三台相机的划素都不一样,所以根本无法放在一个公平的基准点上做比较,原图1:1放出来,5DSR的画面一定会是最大,A7RII次之,D810最小,那是因为划素的数量所决定的结果。如果你硬是要把D810跟A7RII上的物体放到跟5DSR一样大来看,那么Nikon与Sony的表现一定很差;若是把5DSR与A7RII缩到与D810上的物体一样小,那三者可能根本就看不出来差别,而且缩小之后还有可能会有软件影响的问题。所以不管怎么调整都不会公平,所以我决定:不调整,直接维持原样,在相同的设定值下(有些会使用不同的设定值我将另外说明)拍摄同一个画面,让大家比较分辨率的表现。我们开始吧!

◉ Part 8 锐利度-1 SHARPNESS-I

我裁切画面正※※的部分,对焦的位置在画面※※建筑的边角(上图每一张照片的最右上角)。这样的距离对于镜头来说是无限远,所以我使用f/8的话应该是很容易在准焦的范围内。而且从裁切的图上就可以看出色彩的差异,同样是完全相同的5500K,不调整白平衡偏移的情况下,Nikon的色彩会比其他两台相机来的黄一点点。

锐利度的部分三台都很清楚,但我总觉得没有到非常、非常锐利,或许因为是距离太远,中间有热空气扰动的关系影响,我们把距离拉近一点好了。

◉ Part 9 锐利度-2 SHARPNESS-II

刚刚的那组拍摄时间约莫是下午两点,太阳还正热的时候,大气中会有比较强烈的热对流,让画面不会那么清楚。我们把时间换到傍晚,然后距离再拉近一点。

虽然我们把空气扰动的问题排除了,但即便都是在很清楚的情况下,还是不容易比较三者的清晰度。因为每一台相机都能够将所有的线条表现的清清楚楚,如果画面中出现一个人在建筑物的顶楼挥手,那么这三台相机都可以清楚的看得出来,差别只在于人的大小而已。

如果你非常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画面偏下方有一个区块非常致密,导致了有摩尔纹或伪色的产生,尤其以A7RII最为明显,摩尔纹与伪色都有;而D810只有摩尔纹,没有明显的伪色,5DSR则是两个都没有。但请注意,这并不代表Canon比较好Sony比较差这样的结果,因为摩尔纹与伪色的产生原因跟感光元件的像素致密度有关,所以在相同致密度的物体下,三台不同划素的机器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与好坏无关。关于摩尔纹与伪色,我们之后还有一个部分会用来比较。

◉ Part 10 锐利度-3 SHARPNESS-3

前面我们拍美美的模特儿,但那是在依然有环境光的条件下完成的。这里我们要做的,是完完全全的使用人造光源,彻底的屏除一切人为的自然光会造成的影响。把相机上脚架、使用Live View对焦,并且要求模特儿必须要站在完全相同的位置,用最高的标准来比较三台相机的差异。

这组测试里我使用Profoto B1与B2两支棚灯,B1是一盏500瓦的携带式电池闪光灯,而B2则是250瓦,我想专业的棚灯器材能够获得最稳定的光源输出。但由于D810的亮度“在目测上”会比其他两台亮0.7EV,但为了维持完全相同的光圈,我决定以调整棚灯的输出来让三张相片获得完全相同的亮度。B1与B2使用全手动模式,三台相机也用完全相同的单点触发器Air Remote,这是三台相机都可以使用的(因为我发现到A7RII接了Air Remote for Canon会无法触发)。B1在Canon与Sony的出力设定为6.0,B2为5.0;换到Nikon的时候就变成了5.3与4.3,这是Profoto加0.7EV亮度的标准做法。而B1的位置在小威的右前方1公尺,并且有上一个Umbrella Deep Silver M,B2则是在他左边约3公尺,没有装塑光配件。我们来看看实际的效果如何:

虽然是完全相同的色温设定,在肤色上拍摄出来还是会有差异,背景的墙面是灰色,最偏红色的则是5DSR,D810则是稍微有点黄色,Sony的背景则是看起来绿绿的。

在锐利度上,三者都能够将小威脸上的细节完整的发挥,就连他不想被看到的也清被清楚的呈现了。其实你可以看得出来3000万、4000万、5000万划素其实在影像的大小上并不会真的差非常多,但画面最大的5DSR所能呈现的细节绝对能够超过其他两台相机。

我们再举一组人像的例子好了。这组在光线的控制上没有前一组相片来得严谨,现场还有一部分的自然光。但我想也应该够各位做比较了。这组相片风格全部都使用“人像”,但闪光灯的部分就没有为Nikon做0.7EV的调整了,所以Nikon的相片一定会来得比较亮。

大家看起来都很锐利。但这种距离不管是什么相机都会很清楚啦~但还是有非常些许的差异可以让各位看看,大家可以注意眉毛的地方。

◉ Part 11 锐利度-4 SHARPNESS-IV

第一组照片最远,之后被摄物体距离相机就越来越近了。现在我们要挑战的是在Otus最近的对焦距离,也就是这样的拍摄组合下,空气对画质所能产生的影响已经趋近于零了。

Now we're challenging the closest focus distance of Zeiss Otus 1.4/55. Let's see how they express the details of food.

前面看了建筑物与人像,现在我们来看看食物的部份。这是我特地跑到餐厅去拍的,并且恳求他们让我使用闪光灯。我使用了一盏Profoto B1在我的左侧不到30公分的地方,并且为它上了八角柔光罩Octa。由于Nikon在相同曝光数值下,与其他两台的亮度有明显的差异,所以我在Canon与Sony的亮度是6.5,Nikon则是5.8,让拍出来的画面亮度尽量接近。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这组照片的D810所拍出来的成果反而比较红,跟我们前面所获得的成果完全不一样。你觉得哪一台相机所拍出来的肉让你觉得肚子饿呢?

◉ Part 12 摩尔纹与伪色 MOIRé AND FALSE COLOR

自从Nikon D800E做了全世界第一台“移除低通滤镜效果”的相机之后,摩尔纹与伪色这两个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名词突然成为了相机界有名的小知识。摩尔纹是当感光元件的排列密度与物体相近时而会产生的现象,而伪色则是拜尔式感光元件在物体致密度与感光元件的像素相近时,计算错误邻近像素的色彩所产生不存在于真实色彩的结果。很多情况下这两种现象会同时出现。移除低通滤镜除了会让锐利度提升以外,但摩尔纹与伪色也同时会出现,这里我们要来看三台相机在拍摄相同画面的时候,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多寡程度。


(按這裡檢視連結圖片)
Canon 5DSR + Zeiss Otus 1.4/55 ISO100 f/8 1/400s 5500K

(按這裡檢視連結圖片)
Nikon D810 + Zeiss Otus 1.4/55 ISO100 f/8 1/400s 5560K

(按這裡檢視連結圖片)
Sony A7RII + Metabones EF Mount + Zeiss Otus 1.4/55 ISO100 f/8 1/400s 5500K

在同样的画面下,5DSR所产生的摩尔纹就会比D810与A7RII来得少一些。

我们再举另外一组更明显的例子:

在同样的距离下,而且是在锐利的条件下,在面对相同致密的物体,5DSR比较不容易产生摩尔纹与伪色。原因并不是Canon有什么消除摩尔纹与伪色的妙招,而是他的像素排列比较紧密,所以在同样的距离之下能够分辨画面中较为致密的物体。相对的来说,如果是在5DSR产生摩尔纹的情况下,D810与A7RII可能就不会有摩尔纹与伪色的产生,但它的原因可能是感光元件无法分辨致密度如此高的画面,对于CMOS来说那个地方已经是模糊成一片了,自然不会有摩尔纹与伪色的产生。

◉ Part 13 白平衡-傍晚 WHITE BALANCE IN SUNSET

5DSR的白平衡我选择[气氛优先],D810则是选择[保留暖色调光线色彩,而A7RII的自动白平衡并没有特别针对暖调或冷调光线作修正的设定。各位比较喜欢哪一个呢?我总觉得Sony在这个部分的色彩相对来说怪怪的。

◉ Part 14 高感光度 HIGH ISO SENSITIVITY

先让各位看看每台相机的最大感光度缩图。5DSR的

(按這裡檢視連結圖片)
Canon 5DSR + 24-70mm f/2.8L II ISO12800 f/4 1/50s

(按這裡檢視連結圖片)
Nikon D810 + 24-70mm f/2.8E VR ISO51200 f/4 1/320s

这组照片我依然将Nikon所有的亮度减0.7EV,否则亮度会与另外两台相机有明显的落差。

(按這裡檢視連結圖片)
Sony A7RII + SEL2470Z ISO102400 f/4 1/400s

接下来的比较,我们从ISO1600开始,一直到最高的ISO102400,这部分我全部都有开启高ISO噪声消除。

感光度到了ISO6400算是一个交界点,Canon的原生感光度到此为止,细节也逐渐地流失中。Nikon也从这里开始败给A7RII,虽然细节上还保留得不错,但D810的噪声越来越多了。

ISO12800

达到5DSR的最高感光度,这里也是D810的最高原生感光度,画面中也出现了奇怪的红色色块,Nikon在ISO12800的细节大幅度的下降。

ISO25600

Nikon在这里已经没有细节可言了,整个画面像是对错焦般的模糊,而ISO25600也是原生感光度的终点。

ISO51200

ISO102400

虽然ISO102400完全不是实用的ISO,但在非不得已或相当阴暗的强况下依然能够应急。A7RII的ISO102400表现跟D810的25600差不多,表现非常可怕。

我想高ISO的部分不用多说,A7RII的表现彻底的超前另外两位对手,其次是D810在ISO6400以前都还能够与A7RII平起平坐。5DSR则是吊车尾,毕竟相同感光元件面积下塞这么多划素,噪声必然产生。但A7RII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像素即便比Nikon还要多,但高ISO的纯净度依然比D810好。关于这点就牵扯到各家对于噪声处理的能力了,Sony在这个部分真的很厉害呀...

◉ Part 15 低感光度 LOW ISO SENSITIVITY

如果要看相机的噪声表现,我们除了可以看它的高感度,也可以从低感光度的面向来看。这组比较我们从30秒的长时间曝光着手,特地去检视阴暗处所产生的噪声。

低ISO的这里我特别抓处画面的暗处,但不是最暗的地方,而是刻意去找稍微亮的暗处。原因是通常这种地方会出现噪声,如果是极暗处也会有,但不会那么明显。这些图片是直接从上面的三张图做原图裁切而成。原始档案是JPEG。
(按這裡檢視連結圖片)
同样是ISO100,同样有开噪声抑制功能,各家相机的噪声表现就会不一样。请各位注意画面中较暗的部分,Canon的天空有稍微明显的色块,或许是因为画面偏红色的关系比较明显;而Sony的暗部噪声次之,Nikon也不是完全没有,但非常的淡。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张图来看画面中的细节,你可以看看右侧的建筑物边缘,Canon的细节丢失的比较明显,建筑物的边缘以及上头堆砌的地方会有毛边,我想这也有一部分受到热噪声的影响,在细节上还是Sony锐利一些。

低ISO拉亮
前面一组比较是原始的JPEG,在完全不后制的前提之下去检视。现在我们要看的是RAW档进电脑调整的照片。由于我拍摄的时候是选择RAW+JPEG,所以其实是跟前面的相片是完全相同的,只是一个是RAW一个是JPEG。

我使用Photoshop汇入三张相片,用Camera RAW将曝光补偿+3EV,借此看看画面暗处中所藏匿的细节。有别于前面我选的是暗处中较亮的地方,这次我选的是画面中的最暗处,这种地方不调整的话通常看不太出来里面有杂点(因为根本是一片黑),而且这里的亮度才够低,禁得起我用Photoshop拉亮3EV之后还可以保持阴暗,如果我用前一组的位置,那所有照片看起来都亮晶晶的,会根本看不出来差别。
(按這裡檢視連結圖片)
我想胜负非常明显,你甚至不需要点开大图就可以看出端倪。Canon的噪声满天飞,从暗处到亮处全部存在,注意画面下方的琉璃瓦,5DSR的画面根本没有办法去数它上头的数量,细节已经完全的被噪声淹没,在这个部分5DSR完全不是另外两者的对手。

剩下的两台相机,各位觉得哪个噪声表现会比较好呢?小编认为虽然D810与A7RII的成果非常接近,但D810依然是略胜一筹,各位可以从一些非常小的细节上看出端倪,例如画面中的琉璃瓦上,你可以看到D810展现出来的线条还是比A7RII来得多一些。

◉ Part 16 宽容度 EXPOSURE LATITUDE

我们通常说的动态范围,意思是在同一张照片里从最亮到最暗的范围,如果动态范围越高,那么相片中的亮处的细节就会越清楚,不会爆掉;非常暗的地方也会有细节。动态范围直接看照片就能看得出来。所以高动态范围(HDR)相片能够同时纳入远方夕阳下的云彩,又能够同时清楚地看见近处寺庙中的神龛上炊烟袅袅。

而宽容度的意思是,在同一张照片里面所藏的亮部资讯,它指的是照片中所容纳的所有资讯量,包含你看不见的在内。通常检视相片的宽容度需要透过软件把这些资讯拉出来,看看里面还留下多少的相片细节,或者是产生了多少噪声在内。

我们要怎么看一张照片的宽容度呢?很简单,在拍照时故意的曝光不足或过曝,然后再使用软件拉回就好了。为了要一次看到相机的极限,我把相机分别拍成-5EV与+5EV,然后再使用Photoshop拉回。请各位看看-5EV的相片:

这张是Nikon D810所拍,降了5EV之后,光圈不变,但快门速度从原本的1/100s变成1/3200s,非常的暗。我们要做的就是使用软件把它拉亮。我使用的是Photoshop CC,并且在10/27更新软件。有趣的一点是:虽然我在拍摄时机身上的白平衡设定是5500K,并且没有做白平衡偏移,但把相片汇入Photoshop的Camera RAW之后都变成不是5500K,Canon与Nikon大约是五千多,但A7RII会变成4800K,所以我就手动再Camera RAW里把它们标准化,拉成5500K,然后色彩偏移也归零。避免等一下我们看色偏的时候会因为白平衡的变动而失准。

我们来看看从-5EV拉亮之后,原本相片的色彩会跑掉多少:

Canon色偏
Canon 5DSR + Zeiss Otus 1.4/55 ISO100 f/8 1/2000s 5500K
+ 5EV in Photoshop

Canon的颜色看起来比原本0EV曝光的相片还要来得红一点,尤其是原本下方的绿色草皮,加上了红色之后现在变得比较偏黄色。

Nikon色偏
Nikon D810 + Zeiss Otus 1.4/55 ISO100 f/8 1/3200s 5500K
+ 5EV in Photoshop

Nikon也是稍微有一点偏红色或紫色的感觉,而且整个相片的饱和度感觉下降了。

Sony色偏
Sony A7RII + Metabones EF Mount + Zeiss Otus 1.4/55 ISO100 f/8 1/2000s 5500K
+ 5EV in Photoshop

最明显的应该是Sony,画面偏绿色。

然后,我们把上图以640 x 1080裁切,来看看在拉亮之后暗部的表现,这也是许多摄影工作者最在乎的暗部宽容度表现:
(按這裡檢視連結圖片)
若是以噪声的多寡来说,我认为3630万划素的D810噪声最低,毕竟噪声的多寡与划素的数量有直接的关系,不然主打超高ISO的A7SII就不会刻意的要做1200万划素、1DX或D4s也还没有2000万划素,原因就在这里。注意画面下方磁砖的部分,D810与A7RII有稍微明显的差异。

但要说到细节,还是A7RII略胜一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划素数量比D810多了590万划素,能够把画面呈现的更大,自然能够表现出较多的细节。

至于Canon,各位请自己看吧...

我们来看画面※※亮处的部分,这也是从-5EV拉亮的结果。
(按這裡檢視連結圖片)
为什么5DSR会有这样的表现,我想我能够解释的,依然是划素的数量,过高的划素让画面中容易产生噪声,无论是高或低感光度都会是一样的。但小编认为Canon的表现能够再更好一点,因为暗部的噪声会是摄影师在拍摄时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当相片的意外的曝光不足时,透过后制拉回还能保有与曝光正常相同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中片幅的职业机种最强大的地方,就是在暗部拉亮时还依然能保有非常低的噪声以及非常多的细节。这对于5DSR、D810、A7RII这类“越级挑战”的超高划素机种来说也是非常重要。

+5EV拉暗
数码感光元件的特色是对于暗部细节的保留能力非常好,但亮部细节的能力就比较差,这一点完全与底片相反。
(按這裡檢視連結圖片)
Canon 5DSR + Zeiss Otus 1.4/55 ISO100 f/8 1/2s 5500K
- 5EV in Photoshop

(按這裡檢視連結圖片)
Nikon D810 + Zeiss Otus 1.4/55 ISO100 f/8 1/3s 5500K
- 5EV in Photoshop

(按這裡檢視連結圖片)
Sony A7RII + Metabones EF Mount + Zeiss Otus 1.4/55 ISO100 f/8 1/2s 5500K
- 5EV in Photoshop

这个部分我不敢下很明确的结论,因为我拍摄的时间是傍晚,所以太阳亮度的变化不会有中午的时候来的稳定,虽然我已经是尽一切所能快速的换相机拍摄了(所有相片约在5分钟以内拍完),在亮度上依然会有非常轻微的变化。再加上我对于Nikon的-0.7EV亮度是估计出来的,所以对于亮度这种结论就不敢乱下,以免失去科学精神。以上三张图片也仅供参考。

■影片表现 VIDEO PERFORMANCE
接下来所有的都是以4K的方式呈现,我想在座有4K萤幕的人应该非常少,但我相信即使你没有4K萤幕,依然可以看到FullHD与4K画质的差别。我可以在最开始就先讲,画面的清晰锐利度Sony在这里是全胜,因为A7RII的影片分辨率是5DSR与D810的4倍,不管怎样都一定会比较清楚。

◉ Part 17 影片锐利度 VIDEO SHARPNESS

我想各位应该能体会到4K影片的强大了吧。在所有的画面细节中依然是4K的画质表现最为突出,无论是摩天轮的结构、建筑物的边缘细节、植物的叶子等等都非常的清晰锐利。
再来看一组比较好了,这里我们除了要看画质以外,还要听三者的收音效果如何。

画质的部分在者组比较不容易看得出来,但你依然可以从表演者的脸部与头发去分辨4K与Full HD的差异。

在声音的部分,Sony从高音到低音都能够相当清楚的呈现,5DSR的表现次之,最扁平的应该是D810,这也是Nikon相机一直以来的收音特性。

◉ Part 18 手震补偿 SteadyShot

A7RII是三台相机之中唯一一台有机身防手震的机种,为求公平,我使用的镜头为Otus,但我实在是看不太出来有任何差别...

听听我的朋友陈小威为各位带来的Fly Me To The Moon:

◉ Part 19 影片高ISO比较 HIGH ISO COMPARISON

这里我只有拍摄ISO1600到ISO6400的表现,让各位看看

感光度在这个范围之间没有太明显的变化,但D810在ISO6400的噪声上变得明显许多,画面也不断的有色块噪声涌出。

■使用心得与建议 EXPERIENCES AND SUGGESTIONS
我觉得使用这三台相机压力实在是太大,因为我时常搞不清楚到底谁是清楚锐利的。你拿2400万划素的相机,要检查画面是否锐利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在3000万划素以上,这变成了令人头痛的难题,你永远无法真正搞清楚谁是“真正的”锐利,我举个例子给你看:

(按這裡檢視連結圖片)  (按這裡檢視連結圖片)
这一组照片是我用5DSR所拍,下面的图是我从上面裁下来的,请问那一张比较锐利?

(按這裡檢視連結圖片)
文章选照片做比较的时候,我通常是选择最后一张,这些照片在相机上完全没问题,每一张照片在放大后都锐利非常。但一直到我进Photoshop做比较的时候,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但却又说不上来是哪里出了问题。原本我使用的是右边的照片,但后来发现好像没有很锐利,最后又打掉重做选择左边的那张照片,请问你看得出来差异吗?试着看久一点吧。

小编认为,3000万划素以上的相机,特别是5000万划素的5DSR,会严重的考验你对于锐利度的定义,即便上了脚架,就算是汽车从路边经过都会让你的相机晃动、一阵不是很强的风吹过来都会影响到画面,这种微震已经超越了机身减少震动所能够解决的范围。如果要拍摄完美的照片,最好选个安安静静都没有人的地方,然后找一支超级稳、超级大而且超级重的脚架,拍摄的地点最好远离地球的断层带,避免地震。如果可能的话,或许可以试着把地球的自转先按一下暂停,这样子你才能够获得终极的锐利照片。

在操作上,我认为大多数的专业使用族群还是会较习惯于Canon与Nikon的操作,毕竟这两家已经是古老的大厂,早已养成了庞大而且忠实的使用者族群。而且在操作上Canon与Nikon完全不会有延迟的情况发生。但Sony在调整光圈与快门数值的时候,萤幕上的数字常常会跟不上滚轮的速度,以至于要快速调整时常常多会Canon或Nikon多花一点时间。对于职业使用者来说是个劣势。

在外接配件的支援度上,这个部分依然是Canon与Nikon的天下,例如小编这次用的棚灯设备Profoto,引闪器也就只有Canon与Nikon的热靴规格,虽然Sony也可以使用单点的Air Remote触发,但却不能使用高速同步与TTL,这对于户外的摄影来说会是很大的限制。但我相信未来Sony只要持续的经营这一块,让更多的职业使用者加入,也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商推出相应的配件。

Canon 5DSR

在锐利度上,虽然我早就知道是这个结果了,但还是要跟各位报告一下。那就是:三台相机都非常、非常清晰锐利,但我无法告诉你哪一台比较清晰。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如果你要尽一切可能的输出最大的画面,或者是看透画面中所有的细节,或者你就是想要画面越大越好,那毫无疑问的,你应该以Canon为第一考量,因为就划素上来说,它的确能够获得最大的画面。而且在镜头的素质能赶上的情况下,5DSR的确是目前最接近中片幅超高划素职业机种的相机,毫无疑问的。

但超高划素所带来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仅只有在画质上而已。例如在追焦的情况下,假设两台相机的的对焦能力完全相同,拥有高划素的相机依然比较吃亏,因为物体在感光元件上比低划素的相机移动了更多像素,以至于两台的画面放到最大时,高划素的相机看起来一定会比较模糊。我认为在连续自动对焦的部分5DSR输给D810是非战之罪,在我眼里它们都有相同的追焦表现。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相同的面积之下塞入更多的像素,同时也代表了噪声会更容易产生。这也是5DSR的致命伤。无论是在高ISO噪声、低ISO长曝噪声、低ISO长曝宽容度,以及-5EV的宽容度上,5DSR可以说是全盘皆输。偏偏这些都是摄影师会在乎的重点。当我相片不小心拍得过暗,需要后制拉亮时,我需要相机能够提供我干净的相片品质,确保我后制依然能够有低噪声、高锐利度的表现。我认为5DSR虽然推出了5000万划素的机种,却有种让人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感觉。

我认为,如果你的要求是必须要尽一切可能拍摄高划素的相片,并且因为预算限制而无法把金额提高到Hasselblad、PhaseOne等职业级的机种。而且画面暗部的噪声,或者是ISO6400以上的超高ISO都不是你在乎的地方,那么5DSR搭配一颗优质的镜头,就可以满意地达成你的要求。

Nikon D810

虽然是去年的产品,但也是Nikon问鼎专业级市场的第二块敲门砖,Nikon D810的产品定位非常明确:高划素,并且提供ISO64这样的低感光度,很明显的就是为了职业的市场所设计。3630万划素的感光元件不但可以完整的发挥对焦系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噪声的表现上也调整到很均衡的状态。D810在本次的集评中拥有最高的宽容度,不论是-5EV拉亮,或者是在30秒的长时间曝光下的噪声都是三台相机之最。

由于相对来说3630万划素,对上5DSR的5060万划素,比较不需要担心快门微震的问题,但在使用时还是请各位要注意,如果可以的话请尽量使用脚架拍摄,并且使用倒数计时快门。虽然D810有电子快门的设计,但那是只限定于反光镜翻起的状态下才能使用,而且必须搭配快门线才能达到稳定的状态。

另外还有一些D810特别突出的功能,像是本篇文章没有特别去测ISO64,但对于职业的使用者来说这是一个提升相片品质的好工具。以及快门1/320的快门同步速度,还有单颗电池可拍1200张的超强续航力,都让D810能够作为职业用摄影器材的好理由。

如果你需要的并不是超高的划素,并不以尽可能拍摄最大的相片为依归,而且讲求暗部拉回的相片纯净度,还有画面中的细节还原力、长时间曝光所产生的噪声,还有电池的续航力等等,那么Nikon D810会是个非常稳定而强大的选择。

Sony A7RII

身为一个“传统”DSLR用者,我实在是有点不能接受,因为Sony在本次的测试中赢得了许多项目。自从他们推出全片幅Mirrorless相机A7以来,Sony就排山倒海的正在席卷整个市场,但要跨入专业级的市场来说还是有些难度,毕竟C、N两家从过去以来几乎就是专业相机的代名词,但A7RII在本篇文章中的表现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可能。

虽然在长时间曝光拉亮的部分,以及宽容度的部分Sony的表现还是差Nikon一点点,但我认为那有一部分必须归咎于4220万像素所产生的噪声,能有这样的表现我认为A7RII可以跟D810平起平坐。但在高ISO的部分,Sony在感光度12800以上完胜Canon与Nikon,最高ISO甚至达到了102400,在极暗的地方A7RII是最好的选择。但在连续自动对焦的追焦速度上还是无法达到Canon与Nikon的标准。

在暗部对焦的部分上,Canon与Nikon已经到了望尘莫及的地步。虽然这三台相机的对焦感应范围最低都是-2EV,但我们在低光源对焦实测的部分就能看出非常明显的差异,A7RII在这个部分可以说是完胜。其他地方像是4K录影,4倍于Full HD的分辨率也是让C、N两家必须要举手投降的地方。还有一些Canon与Sony没有的功能例如SteadyShot,还有让手动对焦变得轻松容易的峰值对焦。以及相对来说又小又轻的机身,让这个出道没几年的产品线就可以对着Canon与Nikon两大巨人叫嚣。

一个市场上总要有年轻一辈出来,推出超前于当代的产品,整个市场才能够大幅度的往前推进,就如同当2007年的苹果一样,推出打破既有概念的iPhone,一举结束功能型手机的时代。我不敢说A7RII的重要性如同苹果的iPhone,但把三台相机排开来比较,A7RII的表现的确令人刮目相看。

最后,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08年Sony与Nikon分别先后推出2400万划素的A900与D3X的时候,大家都把A900当一场笑话,据传这两台相机是使用同一片Sony制造的感光元件,但当时的D3X不论在画面的细节与噪声的处理表现上都大幅度领先。没有人知道后来的Sony放弃DSLR转向DSLT、开发NEX系列,接着做出全片幅的RX1与A7系列,他们这一路走来不断地摸索,寻找出路,变成们现在所熟知的Sony.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最强对最强!超高划素相机集评 Canon EOS 5DS R、Nikon D810、Sony A7RII》

http://www_5i01_cn/newsdetail.php?id=17551原帖链接,文字部分和图片自己去网站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4173&pid=63548849&ordertype=1&extra=page%3D1#pid63548849跟帖交流使用国产转接环之感悟在15楼。

闲扫落花【Metabones转接环请教】 发表于 2015-10-30 10:27
天工环的稳定性,真是无力吐槽。
我买的是一代环吧,买回来后感觉就没正常工作过,随时会不识别光圈,莫名其妙的就回到最大光圈,拍一张关一次机重新调节一次光圈,如此反复,我是耐着性子用了一年多。后来打电话给※※,说是接触不良,叫我发回去,给我换了一个二代环,相比之下,比一代环要好一些,但是仍然不稳定,识别光圈偶尔还是会出错,如果拍一张也倒无妨,关键是,我经常拍延时,只要一张出问题,一组都白干了,以至于现在基本就不用这个天工环,当成失败的淘宝经历纪念品收藏着。


我和你基本一样,

梁环的G转接E口转接环和佳能EF镜头转接E口转接环上市第一时间购买,

但是后来需要升级是付费升级的电路板,

现在已经被遗弃在柜子里面弃用啦,

从此就如同副厂图丽、适马、腾龙镜头被教训的一样不会轻易购买啦(尽管支持国货的心依旧火热)。

这就是那时使用梁环转接佳能镜头拍摄的照片。
制造商 : SONY
型号 : NEX-7
光圈 : f/5.6
曝光时间 : 1/640
ISO感光度 : 100
焦距 : 140mm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08324&pid=63548337&ordertype=1&extra=page%3D1#pid63548337跟帖热心告知在776楼。

吃糠咽菜888 【AF-S NIKKOR 200-500mm f/5.6E ED VR 发表于 2015-10-29 21:28
都哪里找的这些鸟啊,我这附近就麻雀和喜鹊。。。我在帝都

北京的拍鸟点可以看看鸟网北京论坛,

http://www.※※※※※※※.cn/forum-70-1.html

我只在农展馆后院拍,

其他人根据季节会在奥森、植物园、南海子、天坛、景山、玉渊潭、紫竹、颐和园、圆明园、野鸭湖、....很多地方拍摄。
本帖最后由 womailehuaguan 于 2015-10-30 10:3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womailehuaguan 发表于 2015-10-30 09:16
使用E口镜头时候,

有相位对焦+对比度对焦的混合对焦的机身应该比只有对比度对焦的快是有硬件基础作支撑。

特别是在使用第三方转接环时候索尼如果开放了默认转接的镜头可以试验相位对焦的话,澳门副厂镜头转接后也快。

更期待的是索尼能够彻底的允许第三方转接环使用相位对焦+对比度对焦的混合对焦,那么副厂镜头就光荣的蹬鼻子上脸啦。

索尼现在对自己家的A口镜头也没有彻底的放开使用相位对焦+对比度对焦的混合模式来享受索尼最新的强力智能、4D对焦技术。


闲扫落花 发表于 2015-10-30 09:23
外人说:大法好。
自家人(A口)说:大法不厚道。
兴许大法首领是这样考虑的:反正A口已经稳住,跑不掉,当务之急是把佳尼镜头收编,把A7RII卖出去,占领市场份额是第一要务,将来慢慢扩大E口镜头的规模,逐步瓦解佳尼等阵营。


诙谐、幽默、善解人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womailehuaguan 发表于 2015-10-30 08:54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4173&pid=63546556&ordertype=1&extra=#pid63546556热心技术资料交流跟帖在2、4、5、6楼。

A7R II 和 楼主说的a7m2在使用Metabones转接环方面的效果根本不是一回事。

那倒不是,

A7M2也有相位对焦,

只是索尼没有开放对第三方镜头使用相位对焦的认可,

A7R II应该是默认了第三方镜头使用相位对焦技术。

A7M2的对焦系统看索尼官网截图:


闲扫落花 发表于 2015-10-30 09:00
原来是这样,谢谢资深指点。
意思是说,A7M2用自家镜头对焦速度比A7R快?我用的是A7R,对反差对焦的速度一直耿耿于怀,不利于抓拍。


使用E口镜头时候,

有相位对焦+对比度对焦的混合对焦的机身应该比只有对比度对焦的快是有硬件基础作支撑。

特别是在使用第三方转接环时候索尼如果开放了默认转接的镜头可以试验相位对焦的话,澳门副厂镜头转接后也快。

更期待的是索尼能够彻底的允许第三方转接环使用相位对焦+对比度对焦的混合对焦,那么副厂镜头就光荣的蹬鼻子上脸啦。

索尼现在对自己家的A口镜头也没有彻底的放开使用相位对焦+对比度对焦的混合模式来享受索尼最新的强力智能、4D对焦技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4173&pid=63546556&ordertype=1&extra=#pid63546556热心技术资料交流跟帖在2、4、5、6楼。

zw2205 发表于 2015-10-30 08:26
理论上应该都支持的,还没听说佳能头不好用的。我的6支佳能头都好用(包括4支红圈头)。对焦反应速度也可以,没明显感觉慢。


A7R II 和 楼主说的a7m2在使用Metabones转接环方面的效果根本不是一回事。

闲扫落花【Metabones转接环请教】 发表于 2015-10-30 08:36
A7M2只有反差对焦,没有相位对焦,所以,无论用什么接环,佳能头都不会快速的工作。


那倒不是,

A7M2也有相位对焦,

只是索尼没有开放对第三方镜头使用相位对焦的认可,

A7R II应该是默认了第三方镜头使用相位对焦技术。

A7M2的对焦系统看索尼官网截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牧野居士 发表于 2015-10-29 23:43
"当然像1DX这类机身只要价格诱惑力大也不排除自食其言的重返单反之路"。
看来花老抱回1DX的日子不会太远了,让1DX给A7R II当飞版备机也是不错的想法.


"当然像1DX这类机身只要价格诱惑力大也不排除自食其言的重返单反之路",这是个想法的萌芽。

对佳能单反的看法一直在调整中:

对1DX的长处很明确的,咱是看上高感、对焦、连拍、测光。

对5DS/5DSR的长处也是明确的,咱是看上高像素、对焦。

对7D II的长处更是明确的,咱是看上最先进的对焦系统(1DX、5DS/5DSR都是使用的前一代对焦系统,是7D的对焦系统)。

可是咱考虑了很久后,最终还是因为高感把7D II 、5DS/5DSR挡在心坎的外面,拍摄中光线好是硬道理,因此高感好就被赋予了硬道理之硬指标。

最终是否一定要购买单反自毁心结?就看索尼、第三方是否给更好的对焦转接环等技术和单反的衰退趋势以及极度诱人的价格,现在只是说说而已,捂紧口袋,且莫当真。 本帖最后由 womailehuaguan 于 2015-10-30 08:02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山野的秋 发表于 2015-10-29 22:20
明白!这就可以了,一般运动目标在1、2秒的时间内纵向移动幅度不会太大。


器材的先进和人的技能一样都不能少但是人的技能更重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山野的秋 发表于 2015-10-29 22:14
哦,只要能用就没所谓,反正数码机这玩意现在更新的太快,没必要把它当那时的胶片机看待。


也是这个理,

到有那个想法的时候再考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山野的秋 发表于 2015-10-29 22:10
没错!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不又在接手的索尼A7RII感召下又都回来了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411
主题: 32
帖子: 1980
注册: 2003年6月
年内主力装备
ILCE-7CR
womailehuaguan 发表于 2015-10-29 21:55

"当然像1DX这类机身只要价格诱惑力大也不排除自食其言的重返单反之路"。
看来花老抱回1DX的日子不会太远了,让1DX给A7R II当飞版备机也是不错的想法.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8.21
主题: 19
帖子: 17436
注册: 2007年1月
womailehuaguan 发表于 2015-10-29 22:02
是在预设区间使用的自动对焦(也可以使用手动帮助推到焦点附近再自动对焦),

就是那种很多小块对焦点闪烁着对焦。


明白!这就可以了,一般运动目标在1、2秒的时间内纵向移动幅度不会太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8.21
主题: 19
帖子: 17436
注册: 2007年1月
womailehuaguan 发表于 2015-10-29 21:59
买二手的吗?

还没有动那个心思。


哦,只要能用就没所谓,反正数码机这玩意现在更新的太快,没必要把它当那时的胶片机看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8.21
主题: 19
帖子: 17436
注册: 2007年1月
womailehuaguan 发表于 2015-10-29 21:58
柯尼卡最大的罪过就是使美能达的品牌在市场因为没有产品上市而被沉寂的太久从而导致大量的美能达用户分流到了佳能和尼康,

否则市场不会是目前这样。


没错!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不又在接手的索尼A7RII感召下又都回来了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山野的秋 发表于 2015-10-29 20:59
飞版来了!

问一下花老:这飞版是用自动对焦,还是手动对焦?手动预对焦?


是在预设区间使用的自动对焦(也可以使用手动帮助推到焦点附近再自动对焦),

就是那种很多小块对焦点闪烁着对焦。 本帖最后由 womailehuaguan 于 2015-10-29 22:0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山野的秋 发表于 2015-10-29 21:04
现在二手的性价比应该是可以的!


买二手的吗?

还没有动那个心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山野的秋 发表于 2015-10-29 20:52
不得不承认佳能是最会做市场的,美能达要是有其一半的市场营销能力也不至于于合并到柯尼卡,柯尼卡也没比美能达好多少,否则也不会把影像部卖给索尼了。


柯尼卡最大的罪过就是使美能达的品牌在市场因为没有产品上市而被沉寂的太久从而导致大量的美能达用户分流到了佳能和尼康,

否则市场不会是目前这样。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山野的秋 发表于 2015-10-29 20:44
风水轮流转”     这是※※的规律!

“用户永远看自己的腰包和需求投票”    用户购机也是围绕于此进行取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8.21
主题: 19
帖子: 17436
注册: 2007年1月
womailehuaguan 发表于 2015-10-29 20:03
赞,

这样的配置很精明也很到位,

对一般摄友是足够好。

只是我已经决心离开单反,

所以没有特需和紧迫与诱惑(价格)是断然不会再买单反,

当然像1DX这类机身只要价格诱惑力大也不排除自食其言的重返单反之路




现在二手的性价比应该是可以的! 本帖最后由 山野的秋 于 2015-10-29 21:0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8.21
主题: 19
帖子: 17436
注册: 2007年1月
cao6641 发表于 2015-10-29 19:01
5D3升级,本来一直考虑的是5DSR。平时主要是人像与风景。后来,考虑再三,还是上了A7RII。转接佳能口镜头。但转接220拍了一次人像后,又上了一台二手的1DX。这样就圆满了。1DX主要配合我的220、428、大白兔拍人像、生态、运动。A7RII主要是用来拍风景、人文。在5D3上跑焦的适马35ART、50ART,通过MB四代环转接到A7RII,对焦相当精准,包括最边上的对焦点。


A7RII+1DX是现阶段最佳组合,没有之一!动、静拍摄都有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8.21
主题: 19
帖子: 17436
注册: 2007年1月
womailehuaguan 发表于 2015-10-29 12:21
微单(无反数码)拍摄小型鸟的飞版没有问题但是毕竟转接超长焦后拍摄飞版还不是其长处,

微单(无反数码)只有推出E口(短法兰距)的300、400、500、600、800毫米的超长焦镜头以后拍摄小型鸟的飞版会爽歪歪,

所以靠转接拍摄和靠手动对焦的经验之丰富网络交流小型鸟的飞版还是慎重,

因为多数摄友不是这样玩小型鸟的飞版嘀,

当然网络下面的当面交流那是有多多的小型鸟的飞版现场对比去毒害自己和他人。


飞版来了!

问一下花老:这飞版是用自动对焦,还是手动对焦?手动预对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8.21
主题: 19
帖子: 17436
注册: 2007年1月
womailehuaguan 发表于 2015-10-29 10:48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3092&pid=63531124&ordertype=1&extra=page%3D1#pid63531124沦落和沧桑之巨而感慨的交流目睹的事情在29楼。

绝对值的降价幅度最大的应该是佳能的1DX,

记得2012年6月20日佳能日本官网宣布1DX奥运会前上市,

国内当时蜂鸟网站就以68900元人民币爆出销售价格(6.89万),

http://www_pcpop_com/doc/0/807/807790.shtml

http://qicai_fengniao_com/302/3027524.html

奥运会一个月后结束时候1DX价格就下降了1万多元的人民币,

最后长期稳定在47000元人民币左右,

现在是26000元人民币,


不得不承认佳能是最会做市场的,美能达要是有其一半的市场营销能力也不至于于合并到柯尼卡,柯尼卡也没比美能达好多少,否则也不会把影像部卖给索尼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8.21
主题: 19
帖子: 17436
注册: 2007年1月
womailehuaguan 发表于 2015-10-29 09:33
https://forum.xitek.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3688&pid=63529643&ordertype=1&extra=page%3D1#pid63529643跟帖述说自己的看法在8、9楼。

简述基本属实,

风水轮流转,

用户永远看自己的腰包和需求投票,

所以咱就也轮换着使用尼康、佳能、美能达、宾得、奥林巴斯、富士...等等胶片机一路走到数码时代的佳能、尼康、索尼数码机。


一家独大的初期阶段对市场和用户是好事但是一家独大的霸主地位巩固阶段对市场和用户都是噩梦!


风水轮流转”     这是※※的规律!

“用户永远看自己的腰包和需求投票”    用户购机也是围绕于此进行取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cao6641 发表于 2015-10-29 19:01
5D3升级,本来一直考虑的是5DSR。平时主要是人像与风景。后来,考虑再三,还是上了A7RII。转接佳能口镜头。但转接220拍了一次人像后,又上了一台二手的1DX。这样就圆满了。1DX主要配合我的220、428、大白兔拍人像、生态、运动。A7RII主要是用来拍风景、人文。在5D3上跑焦的适马35ART、50ART,通过MB四代环转接到A7RII,对焦相当精准,包括最边上的对焦点。


赞,

这样的配置很精明也很到位,

对一般摄友是足够好。

只是我已经决心离开单反,

所以没有特需和紧迫与诱惑(价格)是断然不会再买单反,

当然像1DX这类机身只要价格诱惑力大也不排除自食其言的重返单反之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1.013
主题: 667
帖子: 10851
注册: 2003年11月
5D3升级,本来一直考虑的是5DSR。平时主要是人像与风景。后来,考虑再三,还是上了A7RII。转接佳能口镜头。但转接220拍了一次人像后,又上了一台二手的1DX。这样就圆满了。1DX主要配合我的220、428、大白兔拍人像、生态、运动。A7RII主要是用来拍风景、人文。在5D3上跑焦的适马35ART、50ART,通过MB四代环转接到A7RII,对焦相当精准,包括最边上的对焦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3.217
主题: 187
帖子: 20523
注册: 2008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今天北京雾霾,咱去佳能体验店试5DS和众炮转接A7RII(咱买入佳能640二代和85二代)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