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迷信CCD,算不算是摄影界最成功的※※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41406 回帖:1086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69.822
主题: 580
帖子: 74112
注册: 2011年12月
内容贡献勋章
人生变焦 发表于 2016-01-11 02:44
花花也开始聊其它事啦


说真的呢,我现在ccd机器只有e300机身还是太弱,而且我也有尼康头啊
本帖由 Huawei PE-TL20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4.624
主题: 8
帖子: 2585
注册: 2008年8月
其实根本没有人※※,就是对二种风格的不同不适应而已。我是从D80用到D700 800 750,一开始上COMS机的时候确实是极其不适应的,主要是阳光下的直出效果,CMOS就感觉画面又干又薄,慢慢用习惯也就无所谓了。相信从胶片用到数码的朋友也会有这样的感触。你去对比CCD和CMOS同样条件下拍的片子,CCD明显会润一些,色彩更浓郁亮丽些,特别在人像的表现上差别挺大。当然如果你看不出差别,那只是你的眼睛问题,就好比很多人听不出十万块钱和几千块钱音响的差别一个道理。

CCD老矣,其实已经淘汰,墨守成规只会自寻烦恼,我们要学会适应和接受新事物,不去纠结就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3.571
主题: 61
帖子: 3457
注册: 2013年8月
帝都花花 发表于 2016-1-11 10:41
TB二手D200 1000多,看得我也想找一台了。


花花也开始聊其它事啦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956
主题: 14
帖子: 4780
注册: 2006年12月
wfokkd1 发表于 2016-1-11 09:15
D700机内设置拉高了明暗曲线,增加了对比,貌似画面醒目了,其实灰度损失严重,画面层次,细腻感,过度差了好多,CCD不是输在画质上,可悲,可叹,


      相信大家都能看出来,跟d50比起来,d700拍的人就是个笑话,差别大得都已经懒得去比较,因为不管在画质的哪个层面d700都远远差于d50

而且d50可用iso是1600,我有什么理由要用一台只能用so3200以上其它全是废柴的机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9.822
主题: 580
帖子: 74112
注册: 2011年12月
内容贡献勋章
wfokkd1 发表于 2016-1-11 09:15
D700机内设置拉高了明暗曲线,增加了对比,貌似画面醒目了,其实灰度损失严重,画面层次,细腻感,过度差了好多,CCD不是输在画质上,可悲,可叹,


TB二手D200 1000多,看得我也想找一台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073
主题: 11
帖子: 2794
注册: 2011年1月
ppchris 发表于 2016-1-8 13:10
很正常,特别是摄影论坛,新不如旧的神论多了去了,一旦要盲猜要同场景对比,叫的最凶的就不知道跑哪去了,风头一过立刻继续跑出来吹,这样二手才能以情怀的名义出个好价,不会砸自己手里。
很多年以前,买了一个 nikon4300 DC,4M的CCD。发现网上很多评论,说比以前的2M ccd牺牲了高感。以后才注意到,每逢像素提高,就有人跳出来说新机高感不如旧机器。根据这种理论,这么多年下来,像素从不到1M到现在几十M,相机都已经是睁眼瞎了。 本帖最后由 灰溜溜 于 2016-1-11 10:3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05
主题: 1
帖子: 404
注册: 2014年1月
看完这个帖子里各位法师贴出来的样片,就放心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9.822
主题: 580
帖子: 74112
注册: 2011年12月
内容贡献勋章
脙鈧?兤捗偮泵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81
主题: 6
帖子: 2259
注册: 2015年3月
烂奔 发表于 2016-1-11 00:11
非常对,真是白给也不用,既然花精力去拍了,我也希望画质能好点不要浪费了力气
帮老弟拍婚礼的时候,姐夫拿了一台d700给我做备机,我主机是d50,真的是一万个不情愿无奈之下我才用d700拍,其它全部用d50。为什么?你们看看d50和d700拍出来的人就知道了

d50
d700


D700机内设置拉高了明暗曲线,增加了对比,貌似画面醒目了,其实灰度损失严重,画面层次,细腻感,过度差了好多,CCD不是输在画质上,可悲,可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8.519
主题: 18
帖子: 17618
注册: 2007年10月
camson 发表于 2016-1-10 21:47
比较接近了。难怪说DF是最接近CCD的。

Df是我目前用最多的CMOS机器,M9是用最多的CCD机器,之前我就捣鼓过Df和M9的同场景片子,也是焦距不同,
再捣鼓一次同是尼康家的吧,还是借用草莓兄的片,请勿见怪,纯粹好玩捣鼓一下。
这次Df的绿色我搞得有点过了。
本帖最后由 mark1008 于 2016-1-11 06:37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533
主题: 7
帖子: 4815
注册: 2013年11月
烂奔 发表于 2016-1-10 23:12
错了,迷信cmos新机更好,才是摄影界最成功的※※
在坛子里偶尔喊两声ccd然后声音很快就被无数帖子洪流淹没的,才是那些没有被※※

为什么我对尼康新出的什么d5、d750、d810一点兴趣都没有?很简单,出个新机子我就拿来,接上镜头,同光圈、同场景、同快门拍个人像跟我的d40或者d50放在一起做个“三同”测试就一目了然了
现实有时候就跟骇客帝国似的,neo在母体做电池的时候,觉得墨菲斯他们简直是荒诞透了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148741-1-1-1.html
胶卷、ccd与cmos相机人像对照贴

d40
d800
D40人像更自然,质感更真实。用过C C D相机的人体会才更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658
主题: 13
帖子: 2208
注册: 2002年2月
CCD的老机器又不贵。买个玩玩何妨?
说CCD差的多数是C家的吧?C家没CCD机器。
只能说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体现出不同机器的不同优势。
现在看CCD老机器整体性能确实不如新的CMOS机器。但是就目前2手市场来说,D200绝对比D90有优势,不管是成像,机身做工,操控。价格也基本持平。差的是D90多了个摄像,虽然有点鸡肋,但是确实多多了这个功能。D200是老手动头有优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459
主题: 12
帖子: 4713
注册: 2005年2月
自己觉得养眼。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8.48
主题: 19
帖子: 14381
注册: 2008年4月
strawberry 发表于 2016-1-11 00:19
在机场回帖。
提供nef起码要一周以后了。
谁有兴趣的话可以短信提供邮箱,我把nef email过去。然后你们找一个网盘分享。
我上个网盘公开了就给人改了密码。,也挺奇葩的。


是哎,那些人真不自觉,麻烦发我邮箱吧,[email]56687106@qq.com[/email],发不了的话就回来再说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6.588
主题: 60
帖子: 973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烂奔 发表于 2016-01-10 16:16
我建议咱们还是不要谈这些技术细节了
不是行业工程师怎么都说不清楚的,无忌上技术细节的争论看得太多了,基本都在民科甚至还不如民科的级...

爱说谁民科就说嘛。
我前面也提到了,我是很业余的爱好者。
有个机器拍照就行了,买df也是喜欢样子好看多于好用。
讨论好用的话,老机加套头和手机搭配也挺好。
本帖由 HUAWEI GRA-L09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6.588
主题: 60
帖子: 973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ppchris 发表于 2016-01-10 16:15
资深你又热血沸腾的聊了那么多,把那空间给忘了

在机场回帖。
提供nef起码要一周以后了。
谁有兴趣的话可以短信提供邮箱,我把nef email过去。然后你们找一个网盘分享。
我上个网盘公开了就给人改了密码。,也挺奇葩的。
本帖由 HUAWEI GRA-L09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956
主题: 14
帖子: 4780
注册: 2006年12月
strawberry 发表于 2016-1-11 00:01
这些有些玄。
但我个人的理解是对高光色温和变化的保留。
有的特写十分清晰,然而几乎所有暖色调高光都丢失了。
而暗部的冷色调高光也丢失了。
就是如今的新cmos机器,耐克一样有auto2保留暖色高光这样的白平衡。
而如今的所谓高动态范围cmos,转换精度仍旧是14bit,高了几挡的动态范围稀释了这样的采样密度。
而同样的线性读出曲线转换成指数曲线也有一个把采样密度放在顶部,底部更多还是中间线性区域更多的问题。

因此如何保留高光的层次和色调,也就是我理解的氛围感,就是要有更高的采样密度(精密度而不是精确度)。

而老ccd由于比较低的动态范围,在拍摄动态范围比较低的场合时更高的采样密度就会带来更丰富细腻的格调。

这是一个取舍的问题,是要拉伸更高的动态,还是要压缩更密集的采样。而还有把线性读出分布在动态范围两边和中间的策略选择。

但我觉的大部分不拍摄极端风光的用户,尤其是肤色和花卉特写,还是需要低动态范围高密度的传感器的。

高信噪比可以带来更高的动态范围,但从读取到ad转换这步采样密度决定了不一定高信噪比的传感器会带来一个窄区间的精细记录。

一个例子,中灰镜就是靠压缩动态来提高精密度。


我建议咱们还是不要谈这些技术细节了
不是行业工程师怎么都说不清楚的,无忌上技术细节的争论看得太多了,基本都在民科甚至还不如民科的级别晃悠
大家回归到照片上面来吧,看照片、看人像照片,看人像照片的真实性来判断相机还原能力的好坏
因为人像是大家最熟悉、最一目了然的,在同场景、同参数人像照片对比下,所有差别都清清楚楚无所遁形

d40
d800
d40
d5000
本帖最后由 烂奔 于 2016-1-11 00:21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8.48
主题: 19
帖子: 14381
注册: 2008年4月
strawberry 发表于 2016-1-11 00:01
这些有些玄。
但我个人的理解是对高光色温和变化的保留。
有的特写十分清晰,然而几乎所有暖色调高光都丢失了。
而暗部的冷色调高光也丢失了。
就是如今的新cmos机器,耐克一样有auto2保留暖色高光这样的白平衡。
而如今的所谓高动态范围cmos,转换精度仍旧是14bit,高了几挡的动态范围稀释了这样的采样密度。
而同样的线性读出曲线转换成指数曲线也有一个把采样密度放在顶部,底部更多还是中间线性区域更多的问题。

因此如何保留高光的层次和色调,也就是我理解的氛围感,就是要有更高的采样密度(精密度而不是精确度)。

而老ccd由于比较低的动态范围,在拍摄动态范围比较低的场合时更高的采样密度就会带来更丰富细腻的格调。

这是一个取舍的问题,是要拉伸更高的动态,还是要压缩更密集的采样。而还有把线性读出分布在动态范围两边和中间的策略选择。

但我觉的大部分不拍摄极端风光的用户,尤其是肤色和花卉特写,还是需要低动态范围高密度的传感器的。

高信噪比可以带来更高的动态范围,但从读取到ad转换这步采样密度决定了不一定高信噪比的传感器会带来一个窄区间的精细记录。

一个例子,中灰镜就是靠压缩动态来提高精密度。


资深你又热血沸腾的聊了那么多,把那空间给忘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956
主题: 14
帖子: 4780
注册: 2006年12月
光影大匠 发表于 2016-1-10 23:53
质感和色彩相差悬殊,一旦中毒CCD相机,CMOS相机白给不用。


非常对,真是白给也不用,既然花精力去拍了,我也希望画质能好点不要浪费了力气
帮老弟拍婚礼的时候,姐夫拿了一台d700给我做备机,我主机是d50,真的是一万个不情愿无奈之下我才用d700拍,其它全部用d50。为什么?你们看看d50和d700拍出来的人就知道了

d50
d70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811
主题: 1
帖子: 3863
注册: 2015年5月
光影大匠 发表于 2016-01-10 15:53
质感和色彩相差悬殊,一旦中毒CCD相机,CMOS相机白给不用。

...


还念念不忘你的富士S5呢
本帖由 iPhone 5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6.588
主题: 60
帖子: 973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JACS 发表于 2016-01-10 15:41
不懂就问:怎样识别立体感,层次感,厚重感?

这些有些玄。
但我个人的理解是对高光色温和变化的保留。
有的特写十分清晰,然而几乎所有暖色调高光都丢失了。
而暗部的冷色调高光也丢失了。
就是如今的新cmos机器,耐克一样有auto2保留暖色高光这样的白平衡。
而如今的所谓高动态范围cmos,转换精度仍旧是14bit,高了几挡的动态范围稀释了这样的采样密度。
而同样的线性读出曲线转换成指数曲线也有一个把采样密度放在顶部,底部更多还是中间线性区域更多的问题。

因此如何保留高光的层次和色调,也就是我理解的氛围感,就是要有更高的采样密度(精密度而不是精确度)。

而老ccd由于比较低的动态范围,在拍摄动态范围比较低的场合时更高的采样密度就会带来更丰富细腻的格调。

这是一个取舍的问题,是要拉伸更高的动态,还是要压缩更密集的采样。而还有把线性读出分布在动态范围两边和中间的策略选择。

但我觉的大部分不拍摄极端风光的用户,尤其是肤色和花卉特写,还是需要低动态范围高密度的传感器的。

高信噪比可以带来更高的动态范围,但从读取到ad转换这步采样密度决定了不一定高信噪比的传感器会带来一个窄区间的精细记录。

一个例子,中灰镜就是靠压缩动态来提高精密度。
本帖由 HUAWEI GRA-L09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版内禁言]
泡网分: 0.403
主题: 14
帖子: 379
注册: 2016年1月
质感和色彩相差悬殊,一旦中毒CCD相机,CMOS相机白给不用。
烂奔 发表于 2016-1-10 23:12
错了,迷信cmos新机更好,才是摄影界最成功的※※
在坛子里偶尔喊两声ccd然后声音很快就被无数帖子洪流淹没的,才是那些没有被※※

为什么我对尼康新出的什么d5、d750、d810一点兴趣都没有?很简单,出个新机子我就拿来,接上镜头,同光圈、同场景、同快门拍个人像跟我的d40或者d50放在一起做个“三同”测试就一目了然了
现实有时候就跟骇客帝国似的,neo在母体做电池的时候,觉得墨菲斯他们简直是荒诞透了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148741-1-1-1.html
胶卷、ccd与cmos相机人像对照贴

d40
d800
本帖最后由 光影大匠 于 2016-1-10 23:5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1.402
主题: 67
帖子: 23542
注册: 2010年9月
年内主力装备
NIKON D810
NIKON D90
帝都花花 发表于 2016-1-10 23:48
看多了拍多了就知道了
层次好理解,厚重就有点感性化了,所谓立体感,学过画的人知道,如何在平面上表现空间,应该与使用的工具无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9.822
主题: 580
帖子: 74112
注册: 2011年12月
内容贡献勋章
JACS 发表于 2016-1-10 23:41
不懂就问:怎样识别立体感,层次感,厚重感?


看多了拍多了就知道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9.822
主题: 580
帖子: 74112
注册: 2011年12月
内容贡献勋章
烂奔 发表于 2016-1-10 23:12
错了,迷信cmos新机更好,才是摄影界最成功的※※
在坛子里偶尔喊两声ccd然后声音很快就被无数帖子洪流淹没的,才是那些没有被※※

为什么我对尼康新出的什么d5、d750、d810一点兴趣都没有?很简单,出个新机子我就拿来,接上镜头,同光圈、同场景、同快门拍个人像跟我的d40或者d50放在一起做个“三同”测试就一目了然了
现实有时候就跟骇客帝国似的,neo在母体做电池的时候,觉得墨菲斯他们简直是荒诞透了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148741-1-1-1.html
胶卷、ccd与cmos相机人像对照贴

d40
d800


画质d40看起来很好,真实感更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58
主题: 9
帖子: 2094
注册: 2008年10月
烂奔 发表于 2016-1-10 23:12
错了,迷信cmos新机更好,才是摄影界最成功的※※
在坛子里偶尔喊两声ccd然后声音很快就被无数帖子洪流淹没的,才是那些没有被※※

为什么我对尼康新出的什么d5、d750、d810一点兴趣都没有?很简单,出个新机子我就拿来,接上镜头,同光圈、同场景、同快门拍个人像跟我的d40或者d50放在一起做个“三同”测试就一目了然了
现实有时候就跟骇客帝国似的,neo在母体做电池的时候,觉得墨菲斯他们简直是荒诞透了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148741-1-1-1.html
胶卷、ccd与cmos相机人像对照贴

d40
d800


人像立体感差别好大,服装表面质感,棉质反光感差别好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388
主题: 44
帖子: 2869
注册: 2015年8月
不懂就问:怎样识别立体感,层次感,厚重感?
本帖由 [url="https://itunes.apple.com/cn/app/wu-ji-lun-tan/id516883320?mt=8"]无忌论坛V3.1.0[/url] iPhone6 iOS9.2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632
主题: 13
帖子: 3272
注册: 2008年7月
忧郁的微笑 发表于 2016-1-10 10:39
这一张DF的虚化比较明显,整体看起来没D50通透
不是不通透 而是远近物体分不出来远近感觉 因为空气有杂质 造成这种微弱的平面远近距离感 就是所谓的层次感 立体感 把画面某一个地方遮住 我甚至都分不清铁丝在前面还是在后面 这就是COMS成像天然的缺陷  可是很多人却不懂这个现象 而且这个现象不是能够通过PS矫正的  COMS的悲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42.956
主题: 14
帖子: 4780
注册: 2006年12月
错了,迷信cmos新机更好,才是摄影界最成功的※※
在坛子里偶尔喊两声ccd然后声音很快就被无数帖子洪流淹没的,才是那些没有被※※

为什么我对尼康新出的什么d5、d750、d810一点兴趣都没有?很简单,出个新机子我就拿来,接上镜头,同光圈、同场景、同快门拍个人像跟我的d40或者d50放在一起做个“三同”测试就一目了然了
现实有时候就跟骇客帝国似的,neo在母体做电池的时候,觉得墨菲斯他们简直是荒诞透了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148741-1-1-1.html
胶卷、ccd与cmos相机人像对照贴

d40
d800
本帖最后由 烂奔 于 2016-1-10 23:2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98
主题: 42
帖子: 961
注册: 2014年9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我是进来看老法师的,你们继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迷信CCD,算不算是摄影界最成功的※※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