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技术启蒙贴】被人忽悠不求甚解的烧友不少。发烧不能胡烧,要烧出知识、要烧出文化。 [此主题全部回帖不记工分]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918 回帖:84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禁言中
泡网分: 0.418
主题: 5
帖子: 512
注册: 2014年12月
云江 发表于 2016-3-20 19:03
理科,那时候286还在空调房里享福呢。知识老化,大部分也忘了。你说的话我应该可以理解。
那就好办了,其实dac跟镇流器没有本质原理上的区别,从傅里叶变换的角度说就是提取出需要的某频率以下的频率,而已。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065
主题: 3
帖子: 1373
注册: 2011年5月
好股 发表于 2016-03-20 07:14
你上过理工科大学吗?
没有歧视的意思,我要知道了你的理解能力思维方式了才能做进一步的解说不是么?

中学就应该学过了,L、C不光可以构...
理科,那时候286还在空调房里享福呢。知识老化,大部分也忘了。你说的话我应该可以理解。
本帖由 iPad Air (wifi)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418
主题: 5
帖子: 512
注册: 2014年12月
云江 发表于 2016-3-20 14:56
滤波器一般是LC吧,镇流器中好像也是这个,和dac的工作原理应该不一样才对。
你上过理工科大学吗?
没有歧视的意思,我要知道了你的理解能力思维方式了才能做进一步的解说不是么?

中学就应该学过了,L、C不光可以构成低通滤波器,也可以构成高通滤波器。 本帖最后由 好股 于 2016-3-20 15:1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065
主题: 3
帖子: 1373
注册: 2011年5月
欢度国庆 发表于 2016-03-15 01:24
前面都靠谱,最后一行胡扯淡了。DAC的输入是已经解码过的数字信号了,DAC不包括解码的动作,从物理原理上讲不过是个低通滤波器而已哟。

...

滤波器一般是LC吧,镇流器中好像也是这个,和dac的工作原理应该不一样才对。
本帖由 iPad Air (wifi)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36
主题: 4
帖子: 346
注册: 2015年10月
好亏 发表于 2016-3-16 23:48
不懂。感觉楼猪的态度不是想讨论问题,而是想找人抬杠。
没错,就想挤兑像你这号的没知识没文化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819
主题: 20
帖子: 789
注册: 2016年2月
不懂。感觉楼猪的态度不是想讨论问题,而是想找人抬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36
主题: 4
帖子: 346
注册: 2015年10月
重庆大灰狼 发表于 2016-3-16 14:44
DAC处理信号流的时候,需要jitter的高精度,这个高精度需要高到神马程度?是小数点后面几个零?其实只要满足奈奎斯特定理就可以了,通过采样定理知道不可能做出理想矩形滤波器,只能用滚降,即
1.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即抽样点的无失真充要条件,具体的做法是增加带宽换取码间干扰的减小,从44.1kHz到96kHz甚至192kHz的芯片,就是这个道理。
2.提高时基晶体的频率稳定度,用DAC的时钟来同步系统而不是DAC去同步CD转盘的时钟
3.精密设计的仪用放大器来做滚降LPF。

所以现在花高价去买CD机的人的确是钱多了,呵呵

现在最初级的电脑箱譬如漫步者S1000这样的,号称纯数字放大的,使用的采样频率是600KHz以上。讲究点的就上MHz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916
主题: 72
帖子: 1685
注册: 2004年4月
DAC处理信号流的时候,需要jitter的高精度,这个高精度需要高到神马程度?是小数点后面几个零?其实只要满足奈奎斯特定理就可以了,通过采样定理知道不可能做出理想矩形滤波器,只能用滚降,即
1.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即抽样点的无失真充要条件,具体的做法是增加带宽换取码间干扰的减小,从44.1kHz到96kHz甚至192kHz的芯片,就是这个道理。
2.提高时基晶体的频率稳定度,用DAC的时钟来同步系统而不是DAC去同步CD转盘的时钟
3.精密设计的仪用放大器来做滚降LPF。

所以现在花高价去买CD机的人的确是钱多了,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356
主题: 26
帖子: 5338
注册: 2010年9月
感冒已经好了,现在早就不烧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916
主题: 72
帖子: 1685
注册: 2004年4月
在下不才,学过一点点这方面理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916
主题: 72
帖子: 1685
注册: 2004年4月
在下不才,学过一点点这方面理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916
主题: 72
帖子: 1685
注册: 2004年4月
在下不才,学过一点点这方面理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9.916
主题: 72
帖子: 1685
注册: 2004年4月
在下不才,学过一点点这方面理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36
主题: 4
帖子: 346
注册: 2015年10月
FKKI 发表于 2016-3-15 23:15
俺进来学习。

本人非常赞成把钱投在刀刃上。在音响系统中毫无疑问就是喇叭。但大范围来讲,把钱投到音响上是最不合算的,因为十倍的钱带来的音质改善甚至可能绝大部分人都没法区分。我会在音响系统中追求一个最高效的投资,目前初步认为10000元是最合适的,低了系统明显的变劣,但投入100000元,带来的音质改善只有一丁点儿,非常不合算。
这个要看每个人的经济实力了。货真价实一万元的喇叭肯定是不如货真价实两万元的喇叭好,能差多少,根据跟人的感觉会不同,但是肯定是有差别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45
主题: 19
帖子: 1525
注册: 2012年7月
俺进来学习。

本人非常赞成把钱投在刀刃上。在音响系统中毫无疑问就是喇叭。但大范围来讲,把钱投到音响上是最不合算的,因为十倍的钱带来的音质改善甚至可能绝大部分人都没法区分。我会在音响系统中追求一个最高效的投资,目前初步认为10000元是最合适的,低了系统明显的变劣,但投入100000元,带来的音质改善只有一丁点儿,非常不合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36
主题: 4
帖子: 346
注册: 2015年10月
回龙头大 发表于 2016-3-15 22:10
这个说法是对的,在系统里面提升音箱是最明显的
喇叭提升起来后,先花点钱在听音环境上了。不是说去买套大房子,是说听音室的墙壁要是当地做些吸声消音处理。最便宜的就是买几张化纤的长毛毯子,挂墙上。有钱的讲究的,可以来波斯挂毯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392
主题: 1
帖子: 2617
注册: 2006年1月
欢度国庆 发表于 2016-3-15 20:47
也是位“老家伙”了呀!

我多说一点主要是因为烧友们毕竟财务自由了的几乎没有,财务自由了的哪儿有烧音响的情怀呀,哈哈哈!
既然还没有财务自由,就应该把好钢使在刀刃上,把钱花在真的能提升音质的地方去,而不是花在被人忽悠当冤大头的地方(线材呀,CD转盘呀,水电火电什么的)。这些天有人在强烈鼓吹的大喇叭,是一个该有钱先花在这上面的地方。喇叭是现在音响系统的一个短板、瓶颈,投入产出最明显的地方。
这世界有一个定律,电路永远比机械精度高。放大电路的失真,现在随便绑个中学生来焊块板子玩玩就能抑制在万分之一以下。多年不关心HiFi了,不知道近年来世界最顶尖的喇叭,失真度能低于千分之一了没有?

有钱先买好喇叭吧!

这个说法是对的,在系统里面提升音箱是最明显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36
主题: 4
帖子: 346
注册: 2015年10月
laopai 发表于 2016-3-15 20:10
有些老烧友确实迷信某些品牌的某些型号,比如菲利普某型号的cd机芯。说是"jitter"小。其实意思是转速更均匀,伺服系统做的更精确。ebay上有些二手的philips的停产cd机芯被炒得价格很高。就算是老烧友的一种情怀吧!

俺90年代曾经为某硅谷主流半导体公司生产的光碟机做过reference design。所以这里面的know how还是知道一点皮毛的。
也是位“老家伙”了呀!

我多说一点主要是因为烧友们毕竟财务自由了的几乎没有,财务自由了的哪儿有烧音响的情怀呀,哈哈哈!
既然还没有财务自由,就应该把好钢使在刀刃上,把钱花在真的能提升音质的地方去,而不是花在被人忽悠当冤大头的地方(线材呀,CD转盘呀,水电火电什么的)。这些天有人在强烈鼓吹的大喇叭,是一个该有钱先花在这上面的地方。喇叭是现在音响系统的一个短板、瓶颈,投入产出最明显的地方。
这世界有一个定律,电路永远比机械精度高。放大电路的失真,现在随便绑个中学生来焊块板子玩玩就能抑制在万分之一以下。多年不关心HiFi了,不知道近年来世界最顶尖的喇叭,失真度能低于千分之一了没有?

有钱先买好喇叭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36
主题: 4
帖子: 346
注册: 2015年10月
laopai 发表于 2016-3-15 16:20
看来老兄是学信号处理的。讲的一直都很对。不过俺还是要争论一点:jitter问题还是重要的。

俺的理解,cd或者dvd或者任何光碟的转速不匀导致的读出速率不稳定问题,并非jitter。jitter一般说的是最后送到dac时的时钟同步有差异。

相对于速率较低的cd而言,现在电脑的缓冲能力可以说是无穷的。而且缓存便宜过大白菜。一次把一整张cd以16x或者32x的速度全部读入内存再播放都没问题。所以cd机转速不匀已经不再是个问题。君不见曾经有个帖子讲国外5000刀的cd机,扒开一看就是个普通pc加低档华硕cd rom drive的么?

另外,首帖中的"wave格式文件"应该也是数码并非模拟吧。相信是笔误。

这论坛里充斥着啥都不懂,或者基本不懂,却还不懂装懂的许多人。有不知道欧姆定律却大谈音箱匹配的,有奢谈要对cd音乐"数码化"的,有搞不清楚噪声和小信号的关系的,有挑战香农定理和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就不说那些讨论线材的了。。。

希望您的科普教育能起点作用。
另写一帖说说jitter的影响。jitter产生于在对数字信号进行变换处理(主要是ADC和DAC处理,其他的编码解码处理时问题不大)过程中。道理还是跟藏獒的例子一样,jitter的时间要跟采样周期有可比性的数量级的时候,才有可能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如果jitter譬如是一微妙的话,对应的频率就是1GHz了,人能听见的声音上限一般说是20KHz,已经是50:1了。别说高档dac了,入门级的dac的晶振是多少来着。从原理上讲,jitter的时间绝不会超过晶振的周期的。而实际上能产生jitter效应的不是晶振频率的数量级,而是晶振频率的譬如随温度电压什么而产生的频率偏移的数量级,这个就更小了。导致信号损失的比率算一下要比一麻袋小米里混入一粒草籽的影响要小多了。拿这麻袋小米去熬粥,能有人吃出来“您这粥里怎么有草籽味儿呀?”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036
主题: 2
帖子: 3818
注册: 2008年8月
欢度国庆 发表于 2016-3-15 19:58
嘿嘿!在说模拟输入的时候加上wav格式是在钓鱼呢,如果听众都是层次低的完全听不懂的话,一个做出反应的都没有,我就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读我的段子了。但是,wav不是模拟信号这个,估计层次再低的也能发现.............
放心好了,能在硬盘上存储的当然都是数字信号了,这点是不会错的。

这段子本来是写在别处的,是为了告诉某人他说的高档CD的价值在于jitter小是胡扯淡而写的。
多谢替我把高档CD机无用论的后半段写出来了,省了我的事了而且更令人信服了(起码不是一人之见了,最少也是二人转了呀)。

有些老烧友确实迷信某些品牌的某些型号,比如菲利普某型号的cd机芯。说是"jitter"小。其实意思是转速更均匀,伺服系统做的更精确。ebay上有些二手的philips的停产cd机芯被炒得价格很高。就算是老烧友的一种情怀吧!

俺90年代曾经为某硅谷主流半导体公司生产的光碟机做过reference design。所以这里面的know how还是知道一点皮毛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36
主题: 4
帖子: 346
注册: 2015年10月
laopai 发表于 2016-3-15 16:20
看来老兄是学信号处理的。讲的一直都很对。不过俺还是要争论一点:jitter问题还是重要的。

俺的理解,cd或者dvd或者任何光碟的转速不匀导致的读出速率不稳定问题,并非jitter。jitter一般说的是最后送到dac时的时钟同步有差异。

相对于速率较低的cd而言,现在电脑的缓冲能力可以说是无穷的。而且缓存便宜过大白菜。一次把一整张cd以16x或者32x的速度全部读入内存再播放都没问题。所以cd机转速不匀已经不再是个问题。君不见曾经有个帖子讲国外5000刀的cd机,扒开一看就是个普通pc加低档华硕cd rom drive的么?

另外,首帖中的"wave格式文件"应该也是数码并非模拟吧。相信是笔误。

这论坛里充斥着啥都不懂,或者基本不懂,却还不懂装懂的许多人。有不知道欧姆定律却大谈音箱匹配的,有奢谈要对cd音乐"数码化"的,有搞不清楚噪声和小信号的关系的,有挑战香农定理和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就不说那些讨论线材的了。。。

希望您的科普教育能起点作用。

嘿嘿!在说模拟输入的时候加上wav格式是在钓鱼呢,如果听众都是层次低的完全听不懂的话,一个做出反应的都没有,我就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读我的段子了。但是,wav不是模拟信号这个,估计层次再低的也能发现.............
放心好了,能在硬盘上存储的当然都是数字信号了,这点是不会错的。

这段子本来是写在别处的,是为了告诉某人他说的高档CD的价值在于jitter小是胡扯淡而写的。
多谢替我把高档CD机无用论的后半段写出来了,省了我的事了而且更令人信服了(起码不是一人之见了,最少也是二人转了呀)。

PS: 俺是“学电的”,但是离信号处理很远,只是知道点基础知识,再就是多年的学习研究训练出来的查资料的能力,临时抱佛脚的能力比较强。自己专业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在这样的业余坛子里说的。
老实说,前阵子说CD机的时候,一老兄突然冒出来喷jitter如何如何,还真把我弄蒙了,假装没听见跑了。结果今天又一位嘚瑟这个的,没办法硬着头皮,刚在※※※※上查了查,去看了下维基给出的参考论文。 本帖最后由 欢度国庆 于 2016-3-15 20:0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0.036
主题: 2
帖子: 3818
注册: 2008年8月
欢度国庆 发表于 2016-3-15 14:46
记下来要放大招了:
高档CD播放机无用论!

先来预备知识,批一下jitter。
百度上给的例子很扯淡的,貌似一看就懂,其实是在蒙你玩那呢。
我来给你举个更容易懂得,为什么jitter在非同步低频的时候没影响的故事吧。

你家养了条藏獒,被邻居投诉后只好关到山里去了,每天由一个快递小哥投递一次食物。快递小哥理论上从你交给他狗粮到他把狗粮投入狗食盆需要一个小时,但是由于路况,可能前后十分钟。这十分钟就是你说的jitter,一定记住这一点哟。
好了,接下来就来看看,快递小哥的jitter会不会饿死你家的藏獒了。
如果你家藏獒特真贵,每天下午四点(最多晚五分钟)不吃上狗粮就会饿死的话,那么你每天下午三点交给快递小哥狗粮这个行为,就可能因为快递小哥的jitter而导致藏獒饿死。到这里能理解吧?这就是所谓的jitter对信号传输的损害。
那么随着技术进步,快递小哥用上了直升飞机,能保证将jitter限制在一分钟之内了,藏獒还有可能饿死吗?
相对于一分钟来说,一天的周期就是频率很慢的了,对吧?这就是jitter对低频系统不用考虑损害的原因(频率的高低是相对的,相对于你系统能通过努力做到的最低的jitter)。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快递小哥的jitter不是几分钟几小时的问题了,是 ...

看来老兄是学信号处理的。讲的一直都很对。不过俺还是要争论一点:jitter问题还是重要的。

俺的理解,cd或者dvd或者任何光碟的转速不匀导致的读出速率不稳定问题,并非jitter。jitter一般说的是最后送到dac时的时钟同步有差异。

相对于速率较低的cd而言,现在电脑的缓冲能力可以说是无穷的。而且缓存便宜过大白菜。一次把一整张cd以16x或者32x的速度全部读入内存再播放都没问题。所以cd机转速不匀已经不再是个问题。君不见曾经有个帖子讲国外5000刀的cd机,扒开一看就是个普通pc加低档华硕cd rom drive的么?

另外,首帖中的"wave格式文件"应该也是数码并非模拟吧。相信是笔误。

这论坛里充斥着啥都不懂,或者基本不懂,却还不懂装懂的许多人。有不知道欧姆定律却大谈音箱匹配的,有奢谈要对cd音乐"数码化"的,有搞不清楚噪声和小信号的关系的,有挑战香农定理和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就不说那些讨论线材的了。。。

希望您的科普教育能起点作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36
主题: 4
帖子: 346
注册: 2015年10月
记下来要放大招了:
高档CD播放机无用论!

先来预备知识,批一下jitter。
百度上给的例子很扯淡的,貌似一看就懂,其实是在蒙你玩那呢。
我来给你举个更容易懂得,为什么jitter在非同步低频的时候没影响的故事吧。

你家养了条藏獒,被邻居投诉后只好关到山里去了,每天由一个快递小哥投递一次食物。快递小哥理论上从你交给他狗粮到他把狗粮投入狗食盆需要一个小时,但是由于路况,可能前后十分钟。这十分钟就是你说的jitter,一定记住这一点哟。
好了,接下来就来看看,快递小哥的jitter会不会饿死你家的藏獒了。
如果你家藏獒特真贵,每天下午四点(最多晚五分钟)不吃上狗粮就会饿死的话,那么你每天下午三点交给快递小哥狗粮这个行为,就可能因为快递小哥的jitter而导致藏獒饿死。到这里能理解吧?这就是所谓的jitter对信号传输的损害。
那么随着技术进步,快递小哥用上了直升飞机,能保证将jitter限制在一分钟之内了,藏獒还有可能饿死吗?
相对于一分钟来说,一天的周期就是频率很慢的了,对吧?这就是jitter对低频系统不用考虑损害的原因(频率的高低是相对的,相对于你系统能通过努力做到的最低的jitter)。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快递小哥的jitter不是几分钟几小时的问题了,是两天譬如。你是不是会觉得这么长时间的jitter,藏獒肯定要饿死了?嘿嘿,放心好了,非同步传输技术该显身手了。
想象一下,把藏獒关到山里的第一天,如果先让快递小哥送去五天的狗粮,狗窝前有五只狗粮盆,狗狗每天就吃一盆的话(这个需要好好教育的哟),然后你随便每天几点只要记住了每天一次让快递小哥送一份狗粮过去,是不是就行了?快递小哥可能接到你的狗粮后五分钟就送到了,也可能两天后才送到(所谓jitter是两天)。你猜猜看,你家藏獒会饿死吗?
这就是普遍使用的所谓“缓存”技术。你家不是每天去买大米而是十天半月的买一袋回来就是这道理。
再顺便说一下没为什么高级机器都标榜他的晶振有多好多准了吧,就是为了让你能每天准时三点找快递小哥,而让藏獒每天四点准时吃狗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36
主题: 4
帖子: 346
注册: 2015年10月
aihao 发表于 2016-3-15 14:20
很早以前,音频录放都是模拟方式的。后来有了数字式的记录源,将其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设备就被称为解码器了。楼主说的主要是数字文件格式转换方面的东东,与烧友说的音频重放领域的解码器不是一回事。
你不过是在用一个子集的名字称呼全集而已。这玩意儿还可以用个更专业的称呼呢“前级放大器”或者“前级处理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6.096
主题: 0
帖子: 201
注册: 2003年8月
很早以前,音频录放都是模拟方式的。后来有了数字式的记录源,将其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设备就被称为解码器了。楼主说的主要是数字文件格式转换方面的东东,与烧友说的音频重放领域的解码器不是一回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0.36
主题: 4
帖子: 346
注册: 2015年10月
陈家二公子 发表于 2016-3-15 12:31
对啊,我也是这么想的,跟网线一个道理啊。
鄙人耳不聪(木耳)目不明(四眼),特佩服那些同轴线能听出差别的人
无需佩服,让驴多踢两脚就能听出来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66.805
主题: 647
帖子: 36063
注册: 2003年6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iPhone 15 Pro Max
★ Canon PowerShot SX60 HS
数播就是你说的这一大堆。启蒙要看人。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383
主题: 44
帖子: 3841
注册: 2013年4月
弄个马甲上来 发表于 2016-3-15 10:04
通俗说,你当隔壁老王时,跟邻居说好连续敲5次门就是你来打炮了,这就叫编码,双方都知道规则,女的听到5次连续敲门声打开门放进你进去是解码。


这女的真墨迹,敲三下门不行吗?老王裤子都脱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0.552
主题: 6
帖子: 2905
注册: 2012年10月
以前老式公房用的电线是铝线,后来换成了铜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5.081
主题: 17
帖子: 3650
注册: 2008年11月
欢度国庆 发表于 2016-3-15 12:18
完全没有区别,纯粹大忽悠。用铁丝代替不会有任何变化的。

对啊,我也是这么想的,跟网线一个道理啊。
鄙人耳不聪(木耳)目不明(四眼),特佩服那些同轴线能听出差别的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技术启蒙贴】被人忽悠不求甚解的烧友不少。发烧不能胡烧,要烧出知识、要烧出文化。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