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论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什么器材听什么曲,什么阶层用什么媒体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4017 回帖:218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16.763
主题: 50
帖子: 16473
注册: 2013年9月
对卤猪买各种※※的做法深表各种酸!一来就50张,各种啥的都有,完全没有体系嘛。这个感觉很初哥入门。应该专挑些精品就好了嘛,难道你还不多。
当然,我酸是有理由的,因为我只能拿单张。拿时不管自己还LD都没感觉(几十百把元而已),拿回家往架子上一放,不要说LD,连神仙都找不到,绝对是神不知鬼不觉。如果是拿※※,就坏了,拿回家超障眼睛,一目了然。求教如何花整为零之良策?
另外还是要说:只听黑胶的人极少的,绝大多数的黑胶发烧友都是双修甚至三修的。另外,相当部分黑胶并没有CD化,这个如何说。我可以看成你在酸人家吗?

原来自己用1万出个头的国产音响,在168这类地方从来不吱声,太低端,怕被笑。这年头反过来了,但还是不敢吱声,怕被笑,因为不是有源监听

你那个不用说了,在监听这个行当,PMC就是监听的老祖宗!贵丰这类货不是声音不监听,而是太贵,录音室用不起罢了(录音室要用,首先要考虑性价比,而这类货跟性价比绝对无关)。什么时候等我买得起了,你看我的尾巴要翘得多高,嘿嘿嘿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687
主题: 154
帖子: 4934
注册: 2006年5月
xihaoabc 发表于 2016-06-29 03:30
qq音乐会员 itunes music付费用户 觉得楼主不但浅薄还固守cd这种即将淘汰的东西!cd不过就一传播介质,你付费买的是内容而不是这...


楼主好像还没有说付费在线音乐、付费高音质音乐的事吧……

嘚,又要开撕新话题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578
主题: 13
帖子: 2019
注册: 2010年3月
qq音乐会员 itunes music付费用户 觉得楼主不但浅薄还固守cd这种即将淘汰的东西!cd不过就一传播介质,你付费买的是内容而不是这个塑料片!
本帖由 iPad5,3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哈哈哈。按理说,我不该回帖太快。无所谓。我现在不计较输赢。

我这些年受够了各种逆向歧视。听黑胶的看不起我们听CD的,听下载的竟然也看不起我们这些听CD的。听流行音乐的看不起我们听古典乐的。听三千二手箱的看不起我们听数万英国箱的。允许他嘲讽我,不允许我嘲讽他,否则就是白听了辣么多古典乐,毫无修养涵养教养各种养。哈哈哈。最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些年来,我看着好些有造诣的发烧友甚至科班人士受不了蚊虫围攻,又被教养涵养修养各种养,结结实实地捆住了手脚,不敢骂人,不敢发脾气,最后拂袖而去。终于留下一些劣币仍在此狂欢。逆向种族歧视,逆向宗教歧视,逆向地域歧视,逆向性别歧视,逆向性取向歧视,逆向阶层歧视。这就是当今世界。也是当今发烧圈。之活生生写照。

我并不歧视任何用普通音响的人。他前来发起挑战另当别论。有人就是天生善妒。听别的非CD媒体的人我也并不在意。关我屁事。除非他看我CD※※买的多,感到严重不爽并酸水乱泼。黑胶听得比我多,这有什么惊讶。世界之大,山外有山。根本不care。但是,如果只听黑胶,近10年那么多新CD,就不要谈了。不关心新唱片的,不是好烧友。

对于听下载音乐的,其实我不反对。我只是认为,不要因为得来容易,就浮皮潦草,浅尝辄止。不要太贪心。要认准一个曲目一个作曲家一个流派,深入听下去,而不是比赛曲目版本谁搜集的更多。报出一串曲名版本名很容易,网上贴一段别人文章也很容易。越容易做到的事情总是价值越低的。

本帖最后由 jdai 于 2016-6-29 11:0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6.763
主题: 50
帖子: 16473
注册: 2013年9月
只听黑胶的人,根本就极少极少,而且听的东西估计比你多。比如本版上几位听黑胶的大侠,167和另一位版主。你别看着某些所谓听黑胶其实就拿2000元的还是垃圾音响装B的那种来说话。
百米冲刺参观故宫这个比喻挺好的,虽然说得还不够(我觉得差得多比得上音速了),反正就这意思啦。下载党硬盘动则几个T,妈啦,那起码得上万张碟吧,一天一张得听三十年!我下载过一些,很少,才700G左右,3000多张,光看目录就傻了。至今连整理都没心情。
不过这段时间我也在参观故宫了,以小跑的速度。大约花了五六个月,听了五个作曲家的一些下载,每天两小时。自觉已经很快了。这样整个十年八年,就可以听完了
朋友寄了个硬盘来,3个T!这就是害我,号称全是正版老盘压缩。我的妈,这辈子得活到一百岁,而且老了耳朵不能聋才行,汗 本帖最后由 zjize 于 2016-6-29 10:3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746
主题: 3
帖子: 2609
注册: 2016年2月
就冲LZ还在跟别人比较,关心别人用什么器材,听什么曲,是买的还是下载的,就知道LZ听音乐也深不到哪里去,文字里就透着浮躁,你在意的东西跟音乐都一点关系没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398
主题: 5
帖子: 1075
注册: 2009年12月
忠言逆耳利于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5.153
主题: 25
帖子: 3871
注册: 2007年11月
不活在别人的嘴里,也不活在别人的眼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5.003
主题: 9
帖子: 2050
注册: 2007年11月
新鲜了,要没这些途径,怎么能提高普及?而且为什么要交流?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65.664
主题: 132
帖子: 15240
注册: 2005年3月
  用什么器材跟听什么曲子是因果关系。对于喜欢听小夜曲和童安格的人来说,三千块的二手日本箱足够了。正好比,在农贸市场里开车,一辆吉利足够当比赛冠军了。高级箱子,高级音响,成天拿来听小夜曲,那是暴殄天物。所以有人跟我比赛小夜曲播放效果,我是不屑一顾地。哈哈哈。要比,就比勋伯格《古雷之歌》最后一段“太阳颂”。或者马勒第二交响乐末乐章。参与演奏演唱的乐器和歌手,一定至少上百号人,必须的。而不是小夜曲童安格,那三三两两的低吟浅唱。这就叫什么器材听什么曲。想PK?我对农贸市场赛车压根没兴趣。

还有两类人,我是不怎么吭声的。

其一,只听黑胶的人。他们听的音乐实在不够多。167听得很多,比我们都多。他虽然最近在宣传黑胶回潮,其实167主要听的是CD,绝对是CD。并不是黑胶。哈哈哈。

其二,网络下载的人。貌似对音乐缺乏基本的诚意的付出。网络音乐为什么不好?撇开音质不谈,网络音乐,最大的问题是,它虽然内容丰富,但其实并不先进也不全面。网络音乐都来自CD。最先进最全面的音乐永远都属于CD。新出版的CD隔了一年半载,可能被传上网络,也可能永远不会。正因为网络音乐是个捷径,所以容易让人轻浮。因为零成本,所以不珍惜。有人号称听过三十多套马勒全集。吓死宝宝吖。三十多套,意味着从头至尾听一遍需要四百多小时,如果买CD,至少要两万块,更何况,还得十数年满世界唱片店搜寻。这是何等壮举。细一打听,原来都是下载的。再一打听,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除了吓唬人。听得辣么快,好比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参观北京故宫。哈哈哈。听下载,必然听得多。听得多,必然听得粗。听得粗,必然听得浅。听得浅,听不听区别不大。反正下载不花钱,没所谓咯。

前几天在腾讯《大家》看到一篇文章,谈如今社会各种歧视无处不在。仿佛食物链。以上言论颇有歧视之嫌。在无忌多年,被无数人施以道德挞伐。最主要的,是说我歧视和嘲讽。哈哈哈。殊不知,这年头,全世界都在犯上作乱,搞逆向歧视。我对你这点正向歧视算什么,不过礼尚往来,或者陈述事实而已咯。

本帖最后由 jdai 于 2016-6-29 10:11 编辑

(1)
(6)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论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什么器材听什么曲,什么阶层用什么媒体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