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初中几何即可证明所谓透视效果和焦距和无关。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2783 回帖:1697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0.402
主题: 7
帖子: 385
注册: 2015年5月
梦羽灵泉 发表于 2017-1-19 20:59
像场垂直于透镜面啊,也就是保证移动是平移

绕轴转动实际上是改变了成像面本身,也就改变了相对距离关系

如果你相机是平移,还会有这样的效果,那就说明你相机有畸变的

如图
我们说距离和透视的关系,这个距离实际上是指被摄物决定的,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距离,也就是说只要在一个平面上,透视都相同
也就是说,下图,B1和B2对于摄影机B位置来说,透视相同
并不会有什么不是正对,边角的位置因为斜方向的距离长了就改变透视的说法

而我们说转动会产生视角变换,本质上还是距离变化了
这张图,假设物体与摄像机距离abc相等,摄影机从正面拍摄物体A的位置转动到了B,那么物体A所决定的垂直于摄影机的平面就变成了比较近的那个平面,距离就变成了b’,要比原来距离短很多,所以透视才变化了

和透视相关的并不是对象作为一个点与摄影机作为一个点的绝对距离
而是对象所决定的和光轴垂直的那个面与摄影机的距离

跟你们说话真费劲,都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转个头”突然就变成了移轴的shift。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3.447
主题: 29
帖子: 8086
注册: 2015年7月
argentwolf 发表于 2017-1-19 20:47
接个广角头,用实时取景,转动相机,看显示屏可以发现景物不断压缩拉伸。
嘘!小心楼主追杀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56
主题: 47
帖子: 3295
注册: 2012年7月
燕啤大马甲 发表于 2017-1-19 22:40
那就是类似APS-C和全幅的问题了,如果要谈取景和焦距,必须使用裁剪系数,50mm在APS-C 机上,1.5 x 50 = 75mm在全幅上。这样你使用全幅和6X9机器之间的等效焦距转换系数,问题就简单了。

24mm装在全画幅机器上, 和6x9机器相比等效焦距是2.5 x 24 = 60mm ,大于 50mm的镜头装在6x9的中画幅机器上所以透视效果较弱;如果全幅机用20mm镜头,刚好和 50mm的镜头装在6x9的机器一样,焦距再短,到16mm全幅的透视效果就要强过50mm的镜头装在6x9的机器上了。这一系列的透视效果的变化都是在固定的拍照距离下就可以感受到的。所以和焦距还是脱不料关系,因为焦距是和底片大小之间有取景范围的关系,不同大小的底片之间有等效焦距换算关系。


这个我们的出发点不一样,结论不一样也就可以接受,但其实我们对原理的理解都是一致的。
因为我所说的焦距指的是镜头的一个固定属性,就是从凸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焦距在我看来就是固定的,与底片大小没有绑定关系。一只28mm的镜头装到任何一台机身上,还是28mm,不会变成18mm或者70mm。我一直认为的『透视跟焦距无关』,这里的焦距指的就是物理的焦距。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2
主题: 0
帖子: 19
注册: 2013年6月
DQIMAGE 发表于 2017-1-19 16:31
多谢指教。

懶懶的不想解釋,應該看得懂吧? 本帖最后由 vcxz123852 于 2017-1-19 22:51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268
主题: 46
帖子: 13010
注册: 2010年9月
那就是类似APS-C和全幅的问题了,如果要谈取景和焦距,必须使用裁剪系数,50mm在APS-C 机上,1.5 x 50 = 75mm在全幅上。这样你使用全幅和6X9机器之间的等效焦距转换系数,问题就简单了。

24mm装在全画幅机器上, 和6x9机器相比等效焦距是2.5 x 24 = 60mm ,大于 50mm的镜头装在6x9的中画幅机器上的焦距,所以透视效果较弱;如果全幅机用20mm镜头,刚好和 50mm的镜头装在6x9的机器一样,焦距再短,到16mm全幅的透视效果就要强过50mm的镜头装在6x9的机器上了。这一系列的透视效果的变化都是在固定的拍照距离下就可以感受到的。所以和焦距还是脱不料关系,因为焦距是和底片大小之间有取景范围的关系,不同大小的底片之间有等效焦距换算关系。

imkdk 发表于 2017-1-19 22:15
那就还是这个问题,咱们现在正在讨论的是焦距对透视的影响。现在你说的同样位置,50mm和24mm各拍一张,24mm的透视感更强。
还是沿用你的这个设定,但假如50mm的镜头装在6x9的中画幅机器上,跟24mm装在全画幅机器上,同一个位置拍,哪个透视感更强呢?
我有一台福伦达6X9机器,105mm的镜头跟全画幅标头类似。这样一算就很明显,50mm+6x9的底,跟24mm+全副底,两个透视是差不多的。既然可以用50mm镜头和24mm镜头得到同样的画面,那么焦距就不是必须的,因此我才说透视感跟焦距没关系,这是原理部分。
话又说回来,实践的时候,你说的情况当然更常见。我不可能将一个50mm的镜头安装在6x9折叠机器上,遇到了拍不下来的情况,我也是首选后退几步,把自己想拍的内容框下来。


本帖最后由 燕啤大马甲 于 2017-1-19 22:4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56
主题: 47
帖子: 3295
注册: 2012年7月
燕啤大马甲 发表于 2017-1-19 21:59
关于后退一些距离的情况,一般的来说,这种拍比较远的街景情况,后退或进步对透视关系的影响比较小,影响取决于你距离变化百分比。而把需要的物体纳入取景框更重要。并且也不一定退后透视关系有少量变化就变坏,或许效果更好。你说的适用于近距离拍摄的情况,总共拍摄距离是1米,你退后3米,距离变化300%,那拍摄的透视关系就影响太大了,可能完全是不同效果的另一个构图了。

回到本题,同样的拍摄距离,用50mm拍一张和用24mm各拍一张,哪张透视效果强? 肯定是后者。因为后者纳入了更多的周边物体,更突显了透视效果。


那就还是这个问题,咱们现在正在讨论的是焦距对透视的影响。现在你说的同样位置,50mm和24mm各拍一张,24mm的透视感更强。
还是沿用你的这个设定,但假如50mm的镜头装在6x9的中画幅机器上,跟24mm装在全画幅机器上,同一个位置拍,哪个透视感更强呢?
我有一台福伦达6X9机器,105mm的镜头跟全画幅标头类似。这样一算就很明显,50mm+6x9的底,跟24mm+全副底,两个透视是差不多的。既然可以用50mm镜头和24mm镜头得到同样的画面,那么焦距就不是必须的,因此我才说透视感跟焦距没关系,这是原理部分。
话又说回来,实践的时候,你说的情况当然更常见。我不可能将一个50mm的镜头安装在6x9折叠机器上,遇到了拍不下来的情况,我也是首选后退几步,把自己想拍的内容框下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554
主题: 3
帖子: 300
注册: 2015年3月
黄海的盐粒子 发表于 2017-01-19 12:37
这世上有绝对精确的东西吗?误差的概念都没有?


你的数学图就可以没有但你扯上了摄影和镜头。。。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554
主题: 3
帖子: 300
注册: 2015年3月
黄海的盐粒子 发表于 2017-01-19 12:38
不是我显摆,而是确认有不知道,不想新手像我当年那样被误导。...


你现在是误导大家一个标定走天下吗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554
主题: 3
帖子: 300
注册: 2015年3月
黄海的盐粒子 发表于 2017-01-19 12:40
为什么要找光学中心?还不是为了在拍摄照片时固定它,保证拍的一组片子的透视关系是一样的,不然找了有何用。...


光学中心和你谈的理论没半毛钱关系,你黔驴技穷了才拿出那些裁剪和拼接的好吗。再说那个拿牙签的根本找不准光学中心只是有误差的土办法而已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89.38
主题: 60
帖子: 97047
注册: 2004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OpticFilm 8200i
NIKON Z 7_2
GFX 50R
一时没找到以前Nikon镜头的宣传册
里面有不同焦距同一位置和相同焦距不同位置拍出来的透视效果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554
主题: 3
帖子: 300
注册: 2015年3月
黄海的盐粒子 发表于 2017-01-19 12:43
讨论理论就是本本了?没有理论的指导不影响实践,但是有理论的指导可以更有目的地实践和练习。...


我看你没什么时间练习而是在不断回帖做x摄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268
主题: 46
帖子: 13010
注册: 2010年9月
关于后退一些距离的情况,一般的来说,这种拍比较远的街景情况,后退或进步对透视关系的影响比较小,影响取决于你距离变化百分比。而把需要的物体纳入取景框更重要。并且也不一定退后透视关系有少量变化就变坏,或许效果更好。你说的适用于近距离拍摄的情况,总共拍摄距离是1米,你退后3米,距离变化300%,那拍摄的透视关系就影响太大了,可能完全是不同效果的另一个构图了。

回到本题,同样的拍摄距离,用50mm拍一张和用24mm拍一张,哪张透视效果强? 肯定是后者。因为后者纳入了更多的周边物体,更突显了透视效果。而同样的拍摄距离下,所谓的“透视效果和焦距和无关”呢?焦距变长必然切掉四周的景物,比如包括近处的物体,这些物体消失自然就丧失了距离对比参照,丧失纵深感,某些本来表示远近透视关系的物体都丢掉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拍摄距离,用50mm拍一张和用24mm拍出来的透视效果不一样。

从前非全幅和全幅的等效焦距/裁剪系数概念就是一个大坑,造成了大规模的辩论, 其实还是要实践拍照片,相互对比一下就知道透效果了。

imkdk 发表于 2017-1-19 11:29
我想象了你说的这个场景。
确实,在实拍的时候,往往就带了一套相机。如果碰上了相机和镜头框不下要拍的内容时,肯定会优先选择后退或者前进几步,直到要刚好拍到所有的东西,而不会站在原地接片。

但另一方面,你的例子恰巧说明了问题。全副机坏了之后,你换APS-C,使用同样的镜头,退后几步,将要拍的东西全部框住了。那么此时你用APS-C得到的画面,并非之前用全副得到的那个画面。这点不知道你考虑到了没有。

现在假设,全副没坏之前,28mm取景框住那个画面特别重要,一丝都不能变。那么这时你的唯一选择,就是站在同样位置,换18mm的APS-C来拍,或者,选择接片。你不能再退,因为一旦离开你的位置,哪怕框住了同样的范围,但画面就变了,同时也就意味着透视发生了变化。
本帖最后由 燕啤大马甲 于 2017-1-19 22:12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289.38
主题: 60
帖子: 97047
注册: 2004年4月
内容贡献勋章
年内主力装备
★ OpticFilm 8200i
NIKON Z 7_2
GFX 50R
想一想
透视效果和镜头那个先出现
没有镜头之前,前人所讨论的透视效果都是要套用镜头焦距? 本帖最后由 levinson 于 2017-1-19 21:5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554
主题: 3
帖子: 300
注册: 2015年3月
欢乐贴玩儿拼图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268
主题: 46
帖子: 13010
注册: 2010年9月
那是我说的,你说的是,“可以用不那么广的广角拼出超广角” 是同样道理对吧?长焦和广角只是泛泛相对而言,不是说要用400mm长焦距拍什么超效果。

关于拼图,如果需要,可以拼超级大的图获得非常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的图像,麻烦不麻烦只是看需要了。

“但那个不叫长焦拼出广角。那个叫用长焦拼出了广角的中间一条”。 --拼图不全是这么拼,手机水平扫拍式的拼图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还可以上下左右拼接。http://claudeschneider_com/photoblog/2007/12/24/an-insight-into-photostitching/

后面说的基本同意。

DQIMAGE 发表于 2017-1-19 10:44
我哪句话说了用长焦拼出广角?(实际上也是能的,不过很麻烦)

我想你说的是用长焦拼出长幅的照片,比如长宽比大于2:1,甚至达到了3:1。但那个不叫长焦拼出广角。那个叫用长焦拼出了广角的中间一条。

http://qicai_fengniao_com/119/1190720.html。 这里是一个典型的错误例子。用来说明所谓长焦拼出来的所谓广角,和直接广角拍出来的透视效果不一样。

但是,如果我们用PS将两张图在不同图层显示的话,是这样的:

可以看到,53mm拼出来的,只是17mm中间的一条,而根据刚才的估算,换句话话,53mm得用108mm*72mm的画幅,才能达到全画幅17mm的视角。考虑到要有重叠部分,至少得拍9*3=27张,才可以比较完美的拼出这样的图片,这种工作量就太大了。

当然,严格来说,拼接类似得到了一个圆柱或者圆球的中画幅,这和直接用中画幅拍摄,还是有不一样的。。从刚才的误导的图来看,因为中焦四周的形变比广角要轻微,所以拼出来的图,可能也没有广角拍出来的形变大。但是,这些都可以通过后期PS,或PTGui来适当调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2.693
主题: 137
帖子: 7841
注册: 2008年7月
argentwolf 发表于 2017-1-19 20:47
接个广角头,用实时取景,转动相机,看显示屏可以发现景物不断压缩拉伸。


像场垂直于透镜面啊,也就是保证移动是平移

绕轴转动实际上是改变了成像面本身,也就改变了相对距离关系

如果你相机是平移,还会有这样的效果,那就说明你相机有畸变的

如图
我们说距离和透视的关系,这个距离实际上是指被摄物决定的,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的距离,也就是说只要在一个平面上,透视都相同
也就是说,下图,B1和B2对于摄影机B位置来说,透视相同
并不会有什么不是正对,边角的位置因为斜方向的距离长了就改变透视的说法

而我们说转动会产生视角变换,本质上还是距离变化了
这张图,假设物体与摄像机距离abc相等,摄影机从正面拍摄物体A的位置转动到了B,那么物体A所决定的垂直于摄影机的平面就变成了比较近的那个平面,距离就变成了b’,要比原来距离短很多,所以透视才变化了

和透视相关的并不是对象作为一个点与摄影机作为一个点的绝对距离
而是对象所决定的和光轴垂直的那个面与摄影机的距离 本帖最后由 梦羽灵泉 于 2017-1-19 21:21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02
主题: 7
帖子: 385
注册: 2015年5月
梦羽灵泉 发表于 2017-1-19 20:41
不对
如果像场是平的,只要垂直于理想透镜面,那透视就是一致的,这其实和截幅的道理是一样的
视场角是一个整体

如果按你这么说的话,用广角边缘来接片就不成立了,因为透视灭点不同了
但实际上,只要镜头像场平坦,不发生弯曲(也就是畸变而不是透视形变),整个的透视还是一致的,无论你在这个成像面的哪一点观察,都是一样的,这也是大画幅小画幅透视一致的原因

如果按你说的,就会出现我转个头,就会发现静物在不断地压缩拉伸中运动,你想想这对吗?

接个广角头,用实时取景,转动相机,看显示屏可以发现景物不断压缩拉伸。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24
主题: 29
帖子: 870
注册: 2013年3月
hudi7777 发表于 2017-1-19 19:56
通篇我都没有对理论的东西有任何质疑,我只说书本上的东西不加实践的讨论就是耍流氓和本本族显摆车技没什么区别。质疑的是你而不是你学来的东西。

讨论理论就是本本了?没有理论的指导不影响实践,但是有理论的指导可以更有目的地实践和练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2.693
主题: 137
帖子: 7841
注册: 2008年7月
DQIMAGE 发表于 2017-1-19 16:06
也不对,其实还是有实际意义的。

报纸大小两米,上面的字都是一样大小,你如果对准最中间的一个字拍,用长焦拍,字大小基本一致,因为距离远,中间到相机的距离是10米,那么最边上的字到相机就是10.05米,这样来看,距离基本一样,字的大小就基本一样。

但如果你用一个14mm的镜头拍,最近距离可以近到0.3米,中间的字到相机0.3m,边上的字到相机有1.04m,这种距离比就非常大了,中间的字必然比边上的字大很多。

具体的距离和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这种关系是准确的。

回家可以试一下。


不对
如果像场是平的,只要垂直于理想透镜面,那透视就是一致的,这其实和截幅的道理是一样的
视场角是一个整体

如果按你这么说的话,用广角边缘来接片就不成立了,因为透视灭点不同了
但实际上,只要镜头像场平坦,不发生弯曲(也就是畸变而不是透视形变),整个的透视还是一致的,无论你在这个成像面的哪一点观察,都是一样的,这也是大画幅小画幅透视一致的原因

如果按你说的,就会出现我转个头,就会发现静物在不断地压缩拉伸中运动,你想想这对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24
主题: 29
帖子: 870
注册: 2013年3月
hudi7777 发表于 2017-1-19 20:10
后来一些人已经开始寻找光学中心了,还拿出了工具,这就往实践靠近了一步,但楼主这些东西并没有讨论的价值,知道了就可以了。

为什么要找光学中心?还不是为了在拍摄照片时固定它,保证拍的一组片子的透视关系是一样的,不然找了有何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24
主题: 29
帖子: 870
注册: 2013年3月
hudi7777 发表于 2017-1-19 20:13
这些东西知道了就可以了,拿出来显摆就是你的错说的就是你,哗众取宠的内容而已,或许你想混合资深吧,随你

不是我显摆,而是确认有不知道,不想新手像我当年那样被误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402
主题: 7
帖子: 385
注册: 2015年5月
黄海的盐粒子 发表于 2017-1-19 19:08
但是这并不能否定距离决定透视这一理论啊,这里的距离说的就是视点的距离,不是成像器件的距离。

但是摄影不是光学,镜头光心位置不变这个条件太苛刻。只是接片或者变焦,只移动十几到几十毫米可能还不明显,更多的时候为了适当的取景范围一走动,光心移动距离的变化就会高出几个数量级。你可以说这时候透视变化的原因还是光心位置移动,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光心位置移动的原因是焦距不同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24
主题: 29
帖子: 870
注册: 2013年3月
hudi7777 发表于 2017-1-19 20:15
我有和你讨论你的内容吗

帖子主题是我开的,我没有拉你进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24
主题: 29
帖子: 870
注册: 2013年3月
hudi7777 发表于 2017-1-19 20:21
有人做得到绝对精确~好了伐?你学好初中就可以教人摄影了好伐,好了伐,可以了伐

这世上有绝对精确的东西吗?误差的概念都没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124
主题: 29
帖子: 870
注册: 2013年3月
没有就是 发表于 2017-1-19 20:20
在固定的位置和固定的观察角度,透视的确和焦距在理论上是无关的。

不固定一样和焦距无关,焦距只是影响构图的因素之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554
主题: 3
帖子: 300
注册: 2015年3月
黄海的盐粒子 发表于 2017-01-19 12:05
你不想知道,我何必费劲教你呢,想知道不用我说你也能找到。自己不知道就说别人做不到,你才是可笑之人。...


有人做得到绝对精确~好了伐?你学好初中就可以教人摄影了好伐,好了伐,可以了伐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2.741
主题: 37
帖子: 8768
注册: 2003年11月
imkdk 发表于 2017-1-19 20:15
所以这个问题上咱们就出现分歧了。还是您这个例子,假如我在同样的机位换用长焦拍,就框不下内容了,于是我扩大画幅,这时您觉得透视变了。

但是有没有想到,这种情况就相当于在同一个位置用18mm+APS-C的底,和28mm+全幅底进行拍摄。扩大了画幅之后,全副28mm与APS-C 18mm得到的画面是一模一样的,从而也说明28mm的『长焦』可以得到跟18mm『广角』一样的透视,从而进一步说明了焦距的无关性。


在固定的位置和固定的观察角度,透视的确和焦距在理论上是无关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554
主题: 3
帖子: 300
注册: 2015年3月
黄海的盐粒子 发表于 2017-01-19 12:10
我也没有拉你进来讨论啊,是你自己进来的。不可能有让人人都觉得有意义的论题,你不喜欢你可以不参与。...


我有和你讨论你的内容吗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856
主题: 47
帖子: 3295
注册: 2012年7月
没有就是 发表于 2017-1-19 19:40
理论上扩大画幅不影响透视,但是你要知道,画画的时候画幅扩大会造成眼睛转动,眼睛一转动,透视就变,所以为什么人们初学画画的时候很容易画错透视关系,就是因为人画的是人眼转动后看到的透视,结果就画错了。人眼有自动矫正功能也是一个原因。

同理,用长焦拍,你想通过扩大画幅来得到广角透视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扩大画幅没用,像场是镜头决定的,你得扩大镜头才能扩画幅,镜头扩大的部分就等于平移了,例如你把长焦口径扩到1米,拍2米远的物体,镜头中心和镜头边沿位置对被拍摄物的透视就完全不同。


所以这个问题上咱们就出现分歧了。还是您这个例子,假如我在同样的机位换用长焦拍,就框不下内容了,于是我扩大画幅,这时您觉得透视变了。

但是有没有想到,这种情况就相当于在同一个位置用18mm+APS-C的底,和28mm+全幅底进行拍摄。扩大了画幅之后,全副28mm与APS-C 18mm得到的画面是一模一样的,从而也说明28mm的『长焦』可以得到跟18mm『广角』一样的透视,从而进一步说明了焦距的无关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554
主题: 3
帖子: 300
注册: 2015年3月
这些东西知道了就可以了,拿出来显摆就是你的错说的就是你,哗众取宠的内容而已,或许你想混合资深吧,随你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初中几何即可证明所谓透视效果和焦距和无关。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