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A7R3相关技术问题(阿三之正典) [主题管理员:rivershaw]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45678 回帖:94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0.157
主题: 3
帖子: 142
注册: 2018年12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12-16 09:04
……LED灯,都是直流的恒流源供电,原本不该有闪烁,但无良厂家不好好做这个恒流源,为降低成本,该全波整流的用半波,滤波电容又不够大,使电流出现很大波动,结果就是光强闪烁……


此外再纠正一个错误,就是LED频闪不是因为半波整流,而是因为滤波和稳压电路没有做好,导致输出中交流成分太强。半波整流后经过滤波稳压电路一样是合格的直流电,区别就是全波整流后的交流成分是100Hz,半波整流后的交流成分是50Hz。现在的LED灯基本上闪烁频率都是100Hz,只是在波动幅度上有区别。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57
主题: 3
帖子: 142
注册: 2018年12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12-16 09:04
这回来说说频闪那些事儿

首先以电感线圈做镇流器的荧光灯为例,来搞清楚频闪是什么,与快门有什么关系。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220V、50Hz的正弦波交流电,50Hz的周期是20毫秒(ms),其中10ms电压为正,10ms电压为负,交替变化。在20ms内有一个正的最大值,一个负的最大值,还有2个零值。

决定发光强度的是功率,就是电压的平方,这样,电压的频率是50Hz,周期是20ms,而功率的频率是100Hz,周期是10ms。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在功率的10ms周期内,光强从0到最大值,再从最大值到0,交替变化。

假定照相机的闪光同步速度为1/200秒,就是快门从前帘打开到后帘关闭,历时5ms,这5ms如果碰到光强的最大值附近,曝光没什么问题,照片亮度合适;如果碰到光强的0值附近,照片亮度就很暗,曝光不足。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是降低快门速度,使曝光时间内至少有一个功率(光强)的最大值,这样照片的亮度就正常了。比如使用1/100以下的快门速度,10ms的曝光时间,50Hz的交流电频闪就可以对付了,保险起见,可以用1/6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二是使用许多照相机都有的防闪烁功能。防闪烁的原理就是按下快门按钮后不立刻释放快门,用收放光圈检测灯光的闪烁频率 ...


其实白炽灯的闪烁没有那么严重,因为白炽灯与LED不同,它的发光强度不是由电流直接决定的,而是由温度决定的。而温度是升温函数与降温函数(包括发光导致的降温)之和的积分,而电流体现的只是升温函数,经过积分之后波动就缓和多了,相当于在电源上并联一个电容。
所以使用直流供电的白炽灯才是拍照的最佳用光,不但无闪烁,而且光谱成分也接近阳光,不过功率要合适,不然影响色温。

荧光灯与白炽灯及LED都不同,它的发光原理决定了它的光强波动非常大,所以传统荧光灯很费眼睛,并由此诞生了高频荧光灯,先把50Hz电源转换成高频交流电再给荧光灯供电,这种灯的波动周期非常短,或许也可以用来在高速快门下使用?不过荧光灯的光谱成分先天不足。

LED灯直接就是直流供电,光强直接由电流决定,所以闪烁情况完全依赖于直流电源的质量。由于LED的光强波动幅度远小于荧光灯,对人眼的影响比较小,所以一般不会有厂家去改变它的波动频率,只会提高电源质量,限制波动频率。一般来说,幅度小于3%的LED灯就被认为是无频闪灯。问题是:3%的幅度对感光器的影响如何?等待技术高人的分析。如果LED灯去掉整流电路改为直接用不包含升压电路的电池组供电应该可以解决频闪问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428
主题: 36
帖子: 3959
注册: 2017年6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12-16 09:38
求教,1/160,有出处吗?


a9的scan rate最早是Jim Kasson测的
https://blog_kasson_com/the-last-word/how-fast-is-the-sony-a9-electronic-shutter/
最后两行是结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本帖最后由 dafadizi 于 2018-12-16 10:13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599
主题: 12
帖子: 6862
注册: 2017年2月
windecay 发表于 2018-12-16 09:57
之前kol用土办法测的,貌似是用高速扫描刷新的屏幕测试出一个夹角,用夹角算出刷新速度。数学不好不记得过程了。这个方法测出...

60多ms,这里(加)号打不出。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599
主题: 12
帖子: 6862
注册: 2017年2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12-16 09:38
求教,1/160,有出处吗?

之前kol用土办法测的,貌似是用高速扫描刷新的屏幕测试出一个夹角,用夹角算出刷新速度。数学不好不记得过程了。这个方法测出eos R的为60 ms,小优于R3,劣于M3。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windecay 发表于 2018-12-16 09:24
a9约是1/160,理论上闪光灯是可用的,只是在同步方面严格一点(我用手动引闪是可以拍到闪光的),只是索尼封印了这个功能。再说,就是索尼出个电子快门专用闪光灯出来骗钱也好呀。。


求教,1/160,有出处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55
主题: 5
帖子: 461
注册: 2013年11月
技术帝,好文。9的电子快门的速度好像是1/160。我是菜鸟,前一阵陪孩子活动,用九,室内 1/250时候是出现了光的暗色带。发现后调整1/50,最后1/160的时候也没有出现原来的暗光带。去年灯会拍过r2,无意中点了电子快门,出现很明显的斑马纹。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599
主题: 12
帖子: 6862
注册: 2017年2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12-16 09:04
这回来说说频闪那些事儿。

首先以电感线圈做镇流器的荧光灯为例,来搞清楚频闪是什么,与快门有什么关系。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220V、...

a9约是1/160,理论上闪光灯是可用的,只是在同步方面严格一点(我用手动引闪是可以拍到闪光的),只是索尼封印了这个功能。再说,就是索尼出个电子快门专用闪光灯出来骗钱也好呀。。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这回来说说频闪那些事儿

首先以电感线圈做镇流器的荧光灯为例,来搞清楚频闪是什么,与快门有什么关系。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220V、50Hz的正弦波交流电,50Hz的周期是20毫秒(ms),其中10ms电压为正,10ms电压为负,交替变化。在20ms内有一个正的最大值,一个负的最大值,还有2个零值。

决定发光强度的是功率,就是电压的平方,这样,电压的频率是50Hz,周期是20ms,而功率的频率是100Hz,周期是10ms。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在功率的10ms周期内,光强从0到最大值,再从最大值到0,交替变化。

假定照相机的闪光同步速度为1/200秒,就是快门从前帘打开到后帘关闭,历时5ms,这5ms如果碰到光强的最大值附近,曝光没什么问题,照片亮度合适;如果碰到光强的0值附近,照片亮度就很暗,曝光不足。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是降低快门速度,使曝光时间内至少有一个功率(光强)的最大值,这样照片的亮度就正常了。比如使用1/100以下的快门速度,10ms的曝光时间,50Hz的交流电频闪就可以对付了,保险起见,可以用1/6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二是使用许多照相机都有的防闪烁功能。防闪烁的原理就是按下快门按钮后不立刻释放快门,用收放光圈检测灯光的闪烁频率,在灯光输出功率(光强)最大时,释放快门。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灯光频闪的问题,并不是无反才有的问题,单反一样存在,只不过很多人发现照片亮度变化,没有意识到是灯光频闪的原因而已。

几乎所有的单反拍照片时都没有电子快门功能,而无反几乎都有纯电子快门(静音),在纯电子快门的情况下,频闪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照片看起来很奇怪,这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纯电子快门与机械快门的区别在于,机械快门,快门从前帘打开到后帘关闭的时间,就是闪光同步速度(时间)。

比如闪光同步速度是1/200,机械快门,快门从前帘打开到后帘关闭的时间就是5ms;闪光同步速度是1/250,机械快门,快门从前帘打开到后帘关闭的时间就是4ms。

而纯电子快门,从开始曝光,CMOS一行像素清零、曝光、读取,然后下一行像素清零、曝光、读取,到全部像素曝光、读取,曝光结束,花费的时间很长,拿阿三来说,是1/13秒,77ms。

当然,根据快门速度设置不同,纯电子快门会对像素分组,几行像素一组,清零、曝光、读取,然后下一组像素清零、曝光、读取,但全部像素曝光、读取完毕,依然是1/13秒,77ms。

在这77ms时间内,50Hz的交流电频闪,会有多个最大值和0值,某组的几行像素,碰上最大值,照片上就是亮的,碰上0值,照片上就是暗的,结果就是照片上的明、暗条纹。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降低快门速度,能不能消除电子快门下的条纹呢?

能,但是不容易!

拿阿三来说,1/13、77ms,要保证曝光时间内,出现一个功率的最大值,就是分组内的几行像素曝光时间要大于10ms,就是要比1/13低7.7倍,曝光时间要大于0.6秒,就是快门速度要比0.6秒长。保险起见,曝光1秒,肯定没有50Hz的频闪条纹,

防闪烁能不能对付电子快门下的频闪?

目前不能,阿三肯定不能!

因为电子快门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频闪周期,所以,即使检测到最大功率开始,依然会在电子快门的工作时间内遇到功率的0值。

所以,阿三在打开静音,使用纯电子快门时,防闪烁功能自动灰掉不可用,被屏蔽了,

什么情况下,防闪烁能对付电子快门下的频闪呢?

电子快门的工作时间至少要小于10ms,就是闪光同步速度至少高于1/100,防闪烁功能才可能有用。

目前来看,凡是电子快门不能使用闪光灯的,就不要想了,能使用闪光灯的,闪光同步速度低于1/100的也没戏。卷帘式的电子快门(Rolling shutter),目前好像只有Olympus的E-M1ii,能达到1/50秒的闪光同步速度,其他的都还差得远。

那么,号称堆栈式的、静音连拍20张/秒的A9怎么样呢?

不知道A9的电子快门读取时间是多少,官网上说,比A7II提高了20倍,但A7II是多少也不知道。索吹可以张大嘴胡吹,但从说明书上看,Sony是屏蔽了A9电子快门下的闪光灯功能,据此估计A9也没戏,肯定比1/20快,能到1/100吗?估计没戏,

有A9的可以利用电子快门的果冻程度,实测、计算一下电子快门的读取时间。

最后来说说频闪最讨厌的问题,哪些光源有频闪?

简单说,正确的就是一句废话:好的光源没有频闪,不好的光源有频闪,

有人说钨丝灯(白炽灯)没有频闪,钨丝灯(白炽灯)的电功率也是有最大值、0值的,只不过钨丝灯(白炽灯)靠钨丝热量发光,即使功率0值,钨丝热量不会瞬时降到0,还可以发光,但最大功率、0功率发光强度可能不同,光强有不同必定会有闪烁,只不过不像电感线圈镇流器的荧光灯那么亮一下、黑一下,而是亮一下、暗一下。

适合摄影的好钨丝灯,用各种工艺,保障闪烁程度很低,不好的钨丝灯,机械快门明、暗变化不明显,电子快门下闪烁条纹就会很明显。

有人说荧光灯都会有频闪,电感线圈镇流器的荧光灯一定会有频闪,有的利用荧光粉的惰性,延长发光时间,降低闪烁。还有一种特殊的电子镇流器的荧光灯,供电方式是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灯管亮起来后,两端的电压是固定不变的直流电压,这种灯基本没有频闪,

LED灯,都是直流的恒流源供电,原本不该有闪烁,但无良厂家不好好做这个恒流源,为降低成本,该全波整流的用半波,滤波电容又不够大,使电流出现很大波动,结果就是光强闪烁。

最讨厌的是,为适应不同LED灯珠的组合,在开关电源的电荷泵部分,使用了过度的电流调节补偿,使输出电流出现频率变化的波动,使用机械快门时防闪烁效果不好(频闪检测不准),使用电子快门时会出现无规律的条纹。

一般来说,专业厂商用于摄影的LED不会有闪烁,能使用电池供电的更好一些,普通的家用吸顶灯、台灯,廉价的闪烁风险大一点。

总之,灯光下拍片,牢记,使用低速机械快门,是对付频闪的最好办法,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写好就发,错了再更正,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你看到的是什么噪声?

引用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23868867

作为动态范围讨论的最后,绕不开的还是噪声。

首先建立噪声模型,固定噪声、随机噪声、非均匀响应噪声,其中固定噪声来自CMOS、ADC,与亮度无关,随机噪声就是光子散弹噪声,与亮度的平方根成正比,非均匀响应噪声与亮度成正比。

固定噪声:Fixed=N1;
光子散弹噪声:Photon=N2×sqrt(Grayscale),sqrt是取Grayscale的平方根;
非均匀响应噪声:Nonuniform=N3×Grayscale;

总噪声为:Noise=sqrt(Fixed^2+Photon^2+Nonuniform^2)。

从DxO上,读出阿三ISO100的Full SNR数据,对数据用总噪声公式进行曲线拟合,可以看出拟合效果非常好,说明噪声模型很合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根据曲线拟合的系数N1、N2、N3,用噪声模型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亮度下三种噪声的大小: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前面反复说,阿三的中间调对应RAW数值的6.8%,如果欠曝5EV,亮度为6.8%/2^5=0.2%,此时噪声数值非常小,为了方便比较,统统放大1000倍,固定噪声(Fixed)约为0.0774,光子散弹噪声(Photon)约为0.1957,非均匀响应噪声(Nonuniform)约为0.0078。

显然,最大的噪声是光子散弹噪声,0.1957,比固定噪声大0.1957/0.0774、大约2.5倍。最小的是非均匀响应噪声0.0078,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欠曝5EV、后期提亮,看见的依然是以光子散弹噪声为主的噪声!固定噪声只占很小的比例。

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照片的噪声,主要还是光子散弹噪声!

光子散弹噪声很有意思,它与光子数的有关,光子数越多,光子散弹噪声越大,只要有一点光,光子散弹噪声就会超过固定噪声,占领主导地位。但光子数越多,信号也就越强,信噪比越高!

所以,我们有下面非常重要的结论:

1、光线越强,或者说亮度越高,光子数越多。所以光圈越大,光子散弹噪声的信噪比越高。

2、光照时间越长,累积的光子数越多。所以曝光时间越长,光子散弹噪声的信噪比越高。

3、光强一定,面积越大接受的光子数越多。所以,CMOS上单个像素面积越大(像素密度越低),光子散弹噪声的信噪比越高。

4、光电转化效率(QE)越高,相同光子数转换出来的电流(电荷)越大,RAW的数值(Grayscale)越大,就是信号更大。所以,CMOS的QE越大,光子散弹噪声的信噪比越高。

有人拼命吹嘘sony的动态范围大,噪点少,结果买来阿三一拍片,感觉噪点受不了。

阿三是高像素机,像素数高了,像素密度自然大,单个像素面积自然小,光子散弹噪声的信噪比自然低,100%看片,与低像素机比不了。

但如果缩图,把许多像素合并,缩图到低像素,结果相当于单个像素面积增加,光子散弹噪声的信噪比自然就高了,感觉到的噪点就少了。

前面说过,向右曝光(ETTR),当时主要强调线性RAW数据的特点,现在回过头来看,怎么ETTR呢?

开大光圈,CMOS接受到的光线更强,直接提高了光子散弹噪声的信噪比,感觉上噪点更少,

降低快门速度,增加了曝光时间,CMOS积累的光子数更多,直接提高了光子散弹噪声的信噪比,感觉上噪点更少,

千万、千万注意,提高ISO,能使照片更亮,RAW数值更大,但是,没有增加光子数,没有改善光子散弹噪声的信噪比,噪点就不会明显减少,自然也就没有用光圈、快门ETTR的效果好!

本帖最后由 rivershaw 于 2018-12-14 17:1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98
主题: 2
帖子: 940
注册: 2011年7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12-13 18:00
我猜,神牛的2.4G与WiFi不同,因为闪光同步要求很高,WiFi的一般解调制延迟可能无法满足闪光灯的同步要求。


肯定不是wifi协议,应该是无线键盘鼠标和遥控手柄用的那种协议,协议简单,数据量小。由此带来的问题是QOS能力差,※※※能力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66.581
主题: 3
帖子: 13738
注册: 2004年10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2-28 09:31
阿三就是R3,A7R3。正典当然是玩笑,只不过想实实在在地写点役使阿三的心得体会。

还是那句老话,不吹、不黑,喜欢的看看,不喜欢的请绕道。

专业科普,虽然有些对我来说还不太明白,但受益匪浅,谢谢楼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98
主题: 11
帖子: 1751
注册: 2016年3月
不用客气,

1、无压缩就是14bit,sony叫做未压缩RAW。

2、还有一种14bit,sony叫做已压缩RAW,可以菜单选择。sony压缩是有损的,文件大约是未压缩的一半,40M左右。

3、如果设置成14bit的已压缩RAW,在连拍、B门、长曝降噪时,自动变成12bit的RAW,我叫它是12bit已压缩,不是用菜单设置的。12bit已压缩,文件大小与14bit已压缩差不多。

4、14bit,压缩不压缩区别不大,但如果12bit已压缩,画质下降比较明显。没有5D4,没法仔细比较。与80D做过比较,大多数情况下差不太多,比80D差一点,所以应该不如5D4,佳能都是无损压缩。

~~~~~~~~~~~~~~~~~~~~~~~~~~~~~~~~~~~~~~~~~~~~~~~~~~~~~~~~~~~~~~~~~~~~~~~~~~~~~~~~~~~~~~~
[/quote]  明白了,很易懂,非常感谢,好人一生平安~~ 本帖最后由 Itachi6 于 2018-12-14 09:1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动态范围与量化的关系

前面说过,动态范围(阴影动态范围)是CMOS、ADC的输出噪声决定的,但是统计计算动态范围,会受到量化bit数、量化噪声的影响。

放狗搜索一下量化信噪比会发现,量化信噪比的计算公式五花八门,原因是信号的模型不同,当量化bit数为N,如果使用标准正弦信号,量化信噪比为6.02×N+1.76(dB),如果使用均匀分布的信号,量化信噪比为6.02×(N+1)(dB)。一般来说,量化信噪比会在6.02×N到6.02×(N+1)之间。

对14bit的量化来说,6.02×14=84.3dB,换算成EV,就是14EV。6.02×(14+1)=90.3dB,换算成EV,就是15EV。就是14EV到15EV之间。

对12bit的量化来说,就是12EV到13EV之间。

如果CMOS的动态范围超过13EV,用12bit量化,量化本身的噪声会超过CMOS的输出噪声,ADC应该要用14bit量化。反之,如果CMOS的动态范围低于12EV,用14bit量化也没有什么用,12bit量化就足够了。

如果对阿三的14bit的RAW强行缩位到12bit,就是舍弃14bit的最低2位,来看看统计出的动态范围会有什么变化。

仍然以信噪比0dB为最小信号,缩位到12bit:
原来14bit未压缩,现在,亮度=0.0142,动态范围12.78EV;
原来14bit已压缩,现在,亮度=0.0142,动态范围12.78EV;
原来12bit已压缩,现在,亮度=0.0237,动态范围12.05EV;

显然,因为量化bit数不够,原来14bit能获得的动态范围减少了,而已经压缩成12bit的动态范围未变。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tianjianyong2010 发表于 2018-12-13 15:53
神牛也是用2.4G的现成元件和方案,※※※能力差是低成本和软件能力差的问题,大家都在2.4G工作,1、2百的wifi路由器都没问题,所以频段不是原因。


我猜,神牛的2.4G与WiFi不同,因为闪光同步要求很高,WiFi的一般解调制延迟可能无法满足闪光灯的同步要求。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Itachi6 发表于 2018-12-13 16:13
请问大拿:阿三的raw分为无压缩和有压缩。我想搞清楚一下几个情况,百忙之中烦请解惑。谢谢!
①无压缩raw是指14bit的无损无压缩的raw吧?12bit的raw是有损有压缩的raw吧?
②无压缩14bit的raw大小在80M左右,有压缩14bit的raw大小在什么范围呢?根据你所说,后期的话有压缩14raw和无压缩14raw差别不算太大,是吧。
③阿三还可以设置12bit已压缩的raw吗?是的话容量有多少M左右呢?此12bit已压缩的raw后期空间和佳能5d4的无损raw比起来如何呢?

谢谢~~~


不用客气,

1、无压缩就是14bit,sony叫做未压缩RAW。

2、还有一种14bit,sony叫做已压缩RAW,可以菜单选择。sony压缩是有损的,文件大约是未压缩的一半,40M左右。

3、如果设置成14bit的已压缩RAW,在连拍、B门、长曝降噪时,自动变成12bit的RAW,我叫它是12bit已压缩,不是用菜单设置的。12bit已压缩,文件大小与14bit已压缩差不多。

4、14bit,压缩不压缩区别不大,但如果12bit已压缩,画质下降比较明显。没有5D4,没法仔细比较。与80D做过比较,大多数情况下差不太多,比80D差一点,所以应该不如5D4,佳能都是无损压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98
主题: 11
帖子: 1751
注册: 2016年3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12-13 09:03
12bit压缩RAW的动态范围

很多人关心sony压缩对噪声、动态范围的影响,当然,这依然是阴影动态范围的问题,对高光动态范围影响不大。

对一块亮度均匀的灰色拍一组照片,M挡,ISO100,用光圈控制中间调曝光时间大约为1/6秒,然后从1/8000,到2秒,对这组照片计算均值mean、标准差stddev,均值代表亮度信号,标准差代表噪声,信噪比为20×log(mean/stddev)。

然后对这组数据插值,找出信噪比0dB时的亮度值,按最大信号为100%,计算出动态范围如下:

14bit未压缩,亮度=0.0097,动态范围,DR=100/亮度,大约为13.33EV,DxO数据为13.5EV;
14bit已压缩,亮度=0.0099,动态范围,大约为13.30EV;
12bit已压缩,亮度=0.0236,动态范围,大约为12.05EV;

显然,对14bit的RAW来说,压缩、未压缩差别不大,但12bit压缩的RAW,动态范围减少了差不多1.3EV。

欠曝、后期提亮5.0EV的效果如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

请问大拿:阿三的raw分为无压缩和有压缩。我想搞清楚一下几个情况,百忙之中烦请解惑。谢谢!
①无压缩raw是指14bit的无损无压缩的raw吧?12bit的raw是有损有压缩的raw吧?
②无压缩14bit的raw大小在80M左右,有压缩14bit的raw大小在什么范围呢?根据你所说,后期的话有压缩14raw和无压缩14raw差别不算太大,是吧。
③阿三还可以设置12bit已压缩的raw吗?是的话容量有多少M左右呢?此12bit已压缩的raw后期空间和佳能5d4的无损raw比起来如何呢?

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98
主题: 2
帖子: 940
注册: 2011年7月
zhang2pi 发表于 2018-6-6 21:57
神牛明知道2.4g是无线网络最常用的频段,为什么不搞个5g错开减少干扰,一般引闪距离又不会几十米。


神牛也是用2.4G的现成元件和方案,※※※能力差是低成本和软件能力差的问题,大家都在2.4G工作,1、2百的wifi路由器都没问题,所以频段不是原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298
主题: 2
帖子: 940
注册: 2011年7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4-30 17:18
做个阿三连拍下写卡速度的测试。

三张SD卡,32G的Sandiak,UHS-I,大约100块出头,读95MB/s。64G雷克沙2000X,UHS-II,600多块,读300MB/s,写260MB/s。128G东芝,不到1000块,UHS-II,读270MB/s,写250MB/s。

全部用电脑实测的读、写速度如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这个测试与读卡器、电脑速度有关,我的电脑有点老旧了,64G、128G的结果应该比这个测试数据更好一点。

阿三实拍测试时,连拍H+、手动对焦,光圈最大、快门速度1/1250,ISO100、防抖关闭。

全部使用单独RAW拍摄,结果如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连怕开始、连拍结束、写卡结束时间,用一个小照相机拍摄视频,从视频上读取时间。

连拍过程中,写卡速度不确定,所以从连拍停止,根据待写入的照片数,写入时间来计算写卡速度。


感谢lz严谨的测试!
从数据上看,写速度没有天花板,证明总线带宽是够的,以后优化后升级固件有可能提高速度。
看来300M的卡还是有必要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12bit压缩RAW的动态范围

很多人关心sony压缩对噪声、动态范围的影响,当然,这依然是阴影动态范围的问题,对高光动态范围影响不大。

对一块亮度均匀的灰色拍一组照片,M挡,ISO100,用光圈控制中间调曝光时间大约为1/6秒,然后从1/8000,到2秒,对这组照片计算均值mean、标准差stddev,均值代表亮度信号,标准差代表噪声,信噪比为20×log(mean/stddev)。

然后对这组数据插值,找出信噪比0dB时的亮度值,按最大信号为100%,计算出动态范围如下:

14bit未压缩,亮度=0.0097,动态范围,DR=100/亮度,大约为13.33EV,DxO数据为13.5EV;
14bit已压缩,亮度=0.0099,动态范围,大约为13.30EV;
12bit已压缩,亮度=0.0236,动态范围,大约为12.05EV;

显然,对14bit的RAW来说,压缩、未压缩差别不大,但12bit压缩的RAW,动态范围减少了差不多1.3EV。

欠曝、后期提亮5.0EV的效果如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本帖最后由 rivershaw 于 2018-12-13 09:04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luxaoqing 发表于 2018-12-9 09:59
调节屈光度对于对焦没有影响的啊,我是用电子取景器拍摄跑焦,屏幕取景拍摄一切正常,各种设置开启关闭全试过,依然跑焦

没开峰值,这个电子取景器就是感觉全是十年前数码玩具的感觉,比6300还差


的确是很奇怪,我没有遇到过。

按理说,R3对焦与EVF、LCD无关的。对焦边缘亮线的问题很像是开了峰值对焦的结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337
主题: 31
帖子: 1541
注册: 2006年12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12-09 09:20
1、电子取景器跑焦(看东西不清楚),屈光度没调对?

2、R3在半按快门的时候,物体边缘出现亮线,开了峰值对焦提示?


调节屈光度对于对焦没有影响的啊,我是用电子取景器拍摄跑焦,屏幕取景拍摄一切正常,各种设置开启关闭全试过,依然跑焦

没开峰值,这个电子取景器就是感觉全是十年前数码玩具的感觉,比6300还差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luxaoqing 发表于 2018-12-9 09:06
请问楼主,我R3使用单点单次对焦模式拍摄,对焦框不管是大中小,使用电子取景器居然每张都跑焦,而使用屏幕取景就不会跑焦,而且R3在半按快门的时候,电子取景器中画面和电子干扰一样,物体边缘出现如过度锐化一般的亮线,松开快门就没有了,感觉这个电子取景器还不如6300的


1、电子取景器跑焦(看东西不清楚),屈光度没调对?

2、R3在半按快门的时候,物体边缘出现亮线,开了峰值对焦提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337
主题: 31
帖子: 1541
注册: 2006年12月
请问楼主,我R3使用单点单次对焦模式拍摄,对焦框不管是大中小,使用电子取景器居然每张都跑焦,而使用屏幕取景就不会跑焦,而且R3在半按快门的时候,电子取景器中画面和电子干扰一样,物体边缘出现如过度锐化一般的亮线,松开快门就没有了,感觉这个电子取景器还不如6300的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luxaoqing 发表于 2018-12-8 15:30
用拍出条纹的方法来拍照  那照片也肯定没办法用  真是闲得蛋疼


知之是知,不知是不知,知与不知,人也!

不知为知,知为不知,是知者,非人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337
主题: 31
帖子: 1541
注册: 2006年12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3-4 17:10
蹭个热度,关注一下九哥(A9)、三妹(A7M3)最近的条纹问题。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744631-1-1-1.html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740159-1-1-1.html

在著名的dpreview网站,老外信誓旦旦地说,这个条纹是相位对焦点造成的,弄得我心里拔凉、拔凉的,果真如此,我少喝好多瓶茅台换来的阿三,不中招也难,心里膈应。
https://www_dpreview_com/reviews/sony-a9-full-review/5#banding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感谢474449770网友,上传了一张RAW的条纹照片,我下载后,用以前写的代码,读出了CFA数据,CFA是CMOS的马赛克排列原始数据,4024x6048,第一行R、G、R、G、R、G...,第二行G、B、G、B、G、B...,依次重复排列。

所有条纹都出现在G、B行,R、G行没有条纹,这与老外说的B通道有问题一致。

我想,如果条纹真是相位对焦点所在的行,那么条纹应该有规律地出现,我仔细数有条纹的行,虽然条纹间隔有6行、12行、18行,胡乱交替出现,TNND,还真有规律,按照35个条纹一组,重复出现,恐怖啊!

按照这个规律,算下来,正好336行条纹,与老外说法一致!

按照我总结出的35行重复规律,在原始照片(CFA)上一画,正好覆盖掉了所有的条纹。

[pho ...
用拍出条纹的方法来拍照  那照片也肯定没办法用  真是闲得蛋疼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337
主题: 31
帖子: 1541
注册: 2006年12月
好文章 学习了 不过我从来不拍高速运动物体 所以是开启电子前帘 我扫街都是静音拍摄  从来没有遇到过问题  
我拍照的设置  把C1C2设置为对焦区域和对焦模式 C3设置为静音拍摄 C4设置为斑马线 转盘中键设置为白平衡 下键为调整屏幕亮度 AF-ON设置为眼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浏览量超过4万,自赞一下!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7、最复杂的阴影动态范围(阴影宽容度)

大师戈贝尔说过一句名言,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关于动态范围的各种胡说八道就符合这个道理,

先来看图,下面这张图片,请告诉我,左、右,那个噪声大?那个信噪比高?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前面说过,统计均值(mean)代表信号大小,统计标准差(stddev)代表噪声,二者之比就是信噪比(mean/stddev)。如果你算一下,左、右图片的信号一样大,噪声一样大,信噪比一样大,

想不通的朋友,我告诉你,右边的图片是对左边图片的放大结果,为了效果震撼,每个像素被放大成3×3。

这个结果说明,对图像来说,有时候计算结果与视觉感受是不吻合的!

动态范围就是系统最大信号、最小信号之比,DxO对最小信号的判断标准是信噪比为0dB,就是信号与噪声一样大时,这个信号被认为是最小信号。

这个最小信号,或者说最小信号时的噪声,能用肉眼分辨出来吗?

dpreview搞出了一种似乎能看这个的方法,就是故意欠曝,后期提亮。

拿我有的2部照相机来举例,佳能的80D和索尼的A7R3,我能确定80D的RAW偏移位置是9.5%,A7R3是6.8%,就是正常出片对应中度灰(影调V)的RAW数值。

80D欠曝5.0EV,9.5%/2^5≈0.3%,DxO的Full SNR数据,看ISO100那条曲线,0.303%对应的信噪比是18.9dB,而信噪比为0dB时对应的是0.019%。

A7R3欠曝5.0EV,6.8%/2^5≈0.2%,DxO的Full SNR数据,看ISO100那条曲线,0.189%对应的信噪比是19.5dB,而信噪比为0dB时对应的是0.009%。

首先,欠曝5.0EV,距离0dB的信号,还差得远呐,十倍以上的距离!
其次,欠曝5.0EV,80D与A7R3,信噪比大约只相差0.6dB!

那么,欠曝5.0EV、后期提亮,我们看到的噪声是什么?

实际上仍然是以光子散弹噪声为主的噪声,信噪比会受CMOS、ADC固定噪声的一点点影响,但在欠曝5.0EV时,影响微乎其微。

这个问题不能深入,深入了10万字打不住,,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下面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868867

如果是光子散弹噪声为主的随机噪声,信噪比相差只有0.6dB,为什么我们看起来,噪点差别那么大?

的确,欠曝5.0EV、后期提亮,我们看到的噪声并不完全符合光子散弹噪声与CMOS、ADC固定噪声结合的特征,可能的原因有:

a、就像我给出的那个噪声图片一样,80D的像素间噪声可能不是完全独立的,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相关性会使统计计算结果与视觉效果背离。这种相关性不是“非均匀响应噪声”,可能与CMOS、ADC的工艺有关,我不懂CMOS的原理、工艺,无法深入分析。

b、也可能是A7R3的数据做了某种降噪处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下面链接。
https://forum.xitek.com/thread-1124923-1-1-1.html

总之,欠曝5.0EV、后期提亮,你看见的噪声,与CMOS、ADC固定噪声没有太多关系,也不是制约动态范围的因素。可以用这个方法主观判断照相机暗部噪声,但肯定与客观计算的动态范围扯不上关系。

最后总结一下,阴影动态范围,是RAW的中间灰偏移位置,到系统能分辨的最小信号的范围。

最小信号的判决标准会影响阴影动态范围计算,假如以0dB信噪比为标准,80D,从100%到9.5%是高光动态范围,100%/9.5%≈2^3.4,3.40EV。从9.5%到信噪比0dB对应的0.019%,9.5%/0.019%≈2^9,9.00EV,两者相加就是整个动态范围12.40EV,DxO的测试结果为12.33EV。

假如以拍片常用的影调I为主观标准,阴影动态范围固定为4.0EV,80D可用的动态范围为7.4EV。

对A7R3来说,高光动态范围为,100%/6.8%≈2^3.88,3.88EV,从6.8%到信噪比0dB对应的0.009%,6.8%/0.009%≈2^9,9.56EV,两者相加就是整个动态范围13.44EV,DxO的测试结果为13.50EV。

假如以拍片常用的影调I为主观标准,阴影动态范围固定为4.0EV,A7R3可用的动态范围为7.88EV。

总之,对动态范围只要有正确认识就行了,能直接指导RAW拍片的高光动态范围更有用处,糊涂蛋们爱拿动态范围说事,捡个棒槌当真(针),就真成糊涂蛋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6、再说一遍JPEG与RAW的关系。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单一光源,比如太阳,摆放一个反光率18%的灰板,这样照度与灰板的亮度有确定的对应关系,20lux对应1cd。

可以通过设定ISO,修改曝光量(光圈、快门),使RAW记录的数据、JPEG的影调,与18%灰板保持确定的关系。

因为RAW的18%亮度对应偏移到6%,结果RAW数值在VIII、IX之间还可以有一个96%的亮度台阶,对应4.0EV。

同样的道理,在O与I之间,RAW可能出现更多的分级,比如-5.0EV、-6.0EV。

因为影调曲线与Gamma的原因,JPEG对RAW新出现的这些分级,影调关系就比较含混,不太能清楚分辨了,除非重新修改影调曲线、改变影调映射关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A7R3相关技术问题(阿三之正典)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