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A7R3相关技术问题(阿三之正典) [主题管理员:rivershaw]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145679 回帖:94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既然有人说到了曝光指数、推荐曝光指数这些已经基本过时的神秘概念,这一回就干脆来说说ISO前世今生的故事,既然是故事,自然要演义,不必当真,随便看看就好。

先说古代,曝光指数(EI),曝光指数最早来自胶片的最佳密度除以获得最佳密度的曝光量。

两种胶片,最佳密度一样,A的曝光量为1就能得到最佳密度,B的曝光量为2才能得到最佳密度,显然,A比B的感光灵敏度更高,所以,曝光指数可以体现胶片的感光敏感度,又叫感光度。

但是,每种胶片的最佳密度都不完全相同,这样算出来的EI数值不统一,所以,修改EI的公式,用胶片最低密度(不曝光)加上0.1的密度对应的曝光量Hd,就是EI=0.8/Hd,作为统一标准衡量胶片感光度,这就是ISO的前世来源。

用公式EI=0.8/Hd计算出的数值,就是ISO的数值,显然,曝光指数EI与感光度ISO完全就是一回事。

这个统一定义的曝光指数EI(或者ISO),能方便不同胶片的大致相互比较,但是并不实用。因为,拍摄胶片时,最关心的是最佳密度对应的曝光量,所以,厂商在标注ISO的时候,不用EI=0.8/Hd,而是换算成EI=k/Hg,Hg是最佳密度的曝光量,k根据最佳密度取值8-10。

这个厂商标注的ISO,就叫做推荐曝光指数(REI)。

推荐曝光指数(REI、ISO)有什么用呢?

一是按照REI曝光,厂商推荐的标准冲洗工艺,能得到最佳胶片密度。

二是良心厂商会推荐几种不同的冲洗工艺下的REI(ISO),懂胶片迫冲的就容易明白。

三是最复杂的。因为胶片的密度曲线不是直线,良心厂商甚至会用REI提醒你,偏离最佳密度时的ISO,实际上是告诉你胶片的密度曲线,用的是ISO方式而已。

时光穿越,来到数码时代。

对数码照相机来说,ISO就是个放大器,把CMOS出来的信号,放大到能保存的RAW数据。

没有了胶片最佳密度,曝光指数EI变成了固定公式,EI=10/H,H还是曝光量,是拍摄sRGB、8bit、JPEG照片,R、G、B=118时的曝光量。用EI=10/H计算出的EI,就是ISO。

(加一句闲话,各种标准都说R、G、B=118,实际上精确计算,应该是119。)

为了强调ISO是在sRGB、8bit、JPEG的R、G、B=118标准下的曝光指数算出来的,又叫标准输出灵敏度(Standard Output Sensitivity),ISO(SOS)。

那么,数码时代的推荐曝光指数(REI)呢?
还是公式REI=10/H,H还是曝光量,是获得sRGB、8bit、JPEG的R、G、B=118时的曝光量。

显然,数码时代,感光度ISO、曝光指数EI、推荐曝光指数REI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实际上,所有照相机标注的ISO,使用中的ISO,都是推荐曝光指数(REI)。这是一种谦逊的说法,表示厂商是按照标准推荐的一种自己的ISO数值,是以实测为基础的ISO。

最后说说ISO的实测方法。

标准推荐的ISO的测定方法有2种,一是基于饱和的测量,二是基于噪声的测量,都只适合实验室操作。

吃瓜群众可以参考标准输出灵敏度的定义,简单测试,对18%灰板点测光,拍摄sRGB的JPEG照片,看看灰板在照片中的亮度,R、G、B是不是118(119)。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糊涂终结者 发表于 2019-1-16 18:37
简言之,采用SOSREI标准的感光度公告值都是ISO200的话,实际ISO(感光度)也是不一样的,但这并不等于虚标。ISO公告值是400的话,采用SOS标准的感光度到达ISO356.4即可(参见542楼的公告值对照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78.07
主题: 37
帖子: 28238
注册: 2007年12月
内容贡献勋章
rivershaw 发表于 2019-1-16 15:18
我理解你的意思,ISO、SOS、EI、REI不仅意义不同,数值也可以不同,ISO设定是400,厂商推荐的REI可以是100,所以fuji不算虚标,对吧?

简言之,采用SOSREI标准的感光度公告值都是ISO200的话,实际ISO(感光度)也是不一样的,但这并不等于虚标。ISO公告值是400的话,采用SOS标准的感光度到达ISO356.4即可(参见542楼的公告值对照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iZaZaD 发表于 2019-1-16 16:08
两个ISO,是不是传感器内进行两次ADC才行,然后再合成到一起,这不就是HDR吗? 不过与HDR不同的是,HDR做了两次曝光,而dual-ISO只是对一次曝光的数据进行不同特性的的ADC转换,对不对?


CMOS工艺结构上的就搞不清楚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19-1-16 08:53
10bitRAW,用ISO100、200,扩充到12bit。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红线是ISO100,亮度1.0对应RAW最大值1023。

蓝色ISO200,亮度0.5对应RAW最大值1023。

把ISO100的RAW数值乘2,扩充成12bit,对应最大值2047,如品色线所示。

然后合并数据,小于1023的直接用ISO200数据,大于1024的,用ISO100乘以2以后的数据。

ISO100乘以2以后的数据,1变成2,2变成4,没有3,使用ISO200的数据,就有3了,


两个ISO,是不是传感器内进行两次ADC才行,然后再合成到一起,这不就是HDR吗? 不过与HDR不同的是,HDR做了两次曝光,而dual-ISO只是对一次曝光的数据进行不同特性的的ADC转换,对不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糊涂终结者 发表于 2019-1-16 15:12
多了“推荐”两个字,意思大相径庭


我理解你的意思,ISO、SOS、EI、REI不仅意义不同,数值也可以不同,ISO设定是400,厂商推荐的REI可以是100,所以fuji不算虚标,对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78.07
主题: 37
帖子: 28238
注册: 2007年12月
内容贡献勋章
rivershaw 发表于 2019-1-16 13:57
纠错:

1、曝光指数,就是ISO,ISO学名叫做推荐曝光指数。

准确的说法应该是:

1、曝光指数,就是ISO,ISO学名叫做曝光指数。

多了“推荐”两个字,

多了“推荐”两个字,意思大相径庭

另外,曝光指数一般是指闪光灯在ISO100时的闪光指数,是衡量闪光灯亮度的指标。

应该是:感光度,就是ISO,ISO学名叫做感光度(废话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本帖最后由 糊涂终结者 于 2019-1-16 15:1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12-26 05:04
不懂视频,也从来不拍视频,所以搞不清楚拍视频的参数。

1、曝光指数,就是ISO,ISO学名叫做推荐曝光指数。

2、ND可能是Neutral Density,中灰度滤镜。

3、看到网上常有人说帧率与快门的关系,不明白道理。按说快门与帧率没有什么关系,就像拍照片一样,快门不够快,无法冻结运动,拍出来的画面不清楚。

4、白平衡旁边的+0.0,估计类似LR的色调(Tint)。白平衡的色温,不管是绝对色温、相关色温,都是以K为单位,Tint的单位目前没有统一规定,可以用Mired,也可以用K,甚至可以自己定义尺度。

5、CC猜测是某种白平衡滤镜。

不懂乱猜,仅供参考,


纠错:

1、曝光指数,就是ISO,ISO学名叫做推荐曝光指数。

准确的说法应该是:

1、曝光指数,就是ISO,ISO学名叫做曝光指数。

多了“推荐”两个字,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糊涂终结者 发表于 2019-1-16 12:38
首先,不管ISO与推荐曝光指数是否一致,推荐曝光指数(Recommended Exposure Index,简称REI)仅仅是一个厂家自己规定的标准,并非是ISO的学名,这一点还有疑问吗?

其次,ISO虽然是一个国际统一指标,但它不是一个强制标准!即数码相机(包括胶片)并非必须用此ISO感光值作为曝光指数值。至今为止,貌似没有一个数码相机的厂家直接采用ISO感光值作为曝光指数值的。但是,如果厂家都按照自己的标准标定ISO值的话,比如直接在机身上(及数据文件中)用“REI”,或“SOS”的曝光值标示,肯定会让使用者迷惑,甚至不知所措,所以有必要采用ISO国际统一指标做归一化处理,即不管你厂家采用什么标准,在机身上都是用ISO来标定。采用“SOS”或“REI”的厂家,只须符合归一化公告值的标准即可。例如,下表中采用“SOS标准输出灵敏度(Standard Output Sensitivity )”的厂家,感光度达到178.2就可以公告值为ISO200。换言之,ISO这个国际统一指标仅仅是个归一化标准,不是强制标准,你不能用ISO国际统一指标的标准来检测采用“SOS”标准厂家的ISO200,其感光度为178.2,就认为是虚标吧?

其三,这是个逻辑问题,采用“SOS标准输出灵敏度(Standard Output Sensitivity )”的厂家,判 ...


原来国标是这样理解的,受教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78.07
主题: 37
帖子: 28238
注册: 2007年12月
内容贡献勋章
rivershaw 发表于 2019-1-16 06:00
1、胶片时代,ISO与推荐曝光指数的区别在于,推荐曝光指数是胶片厂商根据自己的胶片最佳密度与冲洗工艺决定的,而ISO是标准曝光量与最佳密度的关系。简单说,ISO与推荐曝光指数相同时,允许厂商胶片的最佳密度不同。到了数码时代,不存在胶片的最佳密度,所以标准(CIPA DC-004),ISO以sRGB的JPEG为标准,这样,ISO与推荐曝光指数就完全变成一回事了。

2、没有用过Fuji的照相机,不清楚“标准输出灵敏度”是什么概念。DxO的ISO测试,是以RAW的不溢出为标准的测试结果,不是sRGB的JPEG,而RAW的高光溢出与18灰的定标有很大关系,所以DxO的测试不代表ISO虚标,而是厂家的设定。

3、对sRGB的JPEG来说,ISO与推荐曝光指数是一致的,如果用相同光圈、速度、ISO,点测光18%灰板,直接拍摄sRGB的JPEG,不同照相机的照片中灰板亮度应该一致,这是标准(CIPA DC-004)规定的,对应RGB=119,如果低于RGB=119,就是ISO虚标,当然,前提是光圈、速度、测光都是准确的。


首先,不管ISO与推荐曝光指数是否一致,推荐曝光指数(Recommended Exposure Index,简称REI)仅仅是一个厂家自己规定的标准,并非是ISO的学名,这一点还有疑问吗?

其次,ISO虽然是一个国际统一指标,但它不是一个强制标准!即数码相机(包括胶片)并非必须用此ISO感光值作为曝光指数值。至今为止,貌似没有一个数码相机的厂家直接采用ISO感光值作为曝光指数值的。但是,如果厂家都按照自己的标准标定ISO值的话,比如直接在机身上(及数据文件中)用“REI”,或“SOS”的曝光值标示,肯定会让使用者迷惑,甚至不知所措,所以有必要采用ISO国际统一指标做归一化处理,即不管你厂家采用什么标准,在机身上都是用ISO来标定。采用“SOS”或“REI”的厂家,只须符合归一化公告值的标准即可。例如,下表中采用“SOS标准输出灵敏度(Standard Output Sensitivity )”的厂家,感光度达到178.2就可以公告值为ISO200。换言之,ISO这个国际统一指标仅仅是个归一化标准,不是强制标准,你不能用ISO国际统一指标的标准来检测采用“SOS”标准厂家的ISO200,其感光度为178.2,就认为是虚标吧?

其三,这是个逻辑问题,采用“SOS标准输出灵敏度(Standard Output Sensitivity )”的厂家,判断其是否虚标,应该用其采用的SOS标准输出灵敏度标准来检测,而不是用“ISO国际统一指标”,或其他厂家用的“REI推荐曝光指数(Recommended Exposure Index)”标准吧?这么简单的道理很难理解吗?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本帖最后由 糊涂终结者 于 2019-1-16 12:46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rivershaw 发表于 2019-1-16 08:53
10bitRAW,用ISO100、200,扩充到12bit。


订正错误:

10bitRAW,用ISO100、200,扩充到11bit。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iZaZaD 发表于 2019-1-16 06:18
楼主早,似乎每天都是早上五六点钟来发帖,跟我不在同一个时区?

能否找个地介绍一下双ISO?我有点儿想不明白怎么个原因过程了。


10bitRAW,用ISO100、200,扩充到12bit。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红线是ISO100,亮度1.0对应RAW最大值1023。

蓝色ISO200,亮度0.5对应RAW最大值1023。

把ISO100的RAW数值乘2,扩充成12bit,对应最大值2047,如品色线所示。

然后合并数据,小于1023的直接用ISO200数据,大于1024的,用ISO100乘以2以后的数据。

ISO100乘以2以后的数据,1变成2,2变成4,没有3,使用ISO200的数据,就有3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楼主早,似乎每天都是早上五六点钟来发帖,跟我不在同一个时区?

能否找个地介绍一下双ISO?我有点儿想不明白怎么个原因过程了。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糊涂终结者 发表于 2019-1-15 22:44
“ISO学名叫做推荐曝光指数”————不是一码事啊!ISO感光度是衡量传统相机所使用胶片感光速度标准的国际统一指标,其反映了胶片感光时的速度(其实是银元素与光线的光化学反应速度)。数码相机为了与传统相机所使用的胶片统一计量单位,才引入了ISO感光度的概念,我们的国标也认为数码相机的ISO应该与胶片的ISO相同。如果说ISO是国际统一指标,那么推荐曝光指数(Recommended?Exposure?Index,简称REI)就是一个厂家自己规定的标准,并非是ISO的学名。且数码相机也没有统一的ISO执行标准,采用什么标准,由厂家自己选择,比如富士的就是采用标准输出灵敏度(Standard Output Sensitivity,简称SOS )标准,在产品说明书中也明确说明了标准输出灵敏度“相当于”ISOXXX-XXXX,即“相当ISO感光度多少”,并不是完全等同于ISO的感光度标准。顺便再说明一下,正是因为厂家采用的标准不同,所以不同标准下的产品ISO值没有可比性,也就不存在所谓虚标的问题。


1、胶片时代,ISO与推荐曝光指数的区别在于,推荐曝光指数是胶片厂商根据自己的胶片最佳密度与冲洗工艺决定的,而ISO是标准曝光量与最佳密度的关系。简单说,ISO与推荐曝光指数相同时,允许厂商胶片的最佳密度不同。到了数码时代,不存在胶片的最佳密度,所以标准(CIPA DC-004),ISO以sRGB的JPEG为标准,这样,ISO与推荐曝光指数就完全变成一回事了。

2、没有用过Fuji的照相机,不清楚“标准输出灵敏度”是什么概念。DxO的ISO测试,是以RAW的不溢出为标准的测试结果,不是sRGB的JPEG,而RAW的高光溢出与18灰的定标有很大关系,所以DxO的测试不代表ISO虚标,而是厂家的设定。

3、对sRGB的JPEG来说,ISO与推荐曝光指数是一致的,如果用相同光圈、速度、ISO,点测光18%灰板,直接拍摄sRGB的JPEG,不同照相机的照片中灰板亮度应该一致,这是标准(CIPA DC-004)规定的,对应RGB=119,如果低于RGB=119,就是ISO虚标,当然,前提是光圈、速度、测光都是准确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78.07
主题: 37
帖子: 28238
注册: 2007年12月
内容贡献勋章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12-26 05:04
不懂视频,也从来不拍视频,所以搞不清楚拍视频的参数。

1、曝光指数,就是ISO,ISO学名叫做推荐曝光指数。

2、ND可能是Neutral Density,中灰度滤镜。

3、看到网上常有人说帧率与快门的关系,不明白道理。按说快门与帧率没有什么关系,就像拍照片一样,快门不够快,无法冻结运动,拍出来的画面不清楚。

4、白平衡旁边的+0.0,估计类似LR的色调(Tint)。白平衡的色温,不管是绝对色温、相关色温,都是以K为单位,Tint的单位目前没有统一规定,可以用Mired,也可以用K,甚至可以自己定义尺度。

5、CC猜测是某种白平衡滤镜。

不懂乱猜,仅供参考,

“ISO学名叫做推荐曝光指数”————不是一码事啊!ISO感光度是衡量传统相机所使用胶片感光速度标准的国际统一指标,其反映了胶片感光时的速度(其实是银元素与光线的光化学反应速度)。数码相机为了与传统相机所使用的胶片统一计量单位,才引入了ISO感光度的概念,我们的国标也认为数码相机的ISO应该与胶片的ISO相同。如果说ISO是国际统一指标,那么推荐曝光指数(Recommended?Exposure?Index,简称REI)就是一个厂家自己规定的标准,并非是ISO的学名。且数码相机也没有统一的ISO执行标准,采用什么标准,由厂家自己选择,比如富士的就是采用标准输出灵敏度(Standard Output Sensitivity,简称SOS )标准,在产品说明书中也明确说明了标准输出灵敏度“相当于”ISOXXX-XXXX,即“相当ISO感光度多少”,并不是完全等同于ISO的感光度标准。顺便再说明一下,正是因为厂家采用的标准不同,所以不同标准下的产品ISO值没有可比性,也就不存在所谓虚标的问题。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这一回,来说说阿三的“PP”究竟是个什么鬼。

数码照相机都有一个JPEG照片的风格设置,有标准、风景、人像等等,功能大同小异,都是对JPEG照片的某种渲染,对RAW数据没有影响。

SONY的阿三,多了一个叫PP的东东,就是图像配置文件(Picture Profile),这个PP有什么用呢?

先来看个例子,用阿三的PP7(S-Log2)拍一张照片如下,用photoshop的“图像”-“调整”-“颜色查找”,3DLUT选“1.From_SLog2-SGumut_To_LC-709.cube”,色卡的颜色正常了,不再是灰蒙蒙、雾蒙蒙的样子。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前面说RAW的动态范围时曾经说过,RAW与景物亮度是线性关系,从RAW到JPEG,要经过影调曲线、JPEG的Gamma两次非线性变换。这两次非线性变换,把RAW的大量色阶,合并到了JPEG的256个色阶,原本RAW可以几乎无损的色阶调整,到了JPEG以后,完全无法无损调整了,很容易就会拉断色阶,这是RAW比JPEG的最大好处。

拍照片可以保存RAW,影调曲线可以随便调。如果拍视频,保存每一帧的RAW,数据量太大了,必然成本高,但如果保存JPEG那样的数据,后期调整的空间又太小,结果就出现了一个LOG曲线,就是PP里面最重要的Gamma。

标准的RAW到JPEG的影调曲线如下图所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如果横坐标不用归一化的线性尺度,改成EV,影调曲线图形就是下面的样子。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而PP中sony的S-Log曲线如下图所示。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显然,与影调曲线的最大不同是提升了暗部。就是说用了PP后,图像的暗部数据得到增强,而不像正常影调曲线那样。

所以经过PP之后的数据,既不是原始的线性RAW,也不JPEG那样的照片影调,可以看成是对数压缩后的改良数据,可以叫做S-Log数据。

这个对数压缩后的S-Log数据要恢复JPEG那样的影调效果,要重新做影调曲线校正,photoshop里面的3DLUT,做的就是这个工作。

这样,经过PP处理的数据,看起来灰蒙蒙、雾蒙蒙,但是后期调整的空间很大,尤其是阴影部分,比直接调整JPEG图像,效果也好很多。

对阿三来说,标准的RAW校正影调曲线,从0EV算起,高光部分只有不到4EV,而S-Log数据的高光部分能到5.5EV,甚至6.1EV,怎么做到的?

RAW是最基本的数据,增加高光范围,就只能修改18%灰的偏移量,阿三的PP7、PP8、PP9,凡是S-Log的Gamma,内部减了3EV左右的亮度。光圈、快门都是用户定好的,减曝光只能修改ISO,所以凡是S-Log的Gamma,ISO800起步,不能设置低于800的ISO,因为内部实际使用的是ISO100。比如,你设定了ISO6400,内部实际使用的是ISO800,目的是保证足够的高光记录范围。

所以,阿三说明书说,S-Log可能会增加噪点,因为欠曝了使RAW数值变小了。但是,欠曝的目的是保证高光有足够的范围,如果拍摄时没有需要保留的高光,完全可以按照向右曝光的原则,用光圈、快门,+3.0EV曝光补偿,后期再调回去。

S-Log数据可以做到,JPEG数据就做不到了。

如果使用了PP7、PP8、PP9这样的S-Log,拍摄RAW,用Lightroom解码,会怎么样?

Lightroom一般都是使用标准的影调曲线,所以S-Log数据解码,会有曝光不足,色彩还是类似JPEG那样,要搞出灰蒙蒙、雾蒙蒙的S-Log效果,需要使用特别制作的LOG压缩曲线的dcp(Digital Camera Profile),制作这个很麻烦,我偷懒,上网找了一个佳能的C-Log的dcp,修改成阿三能用的格式,凑合看看。

关闭PP的RAW解码效果如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直接解码PP7的RAW照片如下(使用标准影调曲线)。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使用C-Log的dcp(sony ILCE-7RM3 LOG.dcp、C-Log曲线)解码效果如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Photoshop用3DLUT(ALEXA_Default_LogC2Rec709.cube)还原后的照片如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PP7曝光补偿+3.0EV的RAW,Lightroom使用sony ILCE-7RM3 LOG.dcp,Photoshop使用ALEXA_Default_LogC2Rec709.cube,适当调整曝光补偿后的照片如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最后,做个归纳总结。

1、PP是把照相机内部的RAW变成了一种更适合后期处理的数据,既不是原始RAW,也不是JPEG照片那样的数据。PP中使用S-Log压缩的数据是PP的亮点,经过S-Log变换的RAW数据,可以保留更多的高光范围,或者提升阴影部分后期空间,比JPEG那样的照片能有更好的后期效果。

2、PP对于拍照片意义不大,不会比直接处理RAW的效果好,但是不能使用RAW的情况下,比如拍摄视频,S-Log的后期处理空间很大,比没有S-Log的效果好太多。

3、进一步更详细的参考资料如下:
https://107cine_com/stream/5633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733691
https://107cine_com/stream/29437/
https://rawpedia_rawtherapee_com/How_to_create_DCP_color_profiles
https://www_ludd_ltu_se/~torger/dcamprof.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8439846459508359&wfr=spider&for=pc

3DLUT、dcp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JubvtVf42dzSL5LzllfYw
提取码:np80

写好就发,错了再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单眼 发表于 2019-1-1 16:41
对视频拍摄来说,快门与帧率有直接的关系,而且非常重要。
比如说用1/50的速度(也就是电影机的172.8°的快门角度)拍摄正常每秒24帧的电影正合适,那么当你想拍摄120的升格(慢动作)时还用这个速度就不行了。因为用1/50的速度每秒只能拍摄24帧而达不到120帧,这样就拍不出慢动作了。这时需要的不光是更高的速度还有相应的灯光(或者高感光度)来配合。相机、摄像机拍摄视频升格时只能用高感也是这个道理。

“快门角度”是描述快门速度与帧速率关系的一种有效途径。这个词是旋转快门遗留下的概念,带有开口角度的圆形叶片高速旋转,每旋转一圈就会让光线进入曝光一帧画面。角度越大,快门速度就越慢,一直到360度的上限时,快门速度变得和帧速率一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减门角度让快门速度变快。

快门角度变大,运动物体会更模糊,引起一帧中模糊结束位置与下一帧模糊开始位置间的距离变近。快门角度变小,运动物体会显得跳跃不连贯,这是因为运动模糊间的空隙变小了,让图像看来不连贯。尽管现在的摄影机不一定通过这种方式控制快门速度,但是快门角度这个术语是一个简单通用的方式,用于描述视频中运动模糊的效果。如果你希望在每帧画面中,物体移动时运动模糊很大,那么你就要选择一个大的快门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单眼 发表于 2019-1-1 15:04
我试着回答一下哈,图片中的那个180是速度,但不是拍摄图片的速度而是拍电影的快门速度,也叫快门开角,下面图片可以参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快门速度=1秒*(开角/360度)/帧频——shutter speed=1sec*(shutter angle/360°)/frame rate

原理:
圆形旋转快门的开角就是透光的地方,它占得比例就是旋转一圈的曝光比例。电影机工作时,帧频就是每秒旋转的圈数,24帧频就是一秒旋转24圈,每圈耗时1/24秒,开角是180度的话曝光时间就是1/24的180°/360°,算下来就是1/48秒。电影机习惯性用172.8°,就是因为这个开角下刚好快门速度为1/50秒,在交流电光源下能够避免掉异频闪烁。在中国地区,交流电50hz   24fps 下快门开角才常是172.8°,在某些地区交流电是60hz的情况下就不一样了。

而1280 ND自然是ND滤镜当时的设置情况,128指的是ND滤镜的128分之一,说明这个场景加了很多大功率的灯,现场很亮。白平衡后面的数字表明没有补偿就是5000K的色温。 ...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739
主题: 28
帖子: 1343
注册: 2001年2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12-26 05:04
不懂视频,也从来不拍视频,所以搞不清楚拍视频的参数。

1、曝光指数,就是ISO,ISO学名叫做推荐曝光指数。

2、ND可能是Neutral Density,中灰度滤镜。

3、看到网上常有人说帧率与快门的关系,不明白道理。按说快门与帧率没有什么关系,就像拍照片一样,快门不够快,无法冻结运动,拍出来的画面不清楚。

4、白平衡旁边的+0.0,估计类似LR的色调(Tint)。白平衡的色温,不管是绝对色温、相关色温,都是以K为单位,Tint的单位目前没有统一规定,可以用Mired,也可以用K,甚至可以自己定义尺度。

5、CC猜测是某种白平衡滤镜。

不懂乱猜,仅供参考,

对视频拍摄来说,快门与帧率有直接的关系,而且非常重要。
比如说用1/50的速度(也就是电影机的172.8°的快门角度)拍摄正常每秒24帧的电影正合适,那么当你想拍摄120的升格(慢动作)时还用这个速度就不行了。因为用1/50的速度每秒只能拍摄24帧而达不到120帧,这样就拍不出慢动作了。这时需要的不光是更高的速度还有相应的灯光(或者高感光度)来配合。相机、摄像机拍摄视频升格时只能用高感也是这个道理。

“快门角度”是描述快门速度与帧速率关系的一种有效途径。这个词是旋转快门遗留下的概念,带有开口角度的圆形叶片高速旋转,每旋转一圈就会让光线进入曝光一帧画面。角度越大,快门速度就越慢,一直到360度的上限时,快门速度变得和帧速率一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减门角度让快门速度变快。

快门角度变大,运动物体会更模糊,引起一帧中模糊结束位置与下一帧模糊开始位置间的距离变近。快门角度变小,运动物体会显得跳跃不连贯,这是因为运动模糊间的空隙变小了,让图像看来不连贯。尽管现在的摄影机不一定通过这种方式控制快门速度,但是快门角度这个术语是一个简单通用的方式,用于描述视频中运动模糊的效果。如果你希望在每帧画面中,物体移动时运动模糊很大,那么你就要选择一个大的快门角度,反之亦然。 本帖最后由 单眼 于 2019-1-1 16:48 编辑
以下内容由 单眼 于 2019-1-1 17:29 补充
照片和视频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照片需要凝固住某个高速运动的物体时,如果拍虚了就属于废片。但拍视频不一样,视频本身就是连续的动态影像,如果真想要把高速运动物体“凝固”住也是用高速摄影机拍下来,然后再用正常速度播放,这时候大家看到的慢动作镜头就是所谓的“凝固”了。

和拍视频相比拍照片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好的摄影师不会使用每秒十张、二十张的速度拍足球,因为往往最好的瞬间就在两张连拍中间,体育摄影除了掌握“提前量”之外也是需要感觉的。我不光自己有亲身体会我也知道很多最优秀的摄影师都很少用顶级机器上那个貌似很牛逼的连拍。拍一堆回家选的人其实还不懂摄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4.739
主题: 28
帖子: 1343
注册: 2001年2月
不爱西装爱武装 发表于 2018-12-25 23:02
LZ,这张图,请问一下你,帧率25,快门应该是25的2倍的倒数,就是1/50,为什么调到1/180?
快门一栏里,再往右,有个曝光指数 1280 ND,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白平衡 5000K 我懂,右边的 + 0.0 CC 又是指的什么呢?
完全看不懂啊,来请教下。

我试着回答一下哈,图片中的那个180是速度,但不是拍摄图片的速度而是拍电影的快门速度,也叫快门开角,下面图片可以参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快门速度=1秒*(开角/360度)/帧频——shutter speed=1sec*(shutter angle/360°)/frame rate

原理:
圆形旋转快门的开角就是透光的地方,它占得比例就是旋转一圈的曝光比例。电影机工作时,帧频就是每秒旋转的圈数,24帧频就是一秒旋转24圈,每圈耗时1/24秒,开角是180度的话曝光时间就是1/24的180°/360°,算下来就是1/48秒。电影机习惯性用172.8°,就是因为这个开角下刚好快门速度为1/50秒,在交流电光源下能够避免掉异频闪烁。在中国地区,交流电50hz   24fps 下快门开角才常是172.8°,在某些地区交流电是60hz的情况下就不一样了。

而1280 ND自然是ND滤镜当时的设置情况,128指的是ND滤镜的128分之一,说明这个场景加了很多大功率的灯,现场很亮。白平衡后面的数字表明没有补偿就是5000K的色温。 本帖最后由 单眼 于 2019-1-1 15:07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49
主题: 214
帖子: 1504
注册: 2016年3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12-26 05:04
不懂视频,也从来不拍视频,所以搞不清楚拍视频的参数。

1、曝光指数,就是ISO,ISO学名叫做推荐曝光指数。

2、ND可能是Neutral Density,中灰度滤镜。

3、看到网上常有人说帧率与快门的关系,不明白道理。按说快门与帧率没有什么关系,就像拍照片一样,快门不够快,无法冻结运动,拍出来的画面不清楚。

4、白平衡旁边的+0.0,估计类似LR的色调(Tint)。白平衡的色温,不管是绝对色温、相关色温,都是以K为单位,Tint的单位目前没有统一规定,可以用Mired,也可以用K,甚至可以自己定义尺度。

5、CC猜测是某种白平衡滤镜。

不懂乱猜,仅供参考,
这样啊,我就是纯好奇,来问问你,呵呵。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不爱西装爱武装 发表于 2018-12-25 23:02
LZ,这张图,请问一下你,帧率25,快门应该是25的2倍的倒数,就是1/50,为什么调到1/180?
快门一栏里,再往右,有个曝光指数 1280 ND,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白平衡 5000K 我懂,右边的 + 0.0 CC 又是指的什么呢?
完全看不懂啊,来请教下。


不懂视频,也从来不拍视频,所以搞不清楚拍视频的参数。

1、曝光指数,就是ISO,ISO学名叫做推荐曝光指数。

2、ND可能是Neutral Density,中灰度滤镜。

3、看到网上常有人说帧率与快门的关系,不明白道理。按说快门与帧率没有什么关系,就像拍照片一样,快门不够快,无法冻结运动,拍出来的画面不清楚。

4、白平衡旁边的+0.0,估计类似LR的色调(Tint)。白平衡的色温,不管是绝对色温、相关色温,都是以K为单位,Tint的单位目前没有统一规定,可以用Mired,也可以用K,甚至可以自己定义尺度。

5、CC猜测是某种白平衡滤镜。

不懂乱猜,仅供参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749
主题: 214
帖子: 1504
注册: 2016年3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12-20 10:02
LZ,这张图,请问一下你,帧率25,快门应该是25的2倍的倒数,就是1/50,为什么调到1/180?
快门一栏里,再往右,有个曝光指数 1280 ND,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白平衡 5000K 我懂,右边的 + 0.0 CC 又是指的什么呢?
完全看不懂啊,来请教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jiangxinjiang1 发表于 2018-12-20 09:56
支持楼主,我昨天做了详细测试,A9+85GM,图片如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14
主题: 2
帖子: 112
注册: 2012年8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jiangxinjiang1 发表于 2018-12-20 09:56
支持楼主,我昨天做了详细测试,A9+85GM,图片如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114
主题: 2
帖子: 112
注册: 2012年8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4-3 10:48
白色。


支持楼主,我昨天做了详细测试,A9+85GM,图片如下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12-18 14:11


有人认为光电二极管上的光电转换是直接的光子转换成自由电子,然后被转换出来的电子沿着电路像水流一样流动到后边电路计数读出来,其实是错了,这完全不是光电二极管的正确工作原理。电子-空穴对不会扩散到PN结外部,光线只能影响PN结上电子-空穴对的多少。

外部电路的信号传递的是电场,也就是电压,光速传播的。FC电容上电压变化是非常快的,因为容值和电路阻值都是非常非常小,与CMOS的时钟周期比,完全就可以认为电瞬间完成。

所以,全域快门就看控制TX信号的时钟频率了,如果要做到1/8000秒速度,要在0.000125秒内完成一个通断切换,而且只能有一个脉冲,不能多。

这种电路还有个大问题就是电路里的元器件多,还必须要做到一个像素空间内部,这必然会影响到光电二极管的尺寸,动态范围会有影响。等全局快门传感器开始装备到像机上,又会引起一番口水战,与传统卷帘快门比画质宽容度。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iZaZaD 发表于 2018-12-18 12:39
确实应该是电容,但是能不能造成不受光照影响就不知道了。 理论上可以把这个电容在电子电路层用金属铜层来做。

按我自己的理解,画了几张图,描绘一下4T结构像素的光电转换过程:
1、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2、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3、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4、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5、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6、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动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关键是步骤4~5 TX切换的速度能不能保证,在强光高速快门速度是是否能有足够快的切换时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9.834
主题: 61
帖子: 8210
注册: 2017年10月
rivershaw 发表于 2018-12-18 09:40
右边那个,应该看成一个电容,应该不会感光,所以我猜电荷转移相当于给电容充电,会很慢,


确实应该是电容,但是能不能造成不受光照影响就不知道了。 理论上可以把这个电容在电子电路层用金属铜层来做。

按我自己的理解,画了几张图,描绘一下4T结构像素的光电转换过程:
1、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2、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3、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4、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5、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6、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动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关键是步骤4~5 TX切换的速度能不能保证,在强光高速快门速度是是否能有足够快的切换时间。

全局快门就是用一个信号控制传感器上所有像素的TX信号,同时打开同时关闭,这个信号就是电子快门,要求这个信号切换足够快足够准确。 本帖最后由 iZaZaD 于 2018-12-18 12:4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877
主题: 48
帖子: 7403
注册: 2007年7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8
iZaZaD 发表于 2018-12-18 09:31
从上边的这个3T结构上看,确实是不能主动关闭PN结的曝光,只要有光照,PN结上就一直产生电子-空穴对直到PN结上的反向电压耗尽,所以这种结构实现不了全局快门。

但是4T结构就可以。 可以通过控制TX的通断来实现快门的通断,第一步让RST和TX同时导通,这样两个PN结都被充电产生反向电压,然后关闭TX,从关闭TX开始左边这个大的PN结就进入自由状态,由光照多少决定产生多少自由电子-空穴对,如果控制TX在这个PN结上电压完全耗尽之前再次打开同时关闭RST,这时两个PN结上的电压就会中和,也就是右边的PN结上会减少一部分,然后去测量减少的这部分就可以了。只要做成让右边这个PN结与光照无关就好了。


右边那个,应该看成一个电容,应该不会感光,所以我猜电荷转移相当于给电容充电,会很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A7R3相关技术问题(阿三之正典)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