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有实验表明氢燃料比燃油还安全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3163 回帖:801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2.189
主题: 17
帖子: 1685
注册: 2016年11月
裸男驾车 发表于 2018-6-3 22:52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全球正在运营的加氢站共有286座。其中,日本、美国和德国是加氢站最多的三个国家,分别有91座、60座和31座。。您这不知哪儿来的……

你来个英文来源? 我这个是wiki
https://en.※※※※※※※※※.org/wiki/Fuel_cell_vehicle

你的来源是是啥? 能不能找英文来源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866
主题: 53
帖子: 4999
注册: 2015年12月
eraseray 发表于 2018-06-03 21:24
嗯,截至2017年全美加氢站数量36座,您向说明啥?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全球正在运营的加氢站共有286座。其中,日本、美国和德国是加氢站最多的三个国家,分别有91座、60座和31座。。您这不知哪儿来的……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6.588
主题: 60
帖子: 973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臭手 发表于 2018-06-03 13:46
并非抬杠,本着讨论问题的心态探讨几个问题:
1. 可能由于本人从事专业的问题,我对非统计源期刊论文以外的所谓“科普知识”、讲座、普...

说的好,这个就跟马一龙的hyperloop的安全性一样。
70mpa啥概念,混合再好的碳氢化合物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压力不会超过15bar。
而这是700bar。

本帖由 vivo+Xplay6 客户端编辑于:2018-06-03 22:21:23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5.139
主题: 21
帖子: 13693
注册: 2002年3月
蔡心 发表于 2018-6-3 19:00
浅析氢燃料电池安全性:知识普及与技术提升一样重要
作者:周效敬 来源:电池中国网
中国储能网讯:其实,燃料电池比想象中更安全,我们对燃料电池多一分了解,对它的安全性能就会多一分信赖。燃料电池知识的普及仍任重道远。
10月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视察国内龙头燃料电池发动机企业时表示,中国氢燃料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形成“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行业态势。这无疑是对氢燃料电池企业的莫大鼓励。随着技术的发展,氢燃料电池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企业的青睐,国家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氢燃料电池被空前看好。
然而,氢燃料电池并非锂电池,其技术门槛之高并非锂电池所能比,由于普及程度不高,公众对氢燃料电池的了解少,对氢燃料电池车的安全尚有疑虑。
、、、、


并非抬杠,本着讨论问题的心态探讨几个问题:
1. 可能由于本人从事专业的问题,我对非统计源期刊论文以外的所谓“科普知识”、讲座、普及类的东西严重不相信,尤其拿这些东西来证明或说明一件事时。
学术期刊论文要经过编辑、2位以上审稿专家认可才会发表,最起码每句话、每个数字不会有歧义,发表之后会受到所有读者的关注甚至是重复试验,一但同样的材料程序无法重复获得结果,就会象河北那位教授一样受到广泛的质疑。
而科普类的、讲座类的没有这种严肃的态度,一方面专家可以随意表述,哪怕只是个趋势或猜想甚至只是个人看法;另一方面科普类的记者编辑不会象学术期刊的编辑那样关注实验程序分组是否合理、统计方法是否正确、试验过程是否可重复、试验结果是否可靠,而是更多的关注于如何措词能吸引眼球、如何断章取义混淆概念以区别于其他同类文章,或者直接点说为了吸引眼球可以胡说八道。
比较典型的就是前些年张X本的科普讲座、科普访谈,因为不是专业学术期刊所以可以随意说,但没听说他敢在专业学术期刊上这么忽悠。
所以、、、虽然这一大段引用了这位专家那位院士的话之类的,感觉还是没有什么说服力。

2. 你前面一直说的是“储存运输”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最后说了一大段还是讲的电池和气罐的安全,对于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性基本上没提。就直接说运输氢气的车怎么设计? 在夏天的阳光下能达到60度的温度,现在运汽油那么大的车,带着相当于几百万升的高压氢气满世界跑这个安全性怎么保证? 加氢站建在哪儿? 建在郊区市里人怎么加? 建在市内象北京这种地方哪个领导敢放一个这玩意在5环以内?  
可能很多人对70MPa没有太多的概念,这个压力相当于:在一辆夏利车的车顶上压了一艘满载的160米长的052D型※※※!! 民用建筑的承重似乎是0.2吨/平米,70MPa相当于7000吨/平米(这个结果不知道算错没有)。一但出现问题就算没有明火爆炸,光是压力本身就是一个灾难!
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数据能支撑住这句“目前氢气的储存输送都已经很好解决了”?? 这个结论太关键了、太重要了,直接可以影响整个国家战略布局的调整,没有半米厚的试验报告和统计数据支撑、、、真就敢嘴唇一碰就说“已经很好解决了”?

不可否认氢燃料电池本身是一种先进的东西,相对于传统电池是一种革命化的进步。但是配套的氢气制取、运输、储存都还看不到大规模推广的安全可靠的办法,不是实验室或建百八十个加氢站的规模,是以亿为单位的制取、运输和储存的规模。
我的观点一直是现在下结论都太早,无论说它是一个革命性的还是一个肥皂泡都还有点早,不必急着下定义,应该再看看、再观察一些年,这东西也不争时间(据说日本人为了推广是敞开专利的,而且就算不敞开现在扑上去跟过几年看准了再动手也没区别),看准了再下手并不迟。

本帖最后由 臭手 于 2018-6-3 21:55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89
主题: 17
帖子: 1685
注册: 2016年11月
裸男驾车 发表于 2018-06-03 20:03
现实是全球加氢站建立最多的三个国家是日美德……

嗯,全民加氢站数量截止2017年36座,您想说明啥?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89
主题: 17
帖子: 1685
注册: 2016年11月
裸男驾车 发表于 2018-06-03 20:03
现实是全球加氢站建立最多的三个国家是日美德……

嗯,截至2017年全美加氢站数量36座,您向说明啥?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6.588
主题: 60
帖子: 973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haiyangsea 发表于 2018-06-03 12:25
氢罐子压力是比较大的,破损的话气体逃逸速度非常快,如果不被明火点燃或富集的话,不太容易炸起来。
话说回来,易燃易爆的物质哪个都不好...

正因为压力高,氢气流速超级快,毫无疑问的,这样产生的静电会是一个氢气空气混合物的非常危险的引燃源。

本帖由 vivo+Xplay6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18.48
主题: 19
帖子: 14381
注册: 2008年4月
以前一个小民营厂的加氢装置爆炸,威力无比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4
主题: 1419
帖子: 17726
注册: 2003年6月
臭手 发表于 2018-6-3 18:26
如果不是开玩笑的话,不会。
给车用的氢都是高压、超高压状态存在,密度相当大,是不是以液态方式存在不知道,但最起码是远高于是氢气本身的密度。
加上那个大储气罐的重量,搞不好比汽油+油箱还要更重一些。


高压氢气,不是液态的。
液态氢是真的难伺候,除了火箭敢用外,汽车还真的不敢用。
本帖最后由 haiyangsea 于 2018-6-3 20:29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4
主题: 1419
帖子: 17726
注册: 2003年6月
strawberry 发表于 2018-6-3 17:35
70mpa的本身就比化学爆炸威力大了。


氢罐子压力是比较大的,破损的话气体逃逸速度非常快,如果不被明火点燃或富集的话,不太容易炸起来。
话说回来,易燃易爆的物质哪个都不好伺候,当初用煤的时候觉得石油危险,用石油的时候觉得电危险,用电的时候觉得核能危险,其实只要建立完整的体系,这些都可以为我所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6.866
主题: 53
帖子: 4999
注册: 2015年12月
eraseray 发表于 2018-06-03 19:03
没用,中欧美没一个大力发展的,必死


   现实是全球加氢站建立最多的三个国家是日美德……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6.588
主题: 60
帖子: 973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eraseray 发表于 2018-06-03 11:03
没用,中欧美没一个大力发展的,必死

德国在反思要不要把新能源发展纠偏到氢气储能上来。 问题不在于如何汽车储能,氢气,液氢还是燃料电池。

问题在于,德国新能源发电比例特别高,常年在30%,有些周末天气好的时候能到98%。

但新能源的最大问题是发电日均波动大,没法储存。

氢气是一个比较环境友好,能量密度高的储能方式。可以为电网削峰填谷。

本帖由 vivo+Xplay6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89
主题: 17
帖子: 1685
注册: 2016年11月
蔡心 发表于 2018-06-03 18:57
看来无忌大多还是惯性认为氢能源不安全的,但日本举国发展,国内也没因为安全问题而停止发展
相反却更大补贴

没用,中欧美没一个大力发展的,必死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浅析氢燃料电池安全性:知识普及与技术提升一样重要
作者:周效敬 来源:电池中国网
中国储能网讯:其实,燃料电池比想象中更安全,我们对燃料电池多一分了解,对它的安全性能就会多一分信赖。燃料电池知识的普及仍任重道远。
10月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视察国内龙头燃料电池发动机企业时表示,中国氢燃料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形成“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行业态势。这无疑是对氢燃料电池企业的莫大鼓励。随着技术的发展,氢燃料电池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企业的青睐,国家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氢燃料电池被空前看好。
然而,氢燃料电池并非锂电池,其技术门槛之高并非锂电池所能比,由于普及程度不高,公众对氢燃料电池的了解少,对氢燃料电池车的安全尚有疑虑。
氢气本身特性:易燃易爆 风险可控
氢气是易燃易爆品,它的可燃范围是4~75vol%,爆炸范围是18~59%vol,无色无味,人们凭感官无法对氢气的泄漏有所警觉,这或许就是人们对其有戒备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氢气并非不可捉摸,它的安全风险是可控的。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在空气中扩散速度快。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十五所研究员、航天新※※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靳殷实介绍,氢气向上扩散速度几乎可达到20m/s,是氮气的2倍,天然气的6倍。因此,除非受到屋顶、通风差的屋子或其他充有上升气体的场所限制,氢气的特性会防止它聚集在泄漏处周围。
靳殷实表示,氢气在室内发生泄漏会暂时聚集在天花板处,最终将转移到角落,因此,工业领域通常使用氢气感测器来检测氢气泄漏。几十年来,氢气感测器保持了极高的安全记录。
在开放空间,氢气的扩散系数是汽油的12倍,从危险程度上看,汽油的爆炸能量是相同体积氢气的22倍,在发生爆炸时,由于氢气密度远低于空气,爆炸会发生在气源上方,而汽油的爆炸则发生在燃料周围,汽油的危险程度远甚于氢气。
图左侧为氢气燃料爆炸,右侧为汽油发生爆炸
关于人们对氢燃料电池车安全问题的疑虑,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解读为,人们已经习惯于汽油作为燃料,对氢气这种燃料缺乏了解,如果采取必要的措施,氢气的安全是可以保障的。
储氢系统研发:为氢燃料电池提供安全保障
不可否认,国内外在运氢过程中都曾发生过一些事故,氢气压力超过储氢容器材料的最大压力极限,引起容器爆裂。因此,储存氢气的压力容器必须处于安全状态。
高压储氢瓶组是燃料电池供氢系统中的重要储能部件,也是安全隐患的根源所在。目前,储氢气瓶主要分为四类,即I金属气瓶、II金属内胆幻想缠绕气瓶、III金属内胆全缠绕气瓶和IV非金属内胆全缠绕气瓶。据了解,鉴于安全考虑,IV型氢气瓶目前在国内禁止使用,而I型、II型气瓶比较笨重,不适合在车上使用,国内在用的III型氢气瓶最多。
业内有企业针对当下氢气瓶存在的不足,研发出铝合金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采用整体成型的金属内胆,在其外表面缠绕浸渍过定量树脂的高性能纤维。这种气瓶在爆破试验、常温疲劳试验、坠落试验等项目中表现不错,将为氢燃料电池的安全再添保障。
国外70MPa储氢瓶技术比较成熟,在已经或即将量产的车型上搭载的多是70MPa储氢罐,比如丰田Mirai、本田Clarity等车型,续驶里程均在500km以上。国内目前已经开发出车载70MPa储氢瓶样机,据了解,上汽集团也基本掌握了70MPa高压储氢和加注系统关键技术。
除了氢瓶的研发外,氢瓶的固定程度也对氢燃料电池的安全影响重大。业内有企业在这方面比较用心,对储氢系统固定支架做了轻量化与可靠性设计,通过用足够强度的专用储氢系统固定支架将氢瓶组、氢瓶阀及高压管路集成在一起并用钢带支撑,确保高压氢瓶不因碰撞发生太大位移,从而避免连接管路断裂、变形,防止氢气发生泄漏。
安全检测控制: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何洪文教授在近日召开的燃料电池论坛上分享了他们团队关于整车的“氢-电”结构耦合安全控制策略,他们通过对氢气浓度、氢瓶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制定安全控制策略,当整车“氢-电”结构检测状态超出判定条件时,实现断电、断氢,提升整车安全性。
山东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达太教授向电池中国网介绍了他们的安全控制策略。该公司在安全检测和控制方面做得更为细致:选择抗氢脆材料,做好“氢-电”系统的防碰撞结构安全设计;进行过压、过流保护,当检测异常时,自动关断氢气供应,防止管路爆裂;进行过温保护,当温度超过允许最大值时,系统将自动泄气;对燃料进行监测,当检测到氢气压力过低时,提示司机加氢等。
企业对氢燃料电池的安全管控细致入微,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鉴于大量的试验和燃料电池整车的实际运行,衣宝廉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是完全有保证的,能够满足和符合国家碰撞安全标准。
标准持续完善:燃料电池产品安全有支撑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标准难保安全。相关标准的不断完善为燃料电池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规范了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
国家标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堆安全要求》对燃料电池发动机提出了通用性要求,规定燃料电池堆要有必要防护,防止其部件与外部高温部件或环境接触,燃料电池堆外壳应避免容易对人产生危害的结构;燃料电池堆中应用的材料对工作环境有一定的耐受性,燃料电池堆的工作环境包括振动、冲击、多变的温湿度、电势及腐蚀环境;对燃料电池堆的电压或电流进行监测或计算等。此外,标准还对燃料电池堆的机械结构安全、气密性安全提出了相应要求。
类似的标准有很多。据靳殷实统计,※※整车级燃料电池标准现行5个,包括《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示范运行配套规范》《示范运行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规范》《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等;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相关标准4个,包括《汽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技术条件》《乘用车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客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等;车载氢系统相关标准3个,包括《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加氢口》《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 技术条件》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 试验方法》;燃料电池相关标准现行27个,即将实施4个,包括《燃料电池 模块》《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低温特性测试方法》等。
其实,燃料电池比想象中更安全,我们对燃料电池多一分了解,对它的安全性能就会多一分信赖。燃料电池知识的普及仍任重道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以下引用

浅析氢燃料电池安全性:知识普及与技术提升一样重要
作者:周效敬 来源:电池中国网
中国储能网讯:其实,燃料电池比想象中更安全,我们对燃料电池多一分了解,对它的安全性能就会多一分信赖。燃料电池知识的普及仍任重道远。
10月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视察国内龙头燃料电池发动机企业时表示,中国氢燃料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形成“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行业态势。这无疑是对氢燃料电池企业的莫大鼓励。随着技术的发展,氢燃料电池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企业的青睐,国家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氢燃料电池被空前看好。
然而,氢燃料电池并非锂电池,其技术门槛之高并非锂电池所能比,由于普及程度不高,公众对氢燃料电池的了解少,对氢燃料电池车的安全尚有疑虑。
氢气本身特性:易燃易爆 风险可控
氢气是易燃易爆品,它的可燃范围是4~75vol%,爆炸范围是18~59%vol,无色无味,人们凭感官无法对氢气的泄漏有所警觉,这或许就是人们对其有戒备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氢气并非不可捉摸,它的安全风险是可控的。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在空气中扩散速度快。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十五所研究员、航天新※※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靳殷实介绍,氢气向上扩散速度几乎可达到20m/s,是氮气的2倍,天然气的6倍。因此,除非受到屋顶、通风差的屋子或其他充有上升气体的场所限制,氢气的特性会防止它聚集在泄漏处周围。
靳殷实表示,氢气在室内发生泄漏会暂时聚集在天花板处,最终将转移到角落,因此,工业领域通常使用氢气感测器来检测氢气泄漏。几十年来,氢气感测器保持了极高的安全记录。
在开放空间,氢气的扩散系数是汽油的12倍,从危险程度上看,汽油的爆炸能量是相同体积氢气的22倍,在发生爆炸时,由于氢气密度远低于空气,爆炸会发生在气源上方,而汽油的爆炸则发生在燃料周围,汽油的危险程度远甚于氢气。
图左侧为氢气燃料爆炸,右侧为汽油发生爆炸
关于人们对氢燃料电池车安全问题的疑虑,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解读为,人们已经习惯于汽油作为燃料,对氢气这种燃料缺乏了解,如果采取必要的措施,氢气的安全是可以保障的。
储氢系统研发:为氢燃料电池提供安全保障
不可否认,国内外在运氢过程中都曾发生过一些事故,氢气压力超过储氢容器材料的最大压力极限,引起容器爆裂。因此,储存氢气的压力容器必须处于安全状态。
高压储氢瓶组是燃料电池供氢系统中的重要储能部件,也是安全隐患的根源所在。目前,储氢气瓶主要分为四类,即I金属气瓶、II金属内胆幻想缠绕气瓶、III金属内胆全缠绕气瓶和IV非金属内胆全缠绕气瓶。据了解,鉴于安全考虑,IV型氢气瓶目前在国内禁止使用,而I型、II型气瓶比较笨重,不适合在车上使用,国内在用的III型氢气瓶最多。
业内有企业针对当下氢气瓶存在的不足,研发出铝合金内胆碳纤维全缠绕复合气瓶,采用整体成型的金属内胆,在其外表面缠绕浸渍过定量树脂的高性能纤维。这种气瓶在爆破试验、常温疲劳试验、坠落试验等项目中表现不错,将为氢燃料电池的安全再添保障。
国外70MPa储氢瓶技术比较成熟,在已经或即将量产的车型上搭载的多是70MPa储氢罐,比如丰田Mirai、本田Clarity等车型,续驶里程均在500km以上。国内目前已经开发出车载70MPa储氢瓶样机,据了解,上汽集团也基本掌握了70MPa高压储氢和加注系统关键技术。
除了氢瓶的研发外,氢瓶的固定程度也对氢燃料电池的安全影响重大。业内有企业在这方面比较用心,对储氢系统固定支架做了轻量化与可靠性设计,通过用足够强度的专用储氢系统固定支架将氢瓶组、氢瓶阀及高压管路集成在一起并用钢带支撑,确保高压氢瓶不因碰撞发生太大位移,从而避免连接管路断裂、变形,防止氢气发生泄漏。
安全检测控制: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何洪文教授在近日召开的燃料电池论坛上分享了他们团队关于整车的“氢-电”结构耦合安全控制策略,他们通过对氢气浓度、氢瓶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制定安全控制策略,当整车“氢-电”结构检测状态超出判定条件时,实现断电、断氢,提升整车安全性。
山东沂星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达太教授向电池中国网介绍了他们的安全控制策略。该公司在安全检测和控制方面做得更为细致:选择抗氢脆材料,做好“氢-电”系统的防碰撞结构安全设计;进行过压、过流保护,当检测异常时,自动关断氢气供应,防止管路爆裂;进行过温保护,当温度超过允许最大值时,系统将自动泄气;对燃料进行监测,当检测到氢气压力过低时,提示司机加氢等。
企业对氢燃料电池的安全管控细致入微,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鉴于大量的试验和燃料电池整车的实际运行,衣宝廉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是完全有保证的,能够满足和符合国家碰撞安全标准。
标准持续完善:燃料电池产品安全有支撑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标准难保安全。相关标准的不断完善为燃料电池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规范了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
国家标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堆安全要求》对燃料电池发动机提出了通用性要求,规定燃料电池堆要有必要防护,防止其部件与外部高温部件或环境接触,燃料电池堆外壳应避免容易对人产生危害的结构;燃料电池堆中应用的材料对工作环境有一定的耐受性,燃料电池堆的工作环境包括振动、冲击、多变的温湿度、电势及腐蚀环境;对燃料电池堆的电压或电流进行监测或计算等。此外,标准还对燃料电池堆的机械结构安全、气密性安全提出了相应要求。
类似的标准有很多。据靳殷实统计,※※整车级燃料电池标准现行5个,包括《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示范运行配套规范》《示范运行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规范》《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等;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相关标准4个,包括《汽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技术条件》《乘用车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客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等;车载氢系统相关标准3个,包括《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加氢口》《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 技术条件》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 试验方法》;燃料电池相关标准现行27个,即将实施4个,包括《燃料电池 模块》《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低温特性测试方法》等。
其实,燃料电池比想象中更安全,我们对燃料电池多一分了解,对它的安全性能就会多一分信赖。燃料电池知识的普及仍任重道远。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plus iOS10.0.2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看来无忌大多还是惯性认为氢能源不安全的,但日本举国发展,国内也没因为安全问题而停止发展
相反却更大补贴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plus iOS10.0.2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6.588
主题: 60
帖子: 973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臭手 发表于 2018-06-03 10:26
如果不是开玩笑的话,不会。
给车用的氢都是高压、超高压状态存在,密度相当大,是不是以液态方式存在不知道,但最起码是远高于是氢气本身...

氢气的临界温度远低于室温。加压不能成为液体。

本帖由 vivo+Xplay6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lovehunters 发表于 2018-06-03 05:46
这是你的心理吧? 广大群众哪有这么傻的? 氢弹跟氢气能是一回事么?...


只是夸张比喻,在人们心目中氢气不是比汽油和锂电池还危险吗?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plus iOS10.0.2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5.139
主题: 21
帖子: 13693
注册: 2002年3月
sandoo 发表于 2018-6-2 23:50
好奇加满氢燃料的汽车,车重是不是会变轻?然后就更省油了?


如果不是开玩笑的话,不会。
给车用的氢都是高压、超高压状态存在,密度相当大,是不是以液态方式存在不知道,但最起码是远高于是氢气本身的密度。
加上那个大储气罐的重量,搞不好比汽油+油箱还要更重一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2.728
主题: 51
帖子: 7666
注册: 2001年1月
年内主力装备
★ NIKON Z 9
NIKON D5
以目前插电式充电方式看,氢燃料电池其实更适合国情,使用更便捷。除非今后插电式快充速度能足够快(和加油时间差不多或更短),或可快速更换电池,续航里程还足够长(起码500km以上吧)。氢燃料电池主要看使用成本。其实普及不插油电混动作为过渡很好。非搞不成熟,不方便的插电式。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6.588
主题: 60
帖子: 9738
注册: 2006年3月
内容贡献勋章
haiyangsea 发表于 2018-06-03 02:57
但凡蕴藏巨大能量的物质,都不好伺候,要利用它就必须熟悉它的特性,顺着来就没事了。锂电池其实也非常危险的,一点不比氢气安全,只不过大家...
70mpa的本身就比化学爆炸威力大了。

本帖由 vivo+Xplay6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074
主题: 236
帖子: 11767
注册: 2003年9月
安全不安全我不知道,我就关心价格,氢燃料电池车多少钱一公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1.375
主题: 99
帖子: 1567
注册: 2008年12月
二十多年前小孩子流行玩氢气球,那会就经常听说出事故,不记得是罐子炸了还是气球炸了,反正死人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9.105
主题: 297
帖子: 34071
注册: 2000年12月
内容贡献勋章
蔡心 发表于 2018-6-3 12:39
我是导出大部人心理,广大群众不都这么认为吗


这是你的心理吧? 广大群众哪有这么傻的? 氢弹跟氢气能是一回事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59.105
主题: 297
帖子: 34071
注册: 2000年12月
内容贡献勋章
陪你荡秋千 发表于 2018-6-2 03:06
爆炸极限氢气是4.5%-76%,汽油是1.3%-6%。氢气爆炸极限更高,发生泄漏时氢气更加不容易到达爆炸极限。中学生氢气燃烧实验时仔细看就知道氢气燃烧时不会爆燃只在最后浓度低时由于空气混入会发生爆燃。

你把这个数据含义解释反了。显然汽油混合气的爆炸条件比氢气更苛刻啊。 汽油含量低于1。3%或者高于6%都不能炸。

氢气爆炸条件则比汽油宽泛的多, 4。5%到76%都可以炸。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禁言中
泡网分: 45.096
主题: 174
帖子: 10314
注册: 2004年11月
laurel_lei 发表于 2018-06-02 18:23
不会像氢弹爆炸。。。。。。。。
楼主知道氢弹是什么东西么...


我是导出大部人心理,广大群众不都这么认为吗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plus iOS10.0.2 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5.4
主题: 1419
帖子: 17726
注册: 2003年6月
fei01_LT 发表于 2018-6-3 00:10
炼油厂的高端加工工艺加氢裂化,就有非常大的危险性。早年※※这方面就出过重大事故,非常的惨烈,比汽油罐子燃烧爆炸要可怕一百倍。氢气的密封很难,高压状态就更难。说氢气安全是十分可笑的,此外,氢脆对钢铁强度性能也有很大损害,而车辆恰恰大量使用这东西。


但凡蕴藏巨大能量的物质,都不好伺候,要利用它就必须熟悉它的特性,顺着来就没事了。锂电池其实也非常危险的,一点不比氢气安全,只不过大家司空见惯不觉得而已。
汽车的高压氢气罐还是比较安全的,毕竟压力还不是很高,国内做35兆帕、45兆帕都没问题,日本做到70兆帕也没问题,国产也能做,就是应用的少。
车用储气罐低压的是铝合金外部卷绕符合材料;70兆帕的一般都是全复合材料。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364
主题: 7
帖子: 393
注册: 2017年8月
陪你荡秋千 发表于 2018-6-2 03:06
爆炸极限氢气是4.5%-76%,汽油是1.3%-6%。氢气爆炸极限更高,发生泄漏时氢气更加不容易到达爆炸极限。中学生氢气燃烧实验时仔细看就知道氢气燃烧时不会爆燃只在最后浓度低时由于空气混入会发生爆燃。

=========
内啥。。初三化学,※※炉吧!
没别的意思,就是字面所表达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1.678
主题: 1199
帖子: 12663
注册: 2011年3月
yanw0 发表于 2018-6-2 10:41
丰田未来都推广这么多年还是不行,和安全性没什么关系,还是成本太高,没人追涨,

现有的燃油车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是主流,混合动力是辅助,纯电车就是凤毛麟角的补充,

将来是神马动力驱动,大家还都在猜测和赌博


成本确实太高,丰田除非把价格降低到与汽油车接近的使用成本,否则愿意尝试的人还是很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4.128
主题: 51
帖子: 4789
注册: 2014年1月
典型的民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有实验表明氢燃料比燃油还安全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