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聊聊蔡司的大小B,Zeiss Biotar 75/1.5 和58/2 [主题管理员:雪随风]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84074 回帖:1440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35.977
主题: 14
帖子: 3995
注册: 2006年4月
支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9.606
主题: 51
帖子: 3788
注册: 2001年7月
我是在photorumors_com上看到的,但是这个不是个传闻而是新闻 :-)

https://photorumors_com/2019/02/27/meyer-optik-gorlitz-website-relaunched-under-new-ownership-admits-that-previous-product-were-converted-russian-and-or-chinese-lenses/

雪随风 发表于 2019-3-4 18:00
X兄,网上找了一下,没能找到Meyer新东家的信息,不知道您还记得信息来源的连接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xeransis 发表于 2019-3-3 17:21
不是海鸥收购了,是meyer新东家承认之前的某些镜头有复刻俄国头和中国头,然而型号我看不懂 那个50/2.9我有兴趣不过$1400实在是太贵了。

X兄,网上找了一下,没能找到Meyer新东家的信息,不知道您还记得信息来源的连接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居然还不能管理?继续灌水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为了能早点修改错误的标题,只能多灌水了,最后一帖,大家见谅。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为了能早点修改错误的标题,只能多灌水了,见谅。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为了能早点修改错误的标题,只能多灌水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为了能早点修改错误的标题,只能多灌水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为了能早点修改错误的标题,只能多灌水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为了能早点修改错误的标题,只能多灌水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为了能早点修改错误的标题,只能多灌水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还有一点不能不说的,就是在太阳刚刚下山以后,我个人觉得这时候是大B的色彩表现最舒服的时候,清而不淡同时艳而不浓,说不出的舒服感。用大B有一点好,就是很多时候出图基本不用调颜色,前面我发的图,基本都没有调整过色彩,很多直接就是机身直出的JPG缩图就行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为了能早点修改错误的标题,只能多灌水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为了能早点修改错误的标题,只能多灌水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时隔80年,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大B的话,他是一个充满缺陷的镜头,正是它的缺陷让它充满个性。

    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只有成像中心一个半径为几毫米的成像圈拥有极高的分辨率,哪怕比起几十年以后的镜头,中心成像一点不弱。但是中心半径为几毫米以外的成像区域,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分辨率极其低下,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恰恰是这样的效果,大B的“氛围感”特别明显,前提就是把要突出的人物放在比较中心的位置。所以在光圈全开下面,大B最适合的是单人照,或者最多双人照,人再多,大B就给你焦平面内柔焦了。如果收光圈的话,收到f8,整个焦平面的分辨率就很好了,这时候可以拍多人照片了。
下面的图片就是很明显的大B特有的焦平面内柔焦功能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大B的焦外很“二”,不过“二”的很有个性,有时候还挺舒服。由于像差形成的径向和切向分辨率的差异,和明显的口径腐,大B拥有明显的旋转焦外,这个也是大B最出名的地方。其实在老的高斯对称流行时期,很多镜头的焦外都有点旋,只不过大B的光圈比较大所以就比较明显。喜欢这样的风格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这样风格的人就受不了。同时,主体背景选择合适的话(没有点光源),哪怕光圈全开,也可以有不旋的背景。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大B的结构和镀膜,注定了大B是“吃光”大户,逆光的时候,太阳一旦直接照射到前面镜片上面,镜头的反差就会迅速降低,并且很容易出现光昏。往往这个时候,是我最喜欢用大B的时候,也是大B出片子最容易有感觉的时候。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样的效果。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抛开手动对焦这一点,大B的特性注定了它不是一个适用范围广的头。在通用性来说的话,徕卡的R80/1.4和蔡司后来的85/1.4都比大B好很多,更别说85GM,85L和S85A这些高分辨率的自动对焦头了。如果没有把手上的AF85mm头用烦了用的无聊了,真没有必要入大B;如果是喜欢折腾的人又喜欢旋焦的,可以考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红三十二军 发表于 2019-03-03 17:28
您想错了。是梅耶的母公司表示,此前梅耶复刻的若干镜头是用俄罗斯或中国制造的镜头改造的。这也就是说,您差点参加众筹的梅耶小B,极有可能...

真黑啊,老外太不老实了,还好原来我看中的也是大B。后来看见样片都是小图没有大图觉得不靠谱,就没有参加了。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xeransis 发表于 2019-03-03 17:21
不是海鸥收购了,是meyer新东家承认之前的某些镜头有复刻俄国头和中国头,然而型号我看不懂 那个50/2.9我有兴趣不...

原来这样啊😓😓😓😓😓😓
这个理解真的出入大了。
还好我感兴趣的是大B。
本帖由 色影无忌论坛小程序 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39
主题: 25
帖子: 802
注册: 2013年11月
雪随风 发表于 2019-3-3 16:50
海鸥要收购Meyer哪几个光学牌子啦?如果真是这样,也算是个有趣的消息。之前我就猜肯定会有中国企业去收购他们的,没想到是海鸥。刚好以前的海鸥58/2也是小B的复刻版,猿粪啊😁😁😁😁
我之前看的是大B,小B我有几个了就不考虑。当时看到的时候,早鸟价的$1000和$1200众筹平台上的都满了,只剩下$1400的,就没有参加。还好没有参加😁😁😁


您想错了。是梅耶的母公司表示,此前梅耶复刻的若干镜头是用俄罗斯或中国制造的镜头改造的。这也就是说,您差点参加众筹的梅耶小B,极有可能是用海鸥64的镜片重新组装的玩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9.606
主题: 51
帖子: 3788
注册: 2001年7月
雪随风 发表于 2019-03-03 16:50
海鸥要收购Meyer哪几个光学牌子啦?如果真是这样,也算是个有趣的消息。之前我就猜肯定会有中国企业去收购他们的,没想到是海鸥。刚好以前的海...


不是海鸥收购了,是meyer新东家承认之前的某些镜头有复刻俄国头和中国头,然而型号我看不懂 那个50/2.9我有兴趣不过$1400实在是太贵了。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红三十二军 发表于 2019-03-03 15:39
根据最近的消息,没准儿您真买了梅耶复刻的小B,还是海鸥的玩艺呢。

海鸥要收购Meyer哪几个光学牌子啦?如果真是这样,也算是个有趣的消息。之前我就猜肯定会有中国企业去收购他们的,没想到是海鸥。刚好以前的海鸥58/2也是小B的复刻版,猿粪啊😁😁😁😁
我之前看的是大B,小B我有几个了就不考虑。当时看到的时候,早鸟价的$1000和$1200众筹平台上的都满了,只剩下$1400的,就没有参加。还好没有参加😁😁😁
本帖由无忌论坛小程序编辑于:2019-03-03 17:09:3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39
主题: 25
帖子: 802
注册: 2013年11月
雪随风 发表于 2019-3-3 15:22
D850这个套一直想拆下来,一直懒的折腾
冬菜估计不停产也不行,大B价格当时比较高,性价比低;可能是蔡司以前保留的适合大B用的镧系玻璃估计也用完了,新的镧系玻璃玻璃系数估计有了变化;还有就是日本相机和镜头的冲击,这些可能的原因,再加上大B自身的缺陷,肯定是要停产的。
之前Meyer想复刻大B和小B,在网上众筹了,我差点也凑热闹了,不过后来看到说是图利要代工新的大B和小B就没有参加。还好没有,现在Meyer都破产了。


根据最近的消息,没准儿您真买了梅耶复刻的小B,还是海鸥的玩艺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xeransis 发表于 2019-3-3 14:16
哇,雪兄好东西真多, D850还有个套套!

东蔡要是没有停产就好了,哎

D850这个套一直想拆下来,一直懒的折腾
冬菜估计不停产也不行,大B价格当时比较高,性价比低;可能是蔡司以前保留的适合大B用的镧系玻璃估计也用完了,新的镧系玻璃玻璃系数估计有了变化;还有就是日本相机和镜头的冲击,这些可能的原因,再加上大B自身的缺陷,肯定是要停产的。
之前Meyer想复刻大B和小B,在网上众筹了,我差点也凑热闹了,不过后来看到说是图利要代工新的大B和小B就没有参加。还好没有,现在Meyer都破产了。
以下内容由 雪随风 于 2019-3-5 10:56 补充
漏了一个停产的官方原因,就是东西菜打官司的事情。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9.606
主题: 51
帖子: 3788
注册: 2001年7月
哇,雪兄好东西真多, D850还有个套套!

东蔡要是没有停产就好了,哎

雪随风 发表于 2019-3-3 13:51
X兄好,论坛原来就有个大B的帖子,上面说的关于大B的出身有些误导,就发个帖子补充说明了一下而已。现在标题有错,看来要多灌点水才能申请修改标题了
我的大B是改口用到尼康上面的,不改口的话,可以考虑M42原口的。M42口的大B,用最薄的M42转尼康F口转接环的话,虽然无穷远不能合焦,但是拍人的话基本对焦距离也够用了。
小B的话,我版本比较多,我一直用着M42转尼康F口的,也是无穷远不合焦,最远对焦距离比大B要近不少,大概只能对2米左右,拍半身人像和大半身人像的话也勉强够用了。更多时候是用a7系列上面,无穷远合焦,而且还有防抖,就是直出色彩没有泥坑舒服。
所以前几天送了两个镜头去改泥坑口,以后还是打算直接泥坑用算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9.606
主题: 51
帖子: 3788
注册: 2001年7月
哇,雪兄好东西真多, D850还有个套套!

东蔡要是没有停产就好了,哎

雪随风 发表于 2019-3-3 13:51
X兄好,论坛原来就有个大B的帖子,上面说的关于大B的出身有些误导,就发个帖子补充说明了一下而已。现在标题有错,看来要多灌点水才能申请修改标题了
我的大B是改口用到尼康上面的,不改口的话,可以考虑M42原口的。M42口的大B,用最薄的M42转尼康F口转接环的话,虽然无穷远不能合焦,但是拍人的话基本对焦距离也够用了。
小B的话,我版本比较多,我一直用着M42转尼康F口的,也是无穷远不合焦,最远对焦距离比大B要近不少,大概只能对2米左右,拍半身人像和大半身人像的话也勉强够用了。更多时候是用a7系列上面,无穷远合焦,而且还有防抖,就是直出色彩没有泥坑舒服。
所以前几天送了两个镜头去改泥坑口,以后还是打算直接泥坑用算了。
本帖最后由 xeransis 于 2019-3-3 14:18 编辑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xeransis 发表于 2019-3-3 13:07
雪兄开新帖了啊,赞一个。 这俩头用到尼康机身上是改口了还是接环?

X兄好,论坛原来就有个大B的帖子,上面说的关于大B的出身有些误导,就发个帖子补充说明了一下而已。现在标题有错,看来要多灌点水才能申请修改标题了
我的大B是改口用到尼康上面的,不改口的话,可以考虑M42原口的。M42口的大B,用最薄的M42转尼康F口转接环的话,虽然无穷远不能合焦,但是拍人的话基本对焦距离也够用了。
小B的话,我版本比较多,我一直用着M42转尼康F口的,也是无穷远不合焦,最远对焦距离比大B要近不少,大概只能对2米左右,拍半身人像和大半身人像的话也勉强够用了。更多时候是用a7系列上面,无穷远合焦,而且还有防抖,就是直出色彩没有泥坑舒服。
所以前几天送了两个镜头去改泥坑口,以后还是打算直接泥坑用算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9.606
主题: 51
帖子: 3788
注册: 2001年7月
雪兄开新帖了啊,赞一个。 这俩头用到尼康机身上是改口了还是接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红三十二军 发表于 2019-3-3 13:09
大B的最大光圈是1.5,楼主大概笔误了。

谢谢提醒,才发现标题居然是1.4,打错了没有注意。只能等以后能申请修改的时候再改过来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839
主题: 25
帖子: 802
注册: 2013年11月
大B的最大光圈是1.5,楼主大概笔误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后期Biotar 75/1.5的结构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3.038
主题: 41
帖子: 10428
注册: 2006年1月
无忌原来有个Biotar 75的帖子,可惜资料不多而且贴主很多年不上无忌了,刚好周末有空,就补充一下关于大B的一些资料吧。
原帖子:Carl Zeiss Biotar 75/1.5 (漩涡散景大集合,有这个特点的图片都来贴上)

对色彩口味更重,喜欢标头焦段的,可以看看小小B,Biotar 50/1.4,有兴趣的,推荐宣兄的帖子
carl zeiss jena biotar 50 1.4 红T 电影镜头

   要说大B和小B,就不能不说Biotar之父,蔡司的Willy Merté博士,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蔡司出名的光学设计师。百度上的资料:
******************************************************************************************************************************
   威利.墨尔特 (Willy Merté,1889年-1948年),德国光学设计家。1889年生于德国德累斯顿(Dresden)。1912年获得耶拿大字博士学位。次年受聘于德国蔡司公司为光学设计师。
******************************************************************************************************************************(以上是百度的资料,资料真少啊)************************************

墨尔特博士是在耶拿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的, 23岁毕业以后,在24岁放弃大学教师的职务,跑到了蔡司,以后才有了Biotessar,Biotar(1927年推出第一个电影机上用的Biotar镜头)等系列镜头。在墨尔特博士推出大B和小B之前,他在小像场的电影头已经有了近十年的Biotar系列的积累,135mm相机方面,紧随着Contax的Biotar 4cm(42.5mm)
/2 和Robot系列的Biotar4CM/2镜头之后,在1936年和1938年推出了135单反相机系统的Biotar 5.8cm/2和Biotar 7.5cm/1.5(应该是基于早期29年的Biotar 100mm/1.4专利做了调整)。

Biotar 7.5cm/1.5推出的时候,当时可以说是惊为天人,这是相机※※上第一个大光圈人像镜头(Meyer的Plasmat F1.5电影头兼顾到135系统的少量镜头不算),哪怕蔡司自己的工程师要买这么一个镜头都要不吃不喝不用,攒上两三个月的钱才能买得起一个。6片4组的高斯机构,其中用上了蔡司独门秘方的高折射低色散玻璃,在当时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就此一家。可惜啊,大B生不逢时,出生一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在年二战结束以前,大B还是有生产的。在二战结束以后,蔡司在耶拿工厂落到了苏联的手上,蔡司能撤走的就只有人才了,很多资料设备和玻璃原料都没有办法搬走了。墨尔特博士在二战期间胸部受到了伤害,在战争后期也撤离了耶拿去了西德。由于原材料和专利的限制,哪怕是当时战后的西德蔡司都没有办法再生产Biotar 75和 58,这才又有了后来的重新启用Planar这个名称的整个系列。

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来分辨菜头和后来的东菜头,就是看镜头编号的第一个数字。28以前开头的就是德国菜头,29开头的就是战后冬菜了(仅限于那个时期的编号,后来2字开头编号的镜头是西菜样品头独有的编号开头)。

大B的版本很多,不算电影版,就相机版本就有不少。无忌上面之前一个帖子上面说,如果安装光圈叶片来分,确实可以分两个版本,分为18片光圈叶片的老版和10片叶片的新版。不过我个人感觉那样太笼统了。在淘宝上面搜了些图片,整理了一下,版本从左到右。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最左边的是Biotar 75/1.4的结构图,然后就是第一代的Biotar 7.5cm,这一代有铜身和铝身无膜版本、单膜有铝身红“T”版本和意大利Rectaflex版本。这一代的大B最小光圈是F16,光圈叶片是18片,最近对焦距离是1米;
接着就是第二代产品,这个版本开始就算是44年苏联占领耶拿后的产品了,从这一代开始,以后的大B都属于战后产品了,这个版本也是最常见的瘦身版本大B。这一代最小光圈从F16变为F22了,光圈叶片还是18片,也是最后一代F22光圈的镜头了,最近对焦距离也是1米,镀膜都带红“T”;同时还有小部分Contax RF口的。最近对焦距离也是1米,镀膜都带红“T”;从蔡司的资料来看,蔡司没有自己生产过L39卡口的大B。
最后就是最常见的胖版大B了,这一代是当年冬菜老大Dr. Zoellner魔改过的,最小光圈从F22又变回了F16,光圈叶片从18片缩水到10片,滤镜口径从55mm变道58mm,最近对焦距离从1米变到0.8米,这个版本的早期镀膜都带红“T”,55年以后的镀膜就没有了红“T”。这个版本可以说是生命力最强的版本,一直从50年初初生产到60年代末停产。所有版本的大B加起来一共20000支左右。
网上找到一张4、50年代的相机报价图,上面有当时大B的价格,现在回头一看,几个里面当时最贵的现在最便宜
以上的算是正史,战争期间,能保留的东西太少了。而且墨尔特博士由于在二战期间受了伤,战争后期去了西德,后来也和其他不少科学家一样,在47年被移民去了美国,终身不得回德国。可惜由于身子虚弱,在48年这位光学天才就与世长辞了,享年59岁。在二、三十年代,墨尔特博士主要是负责电影头方面的开发,在38年以前,其实Biotar 7cm/1.4就已经在电影头里面用上了,电影版的Biotar 7cm/1.4 没有75那么旋,应该说Biotar系列本来就是为了电影头开发的,只是刚好要给单反135相机设计镜头,就直接把7cm/1.4改了一下变成75/1.5给135相机用了。大B全开的特性,确实更加适合小像场的电影机使用。
关于各个版本的成像素质,我基本同意原来帖子里面的结论,由于东德保留了原来蔡司的厂房,工人,大部分资料、设备和材料,当时有能力和资源跑路的也就只是蔡司的高层人员而已,所以后来冬菜生产的大小B质量还是很过硬的,这也是我在冬菜里面保留了Biotar系列镜头的原因。魔改过的胖版本大B在中场和边缘分辨率比起瘦身版本有一些提升,整体分辨率算是提升了。
码字太累人,先写这么多,大B的特征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我就不多说了。以后有空再写简单写下小B,大家有兴趣就去老帖子也看看,哪里的大B图片也不少。
(以上信息,如有错漏,请大家指正)

*****************************************还是简单补充一下大B的一些成像特点吧*****************************************

    时隔80年,现在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大B的话,他是一个充满缺陷的镜头,而正是它的缺陷让它充满个性。
    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只有成像中心一个半径为几毫米的成像圈拥有极高的分辨率,哪怕比起几十年以后的镜头,中心成像一点不弱。但是中心半径为几毫米以外的成像区域,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分辨率极其低下,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恰恰是这样的效果,大B的“氛围感”特别明显,前提就是把要突出的人物放在比较中心的位置。所以在光圈全开下面,大B最适合的是单人照,或者最多双人照,人再多,大B就给你焦平面内柔焦了。如果收光圈的话,收到f8,整个焦平面的分辨率就很好了,这时候可以拍多人照片了。
    大B的焦外很“二”,不过“二”的很有个性,有时候还挺舒服。由于像差形成的径向和切向分辨率的差异,球差过矫和明显的口径腐,大B拥有明显的旋转焦外,这个也是大B最出名的地方。其实在老的高斯对称流行时期,很多镜头的焦外都有点旋,只不过大B的光圈比较大所以就比较明显。喜欢这样的风格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这样风格的人就受不了。同时,主体背景选择合适的话(没有点光源),哪怕光圈全开,也可以有不旋的背景。大B从焦内过渡到焦外的时候,表现其实并不是很给力。但是,真正到了焦外的时候,大B所拥有的“形散开而神聚”的功力就能体现出来了,焦外物体的轮廓能够隐约表现出来,不像很多的现代大光圈镜头,很多时候形状不可辨认,当然这个特征区别还是比较细微的。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的样子?其实就是类似电影头里面讲究的“呼吸效应”,但是又不是完全一样的东西。
    大B的结构和镀膜,注定了大B是“吃光”大户,逆光的时候,太阳一旦直接照射到前面镜片上面,镜头的反差就会迅速降低,并且很容易出现光昏。往往这个时候,是我最喜欢用大B的时候,也是大B出片子最容易有感觉的时候。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样的效果。
    抛开手动对焦这一点,大B的特性注定了它不是一个适用范围广的头。在通用性来说的话,徕卡的R80/1.4和蔡司后来的85/1.4都比大B好,更别说85GM,85L和S85A这些高分辨率的自动对焦头了。如果没有把手上的AF85mm头用烦了用的无聊了,真没有必要入大B;如果是喜欢折腾的人又喜欢旋焦的,就可以考虑。
*********************************************************以下是小B的简单介绍*******************************************************

蔡司小B最早发布的时候应该是1936年,比大B发布时间1938年是早了两年,和大B同样的6片4组高斯结构(细微变化)。(结构图左边小B,右边大B,两个镜头大小比例不一定精确)
早期小B也是一个不便宜的镜头,基本等于一个月人工的价格,和大B一样战后德国也一直继续生产小B到60年代。这个镜头的产量还是很大的,比大B要多很多,现在要找一个也很容易,就是这几年价格涨了不少,性价比显得比较低了,毕竟俄罗斯的复刻版Helios-44镜头更多更便宜,可能各方面都比原版小B差点,但是胜在性价比高啊。

小B的版本:
感觉可以把小B分三个版本:
1、   战前第一代版本。这个版本的小B只有银色,40.5mm口径,8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0.9m。这版本早期是无镀膜的白头(最小光圈f16),后期靠近40年代就开始有带“T”的镀膜版本了(最小光圈f22);卡口主要是螺口和EXA口
2、   战后第二代版本。这个版本的小B有银色和黑色,40.5mm口径,17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0.9m。这个版本其实里面也有很多细小的版本差别。同样的颜色,不同的光圈环上部(银色的光圈环和滤镜环有空隙,黑色的没有);不同的光圈环直接(图上的两个都是光圈环比镜身红色三角部分要粗一点,有的版本是光圈环和镜身红色三角部分一样粗的);不同的景深刻度标记线(图上2和2.8光圈的景深刻度,银色的是直角,黑色的是钝角);不同的光圈数字大小等;卡口主要是螺口和EXA口
3、   战后第三代胖版。这个版本的小B慢慢的开始节省成本了,优点就是最近对焦距离变成0.5m,不过光圈叶片变少了,早期37开头以前的还是12片光圈叶片,后面也有带红“T”,不过光圈开始是10片了。再后面就开始不带红“T”了,都是10片光圈叶片。这个版本的小B是产量最多,生产周期最长的,版本就更多了。有M42螺口,EXA口,百佳口等等,后期的螺口和百佳口镜身还有更胖一点的。这个版本的小B是最容易找到的,也是性价比最高的,用起来特别是单反上面也是最舒服的,前面两代的对焦环有点太小和太靠卡口位置了。
从左到右:
1:战前第一代小B,只有银色
2:战后第二代小B,银色
3:战后第二代小B,黑色
4:战后第三代小B前期,只有银色
5:战后第三代小B中期,只有银色
6:小小B,Biotar 50/1.4
不同镜头的不同光圈叶片数目
第一行:左变战前版本是8页;中间和右边是战后二代17页;
第二行:左边是早期胖版12页,中间是中后期胖版10页,右边是小小B Biotar 50/1.4,只有8页

关于各个版本的画质区别,我各人觉得个体差异比版本差异更大,我自己在单反上是用早期三代12片光圈的那个镜头比较多,然后在无反上就是17页光圈的第二代,其他的几个版本基本不用。
小B的成像特征和大B很接近,更多人是通过小B的旋焦知道这个镜头。由于小B的焦距短一点和光圈小一点,所以相对没有大B性格那么明显(没那么旋,和焦外光斑没有那么夸张),拍半身人像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和大B一样,全开中间分辨率很不错,然后也和大B一样的由中心到周边开始衰减。可能是最大光圈设计的原因,同样在f2.0光圈,小B没有大B分辨率衰减的那么厉害。

*********************************************************以下是大B用户的一些作品*******************************************************

yhfsxh0812兄的GFX50S+大B,轻微暗角
宣古直兄的瘦身大B拍的PLMM
宣兄小小B的作品
sunnytrust兄的大B作品
c130s兄用大B收光圈拍风景,和全开的表现
徐徐ㄨ秋風兄的小B人像
少许兄的大B人像作品
雪随风 编辑于 2023-04-30 15:52
相关标签: 50/1.4 Contax 蔡司 光圈
(4)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聊聊蔡司的大小B,Zeiss Biotar 75/1.5 和58/2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