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的前身叫蔚州,古燕云十六州之一。
在后人绘制的
※※地图上,蔚州左邻云州(今山西大同),右邻幽州(今京津以西)。
1931年,中华
※※※※改蔚州为蔚县,县
※※所在地后设在蔚州镇(今县城)。
图中的南安寺塔,坐落在蔚州镇,是当今蔚县地标性建筑。
南安寺塔始建于北魏,辽代重修,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3月的暖泉(现已改造)
西古堡
蔚县村堡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村堡,位于蔚县暖泉镇西古堡村。
西古堡建筑面积67300平方米,南北堡墙各建有一座砖包小瓮城,两瓮城均朝东开门,各建有堡门一座,据说是当年官府所在地。
瓮城内有地藏寺、观音阁、戏楼、等建筑,属于大村山寨式围堡,已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蔚县古戏台
蔚县现存古戏台都是清代建筑,这与山西梆子(晋剧)在道光年间复兴繁衍有关。
清末蔚州的大村都有戏台,繁华乡镇都有戏班子。村堡婚丧嫁娶、逢年过节都请当地班子来唱戏。
看戏是蔚县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蔚县晋剧团、晋剧社、乡村班子仍在演出。
虽然老戏台多已废弃,但从中可以看出蔚州
※※文化生活的辉煌。
蔚州秧歌(剧)
亦称蔚州梆子,是中国北方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道光年间,随着山西中路梆子向北发展延伸而出现,蔚州秧歌在河北蔚县和山西广灵一带壮大起来。蔚州秧歌唱腔接近山西梆子,但保留有独立的剧目和唱法。
蔚州的发源地据说在曹疃村,至今仍有一些村民在演唱,已列为省级非遗。
这是专业剧团在灵岩寺前为游人演出蔚州秧歌《花烛错》的情形。
蔚县剪纸
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传统民间艺术,已列为国家非遗项目,七十年代就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项目。改革开放后剪纸工具改革,由"剪"变"刻",在题材、造型和色彩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民间剪纸新流派。
这是蔚县剪纸非遗传人周永明的夫人(中,红衣老人)给子孙后代传授手功剪纸技术的情形。
打树花
蔚县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古老特色的节日社火,至今已有数百年
※※,属于省级非遗。
其过程是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闪光飞花。铁水飞溅,状如枝繁叶茂的金树冠,被称之为"打树花"。
蔚县青砂器
省级非遗,当地传统手工艺制品。用当地"甘子土"作坯,经过1400摄氏度高温烧制而成。烧成的器皿呈蓝灰色,具有煮食品、药物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特点。
这是蔚州青砂器第五代传人王龙磊烧制青砂器的情形
真武庙
又称玄武宫,蔚县当地人发音zheng wang miao。
玄武是中国神话中的北方四神之一(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相传他本是古净乐国王的太子,入武当山修炼,历经四十二年功成,化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真君。
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因避讳改玄武为真武,道号“真武
※※”。
明成祖朱棣自称征战扫北曾得到真武
※※神助,大明永乐十年圣旨昭告天下重修武当山玄帝宫。
蔚州的玄帝宫(真武庙),多是此后兴建的。
关帝庙
中国北方常见庙宇,庙中供奉主神为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
满清入关后,在清廷倡导下,民间普遍“尊孔”和“崇圣”,兴建关帝庙和文昌阁。
这就是单堠村咸丰元年改建的关帝庙,庙中的石碑详细记载了兴建过程。
关帝庙壁画
蔚县现存老寺庙中,艺术价值最高的当是壁画。
寺庙壁画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三国演义和民生为主要题材,再一类是以佛教信仰为主要题材。
这就是单侯村关帝庙壁画之一《三英战吕布》
村堡生活(庄窠堡)
村堡风光(北马圏)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本帖最后由 渔泊涯 于 2020-11-19 09:04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