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简单梳理下自己喜欢的舒伯特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774
主题: 339
帖子: 3180
注册: 2001年12月


先摘录一段,凑个篇幅:

他,所有最出色的作曲家中最早去世的,32岁不到就演完生命的闹剧,比莫扎特还年轻。所有人都称他为“歌曲之王”,这是一个十分错误的正确说法。无疑,他是世界※※最伟大、独一无二的歌曲作曲家,即使加上流行音乐,这个结论也是绝对成立的。他17岁所写的东西,例如“魔王”,就成了全世界写歌曲的人的噩梦,至今无人超越。有了他,艺术歌曲才成为能和交响乐、室内乐平起平坐的音乐形式。一首好的艺术歌曲,绝对比一首垃圾交响乐有着更大的价值,就像王维的二十个字,比绝大多数人的长篇都有价值得多。
但他绝对不只是一个歌曲作曲家,在他完成所有创造的年龄,贝多芬连“英雄”的影子都没看到,不要说“命运”“田园”“合唱”了。而他,留下了贝多芬之后最好的弦乐四重奏、最好的钢琴奏鸣曲、最好的交响乐,还有一部※※上最好的C大调五重奏,像“鳟鱼”之类的,只能算他一般化的作品了。一般人只知道他的“未完成”,或“伟大”,而“伟大”之后的“第十”,只写了三个乐章,最伟大的音乐,马勒,差远了。
他,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完成了一部半的交响乐,三部钢琴奏鸣曲、还有最伟大的C大调五重奏,当然还包括一部声乐套曲以及弥撒等,其他人三生都不可能达到的高度,他,三个月就完成了。而前面,他还留下了1000多部的作品,都是最优秀的作品。舒曼,德国※※上最好作曲家之一,曾动情地说,他只对星星呼唤这个人的名字,而一百多年后,依然听到星星动情地呼唤,呼唤着他的名字:Franz Schubert。-
----------------------------------以上评价来自300年后的知音缠中说禅

言归正传,聊下自己喜欢的舒伯特。剔除声乐、交响什么的,聚焦下列作品:

1、第21钢琴奏鸣曲 - - D.960 - - (1828 )

2、即兴曲两组8首 - - D.899.935 - - (1827-1828 )

3、小提琴奏鸣曲4首 - -D.384.385.408.574 - - (1816 - 1817)

4、大提琴奏鸣曲“阿佩乔尼”- - D.821 - - (1824)

5、两首钢琴三重奏 - - D.898.929 - - (1827)

6、最后四首弦乐四重奏- - D.703.804.810.887 - - (1820 - 1826 )

7、C大调弦乐五重奏 - - D.956 - - (1828)

抽时间再把我最喜爱的版本介绍下……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浏览:8353 回帖:246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老坛泡菜
泡网分: 64.957
主题: 126
帖子: 62314
注册: 2014年10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5D Mark III
NIKON D810
记得1992年吧,我买到了朋友手里的一张李赫特在东京演奏会的实况黑胶唱片,那时的我听古典不到两三年,唱片的封好像是夜晚的路灯,背面是里赫特在演奏的照片,里面就有舒伯特的作品也就是仅仅听了几遍。以后的CD收藏里有霍洛维茨,布伦德尔,海布勒等人的版本,这几位也是我听得最多的。后来又迷上了内田光子的两张舒伯特的钢奏录音。至于像皮雷斯,基默尔曼的即兴曲的演奏版本不是很感兴趣,听了几次就被冷落了。里赫特的版本我有他的飞利浦专辑,就是楼主照里里赫特自己签名的那张。至于舒伯特室内乐的唱片我买的就比较多,也比较的杂。钢琴三重奏的唱片很好听,我有美艺的组合,黑胶CD都有,但是总觉得三件乐器孤单了一些。更喜欢他的弦乐四重奏,五重奏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安徽省
泡菜
泡网分: 0.269
主题: 4
帖子: 227
注册: 2020年8月
有好几部电影使用了这部三重奏,最感人的是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巴里·林登。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泡菜
泡网分: 0.081
主题: 1
帖子: 69
注册: 2020年7月
雕刻时光 发表于 2021-04-17 19:39
先摘录一段,凑个篇幅:
他,所有最出色的作曲家中最早去世的,32岁不到就演完生命的闹剧,比莫扎特还年轻。所有人都称他为“歌曲之王”,这是一个十分错误的正确说法。无疑,他是世界※※最伟大、独一无二的歌曲作曲家,即使加上流行音乐,这个结论也是绝对成立的。...
舒伯特的这首《第二号钢琴三重奏》第二乐章揪心揪肺,美得无以复加。
有乐评认为,作品呈现出一种“啼血般的美艳”。
舒伯特本人这样评价D.929:“它不是献给某个人的馈赠,而所有能从中发现美的人,都是它的主人。”

【舒伯特《降E大調鋼琴三重奏》第二樂章 Schubert: Piano Trio In E-Flat, Op. 100 (Second Movement)】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s41127Yu/?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812691a82e1f6110342fdf04ae1626b1
午几 编辑于 2024-11-05 23:05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泡菜
泡网分: 1.616
主题: 8
帖子: 1159
注册: 2009年1月
年内主力装备
Canon EOS 40D
ILCE-7
雕刻时光 发表于 2022-07-25 17:10
老爷子的D960
【摘录】
《童年情景》是霍氏心爱的名曲。他在这里表现出非常鲜明的“诗人气质”——例如“捉迷藏”里恰如其分的突强跳跃式伴奏音型,像上气不接下气的快速跑动顿音旋律;“孩子的请求”之抒情亲切;“重要事件”那令人发笑的一本正经和煞有其事;“...

舒柏特奏鸣曲和舒曼的《童年情景》——都是极富诗意的,这诗意在霍洛维茨的诠释下更是迷人。舒柏特与舒曼本身就有天生的相似——纯洁的心灵和对浪漫的甚至不可感知的世外桃源的憧憬,以及对童年和往事的无比怀念,还有那种向往着超脱尘世,自我沉醉的感情。
--深以为然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泡菜家 编辑于 2022-09-12 15:18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广东省
泡菜
泡网分: 0.998
主题: 86
帖子: 869
注册: 2019年3月
舒伯特的《未完成》,可以和《命运》、《合唱》不分上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浙江省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774
主题: 339
帖子: 3180
注册: 2001年12月
【摘录】

既躁郁又天真:李赫特1979年在东京演奏舒伯特4首奏鸣曲的唱片出版经过

李赫特第1次访问日本是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此后又相继在1974年和1979年到访。前几年我在东京买过一本《李赫特与我》的小书,根据李赫特访日时总是作为翻译和随从的作者河岛美岛丽的说法,李赫特讨厌坐飞机,所以每一次的日本之旅,都是乘坐西伯利亚铁路或是乘船。

大部分古典音乐家的音乐会曲目都是提前敲定,但李赫特却是极少数不按套路出牌的大师之一,往往开演前一天或者开演前一两个小时才最终落实,1979年第3次访日亦然,在东京厚生会馆和东京文化会馆的两场独奏会,直到最后一刻才公布曲目分别是2月1日在东京厚生年金会馆的舒伯特的第9+11以及2月7日东京文化会馆的第13+14奏鸣曲。

晚年李赫特的独奏音乐会有3个特点,看谱演奏、极暗灯光、雅马哈钢琴。2月7日的文化会馆几乎全黑,只有乐架有极其微弱的灯光,听众们甚至猜测是不是只点了一根蜡烛,而翻谱员的位置更是一团漆黑。64岁的李赫特不用斯坦威而只用雅马哈的音乐会用CF系列钢琴,当晚用雅马哈演奏了舒伯特第13和第14奏鸣曲,JVC做了数码录音。

演奏、聆听、录音、出版唱片等等,都是此后美妙的回忆或者怀想,但本文主要记叙的并非如此,而是李赫特在录音监听时的逸闻旧事,也是了解李赫特性格的一个有趣参照。

音乐会翌年的1980年,莫斯科旋律公司的录音室里充满了久违的紧张气氛,因为要对JVC用数码技术的那2次录音进行2周的试听。大家都知道李赫特有躁郁症的性格,而且发作的周期很短,5分钟前还喜气洋洋,但周围环境稍有变化就性情大变,例如一个缺乏音乐教养的人如果进到他房间,即使不说一句话,李赫特马上就能凭直觉判断进来了一个没有音乐素养的人,就会说“那人不懂音乐,不懂音乐的家伙在我旁边的话就浑身不自在”。这是一种很孩子气的单纯感觉,一旦闹起情绪谁也阻止不了,因而在场的苏联和日本的录音师以及工作人员都提心吊胆谨小慎微。

每天只试听2小时,听到自己在音乐会上的得意之处,李赫特就会浮现出极其会心的笑容,但一感觉未能触及音乐的灵魂哪怕仅仅是一个音,就眉头紧蹙表情立即就冷峻起来。好在2周的时间里李赫特完全按原计划进行,最终出现的“奇迹”就是,他同意出唱片,旋律公司的工作人员说,李赫特如此愉悦的心情如此顺利地完成一件工作,真是百年不遇千载难逢。

为了保证音质,4张LP都在德国压片,第1套就是编号为V VIC28007的舒伯特第13和14奏鸣曲,然后就是第9和11奏鸣曲,此后又出版了CD。
?
头版LP的封套上印着:“来听冀求完美的天真无邪的巨匠李赫特的首次数码现场录音吧”。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774
主题: 339
帖子: 3180
注册: 2001年12月
【摘录】

Richter的演繹實為完美的典范——對速度與強弱對比的精妙處理大大的抵消了舒伯特奏鳴曲結構性上的弱點,而又不使樂曲中的詩意到達濫情的程度。特別是對D958的演繹,相信是無人能出其右了。
以下内容由 雕刻时光 于 2022-8-21 06:54 补充
也是萨尔茨堡现场,里赫特没有录过D959。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774
主题: 339
帖子: 3180
注册: 2001年12月
把老版72年里赫特萨尔茨堡D960现场录音,换成K2纯金限量,直观感受背景更干净了,还有就是高音太漂亮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774
主题: 339
帖子: 3180
注册: 2001年12月
老爷子的D960

【摘录】

《童年情景》是霍氏心爱的名曲。他在这里表现出非常鲜明的“诗人气质”——例如“捉迷藏”里恰如其分的突强跳跃式伴奏音型,像上气不接下气的快速跑动顿音旋律;“孩子的请求”之抒情亲切;“重要事件”那令人发笑的一本正经和煞有其事;“梦幻曲”谧静甜美;“木马上的武士”弹得比他以往两个录音慢些,摇晃的节奏律动却更孩子化;“小孩入睡”和“诗人的话”奏得简朴自然,充满祖父的温暖爱心。D960的演奏顶多只有百分之二十舒伯特,其余都是“非常夸张”的霍洛维兹!
——CD天书

DG给这张CD起名《诗人霍洛维茨》,我认为再贴切不过了。CD收录的两部作品——上面提到的舒柏特奏鸣曲和舒曼的《童年情景》——都是极富诗意的,这诗意在霍洛维茨的诠释下更是迷人。舒柏特与舒曼本身就有天生的相似——纯洁的心灵和对浪漫的甚至不可感知的世外桃源的憧憬,以及对童年和往事的无比怀念,还有那种向往着超脱尘世,自我沉醉的感情,这造就了音乐史上最浪漫的三位作曲家——另一位毫无疑问是肖邦。而霍洛维茨也正是这么一位钢琴家,只是浪漫的情调多少还带有贵族味道。
《童年情景》是霍洛维茨87年在维也纳音乐会的现场录音。作为霍洛维茨最偏爱的曲目之一,《童年情景》似乎已经成为了霍洛维茨的自叙。说着异乡的故事,回忆起童年的伙伴的嬉戏,或许还有他80多年生命中那最难忘的一刻,或许还有那个永恒的梦幻,还有无数个春夏秋冬,悲欢离合,无尽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全都化作诗人的诉说。然而,没有人知道诗人想着什么,只是他的眼睛告诉我们他在想着;没有人知道诗人感悟了什么,只是他的喃喃自语告诉我们他在感悟;没有人知道诗人在倾诉什么,只是他的琴声在向我们倾诉……
舒柏特的最后的奏鸣曲是1986年3月霍洛维茨在纽约的录音室录音,无可挑剔的录音技术再加上霍洛维茨更无可挑剔的演奏,使得此曲成为永恒的经典。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774
主题: 339
帖子: 3180
注册: 2001年12月
【摘录】

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是长期被低估的钢琴文献,我以为舒伯特的晚期作品是最接近贝多芬精神境界的创作。里赫特喜爱舒伯特,他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极具开拓性,有一种"来自另一个星球“的感觉。他曾说,舒伯特是弹给自己听的。的确,舒伯特回环式的曲调,在里赫特的指尖流露出强烈的冥想气质。

G大调钢琴奏鸣曲,D894,舒伯特创作于1826年。舒曼评价其为“万事都在有机的混沌生命中存在着”。乐曲共有4个乐章。长达26分钟的第一乐章具有极度深邃的张力,可以媲美任何一首贝多芬伟大的晚期奏鸣曲。里赫特像剥洋葱一样,一瓣一瓣,展示出整个作品的核心。一个和弦敲下去,如钟声回荡,让人专注地聆听它的消逝,直到下一个和弦再度扬起 ; 那些轻盈美妙的颤音,在高音琴键上漫步,又偶尔滚落台阶 ; 还有那些音符间的留白,一份令人神往的静谧.......没有人能像里赫特那样,把这首G大调弹得如此内敛、深邃,神秘、超然。

无与伦比的演绎。

里赫特承认,最爱的音乐就是这首舒伯特G大调钢琴奏鸣曲D894(而不是更为人们熟知的第21钢琴奏鸣曲D960)。

最终,里赫特是弹着舒伯特离开的。是否,他也如同舒伯特那样的“悲欣交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资深泡菜
泡网分: 19.104
主题: 319
帖子: 4335
注册: 2006年12月
舒伯特的小提琴奏鸣曲貌似不太出名,但我一直很喜欢zhby9818 编辑于 2022-07-07 11:0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774
主题: 339
帖子: 3180
注册: 2001年12月
比较稀有的录音:里赫特于1978年7月23日在慕尼黑王宫的赫拉克勒斯厅的录音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774
主题: 339
帖子: 3180
注册: 2001年12月
D960&D840

【摘录】

里赫特演奏的舒伯特曲目在我的心目中有极为崇高的地位,里赫特曾经说他只为自己弹奏舒伯特。我听了那么多的《第二十一奏鸣曲》,只有里赫特的才真正征服了我,那是一种极为主观的、精神至上的弹奏法,其光芒不是朝外闪耀,而是向内收敛的,速度偏慢且背景漆黑。在我听了他那光彩四射的非凡演奏后,又去听曾带给我震撼的布伦德尔,结果不幸地发现,在里赫特的光环之下,我居然没能听完布伦德尔,因为里赫特带来的那种近乎极致的美和陶醉再也挥之不去。这些特点在《第十五奏鸣曲》上体现得格外引人注目。里赫特将舒伯特这首编号为D840、副标题为“遗骸”的奏鸣曲弹得暮霭沉沉、秋风萧瑟,充满了禁欲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挽歌气息。这哪里还是那个旋律优美、表情澄澈的舒伯特,这分明是绝世独立的里赫特自己。像这种一方面把作曲家弹没了,另一方面又保持高度敬意的极端例子,在20世纪钢琴演奏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里赫特本人像亡灵一样在为自己演奏,他弹出了一个由遗骸构成的舒伯特。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774
主题: 339
帖子: 3180
注册: 2001年12月
夜深人静时听D840特有感觉……

里赫特1979勒沃库森现场录音

【摘录】

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除了少数例外,对年轻时的我,就像一本加了七重封印的书。我只注意到他伟大的《a小调奏鸣曲》(D 845),这首曲子在精神上接近贝多芬,所以触动了我。我那时候没有想到,自己将要从事一份报酬极佳的工作:挖掘隐藏在舒伯特音乐灵魂中无尽深处的宝藏。一战之前,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为歌唱家演绎舒伯特歌曲伴奏,现在我才知道,对于潜入舒伯特的音乐世界,这是无法估价的准备。歌手弗格尔是舒伯特音乐世界的第一个重要诠释者,他恰切地评论道:“(舒伯特)不了解自己身上蕴含着什么!那是无穷无尽的洪流!”

舒伯特大部分的钢琴奏鸣曲不适合在灯火辉煌的大音乐厅演奏。它们是易碎心灵的自白,更精确地说,是独白。舒伯特在极弱(pianissimo)的乐段向我们述说他内心深处的秘密。这些轻声细语,没法带进大音乐厅。

不,他并不嘉奖外露的炫技者。钢琴家们的工作,就是陪伴这位永恒的流浪者,走过他一直渴求之地。舒伯特奏鸣曲鲜明的抒情性和史诗感,造成了我们的演奏困难,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贝多芬式的男性特质,习惯于贝多芬珠玉式的语词。而我们越是潜入舒伯特的世界,我们越会惊讶地发现,舒伯特奏鸣曲中一向被诟病的“天国式的漫长”,是相对的。如果“漫长”变成某种煎熬,错的一定是诠释者。(我说这些话是出于自身经验……)

不可思议的是,舒伯特“狂飙突进”(Sturm? und? Drang)时期创作的奏鸣曲,在很大程度上已预表了后来者的道路。这里且举几个例子。

1817年创作的《a小调奏鸣曲》(D 537),狂想曲般地扫过琴弦,好像让我们听到了勃拉姆斯。更让人惊讶的是,奇妙的《f小调奏鸣曲》(D 625,始于1818年)预示了肖邦:末乐章紧迫逼人的和弦,听起来就像肖邦《降b小调奏鸣曲》末乐章的草稿。而在精彩的《a小调奏鸣曲》(D 784,1823年),以及特别是在“未完成”的《C大调奏鸣曲》(D 840,1825年)中,我们听到了布鲁克纳之声。以上这些例子使我们不禁思索某种神秘的、超越人类时空观念的精神联系。我自己是过了四十多年,才发现了这部未竟之作。初读时,我便感到这是一首交响曲化约而成的钢琴曲,其中的一切,都如此宏大。第一乐章的发展部极为充分,主题以巨人的脚步在大步迈进。结构极其完美的第二乐章(叙事曲式的行板)之后,舒伯特努力想写出第三、第四乐章。然而他没有成功。既疲累,又失神,他搁笔了,似乎缪斯女神已弃他而去。这首奏鸣曲的前两个乐章,就像埃及沙漠中的那两座门农石像(The?Colossi of Memnon),遗世而独立。

从这首作品开始,舒伯特攀向他道路的最高峰……

——肯普夫
以下内容由 雕刻时光 于 2022-2-9 18:45 补充
封底上错了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774
主题: 339
帖子: 3180
注册: 2001年12月
hf老虎鱼 发表于 2021-11-21 14:07
上几张我收藏的舒伯特即兴曲的唱片 封面....

大爱即兴曲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64.957
主题: 126
帖子: 62314
注册: 2014年10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5D Mark III
NIKON D810
6.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64.957
主题: 126
帖子: 62314
注册: 2014年10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5D Mark III
NIKON D810
5.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64.957
主题: 126
帖子: 62314
注册: 2014年10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5D Mark III
NIKON D810
4.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64.957
主题: 126
帖子: 62314
注册: 2014年10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5D Mark III
NIKON D810
3.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64.957
主题: 126
帖子: 62314
注册: 2014年10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5D Mark III
NIKON D810
2.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64.957
主题: 126
帖子: 62314
注册: 2014年10月
年内主力装备
★ Canon EOS 5D Mark III
NIKON D810
上几张我收藏的舒伯特即兴曲的唱片 封面.... 本帖最后由 hf老虎鱼 于 2021-11-21 14:08 编辑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774
主题: 339
帖子: 3180
注册: 2001年12月
施纳贝尔的即兴曲也是妙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774
主题: 339
帖子: 3180
注册: 2001年12月
施纳贝尔的舒伯特
第17、20、21号钢琴奏鸣曲&音乐瞬间&E大调进行曲
D960妙不可言……

【转帖】

那些年,对舒伯特作品的偏见与误解

本文转自:西方音乐评论

对于舒伯特,在世时许多人对他抱有不公平的偏见与误解,一直到其离开人世的四十年后,身价才水涨船高。而我们现在对他的认知仍然太少,一方面因为舒伯特本人留下文字资料非常少,再加上他过世许久后,才有人开始收集关于他的信息,采访认识他的人。
然而,经过了这么久的时间,许多资料的可信度都要打上问号,这间接导致众人的许多误解。在十九世纪,只有相当少数的人察觉到舒伯特的天才以及他音乐里珍贵的财产,幸运的是,舒曼、门德尔松、李斯特、勃拉姆斯以及德弗扎克都相当推崇他。
* 在舒伯特去世大约十年后,舒曼成为第一位发现舒伯特器乐音乐重要性的作曲家,他在《新音乐杂志》(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里,大声表扬舒伯特的《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D.929与《d小调弦乐四重奏》,D.810《死神与少女》等作品,并称许舒伯特的作品有“无止境的长度,总是充满着音乐性与歌唱性,情绪时而热烈时而平静” 以及警告“拥有很少音乐想像力的音乐家们应该远离舒伯特的作品 ”。
* 李斯特则是对舒伯特的歌曲爱不释手,并着手把许多歌曲改编成了钢琴独奏曲,成为李斯特平常演奏的必备曲目。此外,他还特别喜欢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D.760,除了写上严谨的指法和解说之外,也将之改编成钢琴与乐队的作品,而此首作品里的主题变形手法与循环曲式,更深深地影响了李斯特。
* 勃拉姆斯则是收藏了许多舒伯特的手稿,而德弗扎克更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舒伯特的风格是独特的,我们可以找到与巴赫和贝多芬相当不同,值得敬仰且非常精致的复调写作”。

但是即使有这些大作曲家的肯定,舒伯特的名气仍然以十分缓慢的速度改变,因为大众对他一直存在着一些偏见与误解。

* 偏见一:舒伯特只是一位好的歌曲作曲家
舒伯特在艺术歌曲上的成就,透过李斯特大量的改编以及被演奏,大家都已相当认可。但是他在器乐音乐上的成就,如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等作品,仍是默默无闻,尤其是钢琴作品,除了有名的《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瞬间》和《即兴曲》之外,奏鸣曲总是乏人问津。这从他在世时竟然只有三首钢琴奏鸣曲(分别是 D.845、D.850和D.894)、《流浪者幻想曲》和《音乐瞬间》等器乐作品被出版,可以窥见他在当时不被重视的程度。
直到 1960年后,由于一些钢琴演奏家的努力推广,舒伯特才慢慢的被大家接受,并肯定他做为一位杰出器乐作曲家的地位。在二次大战前,只有施纳贝尔和厄德曼大力地推广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以及著名的音乐学者托维开始关注舒伯特的音乐。但即使如此,据说拉赫玛尼诺夫尽管非常仰慕舒伯特,但他在所有钢琴奏鸣曲中,只知道舒伯特的《降 B大调钢琴奏鸣曲》 D.960而已。
不过,接下来的钢琴家,如肯普夫、巴杜拉.史柯达、塞尔金以及布伦德尔等钢琴家大力的推动,以及近来的席夫与内田光子的努力,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已经大大增加了曝光度,演奏这些作品的钢琴家愈来愈多,乐谱和录音也较以往容易取得。这些都证明舒伯特不只是一位歌曲作曲家,还是一位优秀的器乐作品作曲家。

* 偏见二:常被拿来与贝多芬比较
许多人喜欢把舒伯特拿来与贝多芬相比,并指出舒伯特的作品不会使用动机发展,架构散漫而且音乐缺乏对比。这是不正确的。舒伯特并不是不会处理曲式架构,只是使用的方式不同。他是依靠长旋律线条的抒情性以及绝妙的和声进行与转折来组织奏鸣曲曲式,而不是以动机发展的方式。
他的作品的确有片段性的作用,但不是散漫,演奏者必须找到贯穿这些片段式写作的诠释思维,并以此来整合整首作品。他音乐的对比不像贝多芬是瞬间改变,而是像说故事般,有着起、承、转、合的顺序。的确,舒伯特与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相比,早期的曲子显得不够成熟,而且更未解地留下许多未完成的钢琴奏鸣曲(但是他晚期的钢琴奏鸣曲现在被归类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属于同等层次的艺术高度。然而即使如此,舒伯特早期的作品已经呈现出歌唱的抒情特色,仍是值得学习与多被弹奏),而贝多芬从《第1号钢琴奏鸣曲》开始,就展现出其惊人的创造性与统整奏鸣曲架构的能力。
但这样的比较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二人的作曲技法完全不相同,即使舒伯特从贝多芬的作品中学习了许多作曲手法,但却很少在曲中透露出贝多芬的影响,因为舒伯特从一开始就执着于自己的音乐道路。

* 偏见三:情感太阴柔,曲子太长
舒伯特的作品不但细腻而且注重抒情性和内在的情感变化,尤其是和声的色彩变化。这些特色需要演奏者拥有一颗诚真、单纯和敏感的心思,才能演奏好舒伯特。但是也正是这些特质,舒伯特常被人认为其情感太过于阴柔。然而这又是对舒伯特的另一个误解,因为他的力度变化甚至比贝多芬还宽,乐谱的力度范围涵盖了 ppp到fff。
当听众听完了充满交响式音响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 D.850以及情绪高昂激动的《 c小调钢琴奏鸣曲》 D.958之后,还会有人认为舒伯特的作品过于软弱吗
此外,虽然许多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长度因为偏长而被诟病,但并没有任何一首比贝多芬《楔槌键琴钢琴大奏鸣曲》 D.106还长,再与其交响曲和马勒的交响曲相比更是远远不及,因此这实在不是批评舒伯特的好借口。

* 偏见四:技巧不具钢琴化的特色
许多人评断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技巧不自然,不适合弹奏是不合理的。舒伯特作品中的钢琴技巧的确与古典时期的技巧相当不同,但是他所发展出来的新式技巧,却不被那些看不起他的人所认同。因此如此评论他的人,想必十分讨厌一堆和弦进行,一堆八度颤音,以及许多的大跳,还有透明的织体。读者必须要理解,舒伯特所感兴趣的以及他作曲的首要目标,首先是音乐,而不是炫耀式的技巧。而什么是好的技巧呢 ?难道只有弹的快速、精准与大声,就是好的技巧吗 ?控制音色的变化以及歌唱性的旋律,不也是技巧吗 ?也有可能是他音乐上的要求远比手指的跑动更难达成,间接造成他音乐的传播速度减缓。
他这些新式的钢琴技巧,是受到声乐的长气息、弦乐四重奏的织体和交响化的乐队音响而发展出来的。要能掌握这些技巧,必须要理解这些不同声音乐概念,而演奏者会自然地试图以钢琴来表达出不同的音色。音乐是一种共通的艺术及语言,只有未真正理解他钢琴作品内涵的人才会抱怨他的作品不具钢琴化的特色。
对舒伯特的误解与偏见,即使在欧美国家,也经历过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才获得正视。在十九世纪上半叶,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尤其是钢琴奏鸣曲,饱受批评与攻击。很多人认为,对舒伯特真的存在太多的不公平以及相当不合理的观点,即使布伦德尔、席夫和巴杜拉.斯科达夫妇皆发表了重要的文章来捍卫舒伯特的重要性,还是有评论者喜欢把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拿来与前人精致的构思写作相比,而且这些偏见与误解并不具说服力。
舒伯特的内涵不在于那些外显和表面的目标,而是在于意蕴的表达,而这,需要的是钢琴家、专家学者们更加深度的耐心和毅力来挖掘、探索。 本帖最后由 雕刻时光 于 2021-11-15 11:59 编辑
以下内容由 雕刻时光 于 2021-11-16 09:37 补充
D959第二乐章亦是神品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774
主题: 339
帖子: 3180
注册: 2001年12月
Sviatoslav Richter - Schubert- Sonatas
No. 13 OP.120 D.664
No. 14 OP.143 D.784

1979东京现场

1979年,里赫特第三次访日。2月7日在东京文化会馆使用雅马哈CF系列音乐会演奏琴,弹奏了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现场由JVC进行数字录音。次年,旋律公司与里赫特在莫斯科对JVC的录音进行试听,如果演奏家不满意则可能拒绝发行。幸运的是里赫特同意出版。旋律公司的工作人员说,李赫特如此愉悦的心情如此顺利地完成一件工作,真是百年不遇千载难逢。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774
主题: 339
帖子: 3180
注册: 2001年12月
四重奏里喜欢D887多一些,阿班贝格的第一乐章比梅洛斯快很多……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3.774
主题: 339
帖子: 3180
注册: 2001年12月
大大菜 发表于 2021-5-8 10:40
我的舒伯特之旅,是从学钢琴时的一首变奏曲开始,列在《小奏鸣曲集》里,只有第一段主题,后来广播里听了布伦德尔演奏的全套,非常触动 - 钢琴曲也可以富有极强的歌唱性。

钢琴作品里,最喜欢他的即兴曲。业余水平可以触摸到,当然听各类大师的演奏才是真享受。

后来听了各种李斯特改编的舒伯特歌曲钢琴版。那是技术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视频上看到王羽佳演奏《纺车前的玛格丽特》,左手分散和弦均匀稳定清晰,是我所见此曲最好的演绎。

进而听歌曲原唱。有一位女中音Elly Amelling印象最深,在普通音响上就能有非常好的效果。后来听男声,包括迪斯考,或许是我不懂,或许是音响设备对女声更友好,都不如女声动听。

他的弦乐、交响曲,我的修为实在有限,感觉也是精品,但我更愿意花时间在欣赏歌曲和钢琴曲上面。

这么杰出的作曲家只在世32年,太短了,这是全人类的遗憾!!!

...


能弹即兴曲好厉害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7.111
主题: 28
帖子: 1375
注册: 2003年11月
我的舒伯特之旅,是从学钢琴时的一首变奏曲开始,列在《小奏鸣曲集》里,只有第一段主题,后来广播里听了布伦德尔演奏的全套,非常触动 - 钢琴曲也可以富有极强的歌唱性。

钢琴作品里,最喜欢他的即兴曲。业余水平可以触摸到,当然听各类大师的演奏才是真享受。

后来听了各种李斯特改编的舒伯特歌曲钢琴版。那是技术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视频上看到王羽佳演奏《纺车前的玛格丽特》,左手分散和弦均匀稳定清晰,是我所见此曲最好的演绎。

进而听歌曲原唱。有一位女中音Elly Amelling印象最深,在普通音响上就能有非常好的效果。后来听男声,包括迪斯考,或许是我不懂,或许是音响设备对女声更友好,都不如女声动听。

他的弦乐、交响曲,我的修为实在有限,感觉也是精品,但我更愿意花时间在欣赏歌曲和钢琴曲上面。

这么杰出的作曲家只在世32年,太短了,这是全人类的遗憾!!!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简单梳理下自己喜欢的舒伯特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