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树莓派、外置解码器及NAS(群晖)建立数播系统 [主题管理员:ziyan98]
正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1.      NAS:首先建立NAS(用的是群晖),主要目的是存储音乐文件;以前一点没有NAS概念。在Amazon购买后,安装熟悉花了些时间。NAS和windows系统还是挺大不同,群晖算是界面比较友好,80%的相似度吧。
2.      树莓派:可能是供应链问题,以前$55的4B-4g版现在要$150。在Amazon上买的二手,$84,发现有一个HDMI似乎不工作,不过对我没有影响,我只用它作为播放器。
3.      系统:Volumio:首先安装的是树莓派官网上的Volumio系统。开始不知还以为和windows一样,先安装树莓派的操作系统,再安装这个音乐播放器;实际是这就是一个系统软件,只负责播放音乐,集成了网络功能和一些桥接功能。Volumio的安装和使用还可以,虽然第一次接触仍然花了不少时间来熟悉,但相对后面使用的Moode更人性化一些;Moode:这是另外一个比较广泛使用的音乐播放系统,但不在树莓派官网的下载介绍里。Moode系统由爱好者共同开发、管理。Moode的安装和使用有一定难度,尤其和NAS连接在一起时,花费了大量时间熟悉和解决问题。
4.      选择什么系统?:Volumio和Moode理论上声音没有区别,它们的官方版本都不支持SACD iso文件的直接播放,但可以用MCJriver软件推送过去播放;Foobar2000也可以,但我没有成功,原因可能是和我的外置解码耳放的匹配哪里有问题,MCJriver推送播放iso在Volumio上出现过中断,可能和曲库运行有关。网上有一个更改过MPD的TCX优化版6.4版本Moode,可以直接播放SACD iso;最新官方版本是8.2,官版的方便性和稳定性都更好一些。如果你的音乐文件不需要播放iso,或者把SACDiso转到DSD格式,那使用官方版本是不错的选择。我目前使用的是TCX优化版6.4,因为我有不少SACD的iso文件。
5.      解码耳放:是2016年购买的英国和弦公司(Chord)的便携小机器mojo,当年这个机器出来很红了一段,现在依然深受欢迎;Chord公司最早成名的是Hugo桌面解码耳放。他家机器都是自己编程芯片来解码,使用了很大冗余量来平滑提升音质,有点类似升频,但实际是频率没有提升只是数据量提升。听感上比较讨好耳朵,背景黑,噪音低,音色中性、润泽,实际可能是微微偏温暖一些,但这个温暖是润物细无声那种,让人愉悦却不易察觉。这在播放人声录音时能更深体会。Mojo是用电池的,时间长了电池会老化,电量忧虑也会影响听音乐的感受;后来在国外最著名的视频网站上发现一个介绍:这个机器有一个后门,断开里面一个线卡后,可以直接把充电USB口变为供电,这样就没有电量忧虑了。而且可以桌面与便携两用(虽然本身也可以两用,但必须使用电池)。这种供电改变听感上没有察觉到任何可闻变化。
6.      接入音响系统:mojo只有3.5mm的模拟输出,机器可以设置一个Line out功能,这样就是一个稳定的电压信号输出。我的是合并式功放,所以会把来自mojo的一些音色特征带入放大,但目前无论从噪音还是音色的表现上,并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反而觉得比功放本身带的解码要好很多,以前功放自带的解码声音平、单调,听时间长些会感觉腻烦。用mojo做解码,虽然是模拟输出,但信号放大后,听感没有可闻失真,反而音乐更鲜活动态更丰富。
7.      电源重要吗:4B的树莓派官方推荐是5V,3.0A,这实际是满负荷使用的标准(并保留了一定冗余);实际使用,包括音乐播放,是远低于这个电量消耗的,所以我用开关电源的USB(插座自带的USB输出)5V,2.4A就很好用;mojo的供电电池端有人测试是7.5v,现在USB供电用的是5v,2.0A,曾经用过1.0A的,也没听出差别(还用的是耳机)。
8.      试听:《试音蔡琴》是一张录制优秀的人声碟,里面“月光小夜曲”,曲调深沉舒缓,配器只是一架钢琴。蔡琴演唱时细微咬字、吐音、婉转曲折的变化,都能捕捉到位一一呈现。对比天龙3910碟机播放的刻录碟片,用碟机自带解码与光纤输出mojo解码,三者对比,碟机光纤输出后mojo解码效果更亲和润泽一些,钢琴与人声的厚度、动态也大一些,就好像更有模拟的味道;这支持和弦的主设计师Rob Watts对mojo特征的一些描述:这个机器调音还是打磨了一些,但并不过分;树莓派虽然也是mojo解码,但输出通过USB。蔡琴的嗓音稍微多了一丝沙哑,在几个转折地方能听出来,仿佛有痰附在嗓子里;3910碟机出来的效果介于两者之间,蔡琴声音没有那种有痰的感觉,但亲和性稍稍不如mojo,比较中正自然一些,也就是模拟味道稍微逊一点点。Rob Watts也认为在三种输入模式里(USB,光纤,同轴),光纤要稍微好一些;播放这段人声录音是这种感觉,但播放其它音乐,可能感受又会不同。所以并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如果盲听,除非花时间反复记忆,否则马上能判断区别是有难度的。再试听马友友的《阿拉帕切之旅》,这张录音很好,小编制乐器,也有人声。听了James Taylor唱歌那段,这里比较的是CD通过mojo解码和树莓派播放SACD iso通过mojo解码,如果不对比,CD就很好听了,SACD文件通过树莓派到mojo解码出来,整体音质更凝聚,也更耐听一些,情不自禁就多听了一会;CD与之对比,显地略微空与暗淡些,尤其背景大提琴、小提琴与低音提琴的表现上。
9.      一点感受:影响听感最大的因素应该是录音的好坏以及音乐本身旋律的舒适性;音箱、功放及解码器对于音色是有影响的;电源这些如果有影响,感觉会非常小。树莓派作为播放器,应该是目前比较具有性价比的。特别是如果手头有闲置的一定素质之下的外置解码器,接入音响系统,是一个不错的入门数播选择。ziyan98 编辑于 2022-09-24 00:00
相关标签: 电池 背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浏览:18221 回帖:208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泡菜
泡网分: 49.593
主题: 15
帖子: 9963
注册: 2004年1月
妙哥 发表于 2025-01-21 19:29
音频有可闻的区别,PC上听音乐最有价值的尝试,比弄界面啥的好很多。
视频就是在电脑上看看电影啥的。

视频数据量远高于音频,而且也跟容易分辨区别。所以如果任何调试能带来音频的明显差别,必然对视频带来更大的影响。反之则说明没有。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泡菜
泡网分: 2.73
主题: 52
帖子: 715
注册: 2001年11月
agnostic 发表于 2025-01-21 17:39
你换视频看看有区别吗?没区别那就是没用。

音频有可闻的区别,PC上听音乐最有价值的尝试,比弄界面啥的好很多。

视频就是在电脑上看看电影啥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泡菜
泡网分: 49.593
主题: 15
帖子: 9963
注册: 2004年1月
妙哥 发表于 2025-01-04 08:39
技术俺不懂,diretta做桥,好像在网络传输上保证音质做了优化。

你换视频看看有区别吗?没区别那就是没用。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上海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Benchmark DAC1可以接受输入采样频率在44k-192k之间的音乐文件;但其内部最终固定DA采样率是110.6kHz这个比较奇怪的频率。公司解释的原因是,AD1853芯片在 100 到 120kHz 采样率之间运行时实际上提供了最佳性能规格,其数字重建滤波器的性能提高了 20dB,从而消除了混叠。而当时的许多DAC的DA转换芯片,在四倍采样率(176.4 和192kHz)下运行相对较差,因为要适应如此高的速率,它们必须对数字滤波器使用较低的内部过采样率。通常,该比率低至 2,导致重建滤波器特性差得多,因此混叠抑制效果差。

当然,使用110kHz DA 采样率意味着必须对 176.4 和 192kHz 源进行下采样,从而将音频带宽从大约96kHz 降低到大约 55kHz……但 Benchmark 声称改进的滤波器性能足以弥补降低的超声波带宽。对于更实用的标准和双倍采样率源,没有任何缺点,而且该方法提供了完全无抖动的 DA 转换。

后代的DAC2及DAC3,除了增加对DSD的支持,PCM始终都维持在192k。他们的观念一直都是以实际最优的解决方案来衡量技术标准的采用。象DSD128\256\512以及高于192Khz的PCM,他们认为除了增加音乐文件的臃肿,并没有实际意义。所以Benchmark一直对于高分辨率音乐文件支持很克制。别家一款中低端产品都能支持到DSD256,PCM768。他们家就是万年不变的DSD64,PCM192。我觉地一切以音质为中心搭建产品框是对的,搞噱头没有实际意义。

随着芯片技术的进步,计算能力的增强,Benchmark在新一代产品上或许也会也有所进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4.563
主题: 15
帖子: 40959
注册: 2002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月内主力装备
★ iPad Air (3rd generation)
期货人生 发表于 2025-01-03 17:59
播放 服务分开  用达菲 对比单独树莓用的volumio还是提升不少的~~~~~~...

我用的是核桥分离,不过没有用达菲及树莓派。
发布自 iOS客户端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妙哥 发表于 2025-01-04 08:39
技术俺不懂,diretta做桥,好像在网络传输上保证音质做了优化。
谢谢解读,听着不错,去研究一下。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泡菜
泡网分: 2.73
主题: 52
帖子: 715
注册: 2001年11月
ziyan98 发表于 2025-01-03 23:29
好,谢谢!这个算是软件滤波器吧,不知与以前的HQPlayer比如何?
HQPlayer当年着实很火,我用的感觉音乐分辨率高了,更有线条感一些,没有长时间使用的经验。

技术俺不懂,diretta做桥,好像在网络传输上保证音质做了优化。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妙哥 发表于 2025-01-03 18:53
现在DSD没问题,我试了。

好,谢谢!这个算是软件滤波器吧,不知与以前的HQPlayer比如何?

HQPlayer当年着实很火,我用的感觉音乐分辨率高了,更有线条感一些,没有长时间使用的经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泡菜
泡网分: 2.73
主题: 52
帖子: 715
注册: 2001年11月
ziyan98 发表于 2025-01-03 11:13
谢谢,去看了下,应该是只有44.1无限制,dsd也是被限制的啊。

现在DSD没问题,我试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泡菜
泡网分: 5.198
主题: 24
帖子: 645
注册: 2010年9月
Bohnenkaffee 发表于 2025-01-02 11:15
曾经考虑过用DIGIONE SIGNATURE PLAYER一套代替原有的一套类似功能的设备,一是小型化二是摆脱USB。不过盘算了一下觉得不是特别划算且懒得折腾,就没再考虑。另外曾经玩过sparky但不兼容Digione,当时就放弃了sparky。这...

播放 服务分开  用达菲 对比单独树莓用的volumio还是提升不少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河南省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妙哥 发表于 2025-01-03 08:42
最近试了diretta,效果非常理想,试用版正好对44.1和DSD无限制。
euphony测试失败,无法注册。
谢谢,去看了下,应该是只有44.1无限制,dsd也是被限制的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泡菜
泡网分: 2.73
主题: 52
帖子: 715
注册: 2001年11月
最近试了diretta,效果非常理想,试用版正好对44.1和DSD无限制。

euphony测试失败,无法注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Denon这套录音,其中马勒交响曲是德国法兰克福电台交响乐队演出,这个乐队以演奏马勒和布鲁克纳交响曲著称。

很早以前对这张封面有印象,曾经在哪个杂志介绍时看到过。最近有机会听了下Denon的这个数字录音,很不错,清晰,动态大,气势好,细节也丰富。这个数字录音,音乐的味道、平衡性保持的很好。

用Benchmark dac1耳放+HD650听地很好,似乎比rme-adi-2要好,准备把音量更匹配些再听听adi-2+HD650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ziyan98 编辑于 2025-01-03 02:13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陈年泡菜
泡网分: 94.563
主题: 15
帖子: 40959
注册: 2002年2月
内容贡献勋章
月内主力装备
★ iPad Air (3rd generation)
期货人生 发表于 2025-01-01 21:46
怎么说呢 达菲整体来说  兼容性 声音的品质更好些   把服务和播放端分开 是 树莓派 更容易做好优化 (供电+晶振的改造) 然后 树莓派可以接USB界面 或者 I2S转同轴 我用的是digione~~~


曾经考虑过用DIGIONE SIGNATURE PLAYER一套代替原有的一套类似功能的设备,一是小型化二是摆脱USB。不过盘算了一下觉得不是特别划算且懒得折腾,就没再考虑。另外曾经玩过sparky但不兼容Digione,当时就放弃了sparky。这样我就还保留一套USB系统,虽然一直想摆脱。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北京
泡菜
泡网分: 5.198
主题: 24
帖子: 645
注册: 2010年9月
ziyan98 发表于 2024-12-27 02:45
这里树莓派就是和解码板一起作为解码器使用是吧!也是一种玩法。达菲作为播放器,是否更容易使用一些?

怎么说呢 达菲整体来说  兼容性 声音的品质更好些   把服务和播放端分开 是 树莓派 更容易做好优化 (供电+晶振的改造) 然后 树莓派可以接USB界面 或者 I2S转同轴 我用的是digione~~~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河南省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色影无忌把网址链接里的句号“.”,偷偷地默认换成下下划线“_",以此让点击或者拷贝这个链接的阅读者,无法打开网址,误以为是别的什么问题造成的,其实不是。换回句号就可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这篇文章里还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如何布局DAC1内部元件对最终产品可能造成的影响,作为消费者可以管中窥豹,知道一款好的产品,不是只靠堆料,科学的设计以及反复测试、推演是至关重要的。大厂或者著名品牌,在产品的性能与可靠度上,对于没有测试能力的消费者,应该作为首选,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

“红色轨迹显示 DAC1 的最高峰值位于线路频率(180 Hz)的第三谐波处。这是由 DAC1 线性电源中的桥式整流器引起的。DAC1 中的第二大干扰频率出现在 60 Hz。这是由 DAC1 中的大型 60 Hz 环形变压器的磁干扰引起的。我们在最终测试中旋转了环形变压器以尽量减少这种 60 Hz 干扰。工频率磁性元件产生的大磁场可能会非常成问题。DAC1 表明高性能音频产品可以将工频率磁性元件整合到靠近模拟电路的位置,但我可以向您保证,当我们为 DAC1 创建布局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绿色轨迹显示 DAC2 中的开关电源在音频带中非常安静。DAC2 实际上有 8 个独立的开关电源。其中 7 个位于电路板上。第 8 个是主交流至 12 伏电源,为 7 个板载直流至直流转换器供电。该系统高效、安静且紧凑,但成本确实高于 DAC1 中使用的线性电源”。

引自 - benchmarkmedia_com/blogs/application_notes/40489089-benchmark-dac2-vs-dac1-side-by-side-measurements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Benchmark DAC1是线性电源,但测试结果完败使用开关电源的DAC2; 国内、国外音响自媒体、论坛,充斥着换了线性电源,都不用两耳朵,那是一耳朵的声音好!

好消息是:这个测试中,线性电源所产生的噪音远低于人耳可闻范围;因此就算支楞起两个耳朵,也是听不到这些噪声的。线性电源爱好者可以继续描述换了电源如何使得音乐更加润泽、通透、有力;文字的力量转化为脑中的想象,也是一种音响的效果。
ziyan98 编辑于 2024-12-28 07:27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线性电源对比开关电源,哪个更优秀?

这个帖子里,Benchmark的首席工程师John Siau,做了一个DAC1&DAC2肩并肩测试比较,其中有一项是关于电源噪声的。
https://benchmarkmedia_com/blogs/application_notes/40489089-benchmark-dac2-vs-dac1-side-by-side-measurements

图 8 显示了 DAC1 和 DAC2 在由 60 Hz 交流线路驱动时输出中的交流线路嗡嗡声和噪声。红色轨迹是 DAC1 的输出,绿色轨迹是 DAC2 的输出。请注意,DAC2 几乎没有显示交流干扰的证据,而 DAC1 显示出明显的噪声突出波形。奇怪的是,DAC1 具有线性电源,而 DAC2 具有开关电源。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线性电源比开关电源更安静。这是一个误区。在音频应用中,开关电源可以轻松胜过线性电源。出于这个原因,Benchmark 已停止在所有新设计中使用线性电源。

登录后可直接显示原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期货人生 发表于 2024-12-26 19:01
我是NAS + 达菲 +树莓派装(picoreplayer)     达菲处理数据推送到树莓派播放~~~~

这里树莓派就是和解码板一起作为解码器使用是吧!也是一种玩法。达菲作为播放器,是否更容易使用一些?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泡菜
泡网分: 5.198
主题: 24
帖子: 645
注册: 2010年9月
我是NAS + 达菲 +树莓派装(picoreplayer)     达菲处理数据推送到树莓派播放~~~~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河南省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Benchmark dac1这些天试听后的初步感受:

高解析,细节十分丰富,高、中、低频表现非常平衡并清晰、有力;可以充分展示原有录音的声场空间表现;可以最大限度展示音箱与功放的特点。所谓“Transparency”,即透明的声音,是这款产品设计的终极理念:不带任何人为音染,极力抑制消除失真。

跟RME-ADI-2相比,总体声音走向及音乐、音场的表现力,基本一致;这十分难得,两款产品差了近20年。有些人对dac1有些明亮的音色有疑问,这里我想说,它并非整体上是明亮的音色,如果以同样以零音染为目标的ADI-2为参考的话,两者清晰度都很高,但这不代表明亮;诚然,在高频上,一些录音的表现在dac1上面会有明亮的现象,这个的确如此,但我感觉更多是与录音本身关系更大。

2015年Enjoy music_com这个网站,把Benchmark dac1列为过去20年里最具有重大意义的20个数码音乐产品之一。要知道这个网站不同于其它评测网站每年评出许许多多的年度最佳,它往往十分吝啬给出数量很少的几个推荐产品。2015年DAC2已经发布3年,但最终授予这个殊荣的还是DAC1,因为后面的产品只是在此基础上的小幅改善而已。

整个Benchmark系列产品的生命周期都十分长,这导致二手市场上交易的产品不多,价格坚挺。John Siau说DAC1是领先那个时代的产品;即使20年后聆听DAC1的表现,依然惊叹于其卓越的表现不输于当今的主流DAC产品,胜过绝大多数DAC。如此长的产品生命力,得益于Benchmark是一家专注并精益求精的媒体产品制造公司。

买的这个DAC1大概1500人民币,可以作为优秀的DAC、前级、耳放,个人感觉很超值。卖家后来通过Benchmark网站邮寄过来10颗顶盖安装螺丝,虽然没有螺丝依然严丝合缝;买东西就要买可靠的、优秀的,其实是最省钱省力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如果用Benchmark dac1推HiFiman HE6或者HE6SE或许很合适,50-63欧姆阻抗,83.5db灵敏度。耳放音量旋钮可以开到10点以上的适合位置。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DAC1的RCA非平衡输出,说明书里是30欧的阻抗,但Stereophile测试说是1230欧,差别巨大。的确RCA输出,功放音量要开地略大才能出来声音,网上也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估计在后续产品里做了调整到30欧;如果换用耳机输出给功放,效果竟然非常好,耳朵贴近音箱,听不到噪音,推力大了很多。

遗憾的是功放没有XLR口,无法测试平衡输出的效果。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用了三副耳机试听:HD650, HD700, ATH-MX50。

HD650音量可以接近10点, HD700一般就在9点或者更低,ATH-MX50也是低于9点。不过没有发现左右声道偏移的问题,更没有噪音产生的现象。

HD650, HD700听感不错,完全是它们自身的特点,DAC1+HD700,可能有人觉得会不会刮耳朵的效果?实际是绝大多数音乐都播放地很好,个别音乐一些片段的确有高音刺耳的现象,这源于录音的品质,用ADI-2的耳机插孔听也是如此。HD650能对冲一些这种录音里高频毛刺的效果。

ATH-MX50接在DAC1上,声音表现有种突兀的感觉,比较直白,尤其是人声,对于挑错的确很好,一览无余。HD650, HD700如果播放人声,有些融合进背景中的,没有那么地突出的突兀感。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DAC1有两个6.3mm的耳机输出,Benchmark介绍,其使用的HPA2模块曾经用于单独的耳放;下放到解码器里,按照其副总裁兼首席工程师John Siau的叙述,是用于了DAC1,DAC2和DAC3,不过其官方的网页里只写到DAC2。

它是一个高输出、高电流0欧姆阻抗的耳放,驱动力强大;它的介绍里,讲到适用的耳机阻抗在30-60欧姆,耳机使用时,最好音量调节在10点-1点之间。在此之下的音量,会有些负面效果,主要是两点:一是会产生两个声道的不平衡,二是严重时会有噪音产生。但作为录音室用的器材,监听耳机的灵敏度都不低,我有一副Audio-Technica MX50,38欧的阻抗,99db的灵敏度,如果按照10-1点的音量,太大了。不知Benchmark当初是怎么想的?

说明里专门有一段话,是针对Sennheiser耳机的,说对于这个牌子的耳机,要用到主板里针对耳放的衰减跳线。原始的DAC1没有这个设置,后来出的USB版本有-10db的跳线。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RME-ADI-2与Benchmark DAC1相比,有什么异同?

自从购入DAC1,我几乎都是在听它;应该说这两部机器声音走向、音场营造、细节表现比较类似。最近听DAC1很多,一来是测试、体验,第二点主要感觉它十分可靠:什么音乐扔给它,都不担心有什么曲解;都能有一定模样的呈现出来,这种“音乐的模样”比较有立体感,它诠释音乐的平衡性十分扎实。

RME-ADI-2似乎让我多少有些疑惑感,它的直白与坦诚似乎不是100%的展露。这可能纯粹是一个心理幻象;DAC1只相当于ADI-2不到1/4的价格,让我觉得DAC1性价比十分高,因而有些偏爱吧。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DAC1我特别欣赏的一点,是有一种框架感,或者说一个声场舞台,里面的声音表现,无论什么乐器,独奏还是合奏,都能有相对精确的位置,弱音强音都能体现,细节丰富。这让音乐听起来比较有乐趣。

或者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就象开了等响度开关,把一些弱的音也增强了,让人听到了许多细节的东西,但它其实只是忠实地呈现,实际并不额外增强或减弱。只要功放、音箱足够中性,那么反映的就是录音本身的特质。最近用它听了不少音乐,绝大多数都非常耐听,个别音乐片段或者乐曲、专辑有些明亮刺激感的,基本都是本身录音特点就是那样了。
ziyan98 编辑于 2024-12-21 08:26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6.778
主题: 19
帖子: 5190
注册: 2008年9月
把DAC1接入音响系统,一开声,最大的感受就是音乐表现立体开阔了,乐器之间的位置感变地非常清晰,而且形体紧凑,这点跟RME-ADI-2完全类似。音色上,DAC1有一定线条感,尤其在高频,中频和中低频依然饱满,弹性十足;对音乐细节的呈现是以前重未体验过的,非常丰富。在播放雨果薛伟演奏小提琴”红色经典“专辑时,小提琴细微的擦弦出现的音调会一一被捕捉到,因此整体的聆听效果显地内容异常丰富,而音乐的调性保持地很好,这得益于DAC1在三频中平衡性的控制比较到位。

DAC1音色冷峻和生硬吗?我觉得完全没有。如果说有一些明亮(bright),是恰当的,这体现在高频段。细节突出,可能也造成高频这里能量感比较强,比如一些专辑、弦乐合奏时在高音部分会有比较明亮的感觉,这在用HD700耳机听时尤其明显;Erick Friedman - "Violin Showpieces",小提琴高音部分能量很足,但把音量稍微调低点,HD700听起来就柔顺了许多。而音响系统播放,这种特点比起HD700耳机要弱化,如果换成HD650,则基本没有这种高频能量很大的感觉了。

Dire Straids - Brothers in Arms,第一首" So far away",音场※※区域有一个高频的鼓声,DAC1展示地犹如鞭子击打的声音一般,在用HD700这种分析力见长的耳机时很明显,不是很舒服;换成RME-ADI-2,几乎一样是这种声音特征,但仔细听,能稍微耐受一点点,似乎ADI-2的高频有一丝平滑对冲了一点点这种感觉。
ziyan98 编辑于 2024-12-20 10:32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美国
回复主题: 树莓派、外置解码器及NAS(群晖)建立数播系统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