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始祖鸟与军大衣 —— 一次远征的装备细节(连载) [主题管理员:GRAYKNIGHT]
倒序浏览
主题图片汇总
主题内检索
浏览:234763 回帖:466
游客没有回帖权限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2.459
主题: 45
帖子: 2639
注册: 2004年1月
来学习,

为勇士们鼓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6.399
主题: 50
帖子: 7767
注册: 2006年7月
过过眼瘾,学知识哈。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4.515
主题: 1
帖子: 436
注册: 2004年9月
好贴!顶!

期待下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07.361
主题: 148
帖子: 9520
注册: 2000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向版主申请上图指标~第二章约需30张图,谢谢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7.397
主题: 3
帖子: 27
注册: 2004年8月
强!很向往有类似的经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51.157
主题: 6
帖子: 1839
注册: 2000年4月
不错不错。期待后面的文章。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0.587
主题: 80
帖子: 2829
注册: 2006年10月
想说不好都不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9
注册: 2007年1月
好一个铁马冰河入梦来!!!!!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2.979
主题: 7
帖子: 190
注册: 2007年11月
好帖!!!持续关注中~~~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47.158
主题: 73
帖子: 9188
注册: 2001年8月
很佩服骑士,等待第二章。
(1)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9.347
主题: 30
帖子: 856
注册: 2002年6月
车是外国的好,衣肯定是国产的强!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785
主题: 23
帖子: 3444
注册: 2005年12月
到目前为止,

文不对题.

但,

还是好文.

[sxf025 编辑于 2008-03-11 15:20]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07.361
主题: 148
帖子: 9520
注册: 2000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第二篇——铁打的营盘
这回基本是绕着号称万山之祖的昆仑山走,除了跑路,最重要的后勤工作就是察山观水选择合适的营地建营了,出于安全的考虑,大※※出发后,找营建营的工作都必须在晚8点天黑之前完成,理论上进入高原平台后找片开阔地不是难事,但每次操作起来都有不小的困难,营地通常选在面水环山的位置,以背后半包围的山体挡风,并方便取水,就像风水里选宅位讲究一个藏风纳气,建营也是同样的道理,倒不是宣扬什么封建迷信(实在有悖于科考啊~~),其实古人流传下来的这套东西,今天看来确实有它一定的科学道理包含在其中,回头来看满意的营地照片,还真是不经意间都蛮符合老祖宗说的那一套。

高原尽管大小冰川湖泊河流密布,想象中应该N层过滤绝对无污染还有点甜,但达到饮用标准的着实不多(具体原因后述),好容易找到适合的水源,附近有没有足以容纳这么大堆车及帐篷的平整硬地又是个问题,有了空地还不行,总不能扎到山顶上去喝西北风吧,于是就得找个相对低洼点且有山体遮挡相对避风的地方。如果因为时间关系,如果营地实在靠山,那么便采取车辆环绕或堵在上风口的办法,造就一个真正“铁打的营盘”,科考在昆仑山与阿尔金山期间,由于独特小气候的缘故,几乎每天下午必起大风,上午和晚上则是风平浪静,有山体和车辆做屏蔽,少吃几两沙子也方便串门,综上所述,找营地还真不是个轻松的活,部分靠经验,部分靠运气,为了将运气的比重加大,通常在快要到达预定宿营区域前,大队车辆停车休息,陆巡们两辆一组四处转悠,相互间保持通讯联系,最后总有一组能交上好运,然后便是峰拥而上占地为王,当然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有时候中途耽误时间太多,天黑前还没找到理想的营地,那也只能走哪算哪,车辆全部车头对内包成铁桶,打开大灯方便安营扎寨。

阿尔金山车而臣河边的BC营地
昆仑山野鸭湖边的C1营地
可可西里腹地依山傍冰河的C2营地
云雾岭北C3营地
黑石北湖C5营地
带领四个孩子造访C5营地的大尾巴狼妈
C5营地的早晨
在05、06年科考期间,科考队主要使用的为赞助商提供的双人及三人高山帐篷,经过总结发现,尽管这种蒙古包型传统高山帐轻便易搭建,抗风雪能力也很强,但缺点也显而易见,空间小,蓬松的羽绒服羽绒睡袋再加2个人进去活动都很麻烦,夜间冷凝水结冰严重,经常睁开眼能看到冰棱悬在脑袋上,另外就是相互交流困难,晚上想讨论个什么事都得串来串去钻来钻去,两下子就气喘吁吁了。因此,07年的科考回归传统,以大型军用帐篷为主,得到了一个相对腐败的生活条件。
参与科考全程的帐篷清单包括:
81式班用单帐篷三顶:分别提供科学家、志愿者与卡车司机、以及做炊事帐使用
87式四人帐篷两顶:分别提供志愿者以及记者使用
81式十人棉帐篷一顶:提供藏族司机使用
另外还有若干顶前两次科考留下的小帐篷作备用。
以最基干的81式班用单帐篷为例,这种帐篷的样子相信大家在电视上救灾节目里甚至建筑工地上都很容易看见,找块平整地面收拾干净,把帐布摊开,然后一个兄弟抱着爆破筒一般的3米2长38X1.2焊接钢管中柱一头冲进篷布中找准蓬顶支起,周围一干人等将10根1米6的25X1.2钢管撑起做围墙柱,同时周围用绳子拉直,最后抡起大锤将45公分长30X30X3的角钢玩命斜扎进冻土里(这个确实是体力活,高原上一个壮汉抡不了几十下就得眼冒金星,但06年曾出现过因为地钉没扎紧,整个帐篷飞上天的壮观场面,帐篷里的兄弟还一本正经的打着吊针………),于是一个像模像样边长4米8,建筑面积23.04平方米的“豪华公寓”就平地而起,标配12人使用,价格ONLY 112元/平米!这种帐篷的优点不言而喻,活动空间巨大,在里面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关键是有了生炉子的条件,想想外面冰天冻地狂风苦寒,里面却温暖如春可以围着火炉吃哈密瓜喝酒打牌吹牛拉面烤袜子看小电影,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和谐社会场面啊~~~~(总计4个普通铸铁煤炉,出发时携带燃煤1吨,中途又和油料一起拉进来半吨,总计1.5吨烧的一干二净),只要打牢固地钉拉紧防风绳,外面再大的风雪也基本不用担心,防水帆布的材质透气性好,不会出现冷凝水的现象,最主要的是结实耐用,限于高原体能及装车条件,每次收帐及装车难免会有“暴力”倾向,另外使用火炉难免有火星相向,全仗着皮糙肉厚才不会出问题,相比之下,平时接触的户外帐篷还真是太娇嫩了。帐篷两个门进出方便,一周还有八个窗子,天气好的时候打开来做做日光浴还是很惬意的。当然了,说了这么多,缺点也还是有的,够重——单个帐篷重达57.5公斤(有车不是问题),另外搭建比较麻烦,没有七八个人搞不定,但好在人多力量大,程序熟练以后一个帐篷平均15分钟也就搞定,最后在地上铺上一层防水彩条布当底,把帐篷周边用土埋起防止串风,再将炉子搬进来烟囱架好,就可以正式乔迁鸟~~~,拍屁股走人也没那么容易,柱子绳子可以一拆了事,但地钉冻在土里起出来又得费一番工夫,每次必需得十字镐将冻土抛松,再用锤子将角钢敲晃,反复几次才能拔的出来,这个过程中角钢弯折损耗很大,因此如果以后有机会,有必要多备一些备用地钉,每次转移营地的建营拆营装卸大小行李设备的过程都是体力消耗最大的时段(没时间磨蹭通常一个小时就得全部装车走人),但好在这样的活不是天天有,不然也真是挺崩溃的。

结构示意图
首先摊开帐篷
周边围起
大功告成
81班用帐篷内景,每边睡六个,中间留作过道及对方个人行李
提供藏族司机使用的10人棉帐篷除了无中柱,使用预成框架结构不一样外,具有与81单帐篷几乎同样的优缺点,空间更大但也更重,搭建更复杂,特殊的是帐布为夹棉帆布,保温性能更好。
87式4人帐篷结构比较简单,单面坡型房结构,4根立柱,空间较小,不具备生炉子的条件,与别的帐篷比简直是天上地下,因此在有些人员相继撤出后一顶只做备用,另一顶为有“特殊需要”人士的别野(包括俺),原因都是炉子惹的祸。起因是某夜在班用帐篷里谦让来谦让去让俺拣了个最靠炉子的高档铺位的便宜,身上是够暖和了,结果半夜里闻不惯煤烟味被熏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加之炉火熊熊燃烧,帐内氧气愈加稀薄,拼命想把脑袋贴着的帐篷边掀起未果(不知哪位兄弟把土压的太实在了….),第二天恶心头晕了一整天,自此落下心病,和另两位受不起炉子福的兄弟卷起铺盖搬进了凉风许许空气新鲜的小别野……………

87式四人别野
给我温暖让我中毒的炉子
说起营地就不能不说说环保问题,几十号人,十多辆车,一个多月下来无可避免的会制造很多生活垃圾,因此每次拔营前,不可降解的垃圾如罐头盒、空油桶、电池等等全部装车直至带出无人区,塑料袋、包装纸等等焚烧后挖深坑掩埋。至于营地人员如厕问题,约定的习惯是背上铁铲出门右转,倒不是担心拉出来的东西不挖坑就无法降解,而是防止大风起兮手纸飞扬的尴尬场面…………

拔营前挖坑焚烧填埋垃圾


马儿有了窝棚有了,按说无人区的生活应该是无牵无挂,可以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潇洒去了,但翻开每个人的行李袋数数插头,就会明白现代人想彻底回归武侠时代有多少牵挂了——手台、手机、笔记本、数码相机、摄像机、MP3、数码伴侣、GPS、灯具
以及各种专用设备,摇摇头,帐篷搭完了就得开始另一项基础设施建设——电力保障
尽管很多设备可以通过车载逆变器进行充电,但在营地期间毕竟还是很不方便,尤其是低温情况下电池消耗奇快,指望车充是不现实的,另外卫星通信也需要稳定持续的电源,因此在※※※※装车时携带了三台额定输出5KW的汽油发电机,这三台发电机中有两台为今年某赞助商提供的旧货,小毛病一堆(有点不厚道啊!),临行前没有彻底检修结果进去后留下无穷后患(大意了大意了),另一台为前两次科考留下的,油箱压扁了一半,但看在是HONDA出品的份子上也装上了车做备用。三台发电机装在MAN卡车上,到达营地之后,放下栏板,一干人等七手八脚抬下车来(倒不是想拿这上百公斤重的家伙练举重,平地上维护操作加油要方便很多),一次倒进20L汽油(大约能支持全营使用8小时),调节好风门,玩命的抽几下起动绳就能响了,白天根据需要自上午开始发电至夜间12点结束,中间之用加一次油,理论上是很简单,但进入无人区后却遇到各种麻烦,首先是几个人轮流拉到眼冒金星手发软也不能启动(高海拔拉这玩意绝对绝对体力活),检查发现可能是风沙太大的缘故油路堵塞严重,因此每天清理油路与空滤成了功课,接着便发现帐篷里的电灯有问题,明明买的100W灯泡怎么这么暗啊,痛骂卖灯泡的JS之后才发现别的电器也不对劲,给电焊机供电死活焊温上不去,以为是“高反”还给它吸了不少氧气(人都没舍得吸~),拆开发电机电路发现输出电压线头不知怎么接成了输出110V(我说怎么这么省油啊,),过了几天发现油路干净了还是拉不着,现在是火花塞出了问题,好在陆巡上还有备用的,刚省心了几天,又莫明其妙出现了漏油,各路神仙会诊无果,反正还有备用的,但祸不单行,某天MAN飙的实在太猛了,把唯一一台状态好点的发电机消声器也在车厢里生生撞断了,声音吵点就吵点吧,总比没有的用强…….总之三台发电机拆东墙补西墙折腾倒最后,硬是把负责发电机的兄弟逼成了闭眼就能拆修的专家。

发电机,求求你啊不要坏
修理要命的发电机
发电机发出电来还不算完,你还得布线拉到每个帐篷里去,为了适应寒冷天气人踩车压野蛮使用的需要(断电是小事,若是有谁在无人区里触电身亡可就太冤了),从电料市场上买回来的所有插头、插座、灯座(塑料低温下受外力后极易脆裂,因此全部选用橡胶制品)等等全部打开来重新检查组装,外壳缠上厚厚的绝缘胶布加固,电线全部换成低温不易冻裂的橡胶外皮电缆线,尽管出发前折腾了几天是很辛苦,但在里面不用受罪抢修确实很值得。

出发前在宾馆房间里加工电料
出发时携带的电料物资如下:
防爆灯12个,电缆线50米,线盘5个(自带10米线),大插座20个,小插座10个,16A大插座2个,二眼插头22个,三眼插头2个,发电机备用插头1个,汽车过桥线4根X1.5,200W灯泡10个,100W灯泡40个,电工工具若干
每个帐篷提供1盏照明防爆电灯(炊事帐为方便做饭有2-3盏),其余的挂在营地周围车辆或帐篷上,方便营地人员往来,长插座每帐两三个不等,基本可以满足各种电器充电及设备,另外,为保证公用电力负荷输出及电压不稳,严禁使用电热毯电炉等大功率电器,当科考结束时,除卡车压碎插座一个,线盘颠散2个,灯泡损耗若干以外,基本比较圆满。

灯火通明的夜间营地
文章的最后,有了窝棚有了电,吃饱喝足就可以钻被窝了,按照在座各位的正常思维逻辑,十有※※会以为咱带的是奇厚无比的高级羽绒睡袋,但羽绒睡袋怕水,容易破损(帐篷里踩来踩去以及火星),人体伸展舒适型欠佳,最重要的是价格也很贵,此次借鉴了往年科考中藏族司机的经验,土洋结合,创造了一种很实用的睡眠系统。具体是外层一个巨大无比的帆布口袋(露营袋),底下塞进一床奇厚无比的军用防潮垫,再垫上一床军棉被,上层是两床军棉被当盖被(怕冷就继续塞),人钻进去以后把上口用绳子调节松紧,不怕水不怕火不怕挂不怕磨,紧急的时候可以直接露营,空间够宽敞,还不怕蹬被子。拔营的时候把这个大口袋连垫子被子一卷,打包带扎紧就可以直接丢上卡车了,体积和重量不是问题(咱有卡车呢),这么一整套价格只要500元不到~~~,这套系统一路用下来,整队人马没有一个负评,纷纷表示要带回家留用。顺便说一句题外话,尽管温度计上看这鸟地方真是冷,早晨起来被子外面也全是霜,但白天有太阳,晚上有火炉,空气够干燥,作为南方人实际上还真没觉得冷到哪里去,反倒是俺回来以后不适应了在安徽的家里冻的那个惨,真是没齿难忘…………

超大号帆布露营袋
酣睡中,被子上和帽子上白色的是冰霜
在银色月光下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夕阳下的可可西里,何时再相会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7.651
主题: 1
帖子: 1557
注册: 2003年12月
赞,灰骑士写的细致精彩,等着看下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40.283
主题: 57
帖子: 2565
注册: 2000年5月
精彩
就是还是一只鸟都还没看到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4.174
主题: 1
帖子: 68
注册: 2002年5月
MAN的卡车,以前在辽宁电视台看过一辆,定做的转播车,据说是法国的。很猛的车。东风要加油啊,要不然打仗就惨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
主题: 0
帖子: 2
注册: 2007年3月
强贴,留名。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1.413
主题: 27
帖子: 2803
注册: 2002年5月
说得是绘声绘色啊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18.955
主题: 16
帖子: 370
注册: 2006年10月
过瘾! 难得的人生体验....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老坛泡菜
泡网分: 33.255
主题: 65
帖子: 4572
注册: 2003年7月
精彩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A&V
泡菜
泡网分: 35.162
主题: 2
帖子: 504
注册: 2000年11月
没啥好说滴: "佩服",

BTW, 在安全方面, 除了户外生存装备和设备外, 有没有带武器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68.054
主题: 153
帖子: 8914
注册: 2003年9月
牛呀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50.339
主题: 244
帖子: 14200
注册: 2003年11月
很强很爽!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35.234
主题: 6
帖子: 1646
注册: 2004年11月
好图!好文笔!
期待下期ing……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0.062
主题: 1
帖子: 74
注册: 2006年9月
在今年3月的《户外》上面也看到了LZ的照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7.729
主题: 0
帖子: 655
注册: 2004年6月
强贴留名,期待下回解说。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20.263
主题: 4
帖子: 49
注册: 2005年5月
一个字,“专业”!——活动专业,人员专业,装备专业
叙述得也好!期待下文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资深泡菜
泡网分: 21.819
主题: 33
帖子: 842
注册: 2006年11月
众测俱乐部标识
好文!人生一段难得的经历,感谢楼主的分享。小鸟好像还没有飞出来啊,不过按照这个露营思路,看来军大衣会更胜一筹。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陈年泡菜
泡网分: 107.361
主题: 148
帖子: 9520
注册: 2000年9月
内容贡献勋章 优质内容勋章
第三章——民以食为天
根据以往的个人经验以及前两次科考成员的亲历总结,我曾经“自暴自弃”的认为高原这么多天折腾下来就算吃人参果也将个个都是形容枯槁两眼无光身轻如燕,好歹也能把小肚子给减下去点啊。但不幸的是到达叶城后才发现,面色红润的我体重居然和出发时一摸一样,更有甚者有人还长了6斤肉(真怀疑是不是有光合作用的特异功能啊),减肥失败了,这个责任只能归咎于我们的大厨干的实在是他妈的太好了!
从观感上讲,除了吃不上炒菜,大厨的这个野战厨房和大学里的食堂基本没什么区别,每天到了饭点上,只听一声吆喝,同学们便钻出帐篷敲着饭盒,按秩序排成一列,保温桶装着的饭菜汤分开来用大勺子盛给你,只不过房子换成了帐篷,也不用交饭票,嫌油水不够肥肉太少的还可以自己多扒拉点(只要能吃的下),也不用看大师傅的脸色,末了连碗也不用擦(多浪费水和纸啊,反正这里绝无污染,食物也不会变质,下顿还能吃到上几顿的味道…..),每天出门科考的或者转移营地时每车按人头分配有路粮,留守营地的(简称“手营”)可以溜进厨房里翻箱倒柜找点零食,冲上杯咖啡边吃花生米边晒晒太阳,晚上散步回来饿了还能在帐篷里的炉子上自助开小灶煮点方便面喝点小酒,偶尔还会有同学实在搀的慌了便主动跳出来给大家亮一手厨艺绝活,要是逢上有队员做寿,PARTY上更是※※菜接二连三……………多么惬意的集体生活啊,说实话直至今天我还挺留恋的,社会主义就是好呀就是好!

BC营地的厨房帐


在C1营地排队打饭
C2营地食堂外景
停在C3营地帐篷外的食品车,这个营地的食品份额已码放在帐外
当然这一切只是“看起来很美好”的部分,实际上,伴随着进入高原后每人不同程度的高反症状,味觉和食欲多少有所退化,加之食品相对单调,就餐环境不佳,南腔北调众口难调,因此很多时候吃饭与其说是一种自然需要,不如说是一项个人任务,不吃,每天就没力气出门科考,不吃,抵抗力和体能下降就容易生病,不吃,不但不能干活还会给大家添麻烦,总之,那可真就是白来了,因此,哪怕是蹲在野地里啃饼干,口感是木头渣子,也得自我安慰,就当是坐在文殊院的素斋馆里吃鱼香肉丝好了。而且相对前两次的科考而言,这都已经是很好的条件了——06年科考期间专职厨师因高反严重提前下撤,物资准备工作也不完善,结果所有人啃方便面与萨其玛吃到吐,人间悲剧啊!
为了让大家体会到更逼真的“鱼香肉丝”效果,我们的食品保障专责志愿者——大厨,此行付出了远超旁人几倍工作量的巨大努力,光是在※※※※采购期间列出的长长清单就吓人一跳:其中包括馕1000个(中途拉油时又带回一批油馕),卤蛋1500个,很抱歉其他食品采购数字未有抄录,凭记忆回想起来的还包括香肠、牛羊肉各数百斤、咸鸡数十只、方便面数百箱、面粉、大米、面条、土豆、饼干、火腿肠、午餐肉罐头、奶粉,果珍、咖啡,茶叶、可乐、二锅头、花生米,大白兔、海带、咸菜、酥油以及各种调料辅料难以计数,为了解决果蔬问题调节口味以及补充维生素,特意准备了一批脱水蔬菜(花菜和笋干),沿途还采购了若干箱哈密瓜、香梨、苹果等等,整整装了一车。最后考虑到藏族司机的饮食习惯,还特意聘请了一名藏族厨师,考虑的可以说尽善尽美。

堆积如山的方便面
食品装车前的整理与清点
在阿尔金山晾香肠,可惜是川味的不是广味的


进入无人区后,所有食品基本上就是呆在一个天然冰箱里,保鲜自然不是问题,但冻的和石头一样的水果却味同嚼腊,为了补充维生素的需要,不好吃也就罢了,但俺却为了喝罐可乐却差点搭上小命——在拉环的一瞬间,在高原低气压与冻涨的双重作用下,在轻微外力的触发时,易拉罐一声巨响后轰然炸飞,开口如刀刃搬锋利,可乐冰四下飞溅,我靠这拉的简直是手雷啊!记得以后要买塑料瓶装的!

恐怖的可乐罐
根据往年的教训,满满一车的食品喝炊具,到达营地后常有为了找一件配料或者工具而把卡车返个底朝天,还没吃上饭先把人给累趴的惨痛经历,各种食品重新拔营装车后也更为混乱,因而此次所有食品包括配料预先按照营地数量平均分为若干等份,每到达一个营地后搬下一份即可,非常高效省心。
每天的三餐安排通常如下:早餐通常为羊肉面或面疙瘩等连汤带水的物质,拔营或科考出发早没时间磨蹭,图一个快速方便,早上比较冷,一口热的喝下去也很容易把胃暖热。中午通常部分人马在外科考,守营的人不多,也是做点简单的面条或泡馕或自己DIY下了事。晚上时间充裕,人口众多,晚餐就相对隆重一些,做一大锅米饭,煮上脱水蔬菜汤,炖上一盆羊肉,有模有样。最后是漫漫长夜无心睡眠,围着火炉没事干便可以杀罐午餐肉(可惜不是梅林的)烤烤馕煮煮方便面喝点小二(二锅头),可能真是味觉退化了的缘故,平时觉得暴难吃的垃圾食品午餐肉和方便面,在高原上也吃的有滋有味,胃口大开,食量比在家呆着都大很多,羡杀旁人的同时自己也觉得奇怪。

厨房帐内的午间小食
某队员寿诞开小灶之红焖羊肉
每天出门科考或是转移营地期间,路粮通常按人头分个小袋子,里面装有饼干、馕、煮好的牛肉或火腿肠,有时还有一个石头水果,经常要爬爬火山探探冰川,不是背相机就是背石头,不吃点实在的东西是不行的。与此同时,守营的家伙们闲着也是闲着,便变着花样折腾点吃的,煮煮糊辣汤、弄锅姜乐什么的,最厉害的是我们的新疆司机们,三天不吃拉条子便谁不着好觉,在5200的营地以非常严谨的程序一丝不苟的给全队做拉条子吃(光和几十斤面就能把人累半死啊),尽管俺至今没弄清拉面和拉条子的本质区别,但帮不上忙蹭吃蹭喝的同时也不得不感慨下新疆男人真是好男人呀!

煮点糊辣汤
味道着实不错
在C2营地拉条子的新疆好男人
专业手法
忙吃忙喝的同时自然也要小小总结一下:此行公认的最耐吃最好吃的东西是新疆特产的馕,尤其是2元一个里面有洋葱鸡蛋撒了芝麻那种,锅盖一般大小,百吃不厌,干吃烤着吃泡着吃煮着吃炸着吃怎么吃都好吃,方便保存也特补充能量,每天坐在卡车里越嚼越香啃完一个一天不饿,还不会象饼干一样干嗓子要常喝水,新疆司机还人人准备一个布口袋(装矿石的地质采样口袋),又透气又方便,小食里最受欢迎的是大白兔和葡萄干,前者过于经典自不多说,后者塘分高能量大,对改善高反症状的厌食症状很有作用。再反过来说说反面的,尽管携带有高压锅专做煮米饭用,但普遍反映米饭口感不佳,能量补充不如面食那么实在,做起来也比较麻烦,因此建议仅做调节口味时的副主食,毕竟高原条件下,面食确实是王道,但其中偶尔一次熬粥,效果却极其惊艳,南方同学们就着萝卜干赞叹不绝喝得呼天抢地底朝天。另一个不太成功的食品就是火腿肠,这玩意里面淀粉实在太多,味精也太多,补充不了多少能量还容易坏胃口,天一冷就成了冰棍可以咔嚓折断,如果换成母亲牌牛****该多好呀,尽管确实有点贵。最后阐述一个简单的事实,据大厨本人讲,整个科考期间他就从没洗过手,大部分人也从不洗碗,可见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王道。

馕可真是个好东西啊
晚间在炉子上热馕


出发之前,百密一疏,怎么也没有想象到大小冰川湖泊河流泉眼密布的高原上还会发生水危机——水很好看,但尝起来却是海水般咸涩的,着实带来了不少的麻烦。由于可可西里分布众多的盐碱地带,相当部分的湖水河水无法直接饮用,这个问题在可可西里三年科考过程中一直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靠蒸馏无法得到足够的用水,消耗燃料代价也太大,普通的净水器和净化办法也完全发挥不了作用。在最漂亮的C5羊湖营地,眼望着一片蓝色湖光美景却口干难耐,连旁边山坡上堆积的冰化开来都是咸的(到达营地当晚煮方便面没感觉出来,第二天才发觉~~),幸好靠储备的一些矿泉水才渡过难关,找营先试水成了铁律。

在BC营地的车尔臣河畔挖泉眼取水,河道里的水泥沙含量实在太大了


在C1营地凿冰取水
痛苦的C4羊湖营地,累死人凿的冰也是咸的
在炉子上“烧烤”矿泉水
然后得说说具体的炊具了,此行根据不同的烹饪方式需要,分别携带了煤气炉与汽油喷灯连炉架两种方式,当然帐篷里的煤炉也可以辅助炖个菜煮个汤什么的,以汽油喷灯最为好用,持续打上气后喷发极其猛烈,谈笑间坚冰灰飞烟灭,效率最高,但通常为节约燃料考虑,只在早晨使用,中午晚上使用煤气炉相对多些,这个没有什么特殊注意的时候,只是在行程尾声,一个煤气罐的阀门在车上颠坏了,丝丝冒着白烟,吓的众人一身冷汗。

BC营地的汽油喷灯与炉架,借给路遇的哈萨老汉煮羊肉
此行个人餐具为科考队统一配发的普通不锈钢饭盒,就是圆盘带盖那种,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把手不牢靠盖子容易丢端着容易烫手,不过大多数人也不太在意,我事先打了小算盘用的是跟随多年的军用三件套饭盒,图一个结实方便,拆开来刚好一个汤盘一个菜盘一个饭盒,组合起来也可以扣的很紧装点剩饭可以车里帐篷里随便扔,有个提手很方便架在炉子上煮东西吃,算是比较满意的一个家伙,东西很便宜只要几十块但是惹的很多人眼红那,尤其是那些常常把手烫的直摸耳朵的兄弟~~~

挂面、配发饭盒与“小二”
我的军用饭盒
最后再批判下出售军用折叠小板凳的JS和制造商,筹备物资时比较匆忙没有仔细验货(谁想到这种玩意还有假冒伪劣!),结果行程不到1/3所有数十个小板凳便全部散架坏光还无法修理(连接螺栓折断),平均使用寿命不超过2小时,损耗率高达100%,害得所有人只能站着蹲着或躺在铺盖上吃饭,尽管不影响科考本身,但对众人吃饭时的心情和饭量都有严重打击,可谓罪大恶极十恶不赦!

行走江湖,安全第一,在无人区里面身体真出了点什么状况,唯一的选择只有简单治疗后用最快速度下撤,在此行C2及C3营地,分别有队员因严重高山反应及阑尾炎而送回且末县,关于医疗器械方面俺实在是个外行,刻下仅列出出发前的药品准备清单(中途拉油回来时又有所补充)。
实用中,由于大部分队员上高原后都患上慢性咽炎(缺氧,用嘴巴呼吸冷风闹的),甘草片之类的止咳药以及消炎药消耗量很大。维C银翘片最受欢迎,这玩意预防感冒容易帮助睡觉还甜甜的蛮好吃。麝香正气水对付肠胃问题最管用且极便宜,另外从前两年的经验看,每天定量输些葡萄糖液对体能恢复与减轻高反症状有极大帮助,但今年因队医的问题(就数他病的最厉害!),所有葡萄糖注射液都被大家当糖水喝了。每天多吃点醋(比如我),以及在帐篷里炉子上烧点醋对预防感冒也极有好处。为了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行前每人都发了一瓶21金维他,用下来感觉不错,口腔没有溃疡出现,还有某厂商赞助了很多提高免疫力的胶囊,俺一直错当成抗高反药坚持每天吃,还赞叹效果的确不错,回家后才发现说明书里压根就没这功能~~,另一样挺受欢迎的东西是红牛,这个饮料本质上是归属在药品类,司机喝了比较提神醒脑好开车,理论上还有缓解疲劳补充维生素的作用,当然大部分人和我一样还是一直把它当糖水喝的,只是第一别喝太多(上火太厉害),第二喝着比较累,每天众人晃红牛罐子融化冰块几乎成了一道风景(估计消耗的能量比喝下去的多)。

红牛与地质锤
针对最为重视的高反问题,此行还携带有高压氧仓一个,说白了就是一个密封的橡胶棺材,若有高反急症患者就躺进去充上足够的氧气然后火速拉出去,幸好没有用上。血氧仪也是个很好玩的东西,往手指上一夹便能测出血液含氧量,大家一路心惊肉跳的看着自己从99%随着海拔升高直线下降,心速却直线上升,可以当作个人身体适应能力的一个参考,但不具备绝对意义,比如俺血氧最低降到65%时仍然感觉不错,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所有人已逐渐适应,头晕恶心睡不着觉的情况越来越少,血氧普遍保持在80%左右,行为和平原已没什么区别,只是爬山干活得悠着点多喘几口气。总之,高反问题只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值得正视但不值得渲染和恐慌。本人属于不强壮但比较皮实的体质,得益于如此完善的医疗保障措施及科普教育,也许是免疫小胶囊的作用,一路上除了煤气中毒那次外便几乎再无小恙,没磕什么药便平安无事到达公路上,只是乐极生悲,到达有人区的第一个晚上便扁桃体发炎发烧趴下了,敢情是心理免疫防线撤的太早了!

检查高压氧仓
感谢大厨的辛勤工作,厨房,永远是最温暖和值得回忆的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泡菜
泡网分: 8.277
主题: 0
帖子: 27
注册: 2005年12月
等着看续集.
(0)
(0)
只看该作者
不看该作者
加入黑名单
举报
返回顶部
个人图文集
个人作品集
回复主题: 始祖鸟与军大衣 —— 一次远征的装备细节(连载)
功能受限
游客无回复权限,请登录后再试